一、戊型肝炎及乙+戊型肝炎合并肾功能损害的初步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李盼盼,张艳茹,陈丽,吴彪[1](2021)在《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2例分析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合并G6PD(glucose-6 phosphate dehydrogenase,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2例患者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溶血性贫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及转归,为该类患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海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合并G6PD缺乏的患者2例,分析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并发症、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该研究中2例患者在病程中均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溶血性贫血。其中1例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经积极护肝退黄、抗感染等药物治疗,以及人工肝、血液透析等综合治疗后痊愈。2例患者痊愈后院外随访均未遗留后遗症。结论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预后良好的自限性疾病,但该类患者合并G6PD缺乏时可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溶血性贫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临床救治需引起重视,应筛查所有急性戊型肝炎患者中G6PD缺乏的,充分评估、尽早诊断和及时治疗,警惕发展为重型肝炎及出现严重溶血、肾功能衰竭等,及早采取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措施,提高治疗成功率。
王炫普[2](2020)在《戊型肝炎病毒在河北省饲养动物中流行情况的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戊型肝炎病毒(HEV)是戊型肝炎的病原体,已有研究表明HEV的一些基因型在动物中流行并且能够跨物种传播给人类。调查河北省饲养动物中HEV的流行情况、分析动物HEV的基因型分布,为戊型肝炎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10月-2019年5月从河北省不同地区的养殖场采集猪、家兔、牛、羊等动物粪便样本,从猪和家兔屠宰场采集血液样本,并从屠宰场及市场采集猪肉、猪内脏等样本。样本处理后,分别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反转录巢式PCR(RT-Nested PCR)进行HEV抗原(HEV-Ag)和HEV核酸(HEV RNA)检测,利用ELISA对血液样本进行血清HEV总抗体(HEV-Ab)检测。应用SPSS 22.0软件,分别计算不同动物不同种类样品各个检测指标的阳性率,应用χ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HEV RNA阳性样本的PCR产物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应用MEGA7.0进行HEV基因序列比对及基因进化分析。[结果](1)从河北省不同地区的6个猪场采集猪粪便样本共136份,其中4个养猪场有HEV-Ag和HEV-Ag阳性样本检出,136份猪粪便样本HEV-Ag和HEV RNA的平均阳性率为分别为6.62%和4.41%;屠宰场采集的猪血液、肝脏和肾脏样本的HEV RNA阳性率分别为0.87%(1/115)、6.33%(5/79)和2.22%(2/90);市售猪肝、猪肾及猪血制品中均检测到了HEV-RNA,阳性率分别为6.14%(7/114)、3.10%(4/129)、1.18%(2/170);但屠宰场及市售猪瘦肉样本均没有检出HEV-RNA。(2)从6家养兔场采集家兔粪便共256份,其中5家检测到HEV-Ag和HEV-RNA阳性粪便,256份粪便样本HEV-Ag和HEV-RNA平均阳性率分别为14.06%和11.33%;屠宰场采集211份肉兔和248份獭兔血液样本,肉兔和獭兔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84%和15.49%;肉兔HEV-Ag和HEV-RNA的阳性率分别为1.9%和0.95%;獭兔HEV-Ag和HEV-RNA的阳性率分别为2.82%和2.42%。(3)在不同地区养殖场采集的182份牛和97份羊的粪便样本中,分别有1份样本为HEV-Ag阳性,但没有检测到HEV RNA;其它动物粪便样本,马47份、狐狸47份、貂60份,均未检测到HEV-Ag和HEV RNA。(4)经过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所有来源于猪的HEV均属于基因4型、来源于兔群的HEV均属于基因3型兔HEV。[结论]本研究表明河北省猪群中HEV流行普遍,少数待出栏的猪仍处于病毒血症期,屠宰场和市场销售的猪内脏中有少部分含有基因4型HEV,可以推测消费者购买的猪肝、猪肾等内脏可能含有HEV,如果烹饪加热不彻底,食用后有被感染的风险。研究表明河北省各地家兔中HEV流行比较普遍,屠宰时家兔有一部分为基因3型兔HEV阳性,提示兔肉及兔肉制品有传播HEV的风险。猪和家兔HEV的普遍流行,还提示饲养员和屠宰场工人等与猪和家兔密切接触感染的风险。牛、羊中出现HEV-Ag抗原阳性样本,但未检测到HEV RNA,尚不能确定是否感染HEV,应进一步进行调查研究。没有发现其它动物有HEV感染。
宋枚芳[3](2020)在《重型肝炎合并抗菌素相关性腹泻病例分析与文献回顾》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感染所致的戊型肝炎多为急性自限性肝炎,重型肝炎较少发生。一旦发生,患者病情可迅速发展,短期内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甚至死亡。重型肝炎患者因免疫功能受损和肠道微生态紊乱而易继发感染。抗菌药物是控制感染的有效手段,而它的长期应用也会加重肠道微生态紊乱的程度。抗菌药物和肠道微生态紊乱同时也是抗菌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通过阐述AAD的危险因素、涉及肠道微生态失调的机制、诊断、治疗和预防,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它的认识,为同类型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提供帮助。方法:选取1例2017年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科的急性戊型重型肝炎合并AAD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归纳总结AAD的危险因素、涉及肠道微生态失调的机制、诊断、治疗和预防。结果:本例患者HEV感染后导致重型肝炎和肝外损伤。同时,因继发感染应用多种抗菌药物后出现AAD。通过治疗原发病、继发感染及AAD后病情好转。结论:抗菌药物的长期应用和由此引发的肠道微生态失衡是导致AAD的主要因素和机制。AAD的治疗重点在于停用抗菌药物,恢复肠道微生态的平衡。AAD应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避免发生更严重的并发症。
张祎昀,徐雷,唐兆生,陈英华,窦琴,冯波[4](2018)在《2型糖尿病合并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9例2型糖尿病合并戊型肝炎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特征,另设无肝炎的2型糖尿病组(单纯糖尿病组)及单纯戊型肝炎组患者作为对照,比较3组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戊型肝炎组中,5069岁年龄段的患病人数较多(占65%)。2型糖尿病合并戊型肝炎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A1c, HbA1C)水平低于单纯糖尿病组患者[(8.0±1.8)%比(8.4±2.0)%](P<0.01),但2组间比较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合并戊型肝炎组的总胆红素及天冬氨酸转氨酶明显低于单纯戊型肝炎组(P<0.05);单纯糖尿病组、单纯戊型肝炎组、2型糖尿病合并戊型肝炎组这3组间比较的肾功能、血脂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戊型肝炎患者的HbA1c低于单纯糖尿病患者,其余血糖指标没有差异;与单纯戊型肝炎组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合并戊型肝炎组患者的肝功能并没有出现进一步的减退。
卜秋宁,李军良,沈薇薇,杨丹丹[5](2018)在《2015-2016年我国北方沿海地区散发性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调查我国北方沿海地区散发性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分析其潜在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012016-12我院就诊患者中血清HEV-Ig M和/或Ig G抗体阳性并确诊为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结果 2015-2016年间,我院进行血清HEV-Ig M和Ig G抗体检测患者1 019例,诊断为戊型肝炎共127例。男性发病率较高(86/127,67.7%);平均年龄56.3岁。患者主要症状为黄疸(102/127,80.3%)、厌食(90/127,70.8%)、恶心(82/127,64.6%)和乏力不适(77/127,60.6%)。44例合并肝病基础,包括HBV共感染37例。17例合并糖尿病、心脏病等其他疾病。合并肝病基础的患者症状较重,肝功能损伤较严重。结论散发性戊型肝炎全年均可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老年人及合并基础疾病可能是HEV感染预后严重的主要危险因素。
马君[6](2018)在《吸毒人群免疫状况和行为特征与戊型肝炎感染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安徽某地吸毒人群免疫状况、高危行为特征与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关系,为预防和控制戊型肝炎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3月2018年3月对安徽某地美沙酮门诊56名吸毒人员和某地体检中心112名对照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职业、经济收入等)、既往疾病史、输血史、吸毒行为特征、性行为特征,并收集每位吸毒人群和对照人群5ml血样。实验室检测指标主要有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CD3、CD4、CD8、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4、白介素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吸毒人群免疫状况、高危行为特征与戊型肝炎感染的关系以及免疫状况和高危行为特征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1、本次调查吸毒人群,平均年龄41.2±5.9岁,年龄最小27岁,最大53岁。男性36人占64.29%,女性20人占35.71%;婚姻状况以在婚或同居人群居多,占75.00%;文化程度以初中水平最多,有37人,占66.07%;户籍主要以城市为主,占94.64%;吸烟、饮酒各占89.29%和21.43%。对照人群,平均年龄38.6±13.2岁,年龄最小18岁,最大77岁。男性64人占57.14%,女性48人占42.86%;婚姻状况以在婚或同居人群居多,占79.46%;文化程度以高中及以上最多,有72人占66.07%;户籍主要以城市为主,占69.64%;吸烟、饮酒各占26.79%和39.29%。两组人群中户籍(χ2=13.587,P<0.001),文化程度(χ2=23.638,P<0.001),吸烟(χ2=58.466,P<0.001),饮酒(χ2=5.357,P=0.021)等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吸毒人群的HEV-IgG抗体阳性总数为9例,阳性率为16.07%,男性抗体阳性率为13.89%,女性为20.00%,男女性别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356,P=0.551)。婚姻、文化程度、户籍、吸烟、饮酒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人群的HEV-IgG抗体阳性总数为19例,阳性率为16.96%,男性抗体阳性率为20.31%,女性为12.50%,男女性别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1.189,P=0.276)。婚姻、文化程度、户籍、吸烟、饮酒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吸毒人群静脉注射HEV-IgG抗体阳性率为17.31%,无静脉注射抗体阳性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毒品复吸人群抗体阳性率为16.07%,无毒品复吸人群抗体阳性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商业性行为、输血史之间HEV-IgG抗体阳性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人群有输血史HEV-IgG抗体阳性率为0,无输血史抗体阳性率为17.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6,P=0.519)。4、吸毒人群中CD3、CD4、CD8、TNF-α、IL-4、IL-5等免疫指标在HEV抗体阴阳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人群除CD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P=0.039)外,其余CD4、CD8、TNF-α、IL-4、IL-5等免疫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毒人群中TNF-α低于对照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18,P<0.001)。而CD3、CD4、CD8、IL-4、IL-5等指标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性别、年龄前,CD3(OR=1.085,95%CI:1.020-1.154,P=0.010)为HEV抗体阳性的危险因素,CD4(OR=0.925,95%CI:0.862-0.992,P=0.028)为HEV抗体阳性的保护因素;而商业性行为、静脉吸毒、TNF-α无统计学意义。校正性别、年龄后,CD3(OR=1.070,95%CI:1.005-1,140,P=0.035)为HEV抗体阳性的危险因素;商业性行为、静脉吸毒、CD4、TNF-α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通过分析高危行为特征与免疫指标交互作用对HEV-IgG抗体阳性的影响发现,商业性行为与CD3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906);静脉吸毒与CD3的交互作用也无统计学意义(P=0.962)。结论:吸毒人群高危行为特征与戊型肝炎感染未发现关联,低水平CD3与戊型肝炎感染提示有关联。
张冬琴,龚作炯[7](2016)在《戊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戊型肝炎病毒(HEV)属于嗜肝病毒的一种,是直径为2734nm的无包膜的病毒颗粒[1-2]。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是引起全球范围内急性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原因。它可引起低或中等收入国家急性肝炎的大范围流行,也可引起部分地区急性肝炎的散发。近年来不少地区对HEV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HEV感染在我国呈逐渐上升的流行趋势,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戊型肝炎的发生人数
耿彦生,李军,王佑春[8](2015)在《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外疾病》文中指出戊型肝炎病毒(HEV)是戊型肝炎的病原体。戊型肝炎通常为急性、自限性发病过程,预后良好。孕妇和有其他肝脏疾病患者如果感染HEV可能引发重症肝炎,病死率高[1]。一些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艾滋病患者及血液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感染HEV能形成持续性感染和慢性肝炎,并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1]。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EV感染除引起急、慢性肝炎外,还可能引起肝脏外损伤,最近有关戊型肝炎肝外合并症的病例报告逐渐增多,受到广泛关注。本
朱冰,游绍莉,刘鸿凌,荣义辉,李晨,臧红,万志红,辛绍杰[9](2015)在《1489例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分析大宗散发性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E)的临床特点,为散发性戊型肝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2003-2012年所有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分型、转归等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者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者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3-2012年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共收治急性戊型肝炎患者1 489例,主要来自华北地区,以冬春季节多发,常见于青中年患者,占急性戊型肝炎患者总数的73.81%。急性黄疸型(总胆红素值≥17.1μmol/L)1 376例,占92.41%,急性无黄疸型113例,占7.59%。普通型戊型肝炎患者最多,占78.64%(1 171/1 489);淤胆型戊型肝炎患者186例,占12.49%;戊型肝衰竭患者132例,占8.87%。治疗好转率在普通肝炎组、淤胆型肝炎组、肝衰竭组分别为97.78%(1 145/1 171)、97.31%(181/186)、39.39%(52/132),肝衰竭组明显比其他两组转归差(P<0.05),同时重叠感染在肝衰竭组占50.00%,与其他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戊型肝炎患者(年龄≥60岁)376例(25.25%),青少年戊型肝炎(年龄<18岁)14例(0.94%)。老年治愈好转率92.29%;青少年治愈好转率100.00%。结论散发性戊型肝炎一般预后较好,但是发展为肝衰竭者预后较差,年龄大、重叠感染、肝硬化基础是病情危重的危险因素。
覃祖云[10](2010)在《戊型肝炎合并G-6-PD缺陷病情较重原因的初步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明确戊型肝炎患者合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病情较重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探讨。方法对332例戊型肝炎患者进行分析,检测其G-6-PD活性、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分为戊型肝炎组和戊型肝炎合并G-6-PD缺陷组,对比两组病例的病情。结果戊型肝炎合并G-6-PD缺陷组病情明显重于戊型肝炎组。结论戊型肝炎合并G-6-PD缺陷组病情较重可能与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后机体免疫对肝脏及G-6-PD缺陷的红细胞均有损伤,肝解毒功能下降,毒素聚集于体内造成红细胞进一步破坏,红细胞功能下降影响肝脏修复有关。
二、戊型肝炎及乙+戊型肝炎合并肾功能损害的初步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戊型肝炎及乙+戊型肝炎合并肾功能损害的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2例分析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历资料 |
2 讨论 |
(2)戊型肝炎病毒在河北省饲养动物中流行情况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戊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征 |
1.1.2 戊型肝炎的临床特征 |
1.1.3 戊型肝炎的流行情况 |
1.1.4 戊型肝炎病毒在动物中的流行情况 |
1.2 戊型肝炎流行及戊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
1.2.1 发达国家戊型肝炎的流行及研究现状 |
1.2.2 发展中国家戊型肝炎的流行及研究现状 |
1.2.3 我国戊型肝炎的流行及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2.1 实验仪器 |
2.2 样本的采集及处理 |
2.2.1 样本的采集 |
2.2.2 样本的处理 |
2.3 样本的检测 |
2.3.1 HEV总抗体的检测 |
2.3.2 HEV抗原的检测 |
2.3.3 HEV RNA的检测 |
2.4 HEV RNA基因序列的测定及分析 |
2.4.1 基因序列测定 |
2.4.2 基因序列分析 |
2.5 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养殖场中动物HEV的流行情况 |
3.1.1 养殖场猪粪便样本HEV检测结果 |
3.1.2 养殖场家兔粪便样本HEV检测结果 |
3.1.3 牛、羊等其它动物HEV检测结果 |
3.2 屠宰场中动物HEV的流行情况 |
3.2.1 屠宰猪的血清阳性率 |
3.2.2 生猪肉、猪肝、猪肾、猪血制品HEV RNA存在情况 |
3.2.3 屠宰兔子的血清阳性率 |
3.3 市售猪肉、猪内脏及肉制品HEV的污染情况 |
3.4 HEV分离株基因序列的的比对及分型结果 |
3.4.1 猪HEV分离株ORF2 区域PCR扩增片段基因序列的分析 |
3.4.2 家兔HEV分离株ORF2 区域PCR扩增片段基因序列的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3)重型肝炎合并抗菌素相关性腹泻病例分析与文献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病例简介 |
讨论 |
一、 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 |
1. 抗菌药物 |
2. 非抗菌药物危险因素 |
二、 临床表现 |
三、 诊断 |
四、 治疗 |
1. 抗生素疗法 |
2. 益生菌制剂 |
3. 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 |
五、预防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肠道微生态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
一、 肠道微生态与免疫 |
二、 慢性HBV感染与免疫 |
三、 肠道微生态与慢性HBV感染 |
(一) 肠道微生态对HBV的作用 |
(二)肠道微生态在 HBV 相关肝脏疾病进展中的作用与机制 |
四、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一、 一般情况 |
二、 个人经历 |
三、 发表论文 |
(4)2型糖尿病合并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资料 |
二、方法 |
1. 诊断标准及分组: |
2. 检测及仪器: |
三、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一、3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数据 |
二、3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 |
1. 糖尿病合并戊肝组与单纯糖尿病组间的糖尿病相关指标比较: |
2. 糖尿病合并戊肝组与单纯戊肝组之间肝功能比较: |
3. 肾功能及血脂检测指标: |
讨论 |
(5)2015-2016年我国北方沿海地区散发性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病原学检测 |
1.2.2 生物化学及凝血指标检测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戊肝发病的季节性 |
2.2 戊肝患者的性别、年龄 |
2.3 病原学检测结果及合并基础疾病情况 |
2.4 临床症状体征 |
2.5 肝功能结果分析 |
3 讨论 |
(6)吸毒人群免疫状况和行为特征与戊型肝炎感染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资料与方法 |
1.研究资料 |
2.研究方法 |
2.1 调查方法 |
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3 检测方法 |
2.4 质量控制 |
2.5 统计分析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慢性戊型肝炎在器官移植和艾滋病患者中患病率的Meta 分析 |
参考文献 |
综述 戊型肝炎病毒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9)1489例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 果 |
3 讨 论 |
四、戊型肝炎及乙+戊型肝炎合并肾功能损害的初步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2例分析并文献复习[J]. 李盼盼,张艳茹,陈丽,吴彪. 中国热带医学, 2021(11)
- [2]戊型肝炎病毒在河北省饲养动物中流行情况的调查研究[D]. 王炫普. 河北大学, 2020(08)
- [3]重型肝炎合并抗菌素相关性腹泻病例分析与文献回顾[D]. 宋枚芳.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4]2型糖尿病合并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 张祎昀,徐雷,唐兆生,陈英华,窦琴,冯波.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05)
- [5]2015-2016年我国北方沿海地区散发性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 卜秋宁,李军良,沈薇薇,杨丹丹.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8(05)
- [6]吸毒人群免疫状况和行为特征与戊型肝炎感染相关性研究[D]. 马君. 皖南医学院, 2018(01)
- [7]戊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研究进展[J]. 张冬琴,龚作炯.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6(05)
- [8]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外疾病[J]. 耿彦生,李军,王佑春.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15(06)
- [9]1489例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临床分析[J]. 朱冰,游绍莉,刘鸿凌,荣义辉,李晨,臧红,万志红,辛绍杰.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5(03)
- [10]戊型肝炎合并G-6-PD缺陷病情较重原因的初步探讨[J]. 覃祖云.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