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森林防火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森林防火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中国森林防火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瑶[1](2020)在《广西高峰国家森林公园群落调查与防火优化研究》文中提出近几年森林公园大火频发,世界各国深受其害。易燃林分面积过多和可燃物生物量加大已成为林火多发的首要因子。国内早期针对森林可燃物燃烧性的研究局限于对单一树种的室内分析,不能客观反映森林类型的真实可燃性;另外对公园植物的防火性和景观格局的优化也缺乏系统研究。本文通过对森林公园中主要植被类型的调查,分析其主要特征和不同标准地生物量及分布情况,结合林区植被覆盖度、地形等因子对森林公园进行精细火险等级区划,以此确定广西高峰国家森林公园的防火布局优化方案。通过对不同树种的燃烧性实验(含水量、失水速率、燃烧时间、灰分含量和碳含量测定)及生态学等特性研究,采用灰色关联法对各树种的防火阻火性能进行综合评判,为广西高峰国家森林公园选择出优良的防火植物32种,利用植物景观配置、工程布设等措施对森林公园的火险敏感区进行系统优化,以期提高广西高峰国家森林公园的综合防火水平,使该公园更好更持续稳定的发挥生态经济效益。研究结果如下:(1)广西高峰国家森林公园范围内的森林群落类型多以人工植被为主,通过调查将其划分为5个植被类型,分别为常绿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常绿针阔混交林和经济林;17个群系,分别为桉树和红椎混交林、桉树和大叶栎混交林、桉树林、红椎林、马尾松林和杉木林等。(2)通过样方调查、林分生物量调查和可燃物载量调查等,分析广西高峰国家森林公园主要林区的生物量分布情况,发现广西高峰国家森林公园以易燃林分占比较大,可燃物载量偏高。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介于10.14t/hm2~149.16t/hm2,林下灌草生物量介于0.92t/hm2~3.55t/hm2,林下枯落物生物量介于1.47t/hm2~5.08t/hm2。(3)根据森林群落和标准地调查,结合《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LY/T1063-2008)》,将广西高峰国家森林公园的植被区划为五个火险类型,Ⅰ级极难燃林,Ⅱ级难燃林,Ⅲ级可燃林,Ⅳ级易燃林,Ⅴ级极易燃林。(4)参考前人防火树种的研究成果,结合本研究的实验数据,为广西高峰国家森林公园筛选的防火优化树种有海南蒲桃、火力楠、米老排、红荷木、鸭脚木、八角、灰木莲、九节、油茶、东方乌毛蕨、淡绿短肠蕨、花叶鹅掌柴、蝴蝶藤、红背桂、桂花、澳洲鸭脚木、非洲茉莉、山茶、虎尾兰等。(5)防火植物景观优化主要以林分结构改造为主,通过营造防火景观林带、混交抗火园林树种、降低林分密度、改造林下防火植物等措施对易燃林分进行优化,逐渐提升和完善广西高峰国家森林公园的综合防火格局。(6)工程景观优化主要以防火设施布建为主,通过合理建设防火林带道路,布局蓄水池、消防栓、自动烟雾探测和高压喷淋系统等设施加强森林公园的整体防火水平。

徐泽南[2](2019)在《黑龙江省基层林业站职能定位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林业发展关系到森林生态的有序发展和林区的经济发展,对于国家的整体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基层林业工作站作为乡镇的基层林业工作机构,承担着“政策宣传、资源管理、林政执法、生产组织、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等职能。基层林业工作站处在林业生态建设的前沿,是林区政府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联系辖区内林农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也是各项林业工作开展的落脚点,在整个林业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整个黑龙江林区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建设的重要保障力量。基层林区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更好地为当地林农提供服务,必须全面明确自身职能,完善职能建设,从而正确履行其职能,更好地为林区发展做出长足且有利的贡献。与此同时,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稳步运行,黑龙江省基层林业工作站的职能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职能定位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调整,从而保证基层林业工作站更好地为推动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基层林业工作站职能定位的研究,为基层林业工作站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集体林权改革的背景影响下提供新的思路和调整策略,通过对基层林业工作站职能定位的确立,帮助基层林业工作站提高服务效率和整体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基层林业工作站服务林农的基本职能,在做好林区各项服务的同时,实现林区可持续发展。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目前已有研究的了解以及文献研究法,明确了基层林业工作站这一概念以及基层林业工作站的职能界定,并以新公共服务理论和系统管理理论为依据对黑龙江省基层林业工作站职能定位研究应用的理论进行了阐述。其次,根据对黑龙江省基层林业工作站的实际调查情况,阐明了目前黑龙江省基层林业工作站在职能定位上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具体原因,指出了基层林业工作站存在“缺位”“越位”等问题。再次,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基层林业工作站职能定位的几项关键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从而确立黑龙江省基层林业工作站职能定位应当遵循的原则。最后从保护森林资源、林业科技服务和社会化服务三个方面对黑龙江省基层林业工作站进行职能定位,并针对定位内容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李少虹[3](2019)在《浙江省森林火灾时空分布及其对策》文中认为森林火灾是世界八大自然灾害之一,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直接影响工农业生产甚至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对浙江省1996-2015年的森林火灾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该地区森林火灾发生特点及规律和现有森林火灾防控体系,并结合收集到的国内外森林火灾防控能力的文献资料,提出了提升浙江省森林火灾防控能力的建议。结果表明:1)时间分布规律:1996-2015年,浙江省共发生森林火灾8580起,平均每年429起;年度发生次数呈阶梯状分布,且隔几年出现一个高峰年,森林火灾年度发生的次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集中发生在冬春两季,尤以1-4月发生最多,占总数的80.71%;一天中森林火灾的发生次数呈山峰状分布,高峰期在10-16时,占总数的86.76%。2)空间分布规律:森林火灾次数和受害森林面积总体表现为南部多,北部和东部地区少,其中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前四位依次为丽水、温州、台州、金华,占总数的68.11%;受害森林面积前四位依次是温州、丽水、台州、金华,占总数的72.97%。3)火源分析:森林火灾火源主要是农事用火、祭祀用火和野外吸烟等人为火源,占已查明火源的80.53%;在已查明肇事者当中,总体趋势是中年组>老年组>青年组>少年组。在森林火灾防控方面,森林消防责任落实不到位、火源管理难、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基础设施薄弱、扑火机具简陋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浙江省森林消防综合能力的提高。针对以上情况,本文提出了提升防控能力的方向,在林火预防、扑救和保障环节提出了建议,强化宣传教育管理、林火预警监测、森林消防队伍、航空护林、通信保障、基础设施、购买社会服务等体系建设,实现浙江省森林消防工作专业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更好地服务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王露秋[4](2018)在《基于GIS技术的洪雅县森林火险等级区划》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洪雅县为研究区域、以2011-2016年所有月份森林火灾统计资料为基础,结合2015年TM遥感影像数据、DEM数据、气象数据等,将森林火险等级作为研究对象,在以ArcGIS和ENVI软件为技术支撑的基础上,借助层次分析法和加权叠置分析法,划分森林火险因子权重,确定系数;运用yaahp软件构建火险因子判断矩阵,建立洪雅县森林火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建模功能,根据不同因子的权重系数及等级值将各专题图进行叠加分析,最终得到五个等级的洪雅县森林火险区划图。主要结论如下:(1)火险因子种类的差别导致森林火险等级不同。本文主要选用地形因子(坡度、坡向、高程)、土地覆盖类型(植被因子)、气象因子(降雨量、温度)、人为因子(公路缓冲区)等四大类因子进行森林火灾危险程度分析评价,并通过评价结果进行等级划分。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因子进行权重划分,得出结论:地形因子是所有因子中比重最小的,占比仅为0.0932,人为因子是权重最大的因子,占比为0.5987。各因子所占权重由大到小依次是:人为因子(公路缓冲区)、植被类型、气象因子(降雨量、温度)、地形因子(坡向、高程、坡度)。由此可见,人为扰动是洪雅县森林火灾的主要影响因素。(2)通过空间建模功能获得的洪雅县森林火险区划图,共划分为五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极高、高、中、低和极低火险区。按照森林火险等级区域的划分,洪雅县的高火险区和极高火险区的区域面积占洪雅县整个国土面积的26.13%,达到35201.8hm2,其大多分布在海拔较低(<1000m)的洪雅县中北部;极高火险区通常位于洪雅县风景旅游景点周围或者是乡镇间主道两侧。在洪雅县整个国土面积之内都有中火险区分布,总面积达到48175.16hm2,约占整个洪雅县面积的三分之一;洪雅县南部区域主要是低火险以及极低火险区域。根据研究结果,洪雅县森林火灾发生月份主要集中在降雨量较大、但温度较高的4-9月,火灾次数逐月增多,其中8月最多,9月开始下降。因此,应科学合理地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首先,相关林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当地群众的森林火险意识宣传;其次,搭建联防体系,积极打造森林防火团队建设,按期组织森林防火应急演练,做到有备无患;再次,加强节假日的森林防火执法力度。

贾子昂[5](2017)在《北京市海淀区森林火灾情景构建与应急能力研究》文中认为森林防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是森林资源保护的首要任务,也是国家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性质严重的重大森林火灾,传统应急管理模式中“预测—应对”的方式,己经不能满足当今大面积停电事件应对处置的需要,“情景—响应”的方式正逐渐成为现今国内外应急管理学界研究的新方向。“情景—响应”管理模式下的“情景构建方法研究”更是当前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方法研究的前沿与热点,研究基于情景构建的森林火灾应急管理研究,既是理论研究的大势所趋,更是重大森林火灾频繁发生背景下所提出的现实需求。本研究以重大森林火灾事件为研究对象,选取北京市海淀区为研究地,针对森林火灾波及范围广、演化不规律等特点,引入情景构架的方法,探讨了基于情景构建的森林火灾应急管理研究模式。研究的结论主要如下:(1)情景构建结果。分析了影响海淀区重大森林火灾的影响因素,构建了海淀区森林火灾风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对北京及周边地区历史火灾信息进行了分析,在两者的基础上为重大森林火灾情景构建的情景筛选提供了理论支持。(2)任务梳理结果。将海淀区森林火灾应对阶段划分为5个阶段9个情景,并按照能力评估的评估流程,分析了能力需求。(3)能力差距评估结果。在应对“可能出现的重大森林火灾情景”时海淀区在以下7个方面存在不足:森林火灾预测预报体系不完善、林火阻隔网建设不足,扑火力量通行不便、林火监测网不完备、森林消防专业队伍火场控制能力薄弱、林火管理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新闻发布舆论引导策略有待完善、联动机制有待检验。(4)对策研究。针对性的提出了提升海淀区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的途径,在火源管理、监测预警、阻隔技术、扑救指挥等环节提出了建议。

寸应得[6](2017)在《北京松山不同地形油松林可燃物负荷量及潜在火行为》文中提出本文主要以松山自然保护区不同地形条件油松林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海拔、坡度、坡向设置34块典型的油松林标准样地。通过野外调查(标准地的地形因子及样地内草本、灌木、枯枝落叶、树冠可燃物负荷量)与实验室测定(热值、表面积体积比等),分析不同地形油松林的地表可燃物和树冠可燃物的空间分布规律,结合Rothermel林火蔓延模型,利用美国林务局BhavePlus软件计算松山各地形油松林潜在火行为,探讨松山油松林地表火行为状况和向树冠火转化的几率。本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油松林可燃物管理和防火灭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海拔、坡度和坡向油松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差异显着,各类可燃物的影响因子均与海拔和坡度有关,但坡向仅影响了草本负荷量。三个地形油松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大小顺序为:H3(1000-1100m)>H1(800-900m)>H2(900-1000m);S2(20-30°)>S3(30-40°)>S1(10-20°);A2(西南坡)>A1(东南坡)>A3(西北坡)。(2)不同地形油松林垂直可燃物密度总量差异显着,将垂直方向可燃物分为0-1.5m、1.5-3m、3-4m、4-5m、5-10m、10-15m、15-20m 层,不同海拔和坡度的油松林各层可燃物密度之间均存在显着差异。不同地形油松林垂直可燃物密度大小顺序为:H3(1000-1100m)>H2(900-1000m)>H1(800-900m);S3(30-40°)>S2(20-30°)>S1(10-20°);A3(西北坡)>A1(东南坡)>A2(西南坡)。(3)相同可燃物湿度,油松林林火蔓延速度、火强度、火焰长度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加,反应强度随着风速增加保持一个恒定值。相同火焰风速,油松林林火蔓延速度、火强度、火焰长度和反应强度均随可燃物湿度的增大而减小。同一燃烧条件,对不同海拔油松林而言,林火蔓延速度大小顺序为:H2(900-1000m)>H3(1000-1100m)>H1(800-900m),火强度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火焰长度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反应强度大小顺序为:H1(800-900m)>H3(1000-1100m)>H2(900-1000m),林火为低强度地表火;不同坡度油松林火行为比较,林火蔓延速度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火强度、火焰长度及反应强度三个指标大小顺序均为:S2(20-30°)>S3(30-40°)>S1(10-20°),林火可由低强度地表火转化为中强度地表火;不同坡向油松林火行为比较,结果均为A2(西南坡)>A1(东南坡)>A3(西北坡),不同坡向油松林地表火可由低强度地表火转化为中强度地表火。(4)各个地形油松林火强度临界值较大,而最大火强度相对较小,不同地形的油松林树冠火转化率均小于1.00,因此在0-15m/s火焰风速范围内,难以发生树冠火,只会发生地表火。且油松树冠可燃物在垂直方向上连续性较差,地表火火焰长度均在0.5m以下,火焰难以蔓延烧至树冠层。

白海峰[7](2012)在《福建三明地区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福建三明地区2002-2011的林火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该地区林火空间分布规律及火源情况,计算了森林火灾发生率,并由此绘制了森林火灾发生图。在此基础上,基于三明林业局的森林火灾防控现状材料,根据《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有关规划标准及行业专家观点,对三明地区林火的防控能力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不足之处。然后针对不足之处,进行了对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田、尤溪、宁化三县,森林火灾发生率极高(Ⅷ级),建宁泰宁、明溪、沙县和永安五县市,森林火灾发生率高(Ⅶ级),清流、将乐两县林火发生率较高(Ⅵ级),三明市辖区森林火灾发生率较低(Ⅳ级);在已查明火源的森林火灾中,都是人为火源,其中生产用火占65.5%,生活用火占29.2%。在防控能力方面,火源管理难、防火检查站数量少、防火宣传不到位;了望覆盖率低、专职护林员队伍亟需扩大;扑救队伍少,人员需要补充;扑火机具简陋、运输工具较为缺乏;林区路网密度和生物防火林带密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针对以上情况,本文进行了对策分析,提出一系列提升森林火灾防控能力的措施,并提议建设一系列防火工程,可为该地区以后的森林火灾防控工作提供一定数据、方法上的参考,因此对于该地区的森林火灾研究及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曲大铭,蔡志勇[8](2009)在《我国森林防火现状及火灾控制策略》文中研究表明从森林火灾特点、森林防火发展阶段等方面论述了我国森林防火现状,并依此提出了控制我国森林火灾的策略。

狄丽颖,孙仁义[9](2007)在《中国森林火灾研究综述》文中提出概述了中国森林火灾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森林火灾的分级和分类、影响因素、研究内容、预报方法等,重点论述了中国森林火灾的研究内容,尤其是中国森林火灾的发生规律及学者们对森林火灾原因的看法。最后提出了防治森林火灾的指导思想。

姚树人,韩焕金[10](2002)在《中国森林防火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文中提出

二、中国森林防火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森林防火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广西高峰国家森林公园群落调查与防火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研究综述
    1.1 森林火灾统计概况
        1.1.1 森林防火重要性
        1.1.2 国外火灾概况
        1.1.3 国内火灾概况
    1.2 森林生物量研究进展
    1.3 森林火险区划研究进展
        1.3.1 国内森林火险区划依据
        1.3.2 国内森林火险区划进展
        1.3.3 国内森林火险区划因子
    1.4 防火植物研究进展
        1.4.1 国外防火植物试验
        1.4.2 国外防火植物种类
        1.4.3 国内防火植物试验
        1.4.4 国内防火植物种类
    1.5 防火景观研究进展
        1.5.1 国外景观格局研究
        1.5.2 国内景观格局研究
        1.5.3 国内防火林带研究
    1.6 项目研究目的
    1.7 项目研究意义
第二章 区域概况和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实验方法
        2.2.1 群落调查方法
        2.2.2 乔木层生物量测定
        2.2.3 林下灌草生物量测定
        2.2.4 枯落物生物量测定
        2.2.5 火险区划方法
        2.2.6 含水量测定
        2.2.7 失水速率测定
        2.2.8 燃烧时间测定
        2.2.9 灰分和碳含量的测定
        2.2.10 防火优化方法
    2.3 数据分析方法
    2.4 主要技术路线
第三章 森林公园群落调查
    3.1 群落类型组成
    3.2 主要植被特征
        3.2.1 常绿阔叶混交林
        3.2.2 常绿阔叶林
        3.2.3 常绿针叶林
        3.2.4 常绿针阔混交林
        3.2.5 经济林
        3.2.6 植被可燃性分析
    3.3 森林公园植物组成
    3.4 园林植物配置现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群落生物量研究
    4.1 研究区域
    4.2 研究分析
        4.2.1 林分结构特征
        4.2.2 生物量特征
    4.3 研究结果
第五章 森林火险等级区划
    5.1 区划分析
        5.1.1 坡向等对火情的影响
        5.1.2 林分对火情的影响
    5.2 区划结果
    5.3 结果分析
        5.3.1 林分特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防火植物测定
    6.1 实验对象
    6.2 实验内容
        6.2.1 生态学等特性分析
        6.2.2 含水量测定
        6.2.3 失水速率测定
        6.2.4 燃烧时间测定
        6.2.5 灰分和碳含量测定
    6.3 实验研究结果
        6.3.1 指标相关性分析
        6.3.2 指标关联性分析
        6.3.3 指标平均值分析
        6.3.4 排序差异比较
        6.3.5 植物防火等级确定
    6.4 优良防火植物借鉴
        6.4.1 防火植物种类
        6.4.2 生态学等分析
        6.4.3 借鉴结果
    6.5 防火植物确定
第七章 防火优化研究
    7.1 森林公园现状
        7.1.1 林分现状
        7.1.2 设施现状
    7.2 优化依据
    7.3 优化原则
        7.3.1 以人为本、生态优先
        7.3.2 科学优先、适地适树
        7.3.3 结合季相、顾全大局
        7.3.4 回归自然、注重经济
    7.4 优化方向
        7.4.1 防火林带优化
        7.4.2 林分结构优化
        7.4.3 植物配置优化
        7.4.4 植物季相分析
    7.5 防火工程优化
        7.5.1 传统设施优化
        7.5.2 智能识别系统
    7.6 局部景观防火优化
        7.6.1 星月湖现状分析
        7.6.2 小气候影响
        7.6.3 星月湖景观优化
    7.7 综合防火水平预测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8.1 研究结论
    8.2 问题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广西高峰国家森林公园植物名录
致谢

(2)黑龙江省基层林业站职能定位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概念的界定
        2.1.1 基层林业工作站
        2.1.2 基层林业工作站职能
    2.2 相关理论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2 系统管理理论
        2.2.3 治理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基层林业工作站职能定位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黑龙江省基层林业工作站基本情况
    3.2 黑龙江省基层林业工作站职能定位现状
        3.2.1 森林管理方面
        3.2.2 林农服务方面
    3.3 黑龙江省基层林业工作站职能定位存在问题分析
        3.3.1 黑龙江省基层林业工作站和政府职能划分不清
        3.3.2 黑龙江省基层林业工作站自身职责完善不到位
        3.3.3 黑龙江省基层林业站整体建设情况不到位
    3.4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基层林业工作站职能定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自然因素
    4.2 经济因素
    4.3 政治因素
    4.4 社会因素
    4.5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基层林业工作站职能科学定位优化设计
    5.1 黑龙江省基层林业工作站职能定位优化指导思想
    5.2 黑龙江省基层林业工作站职能定位优化原则
        5.2.1 政事分开原则
        5.2.2 以服务为本原则
        5.2.3 社会、生态、经济协同发展原则
        5.2.4 以人为本原则
        5.2.5 可行性原则
    5.3 黑龙江省基层林业工作站职能科学定位优化
        5.3.1 保护森林资源
        5.3.2 做好林业科技服务
        5.3.3 完善社会化服务
    5.4 本章小结
6 完善黑龙江省基层林业工作站定位保障措施
    6.1 建立合理的管理模式
        6.1.1 确立县级部门垂直管理模式
        6.1.2 确立事业单位分类模式
    6.2 提高基层林业工作站资金收入
        6.2.1 增加国家财政投入
        6.2.2 提高基层林业工作站收入
    6.3 提高基层林业工作站人员整体素质
        6.3.1 开展全方位人员培训
        6.3.2 促进工作队伍年轻化
    6.4 牢固树立精准定位意识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3)浙江省森林火灾时空分布及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2.3 浙江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本文创新点
2 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
    2.1 区域概况
        2.1.1 气候特征
        2.1.2 地势地貌
        2.1.3 森林资源
    2.2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3 浙江省森林火灾的时空分布特点
    3.1 浙江省森林火灾总体情况
    3.2 浙江省森林火灾的时间分布规律
        3.2.1 浙江省森林火灾的年际变化
        3.2.2 浙江省森林火灾月际变化
        3.2.3 浙江省森林火灾日时段变化
    3.3 浙江省森林火灾空间分布规律
        3.3.1 浙江省森林火灾地区分布
        3.3.2 浙江省重大森林火灾地区分布
        3.3.3 浙江省森林火灾空间分布
    3.4 浙江省森林火灾火源分析
        3.4.1 浙江省森林火灾的起火原因分析
        3.4.2 浙江省森林火灾肇事者情况分析
    3.5 森林火灾轮回期
    3.6 小结
4 浙江省森林火灾防控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4.1 浙江省森林消防工作现状
        4.1.1 完善落实森林消防行政领导负责制
        4.1.2 全面树立“以人为本”的森林消防理念
        4.1.3 持续强化森林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4.1.4 着力推进森林消防队伍建设
        4.1.5 逐步加强森林消防规范化建设
    4.2 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森林消防严峻形势认识不足
        4.2.2 森林消防火源管控难度日益加大
        4.2.3 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4.2.4 森林消防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相对薄弱
5 提升浙江省森林火灾防控能力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森林消防管理,提升全社会民众森林消防意识
    5.2 完善“千里眼”体系,提升森林火灾预警监测能力
    5.3 建设“防火墙”工程,增强森林自身抵御火灾能力
    5.4 强化“专业队”体系,提升森林火灾地面扑救能力
    5.5 健全“航空护林”体系,提升森林火灾空中扑救能力
    5.6 健全“指挥网”系统,提升森林火灾扑救应急通信能力
    5.7 强化基础设施,提升森林火灾扑救机具化水平
    5.8 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森林消防
6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4)基于GIS技术的洪雅县森林火险等级区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相关概念
        1.1.1 森林火灾
        1.1.2 森林火险
        1.1.3 森林火险等级
        1.1.4 森林火险区划
    1.2 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3S”技术研究进展
        1.2.4 存在的不足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自然资源
    2.3 植被概况
    2.4 气象特征
    2.5 河流水文
    2.6 人文概况
3 研究方案
    3.1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1 研究内容
        3.1.2 研究方法
        3.1.3 技术路线
    3.2 数据来源及处理
        3.2.1 数据源
        3.2.2 遥感影像数据预处理
        3.2.3 植被覆盖类型信息提取
        3.2.4 地形因子的提取
        3.2.5 气象因子的提取
        3.2.6 人为因子的提取
4 森林火险影响因子分析与火险区划
    4.1 森林火险影响因子分析
        4.1.1 植被因子
        4.1.2 地形因子
        4.1.3 气象因子
        4.1.4 人为因子
    4.2 森林火险区划
        4.2.1 建立层次结构
        4.2.2 判断矩阵的建立
        4.2.3 评价指标分等定级
        4.2.4 森林火险区划
5 结论与不足
    5.1 结论
    5.2 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5)北京市海淀区森林火灾情景构建与应急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林火管理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森林消防现状
        1.2.3 国内外应急管理研究现状
    1.3 情景构建研究现状
        1.3.1 情景构建的含义
        1.3.2 情景构建的方法
        1.3.3 国内外情景构建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2 研究地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环境特征
        2.2.1 气候特征
        2.2.2 地形地貌
        2.2.3 植被分布
    2.3 森林资源
    2.4 景观文化资源
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3.1 研究方法
        3.1.1 层次分析法
        3.1.2 评价指标的量化
        3.1.3 模糊综合评价
        3.1.4 应急能力评估方法
        3.1.5 数据获取
    3.2 技术路线
4 结果与分析
    4.1 火灾情景构建
        4.1.1 风险评价
        4.1.2 历史案例分析
        4.1.3 森林火灾情景集成与描述
    4.2 情景任务分析
        4.2.1 应急阶段划分
        4.2.2 应急主体分析
        4.2.3 应急任务分析
    4.3 重大森林火灾情景应急能力需求分析
    4.4 应急能力差距评估
        4.4.1 海淀区森林火灾防控现状
        4.4.2 海淀区森林火灾防控缺失能力分析
    4.5 提升应急准备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4.5.1 建立针对重大森林火灾的应急体系框架
        4.5.2 建立完善的森林火险预警监测系统
        4.5.3 完善森林防火阻隔系统
        4.5.4 加强森林防火通信系统建设
        4.5.5 建立森林防火信息指挥系统
        4.5.6 森林防火队伍及装备能力系统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6)北京松山不同地形油松林可燃物负荷量及潜在火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森林可燃物研究现状
        1.2.1.1 森林可燃物的种类
        1.2.1.2 森林可燃物的类型
        1.2.1.3 森林可燃物负荷量研究
        1.2.2 潜在火行为研究
        1.2.2.1 地表火行为研究
        1.2.2.2 树冠火行为研究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科学问题
        1.3.4 技术路线
2. 研究地概况
    2.1 地形地貌
    2.2 气候特点
    2.3 植被类型
3 研究方法
    3.1 样地设置
    3.2 可燃物调查
        3.2.1 可燃物的划分
        3.2.2 地表燃物调查
        3.2.2.1 枯枝落叶层负荷量调查
        3.2.2.2 灌木和草本植物负荷量调查
        3.2.3 乔木冠层可燃物调查
    3.3 可燃物模型参数测定
        3.3.1 可燃物负荷量的测定
        3.3.2 可燃物热值测定
        3.3.3 可燃物表面积体积比测定
        3.3.4 死可燃物熄灭含水率
        3.3.5 可燃物床层厚度测定
        3.3.6 可燃物的湿度系列
        3.3.7 坡度测定
        3.3.8 风速设定
    3.4 数据处理及火行为指标计算
4. 结果与分析
    4.1 油松林可燃物负荷量及其影响因子相关性
        4.1.1 油松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及其影响因子
        4.1.2 冠层可燃物密度及其影响因子
    4.2 不同地形条件下地表可燃物负荷量
        4.2.1 不同海拔油松林可燃物负荷量
        4.2.2 不同坡度油松林可燃物负荷量
        4.2.3 不同坡向油松林可燃物负荷量
    4.3 不同地形条件下冠层可燃物密度垂直分布特征
        4.3.1 不同海拔条件下可燃物垂直分布
        4.3.2 不同坡度条件可燃物垂直分布
        4.3.3 不同坡向条件可燃物垂直分布
    4.4 不同地形条件下油松林地表火行为
        4.4.1 不同海拔油松林潜在地表火行为
        4.4.1.1 不同海拔油松林林火蔓延速度
        4.4.1.2 不同海拔油松林火线强度
        4.4.1.3 不同海拔油松林火焰长度
        4.4.1.4 不同海拔油松林反应强度
        4.4.2 不同坡度油松林潜在地表火行为
        4.4.2.1 不同坡度油松林林火蔓延速度
        4.4.2.2 不同坡度油松林火线强度
        4.4.2.3 不同坡度油松林火焰长度
        4.4.2.4 不同坡度油松林反应强度
        4.4.3 不同坡向油松林潜在地表火行为
        4.4.3.1 不同坡向油松林林火蔓延速度
        4.4.3.2 不同坡向油松林火线强度
        4.4.3.3 不同坡向油松林火焰长度
        4.4.3.4 不同坡向油松林反应强度
        4.4.4 不同地形油松林树冠火转化风险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第一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致谢

(7)福建三明地区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1.1 我国森林火灾形势
        1.1.2 三明地区森林火灾形势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述
        1.3.1 国内研究概述
        1.3.2 国外研究概述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2 研究地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自然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气候条件
        2.2.3 动植物资源
        2.2.4 森林资源
    2.3 社会经济条件
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3.1 研究方法
        3.1.1 数据获取
        3.1.2 实地调查
        3.1.3 数据分析与处理
        3.1.4 对策分析
    3.2 技术路线
4 结果与分析
    4.1 林火统计分析
        4.1.1 林火空间分布
        4.1.2 森林火灾发生率的分析
        4.1.3 火源分析
    4.2 防火现状
    4.3 对防控体系现状的分析
        4.3.1 森林防火机构
        4.3.2 扑救队伍
        4.3.3 林火监测体系
        4.3.4 林火阻隔体系
        4.3.5 防火用车
        4.3.6 其他
    4.4 森林火灾防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5 对策分析
        4.5.1 建立健全科学的林火管理与宣传体系
        4.5.2 完善多层次、高精度的林火监测体系
        4.5.3 加强森林火灾扑救体系建设
        4.5.4 建立完善的林火阻隔体系
        4.5.5 建立森林航空护林消防队伍
        4.5.6 建立科学的森林可燃物管理体系
        4.5.7 科学合理地部署森林消防队伍
        4.5.8 建设有创造力的森林防火科研体系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本研究不足之处
    5.3 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9)中国森林火灾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森林火灾的分级与分类
    (1) 地表火
    (2) 林冠火
    (3) 地下火
2 森林火灾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森林可燃物
    2.2 气候气象因素
    2.3 火源
    2.4 地形因素
    2.5 林区管理不到位
3 森林火灾的研究内容
    3.1 森林火灾发生规律
    3.2 森林火灾原因分析
4 森林火灾的预报
    (1) 依可燃物的湿度确定森林火险程度
    (2) 聂斯切洛夫法
    (3) 风速补正综合指标法
    (4) 实效湿度法
    (5) 着火指标与蔓延指标法
5 防治森林火灾的指导思想

(10)中国森林防火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森林防火现状
    1.1 中国森林资源现状
    1.2 中国森林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森林资源总量不足。
        ②森林资源分布极为不均匀。
        ③森林质量不高, 单位面积蓄积量较低。
        ④林龄结构不合理, 可采资源不足。
        ⑤林地流失数量巨大。
    1.3 中国森林火灾特点
        ①森林火灾分布, 东部多西部少。
        ②森林火灾次数南方多于北方。
        ③森林火灾面积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南两大林区。
        ④规模较小的火灾基本能得到控制。
    1.4 中国森林防火现状
2 森林防火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2.1 对森林防火工作的几点建议
    2.2 森林防火对策
        ①在建设上, 以森林防火工程为中心。为了在较短的时
        ②在预防上, 以群众防火为主, 以营林防火、生物防火为基础。
        ③在可燃物管理上, 有条件的用火防火。

四、中国森林防火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高峰国家森林公园群落调查与防火优化研究[D]. 张瑶. 广西大学, 2020(07)
  • [2]黑龙江省基层林业站职能定位问题研究[D]. 徐泽南. 东北林业大学, 2019(02)
  • [3]浙江省森林火灾时空分布及其对策[D]. 李少虹.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6)
  • [4]基于GIS技术的洪雅县森林火险等级区划[D]. 王露秋.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3)
  • [5]北京市海淀区森林火灾情景构建与应急能力研究[D]. 贾子昂. 北京林业大学, 2017
  • [6]北京松山不同地形油松林可燃物负荷量及潜在火行为[D]. 寸应得.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7]福建三明地区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研究[D]. 白海峰. 北京林业大学, 2012(10)
  • [8]我国森林防火现状及火灾控制策略[J]. 曲大铭,蔡志勇.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02)
  • [9]中国森林火灾研究综述[J]. 狄丽颖,孙仁义. 灾害学, 2007(04)
  • [10]中国森林防火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J]. 姚树人,韩焕金. 森林防火, 2002(04)

标签:;  ;  ;  ;  ;  

我国森林防火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