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部重点推广的肉牛良种“利木赞牛”(论文文献综述)
李俊雅,陈燕[1](2021)在《肉牛种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世界上牛种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但受农业生产方式的限制,牛长期被作为役用工具,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向肉用方向转变,比国外晚了一个世纪。近十年,我国肉牛选育进入了联合育种的新时期,遗传改良工作加快推进,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完善,生产性能测定体系逐步建立,地方遗传资源开发利用得到重视和加强。但总体上看,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明显差距。目前,随着国家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及育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国肉牛种业正稳步进入快车道。
李亚星,成功,赵云博,王申元,吴凯峰,成立新,刘剑锋,周欢敏,李光鹏,昝林森,佟彬[2](2020)在《秦川牛ANGPTL3基因g.-38T>C和g.509A>G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关联性分析》文中提出肉牛(Bos taurus)的生长速度和胴体性状在肉牛产业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 (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3, ANGPTL3)在动物脂质、葡萄糖和能量代谢反应中具有关键作用。已有研究表明,ANGPTL3基因上存在的g.-38T>C和g.509A>G突变位点与肉牛生长和胴体性状显着相关。为探究ANGPTL3基因g.-38T>C和g.509A>G位点对秦川牛(Qinchuan cattle)(B. taurus)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影响及其在不同黄牛群体中的多样性,本研究利用直接测序和MassARRAY技术,对599头牛—陕西秦川牛384头、山东鲁西黄牛(Luxi cattle) 24头、内蒙古蒙古牛(Mongolia cattle) 41头、蒙古国蒙古牛(Mongolia cattle) 50头、湖南巫陵牛(Wuling cattle) 50头和广西隆林牛(Longlin cattle) 50头的ANGPTL3基因g.-38T>C和g.509A>G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其与秦川牛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NGPTL3基因g.-38T>C和g.509A>G位点在6个黄牛群体中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在秦川牛群体中,g.-38T>C位点存在TT(0.695)、TC(0.261)和CC(0.044) 3种基因型,该位点与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极显着相关(P<0.01),与体斜长、腰角宽、胸围和背膘厚显着相关(P<0.05);该位点在秦川牛群体中的C等位基因频率与其他5个黄牛群体存在不同程度的显着差异。在秦川牛群体中,g.509A>G位点存在AA (0.690)、AG (0.279)和GG (0.031) 3种基因型,该位点与胸围和眼肌面积极显着相关(P<0.01),与体斜长、腰角宽、坐骨端宽和肌内脂肪显着相关(P<0.05);该位点在秦川牛群体中的A等位基因频率与其他5个黄牛群体存在不同程度的显着差异。g.-38T>C和g.509A>G位点联合分析结果显示,TC和AG基因型个体的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显着高于TT和AA基因型个体(P<0.05)。综上所述,ANGPTL3基因g.-38T>C和g.509A>G位点与秦川牛的生长和胴体性状显着相关。本研究可为秦川牛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有效分子遗传标记,为秦川牛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焦石[3](2020)在《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本文旨在研究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历程,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把握目前牛肉产业发展的状况,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其存在的根本原因,进而通过实例对这些影响肉牛产业发展的原因展开深入讨论,以期找到一条具有吉林省特色的肉牛产业发展道路和经营模式,为吉林省肉牛产业更好的发展提供现实理论依据。本文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第一部分为绪论,根据现有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概括介绍了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本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肉牛存栏情况、肉牛出栏情况、牛肉产量情况、进出口量情况、牛肉价格情况、牛肉消费量情况、品种资源情况、养殖模式情况、饲料加工业情况、养殖效益情况、屠宰加工情况、政策扶植情况等几个方面对吉林省肉牛产业的现状进行了介绍。这个部分是通过具体的现场调研和文献整理所得到的结果展开的。对吉林省肉牛产业当前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从各个环节各个流程进行细化的了解,并且能够很精确的分辨出每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里的作用,从而得出了相关结论。第三部分对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目前状况的掌握和分析,为存在的问题提供针对性、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第四部分对加快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给出相关研究认识和客观评价,找到吉林省在肉牛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吉林省肉牛产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第五部分对未来几年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形势做出大胆预判,一家之见,仅供参考。
李若灵[4](2020)在《长宁县九牛肉牛养殖场饲草料常年均衡供应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我国肉牛产业发展迅速。随着人口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城镇化步伐加快,加上非洲猪瘟对养猪产业而供应不足的间接影响,牛肉消费总体上仍将继续增长。肉牛生产效益的提高,关键是养殖规模。我国很多地区肉牛生产,借助国家扶持政策,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肉牛产业新型经营体系,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规模经营示范区。《全国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对肉牛业的产业布局提出明确要求:巩固发展中原产区,稳步提高东北产区,优化发展西部产区,积极发展南方产区。一般,饲草料占肉牛业生产成本的70%以上。南方有较好的水热资源,随处可见草地山坡,有一定规模的面积适宜人工种草,但由于人口密度大,加上在技术和管理方面还有很多难点,在饲草料的开发利用方面还有待加强,青贮、氨化等技术推广普及不够,草畜不平衡严重。在目前发展规模化养殖肉牛的背景下,草畜矛盾更加凸显。本文采用文献查阅法、横向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借鉴国内外学者肉牛产业相关研究,以长宁县九牛肉牛规模化养殖场为研究对象,了解该肉牛养殖场饲草料供需情况,因地制宜提供解决办法和措施,化解草畜供需矛盾,对稳定发展肉牛业、提高经济效益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同时对南方一些规模化肉牛养殖场提供一定借鉴作用。四川省宜宾市区位优势独特,具有发展肉牛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长宁县九牛肉牛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占地380亩的养殖基地,公司建有3500余亩的优质饲草种植基地,肉牛品种为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养殖以短期育肥为目的,引进1周岁左右的架子牛,平均育肥4个月出栏。2019年肉牛平均存栏量约3500头,引进架子牛平均体重约300kg。2019年共出栏肉牛约9000头,其中西门塔尔牛约7500头,安格斯牛约1500头,出栏平均体重约为600kg。一年该养牛场需鲜草31937.5t,如果换算成干草,一年大约需要15968.75t。饲喂过程中皇竹草、黑麦草、玉米秸秆、稻草可以根据季节产量互相替代,另外,养牛场全年酒糟需求量为5110t。九牛养殖场精饲料主要选用了玉米、豆粕、菜粕、麦麸、预混料、食盐,配比分别为60%、15%、10%、10%、4%、1%,平均1头牛1天喂精料4kg,一年需消耗精料共5110t。养殖场的饲草料供应体系,主要包括自给、项目配合和收购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1)种植皇竹草600亩,亩产20t;黑麦草400亩,亩产8t。全年可提供15200t草料。(2)长宁县种植青贮玉米,2018年收获1.5万亩青贮玉米,总产4万多t。另辐射带动农户2000余户,带动农户种植牧草5000亩。(3)向酒厂收购酒糟,向农户收购玉米秸秆、牧草用于青贮,精料组分别来自饲料公司和市场。肉牛行业在当地农民增收、调节居民膳食结构等有重要作用,饲草料供应成为制约当地肉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寻找一种完善、均衡的规模化肉牛饲草料常年均衡供应模式,突破饲草料供应局限,实现全年均衡供应,对当地规模化肉牛养殖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肉牛养殖中,应从肉牛场规模、肉牛生理参数、饲料需要量、饲草料供应等对其进行分析,寻找一种良好的规模化肉牛养殖模式以及饲草料常年均衡供应模式,以促进规模化肉牛养殖产业发展。
任青松[5](2019)在《河北省肉牛规模化养殖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肉牛产业在我国整个畜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肉牛养殖业则是肉牛产业链的基础。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明显的提高,这就带动了对牛肉需求量的增加。据统计2018年全球牛肉总产量为6260多万吨,人均占有量为8.46kg,河北省的牛肉总产量为56.46万吨,人均占有量为7.51kg,对牛肉的需求仅次于猪肉。然而目前面对不断增长的牛肉消费需求和不断完善的屠宰加工技术,河北省肉牛养殖业却持续低迷,规模化养殖水平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研究河北省肉牛规模化养殖的发展对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把河北省肉牛规模化养殖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已有文献进行整理,总结国内外学者在肉牛养殖方面进行的研究,发现其主要在规模化、成本效益情况和市场份额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其次,对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的发展环境及相关主体进行了分析,发现河北省目前对肉牛规模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但是发展空间巨大;而后对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且分析了河北省发展规模养殖的巨大优势,发现河北省虽然出栏量位于全国第4位但存栏量却位于全国第16位,“重繁轻育”现象严重,且品质单一,没有培育自己的地方优质品种,在繁育方面管理水平低,造成母牛繁育能力不足,饲料价格受中美贸易战影响而提高,进而导致规模成本收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选取50家肉牛规模养殖场作为样本,将调研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运用最小经济规模模型测算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的最小经济规模为18头和33头,而河北省目前规模情况远低于测算值,规模化程度较低;然后通过分析美国、澳大利亚以及山东、河南先进的规模养殖经验,分析适合河北省借鉴的先进之处,探索适合河北省肉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经验方法。最后基于以上研究提出针对政府部门要加强对肉牛产业的扶持力度、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健全调控机制、积极应对贸易战;针对养殖户要因地制宜采取适度规模发展、提高自身养殖技术水平、加强疫病的防控工作的对策建议。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机会成本理论为基础,构建了肉牛养殖稳定发展的最小经济规模模型,通过对河北省规模养殖场进行实地调研,对50份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建立最小经济规模模型,测算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的阈值。第二,通过研究国内外肉牛规模养殖的先进模式,并与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对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可以借鉴的成熟养殖经验,为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的健康发展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
尹万林,王艳丽,李燕丽,邢金锁,崔文兰,张永红,赵素萍[6](2017)在《宝鸡市肉牛种质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文中指出宝鸡拥有优良的秦川牛等肉牛种质资源优势,建有秦川牛"国家级畜种保种场"和"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以及安格斯牛繁育场.本文针对宝鸡市肉牛种质资源现状和问题,通过调查分析,提出了肉牛种质资源保护、选育提高、肉牛新品种培育措施和发展对策。
张淑二,尹旭升,李有志[7](2015)在《山东省肉牛遗传改良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文中指出山东省是全国开展肉牛改良工作较早的省份之一,先后引进多个肉牛专用品种,形成肉牛生产3大片区,推动了全省肉牛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但是随着改良工作的深入,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及困扰。文章分析了山东省肉牛的遗传改良现状,指出肉牛遗传改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6个方面提出了肉牛遗传改良的对策建议。
昝林森,王洪程,梅楚刚,王应海[8](2014)在《秦川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文中认为秦川牛因原产于陕西八百里秦川而得名,具有体躯高大、遗传稳定、适应性强、肉用性能好等特点,是我国着名的地方品种和国家级资源保护品种,是肉牛新品种培育和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文章介绍了秦川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秦川牛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科学指导,推动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
周绪正,阎萍,殷宏,余群力,朱跃明,杨勤,于轩,李有全,程富胜,王自科,石红梅,郭宪,张继瑜[9](2014)在《甘肃省肉牛产业发展现状与解析》文中指出2013年,甘肃省肉牛牦牛产业继续以20个肉牛产业大县(含3个以牦牛肉生产为主的大县)为主保持平稳发展。据甘肃省辖区86个县市统计,2013年肉牛存栏509.2万头,出栏肉牛181.3万头,牛肉产量达19.3万t。牦牛是甘肃省重要牛种资源之一,存栏118.73万头。甘肃省初步形成了以河西走廊国家商品粮基地肉牛产业区、陇东地区肉牛产业区和依靠天然草场的牦牛产业区为优势的肉牛生产基地,甘肃省肉牛业开发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尤以西门塔尔牛和当地黄牛杂交效果最为明显,已成为甘肃省肉牛生产的主体。文章从甘肃省肉牛生产概况、肉牛产业技术应用状况、与甘肃省肉牛产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甘肃省肉牛产业发展建议4个方面进行了总结阐述,以助力甘肃省肉牛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沈忠其[10](2013)在《宁南山区肉牛种群改良及养殖推广效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对宁南当地农户肉牛生产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现有饲草料种类设计育肥日粮,对固原黄牛犊牛、利木赞与固原黄牛杂交F1代犊牛、西门塔尔肉牛与固原黄牛杂交F1代犊牛进行体重和日增重、体长体高胸围以及经济效益分析。根据观察,西门塔尔杂交改良牛和利木赞杂交改良牛体形外貌特征,与固原黄牛比较有明显变化,基本显示了父本特征,肉用特征明显。西门塔尔杂交改良牛头顶为白色,多数被毛为红白花,少数为红色,肌肉丰满,后躯发达,生长发育较快。利木赞杂交改良牛为红色,毛色变化不大,但体格明显大于固原黄牛和西门塔尔杂交改良牛,且肌肉丰满。随着月龄增长,西门塔尔杂交改良牛和利木赞杂交改良牛骨骼发育速度快,生长发育明显优于固原黄牛,显示出良好的肉用体型。西门塔尔杂交改良牛和利木赞杂交改良牛,表现出良好的生长速度,表现了较大的增重幅度与增重潜力,尤其是利木赞杂交改良牛显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固原黄牛与西门塔尔杂交改良牛、利木赞杂交改良牛的初生体高无显着差异(P>0.05),西门塔尔杂交改良牛、利木赞杂交改良牛6月龄体重、12月龄体重、日增重显着高于固原黄牛(P<0.05),西门塔尔杂交改良牛出生、6月龄和12月龄的体高略高于利木赞杂交改良牛,差异不显着(P>0.05),西门塔尔杂交改良牛出生体斜长略高于利木赞杂交改良牛,差异不显着(P>0.05),利木赞杂交改良牛6月龄和12月龄的体斜长略高于西门塔尔杂交改良牛,差异不显着(P>0.05)。在本试验中,试验牛饲养管理条件一致,饲养成本相同,经济效益按照肉牛增重效果来估算。在12月龄时,固原黄牛平均体重为220.65kg,西门塔尔杂交改良牛平均体重为251.57kg,利木赞杂交改良牛平均体重为278.78kg。按照当时市场架子牛活重价格20.00元/kg计算,固原黄牛平均价格为4413.00元/头,西门塔尔杂交改良牛平均价格为5031.40元/头,利木赞杂交改良牛平均价格为5575.60元/头。饲养利木赞杂交改良牛和西门塔尔杂交改良牛分别比饲养固原黄牛多盈利1162.60元/头和618.40元/头。数据分析表明,利木赞杂交改良牛、西门塔尔杂交改良牛具有生长发育快、体格大、体质健壮等优点,可以缩短生产周期,同时也具有更高的饲料报酬(更低的料肉比)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杂交改良能够完全体现肉用牛的生产水平,改良中国本地黄牛作为肉用牛的体型。以利木赞牛、西门塔尔牛为父本,固原黄牛为母本进行杂交改良,可以表现出显着的杂交优势,且随着年龄增加,杂交优势日趋明显。利用利木赞牛和西门塔尔牛改良固原黄牛群体,能够有效改善固原黄牛的生长性能,提高养殖效益,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二、农业部重点推广的肉牛良种“利木赞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业部重点推广的肉牛良种“利木赞牛”(论文提纲范文)
(1)肉牛种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论文提纲范文)
一、牛种发展历史脉络 |
1. 牛的起源与驯化。 |
2. 国外牛的育种历程。 |
3. 我国牛的育种历程。 |
二、国内外现代牛育种发展情况 |
1. 国外发展情况。 |
2. 国内发展情况。 |
三、问题与差距 |
1. 遗传改良的基础工作薄弱。 |
2. 联合育种进展缓慢。 |
3. 地方牛种资源保护和利用能力不强。 |
4. 技术研发投入不足。 |
四、肉牛种业“十四五”发展方向 |
1. 加快推进肉牛遗传改良计划。 |
2. 深入实施肉牛育种联合攻关。 |
3. 推进肉牛遗传评估技术升级换代。 |
4. 制定品种资源保护技术方案和重点品种选育提高方案。 |
5. 加强育种基础设施建设。 |
(2)秦川牛ANGPTL3基因g.-38T>C和g.509A>G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关联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主要试剂 |
1.3 血液基因组DNA提取 |
1.4 生长和胴体性状的测定 |
1.5 基因分型 |
1.5.1 Mass ARRAY技术 |
1.5.2 直接测序技术 |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C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2.1 ANGPTL3基因g.-38T>C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C位点与秦川牛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关联性分析'>2.2 ANGPTL3基因g.-38T>C位点与秦川牛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
C位点在15个肉牛群体间差异对比'>2.3 ANGPTL3基因g.-38T>C位点在15个肉牛群体间差异对比 |
G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2.4 ANGPTL3基因g.509A>G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G位点与秦川牛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关联性分析'>2.5 ANGPTL3基因g.509A>G位点与秦川牛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
G位点在15个肉牛群体间差异对比'>2.6 ANGPTL3基因g.509A>G位点在15个肉牛群体间差异对比 |
C和g.509A>G位点联合与秦川牛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关联性'>2.7 ANGPTL3基因g.-38T>C和g.509A>G位点联合与秦川牛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关联性 |
C和g.509A>G位点在不同区域肉牛群体间差异对比'>2.8 ANGPTL3基因g.-38T>C和g.509A>G位点在不同区域肉牛群体间差异对比 |
3 讨论 |
4 结论 |
(3)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国内外肉牛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
1.4.1 国际肉牛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
1.4.2 国内肉牛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 |
1.7 数据来源 |
第二章 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
2.1 肉牛存栏情况 |
2.2 肉牛出栏情况 |
2.3 牛肉产量情况 |
2.4 进出口量情况 |
2.5 牛肉价格情况 |
2.6 牛肉消费量情况 |
2.7 品种资源情况 |
2.7.1 东部地区 |
2.7.2 中部地区 |
2.7.3 西部地区 |
2.8 养殖模式情况 |
2.9 饲料加工业情况 |
2.9.1 吉林省饲料加工业生产现状 |
2.9.2 吉林省饲料市场现状 |
2.9.3 粗饲料情况 |
2.9.4 未来几年饲料行业发展趋势 |
2.10 养殖效益情况 |
2.11 屠宰加工情况 |
2.12 政策扶植情况 |
第三章 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
3.1 养殖条件的限制 |
3.2 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匮乏 |
3.3 基础母牛存量减少 |
3.4 架子牛输出导致利润流失 |
3.5 产业化程度不高 |
3.6 产业链各环节利益分配不合理 |
3.7 融资难度大 |
第四章 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建议 |
4.1 提高基层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 |
4.2 强化种源建设保护基础母牛 |
4.3 提升育肥牛养殖水平 |
4.4 提高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
4.5 建设稳健的肉牛养殖扶植政策 |
4.5.1 肉牛补贴政策 |
4.5.2 肉牛保险政策 |
4.5.3 融资政策 |
4.6 提倡规模“适中”的肉牛养殖场 |
4.7 推广新型的屠宰加工模式 |
第五章 未来我省肉牛产业前景展望 |
5.1 肉牛业市场行情持续利好 |
5.2 饲料原料价格走低,养殖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 |
5.3 肉牛产业与金融资本间的合作更趋于理性化,行业洗牌加剧 |
5.4 政府加大力度推动肉牛产业结构调整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长宁县九牛肉牛养殖场饲草料常年均衡供应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
1.1.1 中国肉牛产业在世界肉牛生产中地位 |
1.1.2 中国肉牛产业在中国畜牧业中地位 |
1.1.3 中国牛肉消费现状 |
1.1.4 我国肉牛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1.1.5 我国发展肉牛产业的意义 |
1.2 我国规模化肉牛养殖发展趋势 |
1.2.1 规模化肉牛养殖 |
1.2.2 国外规模化肉牛养殖发展趋势 |
1.2.3 国内规模化肉牛养殖发展趋势 |
1.2.4 国内规模化肉牛养殖存在的问题 |
1.3 规模化肉牛养殖的饲草料供应 |
1.3.1 国外规模化肉牛养殖的饲草料供应现状 |
1.3.1.1 澳大利亚饲草料供应现状 |
1.3.1.2 新西兰饲草料供应现状 |
1.3.1.3 美国饲草料供应现状 |
1.3.2 国内规模化肉牛养殖的饲草料供应现状 |
1.3.3 我国西南地区规模化肉牛养殖的饲草料供应现状 |
第2章 引言 |
2.1 选题背景 |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2.1 研究目的 |
2.2.2 研究意义 |
2.3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
2.3.1 文献查阅 |
2.3.2 实地调查相关材料 |
2.3.3 横向比较进行分析 |
2.3.4 技术路线图 |
2.3.5 数据来源 |
第3章 九牛肉牛养殖场情况 |
3.1 养殖场基本情况 |
3.1.1 养殖场概况 |
3.1.2 养殖规模与牛群结构 |
3.2 饲草料需求情况 |
3.3 饲草料常年均衡供应 |
3.3.1 已有的饲草料供应体系 |
3.3.2 饲草料供应缺陷 |
第4章 饲草料均衡供应 |
4.1 粗饲料的均衡供应 |
4.1.1 干草 |
4.1.2 农作物秸秆 |
4.1.3 青贮 |
4.2 精饲料的均衡供应 |
4.3 日粮的均衡供应 |
4.3.1 青贮饲料类型的日粮配方 |
4.3.2 酒糟类型的日粮配方 |
4.3.3 氨化稻草类型的日粮配方 |
第5章 讨论 |
5.1 饲草料运输 |
5.2 饲草料储备 |
5.2.1 现阶段困境 |
5.2.2 秸秆收储 |
5.2.3 广泛开展青干草调制 |
5.2.4 继续加强饲草储备库建设、优化饲草储备方式 |
5.3 饲草料机械化问题 |
5.3.1 加强机械化程度 |
5.3.2 加强机械化、规模化 |
5.3.3 加强机械化生产 |
5.4 产业扶持问题 |
5.4.1 优化饲草料产业结构和布局 |
5.4.2 扶持优秀企业 |
5.4.3 增加补贴力度 |
5.4.4 提高饲草料生产的保障 |
5.4.5 加强领导 |
5.5 草畜配合问题 |
5.5.1 多种饲草料综合利用 |
5.5.2 草畜结合,畜牧发展带动饲草发展 |
5.5.3 草畜联动 |
5.6 技术服务问题 |
5.6.1 完善农技服务体系 |
5.6.2 建立饲草料科技支撑及信息服务体系 |
5.7 生产技术问题 |
5.7.1 种子的生产难题 |
5.7.2 生产加工技术 |
5.7.3 提高饲草加工技术,提高饲草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
5.8 建设绿色安全的草料供应体系 |
5.8.1 大力开发利用优势酒糟资源 |
5.8.2 充分利用草山草坡和农作物副产物 |
5.8.3 大力发展人工种草 |
5.8.4 发展牛羊专用饲料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河北省肉牛规模化养殖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主要不足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肉牛 |
2.1.2 规模养殖 |
2.1.3 小规模养殖 |
2.1.4 肉牛养殖主体 |
2.2 相关理论基础概述 |
2.2.1 规模经济理论 |
2.2.2 机会成本理论 |
3 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发展环境及相关主体分析 |
3.1 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发展环境分析 |
3.1.1 政策法律环境分析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3.1.3 技术环境分析 |
3.1.4 社会环境分析 |
3.2 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相关主体分析 |
3.2.1 供应方分析 |
3.2.2 购买者分析 |
3.2.3 新进入者分析 |
3.2.4 替代品分析 |
3.2.5 行业竞争者分析 |
4 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发展现状及优势分析 |
4.1 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现状 |
4.1.1 河北省肉牛生产基本情况 |
4.1.2 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情况 |
4.1.3 河北省肉牛养殖成本收益情况 |
4.1.4 河北省肉牛养殖模式情况 |
4.1.5 河北省肉牛养殖品种情况 |
4.1.6 河北省肉牛竞争力情况 |
4.2 河北省肉牛养殖优势分析 |
4.2.1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
4.2.2 丰富的饲料秸秆资源 |
4.2.3 发达的奶牛产业带动 |
5 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现存问题分析—基于问卷调查 |
5.1 样本的基本特征分析 |
5.1.1 养殖场肉牛存栏量 |
5.1.2 养殖场占地面积 |
5.1.3 养殖场出栏量 |
5.1.4 养殖场疫病情况 |
5.1.5 饲养人员与技术人员数量 |
5.1.6 政策规划和扶持情况 |
5.2 养殖成本和养殖利润 |
5.2.1 样本成本构成 |
5.2.2 样本养殖利润 |
5.2.3 未来预期 |
5.3 农户肉牛养殖最小经济规模测算 |
5.3.1 肉牛养殖机会成本界定及核算 |
5.3.2 肉牛养殖最小经济规模测算 |
5.4 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发展存在问题 |
5.4.1 肉牛饲养成本高 |
5.4.2 母牛繁育能力明显不足 |
5.4.3 肉牛良种化程度较低 |
5.4.4 资源环境约束大 |
5.4.5 疫病防疫压力大 |
5.4.6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调控能力弱 |
5.4.7 中美贸易战增加了河北肉牛养殖的不确定性 |
6 国内外肉牛规模养殖发展经验及借鉴 |
6.1 国外肉牛规模养殖发展经验及借鉴 |
6.1.1 国外经验 |
6.1.2 经验借鉴 |
6.2 国内肉牛养殖业经验及借鉴 |
6.2.1 国内经验 |
6.2.2 经验借鉴 |
7 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发展对策建议 |
7.1 针对政府的对策建议 |
7.1.1 加强对肉牛产业的扶持力度 |
7.1.2 健全良种繁育体系 |
7.1.3 健全调控机制 |
7.1.4 积极应对贸易战 |
7.2 针对规模养殖场(户)的对策建议 |
7.2.1 因地制宜采取适度规模 |
7.2.2 提高肉牛养殖技术水平 |
7.2.3 加强疫病控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致谢 |
(6)宝鸡市肉牛种质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宝鸡市肉牛种质资源基本情况 |
1.1 秦川牛种质资源基本情况 |
1.1.1 群体规模大 |
1.1.2 显着的肉用性能 |
1.1.3 独特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
1.1.4 优良的种用价值 |
1.1.5 较强亲和力和稳定的遗传性 |
1.2 安格斯肉牛种质资源基本情况 |
1.3 西门达尔牛种质资源基本情况 |
1.4 英国短角红牛种质资源基本情况 |
1.5 其它引进品种的种质资源基本情况 |
2 肉牛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
2.1 存栏数量下降,良种登记工作滞后 |
2.2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 |
2.3 杂交改良无序,导致优良种质资源浪费 |
2.4 比较效益下降,亏损面扩大 |
2.5 社会关注度不高,财政支持乏力 |
2.6 肉牛种质资源的基础研究与新技术推广弱化 |
3 建议与发展对策 |
3.1 强化政府主导的肉牛种质资源管理 |
3.2 强化政策扶持 |
3.3 强化种质基因库建立,完善保种体系 |
3.4 加强良种选育,实行登记制度 |
3.5 加强良种体系建设 |
3.6 强化科技支撑 |
(7)山东省肉牛遗传改良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历史追溯 |
2遗传改良现状 |
2.1地方肉牛资源丰富 |
2.2遗传改良体系逐步完善 |
2.3引进的肉牛品种改良面不断扩大 |
2.4良种繁育推广网络相对健全 |
2.5肉牛新品种培育取得一定进展 |
2.6规划与管理 |
3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遗传改良工作开展不系统,重改良轻育种 |
3.2缺乏引进品种的种用母牛场,种公牛培育能力弱 |
3.3地方良种肉牛保护开发不够“,洋化”程度加深 |
3.4肉牛育种体系尚未建立,新品种培育能力不强[3] |
3.5种公牛品种单一、血统偏少,各地存在不同程度的近亲交配现象 |
3.6基础母牛淘汰增加,母牛存栏数量减少 |
4加强肉牛遗传改良的政策建议 |
4.1制定规划 |
4.2组建团队 |
4.3开展登记 |
4.4完善体系 |
4.5加强监管 |
4.6稳定投入 |
(8)秦川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秦川牛保种工作和开发利用情况 |
1.1 保种县建设情况 |
1.2 保种场建设情况 |
1.3 科研平台及协会组织建设情况 |
2 工作成效及存在问题 |
2.1 工作成效 |
2.1.1 以项目为带动, 推动了秦川牛保种选育工作 |
2.1.2 强化制种, 扩大改良 |
2.1.3 建基地, 做示范, 带动农户规模化养殖 |
2.1.4加大对外技术宣传普及, 提高群众养殖秦川牛的积极性 |
2.2 存在问题 |
3 工作设想及对策建议 |
3.1 工作设想 |
3.2 对策建议 |
3.2.1 加强政府扶持和引导, 调动企业、农户肉牛养殖积极性 |
3.2.2 建立保障机制 |
3.2.3 保护母牛及犊牛 |
3.2.4 做好秦川牛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
(9)甘肃省肉牛产业发展现状与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肉牛生产概况 |
1.1 肉牛存栏[1-3] |
1.2 肉牛屠宰加工 |
1.3 养殖模式 |
1.4 合作组织 |
2 肉牛产业技术应用状况 |
2.1 应用状况 |
2.1.1 育种或杂交改良与繁殖 |
2.1.2 饲料加工调制与饲养管理 |
2.1.3 疫病控制 |
2.1.4 设施与粪尿处理 |
2.1.5 加工领域 |
2.2 存在问题[4-6] |
2.2.1 基础母牛存栏严重不足 |
2.2.2 产量与质量低,生产水平低下 |
2.2.3肉牛养殖规模化程度低、生产水平落后 |
2.2.4 粪污处理设施不完善,环保形势严峻 |
3 甘肃省肉牛产业相关政策与措施 |
3.1 甘肃省2013年度出台的政策与措施 |
3.2 甘肃省内各县2013年度出台的政策与措施 |
4 甘肃省肉牛产业发展建议[7] |
4.1 出台扶持母牛发展的相应政策和资金支持 |
4.2 科学合理布局,加快肉牛产业带建设 |
4.3 鼓励建设肉牛合作社等经济实体 |
4.4 制定出台生态养殖与粪污处理政策 |
4.5 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和保护 |
(10)宁南山区肉牛种群改良及养殖推广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世界肉牛产业的现状 |
1.1.2 中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
1.1.3 宁夏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
1.2 加快肉牛产业发展重点 |
1.2.1 制约因素 |
1.2.2 发展重点 |
1.3 研究目的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4.1 西门塔尔杂交改良牛、利木赞杂交改良牛与固原黄牛体重变化研究 |
1.4.2 西门塔尔杂交改良牛、利木赞杂交改良牛与固原黄牛体尺变化研究 |
1.4.3 肉牛养殖效益分析 |
第二章 宁南山区肉牛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
2.1 导言 |
2.2 肉牛生产现状 |
2.2.1 固原市 |
2.2.2 中部干旱带 |
2.3 宁南山区的肉牛生产规模 |
2.4 宁南山区肉牛发展主要问题 |
2.4.1 养殖基础设施薄弱,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
2.4.2 科学化饲养水平不高,整体规模小效益低 |
2.4.3 饲草资源浪费,转化利用有限 |
2.4.4 基础母牛流失,发展后劲不足 |
2.4.5 市场流通不畅,龙头带动不强 |
2.4.6 肉牛杂交改良技术路线、方向不明确 |
2.5 发展对策及建议 |
2.5.1 支持肉牛良种犊牛繁育推广 |
2.5.2 推广先进实用肉牛养殖技术 |
2.5.3 支持高档牛羊肉市场开拓 |
2.5.4 加大政府支持引导力度 |
2.5.5 积极推进肉牛生产经营产业化 |
2.5.6 加快肉牛品种改良及推广步伐 |
第三章 宁南山区牛肉种群改良及养殖推广效益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3.1.2 试验牛的选择 |
3.1.3 饲养管理 |
3.1.4 日粮组成及饲喂量 |
3.1.5 生长性能测定 |
3.1.5.1 仪器与工具 |
3.1.5.2 体尺测定方法 |
3.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体形外貌特征 |
3.2.2 不同品种牛的体重变化 |
3.2.3 不同肉牛品种的体尺变化 |
3.2.4 经济效益分析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发表文章 |
四、农业部重点推广的肉牛良种“利木赞牛”(论文参考文献)
- [1]肉牛种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J]. 李俊雅,陈燕. 中国畜牧业, 2021(14)
- [2]秦川牛ANGPTL3基因g.-38T>C和g.509A>G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关联性分析[J]. 李亚星,成功,赵云博,王申元,吴凯峰,成立新,刘剑锋,周欢敏,李光鹏,昝林森,佟彬.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0(09)
- [3]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 焦石. 延边大学, 2020(05)
- [4]长宁县九牛肉牛养殖场饲草料常年均衡供应模式研究[D]. 李若灵. 西南大学, 2020(01)
- [5]河北省肉牛规模化养殖发展对策研究[D]. 任青松.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3)
- [6]宝鸡市肉牛种质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J]. 尹万林,王艳丽,李燕丽,邢金锁,崔文兰,张永红,赵素萍. 中国牛业科学, 2017(01)
- [7]山东省肉牛遗传改良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 张淑二,尹旭升,李有志.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5(04)
- [8]秦川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 昝林森,王洪程,梅楚刚,王应海. 中国牛业科学, 2014(06)
- [9]甘肃省肉牛产业发展现状与解析[J]. 周绪正,阎萍,殷宏,余群力,朱跃明,杨勤,于轩,李有全,程富胜,王自科,石红梅,郭宪,张继瑜.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4(04)
- [10]宁南山区肉牛种群改良及养殖推广效益分析[D]. 沈忠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