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书馆合并后的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姜凯予[1](2020)在《“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管理机构重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双一流”建设,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国家战略,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双一流”建设,既有建设任务,又有改革任务,改革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内涵发展和实现突破性进展的重要举措,是未来一段时间“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重要任务,图书馆位列其中,图书馆管理机构重组是完成“双一流”建设任务的要求,也是互联网、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自身转型发展的需要。图书馆管理机构重组一直是图书馆改革发展的瓶颈,“双一流”建设提供了突破瓶颈的契机。论文分析了“双一流”建设的5项建设任务和5项改革任务,研究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服务于一流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助力成果转化的新任务、新目标、新使命,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的新要求;扫描了图书馆管理机构的变革历程,总结了图书馆机构改革的历史经验,归纳、分析、提炼了相关研究成果和相关案例;调查研究了列入“双一流”建设的137所高校图书馆管理机构现状、存在的问题;依据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和合理官僚制理论,吸纳了垂直式行政管理模式和矩阵式业务管理模式的悠长,探索了高校图书馆管理机构重组的理论基础;构建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机构重组模式,提出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支撑“双一流”建设需要设立5个中心,围绕着5个中心进行机构重组,为图书馆的机构改革指出了方向。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2](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说明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孙明[3](2016)在《校区合并后图书馆书目数据整合探析——以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提出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于2013年8月搬迁到新校区,原来东、西两个校区图书馆随之合并为一个图书馆,对两个校区的书目数据进行整合、归并是两个图书馆合并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图书馆实现自动化、网络化的重要前提和保证。2014年5月,我馆书目数据库成功合并,实现"一卡通"大流通借阅,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功能,为教学、科研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保障。本文以我校两校区图书馆书目数据库合并为
马天翼[4](2016)在《面向网络化创新外包的胜任力自动建模研究》文中认为早在2003年,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Henry Chesbrough教授就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的观点,而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面向网络环境的创新外包服务逐渐成为了开放式创新的重要应用方向。然而,此类服务模式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也伴随着阻碍其发展的瓶颈,如何使任务和人才双方在海量的信息中快速自动地匹配到最合适的合作伙伴,是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难题。而为了达到任务和人才的在线高效匹配,则归结为研究网络化创新外包人才的胜任力模型自动构建方法,以及研究任务所需要的胜任力模型自动构建方法。本文的研究从网络化创新外包服务模式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出发,分五个方面开展研究:(1)专业课程关联知识库构建方法研究。首先采用网络数据采集技术和非结构化大数据处理方法,以各高校各学科专业下的课程培养体系非结构化数据为研究对象,结合文本分析方法建立面向多体系、多层次、多机构的专业课程关联知识库,作为网络化创新外包人才知识结构模型构建的基本知识库和推理依据;实验证明本研究构建的专业课程关联知识库具备较高的准确性和通用性。(2)网络化创新外包人才的知识结构自动建模方法研究。首先,在专业课程关联知识库的研究基础上,设计合理的人才知识结构信息的基本存储模型,建立依托于后台知识库的人机交互机制,完成个人知识结构信息的高效录入和访问过程;第二,设计后台知识库动态更新和维护方法;进而基于用户交互行为与知识库中存储的信息,自动构建面向网络化创新外包环境的人才知识结构模型;通过实验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验证了基于人机交互机制构建人才知识结构模型的准确性和完备性。(3)专业技能关联知识库构建方法研究。通过分析各大高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案,采用文本聚类与统计分析的方法,归纳和统一各类专业的技能需求,建立专业技能关联知识库,并根据统计结果对各类专业领域的技能指标重要程度进行量化表示,为网络化创新外包人才的技能构建提供有力的支持;实验验证了基于领域特征而聚类并构建的专业技能关联知识库具备更高的准确性和合理性。(4)网络化创新外包人才的技能结构自动建模方法研究。首先,在专业技能关联知识库的研究基础上,结合知识表达的相关理论设计分层次的人才技能结构信息的基本存储模型;其次,基于文本分类的方法研究设计面向人才的教育背景信息和实践经历信息的技能模型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依托于后台知识库的人机交互机制,完成人才技能结构信息的高效录入,并对后台知识库进行动态更新和维护,自动化地构建人才的技能结构模型;通过实验与专家审核相结合的方式验证了人才技能结构自动建模的准确性和完备性。(5)网络化创新外包任务胜任力需求自动建模方法研究。首先,在前文构建的相关知识库的基础上,设计并构建任务的描述模型,并分别基于推理规则和文本分析技术对网络化创新外包任务进行解析,以量化方式自动构建任务知识需求模型,并结合任务的专业相似度分析任务所涉及的专业背景,进而通过专业技能关联知识库获取任务对应的技能指标及其权重,自动建立任务的技能需求模型;在研究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与实验评估相结合的方式验证了本研究自动建模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通过上述五部分内容的研究,本文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创新:首先,本研究首次面向多体系、多层次、多机构的培养信息设计了分析方法,同时在文本聚类的基础上引入了领域特征,量化地建立系统而完整的专业课程关联知识库和专业技能关联知识库,而已有的对培养体系和知识库构建的研究大都集中于某一特定的专业领域,并且以定性分析方法为主,本研究在方法及应用方面进行了创新。第二,首次提出面向人才的教育背景的自动化分析方法,以人机交互的方式在线自动高效地构建人才知识结构模型,已有的人才知识结构建模方法主要以主观收集和人工构建为主,本研究以基于知识库自动学习和人机交互的在线建模方法为主要创新点,促进网络化创新外包人才的知识结构模型的自动高效构建。第三,首次提出面向人才的教育背景与实践经历文本信息的自动化分析方法,以文本分类和基于知识库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地归纳人才的技能信息,在线自动高效地构建人才技能结构模型,已有的人才技能分析方法主要以定性分析和人工归纳为主,本研究的定量分析和在线自动构建方法不仅在准确性、效率等方面全面优于传统方法,并综合考虑了人才的教育背景和实践经历对技能结构形成的影响。第四,基于规则推理和文本分析自动量化地建立网络化创新外包的任务知识需求和技能需求模型,相比于已有的对任务需求进行分析的方法,本研究完成了由传统的人工定性分析到自动化定量分析方法的飞跃,并为进一步开展任务和人才的匹配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本文研究设计了网络化创新外包人才的胜任力模型和任务的胜任力需求模型的自动构建方法,为实现网络化创新外包任务和人才的在线高效匹配打下坚实基础,进而对网络化创新外包这一新型服务模式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李伟超,杨诗哲,梁梦丽[5](2015)在《“211工程”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利用情况调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扩展,国内外图书馆自动化系统面临升级和转型的问题,有必要对国内高校图书馆现有自动化系统的利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系统现状,提出进一步发展建议。[方法/过程]运用在线咨询、邮件咨询、电话咨询、文献调研等方法,对"211工程"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对比分析2003年-2015年"211工程"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变化情况,对有重大变化的图书馆所使用的ILAS、HORIZON、汇文、GDLIS、INTERLIB、ALl EPH等系统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势。[结果/结论]调查结果显示,118所"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中,用户数排名前五位的自动化系统分别是汇文、ALEPH、GDLIS、MELINETS和INNOPAC,其中国内的系统汇文、GDLIS、INTERLIB和国外的ALEPH近年来用户显着增多,也有部分系统市场占有率下降或被淘汰。
赵珊珊,王彦[6](2014)在《上海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的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络环境的日新月异,高校图书馆面临着从以文献为中心向以读者服务为中心的职能转变,需要优化组织结构,以贯彻科学的管理和服务理念。通过对18所上海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的调研分析,发现图书馆的机构设置存在职能部门集成化、部门变革信息化、工作方式的用户中心化、技术部门的数字化以及项目工作组普遍化的趋势。
谌敏[7](2014)在《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的演变初探》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网络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图书情报学经历了巨大变化,研究内容在不断拓展。学科领域的核心期刊作为学科交流的主要载体,最能反映研究的实际状况,对其进行综合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社会价值。众多学者基于图书情报学期刊论文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但大多从关键词或主题词等角度研究,鲜见从地域视角对我国图书情报学进行时空演变的可视化研究。本研究基于北大图书馆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2版)中图书馆学情报学全部19种核心期刊1987-2011年发表的论文数据,综合文献计量法、内容分析法、空间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突出地域属性,用GIS和共词分析等方法展示图书情报学发展的脉络和演变轨迹。首先利用样本数据定量分析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论文的总体情况,通过词频统计和共词分析法挖掘学科的研究热点,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和Ucinet软件可视化展示主要研究热点的时空变迁和区域差异。然后运用GIS空间数据挖掘中的空间统计和重心演变方法研究我国图书情报学不同历史时期研究主题的变迁,可视化展示学科研究的空间重心迁移轨迹,最后对影响迁移的驱动因素进行讨论。1、针对不同类型和形式的题录数据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全面收集1987-2011年19种核心期刊中所有题录信息,删除消息类文献数据和增刊数据,形成88909条有效数据。期刊名称以2011年期刊名称为统计依据,归并曾用名;机构名称以2011年机构名称为标准进行合并;根据第一作者单位信息,增加区域字段;合并标引不规范的关键词,去除通用词和泛义词。2、整体分析我国图书情报学论文产出的论文总量、时空分布、高产作者、重要学术机构。结果表明,我国图书情报学论文数量整体呈波浪状起伏上升,先后经历了平稳发展、自动化、网络化、快速发展四个时期。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论文所属地域呈现不均衡分布,主要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相对较少。北京、广东、湖北、江苏是我国图书情报学科的研究中心。二十五年间发文量前5的高产作者是王知津、邱均平、王世伟、马海群、蒋永福,高产作者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和东北部地区。发文量前3的学术机构是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高等院校是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的绝对主力。3、研究我国图书情报学的热点和重要主题的时序演变。以关键词为研究对象,构建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基于Ucinet知识图谱可视化展示不同时期的热点问题。以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组织、信息服务、图书馆管理、图书馆自动化、数据库建设、数字图书馆、图书情报事业、情报学研究等9个主题为例,利用Ucinet和GIS工具可视化展示每个主题研究地域和热点的时序变化。结果显示,每个主题研究都呈现明显的时序性变化特征,7个主题研究由北京发起,2个主题研究由广东发起,继而扩展至全国其他区域。4、基于G1S研究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图书情报学热点主题的时空演变。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与时代特点紧密结合的研究主题。1987-1994年以图书情报事业、文献资源建设、文献分类与编目等为主题的学科论文居多。1995-2000图书馆自动化、数据库建设、信息服务业等成为学者们热议的话题。2001-2005年间学者们热衷于数字图书馆、信息组织、信息服务、信息检索等主题。2006-2011年知识管理、信息计量学、竞争情报成为新时期学者们的研究重点。5、基于GIS可视化展示我国图书情报学论文产出的空间重心迁移轨迹。结果表明:1987-2011年间我国图书情报学科研究空间重心偏东南,在安徽、江苏、河南三省界内运动,移动轨迹大致呈勾字形,从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江苏省徐州市丰县-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夏邑县-虞城县-梁园区-虞城县-夏邑县-安徽省毫州市谯城区-阜阳市临泉县-太和县-毫州市谯城区,活动范围东经从115.24°到116.44°,北纬从32.57°到34.29°,覆盖面积6603km2。2000年之前,天津、山东论文的增长率比广东、江苏、浙江地区论文的增长率更高,使我国图书情报学科的研究重心逐渐向东北方向偏移;2001-2005年浙江、广东、江苏等地区发文量增长迅速,研究重心向南偏西迁移;2006-2011年,北京、天津、四川地区发文量的快速增长,研究重心向西北回归。较发达地区发文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空间重心的迁移。
陆凡凡[8](2014)在《我国文献编目工作的状况及发展策略》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文献编目工作的状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归纳和分析了我国文献编目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我国图书馆文献编目工作的发展策略。
徐军华[9](2012)在《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模式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以数字信息技术和数字信息资源为依托的数字信息环境的形成,信息的生产、存储和利用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使得图书馆赖以提供服务的资源基础、技术手段、工作方式以及用户需求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图书馆正从过去主要依赖于手工操作的传统图书馆向广泛应用计算机、互联网的数字图书馆转变。在这种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目前正面临着信息媒介发展、用户信息需求变化、用户信息获取行为变化、自身发展未能与外部环境和技术发展同步等困境。面对此种情况,国内外的高校图书馆积极行动,通过变革突破发展瓶颈。国内外的各种国际组织和学术会议已对高校图书馆的改革或重组等问题开展了研究。同时,高校图书馆的改革或重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推动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本文选择高校图书馆BPR的模式来开展相关的理论研究,通过文献调研法广泛调研了国内外关于图书馆BPR的相关文献,利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来自高校图书馆、高校图书馆馆员、高校师生三方面的信息,借助案例分析法验证所提理论的合理性和成效性。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三种模式有利于完善已有的图书馆管理理论,有助于拓展已有的知识管理理论,有利于缓解高校图书馆面临的危机,有利于高校图书馆适应新的学术环境。第1章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相关理论阐释。首先论述了BPR的概念和特点,就本研究对BPR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渐进性的BPR即主要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优化是本研究对BPR概念的界定。其次分析高校图书馆引入BPR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且以系统论和知识管理理论作为高校图书馆BPR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高校图书馆BPR应在以下三大原则的基础上开展:围绕教学科研重组业务流程的原则、置用户于整个业务流程中心的重组原则、选择关键流程优先重组的原则。第2章我国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75所部属高校图书馆作为调查样本,调查了它们的传统纸质文献业务处理流程、数字文献业务处理流程、将用户纳入业务流程及馆内业务流程所依托的机构设置及重组的情况,同时还调查了高校图书馆与外部机构的重组情况。通过对这些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高校图书馆目前的业务流程存在三大弊端:传统的业务流程重物轻人、传统的业务流程协调不灵、传统的部室设置较为僵硬。正是由于这些弊端的存在,要求通过实施BPR,取得突破。第3章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动因。除了部属高校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存在弊端要求高校图书馆进行BPR之外,本文认为其BPR的动因还有以下几大方面:数字信息环境与技术发展变化,主要包括数字环境改变高校图书馆业务处理方式、新技术改变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学术交流机制转变,主要包括传统学术交流机制变化、高校图书馆直接参与学术生产业务;高校图书馆业务处理内容变化,主要包括高校图书馆业务处理的对象拓宽、高校图书馆工作重心转移、高校图书馆与其他机构及用户合作开展业务;高校图书馆馆员要求现有业务流程变革;高校师生对现有业务流程接受度较低;用户信息需求变化,主要变化有数字化信息需求、移动信息需求、一站式信息需求。随着这些环境因素及服务对象需求的变化,高校图书馆的BPR势在必行。第4章基于高校图书馆职能拓展的业务流程重组模式。该模式重点探讨高校图书馆内部职能拓展后的BPR模式,其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着眼于高校图书馆内部、侧重于新旧职能之间的业务流程重组、限于职能拓展的业务流程重组。其次,就该模式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认为高校图书馆拓展的职能主要有数字化业务、移动化业务、学科服务职能三种。接下来,重点研究了该模式的BPR内容,认为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以知识内容为基准构建业务流程、增加用户参与的业务流程、围绕高校的教学科研重组业务流程,特别就图书馆业务嵌入高校教学和科研流程进行了重点阐述。同时,本章还探究了该模式对高校图书馆机构和馆员的要求,在BPR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支撑新业务流程的业务部门设置优化模式。最后选取武汉大学图书馆作为典型案例就本章所提出的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就其BPR的成效进行了研究。第5章基于馆际项目合作的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模式。本章探讨高校图书馆之间、高校图书馆与其他相关信息机构之间基于某一项目的BPR模式,该模式的特点为阶段性、项目合作带来的BPR、强调项目小组间的独立与协同等共三点。接下来就该模式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多体现于信息资源联合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等业务中。然后重点研究该模式的BPR内容,主要有建立新的学术交流业务流程、建立某项目统一的检索界面、可租用合作机构的软件系统开展业务流程。另外,本章还从建立统一的管理委员会、一馆内建立跨部门专项工作小组两方面探究了该模式对高校图书馆机构和馆员的要求。最后,选取HathiTrust项目作为该模式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并重点分析了其开展BPR的成效,认为各成员馆通过HathiTrust,以项目的形式将资源与服务聚集在一起,并进行BPR,用户及各个成员馆的评价均较高。第6章基于高校图书馆与其他机构合并的业务流程重组模式。本章着重探讨合并后的高校图书馆BPR模式,该模式的特点主要有:因外部的合并带来内部的BPR、限于机构间合并带来的BPR。高校图书馆与其他相关机构合并开展业务的形式主要有:合并开展保存业务、合并进行学术生产业务、合并开展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接下来从四个方面重点研究了该模式的BPR内容,即:建立统一管理合并机构资源的业务流程、建立合并机构的资源一站式发现的业务流程、建立便捷的技术支撑业务流程、以机构改革为支撑的BPR。最后,本章选取斯坦福大学图书馆作为该模式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认为案例馆通过重组从采访到检索的所有流程,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第7章为总结与展望,对重要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并分析研究的不足,对进一步研究做出展望。全文共183785字,图30幅,表5个。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数字信息时代的图书馆管理研究”(07JJD870221)成果之一。
王艳红,吴卫华,曹健,张家生,李杏丽[10](2012)在《基于高校合并的图书馆整合途径与发展策略研究——以河北联合大学为例》文中认为高校合并为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以河北联合大学为例,在综合分析了图书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具有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分别从领导机构、管理模式、馆藏布局、网络系统、资源建设、特色服务等几方面提出了图书馆的整合途径和发展对策,以促进两馆尽快实现融合发展。
二、图书馆合并后的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图书馆合并后的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管理机构重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2.3 小结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价值 |
1.4.1 理论价值 |
1.4.2 现实价值 |
1.5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我国高校图书馆机构设置现状调研 |
2.1 调研步骤 |
2.1.1 明确调研目的 |
2.1.2 选取调研方法 |
2.1.3 确定调研对象 |
2.1.4 选定调研内容 |
2.2 调研结果 |
2.2.1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图书馆机构设置调研结果 |
2.2.2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图书馆机构设置调研结果 |
2.2.3 “双一流”大学图书馆新服务和新部门统计 |
2.2.4 专家访谈结果 |
2.3 小结 |
第三章 “双一流”战略对高校图书馆的新要求和新任务 |
3.1 “双一流”战略对高校图书馆的新要求 |
3.2 “双一流”战略下高校图书馆的新任务 |
3.2.1 高校智库 |
3.2.2 教育伙伴 |
3.2.3 研究助手 |
3.2.4 文化中心 |
3.3 小结 |
第四章 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理论依据 |
4.1 垂直式行政管理模式 |
4.1.1 理论溯源 |
4.1.2 垂直式行政管理模式的优缺点 |
4.2 矩阵式业务管理模式 |
4.2.1 理论溯源 |
4.2.2 矩阵式业务管理模式的优缺点 |
4.3 小结 |
第五章 “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复合型管理模式构建 |
5.1 复合型管理模式探析 |
5.2 “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复合型管理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和优势 |
5.2.1 复合型管理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
5.2.2 复合型管理模式构建的优势 |
5.3 “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复合型管理模式构建原则 |
5.3.1 以“双一流”任务为核心 |
5.3.2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
5.3.3 以战略规划为引领 |
5.3.4 与学校发展相适应 |
5.3.5 以提升服务效能为目标 |
5.4 D大学图书馆机构重组案例分析与优化设计 |
5.4.1 D大学图书馆概况 |
5.4.2 D大学图书馆组织机构现状 |
5.4.3 D大学图书馆组织机构重组设计 |
5.5 管理机构优化重组和复合式管理模式 |
5.5.1 管理机构优化重组 |
5.5.2 复合式管理模式 |
5.6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2)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3)校区合并后图书馆书目数据整合探析——以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目前书目数据的实际情况 |
二、书目数据不规范的原因分析 |
三、书目数据合并的主要方法及采取的措施 |
(4)面向网络化创新外包的胜任力自动建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网络化创新外包的发展 |
1.1.2 现实问题与解决方案 |
1.1.3 面临的挑战 |
1.2 研究对象与意义 |
1.3 研究文献综述 |
1.3.1 网络化创新外包服务 |
1.3.2 人才胜任力模型构建 |
1.3.3 任务胜任力需求模型构建 |
1.3.4 任务与人才的匹配方法 |
1.3.5 机器学习与文本挖掘 |
1.3.6 人机交互设计与应用 |
1.3.7 研究评述 |
1.4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5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5.3 研究内容 |
1.5.4 技术路线 |
1.6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专业课程关联知识库构建方法 |
2.1 引言 |
2.2 技术路线设计 |
2.3 专业课程信息采集与存储 |
2.3.1 设计原则与总体流程框架 |
2.3.2 原始数据采集与解析 |
2.3.3 中间数据生成 |
2.3.4 基于语义关系的数据存储 |
2.4 专业课程关联知识库构建 |
2.4.1 课程特征向量生成 |
2.4.2 相似课程分析与合并 |
2.4.3 基于统计分析的知识库构建 |
2.5 实验评估 |
2.5.1 原始专业课程信息采集与存储 |
2.5.2 课程相似度阈值的设定与相似课程合并 |
2.5.3 专业课程关联知识库构建与评估 |
2.6 小结 |
第3章 网络化创新外包人才的知识结构自动建模方法 |
3.1 引言 |
3.2 方案设计 |
3.2.1 基本假设 |
3.2.2 相关理论基础 |
3.2.3 研究方案设计 |
3.3 交互机制与存储结构设计 |
3.3.1 人机交互机制设计 |
3.3.2 存储结构设计 |
3.3.3 人机交互流程 |
3.4 知识库更新与人才知识结构建模方法 |
3.4.1 后台知识库动态学习与更新方法 |
3.4.2 人才知识结构模型生成 |
3.5 对比实验评估 |
3.5.1 系统原型实现 |
3.5.2 对比实验评估 |
3.5.3 案例分析评估 |
3.6 小结 |
第4章 专业技能关联知识库构建方法 |
4.1 引言 |
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4.2.1 中文文本聚类 |
4.2.2 技术路线 |
4.3 文本对象预处理与特征表达 |
4.3.1 原始数据采集存储与预处理 |
4.3.2 中文文本表达方法与特征提取 |
4.3.3 领域相关特征提取 |
4.3.4 特征抽取和降维 |
4.4 专业技能关联知识库构建 |
4.4.1 文本聚类 |
4.4.2 聚类结果评估 |
4.4.3 聚类结果表达与知识库构建 |
4.5 实验评估 |
4.5.1 实验样本集获取 |
4.5.2 中文文本分词 |
4.5.3 文本聚类与评估 |
4.5.4 聚类结果分析与表达 |
4.6 小结 |
第5章 网络化创新外包人才的技能结构自动建模方法 |
5.1 引言 |
5.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5.2.1 基本假设 |
5.2.2 知识表达 |
5.2.3 文本分类 |
5.2.4 技术路线 |
5.3 交互机制与人才专业背景识别方法 |
5.3.1 人机交互机制设计 |
5.3.2 存储结构设计 |
5.3.3 基于教育背景信息的分析 |
5.3.4 基于实践经历信息的分析 |
5.4 知识库更新与人才技能结构建模方法 |
5.4.1 前台人机交互流程 |
5.4.2 后台知识库动态学习与更新方法 |
5.4.3 人才技能结构模型生成 |
5.5 对比实验评估 |
5.5.1 系统原型实现 |
5.5.2 文本分类评估 |
5.5.3 人才技能结构建模评估 |
5.6 小结 |
第6章 网络化创新外包任务胜任力需求自动建模方法 |
6.1 引言 |
6.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6.2.1 基本假设 |
6.2.2 专家系统基本架构 |
6.2.3 推理规则 |
6.2.4 整体研究流程 |
6.3 任务知识需求模型构建 |
6.3.1 任务发布与描述模型设计 |
6.3.2 任务的技术成熟度评估 |
6.3.3 基于规则的推理 |
6.3.4 基于文本分析的解析 |
6.3.5 任务知识需求模型生成 |
6.4 任务技能需求模型构建 |
6.4.1 任务的专业背景分析 |
6.4.2 任务技能需求模型生成 |
6.5 任务与人才的能力模型自动构建 |
6.6 案例分析与对比实验评估 |
6.6.1 任务信息录入与文本分词 |
6.6.2 任务知识需求建模 |
6.6.3 任务专业背景分析 |
6.6.4 任务技能需求建模 |
6.6.5 建模效果评估 |
6.7 小结 |
第7章 结语 |
7.1 全文回顾 |
7.2 研究贡献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胜任力关联知识库样例 |
附录2 网络化创新外包任务样本列表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科研课题和资助 |
(5)“211工程”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利用情况调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211工程”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现状 |
1.1调查概况 |
1.2“211工程”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使用情况 |
2“211工程”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变化情况 |
2.1国内外系统在“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分布比例的总体变化 |
2.2“211工程”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使用情况总体变化 |
2.3国内外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用户比例的变化情况 |
3“211工程”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变化原因分析 |
3.1ILAS被换型的原因分析 |
3.2HORIZON被换型的原因分析 |
3.3用户换型的原因分析 |
4图书馆自动化系统选择和更新的策略 |
4. 1调研市场现状,充分比较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4. 2立足馆内需求,合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升级或转型方案 |
4. 3权衡开发商实力,综合考虑软件开发背景及售后服务 |
4. 4顺应科技发展,密切把握系统的发展趋势 |
5结语 |
(6)上海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
2 文献综述 |
3 高校图书馆的组织结构设计 |
3. 1 图书馆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 |
3. 2 图书馆的部门设计框架 |
4 调查与分析 |
4. 1 总分馆的设置情况 |
4. 2 部门的设置情况 |
5 图书馆机构设置的特点和趋势 |
5. 1 职能部门集成化 |
5. 2 部门变革信息化 |
5. 3 工作方式的用户中心化 |
5. 4 技术部门的数字化转变 |
5. 5 项目工作组的普遍化 |
6 小结 |
(7)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的演变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3 我国图书情报学核刊论文产出的计量分析 |
3.1 发文总量分析 |
3.2 发文量的时空分布 |
3.3 高产作者分析 |
3.4 重要学术机构分析 |
4 我国图书情报学的研究热点分析 |
4.1 基于UCINET知识图谱可视化不同时期热点问题 |
4.2 主要研究热点的时空变迁分析 |
4.3 热点问题的区域差异分析——以数字图书馆为例 |
5 基于GIS的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热点和发文量的时空演变 |
5.1 各时期多主题热点的GIS演变分析 |
5.2 我国图情研究发文量的空间重心变迁分析 |
5.3 影响我国图情学研究的动因分析 |
6 结论与不足 |
6.1 结论 |
6.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0 引言 |
0.1 选题背景 |
0.1.1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面临危机 |
0.1.2 高校图书馆的改革被寄予厚望 |
0.1.3 国内外已为促进高校图书馆的改革采取多项措施 |
0.1.4 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高校图书馆的改革 |
0.1.5 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要求高校图书馆做出回应 |
0.2 研究意义 |
0.2.1 有利于完善已有的图书馆管理理论 |
0.2.2 有助于拓展已有的知识管理理论 |
0.2.3 有利于缓解高校图书馆面临的危机 |
0.2.4 有利于高校图书馆适应新的学术环境 |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0.3.1 国外研究现状 |
0.3.2 国内研究现状 |
0.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0.4 研究内容 |
0.5 研究方法 |
0.5.1 文献调研法 |
0.5.2 问卷调查法 |
0.5.3 案例分析法 |
0.5.4 比较分析法 |
0.6 本研究创新之处 |
0.6.1 提炼了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模式 |
0.6.2 剖析了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动因 |
0.6.3 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应围绕用户需求设计的观点 |
1 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相关理论阐释 |
1.1 业务流程重组的概念及特点 |
1.2 本研究对业务流程重组的界定 |
1.3 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引入 |
1.3.1 我国学者对业务流程重组的研究 |
1.3.2 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特征 |
1.4 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理论基础 |
1.4.1 系统论 |
1.4.2 知识管理理论 |
1.5 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原则 |
1.5.1 围绕教学科研重组业务流程的原则 |
1.5.2 置用户于整个业务流程中心的重组原则 |
1.5.3 选择关键流程优先重组的原则 |
2 我国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2.1 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的调查取样 |
2.2 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的调查数据及分析 |
2.2.1 业务流程的调查分析 |
2.2.2 馆内业务流程所依托机构设置及重组的调查分析 |
2.2.3 与外部机构重组的调查分析 |
2.3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的弊端 |
2.3.1 传统的业务流程重物轻人 |
2.3.2 传统的业务流程协调不灵 |
2.3.3 传统的部室设置较为僵硬 |
3 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动因 |
3.1 数字信息环境与技术发展变化 |
3.1.1 数字环境的影响 |
3.1.2 新技术带来的改变 |
3.2 学术交流机制转变 |
3.2.1 传统学术交流机制变革 |
3.2.2 高校图书馆直接参与学术生产业务 |
3.3 高校图书馆业务处理内容变化 |
3.3.1 业务处理的对象拓宽 |
3.3.2 工作的重心转移 |
3.3.3 合作开展业务的推行 |
3.4 高校图书馆馆员要求现有业务流程革新 |
3.4.1 调查取样 |
3.4.2 调查数据及分析 |
3.5 高校师生对现有业务流程接受度较低 |
3.5.1 调查取样 |
3.5.2 调查数据及分析 |
3.6 用户信息需求变化 |
3.6.1 用户数字化信息需求 |
3.6.2 用户移动信息需求 |
3.6.3 用户一站式信息需求 |
4 基于高校图书馆职能拓展的业务流程重组模式 |
4.1 特点 |
4.1.1 着眼于高校图书馆内部的业务流程重组 |
4.1.2 侧重于新旧职能之间的业务流程重组 |
4.1.3 限于职能拓展的业务流程重组 |
4.2 适用性分析 |
4.2.1 数字化业务 |
4.2.2 移动化业务 |
4.2.3 学科服务职能 |
4.3 业务流程重组的内容 |
4.3.1 构建以知识内容为基准的业务流程 |
4.3.2 增加用户参与的业务流程 |
4.3.3 围绕教学科研重组业务流程 |
4.4 对高校图书馆机构和馆员的要求 |
4.4.1 用户服务部 |
4.4.2 参考咨询部 |
4.4.3 文献资源建设部 |
4.4.4 数字化技术部 |
4.4.5 任务小组 |
4.5 典型案例分析 |
4.5.1 案例馆选取缘由 |
4.5.2 案例馆拓展的职能及业务流程重组 |
4.5.3 案例馆业务流程重组的成效分析 |
5 基于馆际项目合作的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模式 |
5.1 特点 |
5.1.1 阶段性 |
5.1.2 项目合作带来的业务流程重组 |
5.1.3 强调项目小组间的独立与协同 |
5.2 适用性分析 |
5.2.1 信息资源联合建设 |
5.2.2 数字图书馆项目 |
5.3 业务流程重组的内容 |
5.3.1 建立新的学术交流业务流程 |
5.3.2 建立某项目统一的检索界面 |
5.3.3 租用合作机构的软件系统 |
5.4 对高校图书馆机构和馆员的要求 |
5.4.1 建立统一的管理委员会 |
5.4.2 建立跨部门专项工作小组 |
5.5 典型案例分析 |
5.5.1 案例选取缘由 |
5.5.2 案例业务流程重组的内容 |
5.5.3 案例业务流程重组对机构的要求 |
5.5.4 案例业务流程重组的成效分析 |
6 基于高校图书馆与其他机构合并的业务流程重组模式 |
6.1 特点 |
6.1.1 因外部的合并带来内部的业务流程重组 |
6.1.2 限于机构间合并带来的业务流程重组 |
6.2 适用性分析 |
6.2.1 合并开展保存业务 |
6.2.2 合并进行学术生产业务 |
6.2.3 合并开展信息技术服务业务 |
6.3 业务流程重组的内容 |
6.3.1 建立统一管理合并机构资源的业务流程 |
6.3.2 建立合并机构的资源一站式发现的业务流程 |
6.3.3 建立便捷的技术支撑业务流程 |
6.4 对高校图书馆机构和馆员的要求 |
6.5 典型案例分析 |
6.5.1 案例选取缘由 |
6.5.2 案例馆的业务流程重组内容 |
6.5.3 案例馆业务流程重组的成效分析 |
7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1.1 重组后的业务流程围绕用户开展工作 |
7.1.2 重组后的业务流程以知识内容为基准统筹各项工作 |
7.1.3 重组后的业务流程强调交互性 |
7.1.4 重组后的部室设置较为灵活 |
7.2 研究局限及展望 |
7.2.1 调研样本选择的局限 |
7.2.2 研究方法的局限 |
7.2.3 研究内容的局限 |
7.2.4 进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附录1 关于我国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及支撑机构设置的调查问卷 |
附录2 关于我国高校图书馆馆员对现有业务流程满意度的调查问卷 |
附录3 关于我国高校师生对现有图书馆业务流程感知度的调查问卷 |
后记 |
(10)基于高校合并的图书馆整合途径与发展策略研究——以河北联合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两校合并图书馆面临的环境分析 |
2.1 外部环境分析:机遇+挑战 |
2.1.1 机遇 |
2.1.2 挑战 |
2.2 内部环境分析:优势+劣势 |
2.2.1 优势 (Strenghths) |
2.2.2 劣势 (Weakness) |
3 图书馆全面整合途径与发展对策 |
3.1 组建新的领导班子, 做好两馆统一协调工作 |
3.2 确定管理模式, 实行融合与独立并存 |
3.3 重组馆藏布局, 调整藏书体系 |
3.4 建立统一的资源建设系统, 实现资源统管共享 |
3.5 采用统一的自动化网络系统, 实现“一统三通” |
3.6 发挥专业人才优势, 提供特色服务 |
4 结束语 |
四、图书馆合并后的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管理机构重组研究[D]. 姜凯予.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2]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3]校区合并后图书馆书目数据整合探析——以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孙明. 企业导报, 2016(11)
- [4]面向网络化创新外包的胜任力自动建模研究[D]. 马天翼.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5]“211工程”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利用情况调研分析[J]. 李伟超,杨诗哲,梁梦丽. 图书情报工作, 2015(12)
- [6]上海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的调查研究[J]. 赵珊珊,王彦. 图书情报知识, 2014(05)
- [7]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的演变初探[D]. 谌敏. 南京农业大学, 2014(07)
- [8]我国文献编目工作的状况及发展策略[J]. 陆凡凡. 科技视界, 2014(01)
- [9]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模式研究[D]. 徐军华. 武汉大学, 2012(01)
- [10]基于高校合并的图书馆整合途径与发展策略研究——以河北联合大学为例[J]. 王艳红,吴卫华,曹健,张家生,李杏丽.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