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的集装箱货物运输和防盗

拉丁美洲的集装箱货物运输和防盗

一、拉丁美洲集装箱货物运输与防盗(论文文献综述)

曹丽娟[1](2021)在《生态农业公司商业计划书英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石娜娜[2](2018)在《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与实现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商品生产、对外贸易和商品流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7年中国的制造业产量接近全世界的33%,产值规模居世界第一位;从2009年起至今,我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6万亿人民币,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我国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商品流通大国,但由于在国际上缺少独立自主的流通渠道,缺乏国际一流的流通企业,中国还并不算是商品流通强国,同发达国家比起来,中国的国际流通影响力太小。自2004年我国商品市场全面对外开放以来,世界知名零售企业纷至沓来,目前世界最大的零售企业绝大部分一落户中国,零售业已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但是在国际化的大潮下,中国零售企业一直被动地接受国际竞争对手的挑战,而没有主动做出国际化的回应。自2001年我国正式实施“走出去”国家战略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不断扩大。从2012年开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一连续3年位列全球第三,2015年跃居世界第二。然而,与我国成为商品出口大国、对外直接投资大国和外资零售企业大量进入中国市场极不协调的是我国零售业“走出去”却明显滞后。从《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来看,截至到2016年末,我国的批发和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1691.7亿美元,只占当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13573.9亿美元的12.5%。2016年我国批发和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208.9亿美元,只占当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总额1961.5亿美元的10.7%。更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是投资流量还是投资存量,目前我国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和东盟地区,其他国家和地区很少。零售企业国际化始于二十世纪中后期,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受益于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管制的放松,零售业向海外扩张进行跨国投资的步伐进一步加速,不但有发达国家更有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参与其中,跨国经营已经成为零售企业重要的经营战略之一,国际化一经日益成为全球零售领域的重要特征。根据德勤公司发布的《Global Powers of Retailing 2018》显示,2016财年“全球零售250强”企业中有168家企业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经营,国际化率为67.2%。国际知名的零售商沃尔玛和家乐福分别在29个和34个国家经营,其中沃尔玛在美国本土有5332个门店,还有6363个门店分布在亚洲、美洲、欧洲等海外市场,2016年净销售额4813.17亿美元,其中海外市场(不含山姆会员店)贡献了 1161.19亿美元,贡献率超过27%。2016年家乐福门店数量达到11935个,法国本土5539家,其余6396家分别分布于欧洲、亚洲、美洲的34个国家和地区,并贡献了年销售额766.45亿欧元的53.16%。可以说国际化是这些大型跨国零售企业取得成功乃至成为行业巨头的关键因素之一,沃尔玛更凭借其在全球布局获得可观收益,并连续多年稳居世界500强企业首位。2015年8月28日,国务院在《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已经中指出:必须推动我国从流通大国向流通强国转变,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此,必须构建开放融合的流通体系,提高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为此,要大力实施流通“走出去”战略。推动国内流通渠道向境外延伸,打造全球供应链体系。并鼓励流通企业与制造企业集群式“走出去”,促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同时鼓励电子商务企业“走出去”,提升互联网信息服务国际化水平;要创建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国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打造内外贸融合发展的流通网络。经受了本土零售国际化竞争的洗礼后,中国零售企业初步具备了“走出去”的资金、技术、管理、品牌等资源条件,“走出去”可以成为中国零售企业转型发展、开拓创新的主要方向。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流通产业国际化和世界产业控制权一经从制造环节向流通环节转移的大背景下,积极地推动中国零售企业“走出去”,形成中零售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联动发展,是中国建立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中国零售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中国国际分工地位,促进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流通大国向流通强国转变,巩固我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的国家竞争优势有重大意义,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本文将以中国零售业对外投资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零售业“走出去”的重要性,深入研究跨国零售企业成功实现国际化的一般经验,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数据统计分析法、实地考察法和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系统探讨在当前独特的国情和特殊的历史时机下我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实现路径。首先从零售业“走出去”战略入手,分析我国零售业“走出去”的重要性。然后,借鉴国外经验,探讨我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实现路径。循此逻辑,按照“战略提出→国际经验比较→现状描述与案例分析→路径选择”的总体框架展开。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包括第一、二章节,主要论述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理论来源、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框架、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以及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是问题的提出,是论文的第三章,总结了“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发展、演变和实施成果,以及当前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状况,提出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必要性。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第四章,是国际经验比较,该部分以案例研究的形式,分析发达国家与亚洲发展中国家零售企业国际化的经验与教训。第四部分是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路径研究,包括第五、六、七、八章。第五章是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现状,以数据统计分析和案例研究结合的方式分析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状况,并分析中国零售业“走出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六章,分析跨境电商在中国零售业“走出去”中的作用。第七章,“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比较优势研究。第八章,对接“一带一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分析中国零售企业“走出去”的策略。

冯创友[3](2018)在《出口阿根廷石砟漏斗车的研究》文中认为石砟漏斗车是专用的铁路车辆,用来运输铁路石砟或者小块石料,利用货物自身重力卸货的漏斗车。底门开启装置采用风力或者人力控制装置的卸货机构,满足快速卸货的要求。本文以出口阿根廷石砟漏斗车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国内、国外现有石砟漏斗车技术的基础上,以满足业主需求为出发点,分析主要零部件的技术特点、对比其性能的优劣,合理的选取了车辆主要结构、重要零部件的结构形式,完成了新型漏斗结构组成、新型端墙结构组成等技术方案和车辆总体技术方案设计。该方案满足车辆轨道外两侧或单侧卸净货物的要求,显着提升了车辆作业效率。根据漏斗车主要结构几何尺寸及性能参数,基于TB/T 1335-1996《铁道车辆强度设计及实验鉴定规范》标准,确定了车体结构静强度评估的计算载荷和载荷工况;基于AAR M-1001《货车设计制造规范》的要求编制了车体结构疲劳寿命分析的载荷谱,对车体结构的静强度和疲劳寿命进行了分析,从而使漏斗车获得了合理的技术指标,达到了技术先进、操作简单、经济适用的漏斗车车辆研究思路及设计目标。对车体钢结构的强度、刚度进行有限元分析与评估,验证技术方案的可行性;样机试制后对其静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车辆钢结构设计合理,产品性能满足客户要求。经过有限元分析结果和静态试验验证结果对比得出计算值与试验值有较好的一致性。文章最后对样机首次试验过程中,顶车工况下车体局部变形较大现象进行问题分析,对该失效方式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完成了顶车工况的屈曲分析验证,提出了合理的解决失稳问题的技术措施。再次试验表明,该技术措施圆满解决了失稳失效问题。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我国研发大轴重专用铁路专用货车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为新造货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理论知识,对研制新结构漏斗车提供了相关的技术借鉴。

杨艳[4](2016)在《M集装箱航运公司的联盟改进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集装箱运输作为国际运输中历史悠久、运输量大以及成本低廉的运输方式,是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现阶段国际集装箱航运运输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已经比较成熟,国际航运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加之近年来欧美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燃油、造船等成本的不断攀升,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出现了整体变冷的趋势。面对不利的市场环境,航运企业的战略转型迫在眉睫,大联盟的整合时代正在到来,全球前二十家班轮公司纷纷寻找伙伴组合战略联盟,CKHY,G6,2M,O3等联盟陆续横空出世。M集装箱航运公司是一家全球性大型集装箱航运公司,世界排名前十之内。M航运公司在此背景下也面临新的改善经营,提高利润等多重困难。本文首先介绍了集装箱航运联盟等相关现状以及当前行业内联盟模式的发展情况。随后介绍M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和经营特点,尤其是公司目前面临的一些经营问题和已经采取了的一些改善措施及成效。再结合M航运公司自身的特征,当前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发展概况以及发展趋势,围绕M集装箱船公司所处的竞争环境展开了相应的研究,利用了 SWOT分析方法和波特五力分析方法进行具体分析,并进一步通过SWOT分析的方法,梳理归纳了 M航运公司自身的优势和略势,最终确定了公司在此情况下,应采取参加航运联盟的策略来改善经营,并提出了部分改善措施。随后详细描述了公司战略联盟策略的选择、实施过程及联盟的实施分析和绩效分析,总结得出联盟经营是有利于现阶段航运企业发展的有效策略。同时指出联盟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行维护和不断改进。为M航运公司制定和完善后期的进一步方案做基础。

赵晓颖[5](2016)在《CBMI匈牙利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成本管控研究》文中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实施跨国经营战略,追求效益最大化,占领水泥工程建设国内外市场的部分份额,是CBMI的发展宗旨与经营目标。鉴于CBMI的工程建设项目遍及亚洲、欧洲、中东地区、非洲、拉丁美洲,将CBMI匈牙利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成本管控研究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可以为公司今后加快实施国际化工程建设进展,打造精品建设工程,建立国际工程建设项目的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机制,完善国际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成本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国际工程建设项目的物流成本管控与实时在线监测项目进展状况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工程建设项目物流作业的改进与优化,提供了可供分析与研究的依据。然而,目前国际工程建设企业,国际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成本管控研究的案例不多,国外企业可供参考的成功案例又有限,工程建设物流成本分析内容涵盖面太广,不确定因素也较多,人为界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如何对国际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实施有效的方法以及对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成本的绩效评价就显得非常有价值和探讨意义了。本文围绕CBMI匈牙利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这一中心问题,从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理论入手,通过对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环境与投资回报期望分析、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成本的概念、内涵分析与界定,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成本的构成与特点分析,集装箱运输成本分析(重点个案分析),这四方面内容的系统分析,提出了笔者对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诠释了匈牙利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成本的内涵,构建了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物流成本管控模型,建立了工程建设项目物流系统的绩效评价方法即模糊综合分析法,达到了为CBMI匈牙利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成本事前、事中、事后综合控制的设计目标。在建立CBMI匈牙利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成本管控模型以及对该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成本核算与绩效评价两个方面,本文从定性解析与定量测算两个维度先后展开,并对建立的管控模型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具体的绩效衡量中,不仅关注成本,更运用系统的衡量体系,分别考虑成本、时间、服务三个方面的指标,促进企业物流管理与整体目标实现的统一,改进企业运作流程,创造价值,提升竞争力。CBMI匈牙利工程建设项目物流管控研究,推进了企业高层领导对国际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重视,推进了企业运用先进的信息化与网络化技术及智能化服务的结合,使企业具备了立于国际工程建设项目竞争中的先进技术支撑与科学规范的管理支撑。

韩笑妍[6](2012)在《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球经济一体化继续推进,带动了商品与资本、技术、信息和服务等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程度日益加深。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最为显着的表现形式之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正方兴未艾。而区域经济合作与竞争促进了要素自由流动和区域大市场的形成,无论国际间还是国内区域合作,都是以分工利益和专业化利益为基础的。区域经济合作在促进区域产业发展的同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产业对接。产业对接其实是区域间产业竞争与合作的结果,如何进行产业对接对于我国欠发达地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几年,区域经济合作中“产业对接”这个词汇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国内呼声较高的有:泛珠三角其他地区与珠三角产业对接、京津唐产业对接等;闽台产业对接、粤港产业对接等;国际间比较热的对接有:中国沿边省份与东盟产业对接、山东半岛与日韩产业对接等。就现实情况看,相对落后的地区是产业对接的发动者和支持者,发达地区对产业对接有所呼应,但实际行动并不积极,也没有具体抓手。可以说,产业对接的规模和效率并没有理论预计的好,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及各种壁垒的存在都是产业对接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同处华北,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具有悠久的合作历史。随着内蒙古近年来经济迅猛发展,与国内外经贸合作频繁,尤其是与环渤海五省市在对口支援、能源工业、商贸和社会事业方而的合作更加密切。但从繁体上看,这种产业合作主要停留在能源、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层面上,还处于产业对接的初级阶段,缺少统一分工和协调机制。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看,区域经济关系主要是选择合适的产业分工模式,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形成区域经济发展合力。如何优化区域内部的资源配置,使之形成区域竞争力,实现双方的共赢,是环渤海五省市和内蒙古而对的重要问题。“十二五”期间,国家对京津冀、辽中南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也对内蒙古重点开发区做了明确规定。困家规划的出台为内蒙古与环渤海地区的产业对接提供了巨大市场潜力和题材。内蒙古与环渤海五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的多层次性使得两区域今后存在着广阔的产业合作空间。本文从产:业对接的视角,探讨如何发挥内蒙古与环渤海地区的比较优势,实现要素合理组合的基础上,加强产业合作,沿着观察-实证-分析-判断的研究路线,借助于区位熵等计量方法,分析出内蒙古与环渤海地区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对接的重点领域和方向。以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双方产业对接的对策建议。在研究过程中,本文注重提出产业对接既要符合自身利益,保障自身产业对接中利益最大化,也要建立符合对接方的利益的合作机制,保障对接方在产业对接中的利益,达到双赢的局面,降低合作的风险与交易费用,提高合作各方的投资回报率和合作项目的成功率。避免陷入围绕落后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向来论述。论文主要内容为:导论:本部分为全文的总括性章节。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特别是论述了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内蒙古如何与相对发达的环渤海地区产业对接的重要价值。接下来做了系统的文献综述,并对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进行了布局。第一章:产业对接的相关理论概述。主要对产业对接、产业转移、发达与欠发达区域相互作用,产业对接与区域间相互作用等理论进行梳理分析,并对产业对接概念进行界定,提炼出与本文具体研究对象有重叠和可运用的相关理论及规律,并探讨其在内蒙古与环渤海产业对接下应用的可行性。第二章:主要论述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的历史条件和现实基础,通过对内蒙古经济和环渤海地区在历史上的经贸往来及合作基础进行深入的挖掘,并结合当前两地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各自的优势,探讨了产业对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三章:通过对内蒙古与环渤海地区产业对接的现状和问题的剖析,从供求层面、政策层面和企业成长层面,对双方产业对接的潜力进行挖掘和论证。第四章:重点阐述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的原则和内容。通过修正后的区位熵方法确定产业对接的内容,其对接内容包括:工业对接、农牧业对接和第三产业对接。在确定了对接的内容后,就工业、农牧业和服务业对接的重点领域和方式进行详尽的剖析和阐述,提出可操作性的路径参考。第五章: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发展的政策建议,在前儿章研究基础上,结合中东欧国家融入欧盟经济圈的实践,提出加快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发展的对策建议。

杨蕾[7](2011)在《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物流系统优化研究》文中提出农产品物流是商品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衔接农产品小生产与大市场过程中起着桥梁的作用。京津冀都市圈是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大区域,优化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物流系统将有助于实现该区域农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从而加快推动经济发展以及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本文旨在通过对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物流系统的研究,提出优化框架,以促进区域间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研究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物流系统优化问题是继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国内学者围绕农产品物流领域已经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但是总体上不够系统和深入,而针对区域农产品物流系统的研究更是相对匮乏。本文研究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对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物流系统的研究,提出一个比较完整的区域农产品物流系统优化的理论框架,以丰富物流系统优化理论的内容,并为决策者进行实际的物流系统规划提供更充分的科学依据。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定性分析方法主要运用理论研究、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等。定量分析方法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因子分析法、系统聚类分析法等。通过研究,提出了“区域农产品物流系统优化”的概念。通过对京津冀都市圈的实地调查和相关统计数据的分析,总结了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物流系统发展的基础条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区域物流系统优化的动因与障碍,构建了区域农产品物流系统优化理论框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区域农产品物流系统优化路径,分别是基于中心城市的农产品物流系统空间网络布局优化、基于核心企业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优化、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农产品物流系统支撑平台优化。相关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首先,明确界定了区域农产品物流系统的概念。认为区域农产品物流系统是一个交叉系统,具有差异性、地区性、复杂性、先进性、多向性等特点。其次,目前京津冀都市圈已经具备发展农产品物流良好的基础条件,但是,作为较为复杂的区域物流系统,在农产品物流运作、农产品物流组织发展、农产品物流发展支撑平台建设以及区域农产品物流节点布局方面尚存在着大量的问题。第三,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物流系统优化的动因来自外部效应以及内部主体行为驱动两个方面,而障碍来自信息不对称、负外部性、成员自利性以及政策壁垒的限制四个方面。第四,提出了区域农产品物流系统优化的理论框架,认为探讨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物流系统优化的路径,可以从三个方面切入:一是从中心城市的视角实现区域农产品物流系统空间布局优化,提出了“天鹅星座型”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物流系统空间结构布局模型,并阐述了其规划依据、确定了其功能定位;二是从核心企业的视角实现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优化,构建了四种基于核心企业的物流系统整合模式,在对其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设计了理想的基于配送中心的加工农产品供应链整合模式、鲜活农产品供应链整合模式以及大宗农产品供应链整合模式;三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实现区域农产品物流系统支撑平台的优化,分别是基于智能型的京津冀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基于绿色低碳的农产品物流技术平台构建、基于政府主导型的政策保障平台建设。

张春宇[8](2010)在《东华能源公司“物流运输失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物流运输失窃问题是困扰物流运输业的长期问题,也是多年未解决的“顽症”,失窃问题直接关系到物流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声誉,已严重影响到物流运输企业的成长和整个物流运输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国内对解决运输失窃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运用新技术RFID和3G等监控,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治标不治本,本文针对国内外物流运输领域中的失窃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以东华能源公司的实例,首次在该领域中运用麦肯锡“七步法”,企业运营管理中“流程改进的质量控制工具”中的鱼骨图法分析寻找“运输中失窃”原因,运用“头脑风暴法”寻求问题的多样化解决方案。在方案实施一年后,基本解决了东华能源公司产品运输中的失窃问题,取得明显的长期效果,起到治本的作用。对国内外物流企业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提供了有效的新思路和方法。

刘海涛[9](2009)在《丹佛斯(天津)有限公司仓库管理研究》文中提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物流管理成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仓储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从而仓储管理往往会影响企业整体的品质、效率、成本及安全。仓储管理已经成为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它不仅是对储存物料的场所及其作业的管理,更是对生产和销售活动的一种支持性服务。本论文首先对研究的背景以及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进而提出了研究的方法和论文结构。第二部分首先介绍了丹佛斯公司的概况,其中包括公司总体概况以及中心仓库的概况。进而提出了丹佛斯公司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库存准确率低、仓储成本过高库存容量紧张、物流需求预测不准。然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公司仓储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第三部分对国内外的理论进行了回顾,首先述评了仓储和仓储管理的基本概念,然后从仓储管理的信息化仓储管理制度体系、仓储人员管理三个方面对理论进行了介绍。第四部分介绍了丹佛斯仓库的布局,规划设计和库存控制原则。通过科学布局,从而最大限度的利用仓库空间实现最大存储功能。并且分析和介绍了丹佛斯公司库存控制的原则。第五部分提出丹佛斯公司仓储管理的改革方案,包括引入WMS仓库控制软件、WMS的构建,实施,建立全新的仓储作业流程以及仓储人员的管理,最后阐述了管理改革以后所产生的成效。最后一部分得出结论。

闫峻[10](2008)在《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危害严重的国家,林业生物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是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大敌。林业生物灾害的严重发生制约了生态建设步伐,威胁着国土生态安全,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本论文针对当前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经济学、生态学和管理学等理论知识,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融合的方法,在文献回顾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界定了林业生物灾害的定义,归纳提炼了林业生物灾害的特点,分析了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经济学特征,研究设计了快速估算灾害经济损失的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2005-2007年全国林业生物灾害年均发生面积达1120万hm2,直接经济损失达210亿元,包括生态服务价值损失的总损失超过1480亿元。本文在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应以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专业为主体、社会参与为支撑的林业有害生物综合管理体系,推进由部门——救灾——危机管理为主向综合——防灾——风险管理为主的转变,实行“谁受益,谁防治”的责任制度和与此相适应的“谁受益,谁投入”的投入政策,强化健康抗灾、检疫御灾、监测预警和防治救灾四大体系建设,在管理技术措施上,应以森林健康为目标,以防控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为重点,把森林健康作为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基础,从培育种苗抓起,采取生态调控措施,提高森林抵抗有害生物的能力;把检疫御灾作为第一道防线,在加强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严格检疫封锁,阻止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入侵;把监测预警作为第二道防线,构建基于网格化管理的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在全面覆盖监测的基础上,加强对重大疫情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预报,为及时除治提供科学依据;把防治救灾作为第三道防线,通过建设防治作业系统、物资保障系统、应急防控系统和防治评估系统,提高防治应急能力和减灾成效,实现可持续控灾,促进森林健康。

二、拉丁美洲集装箱货物运输与防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拉丁美洲集装箱货物运输与防盗(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与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理论来源
        1.2.1 垄断优势论
        1.2.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2.3 内部化理论
        1.2.4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1.2.5 价值链理论
        1.2.6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1.5.1 本文的创新
        1.5.2 难点和不足
第2章 零售业国际化的研究综述
    2.1 国外零售业国际化的相关研究综述
        2.1.1 零售业国际化的内涵
        2.1.2 零售业国际化的动机
        2.1.3 零售业国际化的区位选择
        2.1.4 零售业国际化的进入方式
        2.1.5 零售业的标准化与本土化
        2.1.6 零售业国际化的撤资
    2.2 国内零售业国际化的相关研究综述
        2.2.1 “走出去”战略
        2.2.2 国内流通产业的地位和贡献
        2.2.3 国内学者对零售业国际化的研究
        2.2.4 中国零售业的“走出去”
    2.3 文献述评
第3章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现状
    3.1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概况
        3.1.1 中国零售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情况
        3.1.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空间分布情况
        3.1.3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市场主体情况
        3.1.4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成功案例数量少
    3.2 中国零售企业“走出去”的案例分析
        3.2.1 国美进军香港
        3.2.2 苏宁的国际化
        3.2.3 阿里巴巴的全球化
    3.3 零售业“走出去”的影响因素
        3.3.1 零售业“走出去”的宏观影响因素
        3.3.2 零售业“走出去”的微观影响因素
    3.4 零售业“走出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4.1 变量选择
        3.4.2 模型设计
        3.4.3 实证结果及其解释
    3.5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5.1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面临的机遇
        3.5.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面临的挑战
    3.6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缓慢的原因分析
        3.6.1 中国零售企业竞争力弱
        3.6.2 中国零售企业品牌影响力小
        3.6.3 中国零售企业缺乏国际经验
        3.6.4 中国零售企业承担汇率风险能力差
        3.6.5 中国零售企业“走出去”的政府支持少
第4章 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零售国际化经验
    4.1 全球零售业的发展情况和国际化状况
        4.1.1 全球零售业的总体发展情况
        4.1.2 零售商的市场主导能力
        4.1.3 发达国家跨国零售企业的主导地位
        4.1.4 发展中国家零售业的总体发展情况
        4.1.5 零售业的业态创新和多样化
        4.1.6 零售业的经营国际化
        4.1.7 零售业的零售数字化
    4.2 发达国家的零售国际化
        4.2.1 美国的零售国际化
        4.2.2 欧洲的零售国际化
        4.2.3 日本的零售国际化
        4.2.4 发达国家零售企业国际化的一般经验
    4.3 发展中国家的零售国际化-以泰国为例
        4.3.1 发展中国家零售国际化的一般情况
        4.3.2 泰国零售业的国际化
        4.3.3 卜蜂莲花的国际化
        4.3.4 卜蜂莲花在华扩张历程
第5章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分析
    5.1 “走出去”战略
        5.1.1 “走出去”的内涵
        5.1.2 “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和发展
        5.1.3 “走出去”的概况
    5.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宏观视角
        5.2.1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宏观背景
        5.2.2 顺应对外经济的发展规律
        5.2.3 构建自主流通网络的重要手段
        5.2.4 价值链升级的外部驱动
        5.2.5 内外贸一体化的内部推动
        5.2.6 有利于缓和中美贸易摩擦
        5.2.7 有助于供给侧改革顺利实施
        5.2.8 实现流通大国向流通强国转变的客观要求
        5.2.9 促进我国文化输出,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5.3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微观视角
        5.3.1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推动因素
        5.3.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拉动因素
        5.3.3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便利化因素
第6章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创新途径:跨境电商
    6.1 跨境电子商务
        6.1.1 跨境电子商务的涵义
        6.1.2 跨境网络零售
    6.2 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
        6.2.1 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环境
        6.2.2 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状况
    6.3 跨境电商与传统零售的区别
        6.3.1 跨境电商具有跨地域性
        6.3.2 跨境电商信息传播速度快
        6.3.3 跨境电商以大数据为基础
        6.3.4 跨境电商的成本结构不同
        6.3.5 跨境电商的客户体验不同
    6.4 跨境电商是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新途径
    6.5 中国发展跨境电商的SWOT分析
        6.5.1 中国发展跨境电商的优势
        6.5.2 中国发展跨境电商的劣势
        6.5.3 中国发展跨境电商的机遇
        6.5.4 中国发展跨境电商的挑战
    6.6 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的实现路径
        6.6.1 国家参与和政策支持
        6.6.2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6.6.3 多种手段改善网购体验
        6.6.4 改进物流效率
        6.6.5 巩固制造业基石
        6.6.6 不遗余力地推行人民币国际化
第7章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比较优势
    7.1 “一带一路”倡议
        7.1.1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7.1.2 “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内容
    7.2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比较优势
        7.2.1 相对于发达国家零售业的比较优势
        7.2.2 相对于发展中国家零售业的比较优势
        7.2.3 零售业相对于第二产业的比较优势
        7.2.4 相对于其他地区“一带一路”给零售业带来的比较优势
第8章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实现路径
    8.1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时机选择
        8.1.1 零售企业具备“走出去”能力的时机
        8.1.2 进入目标国际市场的有利时机
    8.2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区位选择
        8.2.1 中亚五国
        8.2.2 东南亚十一国
        8.2.3 南亚八国
        8.2.4 独联体七国
        8.2.5 中东欧及南欧十八国
        8.2.6 南太平洋国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8.2.7 西亚北非国家和蒙古
    8.3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进入方式选择
        8.3.1 中亚国家的进入方式
        8.3.2 东南亚国家的进入方式
        8.3.3 印度的进入方式
        8.3.4 独联体国家的进入方式
        8.3.5 澳大利亚的进入方式
    8.4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业态选择
    8.5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标准化与本土化战略
    8.6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支撑体系
        8.6.1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宏观层面的支撑体系
        8.6.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中观层面的支撑体系
        8.6.3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微观基础改造
第9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9.1 研究结论
        9.1.1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必要性
        9.1.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可行性
        9.1.3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实现路径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出口阿根廷石砟漏斗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外石砟漏斗车现状及技术发展
        1.2.1 美国
        1.2.2 俄罗斯
        1.2.3 澳大利亚
        1.2.4 英国
        1.2.5 摩洛哥
        1.2.6 毛里塔尼亚
    1.3 我国石砟漏斗车现状及技术发展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石砟漏斗车总体技术方案
    2.1 车体总体结构型式的确定
        2.1.1 底架结构形式的确定
        2.1.2 漏斗形式的确定
        2.1.3 隔墙布置
        2.1.4 保护梁
        2.1.5 端墙结构形式的确定
        2.1.6 侧墙结构
        2.1.7 侧漏斗板、侧墙板和端墙板的连接
        2.1.8 底门折页座
        2.1.9 底门组成
        2.1.10 机构设计
        2.1.11 传动轴组成结构
        2.1.12 减速器结构
        2.1.13 车钩缓冲装置
        2.1.14 制动装置
        2.1.15 转向架
    2.2 主要技术参数确定
        2.2.1 容积
        2.2.2 漏斗倾角的确定
        2.2.3 车辆外形尺寸的确定
    2.3 材料的选取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出口阿根廷石砟漏斗车设计方案
    3.1 总体思路及目标
        3.1.1 总体思路
        3.1.2 主要技术特点
    3.2 方案介绍
        3.2.1 性能参数及基本尺寸
        3.2.2 主要结构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车体结构强度研究
    4.1 车体钢结构的强度与刚度分析
        4.1.1 有限元分析模型介绍
        4.1.2 计算载荷
        4.1.3 计算工况
        4.1.4 强度和刚度评定标准
        4.1.5 车体刚度计算结果与评定
        4.1.6 车体强度计算结果与评定
        4.1.7 车体模态分析
        4.1.8 结构静强度与刚度计算结论
    4.2 车体结构疲劳寿命分析
        4.2.1 疲劳载荷
        4.2.2 疲劳寿命估算方法
        4.2.3 应力计算结果
        4.2.4 载荷谱下的累积损伤计算
        4.2.5 疲劳损伤估算结果和寿命评估结论
    4.3 静强度试验研究
        4.3.1 试验加载载荷工况情况
        4.3.2 试验结果评定标准
        4.3.3 试验测试数据整理
        4.3.4 试验合成结果介绍
    4.4 有限元计算与试验数据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端部侧支撑结构稳定性分析
    5.1 屈曲分析的定义
    5.2 屈曲分析与验证
        5.2.1 作用在车体上的载荷
        5.2.2 计算结果及分析
        5.2.3 验证
    5.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M集装箱航运公司的联盟改进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现状综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写作思路
第2章 航运联盟和航运市场的相关概述
    2.1 航运联盟的产生和发展
        2.1.1 航运联盟的概述
        2.1.2 航运联盟的兴起与发展
    2.2 航运联盟的动因
    2.3 集装箱航运联盟的主要形式
    2.4 集装箱航运市场的现状
第3章 M集装箱航运公司的现状分析
    3.1 M集装箱航运公司的概述
        3.1.1 发展历程
        3.1.2 经营特色和组织架构
        3.1.3 经营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3.1.4 已实施的改善措施
    3.2 M集装箱航运公司的宏观环境分析
        3.2.1 政治环境分析
        3.2.2 经济环境分析
        3.2.3 社会环境分析
        3.2.4 技术环境分析
    3.3 M航运公司的竞争环境分析
        3.3.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3.3.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3.3.3 潜在的新进入者
        3.3.4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3.3.5 行业内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3.4 M航运公司的SWOT分析
        3.4.1 优势
        3.4.2 劣势
        3.4.3 机会
        3.4.4 挑战
第4章 M航运公司应对联盟模式竞争的改进方案
    4.1 联盟改进方案的确立
    4.2 航运联盟的选择
        4.2.1 成员的选择
        4.2.2 运营模式的选择
        4.2.3 航线的的选择
    4.3 联盟的实施方案
        4.3.1 舱位共享及联合派船的实施细则
        4.3.2 联盟下的航线运营
    4.4 改善措施
        4.4.1 合作策略
        4.4.2 营销策略
        4.4.3 人员策略
第5章 联盟方案的实施保障与效果评估
    5.1 联盟方案的实施保障
        5.1.1 加强成本控制
        5.1.2 强化制度管理和精细化管理
        5.1.3 完善公司财务保障体系
    5.2 M公司在战略合作中的绩效分析
        5.2.1 市场的整体状况
        5.2.2 M公司的绩效分析
    5.3 航运联盟的局限性分析与改善建议
        5.3.1 航运联盟的局限性分析
        5.3.2 改善建议
    5.4 航运联盟的维护和风险防范
        5.4.1 航运联盟的维护
        5.4.2 航运联盟的风险防范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主要学术研究成果

(5)CBMI匈牙利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成本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投资环境分析
        1.1.2 投资回报期望与投资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成本管控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成本管控相关理论
    2.1 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成本的内涵
    2.2 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成本管控理论论述
    2.3 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成本管控理论应用
第3章 CBMI匈牙利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成本构成分析
    3.1 CBMI匈牙利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成本构成与特点
        3.1.1 CBMI匈牙利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成本的构成
        3.1.2 CBMI匈牙利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成本的特点
    3.2 CBMI匈牙利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分析比较
        3.2.1 物流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界定
        3.2.2 CBMI匈牙利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分析比较
    3.3 CBMI匈牙利工程建设项目集装箱运输成本分析
        3.3.1 集装箱运输特点
        3.3.2 CBMI匈牙利工程建设项目集装箱运输特点
        3.3.3 CBMI匈牙利工程建设项目集装箱分析与成本分析
第4章 CBMI匈牙利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成本管控模式
    4.1 CBMI匈牙利工程建设项目整体分析管控模型设计
        4.1.1 CBMI匈牙利工程建设项目管控模式构建的作业成本法思想
        4.1.2 CBMI匈牙利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成本整体分析管控模式的构成
    4.2 CBMI匈牙利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成本整体分析管控模型的成本核算
    4.3 CBMI匈牙利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成本整体分析管控模式的绩效评价方法
        4.3.1 建立物流系统的绩效评价指标
        4.3.2 物流系统的综合评价方法
        4.3.3 AHP法确定权重
        4.3.4 CBMI项目绩效模糊综合评价计算
第5章 CBMI匈牙利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成本管控措施
    5.1 CBMI匈牙利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成本管控目标设计
        5.1.1 CBMI匈牙利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成本控制原则
        5.1.2 CBMI匈牙利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成本管控目标设计
    5.2 CBMI匈牙利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成本管控实施
        5.2.1 CBMI匈牙利工程建设项目物流作业成本事前控制
        5.2.2 CBMI匈牙利工程建设项目物流作业成本事中控制
        5.2.3 CBMI匈牙利工程建设项目物流作业成本事后控制
    5.3 CBMI匈牙利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成本管控评价
        5.3.1 CBMI匈牙利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成本管控成效
        5.3.2 CBMI匈牙利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
    5.4 CBMI国外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成本管控对策与建议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论文主要内容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五、创新与不足
六、论文研究思路 第一章 产业对接与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节 产业对接概念界定
    一、产业对接的内涵与外延
    二、产业对接的分类
    三、产业对接的策略
第二节 产业转移理论
    一、产业转移的含义
    二、产业转移的分类
    三、产业转移的特点
第三节 产业承接理论
    一、产业承接的含义
    二、产业承接的类型
    三、产业承接点的选择
第四节 发达与欠发达区域相互作用理论
    一、发达与欠发达区域产业对接基础理论
    二、发达与欠发达区域相互作用理论
第五节 产业对接与区域间相互作用
    一、产业对接的区域间相互关系
    二、产业对接中区域间的决策博弈
    三、产业对接的区域效应 第二章 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发展的历史条件及现实基础
第一节 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发展的历史条件
    一、自然环境与地理区位
    二、延续几千年的部族冲突与融合
    三、历史上的交流与互利
    四、同处新中国成立后的“华北区”及经济上密切联系
第二节 内蒙古经济发展现状
    一、“十一五”期间内蒙古经济发展状况
    二、内蒙古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因素和优势产业
第三节 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状况分析
    一、环渤海经济圈概况
    二、环渤海经济圈结构与比较优势
    三、“十一五”期间环渤海经济圈的特点
第四节 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一、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的必要性
    二 、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链的互补性和对接发展的可能性 第三章 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与区域合作现状
    一、总体现状
    二、主要领域和形式
第二节 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的特征
    一、对接的自发性与低层次性
    二、重政府轻企业
    三、低效率
    四、各种壁垒因素的存在
    五、政策与法律体系的差异性
第三节 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的潜力分析
    一、供求层面的产业对接潜力
    二、政策层面的产业对接潜力
    三、企业成长层面的产业对接潜力 第四章 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的原则和内容
第一节 产业对接的原则
    一、发挥比较优势与互利共赢
    二、实现内蒙古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四、企业为主、政府引导
第二节 产业对接的总体构想
    一、内蒙古的区位功能定位
    二、产业对接的阶段性
第三节 产业对接的内容确定
    一、区位熵模型与修正
    二、农业产业对接
    三、工业产业对接
    四、第三产业对接
第四节 内蒙古工业与环渤海经济圈对接
    一、内蒙古工业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二、环渤海经济圈工业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三、内蒙古工业与环渤海经济圈对接的重点领域
第五节 内蒙古农牧业与环渤海经济圈对接
    一、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的特点与问题
    二、环渤海经济圈农牧业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三、内蒙古农牧业与环渤海经济圈对接的重点领域
第六节 内蒙古服务业与环渤海经济圈对接
    一、内蒙古服务业发展的特点
    二、环渤海服务业发展情况
    三、内蒙古服务业与环渤海经济圈对接的重点领域 第五章 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中东欧国家融入欧盟经济圈的经验借鉴
    一、欧盟成员国的产业对接经验
    二、对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的启示
第二节 培育区域共同市场
    一、要素市场对接
    二、消费市场对接
    三、市场管理体制对接
第三节 产业规划对接
    一、规划体系合理对接
    二、规划流程与制定方式对接
    三、规划协调机制保障
第四节 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一、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二、总体上加快构建区域物流业发展格局
    三、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对接
第五节 建立区域协调互动机制
    一、地方政府间的密切合作与有序引导
    二、建立利益协调机制
    三、建立信息沟通机制
    四、推动企业优化重组与合理兼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 后记

(7)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物流系统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总体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产品物流
        2.1.2 区域物流系统
        2.1.3 区域农产品物流系统
    2.2 区域农产品物流系统的结构及特点
        2.2.1 区域农产品物流系统的结构
        2.2.2 区域农产品物流系统的特点
    2.3 理论基础
        2.3.1 系统论
        2.3.2 供应链管理理论
        2.3.3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2.3.4 交易费用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物流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3.1 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物流系统发展的基础条件
        3.1.1 地理位置
        3.1.2 交通运输状况
        3.1.3 经济发展水平
        3.1.4 农产品产量状况
        3.1.5 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情况
        3.1.6 农产品交易市场发展状况
        3.1.7 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情况
    3.2 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
        3.2.1 区域农产品物流系统运作问题
        3.2.2 区域农产品物流系统主体发展问题
        3.2.3 区域农产品物流系统支撑平台建设问题
        3.2.4 区域农产品物流系统空间布局问题
    3.3 本章小结
4 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物流系统优化的动因与障碍
    4.1 区域农产品物流系统优化动因
        4.1.1 农产品物流系统优化的外部效应驱动
        4.1.2 农产品供应链内部主体行为驱动
    4.2 区域农产品物流系统优化障碍
        4.2.1 信息不对称对农产品物流系统优化的影响
        4.2.2 负外部性因素对农产品物流系统优化的影响
        4.2.3 政府职能的缺失对农产品物流系统优化的影响
    4.3 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物流系统优化的理论框架
        4.3.1 完善的区域农产品物流系统特征
        4.3.2 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物流系统优化理论框架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中心城市的区域农产品物流系统空间布局优化
    5.1 基于中心城市的区域农产品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1.1 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的特点与作用
        5.1.2 基于中心城市的区域农产品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2 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物流中心城市因子分析
        5.2.1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模型
        5.2.2 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物流中心城市因子分析
    5.3 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物流中心城市聚类分析
        5.3.1 聚类分析基本理论
        5.3.2 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物流中心城市聚类分析
    5.4 基于中心城市的“天鹅星座型”农产品物流系统空间布局模型构建
        5.4.1 基于中心城市的“天鹅星座型”空间结构布局模型构建
        5.4.2 基于中心城市的“天鹅星座型”空间布局模型规划背景
        5.4.3 基于中心城市的“天鹅星座型”空间结构布局功能定位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核心企业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整合
    6.1 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生产系统整合
        6.1.1 基本概念
        6.1.2 运行机理
    6.2 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集散系统整合
        6.2.1 基本概念
        6.2.2 运行机理
    6.3 以连锁超市为核心的农产品零售系统整合
        6.3.1 基本概念
        6.3.2 运行机理
    6.4 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整合
        6.4.1 基本概念
        6.4.2 运行机理
    6.5 四种类型的核心企业的农产品物流系统整合模式比较与选择
        6.5.1 四种类型的核心企业的农产品物流系统整合模式比较
        6.5.2 理想的加工农产品供应链结构设计
        6.5.3 理想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结构设计
        6.5.4 理想的大宗农产品供应链结构优化设计
    6.6 本章小结
7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农产品物流系统支撑平台优化
    7.1 基于智能型的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7.1.1 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物流系统智能型信息平台建设总体规划
        7.1.2 京津冀农产品物流智能型信息平台应用系统层次
    7.2 基于绿色战略的农产品物流系统技术平台优化
        7.2.1 绿色农产品运输技术
        7.2.2 绿色农产品仓储技术
        7.2.3 绿色农产品包装技术
        7.2.4 绿色流通加工技术
        7.2.5 农产品物流信息技术
    7.3 基于政府主导型的政策制度保障平台优化
        7.3.1 农产品物流政策体系构建
        7.3.2 农产品物流政策体系优化的保障措施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8)东华能源公司“物流运输失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物流运输失窃”问题由来
    1.2 国内外对物流运输失窃的研究
    1.3 研究的意义和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管理诊断与改善方法概述
    2.1 麦肯锡解决问题“七步法”
    2.2 鱼骨图法
    2.3 头脑风暴法
第三章 东华能源公司的“物流运输失窃”研究
    3.1 东华能源公司的现状
    3.2 “物流运输失窃”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
第四章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行的论文
致谢

(9)丹佛斯(天津)有限公司仓库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丹佛斯公司仓储管理现状分析
    2.1 丹佛斯公司概况
    2.2 丹佛斯公司仓储管存在的问题
    2.3 丹佛斯公司仓储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第三章 理论回顾
    3.1 仓储的基本理论
    3.2 仓储管理的基本理论
    3.3 仓储管理信息化
    3.4 仓储管理的仓储管理制度体系
    3.5 仓储人员管理
第四章 丹佛斯公司仓库库存管理分析
    4.1 重新设计仓库布局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
    4.2 丹佛斯仓库“ABC”库存规划设计
    4.3 丹佛斯中心仓库库存控制
第五章 丹佛斯公司仓库管理的改革和实施
    5.1 引入仓库管理系统
    5.2 建立全新的仓库作业流程
    5.3 仓库人员管理
    5.4 丹佛斯仓库管理改革后的成效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思路、框架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已有的相关研究
        1.5.1 灾害经济学研究进展
        1.5.2 林业生物灾害经济研究进展
    1.6 论文的创新
2 相关概念和主要理论基础
    2.1 几个相关概念
        2.1.1 灾害的概念与分类
        2.1.2 自然灾害的特征
        2.1.3 林业生物灾害与林业生物灾害管理
        2.1.4 林业生物灾害的特点分析
        2.1.5 林业生物灾害的管理内容
    2.2 灾害管理理论
        2.2.1 灾害系统理论
        2.2.2 灾害管理周期
        2.2.3 灾害管理的任务和原则
        2.2.4 灾害管理体系
        2.2.5 灾害的风险管理
        2.2.6 灾害的危机管理
        2.2.7 灾害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和危机管理
    2.3 森林灾害经济理论
        2.3.1 森林灾害经济
        2.3.2 森林灾害经济的研究重点
        2.3.3 森林灾害经济的基本原理
        2.3.4 森林受害程度的分析方法
        2.3.5 林业生物灾害损失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
        2.3.6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处置分级标准
        2.3.7 林业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理论和方法
    2.4 新古典福利经济学
    2.5 生态系统理论
        2.5.1 生态平衡与生态稳态
        2.5.2 生态系统平衡的调节机制
        2.5.3 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理论
    2.6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2.6.1 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
        2.6.2 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其原理
3 国内外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概述
    3.1 我国古代农林生物灾害管理的历史和对当代的启示
        3.1.1 古代的农林生物灾害防治回顾
        3.1.2 古代的农林生物灾害防治思想
        3.1.3 古代的农林生物灾害防治思想对当代的启示
    3.2 我国现代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
        3.2.1 “彻底消灭”理论占主导时期
        3.2.2 综合防治和综合治理理论占主导时期
        3.2.3 森林健康和可持续控治理论为指导时期
    3.3 国外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理论概述
        3.3.1 世界林业生物灾害发生情况
        3.3.2 国外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理论
        3.3.3 我国与国外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理念的比较
    3.4 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工作的问题分析
    3.5 小结
4 我国林业生物灾害发生现状与趋势分析
    4.1 我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种类
        4.1.1 外来林业有害生物
        4.1.2 本土主要林业有害生物
    4.2 我国林业生物灾害发生特点及成因
        4.2.1 林业生物灾害发生与危害特点
        4.2.2 林业生物灾害成因分析
    4.3 林业生物灾害发展趋势分析
        4.3.1 影响林业生物灾害发展的因素
        4.3.2 林业生物灾害发展趋势分析
    4.4 小结
5 林业生物灾害的经济损失估算
    5.1 问题的提出
    5.2 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
        5.2.1 指标体系
        5.2.2 分析方法
    5.3 全国主要林业生物灾害损失估算
        5.3.1 数据来源
        5.3.2 主要林业生物灾害的损失估算
        5.3.3 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5.4 小结
6 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经济学分析
    6.1 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外部经济效应
        6.1.1 公共物品的内涵
        6.1.2 公共物品的特性
        6.1.3 外部效应的特性
        6.1.4 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外部效应
    6.2 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成本分析
        6.2.1 灾害成本概念
        6.2.2 林业生物灾害及其管理成本的界定
        6.2.3 林业生物灾害成本效益分析
        6.2.4 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成本效益问题
    6.3 小结
7 林业生物灾害的分类与分级管理
    7.1 林业有害生物的分类管理
        7.1.1 林业有害生物的危险性分类
        7.1.2 林业有害生物的分类管理策略
    7.2 林业生物灾害事件的分级管理
        7.2.1 林业生物灾害事件的分级标准
        7.2.2 林业生物灾害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
    7.3 小结
8 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对策研究
    8.1 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机制研究
        8.1.1 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要素分析
        8.1.2 转变管理方式
        8.1.3 改进管理方法
        8.1.4 完善管理制度
    8.2 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8.2.1 完善法律法律法规体系
        8.2.2 强化执法能力
        8.2.3 加强执法监督
        8.2.4 增强法律意识
    8.3 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投入政策
        8.3.1 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投入政策体系
        8.3.2 建立多渠道投入为辅的社会投入体系
        8.3.3 设立林业生物灾害管理应急储备资金
        8.3.4 加强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资金管理
    8.4 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技术支撑措施
        8.4.1 森林健康措施
        8.4.2 检疫御灾措施
        8.4.3 监测预警措施
        8.4.4 防治救灾措施
    8.5 小结
9 结论和讨论
    9.1 研究结论
    9.2 讨论和体会
参考文献
附件1 我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名录
附件2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补助费系数表
附件3 2007年网上调查各地提出意见和建议汇总表
附件4 1998-2007年全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统计表
附件5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学习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拉丁美洲集装箱货物运输与防盗(论文参考文献)

  • [1]生态农业公司商业计划书英译实践报告[D]. 曹丽娟. 东华大学, 2021
  • [2]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与实现路径研究[D]. 石娜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8(03)
  • [3]出口阿根廷石砟漏斗车的研究[D]. 冯创友.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9)
  • [4]M集装箱航运公司的联盟改进方案研究[D]. 杨艳. 天津财经大学, 2016(11)
  • [5]CBMI匈牙利工程建设项目物流成本管控研究[D]. 赵晓颖. 武汉理工大学, 2016(05)
  • [6]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发展研究[D]. 韩笑妍. 中央民族大学, 2012(10)
  • [7]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物流系统优化研究[D]. 杨蕾. 河北农业大学, 2011(08)
  • [8]东华能源公司“物流运输失窃”研究[D]. 张春宇. 苏州大学, 2010(02)
  • [9]丹佛斯(天津)有限公司仓库管理研究[D]. 刘海涛. 天津大学, 2009(S2)
  • [10]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研究[D]. 闫峻. 北京林业大学, 2008(07)

标签:;  ;  ;  ;  ;  

拉丁美洲的集装箱货物运输和防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