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电子商务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为电子商务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一、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论文文献综述)

周樱佬[1](2021)在《电子商务与流通业发展双向通道效应》文中指出电子商务与流通业的融合发展,是推动两者加快转型步伐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我国电子商务与流通业发展的双向通道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与流通业发展之间存在显着双向通道效应,且贡献强度更倾向于电子商务占优。按照电子商务模式分类,B2B和网上零售模式与流通业发展也都存在显着双向通道效应,且网上零售模式与流通业的互动更为紧密;按照流通业行业分类,批零贸易业与电子商务的双向紧密度最高,物流业次之,住餐业则并未明显表现出双向通道效应。

葛颖[2](2021)在《电子商务对农户行为、县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内蒙古为例》文中认为电子商务作为解决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流通销售问题的有效途径,一直是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例如,农村电子商务连续八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农业电子商务试点方案”、“互联网+现代农业”、“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数字乡村”等工作相继启动。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农村电子商务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表现为交易规模迅速扩大,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从2014年的1800亿元快速增长到2019年的1.7万亿元;从业主体迅速增加,截止到2019年农村网店达到1384万家,带动就业人数超过3000万人;农产品上行规模高速增长,2019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约3975亿元。我国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电子商务这种新型商务技术挖掘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拉动农产品上行、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然而,电子商务是否实现了带动农产品上行、扩大农户的消费需求、壮大县域经济的初衷?对以上问题的回答,不仅有助于中国农业、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健康有序发展,而且为农村居民的消费升级提档及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建议。基于以上背景,本文运用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与全国县域社会经济指标为例,识别了电子商务对农户行为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以期回答以下问题:电子商务影响农户行为的机理是怎样的?电子商务对农户行为产生了哪些影响?以及电子商如何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陈述如下:(1)农户电商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内蒙古的微观实证。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发展以及对农户行为产生影响的前提条件是农户采纳电子商务,因此识别农户电子商务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利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理论上,无论农户作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倾向于采纳电子商务,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促使其采纳电子商务的主要因素。然而,基于微观农户数据,运用double-hurdle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仅人力资本中的受教育年限、社会资本中的通讯支出对农户电商采纳行为具有显着的影响。进一步的主观解释表明,农户电子商务的认知和操作能力限制了其电商采纳行为。(2)电子商务对农户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中介效应的分析。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严重制约了全国整体消费水平的提升和中国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电子商务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从理论上看,电子商务促进了农户的消费,基于微观农户数据,应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电子商务促农户消费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电子商务不仅可以促进农户的家庭非生产性消费又可以提高农户的家庭生活性消费;通过增加农户的家庭总收入来提升农户的家庭消费,农户的家庭总收入具有完全的中介效应。(3)电子商务对农户农产品销售行为的影响:基于内蒙古五原县的案例。基于交易成本理论与市场边界理论分析发现,电子商务节省了农户销售农产品的交易成本、扩大了农产品的市场边界。在此基础上,以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成功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的农户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五原县农户在原有产业优势的前提下,多方式规避了农产品鲜活易腐的特性,抓住政策机会,利用农户熟知的社群电商成功销售农产品;此外,电子商务通过扩大市场、提高农产品单位价格、减少交易成本、优化种植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以及羊群效应推动农产品上行。(4)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实证分析。从理论上看,“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通过政策效应、就业效应、产业集聚效应以及人力资本提升效应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为准确评估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进一步运用多期倍差法实证检验电子商务是否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产生了影响,结果显示,示范项目对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显着的推动作用,并且这一结论在安慰剂检验、匹配倍差法检验后依然成立;示范项目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带动效果显着,但对第三产业的带动效果最为显着,县域经济由第一第二产业为主导转向第三产业为主导,优化了县域产业结构;示范项目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效应存在地区异质性,对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效应大于东部沿海地区。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第一,基于市场与不确定条件下的跨期消费理论分析电子商务对农户消费行为影响机理,同时运用内蒙古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实证检验电子商务对农户消费行为的影响,既丰富了不确定条件下跨期消费理论在电子商务促消费方面的应用,又拓展了电子商务促消费领域农户微观视角的定量研究。第二,基于市场交易成本理论与市场边界理论解释电子商务对农户销售农产品行为的影响,以内蒙古五原县的案例进行分析,发掘电子商务促进农户销售农产品的内在逻辑,全面揭示农户成功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的特点。第三,提出示范项目通过政策效应、就业效应、产业集聚效应以及人力资本效应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例实证检验了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上述研究发现,可以为政策制定者制定农村电子商务相关政策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刘阳[3](2021)在《内蒙古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竞争,已由产品之间的竞争,转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但在此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增收速度慢、生产流通脱节、资源集聚不均衡、农产品附加值低等发展不协调现象愈演愈烈。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发展,不仅改变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还赋能农业产业链、助力农民增收。如此背景下,研究和掌握电子商务、农业产业链发展动态,同时深入挖掘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之间的耦合关系,具有促进农业产业链发展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丰富和拓展农业产业链相关理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对电子商务和农业产业链耦合关系进行研究,采用“内涵-过程-机理”的整体研究思路,以系统论、系统耦合理论、协同论、产业融合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指导,剖析二者之间的内涵及特征,构建耦合发展整体研究框架,重点分析2008-2018年内蒙古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的时序演变过程,从时间维度揭示内在耦合机理。在宏观层面,依据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研究框架,评价二者耦合发展过程,构建各自的指标体系,得出主要结论:(1)电子商务指标体系的四个二级指标权重分别为业务因素权重49.41%、环境因素19.21%、服务因素15.78%、渠道因素15.60%,渠道方面所占比重较低,通过耦合农业产业链予以优化;(2)农业产业链指标体系的三个二级指标权重分别为技术因素权重53.04%、组织因素26.44%、环境因素20.52%,环境因素中尤为突出的问题是人才培养的投入难以满足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需要;(3)从时间变化过程看,存在协同发展,相互映照。具体表现为内蒙古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的0.1708到2018年的0.4164稳步上升,呈现出由严重不协调演变为勉强协调;2015年起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上升速度要快于农业产业链。对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内在耦合机理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主要结论:(1)持续增长,趋于协调发展。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的耦合关系处于低水平、高耦合、勉强调和协调状态,说明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两个子系统之间关系密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但是有序程度低,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尚未充分发挥作用,要优化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协调路径,向新的有序结构发展;(2)短期波动,长期协整关系。构造VAR模型得出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之间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有着长期协整的关系,从长远看两个变量之间具有均衡关系,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通过短期偏离调整修复,以增加0.13的调整力度使之回到均衡状态,发展为一个长期的、均衡的稳定系统。在微观层面,小农户占内蒙古现有91.22%,仍然是主要的农业组织形式,参与耦合电子商务的农业产业链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有效途径。本文选取内蒙古东、中、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先后两年发放问卷进行调研,提供微观数据支持。依次分析农户参与电子商务的影响因素→参与电子商务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农户参与耦合电子商务的农业产业链的影响因素,得出主要结论:(1)基于739个农户为研究对象,参与变量、服务质量、交通状况和认知程度对农户参与电子商务有显着正向影响;(2)基于739个农户为研究对象,随着农户收入增加,采用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对收入的影响从负相关转变为正相关;(3)基于378个农户为研究对象,种植类型、参与新型经营主体、地区的差异、性别与婚姻状况等变量对农户参与耦合电子商务的农业产业链有显着影响。综合宏观层面、微观层面的研究结论,探索内蒙古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协调路径,提出促进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建议: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强化农民技能培训;鼓励农民加入新型经营组织;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培育内蒙古特色农产品品牌。本文最大的创新点是借鉴系统论思想将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视作一个完整的耦合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二者耦合发展整体研究框架,有助对电子商务和农业产业链的时序演化过程和内在耦合机理展开研究。

陈璨[4](2020)在《JS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JS公司创立于2015年,是着力于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手机端S2B2C社交零售①电子商务平台,目前开发和运营电子商务零售平台“JS”和“JS特卖”,至2019年9月,JS平台拥有1230万注册会员,41个自营仓,2019年销售额达116亿人民币,正在步入高速发展的通道。公司融合了传统电商和微商各自的优势,免费为注册成为店主的会员提供仓储、物流、商品、方案、技术、客服、培训七大资源,店主可以免费使用]S七大资源,通过各类社交渠道向其它消费者分享和推荐优选产品,促成交易。JS公司致力于帮助店主实现零投资、零库存开店创业,既解决了传统电商和微商流量成本高和需要囤货的痛点,也迎合目前个体崛起、个体价值发现的大趋势。JS公司面临的外部机会有如下几点: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驱动了居民消费从量的消费向质的消费升级转型,优质商品将成为消费主流;第二,“互联网+”得到政府重点关注和扶持,这为电子商务购物平台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机遇;第三,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完善加上消费者生活节奏的加快,时间日益成为各商家争夺的宝贵资源,可实现轻松购物、快速选择和的购物平台将得到消费者的青睐;第四,智能手机的出现及3G到4G到5G的飞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障碍,线上购物便利性的提升为电子商务零售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新的可能性;第五,90后及00后消费者将为成电子商务平台的主要消费群体,而这些消费者的互联网技能相对成熟,需求多样化,对电子商务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提供了无限可能;第六,分享经济的火热以及社群经济的高度发展为社交零售平台搭建了快速成长的通道。JS公司面临的外部威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中国的法律针对电子商务尚有诸多不够明确的地方,网络购物质量问题层出不穷,而售后服务的困难度和复杂性在网络购物中往尤为突出,这从一定层面打击了消费对电了商务购物平台的信心,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二,中国很大一部分的地区的信息网络环境仍然较差,这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网民数量的增长,导致了一部分消费者对网络购物的消极情绪;第三,中国营商环境中普遍存在投机取巧、唯利是图的不良商家,而有关产品质量识别的困难度在网络购物中尤为明显,这导致消费者对市场缺乏信任,一部分消费者直接放弃网络购物;第四,80%以上的消费集中在几家知名电子商务企业,新进入的电子商务平台想从中分一杯羹必然遇到丛多的阻碍;第五,无人商店的出现以及花样百出的新零售模式对传统电子商务平台提出了新的挑战。JS公司的优势主要来自于其优质的上游供应链资源;成熟的供应链组织能力;独特的商业模式;卓越的品质管控;科学的商品品类设计;良好的产品口碑;氛围良好且稳固增长的社群基础;以及相对稳固忠诚的人力资源支持。JS公司的劣势主要有如下几点,平台品牌尚未建立,知名度略低;尚未形成积极向上的公司文化和统一的价值观;市场定位不明确;营销模式颇有争议;融资规模相对企业的成长速度不对称;售后服务体系尚不完善,退货机制缺乏便利性;组织架构不合理,人力资源体系不完善;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壁垒。经分析得出,JS公司应该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从仓储物流差异化,运营差异化、营销差异化、客服差异化四个方面来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打造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形成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壁垒。为保证战略有效执行,JS公司将为战略的实施提供六大支持性保障措施,从而有效保障公司差异化竞争战略落地,即优化组织结构,提供战略支持;完善企业文化建设,助力战略起航;优化人力资源体系,促进战略深化;提供资金支持,保障战略实施;强化采购策略,牵引战略落地;深化技术研发,稳固战略根基。

陈菲[5](2020)在《我国电子商务与农村减贫耦合协调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电子商务进入农村以来,在市场与政府的双重驱动下已经发展成为农村减贫的重要方式。电子商务借助网络进入农村,带动了农村信息设施建设,有助于农村贫困主体增收脱贫,还有助于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教育、健康等主体福利,逐步实现农村的信息减贫、收入减贫、人类主体减贫;反过来,农村减贫也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机会,释放了更多的消费需求,提高了人力资本水平以及带来了许多政策红利,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基础、发展规模以及发展潜力进一步巩固提高。在这样一套电子商务与农村减贫相互联系、影响、促进的耦合协调机理下,用改进极值熵值法对评价指标体系客观赋权,再用综合评价法来评价电子商务与农村减贫的综合水平,然后应用耦合协调模型,构建“电商——农村减贫耦合系统”,实证分析我国25个省份2013-2018年电子商务与农村减贫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并分析时空特征,最后采用静态面板回归模型研究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因素。实证结果表明,2013-2018年,耦合协调子系统中,我国电商发展综合水平经历2014-2015年高增长后放缓,农村减贫综合水平不断提高,两指数均省际不均且差异扩大,东部地区省份持续领先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省份。在这一耦合系统中,几乎所有省份的耦合协调发展类型为“电子商务发展滞后”型,电商发展综合水平小于农村减贫综合水平,电子商务发展有利于实现农村减贫,但作用发挥有限。进一步地,耦合协调总系统中,耦合度方面,绝大多数省份已处于磨合阶段或高水平耦合阶段,且水平不断提高,部分省份2018年有所回落,省际差异较大;协调度方面,以0.4为界,各省份逐渐从失调衰退阶段过渡到协调发展阶段,但省际分布不均。从时间上来看,绝大多数省份的耦合度不断增大,2015年后增速放缓,东、中部地区省份进入高水平耦合阶段,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省份仍处于磨合阶段;所有省份的协调度稳中有升,2017-2018年放缓,逐渐从失调衰退阶段过渡到协调发展阶段。从空间上来看,不同省份的电子商务与农村减贫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具体地,高水平区域集中在东部地区,较低水平分布在中部地区以及成渝地区,低水平集中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影响因素当中,地方财政支出、邮政线路覆盖密度、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产业结构系数是促进因子,正向推动电子商务与农村减贫的耦合协调发展,农村人均教育支出是限制因子,现阶段人均教育投入不足,不利于电子商务与农村减贫的耦合协调发展。基于以上结论,给出对应的政策建议:财政保障方面,信息资源环境中,加快电力、网络宽带建设,重视并加快落后地区建设力度;社会发展环境中,加快制度建设、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以及有效整合公私资源;快递物流方面,提高农村物流覆盖密度、引导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建设以及鼓励快递助农;居民收入方面,创新电商模式实现增收的同时完善收入分配体系;产业发展方面,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农特产品在线营销并引导一二三产业融合;教育培训方面,创新形式宣传电子商务、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并加强信用建设。由此,促进电子商务与农村减贫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项莹[6](2020)在《我国电子商务税收政策优化研究 ——以化妆品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在最近的十多年间发展水平不断上升,并且已经涉及到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电子商务因其便捷、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企业或者个人开始选择网络销售渠道销售产品或者提供服务,这就为它们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鲜强劲的血液,但是这其中引发的税收问题必须要引起大家的注意。电子商务税收存在着法律不健全,税负不公平,与以往的税收体系产生诸多矛盾等问题。电子商务与现有税种没有衔接之处,而我国目前的电商税收法律建设又没有及时跟进,在电商行业蒸蒸日上的背景下,若是对电子商务税收问题不采取一些有效措施,这对于国家来说将是重大的经济损失,非常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先概述了电子商务税收的一些理论知识,梳理了我国电商发展的一些现状和相关税收政策的变化,然后以化妆品为例,从企业层面了解某化妆品企业涉及电子商务税收的内容,指出目前电子商务税收政策的问题之处,包括法律体系不健全,征管难度大,信息建设较为滞后等,再借鉴国外几个有代表性国家的经验,例如日本、韩国、美国等,并根据我国的现有的电子商务税收情况,对我国电子商务税收政策提出几点优化建议,比如完善电商税收法律体系,明确税收制度要素,进行征收系统的升级,提高税务工作者的专业化素质等,为电商事业创造宽松有利的税收环境,促进我国电商经济的繁荣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税收收入。

李璨[7](2020)在《菏泽市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职能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电子商务产业在我国显露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其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过程中,大大的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广泛的就业与创业机会。因此,我国各地各层级政府都纷纷出台相应政策大力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再利用电子商务发展的红利提升当地经济社会实力。要在我国继续实现电子商务的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发挥电子商务产业的巨大经济潜能,就必须在其发展中充分发挥中国政府的职能作用。一旦中国政府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缺位,那么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将在金融、土地、人才等多方面受到阻碍。菏泽作为山东省内常年以来经济落后地区,在近年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后,给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活力和动力,使得当地的经济有了明显的提升。因此,本文以菏泽为例,运用文献研究、对比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深入学习研究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认真分析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职能定位及职能作用情况。并且认真总结在当地政府的职能作用下,菏泽市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取得的成果,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并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探讨菏泽市政府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发挥职能的有效与不足之处。通过以上内容的研究,本文在最后切实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希望可以对促进菏泽市发展电子商务发展,政府部门更好发挥职能作用提供思路。

饶思原[8](2020)在《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基于共生理论视角》文中提出电子商务产业园作为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在区域电子商务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电子商务园产业园在近几年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定位不准确、产业同质化严重、盈利能力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产业园的持续健康发展。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科学合理的电子商务产业园评价指标体系,找出影响电子商务产业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这对区域电子商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从建立科学合理的电子商务产业园评价指标系统的重要性、必要性出发,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研究的梳理,明确了将共生理论引入电子商务产业园研究的可行性。其次,本文通过概念界定,建立了以运营管理方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理论模型,并基于共生理论视角,从共生要素、运行机制、共生演化过程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再次,本文根据共生理论框架,在实地访谈和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构建了共生理论视角下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本文运用组合赋权-TOPSIS法对河南省内有一定代表性的4家电子商务产业园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从共生界面管理能力、共生效益、共生企业入驻吸引力、共生环境人才吸引力等方面对实证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影响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研究工作:(1)建立了以运营管理方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理论模型,并通过因子分析和指标权重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合理性。(2)通过理论分析,表明共生理论与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具有契合性,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共生演化是由偏利共生到对称性互惠共生,最终实现健康发展的过程。(3)构建了共生理论视角下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优化了电子商务产业园评价研究。(4)明确了影响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因素,这对电子商务产业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一方面丰富了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理论研究,另一方面构建了更科学合理且具有操作性的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影响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因素,对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健康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杜姗[9](2020)在《电子商务供应链参与主体间利益协调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电子商务供应链(i.e.,Electronic Commerce Supply Chain,ECSC)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子商务中劳动分工的日益专业化产生的。它是以上游电商企业、中游平台、外围物流服务提供商、下游消费者为基本参与主体的一种链式结构。电商企业通过入驻平台并选择合适的物流服务提供商,为平台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ECSC中的参与主体是独立的利益相关方,每个实体代表的利益不同,并且以最大程度满足自身利益为目标进行决策。这使得电子商务供应链参与主体间产生利益冲突,并影响其稳定性。然而,这些问题尚未得到现有文献的普遍关注,没有形成较为明确、一致的观点,未能使分散的结论形成系统的协调问题解决机制。鉴于此,本文立足于电商供应链参与主体利益关系的系统分析,以电商企业为核心,研究化解电子商务供应链参与主体间利益冲突的协调机制,为电商供应链运作提供理论指导。主要内容及贡献如下:(1)提出了双边道德风险下,电商企业与消费者间基于第三方集体声誉的诚信交易机制。分析了在TPTCR机制下交易者注册并在重复交易中均采取诚信交易策略的临界条件,揭示了惩罚因子,注册保证金和TPTCR收益提成之间的关系。首次将基于第三方集体声誉的诚信交易机制(i.e.,Third Party Trusted Collective Reputation,TPTCR)引入电商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协调中,重新考虑了专用性投资在诚信交易机制中的实现。通过将传统博弈模型中的交易主体细分为“诚信类型”和“机会主义类型”四种混合组合这一新的建模方法,发现在短期交易中,诚信交易者一定会注册TPTCR机制,并给出了机会主义交易者注册TPTCR机制的均衡条件。在长期交易中,当支付罚金和欺诈损失率满足一定条件时,交易双方都会选择注册TPTCR并保持诚信交易。此结论将注册保证金与交易者策略选择的关系推广到考虑双边道德风险的设定下,并得到了机会主义交易者在长期重复交易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弥补了现有文献仅通过保证金和声誉机制来甄别电商企业一方失信行为的不足。该机制改善了目前电商交易机制中平台以较低保证金邀请电商企业进行注册,对消费者不收取任何费用使得交易双方的违约成本较低,平台信号策略设计效果不明显的缺陷。有助于维持双方的长期信任关系,创建电商企业和消费者“双赢”的交易环境。(2)针对传统文献通常将消费者服务质量评价与电商企业和物流服务提供商间利益协调割裂研究的不足,考虑了消费者服务质量评价对双方价值实现的连接关系,率先将消费者服务质量评价引入到电商企业与物流服务提供商利益协调中,建立了固定产出下激励机制和合作产出下利益分配机制。通过把传统的委托-代理模型扩展到“固定产出”情景下。研究发现,考虑消费者服务质量评价的激励机制与之前相比,差额成本的分摊比例与转换系数成为物流服务提供商努力程度的制约因素。在考虑消费者服务质量评价的激励机制下,当物流服务质量产出不足固定值时,物流服务提供商努力程度增加,随着其差额成本分摊比例的降低,电商企业需要提高收益分享系数,降低固定补贴来实现激励机制中双方收益的均衡。上述结论从消费者服务质量评价对物流服务中激励效果影响这一新的研究视角,阐明了考虑消费者服务质量评价后物流服务提供商努力程度、电商企业固定补贴和收益分享系数的变化。为改善利益协调中物流服务提供商努力程度不可观测性提供了理论支持。此外,研究还将分段任务消费者服务质量评价引入到合作产出下利益分配机制的设计中,提出了Kano-DEMATEL混合方法,该方法考虑了价值要素对消费者满意度的贡献和分段任务在系统中重要性,能更好的识别和量化每个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实际贡献,从而避免了合作产出下的“搭便车”问题,最终达到提高整体物流服务产出质量及物流服务提供商协作积极性的目(3)采用演化博弈及Logistic模型从动态视角提出了电商企业与平台间合作关系的演化机制。率先将网络效应引入电商企业与平台合作关系演化博弈模型中,从动态视角描述了双方合作中超额收益、收益分享率、各自的合作成本和违约罚款对合作关系演化路径的影响。对比分析表明:当网络效应转化水平大于一定值时,电商企业收益分享水平较不考虑网络效应时低,就可以促使双方选择合作策略,系统最终演化为双方合作的稳定状态。弥补了已有文献从静态视角对电商企业与平台利益协调行为进行刻画的不足。上述结论缓解了电商企业利用其群体优势和平台对企业数量的依赖性,要求给予较高的收益分享水平才选择合作的局面,打破了原有的利益失调现象。此外,研究从系统角度设计了双方的合作关系演化机制,通过调整模型中价值产出的影响系数和贡献系数,揭示了两者互利共生关系中不同阶段的最优稳定策略,深化了对电商企业与平台之间合作关系规律及动态变化过程的理论认知。本文通过对电子商务供应链参与主体中以电商企业为核心的利益协调问题进行研究和归纳,分别构建了电商企业与不同参与主体间的利益协调机制,有利于电商企业确立科学的利益冲突解决方案,帮助电商企业与供应链上其他参与主体间之间形成“信任—激励—合作”的稳定关系,促进利益共享,提升电子商务供应链参与主体的获利能力和电商企业的生存概率。

秦芳[10](2019)在《电子商务直播对在线购买意愿的影响 ——基于社会技术理论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线上零售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消费者对线上购物体验需求的不断增加,现有营销模式难以持续有效吸引消费者,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网站和卖家尝试通过引入新的营销模式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众多营销模式中,电子商务直播通过整合电子商务的消费属性和直播的用户快速获取能力而迅速成为当前主流的商业化营销模式。虽然电子商务直播不断得到实践推广,但其对线上消费行为的驱动作用仍缺乏理论支撑和实证支持,理解电子商务直播对线上购买行为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能够为电子商务网站和卖家充分发挥直播的营销价值,并以此提高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和建议,对拓展直播的商业化营销模式研究范围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电子商务直播为研究对象,探讨电子商务直播对消费者在线购买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考虑消费者、卖家和直播平台形成的三方交互体系,基于社会技术理论,分别从技术和社会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电子商务直播技术特征和服务质量对在线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通过网页数据抓取、情景实验设计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数据并进行实证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和创新如下:首先,基于解释水平理论,探讨电子商务直播对消费者在线购买意愿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电子商务直播通过降低消费者心理距离和不确定性感知提高在线购买意愿;产品类型对电子商务直播和感知不确定性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即电子商务直播降低感知不确定性的作用对体验型产品来说比搜索型产品更强。本阶段研究从整体层面对电子商务直播的营销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探索,丰富和拓展了在线营销领域的研究成果。其次,考虑消费者与电子商务直播平台的交互过程,根据“刺激-机体-反应”理论,构建电子商务直播技术特征与在线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发现,电子商务直播的互动实时性、感知临近性和感知真实性能够通过提高社会支持提高在线购买意愿。本阶段研究从技术角度揭示了电子商务直播技术特征对线上消费意愿的作用机制,对影响线上消费行为的技术特征成功要素进行补充,为电商属性和直播技术的资源有效配置提供了新思路。最后,针对消费者与电子商务直播卖家的交互过程,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进一步探讨了电子商务直播服务质量对在线购买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电子商务直播的信息质量和互动质量能够促进快速关系的建立,进而提升在线购买意愿。本阶段研究从社会因素角度构建并延伸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将快速关系引入电子商务直播背景,为电子商务直播营销模式的服务个性化策略提供了依据。

二、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论文提纲范文)

(1)电子商务与流通业发展双向通道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电子商务与流通业双向通道效应理论分析
    (一)电子商务对流通业发展的影响机制
        第一,电子商务通过渠道优势,降低流通企业成本。
        第二,电子商务通过市场覆盖优势,加速新消费方式的形成。
        第三,电子商务通过融资优势,推动流通业融资方式创新。
    (二)流通业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机制
        第一,流通业发挥市场效应,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载体支撑。
        第二,流通业发挥互补效应,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后台基础支撑。
实证模型构建
    (一)理论模型
    (二)指标设定及数据来源
实证分析
    (一)总体分析
    (二)电子商务分模式分析
    (三)流通业分业态分析
启示

(2)电子商务对农户行为、县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内蒙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子商务对农户行为的影响
        1.2.2 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数据及资料来源
        1.5.1 二手数据资料
        1.5.2 实地考察与访谈资料
        1.5.3 问卷调查数据
    1.6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6.1 创新点
        1.6.2 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基本概念
        2.1.2 其他相关概念
        2.1.3 相近概念之间的辨析
    2.2 理论基础
        2.2.1 农户行为理论
        2.2.2 消费者行为理论
        2.2.3 人力资本理论
        2.2.4 社会资本理论
        2.2.5 市场均衡理论
        2.2.6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2.3 理论框架
    2.4 本章小结
3 内蒙古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内蒙古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3.1.1 内蒙古农村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规模变化
        3.1.2 内蒙古农村电商规模与其他省市的比较
    3.2 内蒙古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特点
        3.2.1 政策支持
        3.2.2 农村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建设
        3.2.3 示范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3.3 农民电子商务应用情况
        3.3.1 数据来源
        3.3.2 农户网购程度
        3.3.3 农户网购技能熟练度
        3.3.4 农户网购平台
        3.3.5 农户网购原因
    3.4 内蒙古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3.4.1 农村电商的推动政策与实际需求存在偏差
        3.4.2 配套资金的下放与使用不合理
        3.4.3 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作用未充分发挥
        3.4.4 冷链物流的高成本限制了农产品上行
        3.4.5 农产品产业链各环节均存在不利于农产品上行的因素
    3.5 本章小结
4 农户电商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内蒙古的微观实证
    4.1 农户电商采纳行为理论模型
        4.1.1 农户电商采纳理论模型:消费者电商采纳分析
        4.1.2 农户电商采纳理论模型:生产者电商采纳分析
    4.2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说
        4.2.1 人力资本与农户电商采纳行为
        4.2.2 社会资本与农户电商采纳行为
    4.3 数据来源、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4.3.1 数据来源
        4.3.2 模型构建
        4.3.3 变量选取
    4.4 实证结果分析
        4.4.1 农户采纳电子商务行为描述性分析
        4.4.2 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4.4.3 模型稳健性检验
        4.4.4 农户不愿意采纳电子商务的原因分析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5 电子商务对农户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中介效应的分析
    5.1 理论分析框架
        5.1.1 电子商务影响农户消费行为的机理
        5.1.2 电子商务影响农户消费行为的中介效应机理
    5.2 模型与数据
        5.2.1 模型设置
        5.2.2 变量构建
        5.2.3 数据说明
    5.3 描述性统计与实证结果
        5.3.1 描述性统计
        5.3.2 基本模型的回归分析
        5.3.3 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
    5.4 结论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电子商务对农户农产品销售行为的影响:基于内蒙古五原县的案例
    6.1 相关文献综述
        6.1.1 有关的经济学解释
        6.1.2 有关的文献综述
    6.2 研究方法与案例来源
        6.2.1 研究方法
        6.2.2 案例来源
    6.3 案例分析
        6.3.1 电子商务改变农户农产品销售行为的机理
        6.3.2 农户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的特点
        6.3.3 农户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6.4 理论分析
        6.4.1 电子商务促进农户销售农产品的模式
        6.4.2 电子商务对农户农产品销售行为的影响
    6.5 讨论
    6.6 本章小结
7 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例
    7.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7.2 模型构建与变量描述
        7.2.1 模型选择
        7.2.2 数据来源
        7.2.3 变量设置与描述性统计
    7.3 实证分析
        7.3.1 倍差法的前提假设条件
        7.3.2 示范项目对县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结果分析
        7.3.3 稳健性检验
        7.3.4 示范项目对县域产业结构优化的结果分析
        7.3.5 地区异质性检验
    7.4 讨论
    7.5 本章小结
8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1.1 内蒙古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成就与问题并存
        8.1.2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促进了农户的电子商务采纳行为
        8.1.3 电子商务提升了农户的家庭消费
        8.1.4 电子商务成为农户销售农产品的新载体
        8.1.5 电子商务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效果显着
    8.2 政策建议
        8.2.1 优化农村电子商务相关政策
        8.2.2 积极完善推动农产品上行的基础体系
        8.2.3 加大对普通农民电商知识的宣讲
        8.2.4 基于已有产业优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8.2.5 “引进+培育+合作”吸引电子商务人才
        8.2.6 依托电子商务优化县域产业结构
    8.3 进一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3)内蒙古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农业产业链研究
        1.2.2 电子商务产业研究
        1.2.3 电子商务和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研究
        1.2.4 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的、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4.3 技术路线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存在的不足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产业链、价值链及供应链
        2.1.2 电子商务、农业电子商务及农产品电子商务
        2.1.3 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
    2.2 相关理论
        2.2.1 系统论
        2.2.2 系统耦合理论
        2.2.3 协同论
        2.2.4 产业融合理论
    2.3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理论
        2.3.1 农业产业链理论
        2.3.2 网络外部性和平台理论
        2.3.3 创新扩散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的理论分析
    3.1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内涵和特征
        3.1.1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现状
        3.1.2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内涵
        3.1.3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特征
    3.2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协调机制
        3.2.1 政府机制
        3.2.2 人力机制
        3.2.3 产业机制
    3.3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研究框架的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宏观数据的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评价
    4.1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4.1.1 指标体系的构建
        4.1.2 数据来源
        4.1.3 指标的处理及权重计算
    4.2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测算
        4.2.1 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测算
        4.2.2 耦合发展关系的描述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机理分析
    5.1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协调关系分析
        5.1.1 综合发展水平的时序特征
        5.1.2 耦合度的时序特征
        5.1.3 耦合协调度的时序特征
    5.2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协整关系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基于微观数据分析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及其影响
    6.1 农户参与电子商务的影响因素分析
        6.1.1 研究假说
        6.1.2 研究设计
        6.1.3 农户参与电子商务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6.1.4 参与电子商务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6.2 农户参与电子商务耦合农业产业链的影响因素
        6.2.1 数据来源
        6.2.2 问卷样本特征
        6.2.3 研究方法
        6.2.4 问卷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协调路径优化
    7.1 电子商务耦合农业产业链延长化-纵向一体化
    7.2 电子商务耦合农业产业链规模化-横向一体化
8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促进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8.2.1 提高区域协同作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
        8.2.2 提高技术因素含量,强化农民技能培训
        8.2.3 提高组织因素含量,加入新型经营主体
        8.2.4 提高环境因素含量,增强农业信息水平
        8.2.5 提高农业的软实力,培育特色产品品牌
    8.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4)JS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
    1.4 分析工具
    1.5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理论概述
    2.1 战略管理理论概述
    2.2 竞争战略理论概述
        2.2.1 结构学派竞争战略
        2.2.2 能力学派竞争战略
        2.2.3 资源学派竞争战略
        2.2.4 动态环境下的竞争战略
    2.3 关于电子商务的竞争战略理论概述
        2.3.1 竞争情报
        2.3.2 非市场行为
        2.3.3 虚拟价值链
        2.3.4 电子商务竞争战略
    2.4 文献综述
第3章 外部环境
    3.1 宏观环境
        3.1.1 政治法律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行业环境
        3.2.1 行业结构
        3.2.2 行业现状
        3.2.3 行业趋势
    3.3 机会与威胁
        3.3.1 机会
        3.3.2 威肋
    3.4 外部环境因素评价(EFE)矩阵的建立
第4章 内部环境
    4.1 公司介绍
    4.2 价值链分析
        4.2.1 仓储
        4.2.2 物流
        4.2.3 运营
        4.2.4 营销
        4.2.5 客服
        4.2.6 基础设施
        4.2.7 人力资源
        4.2.8 技术研发
        4.2.9 采购活动
    4.3 优势与劣势
        4.3.1 优势
        4.3.2 劣势
    4.4 内部环境要素评价(IFE)矩阵的建立
第5章 竞争战略分析与选择
    5.1 愿景、使命与目标
    5.2 SWOT与三种战略分析
        5.2.1 SWOT分析
        5.2.2 总成本领先战略分析
        5.2.3 差异化战略分析
        5.2.4 目标集聚战略分析
    5.3 QSPM矩阵与竞争战略选择
第6章 竞争战略实施
    6.1 仓储物流差异化
        6.1.1 仓储物流差异化思路
        6.1.2 仓储物流差异化策略
    6.2 运营差异化
        6.2.1 运营差异化思路
        6.2.2 运营差异化策略
    6.3 营销差异化
        6.3.1 营销差异化思路
        6.3.2 营销差异化策略
    6.4 客服差异化
        6.4.1 客服差异化思路
        6.4.2 客服差异化策略
第7章 差异化战略保障措施
    7.1 优化组织结构,提供战略支持
    7.2 完善企业文化建设,助力战略起航
    7.3 优化人力资源体系,促进战略深化
    7.4 提供资金支持,保障战略实施
    7.5 强化采购策略,牵引战略落地
    7.6 深化技术研发,稳固战略根基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我国电子商务与农村减贫耦合协调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与农村减贫的现状分析
    3.1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分析
    3.2 我国农村减贫的现状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电子商务与农村减贫的耦合协调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
    4.1 电子商务与农村减贫的耦合协调机理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3 耦合协调模型的构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电子商务与农村减贫耦合协调的实证分析
    5.1 耦合协调子系统的综合评价
    5.2 耦合协调总系统的测度分析
    5.3 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电子商务与农村减贫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6.1 数据选取与模型构建
    6.2 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

(6)我国电子商务税收政策优化研究 ——以化妆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电子商务税收政策的理论基础
    2.1 电子商务概述
        2.1.1 电子商务的概念
        2.1.2 电子商务的特征
        2.1.3 电子商务的分类和模式
    2.2 税收相关理论
        2.2.1 税收法定原则
        2.2.2 税收公平原则
        2.2.3 税收效率原则
        2.2.4 税收中性原则
        2.2.5 财政收入职能
第3章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3.1 中国电商整体发展情况
        3.1.1 发展特点
        3.1.2 发展机遇
        3.1.3 面临挑战
    3.2 电商税收相关文件梳理
    3.3 电商涉及主要税种业务处理
        3.3.1 国内环节:增值税处理
        3.3.2 进出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及关税处理
        3.3.3 企业所得税处理
        3.3.4 个人所得税处理
第4章 化妆品案例分析与我国电商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4.1 化妆品电商发展现状
    4.2 案例1:珀莱雅纳税分析
        4.2.1 珀莱雅化妆品企业的基本情况
        4.2.2 珀莱雅化妆品企业的经营情况
        4.2.3 珀莱雅化妆品企业的税收缴纳情况
    4.3 案例2:个人行为纳税分析
    4.4 我国电子商务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4.4.1 相关的电商税收法律体系尚未建立
        4.4.2 税负存在不公平现象
        4.4.3 税制要素有待调整
        4.4.4 税收征管难度较大
        4.4.5 信息化建设跟不上发展
第5章 国外电子商务税收政策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5.1 美国电子商务税收政策内容
    5.2 欧盟电子商务税收政策内容
    5.3 日本电子商务税收政策内容
    5.4 韩国电子商务税收政策内容
    5.5 对中国电子商务税收政策的启示
        5.5.1 明确我国电子商务的税收原则
        5.5.2 逐步建立电子商务税收法律体系
        5.5.3 及时完善税制结构
        5.5.4 加强国际税收情报交流与合作
第6章 优化我国电子商务税收政策的建议
    6.1 建立健全电子商务税收法律体系
    6.2 合理规划税制要素
    6.3 完善税收征管体系
        6.3.1 完善税收登记制度
        6.3.2 全面推广电子票据系统
        6.3.3 推行网上申报纳税
        6.3.4 建立第三方代扣代缴制度
    6.4 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6.5 加大电子商务税收宣传力度
    6.6 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致谢

(7)菏泽市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职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1.5 论文的不足之处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电子商务
        2.1.2 政府职能
    2.2 理论基础
        2.2.1 电子商务的框架模型理论
        2.2.2 服务型政府理论
第3章 菏泽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发挥现状
    3.1 我国政府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职能定位及相关政策
        3.1.1 我国政府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职能定位
        3.1.2 我国政府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政策
    3.2 菏泽市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政府职能定位及相关政策
        3.2.1 菏泽市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政府职能定位
        3.2.2 菏泽市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政策
    3.3 菏泽市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政府采取的具体措施
        3.3.1 加强规划指导
        3.3.2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3.3.3 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3.3.4 强化参与协调作用
    3.4 菏泽市电子商务在政府职能发挥中取得的成效
        3.4.1 淘宝村镇建设全国领先
        3.4.2 菏泽市电子商务生态建设实现突破
        3.4.3 垂直电商平台和新零售发展持续向好
        3.4.4 “互联网+”品牌培育效果显着
第4章 菏泽市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政府发挥职能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菏泽市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政府发挥职能时存在的问题
        4.1.1 政府宏观指导能力不足
        4.1.2 政府监管有待加强
        4.1.3 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4.1.4 政府协调能力不足
    4.2 菏泽市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政府职能发挥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菏泽经济发展滞后
        4.2.2 缺乏清晰健全的电子商务整体发展规划
        4.2.3 农产品上行难以规范化
        4.2.4 农村电商发展制约条件多
        4.2.5 菏泽市电子商务人才基础薄弱
        4.2.6 电子商务园区的功能亟待完善
第5章 充分发挥菏泽市电子商务发展中政府职能作用的对策建议
    5.1 推动电子商务环境进一步完善
        5.1.1 进一步强化电子商务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
        5.1.2 完善电子商务发展的配套制度建设
    5.2 监管部门对电子商务的监管职能需积极主动并与时俱进
        5.2.1 积极介入电子商务领域的监管
        5.2.2 加强电子商务领域法律意识
    5.3 加快培养精通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
        5.3.1 加强电商人才的培养力度
        5.3.2 加强电商人才的引进力度
    5.4 引领农村电商新模式
致谢
参考文献

(8)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基于共生理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共生理论应用研究现状
        1.3.2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现状
        1.3.3 电子商务产业园研究现状
        1.3.4 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图
        1.5.3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电子商务产业园相关概念
        2.1.2 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健康概念
        2.1.3 共生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共生理论
        2.2.2 商业生态系统理论
        2.2.3 产业集群理论
    2.3 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实证分析方法
        2.3.1 因子分析法
        2.3.2 组合赋权法
        2.3.3 TOPSIS法
第三章 共生视角下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理论分析
    3.1 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结构分析
        3.1.1 生态群落
        3.1.2 生态子系统
        3.1.3 生态环境
    3.2 共生视角下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结构分析
        3.2.1 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共生条件分析
        3.2.2 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共生要素分析
        3.2.3 共生理论与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的契合
    3.3 共生视角下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运行机制分析
        3.3.1 竞争机制
        3.3.2 进入退出机制
        3.3.3 信任机制
    3.4 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共生演化过程分析
    3.5 共生视角下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健康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共生理论视角下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4.3 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建
        4.3.1 共生企业入驻吸引力
        4.3.2 共生效益
        4.3.3 共生界面管理能力
        4.3.4 共生模式
        4.3.5 共生环境
    4.4 共生理论视角下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4.4.1 问卷设计与回收情况
        4.4.2 独立性、效度、信度检验
        4.4.3 因子分析
        4.4.4 公因子信度检验
        4.4.5 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4.5 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含义解释
        4.5.1 共生界面管理能力
        4.5.2 共生效益
        4.5.3 共生企业入驻吸引力
        4.5.4 共生环境人才吸引力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实证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5.1 研究对象概况
        5.1.1 河南省电子商务产业园
        5.1.2 开封电子商务产业园
        5.1.3 许昌市电子商务产业园
        5.1.4 河南省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
    5.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5.2.1 定性指标数据采集
        5.2.2 主观权重的确定
        5.2.3 客观权重的确定
        5.2.4 组合权重的确定
    5.3 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实证分析
        5.3.1 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健康标准
        5.3.2 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5.3.3 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分析
    5.4 发展建议
        5.4.1 电子商务产业园运营管理方
        5.4.2 政府
        5.4.3 入驻电商企业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其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B 电子商务产业园访谈提纲
附录 C 电子商务产业园调查问卷
附录 D 独立性检验结果
附录 E 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 F 电子商务产业园专家打分问卷
附录 G 数据标准化结果

(9)电子商务供应链参与主体间利益协调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电子商务供应链研究现状
        1.4.2 电子商务供应链参与主体研究现状
        1.4.3 利益协调机制研究现状
        1.4.4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5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重要概念辨析和界定
        2.1.1 电子商务
        2.1.2 电子商务供应链
        2.1.3 电子商务供应链参与主体
        2.1.4 利益协调机制
    2.2 电子商务供应链参与主体间利益协调理论基础
        2.2.1 冲突理论
        2.2.2 组织间关系理论
        2.2.3 委托-代理理论
        2.2.4 双边市场理论
        2.2.5 演化博弈理论
第三章 电子商务供应链参与主体及利益关系
    3.1 利益协调主体
        3.1.1 参与主体
        3.1.2 利益关系主导者分析
        3.1.3 参与主体间主要利益关系
    3.2 利益冲突
        3.2.1 利益冲突的表现形式
        3.2.2 利益冲突的原因
        3.2.3 利益冲突的解决办法
    3.3 利益协调机制
        3.3.1 诚信交易机制
        3.3.2 激励与利益分配机制
        3.3.3 合作关系演化机制
        3.3.4 不同机制间的相互作用分析
    3.4 案例分析—以“速卖通”为例
        3.4.1 “速卖通”平台简介
        3.4.2 基于Similar Web的 “速卖通”分析
        3.4.3 参与主体面临的困境
        3.4.4 电商企业与其他参与主体的利益冲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商企业与消费者的诚信交易机制
    4.1 考虑电商企业失信行为下双方策略分析
        4.1.1 双方一次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4.1.2 引入平台监管下双方重复博弈
    4.2 考虑消费者失信行为下双方策略分析
        4.2.1 双方三阶段博弈
        4.2.2 不同阶段下双方策略选择
    4.3 基于第三方集体声誉的诚信交易机制设计
        4.3.1 TPTCR机制设计
        4.3.2 TPTCR机制下博弈分析
        4.3.3 承诺保证金算例分析
    4.4 本章小节
第五章 电商企业与物流服务提供商的激励和利益分配机制
    5.1 激励与利益分配遵循的原则
    5.2 固定产出下激励机制设计
        5.2.1 问题描述
        5.2.2 基本模型构建
        5.2.3 固定产出情境下激励机制模型
        5.2.4 模型结果仿真
    5.3 合作产出下利益分配机制设计
        5.3.1 利益分配机制的基本逻辑
        5.3.2 基于Kano-DEMATEL的利益分配策略
        5.3.4 应用实例
    5.4 本章小节
第六章 电商企业与平台的合作关系演化机制
    6.1 电商企业与平台合作关系演化博弈
        6.1.1 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6.1.2 演化策略稳定性分析
    6.2 考虑网络效应下双方合作关系演化博弈
        6.2.1 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6.2.2 演化策略稳定性分析
        6.2.3 数值对比分析
    6.3 基于Logistic模型合作关系演化机制设计
        6.3.1 无主导阶段
        6.3.2 电商企业主导阶段
        6.3.3 平台主导阶段
        6.3.4 协同主导阶段
        6.3.5 模型结果分析与仿真
    6.4 本章小节
第七章 研究总结及展望
    7.1 研究总结
        7.1.1 主要工作
        7.1.2 创新点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电子商务直播对在线购买意愿的影响 ——基于社会技术理论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实践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和核心概念
        1.2.1 研究问题
        1.2.2 核心概念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图
    1.5 结构安排
    1.6 研究创新点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2.1 电子商务直播的内涵与营销模式
        2.1.1 网络直播的起源与发展
        2.1.2 电子商务直播的内涵
        2.1.3 电子商务直播相关研究
    2.2 在线购买意愿的内涵和影响因素
        2.2.1 在线购买意愿内涵
        2.2.2 在线购买意愿影响因素
    2.3 电子商务直播关键要素对在线购买意愿的影响
        2.3.1 社会技术理论内涵与适用性
        2.3.2 电子商务直播技术特征
        2.3.3 电子商务直播服务质量
    2.4 相关理论
        2.4.1 解释水平理论
        2.4.2 “刺激-机体-反应”模型
        2.4.3 社会交换理论
    2.5 文献述评
第3章 电子商务直播消费者的在线购买意愿研究
    3.1 理论基础与变量解释
        3.1.1 解释水平理论与心理距离
        3.1.2 感知不确定性
        3.1.3 产品类型
    3.2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3.2.1 电子商务直播、心理距离、在线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
        3.2.2 电子商务直播、感知不确定性、在线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
        3.2.3 产品类型的调节作用
        3.2.4 电子商务直播作用机理模型构建
    3.3 电子商务直播对在线购买行为的实践影响
        3.3.1 准实验数据来源
        3.3.2 网页数据抓取和样本统计
        3.3.3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3.4 电子商务直播影响的作用机制
        3.4.1 实验一设计与过程
        3.4.2 指标测量
        3.4.3 实验一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3.5 产品类型对电子商务直播影响的调节效应
        3.5.1 预实验:产品类型区分
        3.5.2 实验二设计与过程
        3.5.3 实验二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3.6 结果与讨论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子商务直播技术特征对在线购买意愿的影响
    4.1 理论基础与变量解释
        4.1.1 电子商务直播技术特征分类
        4.1.2 电子商务直播背景下的社会支持
    4.2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4.2.1 社会支持与在线购买意愿
        4.2.2 电子商务直播技术特征与社会支持
        4.2.3 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4.2.4 电子商务直播技术特征作用机理模型构建
    4.3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4.3.1 问卷设计
        4.3.2 变量测量
        4.3.3 预调研
        4.3.4 数据收集
    4.4 研究模型实证分析
        4.4.1 测量模型分析
        4.4.2 结构模型分析
    4.5 结果与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子商务直播服务质量对在线购买意愿的影响
    5.1 理论基础与变量解释
        5.1.1 电子商务直播服务质量维度划分
        5.1.2 社会交换理论和快速关系
    5.2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5.2.1 快速关系与在线购买意愿
        5.2.2 电子商务直播服务质量和快速关系
        5.2.3 快速关系的中介作用
        5.2.4 电子商务直播服务质量作用机理模型构建
    5.3 问卷开发与量表确定
        5.3.1 问卷设计
        5.3.2 初始题项形成
        5.3.3 第一轮数据收集
        5.3.4 探索性因子分析
        5.3.5 测量量表确定
    5.4 研究模型实证分析
        5.4.1 第二轮数据收集
        5.4.2 测量模型分析
        5.4.3 结构模型分析
    5.5 结果与讨论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6.2.1 理论贡献
        6.2.2 实践启示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淘宝网抓取直播/非直播卖家信息
    附录 B:实验一调查问卷
    附录 C:产品类型区分调查问卷
    附录 D:电子商务直播技术特征与在线购买意愿调查问卷
    附录 E:电子商务直播服务质量与在线购买意愿调查问卷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与参与项目情况
致谢

四、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子商务与流通业发展双向通道效应[J]. 周樱佬. 商业经济研究, 2021(11)
  • [2]电子商务对农户行为、县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内蒙古为例[D]. 葛颖.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3]内蒙古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研究[D]. 刘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4]JS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陈璨. 山东大学, 2020(05)
  • [5]我国电子商务与农村减贫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 陈菲. 重庆工商大学, 2020(12)
  • [6]我国电子商务税收政策优化研究 ——以化妆品为例[D]. 项莹. 上海海关学院, 2020(07)
  • [7]菏泽市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 李璨.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8]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基于共生理论视角[D]. 饶思原.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9]电子商务供应链参与主体间利益协调机制研究[D]. 杜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10]电子商务直播对在线购买意愿的影响 ——基于社会技术理论的实证研究[D]. 秦芳. 天津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为电子商务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