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就业与经济增长

新疆就业与经济增长

一、浅论新疆就业与经济增长(论文文献综述)

黄晋生[1](2021)在《新疆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扶贫政策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发展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在我国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现阶段,扶贫工作的重点由消除收入贫困为核心的绝对贫困转向治理以多维贫困为特征的相对贫困问题。作为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在治理相对贫困的过程中具有长期性作用,党中央与国务院也多次下文对教育扶贫的积极意义做出肯定。进入后脱贫时代,科学评价过去一段时期教育扶贫的政策绩效对后续的政策调整意义重大,也是深度挖掘教育扶贫之功能价值的现实要求。本文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经济学、管理学与教育学等多学科视角出发,结合新疆特殊区情,从效果、效率、公平性与满意度四个方面对新疆深度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政策绩效进行评价。基于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与脱贫攻坚的现实背景,本文提出了研究教育扶贫政策绩效评价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阐明了主要研究目标、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进一步对能力贫困理论、贫困代际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与“3E”绩效评价理论系统梳理,并对贫困、教育扶贫、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扶贫政策绩效等核心概念进行界定,为研究框架的构建奠定理论基础。在研究内容的主体部分,首先对新疆教育扶贫政策的实施现状进行概述,系统阐释了新疆的基本发展概况与贫困特征、扶贫政策的演进历程;进一步通过对教育扶贫的价值、绩效评价原则与评价指标内在关联的辨析,确定研究内容的逻辑起点。在此基础上,从家庭与县域层面对新疆深度贫困地区的多维贫困水平进行测度,从静态与动态双重视角呈现新疆深度贫困地区多维贫困的现实表征及区域差异。其次,基于“3E+S”绩效评价准则,围绕效果、效率、公平性与满意度四个方面对教育扶贫政策绩效综合评价,一是从人力资本的基本价值论断出发,基于资源投入视角,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系统GMM模型与分位数回归对教育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讨论政策效果的动态约束与边际收益特征,客观呈现教育扶贫政策对新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的影响效应。二是从资源稀缺性视角出发,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析教育扶贫政策的效率问题,通过控制其他扶贫政策对地区脱贫的影响效应,实现对教育扶贫政策效率水平净值的测算,从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角度为政策效率变化寻求合理的解释机制。三是基于差异测度理念分析新疆教育扶贫政策的公平性问题,利用泰尔指数分析方法,构建以资源投入为基准,多维贫困水平为权重依据的测算公式,从南北疆及地州市层面讨论教育扶贫政策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公平性问题,根据县域资源供给规模与贫困水平的匹配程度,判断政策资源配置的公平与否,围绕政策目标的基本要义,对公平与效率的政策选择进行理论分析。四是从精准扶贫的基本内涵出发,构建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与精准考核四要素的教育扶贫政策满意度评价模型,基于新疆深度贫困地区11616户家庭调研数据,验证满意度评价模型的有效性,从多维贫困视角出发,分析不同贫困程度家庭对教育扶贫政策的满意度情况。最后,根据实证分析得出研究结论,提出政策优化建议与不足之处。通过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第一,新疆的温饱问题已经全面解决,但是多维贫困问题并未根除。第二,从多年以来教育投入与脱贫进度的动态关系来看,新疆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扶贫政策的脱贫成效显着,并且表现出稳定性与长期性、短期效益与动态约束并存的特征,在前期综合扶贫效果偏弱的情况下,当期的教育投入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扶贫效应,充分发挥了其在阻贫、抑贫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全疆层面的教育扶贫政策效果服从边际收益递减的经济规律,随着综合扶贫效果的提升,教育扶贫的积极作用呈现出先增后减趋势。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北疆的贫困县,而在经济基础条件较弱的南疆地区,教育扶贫政策不仅在静态层面显着促进了地方脱贫,还表现出明显的动态减贫效应,教育减贫的积极作用呈现出边际收益递增的特征。第三,新疆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政策效率呈现出减弱趋势与区域差异并存的特征。规模效率不足是导致总体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而高效的组织管理体制抑制了效率衰退,即意味着地方政府在扭转效率衰退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需要从更加长远的角度审视教育扶贫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人才供给及拔出穷根方面的积极作用。第四,新疆深度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政策实现了总体公平,存在明显的拐点特征,教育扶贫资源总体上在向多维贫困程度更深的地区倾斜。相对于全疆的贫困县而言,教育资源在区域内部的配置差异是导致扶贫政策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区域间差异的持续扩大也制约着政策公平性的提升;这一现象在南北疆与地州层面的表现形式具有相似性;相对于财力资源与物力资源,师资力量在贫困县及地区间的分配更加公平。第五,新疆深度贫困地区的居民对教育扶贫政策有着较高的满意度评价,这一现象在不同贫困程度的家庭中普遍存在,地区间及不同健康状态的群体对政策满意度评价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整体上来看,新疆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扶贫政策的推行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符合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陈逸超[2](2020)在《中蒙塔克什肯口岸“边民互市”发展困境研究》文中认为塔克什肯口岸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塔克什肯镇,是自治区唯一一处全年开放的中蒙口岸。由于开关时间长,交通条件好,塔克什肯口岸的出口贸易一度非常发达:2014年,塔克什肯口岸的出口贸易额达到3.79亿美元的历史峰值,占蒙古国对华进口总额的21.44%,是名副其实的中蒙边境第二大口岸。然而从2015年开始,塔克什肯口岸的出口贸易迅速萎缩,当年口岸全年出口贸易额仅为上年的10%;在2018年,口岸全年出口贸易总额更是只有1279万美元,仅为2015年的三分之一强,在我国对蒙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下降到0.64%。如此覆巢之下,镇上的边民互市市场,一处由个体商户组成的颇具规模的日用工业品外贸批发市场,也未能独善其身,其出口额从2013年的6700万美元(占当年口岸出口贸易总额的22%)下降到2017年和2018年的3604.7万元(约合533.89万美元,占比31.08%)及3972.25万元(约合600.27万美元,占比46.9%);市场中边贸商人的人数也因收入下降而大幅减少:在2009年,镇上有430家从事出口边贸的商户,其中370多家商户来自外地;到了2019年,镇上的商户总数只有不到180家(边贸商约120家)。而这些商人的离开——他们普遍有着较强的边疆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常有意地监督外来人员的行迹和言论,并积极参与联防、“反恐处突”演练等活动,也使得塔克什肯边民互市在口岸所在地积聚“人力资源”,实现“边贸戍边”的功能遭到削弱。根据边贸商人们的说法,蒙古国债务危机、图格里克贬值、其它中蒙口岸及第三国对蒙商品输出规模的增长等因素是导致不景气,特别是蒙古国客户人数减少和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但笔者认为,客户人数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反映的正是边民互市及其所售商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事实,其市场竞争力的下降则与经营活动变迁所导致的区位条件变化及边民互市较差的市场环境有关;此外,边民互市中的经营者们较薄弱的经济实力以及某些不良经营习惯和观念,如对购物者,特别是零售消费者的“势利心态”,也对边民互市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在笔者看来,鉴于边民互市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及导致困境的原因的复杂性,若要进一步改善塔克什肯边民互市的发展条件,首先有必要加强对口岸及口岸所在地的行政管理资源的整合,减少以海关、边检为代表的各垂直管理部门与主管口岸工作的口岸管理委员会及地方政府间的职能错位和交叉,提升口岸规划发展及管理工作的统筹程度和协调性。在具体措施层面,上述各部门应以更加整体的视角,采取更为具体的措施,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提升人们参与互市的便利度,降低人们参与互市的中间成本,以及为经营者进行自主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供更好的条件;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可通过举办会展等方式拉近互市参与者之间的“互惠距离”,以此改善人们对塔克什肯边民互市市场的观感,让他们能够且愿意在塔克什肯口岸边民互市中实现消费的升级,从而使得塔克什肯口岸这个中蒙西部边境的大门,一带一路西通道的重要节点,成为得到国内外消费者认可的商品供应基地和物资流转中心。最后,通过田野调查,笔者也发现,世代居住在塔克什肯口岸所在地(原布尔根村)的当地边民对互市的参与度及从中获益的程度目前仍有待提升,故在边民互市之后的发展中,有必要加强对当地世居少数民族边民参与边民互市的支持力度。

麦尔哈巴·赛莱[3](2019)在《对口援疆政策的执行研究》文中提出从西部大开发到19个省市支援新疆,再到如今党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总体规划,在党的国家政策的正确指导下,新疆的社会经济、民生、产业和教育迅速发展。然而,与东部相对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目前,对口援疆政策是缩小地区差距的重要举措。它能够有效带动新疆地区发展和反哺东部发达地区的再发展,有助于促进新疆少数民族的繁荣和发展,加强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合作,还为“一带一路”的顺利开展提供雄厚的物质条件。以全国十九省市对口支援新疆为背景,介绍了对口援疆政策总体执行情况,并以克州为例介绍了新一轮对口援疆政策执行的内容及取得的成效,针对援疆政策执行中存在的政策执行缺少法律制约、政策执行者积极性不高、政策客体依赖援助不求主动发展、政府职能定位不准确等问题,探究导致问题的原因,并从政策执行主体、客体和机制方面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实现多元化的政策执行路径、转变思想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参与再就业培训提高就业水平,以及完善跟踪协调、干部人才管理、引导机制,建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等建议,促进对口援疆政策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宏伟目标。

郭裕湘[4](2018)在《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西部地方高校学术竞争力研究 ——以广西H学院为例》文中提出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战略的实施,西部地方高校的发展及其学术竞争力的提升对推动西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日益被认识。西部地方高校学术竞争力作为西部地方高校在学术竞争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优势能力,在支撑西部地区实现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国防创新、区域创新、文化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的现实是,西部地方高校发展速度和学术水平都难以承担起这一历史赋予的责任,因而探索西部地方高校及其学术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也就成为一个理论和现实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试图在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对西部地方高校学术竞争力发展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进行一些尝试性探索和研究。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分析和概括了西部地方高校学术竞争力的概念、内涵和要素系统,在辨析和借鉴新结构经济学核心概念和核心观点的基础上,从起点、路径、关键点、外部引擎四个方面阐述了新结构经济学对西部地方高校学术竞争力发展的理论价值;本文运用比较研究、文献研究等方法,从西部地方高校学术竞争力发展起点——要素禀赋结构,发展路径——遵循比较优势战略,关键环节——学术自生能力获得,以及外部引擎——政府和市场作用发挥等四个方面构建了西部地方高校学术竞争力发展的“EASV-MG”分析框架,并运用案例研究、调查研究、文献研究等方法在“EASV-MG”框架下对案例高校——广西H学院基于自身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发展路径进行了梳理。在总结案例高校渐进式发展路径经验的同时,也从理论上厘清了比较优势发展路径与特色化发展路径的异同。论文深入探讨了案例高校遵循基于比较优势发展学术竞争力的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并从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角度提出了发展西部地方高校学术竞争力的政策建议。本文基于学术生产活动的特点,从资源、成果、过程三个层面对高校学术竞争力的内涵和要素系统进行了诠释。从资源要素看,高校学术竞争力是高校学者、学术物力、学术财力有机结合的综合优势能力;从成果要素看,高校学术竞争力表现为学术发现、综合、传播和应用知识的综合优势能力;从过程要素看,高校学术竞争力是高校技术创新、学术制度和学术文化等要素协同作用所体现出的综合优势能力。以上三个层面的十个要素构成了西部地方高校学术竞争力的一般要素子系统。而西部地方高校所拥的独特的、不可复制的地域性、民族性和自然性特殊要素则构成了西部地方高校学术竞争力的特殊要素子系统。基于此,本文提出,西部地方高校学术竞争力是西部地方高校学者获取和利用学术设施、资金、设备,以及西部地区特有学术资源等,在技术创新、学术制度和学术文化的影响下,以学科为基本单元,在发展知识的学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集学术发现竞争力、学术综合竞争力、学术传播竞争力和学术应用竞争力为一体的综合优势能力。本文尝试运用新结构经济学作为研究的视角,对西部地方高校学术发展的理论困惑和现实困境进行解析。新结构经济学是建立在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转型成败经验总结基础上的一门发展经济学理论,它也可作为一个独特的理论视角,为同样欠发达的西部地方高校,在“先决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快速提升学术竞争力,提供一条可供选择借鉴的新路径。该视角的独特之处在于:与过往的趋同模仿的发展模式相比,该理论视角更重视内在要素禀赋在提升学术竞争力过程中的作用;与当前的特色化发展理论视角相比,它在研究起点、发展战略、研究方法等方面也存在根本差别。而对于欠发达的西部地方高校来说,这一来源于欠发达经验总结的新研究视角显然对其学术竞争力提升具有较强的理论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运用该视角研究欠发达高校学术发展的研究非常少,研究欠发达西部地方高校学术竞争力提升的专题研究基本没有。因而,将该理论视角应用于分析西部地方高校学术竞争力提升和发展,是一个新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尝试。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出发,本文借鉴了新结构经济学提出的核心概念思想,以“要素禀赋结构(E)—比较优势(A)—发展战略(S)—学术自生能力(V)”为内生路径,以有效市场(M)和有为政府(G)为外引两翼,构建了西部地方高校学术竞争力发展的“EASV-MG”分析框架。通过广西H学院的案例分析发现,“EASV—MG”框架,它既是分析西部地方高校学术竞争力发展的一个新理论框架,也是引导欠发达西部地方高校学术竞争力提升的一条新实践路径。在实践中,“EASV—MG”框架不仅为西部地方高校提供了一条遵循基于自身学术生产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发展学术竞争力的合理路径,还为西部地方高校提升学术竞争力指明了一条“欠发达”追赶“发达”高校的渐进式“结构变迁”路径。这条渐进式的“结构变迁”路径,既包含因学校要素禀赋结构变化带来的比较优势结构及其比较优势战略、学科专业结构的升级和变化,还伴随有政府制度结构的变化。在循序渐进的“结构变迁”中,遵循比较优势发展的欠发达西部地方高校学术竞争力可实现向发达高校的渐进式追赶和提升。从广西H学院的案例出发,运用伯顿·克拉克的三角协调理论分析了目前西部地方高校学术竞争力提升过程中存在政府作用过度、市场作用不足,以及西部地方高校学术自主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表面上是西部地方高校学术竞争力提升过程中政府、市场和西部地方高校三个主体间关系的不和谐,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政府权力过大,而政府权力过大则是政府计划思维惯性制约、有效学术市场机制缺失,以及高校学术竞争意识不足等历史和现实原因造成的。西部地方高校要摆脱学术竞争力的落后状况,一方面需要遵循基于自身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发展学术竞争力,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在学术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因势利导学校发展优势学科专业、完善软硬基础设施、解决外部性问题等作用。就我国当前转型发展时期而言,政府当务之急是需要进一步合理定位角色因势利导学校发展、健全社会主义有效学术市场机制、改革高校评价标准实施分类评价等,以帮助西部地方高校更快更好地提升和发展学术竞争力。

高岳涵[5](2016)在《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预期研究 ——基于八所本科院校的实证调查》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结合部分少数民族教育优惠政策的实施情况,研究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预期情况、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及其对就业等相关问题的解读与反应,探讨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预期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分析其就业质量与就业预期的关系,最终对其就业预期的调整所面临的一些难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就业有着较高的预期,然而,其就业预期理想与就业实际之间存在着不少差距。作为少数民族年轻人群中接受了高等教育且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群体,其就业预期和就业状况对西部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建设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运用民族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使用定量与质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同时辅以大量访谈和文献资料,通过对西北地区相关本科院校的部分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和近几年内就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调查,探究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预期的各种相关因素,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预期与要求、就业质量,评估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预期的现状,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预期所面临的问题,并探讨一定层面上的对策路径。首先,论文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预期现状进行调查,包括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劳动报酬、工作稳定性、劳动时长、职业培训、工作环境等未来工作各方面的就业预期调查。其次,论文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预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包括对西北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就业预期各影响因素的分析,西北地区各民族在校大学生的就业预期比较,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的就业预期影响因素的详细对比等,这是当前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就业预期的“理想”及其集中反映。再次,论文对西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及不同民族间的就业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此部分反映出西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特别是许多刚毕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这是当前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预期的“现实”及其集中反映。接下来,论文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预期与就业现实的差距进行分析。当前的就业现实是,就业市场现状的形势严峻,就业受到经济结构和产业状况的影响,学校专业设置、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来自家庭的影响等方面,都造成了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的就业预期与就业现实之间的差距。最后,论文对提升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预期水平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调动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动性,制定鼓励与支持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法规,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改革民族院校的办学性质与专业设置,增设就业市场新兴岗位等。通过这几点思考,为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就业预期的策略调整,其就业质量的提升以及拓宽就业途径提供行之有效的行动路径。

葛瑞[6](2016)在《惩治新疆恐怖活动犯罪的法律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期以来,新疆作为国内反恐前沿阵地和主战场,面临着严峻的反恐形势,尤其是近年来境内外暴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进入了一个新的活跃期,先后策划实施多起恶性恐怖活动犯罪事件,给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为有效打击和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立法机关先后制定了《刑法修正案(九)》和《反恐怖主义法》,但施行时间较短,具体成效还有待检验。由于反恐立法工作进程相对滞后,致使在打击新疆恐怖活动犯罪方面处于被动局面,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刑事领域,结合立法现状和司法实践,探讨应对恐怖活动犯罪的法律对策,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一章,新疆恐怖活动犯罪的现状概述。第一节通过考察新疆恐怖活动犯罪的目的、手段、对象、主体四个构成要素,阐释新疆恐怖活动犯罪的概念。第二节简要概述新疆恐怖活动犯罪的现状。第三节简要介绍新疆恐怖活动犯罪的主要特点。第四节主要是根据犯罪手段的不同,将新疆恐怖活动犯罪划分为暴力型和非暴力型两大类,对暴力型恐怖活动犯罪群体进行了划分,对非暴力型恐怖活动犯罪类型进行了归类。第五节概述了新疆恐怖活动犯罪产生的现实因素。第二章,惩治新疆恐怖活动犯罪面临的法律问题分析。第一节主要是对刑法、刑诉法关于恐怖活动犯罪的具体规定进行了梳理,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第二节主要是结合新疆司法机关办理恐怖活动犯罪案件的司法实践,指出其中存在的两个难点:一是恐怖活动犯罪与普通刑事犯罪的界定问题;二是恐怖活动组织及其人员的认定问题。第三章,惩治新疆恐怖活动犯罪的法律对策。主要从补充完善刑法、刑事法律解释、加快地方反恐立法建设、加强国际反恐协作和加强对恐怖活动的防控治理等方面,探讨应对恐怖活动犯罪的法律对策。

尹小飞[7](2013)在《浅论知识在翻译活动中的作用 ——以Foreign Affairs杂志的翻译为例》文中认为美国是当今世界第一强国,中国关注美国的外交活动走向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媒体或对美国外交事务产生影响,或反映美国外交活动的状况,是直接或间接了解美国外交活动的有效途径。此次翻译项目选择由美国“外交关系协会”主办的高端杂志ForeignAffairs(《外交》)中的多篇文章作为英译汉翻译内容,算得为中美交流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语言不是词语的机械堆砌,而是和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紧紧融合在一起的。翻译活动不能停留在字面,要掌握充分的语言知识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等语言之外的知识,清楚地读懂原文,在此基础上进行翻译。如此产生的译文才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本翻译报告的正文部分除引言外,主要由翻译的准备工作、关于知识在翻译活动中的作用的思考、翻译记事、结语和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主要希望通过讨论翻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如译注)展示知识在翻译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王嵩阳[8](2013)在《新疆跨越式发展中的少数民族就业问题研究》文中认为2010年新疆工作会议上确定了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部署,跨越式发展开始成为新疆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途径。跨越式发展的提出有着其坚实的理论基础,是能够推进新疆进步发展的有效路径。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主要就是要实现新疆经济、社会、科教的跨越式发展。在新疆全面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实现新疆少数民族充分就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是新疆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实现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现科教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条件。就目前而言,新疆少数民族就业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就业趋势较为乐观,就业结构有所优化,而且少数民族的就业途径也有所扩展。但是新疆少数民族就业依旧存在着以下问题:新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市化水平还不够,同时就业人口不断增长,导致了新疆少数民族就业压力持续增加;相对陈旧的就业观念导致新疆少数民族就业结构变化滞后于产业结构改革;新疆少数民族就业者的劳动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导致新疆少数民族人力资源质量与发达地区存在差距。为了实现新疆少数民族的充分就业,促进少数民族群众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推动新疆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针对现存的少数民族就业问题,在先进的就业理论和跨越式发展后发优势理论基础上,建立自上而下的就业保障机制。这就要求在解决新疆少数民族就业问题时注重以下方面:完善政府职能,通过建立失业监测预警体系和就业保障制度来健全就业保障机制;实现外援内生,加快新疆城市化发展,推动大城市建设,积极发展中小城市,重点建设小城镇;利用新疆后发优势,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强化工业优强企业、拓展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扩大非公有制经济等具体措施,促进经济转型和就业结构优化;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借鉴“上海模式”建立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通过发展少数民族职业教育,实现新疆少数民族人力资源开发新模式的探索。

宁雪燕[9](2012)在《新疆产业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理论出发,对新疆三次产业结构的现状以及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利用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系数等指标对新疆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研究。本研究分为两个层次:宏观层面以1978—2010年为时间序列,利用上述三个指标对新疆三次产业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新疆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长期处于最低水平,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最高,第三产业居于中间水平,导致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2)从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第一产业为负值,第二、第三产业基本是正值,说明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有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动力,第二产业的增长对就业的带动能力有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有吸纳更多劳动力的潜力;(3)从就业弹性系数来分析,第一产业的弹性系数出现下降趋势,对就业的挤出效应较明显,第二产业的弹性系数经历了先升后降的变化,也就是说随着第二产业的发展,对吸纳劳动力的效应不明显或者弹性较小,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相对而言是最大的,也反映了第三产业有更强的就业吸纳能力。微观层面,以2002—2008年新疆15所高校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对新疆产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结构进行分析,超过毕业生总数70%的大学生在第三产业就业,其次是第二产业,人数约占20%,在第一产业就业的大学生约占10%左右。从三次产业就业弹性系数来看,第一产业对大学生就业存在着“挤出效应”,第二产业对大学生的需求在增加,只是增加的幅度很小,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拉力明显。其主要原因是新疆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存在不协调,三次产业之间以及三次产业内部之间的结构也不合理,造成新疆的产业结构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以新一轮援疆建设为背景,从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的角度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对策和建议:对于第一产业,要利用科技进一步优化其内部结构,政府应该给予农业更多的支持政策,积极发展新疆现代设施农业和特色林果业,促进农业产业群的发展来促进大学生就业;对于第二产业,要加快第二产业的优化升级,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加快新疆新型工业化,利用对口援疆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来促进大学生就业;对于第三产业,要积极发展并且提高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调整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新疆特色旅游业,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并且根据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新疆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设置,促进大学生就业。

田丽[10](2011)在《新疆区域经济增长与就业问题研究》文中提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就业始终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把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这其中的重要理由之一,就是要通过较快的经济增长,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的压力。然而事实表明,经济增长并不等于就业增长,尤其是近几年,虽然经济快速增长,就业压力却不断增加。作为中国西北边陲的新疆,就业问题更为突出。在新疆,民族、宗教因素相对复杂,独特的区域性、民族性特征,使得就业问题在新疆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研究西部地区的就业问题,这是时代的要求,是西部大开发的需要。西部开发最为关键的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只有西部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西部开发才可能得到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新疆作为西部大开发重要省区,在近20年的发展中,新疆经济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也释放出了大量的失业人员,形成了比较严重的就业问题。本研究利用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引入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和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这两个指标,分析了新疆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互动作用,在此基础上又分析了新疆第三产业各行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研究发现新疆经济增长对就业有一定的拉动作用,而劳动力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却在减弱;另外,新疆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最强,并且第三产业中的传统行业依然是吸纳就业的主要行业,相对来说代表工业化进程方向和市场发育程度的新兴行业,吸纳就业能力较低,其潜力尚未充分挖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化水平滞后、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劳动力资源不能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技术进步和资本市场等方面制约了整个社会劳动力的就业面。最后,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建议,即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健全劳动力市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技术进步,培育新疆资本市场,促进新疆经济增长,以缓解社会事业压力等。

二、浅论新疆就业与经济增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论新疆就业与经济增长(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扶贫政策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贫困治理任务的调整
        1.1.2 教育发展的脱贫动能
        1.1.3 绩效评价的现实要求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目标、思路与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贫困
        2.1.2 教育扶贫
        2.1.3 深度贫困地区
        2.1.4 教育扶贫政策绩效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能力贫困理论
        2.2.2 贫困代际理论
        2.2.3 人力资本理论
        2.2.4 “3E”绩效评价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教育扶贫政策绩效评价内涵及贫困现状
    3.1 新疆发展概况与贫困特征
        3.1.1 新疆自然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况
        3.1.2 新疆经济社会环境的基本概况
        3.1.3 新疆人口文化环境的基本概况
        3.1.4 新疆教育扶贫政策的基本概况
    3.2 新疆扶贫开发的历史演进
        3.2.1 计划经济模式下的救济扶贫阶段
        3.2.2 改革开放体制变革下的开发扶贫
        3.2.3 经济高速增长下的“八七”扶贫
        3.2.4 新世纪扶贫开发纲要阶段
        3.2.5 新时代精准扶贫开发阶段
    3.3 绩效评价的理论内涵
        3.3.1 教育扶贫的价值分析
        3.3.2 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3.3.3 绩效评价指标的逻辑关系
    3.4 新疆贫困问题现状调查分析
        3.4.1 研究思路
        3.4.2 家庭贫困现状调查分析
        3.4.3 县域贫困现状调查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疆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扶贫政策的效果评价
    4.1 研究假设
    4.2 研究设计
        4.2.1 研究思路
        4.2.2 研究方法
        4.2.3 变量及数据说明
    4.3 实证分析过程
        4.3.1 描述统计与平稳性检验
        4.3.2 静态面板模型估计结果
        4.3.3 动态面板模型估计结果
        4.3.4 分位数回归估计结果
        4.3.5 分地区回归估计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疆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扶贫政策的效率评价
    5.1 研究设计
        5.1.1 研究思路
        5.1.2 研究方法
        5.1.3 变量及数据说明
    5.2 静态效率评价结果
        5.2.1 静态效率的时序变化
        5.2.2 静态效率的县域比较
        5.2.3 规模报酬阶段的县域分布
    5.3 动态效率评价结果
        5.3.1 动态效率的时序变化
        5.3.2 动态效率的县域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疆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扶贫政策的公平性评价
    6.1 研究设计
        6.1.1 研究思路
        6.1.2 研究方法
        6.1.3 指标选取
    6.2 公平性测度结果
        6.2.1 新疆教育扶贫政策总体差异及分解
        6.2.2 县域教育扶贫资源供给类型分析
    6.3 公平性演变特征及原因分析
    6.4 公平与效率的政策选择辨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新疆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扶贫政策的满意度评价
    7.1 评价模型的理论分析
    7.2 研究设计
        7.2.1 研究步骤与方法
        7.2.2 问卷信息及数据来源
    7.3 信效度检验
        7.3.1 探索性因素分析
        7.3.2 验证性因素分析
        7.3.3 模型恒等性检验
    7.4 教育扶贫政策满意度测度结果
        7.4.1 政策满意度评价的基本情况
        7.4.2 不同贫困程度家庭的政策满意度
        7.4.3 政策满意度评价的差异性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建议与不足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优化建议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8.3.1 研究不足
        8.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2)中蒙塔克什肯口岸“边民互市”发展困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 我国古代的“边市”与当代“边民互市”
        二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三 研究理论综述
    第三节 研究意义、方法与思路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思路
第一章 塔克什肯口岸与塔克什肯镇
    第一节 作为中蒙走廊的布尔根河沿岸
    第二节 塔克什肯口岸
        一 口岸概况
        二 口岸运行情况
        三 口岸发展规划
    第三节 塔克什肯镇
        一 塔克什肯镇概况
        二 镇区重心的北移
        三 现在的塔克什肯镇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塔克什肯口岸边民互市概况
    第一节 塔克什肯口岸边民互市的基本情况
        一 塔克什肯口岸的“边民互市”
        二 塔克什肯口岸边民互市的发展
        三 边民互市市场的建设
    第二节 边民互市贸易的参与者
        一 边民互市市场中的经营者
        二 市场中的购物者和其他人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塔克什肯口岸边民互市的主要发展困境
    第一节 客户流失
    第二节 市售商品综合竞争力不足
    第三节 边民互市市场的经营活动存在无序现象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影响塔克什肯口岸边民互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一节 影响塔克什肯口岸边民互市发展的环境因素
        一 蒙古国宏观经济的动荡
        二 区位条件、市场环境对边民互市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经营者自身的局限性
        一 经营者缺乏市场竞争力
        二 负面经营心态对边民互市发展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对塔克什肯口岸边民互市发展困境的反思
    第一节 当地政府及海关的努力
        一 在口岸发展规划中更加重视出口边贸的发展
        二 加强对边民互市市场经营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三 改善购物者对边民互市市场的观感
    第二节 促使边民互市经营者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第三节 加强对世居边民参与互市的支持
        一 加强对边民参与互市的引导和组织
        二 明确塔克什肯镇在边贸中的竞争优势和特色加大边境金融机构对互市边民的支持力度
    本章小结
结论与思考
    (一)塔克什肯口岸边民互市发展困境研究的结论
    (二)对塔克什肯口岸边民互市发展困境的思考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对口援疆政策的执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对口援疆政策的理论依据
        1.4.1 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发展理论
        1.4.2 府际关系理论
        1.4.3 政策执行理论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重点、创新点和不足
        1.6.1 研究重点
        1.6.2 可能的创新点
        1.6.3 不足
第2章 对口援疆政策的执行情况
    2.1 对口援疆政策的涵义
    2.2 对口援疆政策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2.2.1 对口援疆是实现全国国民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需要
        2.2.2 对口援疆也是新疆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
        2.2.3 对口援疆是各族人民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务的客观需要
    2.3 对口援疆政策执行取得的成就
        2.3.1 促进了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
        2.3.2 传授了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
        2.3.3 培养了大批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
        2.3.4 凝聚了各族人民对党和国家的向心力
        2.3.5 巩固了各民族大团结
        2.3.6 推动了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2.4 对口援疆政策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2.4.1 政策执行缺少法律制约
        2.4.2 政策执行者积极性不高
        2.4.3 政策客体依赖援助不求主动发展
        2.4.4 政府职能定位不准确
    2.5 对口援疆政策执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5.1 我国中央政策的权威性影响了有关法律制度的进程
        2.5.2 府际合作中的现存困境
        2.5.3 政策客体缺乏自我发展能力
第3章 新一轮对口援疆政策执行成效——以克州为例
    3.1 克州地区的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口岸地缘
        3.1.3 经济开发区
    3.2 江苏对口支援克州的现状
        3.2.1 教育援疆培育内生动力
        3.2.2 精准帮扶助力脱贫攻坚
        3.2.3 人才体系补齐发展短板
        3.2.4 医疗援疆推动卫生事业发展
        3.2.5 交流合作促进民族团结
    3.3 对口援疆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3.3.1 过度依赖导致自我发展能力较弱
        3.3.2 恶劣的生态环境导致经济发展缓慢
第4章 推进对口援疆政策执行的建议
    4.1 政策主体方面
        4.1.1 政府应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4.1.2 实现多元化的政策执行路径
    4.2 政策客体方面
        4.2.1 转变思想,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4.2.2 参与再就业培训,提高就业水平
    4.3 政策机制方面
        4.3.1 完善跟踪协调机制
        4.3.2 完善干部人才管理机制
        4.3.3 完善政府引导机制
        4.3.4 建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4)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西部地方高校学术竞争力研究 ——以广西H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设计
2 西部地方高校学术竞争力基本概念与内涵
    2.1 西部地方高校
    2.2 西部地方高校学术竞争力
3 新结构经济学与西部地方高校学术竞争力发展理论分析
    3.1 新结构经济学的产生与影响
    3.2 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概述
    3.3 新结构经济学对西部地方高校提升学术竞争力的理论价值
4 西部地方高校学术竞争力发展的EASV-MG分析框架
    4.1 西部地方高校学术竞争力发展的要素禀赋结构
    4.2 西部地方高校学术竞争力发展的比较优势与战略选择
    4.3 西部地方高校的学术自生能力
    4.4 西部地方高校学术竞争力发展的市场和政府作用
    4.5 西部地方高校学术竞争力EASV-MG发展路径
5 基于EASV-MG框架的案例分析——以广西H学院为例
    5.1 案例对象及其选择缘由
    5.2 广西H学院学术竞争力发展案例分析
6 西部地方高校学术竞争力发展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6.1 西部地方高校学术竞争力发展的问题
    6.2 西部地方高校学术竞争力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6.3 西部地方高校学术竞争力提升的政策建议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预期研究 ——基于八所本科院校的实证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设计
第一章 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就业预期的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就业预期的概念与相关理论
        一、什么是就业预期
        二、就业预期研究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 抽样与调查的具体实施
        一、抽样
        二、样本量
        三、就业预期情况概述
    第三节 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就业预期的多重分析
        一、劳动报酬与工作稳定性
        二、劳动时长预期
        三、职业培训预期
        四、工作环境预期
第二章 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就业预期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第一节 影响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就业预期的具体因素分析
        一、是否接受高等教育及其影响因素
        二、汉语水平的影响因素
        三、性别差异的影响因素
        四、家庭、宗教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的影响因素
        五、社会认同与个人能力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各民族在校大学生就业预期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一、筛选和比较
        二、不同民族间的比较
        三、少数民族与汉族间的比较
第三章 已就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就业预期的比较
    第一节 就业现状与就业预期调研结果分析
        一、抽样调查与基本信息分析
        二、家庭情况与生活背景分析
        三、西北地区部分已就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工作现状
    第二节 在校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实践
        一、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诞生
        二、大学生创业的实际成果
    第三节 民族间的就业差异比较与分析总结
        一、统计分析
        二、不同民族实际就业的差异
第四章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预期与就业现实的差距及其成因
    第一节 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及其就业的现实状况
        一、少数民族受教育年限
        二、高等教育招生专业设置与就业率的关系
    第二节 就业市场总体态势与少数民族职业结构
        一、就业市场总体态势
        二、经济结构与产业状况决定职业结构
    第三节 少数民族就业预期环境状况及自身状况考察
        一、对用人单位的考察
        二、对大学生自身观念的考察
        三、对家庭就业观念的考察
第五章 优化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预期的几点建议
    第一节 调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身能动性
    第二节 以政策法规为就业预期保驾护航
        一、各级政府层面出台政策坚定就业信心
        二、严格执行旨在消除就业歧视的法令法规
        三、坚持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优惠政策充分保障就业
    第三节 以科学规划为就业预期提供服务
        一、建立全国就业信息网络作为就业预期的信息资源中心
        二、建立就业预期质量指标与评估(评价)系统
        三、预设实习岗位推动创业和就业预期前置化
    第四节 以教学和专业设置改革为就业预期实现提供链接平台
        一、制定相关汉语培训计划为就业预期实现提供基础保证
        二、调整专业设置满足就业预期的基本条件
        三、让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就业预期实现的起点
        四、赴企事业单位参观交流为就业预期提供信息参考
    第五节 增设就业市场岗位推动就业预期理想实现
        一、增设新兴岗位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技术型创业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惩治新疆恐怖活动犯罪的法律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新疆恐怖活动犯罪的现状概述
    1.1 概念阐释
    1.2 新疆恐怖活动犯罪的现状
    1.3 新疆恐怖活动犯罪的主要特点
    1.4 新疆恐怖活动犯罪的类型
        1.4.1 暴力型恐怖活动犯罪
        1.4.2 非暴力型恐怖活动犯罪
    1.5 新疆恐怖活动犯罪产生的现实因素
第二章 惩治新疆恐怖活动犯罪面临的法律问题分析
    2.1 立法现状
        2.1.1 实体方面
        2.1.2 程序方面
    2.2 司法实践
        2.2.1 恐怖活动犯罪与普通刑事犯罪的界定问题
        2.2.2 恐怖活动组织及其人员的认定问题
第三章 惩治新疆恐怖活动犯罪的法律对策
    3.1 补充完善刑法
    3.2 完善刑事法律解释
    3.3 加快推进地方反恐立法建设
    3.4 加强国际反恐协作
    3.5 加强对恐怖活动的防控治理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浅论知识在翻译活动中的作用 ——以Foreign Affairs杂志的翻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翻译的准备工作
    1.1 了解 Foreign Affairs 杂志
    1.2 相关知识学习
    1.3 查询工具
2 关于知识在翻译活动中的作用的思考
    2.1 知识在翻译活动中的作用
    2.2 读者定位
3 翻译记事
    3.1 语言知识起首要作用
    3.2 非语言知识起首要作用
        3.2.1 一般词汇
        3.2.2 专有词汇
    3.3 语言和非语言知识共同起首要作用
    3.4 译注
        3.4.1 重要人物
        3.4.2 历史事件和文件
        3.4.3 典故和来历
4 结语
5 参考文献
附录 1 译文
附录 2 原文
致谢
个人简历

(8)新疆跨越式发展中的少数民族就业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
        一、新疆少数民族就业问题是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新疆少数民族就业问题是保障新疆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
        三、新疆少数民族就业问题是发展新疆民族关系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 相关研究动态
        一、新疆跨越式发展研究综述
        二、新疆少数民族就业问题研究综述
第一章 新疆跨越式发展中少数民族就业问题概述
    第一节 跨越式发展
        一、跨越式发展的提出
        二、跨越式发展的理论基础
        三、跨越式发展的内涵
    第二节 就业理论
        一、西方经济学中的就业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
    第三节 少数民族就业问题是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少数民族充分就业为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经济条件
        二、少数民族充分就业为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社会保障
        三、少数民族充分就业为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第二章 新疆目前少数民族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新疆少数民族就业现状
        一、就业总趋势较为乐观
        二、就业结构有所优化
        三、就业途径有所扩展
    第二节 新疆少数民族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压力持续偏大
        二、就业结构变化滞后于产业结构改革
        三、人力资源水平存在差距
    第三节 新疆少数民族就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导致难以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二、城市化水平有限使城市的就业带动作用不明显
        三、就业观念陈旧影响实现就业
        四、就业者素质有待提高
第三章 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中的少数民族就业的相关措施
    第一节 完善政府职能,健全就业保障机制
        一、建立失业监测预警体系
        二、完善就业保障政策
    第二节 实现外援内生,加快城市化发展
        一、推动大城市建设,加大中心辐射
        二、积极发展中小城市,丰富城市体系
        三、有重点地推进小城镇建设,延伸城市效应
    第三节 利用后发优势,促进经济转型和就业结构优化
        一、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多种经营,增加第一产业的就业容量
        二、利用矿产优势,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解决就业问题
        三、以旅游业为支柱拓展第三产业,拓展就业容量
        四、扶持非公有制经济,扩大就业载体容量
    第四节 坚持人本思想,探索新疆少数民族人力资源开发新模式
        一、借鉴“上海模式”,借助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促进就业
        二、大力发展少数民族职业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劳动者素质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新疆产业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3 本文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基本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重点、难点、创新点和研究不足
        1.4.1 本文的重点
        1.4.2 本文的难点
        1.4.3 本文的创新点
        1.4.4 本文的研究不足
2 相关理论综述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西方相关就业理论
        2.1.1 古典失业理论与凯恩斯失业理论
        2.1.2 新古典综合学派就业理论的发展
        2.1.3 新凯恩斯主义的就业理论
    2.2 就业、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含义及产业结构分类
        2.2.1 就业、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含义
        2.2.2 产业结构的分类
    2.3 比较劳动生产率、就业弹性和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定义
        2.3.1 比较劳动生产率
        2.3.2 就业弹性的概念
        2.3.3 产业结构偏离度
    2.4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性理论综述
        2.4.1 配第—克拉克定理
        2.4.2 库兹涅茨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2.4.3 霍夫曼定理——工业结构的重工业化
        2.4.4 钱纳里--塞尔奎因——就业结构转换滞后理论
3 新疆产业结构分析
    3.1 新疆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
    3.2 新疆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趋势
    3.3 新疆三次产业结构内部的关系
        3.3.1 第一产业内部结构演变
        3.3.2 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演变
        3.3.3 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演变
    3.4 新疆三次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
4 新疆产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结构协调性的分析
    4.1 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分析
        4.1.1 产业结构合理化及其标准
        4.1.2 产业结构高度化及其内容
        4.1.3 新疆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
        4.1.4 新疆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
        4.1.5 新疆三次产业就业弹性分析
    4.2 新疆产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弹性分析
        4.2.1 新疆产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
        4.2.2 三次产业产值增量对大学生就业人员增量的弹性分析
5 优化新疆产业结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5.1 利用政府扶持农业的政策,优化第一产业内部结构
        5.1.1 政府给予农业更多的支持政策
        5.1.2 积极发展新疆现代设施农业和特色林果业吸纳更多的大学生就业
        5.1.3 促进农业产业群发展,延伸就业链促进大学生就业
    5.2 加快新疆第二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大学生就业
        5.2.1 调整工业内部结构,促进大学生就业
        5.2.2 加快新疆新型工业化,促进大学生就业
        5.2.3 充分利用对口援疆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来促进大学生就业
    5.3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
        5.3.1 调整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扩大大学生就业领域
        5.3.2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大学生就业
        5.3.3 加快新疆特色旅游业发展,吸纳更多大学生就业
        5.3.4 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大学生就业
        5.3.5 根据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新疆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设置,促进大学生就业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新疆区域经济增长与就业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2. 新疆区域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定量分析
    2.1 新疆区域经济增长和就业现状分析
    2.2 新疆经济增长与就业的总量关系分析
    2.3 新疆三次产业经济增长与就业的结构关系分析
    2.4 新疆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吸纳就业能力分析
3. 新疆区域经济增长中对就业的制约因素
    3.1 新疆产业结构不合理对就业的影响
    3.2 城市化水平滞后降低了对就业的吸纳能力
    3.3 新疆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影响了就业水平
    3.4 新疆劳动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制约了其就业范围
    3.5 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
    3.6 资本市场对就业的影响
4. 妥善解决新疆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4.1 完善和优化新疆产业结构,促进社会就业
    4.2 加快城市化建设,促进就业增长
    4.3 健全新疆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就业
    4.4 提高新疆劳动力资源质量,不断拓宽就业渠道
    4.5 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在就业方面的优势,促进就业
    4.6 培育新疆资本市场,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以缓解社会失业压力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四、浅论新疆就业与经济增长(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扶贫政策绩效评价研究[D]. 黄晋生. 石河子大学, 2021(01)
  • [2]中蒙塔克什肯口岸“边民互市”发展困境研究[D]. 陈逸超. 兰州大学, 2020(01)
  • [3]对口援疆政策的执行研究[D]. 麦尔哈巴·赛莱.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4]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西部地方高校学术竞争力研究 ——以广西H学院为例[D]. 郭裕湘.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3)
  • [5]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预期研究 ——基于八所本科院校的实证调查[D]. 高岳涵. 兰州大学, 2016(06)
  • [6]惩治新疆恐怖活动犯罪的法律对策研究[D]. 葛瑞. 兰州大学, 2016(11)
  • [7]浅论知识在翻译活动中的作用 ——以Foreign Affairs杂志的翻译为例[D]. 尹小飞. 中国海洋大学, 2013(03)
  • [8]新疆跨越式发展中的少数民族就业问题研究[D]. 王嵩阳. 中央民族大学, 2013(01)
  • [9]新疆产业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研究[D]. 宁雪燕. 新疆师范大学, 2012(03)
  • [10]新疆区域经济增长与就业问题研究[D]. 田丽. 新疆师范大学, 2011(07)

标签:;  ;  ;  ;  ;  

新疆就业与经济增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