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酒钢高炉提高煤比的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陈磊[1](2021)在《酒钢6号高炉合理鼓风动能的实践》文中指出对酒钢宏兴炼铁厂6号高炉合理鼓风动能进行了探讨,通过对高炉鼓风动能的诸多因素进行逐一分析,并在生产实践中逐步改善,最终酒钢6号高炉在稳定顺行的前提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技术指标。
蔡浩,秦占邦,谢勤[2](2020)在《酒钢高炉冷却壁及炉缸存在的问题简析》文中指出对酒钢高炉冷却壁及炉缸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应对措施及成效进行了总结。认为,针对4号高炉炉身冷却壁破损采取的维护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采取强化护炉措施,对控制炉缸侧壁炭砖进一步侵蚀有一定的成效;炉身冷却壁冷却强度不足、冷却壁铸造质量、炉缸铁口区域窜煤气等问题,需在高炉设计中优化改进,为高炉长寿提供先天条件。
王雪超,元婷婷[3](2020)在《八钢2500m3高炉提煤比降焦比生产实践》文中研究说明八钢高炉2500m3高炉在提煤比降焦比攻关过程中,从"经料"入炉、精细化操作、管理创新、工艺改进等方面采取措施,突破了八钢高炉近几年以来冶炼高焦比的瓶颈,同时解决了对炉缸不活、煤气流不稳、有害元素高、渣比高等因素的操作困扰。通过技术公关,全年煤比提高15kg/t铁,焦比同期降低10kg/t铁,冶炼强度提升,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不断优化、改善。
王维兴[4](2019)在《要努力提高高炉炼铁喷煤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提高高炉喷煤比是我国炼铁技术发展方向,可以炼焦短缺、低污染物排放、降低生产成本、降低投资、允许使用高风温;近年来,我国喷煤比在下降,不利于提高企业效能,要尽快扭转;提高喷煤比的技术措施:保持炉缸热量充沛、提高煤粉燃烧率、改善炉料质量、提高炉料透气性、使用高质量煤粉等。
孙义平[5](2019)在《加大西部煤配比制备焦炭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主要运用煤的岩相技术对煤种进行显微结构研究,通过煤的岩相分析技术自动模拟配煤。在煤的岩相分析中,煤的镜质组反射率是判断炼焦煤煤化程度的首要指标,其中主要运用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图进行分析。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图由一定数量的单个测定点的反射率数据组合而成,单一煤种的反射率分布图通常显示为单峰且正态分布,混合煤的反射率分布图通常呈现出多个峰值,根据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图的上述特征,从而能够区分出煤料是否由单一煤种组成,同时,利用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图还可以指导配煤生产,优化配煤方案。本文按照实际生产的配煤方案将木里等西部煤配比提高到80%左右,经过煤的岩相分析技术模拟配煤,依据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图和参数,筛选出部分合理方案,再对这些方案进行20kg实验焦炉配煤炼焦试验,研究新配比的配合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等各项性能。依据20kg实验焦炉的试验情况,开展工业性试验研究,主要内容是采用干熄焦进行综合性能研究,包括焦炭的工业分析、冷态强度、热态强度、焦炭气孔和光学组织等方面对比研究。本论文研究结果表明:对选定的四个工业配煤方案进行对比评价:方案1(西部煤配比76%)的焦炭质量最差,方案2(西部煤配比81%)的焦炭生产成本最低,方案3(西部煤配比80%)的焦炭灰分和硫分最低,方案4(西部煤配比75%)的焦炭强度最好。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四种配煤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方案4是最优的配煤方案。工业性试验取得了预期效果,达到了降灰降硫的目的。特别是焦炭灰分显着降低,提高了焦炭质量,改善了焦炭强度。另外,还研究了工业性试验焦炭和日常生产焦炭之间质量差异性,在焦炭强度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焦炭的灰分和硫分有所降低,炼焦成本降低。在降灰降硫降成本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济效益显着,按内部价结算半年降低成本约2544万元。充分表明加大西部煤种配煤比应用研究有效地降低了焦炭生产成本,为包钢降低生产成本做出了贡献。
邓孝天[6](2019)在《提高达钢5#高炉喷煤量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炉喷煤是指在高炉在冶炼过程中,直接从风口向炉内喷吹经过研磨的煤粉的一种工艺,是高炉冶金工业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手段。四川达钢一直以来不断探索和试验适宜的煤种和合理的配煤比,以提高喷煤比,降低喷煤成本,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兰炭和干熄焦除尘灰作为相对廉价的固体燃料适量配入喷吹用煤,可以较大幅度的降低生产成本。本文通过对达钢现有喷吹用煤和兰炭、除尘灰的可磨性、燃烧性、爆炸性、反应性研究得出:(1)兰炭粉煤达到了达钢高炉喷吹用煤的标准,可以在达钢高炉进行混合喷吹。但是兰炭粉煤的水分高,灰分高、恒容低位发热值低、可磨性较差,单混合喷吹比例应≤20%。(2)干熄焦除尘灰的反应性、燃烧性、可磨性都较差,但从节约成本,利用废弃资源的角度出发,5%的配加比例是合理的。(3)经过工业试验证明,20%兰炭粉煤+45%恒大煤+30%瑞升烟煤+5%干熄焦除尘灰的混合煤配比确实具备良好的经济性能及喷吹性能。(4)20%兰炭粉煤+45%恒大煤+30%瑞升烟煤+5%干熄焦除尘灰的混合煤配煤方案在在粒度组成为小于200目的比例为60%,水分含量1%及富氧2-3%的条件下能达到最好的燃烧效率。(5)在为期一个月的工业试验过程中,5#高炉采用了20%兰炭粉煤+45%恒大煤+30%瑞升烟煤+5%干熄焦除尘灰的混合煤配煤方案,经济技术指标有较大的提升,综合燃料比降低了1.69kg/t;焦比降低了7.18kg/t;喷煤比提高了5.48kg/t。5#高炉使用混合煤试验方案每年能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则为1566万元。
王维兴[7](2018)在《2017年我国炼铁技术发展评述》文中提出2017年我国生铁产量是持续增长的态势,与上年相比铁产量升高了1.83%,主要是重点企业产铁增涨2.15%,使我国炼铁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中钢协会员单位高炉利用系数、入炉铁品位、劳动生产率和热风温度有所提高,说明炼铁技术进步了;但燃料比、工序能耗、污染物排放有所升高,应当及时扭转;各企业之间炼铁系统技术经济指标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详见表1、5和表6。2017年中钢协会员统计中的炼铁系统有90个单位(铁产量占全国87.44%),与上年同期相比,统
王维兴[8](2017)在《2017年上半年中钢协会员单位炼铁技术评述》文中研究表明2017年上半年比上年同期我国铁产量升高,产业集中度提高;中钢协单位炼铁技术下滑,高炉燃料比和工序能耗上升,入炉铁品位下降,热风温度无大改进;焦比下降和喷煤比升高,表明炼铁技术有进步。要加大化解铁能过剩的工作力度,努力提升我国炼铁技术水平。
孙炎[9](2017)在《高炉喷煤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国内自动化水平的逐年提高,大多数的钢铁企业为了降低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成本,探索许多种节能降耗的办法。经过多年的研究,高炉喷煤成为众多钢铁企业降低焦比,增加产能的最有效的途径。我国很多的钢铁企业对高炉喷煤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起步也是非常的早,但就现状来看,已经不再处于领先地位,因此继续提高喷煤系统的全自动水平就显得非常有意义了。本篇论文的研究对象为高炉喷煤的自动化系统,该系统使用的PLC产品为ROCKWELL公司生产的CONTROLLOGIX1756-L62冗余通讯模块等产品,该系统在设计与实现过程中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1)详细的分析与调研了高炉喷煤系统的工艺和需求,并总结设计了高炉喷煤自动化系统的整体基础架构。(2)提出高炉喷煤自动化系统的硬件方案,根据现场设备的要求以及点号的数量对硬件系统进行设计,确定了各种控制模块的型号,并对其网络方案进行了论证。(3)设计了高炉喷煤自动化系统的软件。该软件包括:人机界面系统设计,主要有制粉系统、喷吹系统的自动控制界面,其中对各种所需要测量的设备(如压力、流量、温度、重以及气体分析参数)进行监测和对各个阀体进行控制实现生产;程序设计,将煤粉喷吹罐的罐内压力放散、装煤、充压、和喷吹的自动化程序进行设计,以及对三个喷吹罐所需的放散阀、流化阀、充压阀、均压阀、氮气流化阀、下球阀、上球阀的连锁解锁程序的编写以实现各个设备的全自动操作、半自动(部分)操作、手动操作、机旁操作的操作模式。(4)完成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实现和测试,并对系统在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修正,列举了一些调试中容易出现的困扰,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展示了关键程序的流程图以及移动平均值算法的程序截图。本论文通过研究对备煤、储煤、制粉、喷吹系统的硬件与软件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并基本实现了备煤、制粉、喷吹系统的连锁自动化,降低了煤粉的消耗,实现了系统的优化。目前本文中出现的喷煤自动化系统正在酒泉钢铁新1#高炉喷煤系统中使用,运行状况良好,受到了用户的认可。
王维兴[10](2017)在《2016年中钢协会员单位炼铁指标下滑》文中认为一、2016年我国炼铁生产情况2016年全国铁产量70073.66万吨,比上年增长0.74%,其中,中钢协会员单位企业产铁61827.57万吨,比上年下降0.03%,其它单位产铁8246.03万吨,比上年增长6.90%。此外,2016年全国没有完成化解炼铁产能过剩的任务。2016年全国铁产量的增长是因为生铁价格上升和企业利润的增加,促使一些已停产的高炉又恢
二、酒钢高炉提高煤比的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酒钢高炉提高煤比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酒钢6号高炉合理鼓风动能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鼓风动能的概念及理论计算 |
3 影响鼓风动能的一些常见因素 |
3.1 风量和富氧 |
3.2 风温和湿份 |
3.3 风压 |
3.4 进风面积和风口个数 |
3.5 喷吹燃料 |
4 针对上述影响因素,酒钢6号高炉实践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 |
4.1 增加入炉风量、提高富氧率 |
4.2 调整风口工作面积 |
4.3 选择合理的装料制度,同时采取精料技术以控制风压 |
4.4 减小风温波动,提高平均风温 |
4.5 控制经济喷煤比 |
5 效果 |
6 结语 |
(3)八钢2500m3高炉提煤比降焦比生产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八钢高炉部分经济指标对比 |
2 近几年八钢高炉冶炼面临的问题 |
2.1 炉缸活跃不够 |
2.2 煤气气流不稳 |
2.3 有害元素频繁富集 |
2.4 风温水平低 |
2.5 工长操作水平不齐 |
3 提煤比降焦比采取的措施 |
3.1 改善原燃料质量 |
3.1.1 建立原燃料成分预警制度 |
3.1.2 原燃料跟踪管理 |
3.2 优化高炉操作管理 |
3.2.1 上下部制度合理调整,稳定煤气流分布 |
3.2.2 稳定操作,避免急剧改变炉腹煤气量、TF值 |
3.2.3 控制和稳定适宜的造渣制度。 |
3.2.4 加强对影响炉温外围因素的监控并及时调剂除了操作和炉况本身热利用状况之外,还有一 |
3.2.5 确定高炉炉缸预警指标 |
3.3 严格控制有害元素入炉量 |
3.4 提高操作水平,确保炉况稳定顺行 |
4 效果 |
5 结束语 |
(4)要努力提高高炉炼铁喷煤比(论文提纲范文)
1高炉喷煤的重大意义 |
2我国喷煤水平发展不平衡,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差距 |
3高喷煤比的关键技术 |
3.1保持炉缸热量充沛技术 |
3.2提高煤粉燃烧率技术 |
3.3提高料柱透气性技术 |
3.4提高煤焦置换比技术 |
4富氧后高炉操作技术变化 |
(5)加大西部煤配比制备焦炭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概述 |
1.2 炼焦工艺简介 |
1.2.1 配煤过程 |
1.2.2 焦炉加热过程 |
1.2.3 推焦过程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配煤技术的发展 |
1.3.2 焦炭质量预测的研究现状 |
2 配合煤质量指标影响因素及参数范围 |
2.1 配合煤质量指标影响因素 |
2.2 配合煤质量指标参数范围 |
3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3.1 选题背景 |
3.2 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4 小焦炉试验研究 |
4.1 试验方案不同煤种配比情况 |
4.2 煤岩模拟配煤 |
4.3 小焦炉试验焦炭的各项指标 |
5 大型工业性试验研究 |
5.1 工业性试验各方案具体情况分析 |
5.1.1 方案1 试验情况分析 |
5.1.2 方案2 试验情况分析 |
5.1.3 方案3 的试验数据分析 |
5.1.4 方案4 的试验数据分析 |
5.2 工业各试验方案焦炭的气孔和光学组织分析 |
5.3 日常生产与工业性试验焦炭质量研究 |
5.3.1 日常生产与工业性试验焦炭灰分对比研究 |
5.3.2 日常生产与工业性试验焦炭硫分对比研究 |
5.4 试验方案成本核算 |
6 实际生产研究与应用 |
6.1 实际生产配煤比变化情况和焦炭质量情况 |
6.2 实际生产焦炭显微结构分析 |
6.2.1 焦炭气孔分析 |
6.2.2 焦炭光学组织分析 |
6.3 生产焦炭抗碱性分析 |
6.4 经济效益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6)提高达钢5#高炉喷煤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高炉喷煤的意义和发展现状 |
1.1.1 高炉喷煤的意义 |
1.1.2 国内外高炉喷煤的发展与现状 |
1.2 高炉喷煤对煤粉的要求 |
1.2.1 高炉喷吹的煤种 |
1.2.2 高炉喷吹用煤的工艺性能 |
1.2.3 性能要求 |
1.3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
1.3.1 背景 |
1.3.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2 高炉喷煤基础理论研究 |
2.1 喷煤对高炉冶炼的影响 |
2.1.1 煤粉燃烧对风口回旋区的影响 |
2.1.2 不同煤种气化能力 |
2.1.3 未燃煤粉气化对高炉冶炼过程影响 |
2.2 煤粉在高炉内的燃烧及特点 |
2.2.1 未燃煤粉在高炉内的行为研究 |
2.2.2 高炉内煤粉的燃烧特点 |
2.3 喷煤对高炉冶炼的影响 |
2.3.1 对炉缸煤气量和燃烧带的影响 |
2.3.2 对理论燃烧温度影响 |
2.3.3 对料柱阻损和热交换影响 |
2.3.4 喷煤对铁矿石还原的影响 |
3 达钢喷吹用煤的物理化学性能 |
3.1 达钢喷吹用煤的试验煤样 |
3.2 煤的可磨性能试验设备及方法 |
3.2.1 实验设备 |
3.2.2 实验方法 |
3.3 煤的燃烧性试验研究设备及方法 |
3.3.1 实验设备 |
3.3.2 燃烧率的测定方法 |
3.3.3 煤粉燃烧率 |
3.3.4 实验方案 |
3.4 爆炸性试验的设备及方法 |
3.4.1 实验原理、设备及方法 |
3.5 煤的反应性试验研究设备及方法 |
3.5.1 煤粉气化原理 |
3.5.2 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法 |
3.6 本章小结 |
4.试验结果及分析 |
4.1 可磨性实验结果及分析 |
4.1.1 单种煤数据 |
4.1.2 单种煤可磨性试验数据分析 |
4.1.3 混合煤可磨性试验数据 |
4.1.4 混合煤可磨性试验数据分析 |
4.1.5 小结 |
4.2 燃烧性的试验结果及分析 |
4.2.1 单种煤燃烧性的试验数据 |
4.2.2 单种煤燃烧性的试验数据分析 |
4.2.3 混合煤燃烧性的试验数据 |
4.2.4 混合煤燃烧性的数据分析 |
4.2.5 小结 |
4.3 爆炸性试验结果分析 |
4.3.1 单种煤爆炸性试验数据 |
4.3.2 单种煤爆炸性数据分析 |
4.3.3 混合煤爆炸性试验数据 |
4.3.4 混合煤爆炸性数据分析 |
4.3.5 小结 |
4.4 反应性试验结果分析 |
4.4.1 单种煤试验煤样粒度分布 |
4.4.2 单种煤反应性试验结果 |
4.4.3 单种煤反应性试验数据分析 |
4.4.4 反应后损失率 |
4.4.5 混合煤反应性试验结果 |
4.4.6 混合煤反应性试验数据分析 |
4.4.7 混合煤反应后的损失率 |
4.4.8 小结 |
4.5 本章小结 |
5 混合煤的优化选择及工业试验 |
5.1 混合煤试验方案经济性评价 |
5.2 混合煤试验综合性能评价 |
5.3 混合煤其他条件下的燃烧性能 |
5.3.1 混合煤不同粒度的燃烧试验方案 |
5.3.2 混合煤不同粒度的燃烧试验数据及分析 |
5.3.3 达钢喷吹用混合煤煤粉粒度的选择 |
5.3.4 混合煤不同水分含量的燃烧试验方案 |
5.3.5 混合煤不同水分含量的燃烧试验数据及分析 |
5.3.6 达钢喷吹用混合煤煤粉水分的选择 |
5.3.7 混合煤不同富氧条件的燃烧试验方案 |
5.3.8 混合煤不同富氧条件的燃烧试验数据及分析 |
5.3.9 达钢喷吹用混合煤富氧率的选择 |
5.4 达钢影响喷煤比的因素 |
5.4.1 达钢5#高炉喷煤现状 |
5.4.2 5#高炉影响喷煤比的因素 |
5.4.3 5#高炉提高煤比的措施 |
5.5 工业试验过程及指标 |
5.6 试验方案经济效益计算 |
5.7 本章小结 |
6.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高炉喷煤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高炉喷煤自动化系统的背景 |
1.1.2 高炉喷煤自动化系统的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安排 |
第2章 喷煤自动化系统的工艺与需求分析 |
2.1 高炉喷煤工艺 |
2.1.1 煤粉喷吹 |
2.1.2 煤粉的速度调节 |
2.1.3 煤粉重量计量 |
2.1.4 中间罐与喷吹罐压力控制 |
2.2 高炉喷煤自动化系统的需求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高炉喷煤硬件系统设计 |
3.1 硬件系统结构图 |
3.2 喷煤系统的硬件设计 |
3.2.1 PLC硬件产品的选型设计 |
3.2.2 PLC硬件的特点 |
3.2.3 煤粉制备系统的设备设计 |
3.2.4 煤粉喷吹系统设备设计 |
3.2.5 高炉喷煤系统的PLC硬件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炉喷煤软件系统设计 |
4.1 人机接口HMI的设计 |
4.1.1 人机接口界面风格 |
4.1.2 人机接口界面的主要类型 |
4.1.3 人机接口的运行方式 |
4.2 PLC控制系统程序构成及其功能 |
4.2.1 制粉系统主要控制功能 |
4.2.2 喷吹系统主要控制功能 |
4.3 报表系统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的调试 |
5.1 操作方式测试 |
5.2 IO中转调试 |
5.3 输入滤波调试 |
5.4 关键信号的应急处理 |
5.5 输出信号的界面功能测试 |
5.6 自动化程序模拟与仿真 |
5.7 喷煤系统的软件测试 |
5.8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2016年中钢协会员单位炼铁指标下滑(论文提纲范文)
一、2016年我国炼铁生产情况 |
二、中钢协会员单位炼铁技术经济指标下滑 |
1. 高炉燃料比数据疑问较多 |
(1) 焦比和煤比同时下降, 使燃料比得到下降的5企业情况 |
(2) 焦比下降幅度大于煤比升高的幅度, 使燃料比下降的企业情况 |
(3) 有5家企业煤比下降幅度大于焦比升高的幅度, 使燃料比下降 |
(4) 2016年中钢协会员单位之中有32家燃料比与上年相比是升高 |
2.2016年中钢协会员单位炼铁工序能耗在升高 |
3. 焦比升高 |
4. 喷煤比在下降 |
5. 热风温度呈下降趋势 |
6. 高炉入炉铁品位得到提高 |
7. 高炉休风率在升高 |
三、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 |
1. 余热回收 |
2. 环保治理 |
四、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
四、酒钢高炉提高煤比的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酒钢6号高炉合理鼓风动能的实践[J]. 陈磊. 甘肃冶金, 2021(05)
- [2]酒钢高炉冷却壁及炉缸存在的问题简析[J]. 蔡浩,秦占邦,谢勤. 炼铁, 2020(06)
- [3]八钢2500m3高炉提煤比降焦比生产实践[J]. 王雪超,元婷婷. 新疆钢铁, 2020(01)
- [4]要努力提高高炉炼铁喷煤比[A]. 王维兴. 第十二届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1.炼铁与原料, 2019
- [5]加大西部煤配比制备焦炭试验研究[D]. 孙义平.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9(03)
- [6]提高达钢5#高炉喷煤量的研究[D]. 邓孝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7]2017年我国炼铁技术发展评述[A]. 王维兴. 2018年高炉限产季、错峰季生产组织经验分析研讨会论文集, 2018
- [8]2017年上半年中钢协会员单位炼铁技术评述[A]. 王维兴. 第十一届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S01.炼铁与原料, 2017
- [9]高炉喷煤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孙炎. 北京工业大学, 2017(07)
- [10]2016年中钢协会员单位炼铁指标下滑[J]. 王维兴. 冶金管理,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