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版”应该如何为农民服务

“农村版”应该如何为农民服务

一、《农村版》该怎样为农民服务(论文文献综述)

史建国[1](2021)在《“文艺为农民服务”与当代文学史上的“农村版”》文中提出1960-1970年代,在中宣部出版处、文化部出版局等有关部门的推动下,"农村版图书编选委员会(小组)"得以成立并编选了一系列"农村版图书",只发农村,不发城市,为满足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许多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如《红岩》《艳阳天》《金光大道》《创业史》《暴风骤雨》等等,都曾入选"农村版图书"并推出了各自的农村版,这也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和出版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

秦双飞[2](2020)在《议程设置理论下《河南日报农村版》“三农”报道议题研究》文中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对媒体而言,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闻题材本身是值得关注的重要传播内容。如何做好新时代“三农”报道,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和政策指引,是值得关注的课题。从《河南日报农村版》十九大以来的报纸中抽样选出了与“三农”相关的2041篇报道,结合议程设置理论将“三农”报道议题进行分类,对议题重要性进行排序,并与现实中议题重要性对比分析,得出样本中“三农”报道议题重要性与现实中议题重要性的拟合指数为51.8%,客体议程设置与国家大政方针基本一致,符合受众定位。《河南日报农村版》“三农”报道以正面宣传为主的价值导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在尊重新闻事实的基础上报道方式形式多样,报道主体视角多元,突出强调党和政府、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等主体,充分发挥了党报党刊作用。《河南日报农村版》“三农”报道议程设置功能体现在发挥了党报的典型示范作用,在塑造基层政府良好形象的同时,改变社会大众对农民、农村的“刻板印象”,并以贴近性的表达深化主题理解,鼓励多元主体嵌入“三农”发展。《河南日报农村版》在新时期的“三农”报道议题中也呈现出了主动设置问题意识不足、观念引领力度薄弱、农民主体地位不突出以及社会现实需求导向不明显等问题。对比人民群众需求与媒体传播能力、引导水准的差距,也对新时代主流媒体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媒体要充分发挥在“三农”工作中的作用,真正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媒体力量”,就要增强问题意识,积极引导公共领域的问题探讨;加强主流意识的有效传播,通过网络议程设置构建农民现代化的价值观念;通过媒体“他构”的主动性引导农民“自构”的积极性,从而建立农民自主意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同时在“三农”报道中媒体也要注重补短板,强弱项,合理优化媒体资源分配。要定位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关注的结合点,找准宣传主题与新闻元素的契合点,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与“三农”工作,服务大局,履行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

钱锦[3](2020)在《融媒体环境下一个省级涉农纸媒的转型思考 ——对《安徽日报农村版》的考察(2018-2019)》文中研究指明2016年,纸质媒体迎来寒冬,大批传统媒体关停,其中涉农类媒体面临的生存困境尤其严重。2018年以来,省级涉农纸媒中,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农村报,《甘肃农村报》,《新疆农村报》以及《京郊日报》相继停刊,其主要原因在于未能及时适应媒体环境的变化。当下,随着媒体环境的变化,转型才是传统媒体的唯一出路。省级涉农纸媒是中央下达“三农”相关政策的桥梁,起到传播农业知识,维护农民权益的作用,其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省内农业产业的发展。《安徽日报农村版》作为安徽省权威的涉农纸媒,在融媒体环境下,积极转型,迎接机遇与挑战。《安徽日报农村版》不断寻求创新,发展与涉农单位的深度合作,借助集团平台建立“乡镇融”项目,自主打造的微信公众号,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目前发行量、经济效益都位居媒体行业前列。本文基于此背景,通过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安徽日报农村版》为转型所做的努力与尝试,对《安徽日报农村版》发展过程中的转型进行梳理,探索融媒体环境下《安徽日报农村版》转型的不同做法。在融媒体背景下,调查转型的具体表现,并针对新闻生产的改变,以及《安徽日报农村版》的记者、编辑中产生的影响,作具体阐述与研究。第一章分时期梳理涉农纸媒的发展。当前纸媒环境的衰落导致涉农纸媒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转型。此内容为后面省级涉农纸媒的《安徽日报农村版》转型作铺垫。第二章通过整理报社内部部门负责人的访谈内容,围绕《安徽日报农村版》转型的各个方面,归纳并总结转型在办报理念、人员结构、评报机制、经营模式、媒体形式等方面的变化特点。第三章通过参与式观察融媒体新闻生产的方式,分析《安徽日报农村版》在融媒体转型后的新闻生产中的特点与存在的不足。第四章通过对《安徽日报农村版》的记者、编辑发放关于转型认识的问卷,探讨转型过程中采编人员遇到的困难,以及对未来转型之路的看法。第五章是笔者基于之前章节对《安徽日报农村版》转型过程的梳理,从媒体融合的视角总结转型中的经验,结合对采编人员的问卷调查和报社内部主要部门负责人的深度访谈,探讨转型中面临的难题。基于以上的考察与探究,在结语部分,笔者立足于融媒体环境下,对当前涉农纸媒进行融媒体转型的现状,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总结。

任爱熙[4](2019)在《全媒体时代“三农”报纸影响力实现路径——以《河南日报》(农村版)为例》文中提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面临严峻挑战,而在传统媒体中本就处于弱势的"三农"媒体,如何在全媒体时代继续保有一席之地,实现自己的影响力?《河南日报》(农村版)从强化内容生产出发,实现报纸影响力的做法值得借鉴。

周建设[5](2016)在《创新服务,助力“农报”转型发展——以安徽日报农村版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媒体,纸媒面临空前的挑战。尤其是面向市场的报纸,出现了人才流失、发行量减少、经济效益下降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在纸媒中,涉农类报纸(以下称"农报")全国只有三四十家(包括省级党报的农村版、农村报、农民报以及部分面向"三农"的科技类报纸)。这类报纸由于体量较小,影响不大,抵抗风险的能力很弱。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多家"农报"陷入发展困局,徘徊在亏损的边缘。如何转型发展成为"农

胡冬芳[6](2016)在《《重庆日报·农村版》农村报道框架分析》文中提出随着“三农问题”于中国长远发展意义的与日俱增,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上至中央党报下至省级党报都特意创办了以农村地区的农民和涉农干部为受众的党报“农村版”,以期达到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缩小城乡信息差别帮助农村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目的。在此种社会和政治背景下,重庆市政府为重庆农民和涉农干部量身打造了《重庆日报·农村版》,其特殊的受众定位让“三农报道”成为该报纸的一大特色,而又由于农村问题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使得该报的农村报道又别具特色。对于《重庆日报·农村版》的农村报道的研究,笔者主要采用了内容分析法、抽样法、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并主要依据框架理论对农村报道的形式框架、文本框架、内容框架作分析研究。经过笔者的仔细分析,最终发现《重庆日报·农村版》的农村报道具有较强的人文关怀、所涉问题全面且重点突出、图文并茂、报道视角自下而上的特点。当然笔者也发现了该报农村报道的很多不足,比如文章缺乏深度、报道对象有明显的偏向性、农村报道的倾向偏颇明显、报道地域分布不均等等。然而,《重庆日报·农村版》作为重庆市政府延伸到重庆农村地区的喉舌,要想更好地发挥其原始作用,就必须克服以上种种不足并且更好地发挥自身的长处。

段宝生[7](2015)在《新农村报道的生活视角与社会视角》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农村报道尤其是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报道,存在着宣传内容偏窄、宣传重点不突出等现象。本文就如何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如何进行相应的报道思路和报道模式调整提出了建议,认为农村报道的生活化视角、社会化视角是提高农村报道质量的重要途径。

王震[8](2015)在《党报在农民维权中的角色研究 ——以《安徽日报农村版·维权周刊》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给我国的农村地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了极大发展。但是,有发展自然也有问题,随着建设地不断深入,新型“三农”问题也随之而来。土地流转问题、土地房屋拆迁补偿问题,私吞惠农补贴等等问题,越来越多的侵权事件在农村地区发生。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威胁着广大农村地区的正常的生产与生活环境,由此带来的农民维权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群众的喉舌,理应在农民维权过程中起到传达民情,反映民意的作用,理应在促进农民维权事件解决中扮演重要角色。当下党报在农民维权中不仅扮演着舆论监督者的角色,其角色外延也在随着时代的需求而扩大。其角色的变化是怎样的,角色外延在农民维权中是怎样扩大的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以《安徽日报农村版·维权周刊》(2003年-2014年)为个案进行研究,分别从维权报道文本呈现、维权报道新闻生产流程、其他新闻活动三个方面探究党报在当下农民维权中的角色变化。之所以以《安徽日报农村版·维权周刊》为例,是因为它的维权报道在所有涉农类报纸中做得比较好,具有代表性。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章的大背景,该部分按照时间顺序从整体上梳理了党报在农民维权中的角色变化及变化趋势。在农民维权活动越来越频繁的情况下,各级党报主动求变,纷纷开辟版面关注农民维权活动,保护农民权益。《安徽日报农村版·维权周刊》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刊。第二部分,笔者运用文本分析法,从媒介报道呈现角度,详细分析《安徽日报农村版》维权报道的前后变化,发现《安徽日报农村版·维权周刊》正逐渐由以法制宣传教育者身份为主的角色转向以舆论监督引导者身份为主的角色。第三部分,笔者从新闻生产的角度,详细分析《安徽日报农村版》过去与现在的新闻生产流程的变化,发现《安徽日报农村版·维权周刊》在农民维权中的“舆论监督者”身份正逐渐强化。第四部分,笔者通过对《安徽日报农村版·维权周刊》当下出现的其他新闻活动进行探究,发现它在农民维权中的角色外延在不断扩大。在促进农民维权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维权周刊》不仅仅是舆论监督者的角色,服务者、参谋咨询者等身份的出现也符合当下农民维权的需求。

贾雯,夏长勇[9](2013)在《《重庆日报农村版》:跨越城乡“信息鸿沟”的桥梁》文中研究指明信息鸿沟,又称为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它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突出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同人群及不同区域间的信息化差距问题正日益凸显。由于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收入、基础设施、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对互联网、手机等的使用存在严重不均衡的现象,制约了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形成城乡发展新的"剪刀差"。国内有专家据此认为,信息鸿沟造成的差别,正在成为中国继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体差别三大差别之后的第四大差别。

夏长勇[10](2012)在《办好重庆日报农村版 缩小城乡“信息鸿沟”》文中研究说明“信息鸿沟”,又称为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它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突出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同人群及不同区域间的信息化差距问题正日益凸显。 由于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收入、基础设施、?

二、《农村版》该怎样为农民服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村版》该怎样为农民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1)“文艺为农民服务”与当代文学史上的“农村版”(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艺为农民服务”与“农村版”的出炉
二、“农村版”的特征
三、“选拔”机制与“农村版”的尴尬

(2)议程设置理论下《河南日报农村版》“三农”报道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河南日报农村版》研究综述
        2.“三农”报道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及类目建构
        1.研究方法
        2.类目建构
    (五)理论基础与创新之处
        1.理论基础
        2.创新之处
一、《河南日报农村版》“三农”报道客体议程设置及拟合度
    (一)报道议题的重要性排序
    (二)报道议题在现实中的重要性排序
    (三)拟合度分析及拟合指数计算
        1.拟合度分析
        2.拟合指数计算
二、《河南日报农村版》“三农”报道议题属性特征
    (一)报道倾向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二)报道方式形式多样,尊重新闻事实
    (三)报道主体视角多元,突出党性原则
三、《河南日报农村版》“三农”报道议程设置的功能呈现
    (一)复制经验,发挥示范作用
    (二)增信释疑,积极引导舆论
        1.政治立场鲜明,塑造政府良好形象
        2.传播正能量,改变农民和农村的“刻板印象”
    (三)贴近性强,深化主题理解
    (四)多元主体,共促“三农”发展
四、《河南日报农村版》“三农”报道议题的问题
    (一)主动设置问题意识不足
    (二)观念传播劝服力度薄弱
    (三)农民主体地位不突出
    (四)现实需求导向不明显
五、对《河南日报农村版》“三农”报道议题的建议
    (一)增强问题意识,引导公共领域的问题探讨
    (二)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建构现代化价值观念
    (三)以“他构”的主动性引导农民“自构”的积极性
    (四)补短强弱,合理优化媒体资源分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融媒体环境下一个省级涉农纸媒的转型思考 ——对《安徽日报农村版》的考察(2018-201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来源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省级涉农纸媒
        (二)转型
    四、文献综述研究
        (一)涉农纸媒的相关研究
        (三)农村新媒体的相关研究
        (四)融媒体环境下涉农纸媒转型的相关研究
        (五)《安徽日报农村版》的相关研究
    五、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创新之处
第一章 省级涉农纸媒的历史发展
    一、省级涉农纸媒的发展历史
        (一)成长萌芽期
        (二)高峰发展期
        (三)凋零萎靡期
    二、《安徽日报农村版》的历史发展
        (一)资源配置期
        (二)二元运作期
第二章 媒体融合发展:《安徽日报农村版》的转型
    一、《安徽日报农村版》融媒体转型
        (一)办报理念凸显:从“三个服务”到“服务读者、突出民生”
        (二)运营《安徽日报农村版》微信公众号
        (三)升级安徽农村网
        (四)开展安徽日报客户端“乡镇融”、“农金融”项目
    二、人员结构调整:人员角色增多采编链条扩大
        (一)人员角色:既是“老”记者又是“新”编辑
        (二)结构重组:打通部门结构乡镇通讯员成为新闻源终端
        (三)素质要求:提高“四力”本领扎根“三农”
    三、评报机制:从“双评报”机制到融媒体评报机制
        (一)读者评报机制
        (二)专业评报机制
        (三)融媒体评报机制
    四、自主经营:合作涉农部门实现良性发展
        (一)报社发布涉农部门相关信息
        (二)经营模式:从“报纸办企业”到“涉农融媒平台”
    五、小结
第三章 融媒体转型后的新闻生产
    一、参与式观察融媒体新闻生产流程
        (一)以记者采访为主的新闻生产过程实录
        (二)以编辑审稿发稿为主的新闻生产实录
    二、融媒体转型后新闻生产特点
        (一)新闻线索丰富提供方式智能
        (二)新闻呈现形式丰富
        (三)新闻互动即时互动频率高
第四章 《安徽日报农村版》对于转型的认识——基于对问卷的统计分析
    一、《安徽日报农村版》报社调查问卷分析
    二、总结
第五章 《安徽日报农村版》融媒体转型的经验与难题
    一、《安徽日报农村版》融媒体转型的基本经验
        (一)顺应政策发展贯彻办报理念
        (二)探寻利基市场专业化办报
        (三)推进涉农部门合作创新媒体行业融合形式
        (四)培养新媒介技术人才调整媒体考核制度
    二、《安徽日报农村版》融媒体转型的难题
        (一)外部环境:同类竞争压力大上级扶持力度弱
        (二)内部环境:体制管理瓶颈技术人才缺位
        (三)融媒体平台运营难题
    三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专着(M)
    二、学术期刊(J)
    三、学位论文(D)
附录
致谢

(4)全媒体时代“三农”报纸影响力实现路径——以《河南日报》(农村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围绕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要求,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
二、“自下而上”的典型报道凝聚正能量,引领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崇尚先进、净化思想
三、为农民说话,帮农民解忧。农民有所求,党报有所应,实实在在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四、媒体融合打造影响力

(6)《重庆日报·农村版》农村报道框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党报农村报道的研究现状
        1.2.2 《重庆日报·农村版》的研究现状
        1.2.3 框架理论综述
        1.2.4 农村报道研究现状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方法
        1.3.2 类目构建
        1.3.3 研究目的
2 《重庆日报·农村版》农村报道形式框架分析
    2.1 报道数量分析
    2.2 报道方式分析
    2.3 新闻来源分析
    2.4 报道篇幅分析
3 《重庆日报·农村版》农村报道内容框架分析
    3.1 消息来源分析
    3.2 报道地域分析
    3.3 新闻材料的倾向分析
    3.4 报道对象分析
4 《重庆日报·农村版》农村报道文本框架分析
    4.1 标题
    4.2 叙事视角
    4.3 引语
    4.4 表达方式
5 《重庆日报·农村版》农村报道研究结论
    5.1 《重庆日报·农村版》农村报道的特点
        5.1.1 细微之处展人文关怀
        5.1.2 农村报道所涉问题全面并且重点突出
        5.1.3 图文并茂加深主题理解
        5.1.4 自下而上的报道视角
    5.2 《重庆日报·农村版》农村报道的不足
        5.2.1 文章缺乏深度
        5.2.2 报道对象有明显的偏向性
        5.2.3 农村报道的倾向偏颇明显,影响了舆论监督功能的发挥
        5.2.4 报道地域分布不均
        5.2.5 新闻来源呈现“集中化”的趋势
    5.3 《重庆日报·农村版》农村报道改进建议
        5.3.1 优化报社人才选拨和管理制度,加强报道深度
        5.3.2 注重全方位报道农村问题,展现一个全方位的农村形象
        5.3.3 优化负面报道呈现方式和途径,加强舆论监督
        5.3.4 开辟专栏,增加渝东南地区的曝光率
        5.3.5 博采众长,注重采取更广泛的新闻来源
6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7)新农村报道的生活视角与社会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新农村报道的生活视角
    1.关注农民经营方式和吃穿住行、健康入学等各方面的变。
    2.全面展示农民丰富的情感世界,用澎湃的激情鼓舞人,用朴素的感情缓解农民的压力,推动农村和谐健康生态文明发展。
    3.探究农民的内心世界。
新农村报道的社会视角
    1.真实再现农民原生态。
    2.与农民面对面交流。
    3.增强新农村报道的服务意识。

(8)党报在农民维权中的角色研究 ——以《安徽日报农村版·维权周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现状
        (一) 中共党报角色研究
        (二) 农民维权报道研究
        (三) 农民维权研究
    四、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五、相关概念及理论
        (一) 党报
        (二) 农民维权
        (三) 相关理论
第一章 党报在农民维权中角色的“旧”与“新”
    第一节 党报早期在农民维权中的角色——宣传为主,舆论引导
    第二节 党报当下在农民维权中的角色变化
第二章 《安徽日报农村版》维权报道中的角色变化——从“法制宣传者”到“舆论监督者”
    第一节 以舆论引导为主的《法制天地》
        一、肩负普法及教育责任
        二、版面内容的特点
        (一) 原创报道数量少
        (二) 以法律、法规解读,法制消息为主
        (三) 标题多含“警示性词语”
        (四) 缺乏报道的深度及力度
    第二节 以舆论监督为主的《维权周刊》
        一、倾听民声,反映民意
        二、版面内容的特点
        (一) 原创报道增多,占据版面比例大
        (二) 各版特色鲜明报道内容丰富
        (三) 报道有深度和力度
        (四) 报道时宜性的有效把握
    第三节 报道文本变化的原因分析
        一、复杂的媒体环境
        二、党报的自我求变
        三、农民维权意识增强,维权需求增多
第三章 从《维权周刊》逐渐完善的新闻生产流程看舆论监督者身份的强化
    第一节 维权新闻线索的渠道拓宽
        一、消息源的拓宽
        二、技术渠道的拓宽
    第二节 维权线索选取的范畴扩大
        一、农村热点问题
        二、极具榜样示范及警示意义的事件
        三、农民自主设置的议题
        四、主动策划选题
    第三节 客观公正而又巧妙的新闻采访
        一、“客观公正”放首位
        二、充足的“涉农政策”知识储备
        三、明访与暗访相结合
    第四节 符合农民口味的新闻写作方式
        一、通俗易懂的新闻语言
        二、故事化的新闻叙事方式
        三、以小见大的新闻评论
    第五节 报道的后续活动
        一、给涉事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发公函
        二、跟踪报道
    小结:“主动出击”的监督者
第四章 从《维权周刊》多样的新闻活动看角色的外延扩展
    第一节 为民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以“定远一农民转来的土地难办证”为例
    第二节 版面有限,服务无限——以“维权热线”为例
    第三节 做好党和人民的参谋——适时地写“内参”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重庆日报农村版》:跨越城乡“信息鸿沟”的桥梁(论文提纲范文)

现状与特色
目前存在的问题
未来发展思路

四、《农村版》该怎样为农民服务(论文参考文献)

  • [1]“文艺为农民服务”与当代文学史上的“农村版”[J]. 史建国. 扬子江文学评论, 2021(05)
  • [2]议程设置理论下《河南日报农村版》“三农”报道议题研究[D]. 秦双飞. 河南大学, 2020(02)
  • [3]融媒体环境下一个省级涉农纸媒的转型思考 ——对《安徽日报农村版》的考察(2018-2019)[D]. 钱锦. 安徽大学, 2020(08)
  • [4]全媒体时代“三农”报纸影响力实现路径——以《河南日报》(农村版)为例[J]. 任爱熙. 新闻爱好者, 2019(10)
  • [5]创新服务,助力“农报”转型发展——以安徽日报农村版为例[J]. 周建设. 青年记者, 2016(20)
  • [6]《重庆日报·农村版》农村报道框架分析[D]. 胡冬芳. 重庆大学, 2016(03)
  • [7]新农村报道的生活视角与社会视角[J]. 段宝生. 中国记者, 2015(10)
  • [8]党报在农民维权中的角色研究 ——以《安徽日报农村版·维权周刊》为例[D]. 王震. 安徽大学, 2015(10)
  • [9]《重庆日报农村版》:跨越城乡“信息鸿沟”的桥梁[J]. 贾雯,夏长勇. 传媒, 2013(03)
  • [10]办好重庆日报农村版 缩小城乡“信息鸿沟”[N]. 夏长勇. 重庆日报, 2012

标签:;  ;  ;  ;  ;  

“农村版”应该如何为农民服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