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极推进预备役部队建设向纵深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王若愚[1](2020)在《预备役改革背后的学问不简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据新华社6月28日报道,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调整预备役部队领导体制的决定》,明确自2020年7月1日零时起,预备役部队全面纳入军队领导指挥体系,由现行军地双重领导调整为党中央、中央军委集中统一领导。预备役部队领导体制改革,是2015年以来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最新进展,也是继武警部队改革之后继续推进跨军地改革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把军是军、警是警、民是民的原则落到实处。
王若愚[2](2020)在《预备役改革背后的学问不简单》文中研究表明据新华社6月28日报道,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调整预备役部队领导体制的决定》,明确自2020年7月1日零时起,预备役部队全面纳入军队领导指挥体系,由现行军地双重领导调整为党中央、中央军委集中统一领导。预备役部队领导体制改革,是2015年以来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最新进展,也是继武警部队改革之后继续推进跨军地改革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把军是军、警是警、民是民的原则落到实处。
林高松[3](2020)在《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兵役法律制度是国家的重要军事制度,是国家开展兵役工作的法律保证。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深化……兵役制度等重大政策制度改革,推进军事管理革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研究分析兵役法律制度所包含的法理价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内在要求。本文按照“理性分析、历史沿革、价值定位、内外环境、完善之道”的逻辑顺序分五章展开研究。第一章,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理性认识。从兵役法律制度的基本概念、兵役实体法律制度、兵役程序法律制度等为研究起点,对兵役法律制度的内涵外延进行科学界定,系统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主要特征和地位作用,为论文撰写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二章,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按照古代、近代和新中国等三个阶段系统梳理我国兵役法律制度发展脉络,系统分析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现状,从体系构成、实质内涵和主要问题等方面展开研究,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发展的新要求,兵役法律制度体系更加科学完备、现役军人制度更加适应现代化局部战争需要、退役军人制度更加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第三章,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价值定位。主要从五个方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所蕴含的法理价值进行全面阐述,一是兵役义务与兵役权利的价值整合,二是国家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有序统一,三是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相互融合,四是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五是和平权与发展权的有序调整等,充分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公平正义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第四章,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内外环境。客观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这是新时代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根基。从五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防实力同步增强,二是我国总体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局部战争威胁始终存在,三是信息化局部战争对兵员素质要求普遍提高,四是优待军人成为兵役法律制度的内在共识,军人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五是军队独生子女兵员质量不容乐观,应征青年身体素质明显下降。第五章,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完善之道。主要从兵役法律制度建设角度提出一系列对策措施,力求为国家兵役机关开展兵役法律制度建设提供参考。一是科学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体系,二是大力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质量,三是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落实。加快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持续为国家提供优质的兵员补充,确保国家总体安全,进而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聂朝阳[4](2020)在《新时代我国兵役制度法治化变革初探》文中研究表明军事制度是一个现代国家在国防和军事领域确立的重要制度之一,也是国家立法的重点内容之一,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民族意识、民主精神、法治特色和军事实力。当今世界,军事发展日新月异,并深刻表明,军队愈是现代化,愈是信息化,其暴力性越强、破坏性越大,越是要法治化。在当代中国,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适应依法治国的要求,加快国防和军事法治建设,实现依法治军。而军事制度的法治化变革是提升国防和军队法治化水平的必经之路,是国防和军队变革创新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是建设法治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建设法治中国这一宏大命题和伟大工程不可或缺之要素。兵役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基本军事制度,对兵役活动发挥着重要的指引作用,有着自身的鲜明特点和独特规律,其法治化程度反映着军事制度法治化的程度,反映着军队法治化的水平,其法治化变革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新时代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兵役制度法治化变迁历程会发现,在当代中国,兵役法律体系已基本建立,但兵役制度依然面临着诸多外在挑战,存在诸多内在不足。外在挑战方面,世界秩序正进行深度调整重构,新型军事对抗模式逐渐升温。同时,世界主要军事大国加快军事变革,推动兵役制度加速转型,加之内外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军队维护国家安全面临更多传统的与新生的挑战。内在不足方面,执政党和国家层面已经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提出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目标,开启了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但是,我国兵役制度建设存在着滞后于国家整体法治建设、兵役法律体系不健全、公民兵役权利义务失衡的问题,这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梗阻,是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入进行的绊脚石。因此,新时代我国兵役制度法治化变革迫在眉睫。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提出及其内容、依法治国与依法治军的关系和依法治军的实践表明:依法治国包括了依法治军,而实现依法治军又必须对包括兵役制度在内的军事制度进行法治化变革,这为新时代兵役制度法治化变革奠定了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兵役制度的法治化变迁为新时代兵役制度法治化变革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在分析新时代兵役制度法治化变革亦面临内外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域外兵役制度加速转型、兵役制度法治化变革内在不足,以及国民对公民身份的认同存在缺失等诸多挑战的基础上,重新塑造兵役法律体系、实现公民兵役权利义务的真正平等,弘扬和培育法治精神与尚武精神并将二者有机融合,以及加强公民身份认同建构是新时代我国兵役制度法治化变革的可行方案。
李威[5](2018)在《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文中认为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进行的理论武装与思想引导工作,是预备役部队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既要坚持政治工作根本原则和制度,又要积极推进政治工作思维理念、运行模式、指导方式、方法手段创新,提高政治工作信息化、法治化、科学化水平。”习主席的重要论述,为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指明了方向。论文坚持以习主席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力从思维理念、运行模式、指导方式、方法手段创新等方面对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一是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意义。推进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有利于确保这支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确保这支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确保这支部队血脉永续、根基永固、优势永存。二是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分析。论文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进行梳理归纳,对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与本质”、“主体与客体”、“原则与方法”、“载体与运用”等基本理论予以阐述分析,对教育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相关理论作了分析概括。三是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阐述了调查问卷设计的理论基础、内容结构和质量分析,对5个战区部分预备役部队中的2类人员进行问卷和实地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出当前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四是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结合当前国防和军队改革进程和预备役部队所处的时代环境,从环境、组织、技术、法规等方面阐述了面临的机遇,从长期和平环境、西化分化战略、市场经济体制、预备役官兵成分结构变化等方面分析了面临的挑战。五是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理念创新。以思维理念创新打开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要着眼信息网络深度发展,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要着眼职能使命变化拓展,牢固树立强军致胜理念;要着眼寓军于民军民结合实际,牢固树立大政工理念。六是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模式和指导方式创新。以运行机制创新规范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遵循客观规律,坚持依法施教,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依法开展、高效运行;严密组织实施,抓好教育落实,增强教育的组织力和领导力;坚持基本制度,完善教育机制,规范教育秩序,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七是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创新。以方法手段创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效益。要“把握人员集中时机,发挥军营文化熏陶作用”和“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实现群众性自我教育”两种隐性教育方法,让预备役官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要“发挥物质精神体制优势,实现部队家庭社会共育”“注重增强课堂互动,改进灌输教育方式”和“把握时机主动作为,做好随机教育启发”三种显性教育方法,让预备役官兵在正面灌输中接受教育;要“汲取社会媒体资源,做好新闻舆论引导”“发挥军地网络优势,开展网络互动教学”和“做好典型挖掘工作,发挥激励警示作用”三种显隐结合教育方法,让预备役官兵在情感交融中接受教育。
于杰,尹大勇[6](2018)在《预备役部队建设发展历史与改革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军预备役部队整体建设上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存在的矛盾问题还很多,亟待深化调整改革予以解决。必须围绕一体化联合作战需要明确职能任务,适应军队领导指挥体制变化调整相关权责,着眼建强武装力量体系确定规模结构,面向不同方向战略需求科学编组布局,贯彻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配套装备保障。
白建国[7](2016)在《陕西省预备役军官选拔问题研究 ——以陕西某预备役师为例》文中指出2015年11月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后,我军正式吹响了军队改革这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整体性、革命性变革的号角。预备役部队作为一支重要的国防后备力量,在这轮调整改革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在信息化战争中的作用日趋凸显。预备役军官作为预备役部队军官队伍的主体,是战时补充现役军官的主要来源之一,其选拔质量不仅直接影响预备役军官队伍的整体建设水平,而且关乎预备役部队履行使命任务的顺利完成。本文综合运用人才学、军事人事管理学、国防动员等基本理论,采取文献研究、部队调研、座谈了解、跟踪观察等方法,对陕西某预备役师预备役军官选拔工作情况进行了资料收集。总结梳理了该师预备役军官选拔工作中存在的选拔重视程度不够、选拔对象素质不高、选拔机制不够完善、选拔程序不够规范、选拔结构不尽合理、选拔人才效益偏低等问题,并从选拔的主体、客体、条件、方式等4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论文围绕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改进陕西省预备役军官选拔工作,从把握预备役军官选拔的基本要求、拓宽预备役军官选拔的渠道、丰富预备役军官选拔的方式、完善预备役军官选拔的制度保障、优化预备役军官选拔的环境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考,旨在为信息化战争背景下改进预备役军官选拔工作,提高预备役军官队伍整体建设质量提供有益借鉴,为部队干部部门完善管理制度、改进宏观决策起到积极作用。
胡勇[8](2016)在《我国预备役部队法治建设探析》文中提出我国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预备役部队作为我国三结合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预备役部队,是以现役军人为骨干,以预备役官兵为基础,按照军队统一编制编成的国防后备力量组织。针对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这一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作出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党建军治军的基本方略、是强军之基等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顺应世界军事革命浪潮,着眼于解决强军建设过程中制约我军发展和改革的矛盾和问题所提出的,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和目标要求,为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国防和军队法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我国自1983年恢复组建预备役部队以来,预备役部队建设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1997年《国防法》出台,进一步确立预备役部队法律地位,为预备役部队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撑,但受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预备役部队法治建设现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仍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困难,预备役部队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律体系尚未建立、法律法规更新不及时、现有部分法律法规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使得预备役部队工作体制机制不够顺畅,影响制约了预备役部队的建设发展。本文通过对比借鉴国外预备役部队法治建设的经验做法,分析预备役制度的起源和我国预备役部队法治建设的发展概况,认为加强预备役部队法治建设是落实我党治国治军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强军目标的有力支撑、是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重要保证。针对当前我国预备役部队法治建设的现状,结合本人预备役部队的工作经历,建议加快预备役部队立法进程、完善预备役部队相关制度和加强预备役部队法律法规执法监督,以促进预备役部队建设快速全面发展。
刘维[9](2015)在《把后备力量实战化训练不断引向深入》文中认为扎实推进实战化训练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军事斗争准备。后备力量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必须结合实际大力加强实战化训练,把实战化训练不断引向深入。要积极适应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牢固树立实战先实训的指导思想,理清思路,把握方向,破解难题,打破瓶颈,切实走出实战化训练困境。要紧盯制约保障力战斗力生成提升的关键环节,突出重点精训,科学组织施训,健全运行机制,努力提高实战化训练质量效益。
李作成[10](2014)在《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全面提升预备役部队建设质量水平》文中研究说明预备役部队组建30多年来,历经试点探索、巩固发展、质量建设、转型推进4个阶段和3次大的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全面建设不断得到发展和加强。新形势下,中央军委习近平主席站在政治全局和时代发展的高度,发出了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人民军队的战略号召。预备役部队是人民军队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国防后备力量的"拳头"队伍,战时与现役部队并肩作战,急时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平时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地位重要,作用明显。我们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任务,强化使命意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不断推进预备役部队全面建设整体提升。
二、积极推进预备役部队建设向纵深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积极推进预备役部队建设向纵深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预备役改革背后的学问不简单(论文提纲范文)
编设预备役部队是世界通行做法 |
预备役部队改革“靴子落地” |
推进改革是军地共同责任 |
(2)预备役改革背后的学问不简单(论文提纲范文)
编设预备役部队是世界通行做法 |
预备役部队改革“靴子落地” |
推进改革是军地共同责任 |
(3)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创新点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目的和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思路和方法 |
第一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理性认识 |
第一节 兵役法律制度的科学界定 |
一、相关概念 |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实体法律制度 |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程序法律制度 |
第二节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主要特征 |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制度的法律特征 |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时代特征 |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内容特征 |
第三节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地位与作用 |
一、兵役法律制度是国家军事制度的重要内容 |
二、兵役法律制度是保卫国家安全的坚实基础 |
三、兵役法律制度是组织兵役工作的有效规范 |
第二章 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 |
第一节 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 |
一、我国古代兵役法律制度 |
二、我国近代兵役法律制度 |
三、新中国兵役法律制度 |
第二节 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现状分析 |
一、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体系构成 |
二、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实质内涵 |
三、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主要问题 |
第三节 我国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客观分析 |
一、我国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经验 |
二、我国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优劣之处 |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发展的新要求 |
第三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价值定位 |
第一节 兵役义务与兵役权利的价值整合 |
一、依法参加兵役是公民和法人的基本义务 |
二、参加兵役人员依法享有各种基本权利 |
三、正确处理兵役权利与兵役义务的关系 |
第二节 国家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有序统一 |
一、兵役必须以实现国家价值优先 |
二、公民通常是实现个人价值优先 |
三、兵役法律制度是国家价值与个人价值的调节器 |
第三节 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相互融合 |
一、国防是全体公民的国防 |
二、兵役实质是少数公民参加兵役 |
三、兵役法律制度是实现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统一的平衡器 |
第四节 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
一、公平与效率是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内在要求 |
二、兵役法律制度优先考虑军事效率 |
三、兵役法律制度充分体现公平原则 |
第五节 和平权与发展权的有序调整 |
一、追求国家和平权是兵役法律制度的基本目标 |
二、保障国家发展权是兵役法律制度的价值追求 |
三、统筹和平权与发展权是兵役法律制度的主要功能 |
第四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内外环境 |
第一节 国家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是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基础 |
一、经济实力 |
二、法治环境 |
三、军事改革 |
第二节 国家严峻安全形势是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 |
一、国家统一困境 |
二、周边事态纷争 |
三、西方大国遏制 |
第三节 信息化局部战争对兵员素质要求普遍提高 |
一、信息化局部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样式 |
二、高技术武器装备占据未来战场的主导地位 |
三、高素质的兵员成为信息化战争胜负的关键 |
第四节 优待军人成为兵役法律制度的内在共识 |
一、尊重军人共识 |
二、优待军人传统 |
三、军人权益维护 |
第五节 军队独生子女兵员质量不容乐观 |
一、独生子女成为军队服役主体 |
二、应征青年身体素质明显下降 |
三、入伍后退兵比例呈逐年上升 |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完善之道 |
第一节 科学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体系 |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 |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目标任务 |
第二节 大力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质量 |
一、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组织领导 |
二、统筹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规划计划 |
三、科学组织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起草拟制 |
第三节 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落实 |
一、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兵役法律意识 |
二、加强执法监督检查确保法律制度落到实处 |
三、严格组织对违反兵役法律制度行为的惩治 |
结语:加快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应处理的几个关系 |
一、处理好兵役法律制度与其它军事政策制度之间的关系 |
二、处理好兵役法律制度与新时代强军要求的关系 |
三、处理好兵役法律制度制定与实施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4)新时代我国兵役制度法治化变革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兵役制度的法治化历程与立法现状 |
(一)兵役制度的法治化历程 |
(二)兵役制度的立法现状 |
二、新时代兵役制度在法治进程中的方位 |
(一)新时代兵役制度法治化变革的理论基础 |
(二)新时代兵役制度法治化变革的意义 |
三、新时代我国兵役制度法治化变革面临的挑战 |
(一)兵役制度变革滞后于国家整体法治建设 |
(二)兵役法律体系不够健全 |
(三)公民兵役权利义务失衡 |
(四)国民对公民身份的认同存在缺失 |
四、新时代我国兵役制度法治化变革构想 |
(一)兵役法律体系之塑造 |
(二)公民兵役权利义务再均衡 |
(三)法治精神与尚武精神的二元彰显 |
(四)加强公民身份认同的建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后记 |
(5)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1.1.1 确保预备役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必然要求 |
1.1.2 确保预备役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现实要求 |
1.1.3 确保预备役部队血脉永续、根基永固、优势永存的内在要求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点 |
第二章 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理论及相关学科理论 |
2.1 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 |
2.1.1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 |
2.1.2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 |
2.1.3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
2.1.4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
2.1.5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 |
2.2 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本体理论 |
2.2.1 现象与本质 |
2.2.2 主体与客体 |
2.2.3 原则与方法 |
2.2.4 载体与运用 |
2.3 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
2.3.1 教育学相关理论与方法 |
2.3.2 心理学相关理论与方法 |
2.3.3 传播学相关理论与方法 |
第三章 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质量分析 |
3.1.1 调查问卷设计的理论基础 |
3.1.2 调查问卷设计的内容结构 |
3.1.3 调查问卷的质量分析 |
3.2 当前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绩 |
3.2.1 现役军官具备较强的理论授课能力 |
3.2.2 预备役官兵参加理论授课态度积极 |
3.2.3 普遍使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教育授课 |
3.2.4 相关指示决定和条令条例得到落实 |
3.3 当前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
3.3.1 教育计划难制定 |
3.3.2 教育时间难保证 |
3.3.3 教育内容难整合 |
3.3.4 教育环境难构建 |
3.3.5 教育效果难体现 |
3.3.6 教育对象难掌控 |
3.3.7 方法手段难创新 |
3.3.8 预干能力难胜任 |
第四章 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4.1 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
4.1.1 政治生态重塑为创新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
4.1.2 组织形态变革为创新构建了科学的领导组织 |
4.1.3 信息技术应用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平台 |
4.1.4 法规制度完善为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
4.2 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
4.2.1 长期和平环境带来严峻挑战 |
4.2.2 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
4.2.3 官兵成分结构带来严峻挑战 |
4.2.4 意识形态斗争带来严峻挑战 |
4.2.5 网络技术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
第五章 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理念创新 |
5.1 着眼信息网络深度发展,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 |
5.1.1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用户意识 |
5.1.2 抓好分析预测,强化数据意识 |
5.1.3 实现技术共享,强化平台意识 |
5.1.4 注重资源整合,强化效率意识 |
5.2 着眼职能使命变化拓展,牢固树立强军胜战理念 |
5.2.1 深化党管武装教育,强化政治意识 |
5.2.2 深化国家安全教育,强化职能意识 |
5.2.3 深化国防法治教育,强化责任意识 |
5.2.4 深化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教育,强化备战意识 |
5.3 着眼增强教育时代性感召力,牢固树立大政工理念 |
5.3.1 军地党委统领,强化大局意识 |
5.3.2 部门齐抓共管,强化协同意识 |
5.3.3 践行群众路线,强化群众意识 |
5.3.4 增强业务能力,强化本领意识 |
第六章 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模式和指导方式创新 |
6.1 遵循客观规律,坚持依法施教 |
6.1.1 遵循“双重领导”的客观规律 |
6.1.2 遵循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客观规律 |
6.1.3 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
6.2 严密组织实施,抓好教育落实 |
6.2.1 抓好与“教”有关的工作 |
6.2.2 抓好与“学”有关的工作 |
6.2.3 抓好与“做”有关的工作 |
6.3 坚持基本制度,完善教育机制 |
6.3.1 计划制度 |
6.3.2 准备会制度 |
6.3.3 教育骨干培训制度 |
6.3.4 宣传日制度 |
6.3.5 检查考评制度 |
第七章 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创新 |
7.1 完善两种“隐性”教育法,让预备役官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
7.1.1 把握人员集中时机,发挥军营文化熏陶作用 |
7.1.2 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实现群众性自我教育 |
7.2 改进三种“显性”教育法,让预备役官兵在正面灌输中接受教育 |
7.2.1 发挥物质精神体制优势,实现部队家庭社会共育 |
7.2.2 注重增强课堂互动,改进灌输教育方式 |
7.2.3 把握时机主动作为,做好随机教育启发 |
7.3 健全三种“显性与隐性相结合”教育法,让预备役官兵在情感交融中接受教育 |
7.3.1 汲取社会媒体资源,做好新闻舆论引导 |
7.3.2 发挥军地网络优势,开展网络互动教学 |
7.3.3 做好典型挖掘工作,发挥激励警示作用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附录(一) 预备役战士调查问卷 |
附录(二) 现役军官调查问卷 |
(6)预备役部队建设发展历史与改革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预备役部队建设发展的历史回顾 |
(一) 奠基起步阶段 (1983年至1990年) |
(二) 巩固发展阶段 (1991年至2000年) |
(三) 科学推进阶段 (2001年至2013年) |
(四) 改革创新阶段 (2014年至今) |
二、预备役部队当前存在的矛盾问题 |
(一) 职能定位不明确 |
(二) 规模结构不科学 |
(三) 编组布局不合理 |
(四) 装备保障有代差 |
三、预备役部队调整改革的对策思考 |
(一) 围绕一体化联合作战需要明确职能任务 |
(二) 适应军队领导指挥体制变化调整相关权责 |
(三) 着眼建强武装力量体系确定规模结构 |
(四) 面向不同方向战略需求科学编组布局 |
(五) 贯彻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配套装备保障 |
(7)陕西省预备役军官选拔问题研究 ——以陕西某预备役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缘起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价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
1.4.1 研究难点 |
1.4.2 创新点 |
第二章 预备役军官选拔工作的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预备役 |
2.1.2 预备役部队 |
2.1.3 预备役军官 |
2.1.4 预备役军官选拔 |
2.2 预备役部队的发展历程 |
2.2.1 我军预备役部队的发展历程 |
2.2.2 外军预备役部队的发展概况 |
2.3 理论基础 |
2.3.1 人才学基本理论 |
2.3.2 军队人事管理学理论 |
2.3.3 国防动员理论 |
第三章 陕西某预备役师预备役军官选拔现状分析 |
3.1 陕西某预备役师预备役军官选拔基本情况 |
3.1.1 年龄结构 |
3.1.2 文化程度 |
3.1.3 政治面貌 |
3.1.4 职务等级 |
3.1.5 来源渠道 |
3.1.6 地方任职经历 |
3.1.7 部队从军经历 |
3.2 陕西某预备役师预备役军官选拔存在的问题 |
3.2.1 选拔重视程度不够 |
3.2.2 选拔对象素质不高 |
3.2.3 选拔机制不够完善 |
3.2.4 选拔程序不够规范 |
3.2.5 选拔结构不尽合理 |
3.2.6 选拔人才效益偏低 |
3.3 陕西某预备役师预备役军官选拔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选拔主体认识不到位、作用发挥不好 |
3.3.2 选拔客体专业对口率偏低、科技含量不高 |
3.3.3 选拔条件不够细化、操作性不强 |
3.3.4 选拔方式陈旧、创新性不足 |
第四章 完善陕西省预备役军官选拔的对策思考 |
4.1 把握预备役军官选拔的基本要求 |
4.1.1 明确选拔标准 |
4.1.2 突出聚焦能力 |
4.1.3 严格规范程序 |
4.2 拓宽预备役军官选拔的渠道 |
4.2.1 立足省内军民融合优势,在更大范围选拔专业技术人才 |
4.2.2 着眼省内高新企业聚集优势,加大预编高科技人才的力度 |
4.2.3 借助省内科教资源优势,积极纳编地方专家学者 |
4.3 丰富预备役军官选拔的方式 |
4.3.1 公开式选拔 |
4.3.2 编组式选拔 |
4.3.3 集成式选拔 |
4.3.4 模块式选拔 |
4.4 完善预备役军官选拔的制度保障 |
4.4.1 科学搞好人才储备 |
4.4.2 认真组织岗前培训 |
4.4.3 完善诫勉淘汰机制 |
4.4.4 综合实施考评检查 |
4.4.5 健全选用长效机制 |
4.5 优化预备役军官选拔的环境 |
4.5.1 强化预备役军官履职的荣誉感 |
4.5.2 激发预备役军官参训的责任感 |
4.5.3 增强预备役军官价值的认同感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预备役军官问卷调查 |
致谢 |
(8)我国预备役部队法治建设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绪论 |
(一) 预备役部队的起源与发展 |
(二) 我国预备役部队的发展概况 |
(三) 法律法规在预备役部队建设中的现状 |
二、加强我国预备役部队法治建设的必要性 |
(一) 落实我党治国治军方略的重要举措 |
(二) 实现强军目标的有力支撑 |
(三) 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重要保证 |
三、我国预备役部队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 预备役部队法律体系尚未成型 |
(二) 部分现行法律法规实效性不强 |
(三) 法律法规更新不及时 |
四、完善我国预备役部队法治建设的建议 |
(一) 加快预备役部队立法进程 |
(二) 完善预备役部队相关制度 |
(三) 加强预备役部队执法监督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全面提升预备役部队建设质量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一、坚持党管武装, 牢牢把握预备役部队建设正确方向 |
二、坚持任务牵引, 着力提高预备役部队应急应战能力 |
三、坚持改革创新, 不断加快预备役部队转型建设步伐 |
四、坚持军民融合, 巩固发展预备役部队齐抓共建局面 |
五、坚持改进作风, 全面展示预备役官兵过硬素质形象 |
四、积极推进预备役部队建设向纵深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预备役改革背后的学问不简单[J]. 王若愚. 人生与伴侣, 2020(29)
- [2]预备役改革背后的学问不简单[J]. 王若愚. 人生与伴侣(下半月版), 2020(29)
- [3]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研究[D]. 林高松. 武汉大学, 2020(04)
- [4]新时代我国兵役制度法治化变革初探[D]. 聂朝阳. 吉林大学, 2020(08)
- [5]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 李威.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1)
- [6]预备役部队建设发展历史与改革思考[J]. 于杰,尹大勇. 国防, 2018(10)
- [7]陕西省预备役军官选拔问题研究 ——以陕西某预备役师为例[D]. 白建国. 西北大学, 2016(05)
- [8]我国预备役部队法治建设探析[D]. 胡勇. 安徽大学, 2016(03)
- [9]把后备力量实战化训练不断引向深入[J]. 刘维. 国防, 2015(06)
- [10]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全面提升预备役部队建设质量水平[J]. 李作成. 国防, 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