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Cr1MoV钢构件的蠕变-疲劳相互作用特性曲线研究

12Cr1MoV钢构件的蠕变-疲劳相互作用特性曲线研究

一、12Cr1MoV钢制部件蠕变-疲劳交互作用特性曲线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孙振兴[1](2016)在《重型燃气发电机组调峰过程转子寿命损耗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目前主要的发电形式为火力发电。在火力发电设备中,燃气轮机由于污染较小且调峰能力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发电领域,由于电网调峰的快速变负荷特性以及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机侧及网侧故障,燃气轮机的实际运行寿命可能会低于设计寿命,因此,针对燃气轮机运行过程的寿命损耗计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GE9FA重型燃气轮机转子作为研究对象,从转子建模、响应分析、寿命损耗等方面展开一系列研究,探讨了燃气轮机转子扭振固有频率及扭应力较大危险截面的分布特点,并通过传递矩阵与数值积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如何计算实际运行状态下的转子危险截面的扭矩响应,进一步结合疲劳损伤理论确定燃气轮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调峰变负荷引发的扭振寿命损耗。主要工作结论如下:(1)归纳国内外典型燃机转子结构特点和整机布置方式,分析燃气轮机调峰原理及影响因素。(2)应用传递矩阵法计算转子轴系扭振固有模态,计算得到一阶扭振固有频率低于工频,一阶最大扭应力分布在压气机与发电机转子之间。(3)应用传递矩阵与数值积分相结合的方法计算轴系扭振响应,确定最大扭应力位于压气机与发电机转子之间的联轴器处。结合燃机调峰升负荷及启动过程计算扭振响应,启机及升负荷过程轴系扭振响应包含一阶固有频率,无工频。负荷变化时出现误并网等情况,扭振响应包含工频。(4)分析常见疲劳寿命损耗计算方式利弊,应用局部应力应变法结合雨流计数法及相关疲劳计算理论针对调峰燃机转子扭振损耗进行计算,得出结论:燃机调峰及启动过程扭振损耗均高于正常运行疲劳损耗。

赵昆[2](2014)在《电站锅炉承压部件失效模式与风险评估研究》文中提出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而火力发电作为我国现阶段最主要的能源供应方式,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电站锅炉作为火力发电厂的核心设备,其能否安全可靠的运行将对国民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为保障锅炉的安全运行,对锅炉承压部件的失效模式进行研究分析,找出锅炉各承压部件的失效模式、失效机理以及主要失效部位,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和管理,合理安排锅炉的检验和检修,减少锅炉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电站锅炉承压部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将电站锅炉承压部件按照水冷壁、省煤器、过热器和再热器、汽包、集箱、减温器、锅炉管道、高温高压阀门等进行分类,通过理论分析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对各部件的失效模式、失效机理和常见失效部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在分析过程中,给出了各种失效形式的实物形貌和组织相图,生动直观,易于理解。同时,结合工程实践对锅炉承压部件的典型失效案例进行了介绍和分析。锅炉经过长时间运行以后,各承压部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特别是启停频繁、参数波动较大的以及提高参数运行的锅炉,损伤的程度会更加严重。锅炉承压部件常见的损伤模式有蠕变、疲劳、磨损、腐蚀等几种,不同的部件,在不同条件下,损伤模式也不同。有的部件为单一损伤模式,而有的部件兼具不同的损伤模式。本文针对锅炉各承压部件不同的损伤模式,给出了相应的寿命评估计算方法。对同一种损伤模式,也给出了不同的评估计算方法。通过寿命评估,对锅炉的安全状况作出合理评价,从而有针对性的采用预防措施,避免和较少锅炉事故的发生。风险评估和基于风险的检验是一项新兴的技术,这项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设备管理和检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电站锅炉的管理和检验上应用这项技术,不仅能合理控制设备管理和检验的综合成本,还能有效提高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本文对这一技术进行介绍和研究,探讨风险评估和基于风险的检验在电站锅炉上的具体应用。锅炉承压部件的失效模式、失效分析和寿命评估、风险评估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对锅炉承压部件的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进行分析,找出部件失效的主要模式和失效部位,进而应用到锅炉检验和管理中,提高检验和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锅炉的寿命评估和风险评估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同时,应用寿命评估和风险评估对锅炉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价,进而采用有效措施提高锅炉的安全状况,降低风险等级,避免和减少锅炉事故的发生,并为下一步的检验和管理指明重点和方向。

吴生华[3](2014)在《定向凝固镍基高温合金4706DS的蠕变疲劳机理研究》文中认为大型先进压水堆AP1000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三代非能动先进压水堆,将在我国和世界上其它国家获得广泛的推广。反应堆内自持核裂变反应放出能量,以热能形式被冷却介质带出,沸腾的蒸汽推动汽轮机涡轮叶片转动产生电能。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定向凝固镍基高温合金4706DS是AP1000汽轮机涡轮叶片用最佳候选材料之一。本论文以4706DS合金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制备工艺的试样进行了蠕变疲劳试验,并对蠕变疲劳断口试样进行了详细的微观组织与微观化学分析与表征,包括金相试验、XRD试验、SEM试验、TEM/STEM试验,以此研究4706DS合金的蠕变疲劳断裂机理。通过对时效与未时效蠕变疲劳试样进行分析表明:时效热处理过程中,γ’相由不规则形状转变为球形状,并聚集长大,第二相弥散强化减小;MC型碳化物通过从基体相析出而使含量增大,M23C6型碳化物通过从基体直接析出和MC型碳化物退化两种方式而使含量增大,碳化物在时效过程中会聚集长大,从而使第二相弥散强化减小;错配度的绝对值减小,共格强化度增大。然而第二相弥散强化减小占据了主要作用,导致合金的抗蠕变疲劳断裂能力下降。通过各种时效温度的蠕变疲劳试样的微观组织与微观化学的分析与表征,表明提高时效热处理温度,γ’相的尺寸增大,弥散程度减小,第二相弥散强化减小;碳化物的含量增大,但颗粒尺寸增大,弥散程度减小,第二相弥散强化减小;错配度的绝对值减小,共格强化度增大。当保载时间为3分钟时,第二相弥散强化减小占据了主要作用,导致合金的抗蠕变疲劳断裂能力下降;当保载时间为0.6分钟和30分钟时,共格强化增大占据了主要作用,导致合金的抗蠕变疲劳断裂能力增大。通过对应力状态对蠕变疲劳行为的研究分析表明,从过渡弧R→中间位置M→断口位置B,随着试样所受应力值逐渐增大:MC型碳化物发生分解,M23C6型碳化物含量增大并聚集长大;丫’相聚集长大,导致第二相弥散强化减小;错配度的绝对值逐渐增大,共格强化减小;位错的密度增大。最终导致断口位置最先断裂。

刘诗道,徐旭,张玉华[4](2011)在《塞棒夹紧装置的设计》文中提出采用更换塞棒的方式来延长中间罐的使用寿命,设计与塞棒快换机械手配合的塞棒夹紧装置。提出便于装拆的塞棒夹紧机构,分析塞棒夹紧装置的工作要求和机构参数,推导出主要参数的计算公式,结合实例基于ANSYS分析连接头的热变形和锁紧销的应力,为塞棒夹紧装置应用奠定基础。

邓志成,杨宇,汪勇[5](2010)在《阀座圆角半径对汽轮机高压阀壳高温蠕变应力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分析了稳态额定负荷工况下汽轮机阀座圆角半径对高压阀壳蠕变应力的影响。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蠕变的初期,阀座圆角半径增大时,阀壳蠕变应力明显减小;进入稳态蠕变期后,蠕变应力趋于一个常数;不同阀座圆角半径情况下,稳态蠕变应力差别并不大;改变阀座圆角半径,其他部位蠕变应力基本保持不变。

张戊林[6](2010)在《P91钢蠕变—疲劳特性研究及蒸汽管道的寿命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的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火力发电等行业,有大量的设备和容器长期工作在高温、高压工况下。由于这些设备和容器承受较高的温度和复杂载荷作用,要求它们具有一定的可靠寿命对于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意义重大。在火力发电厂,锅炉及蒸汽管道工作在高温和循环载荷工况下,它们的典型失效形式主要为疲劳、蠕变及疲劳蠕变交互作用引起的材料破坏。本文以电站锅炉P91钢蒸汽管道为研究对象,其主要研究工作包括: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处于高温高压工况下的P91钢直管、90°弯管及三通管进行应力分析;计算了三种管子的应力分布;分析和讨论了椭圆度和热应力对弯管危险部位应力分布的影响,为降低管道应力及寿命评估提供了参考依据。对电站锅炉用P91钢进行蠕变、疲劳及蠕变—疲劳交互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P91钢的蠕变、疲劳及蠕变—疲劳交互作用材料特性及蠕变-疲劳损伤图。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实验数据,分别用持久强度法及P91钢蠕变-疲劳损伤图对宁海电厂2号机组的P91钢蒸汽管道直段和弯头进行蠕变-疲劳寿命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宁海电厂2号机组P91钢蒸汽管道目前运行安全,并仍有较长的剩余寿命。

魏峰[7](2009)在《P91钢蠕变—疲劳交互作用损伤模型研究及寿命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对于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设备,为了保证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必须考虑蠕变、疲劳及其交互作用对材料寿命的影响。因此,蠕变/疲劳交互作用下的寿命预测方法对高温部件的设计要求、合理选材以及安全性评估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新型耐热钢P91钢的蠕变、疲劳及其交互作用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交互作用下的疲劳寿命比纯疲劳下的寿命值降低了,而蠕变寿命却比纯蠕变下的寿命值提高了。证明在交互作用下蠕变损伤和疲劳损伤的相互影响并非都是促进和加速作用,有时也表现出抑制的作用。采用细观损伤力学的分析方法,当材料受损变形产生微空洞和微裂纹时,一部分微空洞在循环加载过程中产生拉伸变形逐渐变得细长,最终转化成微裂纹,即每一循环过程中都有一部分蠕变损伤产生的微空洞被消耗掉,转化成了疲劳损伤的微裂纹形式。因此,在这种交互作用的影响下蠕变损伤被抑制,蠕变寿命得到了提高,而疲劳损伤得到了促进,疲劳寿命值降低。本文在研究线性损伤累积法及其修正方法中,将蠕变损伤指数和疲劳损伤指数引用到蠕变/疲劳交互作用损伤模型中。提出了交互作用影响量的概念,根据材料特点定义该影响量为一次循环过程中循环加载对蠕变应变的影响(抑制或促进)量。引入疲劳等效应力作为疲劳损伤模型的控制参量.建立了以蠕变损伤指数和疲劳损伤指数为基础的蠕变/疲劳交互作用寿命预测模型。应用该模型预测P91钢蠕变/疲劳交互作用下的寿命值,并与试验值及其他模型的计算值对比。最后应用本文的方法对应变控制模式下的2.25Cr-1Mo钢进行寿命预测。

胡殿印,王荣桥,洪杰,李其汉[8](2008)在《GH30合金疲劳-蠕变概率模型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疲劳-蠕变特性函数基础上,提出了针对镍基高温合金材料的疲劳-蠕变耦合失效模式的概率模型的研究方法.针对镍基合金GH30的连续疲劳-蠕变交互作用的试验结果,确定了GH30在600℃温度下的疲劳-蠕变特性函数,考虑随机因素后,进行了GH30材料在疲劳-蠕变耦合失效模式下的概率模型分析,研究表明随机因素对材料的失效概率很大,通过灵敏度分析可确定影响破坏的主要因素以提高寿命.

张健[9](2008)在《超临界锅炉炉外承压部件的寿命分析及在线检测》文中研究说明电厂承压部件的疲劳蠕变寿命问题是保证安全运行的最重要的环节,锅炉的寿命预测和寿命管理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不仅涉及到所采用的评定方法的准确性,而且还需要在运行中有实用而方便的检测和监测手段。本文着重研究了近年来兴起的损伤力学的方法,先以有限元软件得出计算所需的参数,并以多轴非线性损伤力学的方法计算对象的寿命,更着重从多个方面与角度同经典的计算疲劳蠕变的方法做比较,由此探讨更准确可靠的计算疲劳蠕变的方法。之后,编写了寿命在线监测和管理系统软件,较好地兼顾了监测系统的准确性、实时性和智能化。

刘彤[10](2008)在《电站锅炉承压部件寿命分析及在线监测》文中研究表明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大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发展。火电设备初投资大,占用资金多,保证并延长这些发电设备的使用寿命意义重大。锅炉是火电机组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其中承压部件消耗的钢材占锅炉本体的80%以上,锅炉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承压部件的寿命。本文开展对锅炉寿命的研究,针对不同失效机制的承压部件建立了一整套寿命损耗计算模型,自主研发了锅炉寿命在线监测系统,进行了寿命损耗分析。另外,还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锅炉寿命管理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对以疲劳为主导失效机制的承压部件,以汽包为例分析了疲劳寿命损耗规律,并进行了寿命损耗计算。提出了适应在线监测的寿命计算简化方法,在此基础上研发了基于DCS和MIS的汽包寿命在线监测和管理系统。该系统把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力计算放在DCS系统内完成,而将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寿命计算放在MIS系统内完成,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硬、软件资源,易于现场应用。对寿命损耗主导机制为蠕变的高温受热面,以过热器为例对寿命损耗规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寿命损耗计算模型,提出了确定寿命监测危险点的原则。研发了基于SIS的电站锅炉寿命损耗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建立了一个通用的数据交换和处理平台,不仅可以用于过热器,还可以用于其它承压部件。针对寿命分析的关键参数管壁温度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基于热偏差分析的壁温计算方法确定了过热器危险点。特别地,利用薄壳换热模型将烟气和蒸汽两个独立的计算域耦合在一起,借助UDF函数将下炉膛的辐射热按照高斯分布的方式传递给上炉膛,采用非结构化网格,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了高过和屏过的管壁温度分布。针对受疲劳和蠕变交互作用的承压部件,以汽水分离器为例,运用ANSYS进行了机械和温度载荷共同作用的弹性有限元分析,根据ASME CodeCaseN-201-4提出的规则分析了疲劳蠕变寿命,设计了在线监测方案。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锅炉的寿命管理,研发了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寿命管理系统。引入属性模糊聚类方法进行分析参数的选择,采用多维关联规则对电厂的运行数据进行挖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例证明数据挖掘技术在锅炉寿命管理中的应用是可行和有益的。

二、12Cr1MoV钢制部件蠕变-疲劳交互作用特性曲线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2Cr1MoV钢制部件蠕变-疲劳交互作用特性曲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重型燃气发电机组调峰过程转子寿命损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概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转子扭振特性研究现状
        1.2.2 调峰对燃气发电机组的影响
        1.2.3 转子疲劳损耗研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燃气轮机组轴系结构与运行特性分析
    2.1 引言
    2.2 燃气轮机转子结构与布置形式
        2.2.1 燃气轮机转子基本结构及运行机理
        2.2.2 燃气轮机整机布置
        2.2.3 燃-蒸联合循环机组轴系布置
    2.3 燃气轮机运行特性
        2.3.1 燃机寿命及影响因素
        2.3.2 燃气轮机调峰影响因素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燃气轮机轴系扭振固有特性
    3.1 引言
    3.2 9FA型燃气轮机相关参数及轴系建模
        3.2.1 轴系的建模计算
        3.2.2 轴系的固有特性计算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快速调峰引起的机组轴系扭振响应分析
    4.1 引言
    4.2 扭振响应计算
        4.2.1 Newmark增量法计算原理
        4.2.2 燃气轮机转子扭振响应计算实例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调峰引发的寿命损耗分析
    5.1 引言
    5.2 寿命损耗计算理论
        5.2.1 名义应力法
        5.2.2 损伤容限法
        5.2.3 局部应力应变法
    5.3 局部应力应变法估算轴系疲劳损耗
        5.3.1 名义应力应变与局部应力应变的转化
        5.3.2 雨流计数法统计载荷循环
        5.3.3 平均应力对疲劳损耗计算的影响
        5.3.4 应变——寿命曲线
        5.3.5 寿命损耗计算
    5.4 轴系调峰扭振疲劳寿命损耗分析
        5.4.1 快速变负荷轴系寿命分析
        5.4.2 燃机启动过程轴系寿命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2)电站锅炉承压部件失效模式与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关于电站锅炉承压部件失效模式和风险评估的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电站锅炉承压部件失效模式及失效机理
    2.1 锅炉承压部件的损伤机理和失效模式
        2.1.1 水冷壁的失效模式及分析
        2.1.2 省煤器的失效模式及分析
        2.1.3 过热器和再热器的失效模式及分析
        2.1.4 汽包的失效模式及分析
        2.1.5 集箱的失效模式及分析
        2.1.6 减温器的失效模式及分析
        2.1.7 管道的失效模式及分析
        2.1.8 高温高压阀门的失效模式及分析
    2.2 失效分析案例
        2.2.1 水冷壁管爆管原因分析
        2.2.2 高温过热器爆管原因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站锅炉主要承压部件寿命评估
    3.1 电站锅炉承压部件寿命评估现状
    3.2 电站锅炉承压部件寿命评估
        3.2.1 过热器和再热器的寿命评估
        3.2.2 省煤器的寿命评估
        3.2.3 水冷壁的的寿命评估
        3.2.4 汽包(汽水分离器)的寿命评估
        3.2.5 高温集箱和管道的寿命评估
        3.2.6 低温集箱和管道的寿命评估
        3.2.7 阀门的寿命评估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站锅炉风险评估
    4.1 风险评估简介
    4.2 电站锅炉承压部件风险评估
        4.2.1 风险评估的范围
        4.2.2 风险评估的目的
        4.2.3 风险评估的关键
        4.2.4 风险评估的内容
        4.2.5 风险评估的过程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5.3 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评闽及答辩情况表

(3)定向凝固镍基高温合金4706DS的蠕变疲劳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定向凝固镍基高温合金的研究现状
        1.2.1 起源与发展
        1.2.2 相组成
        1.2.3 化学成分特征
    1.3 热处理及强化机制
        1.3.1 热处理特征
        1.3.2 强化机制
    1.4 定向凝固镍基高温合金基本力学行为
        1.4.1 疲劳-蠕变交互作用机理
        1.4.2 疲劳-蠕变交互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1.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
    2.1 实验材料
    2.2 蠕变疲劳实验
    2.3 金相观察
    2.4 X-ray方法
    2.5 SEM试验
    2.6 TEM试验
        2.6.1 聚焦离子束原位制备TEM样品
        2.6.2 电解双喷方法制备TEM样品
第三章 蠕变疲劳试验
第四章 时效与未时效对蠕变疲劳性能与微观组织的影响
    4.1 金相试验和XRD试验结果与分析
    4.2 SEM、STEM试验结果与分析
    4.3 过渡弧中元素含量变化分析
    4.4 位错分析
    4.5 断口分析
    4.6 讨论与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时效温度对蠕变疲劳性能与微观组织的影响
    5.1 金相试验、XRD试验结果与分析
    5.2 位错形貌
    5.3 蠕变疲劳断口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5 本章小节
第六章 应力对蠕变疲劳性能及微观组织的影响
    6.1 金相试验
    6.2 XRD分析
    6.3 SEM、STEM试验结果与讨论
    6.4 元素相对含量的变化分析
    6.5 位错观察与表征
    6.6 讨论与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成果

(4)塞棒夹紧装置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夹紧机构的设计
    1.1 机构组成与工作原理
    1.2 机构参数
    1.3 锁紧销的设计
2 设计实例
    2.1 锁紧销中心的位移分析
    2.2 锁紧销的强度分析
3 结论

(5)阀座圆角半径对汽轮机高压阀壳高温蠕变应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计算模型
    1.1有限元计算模型
    1.2强度薄弱部位
    1.3蠕变应力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蠕变应力的计算结果
    2.2分析与讨论
3 结 语

(6)P91钢蠕变—疲劳特性研究及蒸汽管道的寿命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2 高温材料的蠕变-疲劳特性及分析方法
    2.1 材料的疲劳特性
        2.1.1 材料的疲劳失效机理
        2.1.2 高温材料的疲劳破坏
        2.1.3 疲劳的主要影响因素
        2.1.4 疲劳失效的特征
    2.2 材料的蠕变特性
        2.2.1 蠕变失效的过程
        2.2.2 蠕变失效的特征
    2.3 蠕变—疲劳交互作用
        2.3.1 蠕变—疲劳交互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2.3.2 蠕变-疲劳分析方法
3 高压高温管道应力变化的ANSYS分析
    3.1 计算模型的建立
        3.1.1 研究对象
        3.1.2 有限元模型
    3.2 ANSYS分析
        3.2.1 工况
        3.2.2 分析内容
        3.2.3 ANSYS分析
    3.3 分析结果
        3.3.1 直管
        3.3.2 弯管应力分布
    3.4 三通
    3.5 结论
4 蠕变、疲劳试验及试验结果分析
    4.1 蠕变试验
        4.1.1 试验设计
        4.1.2 试验结果分析
    4.2 疲劳实验
        4.2.1 实验设计
        4.2.2 试验结果
    4.3 蠕变-疲劳交互作用损伤试验
        4.3.1 试验设计
        4.3.2 试验结果分析
    4.4 结论
5 蒸汽管道的蠕变-疲劳寿命评估
    5.1 蒸汽管道的蠕变-疲劳寿命评估方案
    5.2 蠕变-疲劳寿命评估对象
    5.3 蒸汽管道应力计算
        5.3.1 蒸汽管道应力的有限元计算
        5.3.2 蒸汽管道应力的理论计算
    5.4 疲劳损伤计算
    5.5 计算疲劳损伤
    5.6 蠕变-疲劳寿命评估
        5.6.1 持久强度法对管道寿命进行寿命评估
        5.6.2 蠕变-疲劳损伤图
    5.7 总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7)P91钢蠕变—疲劳交互作用损伤模型研究及寿命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损伤力学对蠕变/疲劳交互作用研究的概述
        1.3.1 蠕变损伤理论
        1.3.2 疲劳损伤理论
        1.3.3 蠕变/疲劳交互作用损伤理论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P91钢蠕变疲劳试验及结果分析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条件
    2.3 试验设备
    2.4 试验结果及分析
        2.4.1 高温蠕变试验结果及分析
        2.4.2 疲劳试验结果及分析
        2.4.3 蠕变/疲劳交互作用试验结果及分析
第3章 蠕变/疲劳交互作用损伤模型
    3.1 蠕变损伤模型
    3.2 疲劳损伤模型
        3.2.1 疲劳模型的建立
        3.2.2 疲劳塑性破坏应变ε_f的测量
    3.3 蠕变/疲劳交互作用的损伤模型
第4章 蠕变/疲劳交互作用下的寿命预测
    4.1 模型预测P91钢蠕变/疲劳交互作用下的寿命
    4.2 模型预测2.25CR-1Mo钢蠕变/疲劳交互作用下的寿命
    4.3 模型与其他损伤模型的比较
    4.4 本文工作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及参与科研项目

(8)GH30合金疲劳-蠕变概率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随机因素的分析
2 疲劳-蠕变特性函数
3 疲劳-蠕变作用下的失效概率
4 GH30疲劳-蠕变概率模型的研究
5 灵敏度分析
6 结 论

(9)超临界锅炉炉外承压部件的寿命分析及在线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高温低周疲劳及蠕变概述
        1.2.1 金属的高温低周疲劳
        1.2.2 金属材料的蠕变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压力容器研究动态
        1.3.2 高温低周疲劳寿命研究动态
        1.3.3 蠕变及疲劳-蠕变交互寿命研究动态
        1.3.4 对于电厂压力容器在线监测和管理系统应用的研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汽水分离器的受力分析及其疲劳、蠕变作用
    2.1 汽水分离器受力分析
        2.1.1 汽水分离器受力综述
        2.1.2 汽水分离器热应力分析
    2.2 高温低周疲劳
        2.2.1 循环变形的力学特性
        2.2.2 高温循环变形
        2.2.3 高温下的疲劳损伤和裂纹萌生
        2.2.4 疲劳特性曲线和疲劳极限
    2.3 蠕变
        2.3.1 蠕变速率与应力的关系
        2.3.2 温度、应力和材料对蠕变的影响
        2.3.3 蠕变机理
        2.3.4 持久强度
    2.4 蠕变疲劳交互作用
第三章 多轴连续损伤力学模型及累积损伤理论
    3.1 多轴连续损伤力学研究方法简介
        3.1.1 损伤力学简介
        3.1.2 多轴连续损伤简介
    3.2 低周疲劳损伤理论的对比研究
        3.2.1 现行疲劳损耗及累积损伤理论
        3.2.2 疲劳非线性连续损伤力学模型
    3.3 蠕变损伤理论的对比研究
        3.3.1 现行蠕变损耗及累积损伤理论
        3.3.2 蠕变非线性损伤力学理论及其特点
    3.4 疲劳-蠕变累积损伤理论的对比研究
        3.4.1 现行疲劳-蠕变耦合损伤分析方法
        3.4.2 非线性连续损伤耦合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损伤模型及理论的数值计算
    4.1 汽水分离器模型简介
    4.2 对汽水分离器的有限元分析
        4.2.1 原始数据
        4.2.2 有限元分析结果
    4.3 计算过程
        4.3.1 低周疲劳损耗及对比分析
        4.3.2 蠕变损耗及对比分析
        4.3.3 疲劳-蠕变累积损耗及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锅炉寿命在线监测和管理系统的结构与实现
    5.1 电厂监测系统
    5.2 服务器端寿命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开发
        5.2.1 锅炉寿命在线监测和管理系统计算流程
        5.2.2 服务器端在线监测系统的实现与界面简介
        5.2.3 系统核心具体实现方法
    5.3 客户端寿命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开发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10)电站锅炉承压部件寿命分析及在线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我国火电设备寿命管理的现状
        1.2.2 疲劳寿命的研究动态
        1.2.3 蠕变及其疲劳-蠕变寿命的研究动态
        1.2.4 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
        1.2.5 锅炉承压部件的在线监测和管理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以疲劳为主导失效机制的承压部件寿命分析与在线监测
    2.1 机械应力分析
    2.2 热应力分析
        2.2.1 内外壁温差热应力
        2.2.2 上下壁温差热应力
    2.3 疲劳寿命分析
    2.4 锅炉汽包的疲劳寿命计算方法及实例
    2.5 在线计算中应力幅的计数方法——雨流法
    2.6 汽包疲劳寿命在线监测方法的设计
        2.6.1 应力的合成
        2.6.2 应力幅的确定
        2.6.3 疲劳寿命的计算
    2.7 锅炉汽包寿命在线监测和管理系统的开发
        2.7.1 DCS侧组态的实现
        2.7.2 MIS侧程序的编制
    2.8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寿命损耗以蠕变为主的承压部件寿命分析与在线监测
    3.1 高温受热面失效方式
    3.2 管壁金属蠕变分析
    3.3 蠕变寿命损耗计算方法
        3.3.1 寿命损耗计算的几个假设
        3.3.2 拉森—米勒外推公式
        3.3.3 罗宾逊法则
    3.4 金属管壁温度确定
        3.4.1 管壁温度计算方法
        3.4.2 内壁氧化层厚度法
        3.4.3 测量修正法
    3.5 管壁等效应力确定
        3.5.1 管内蒸汽压力
        3.5.2 管壁等效应力
        3.5.3 管壁厚度
    3.6 在线监测方案的设计
        3.6.1 危险点的确定原则
        3.6.2 实时数据的处理与寿命计算
    3.7 锅炉寿命在线监测系统的开发
        3.7.1 系统结构
        3.7.2 系统的工作原理
        3.7.3 系统功能
    3.8 应用实例
        3.8.1 监测对象简介
        3.8.2 危险点的确定
        3.8.3 结果及其分析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站锅炉高温受热面管壁温度的计算研究
    4.1 基于热偏差分析的过热器壁温计算
        4.1.1 吸热不均匀系数的计算
        4.1.2 热负荷的确定
        4.1.3 热偏差计算相关参数的确定
        4.1.4 热量均流系数μ
        4.1.5 壁温计算实例
    4.2 过热器壁温的数值模拟方法
        4.2.1 炉内过程数值模拟
        4.2.2 屏式过热器数值模拟
        4.2.3 高温对流过热器数值模拟
    4.3 过热器换热的数学模型
        4.3.1 基本守恒方程
        4.3.2 湍流模型
        4.3.3 薄壳换热模型
        4.3.4 边界条件设置
    4.4 过热器的数值模拟实例
        4.4.1 炉膛数值模拟结果
        4.4.2 屏式过热器壁温数值模拟
        4.4.3 高温过热器的数值模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疲劳蠕变交互作用的承压部件应力分析与寿命评估
    5.1 疲劳蠕变交互作用
    5.2 基于弹性分析的高温部件的损伤分析与寿命预测
        5.2.1 应力的分类——等效线性化方法
        5.2.2 需要的原始数据
        5.2.3 分析步骤
    5.3 实例计算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锅炉承压部件寿命管理
    6.1 多维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技术
        6.1.1 多维关联规则基本概念
        6.1.2 多维关联规则算法过程
        6.1.3 关联规则应用的问题及改进
    6.2 属性模糊聚类
        6.2.1 属性模糊聚类基本理论
        6.2.2 基于属性模糊聚类分析的步骤
        6.2.3 属性模糊聚类案例
    6.3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锅炉寿命管理及系统开发
        6.3.1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寿命管理方案
        6.3.2 系统的设计开发
        6.3.3 基于数据挖掘的寿命管理系统功能与特点
    6.4 锅炉过热器寿命及安全的数据挖掘实例
        6.4.1 利用属性模糊聚类进行参数选择
        6.4.2 规则挖掘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及对今后工作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本文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四、12Cr1MoV钢制部件蠕变-疲劳交互作用特性曲线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型燃气发电机组调峰过程转子寿命损耗研究[D]. 孙振兴.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02)
  • [2]电站锅炉承压部件失效模式与风险评估研究[D]. 赵昆. 山东大学, 2014(04)
  • [3]定向凝固镍基高温合金4706DS的蠕变疲劳机理研究[D]. 吴生华. 厦门大学, 2014(08)
  • [4]塞棒夹紧装置的设计[J]. 刘诗道,徐旭,张玉华.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5]阀座圆角半径对汽轮机高压阀壳高温蠕变应力的影响[J]. 邓志成,杨宇,汪勇. 发电设备, 2010(06)
  • [6]P91钢蠕变—疲劳特性研究及蒸汽管道的寿命评估[D]. 张戊林. 西安理工大学, 2010(11)
  • [7]P91钢蠕变—疲劳交互作用损伤模型研究及寿命评估[D]. 魏峰. 西南交通大学, 2009(02)
  • [8]GH30合金疲劳-蠕变概率模型的研究[J]. 胡殿印,王荣桥,洪杰,李其汉. 航空动力学报, 2008(04)
  • [9]超临界锅炉炉外承压部件的寿命分析及在线检测[D]. 张健.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8(02)
  • [10]电站锅炉承压部件寿命分析及在线监测[D]. 刘彤.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8(02)

标签:;  ;  ;  ;  ;  

12Cr1MoV钢构件的蠕变-疲劳相互作用特性曲线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