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据处理的Beta分布拟合法(论文文献综述)
强朦朦[1](2021)在《中国海水养殖保险研究 ——基于保险机构和政府的视角》文中指出伴随着渔业资源的衰退,全球众多国家开始管制渔业捕捞,并鼓励海水养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水养殖国家,海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对于缓解渔业资源短缺尤为重要。但海水养殖却是高风险行业,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从保障海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还是从稳定沿海养殖户的生计来说,海水养殖的风险管理都至关重要。因此,对中国海水养殖保险这一渔业资源经济手段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保险机构和政府的视角,围绕两者承担的生产风险评估、保险定价与保险政策优化等工作,对中国海水养殖保险展开研究。首先,利用分布拟合法对中国海水养殖的生产风险进行测度,并以此为基础讨论我国海水养殖保险的发展思路。其次,基于精算原理,对我国海水养殖保险的定价方法进行改进。再次,量化分析我国海水养殖保险的保费补贴政策,讨论政府是否应该补贴、如何确定补贴比例和补贴是否可持续等重要问题。最后,以梭子蟹降水指数保险为例,对天气指数型海水养殖保险政策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研究表明:第一,我国海水养殖的生产风险要显着高于农作物,致灾因子来源复杂。保险机构应积极开展海水养殖保险,且需要聚焦鱼类和甲壳类等高生产风险品种,而且类型上应以多灾种保险为主。第二,对于海水养殖保险的定价方法,分布拟合法要优于实践中采用的经验费率法。而且,基于相邻地区的情况对费率进行调整可以更好地反映海水养殖生产损失的空间关联性。第三,从促进供需均衡的角度来看,政府应该对海水养殖保险进行保费补贴,而且这种补贴是有效率的。最优的补贴比例和海水养殖户生产风险水平、风险厌恶程度和保险附加费率的高低有关。另外,即使中央财政不提供支持,地方政府也完全有财力去补贴海水养殖保险。第四,政府天气指数型海水养殖保险政策是有效的,此类创新产品具有提高海水养殖户福利和降低收入尾部风险的潜力,且需要的补贴成本要比传统的损害赔偿保险低。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定量评估了中国海水养殖的生产风险,并改进了中国海水养殖保险费率厘定方法。本文首次运用参数和非参数分布拟合法从不同层面对我国海水养殖的生产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估,并从致灾因子的危害性、海水养殖生产的暴露度和脆弱性等角度对评估结果进行了解释。同时,本文改进了中国海水养殖保险承保体在实践中采用的经验费率法,强调利用参数法和非参数法来科学的拟合单产分布和根据相邻地区的情况来调整费率。第二,提出了海水养殖保险保费补贴比例的测算方法。海水养殖保险保费补贴的首要目的在于提高海水养殖户的参保率,最优的保费补贴比例应该刚好使得海水养殖户购买保险和不购买保险的效用相等。同时,政府在确定保费补贴比例时,需要注意补贴效率的提高和减少过度补贴的程度。第三,优化了天气指数型海水养殖保险的设计方法,并提出了分析此类保险有效性的原则。本文提出先基于水产科学的知识选择合理的指数触发值区间,然后基于海水养殖户效用最大化的目标函数规划求解最优的指数触发值,该思路不仅有着较强的理论基础,而且计算过程客观。另外,从保险的本质来看,天气指数型海水养殖保险是否有效不能只聚焦基差风险,最根本的还要看此类保险是否提高了海水养殖户的福利和降低了政府补贴的成本。
蒋艾町,李小雨,夏雪,李嘉逸[2](2021)在《考虑风电场储能容量配置的风电功率预测误差估计算法对比研究》文中认为针对风电功率预测误差估计方法中混合高斯分布拟合法和特征值提取估计法这两种适用范围较广的风电功率预测误差估计方法,详细介绍其原理和误差估计流程,利用实际风电场数据对两种方法进行算例验证,并根据计算结果,针对两种方法下的估计区间对储能容量配置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为工程应用时的方法选取提供参考。同时,为了兼顾误差估计区间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有效指导风电场储能系统的容量配置,在高斯混合模型的基础上对风电功率预测误差进行状态划分,结合马尔可夫模型,提出一种MM-GMM优化预测误差区间估计算法并对其进行算例验证。
程秀作[3](2020)在《基于信息融合的工业机器人整机可靠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己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里的一种重要设备,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也随之快速发展,现已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由于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现有的工业机器人设备设计和机型的研制开发周期短,难以获得足够的可靠性测试数据,缺乏整机的可靠性研究。为了结合少量现有的可靠性现场试验信息,对工业机器人整机进行定性可靠性分析与定量的可靠性指标分析,推进工业机器人整机的可靠性优化管理和维护策略,本文从工业机器人整机的可靠性分析和信息融合理论的角度出发,开展工业机器人的可靠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工业机器人进行整机的结构和功能分析,绘制可靠性框图,对影响系统功能的关键零部件的故障模式进行分析,制定改进补偿措施,绘制FMEA表。针对传统危害性分析中风险优先数指标存在的意义不明的问题,开展了改进评估指标集的模糊综合评判工作。(2)研究工业机器人整机在不同环境下可靠性寿命信息的融合方法。针对无法满足实际工况环境下的小样本试验数据估计模型参数的问题,提出了MonteCarlo抽样结合经典极大似然估计的超参数估计方法,应用专家打分构建整机的环境因子,结合贝叶斯方法和试验样本数据进行可靠性信息融合,建立了一种基于环境因子融合工业机器人整机历史信息和试验信息的可靠性分析方法。(3)研究工业机器人整机多源可靠性信息的融合方法,对整机性能可靠性信息进行了Bootsrap仿真的可靠性评定;针对整机的多个专家经验信息存在不确定性问题,基于D-S证据理论进行融合处理;构建离散的AMSAA可靠性增长模型,将整机多个阶段的增长信息融合为多次增长后的可靠性先验信息。对主观专家经验信息、客观信息性能和可靠性增长信息进行等效验前信息转换,应用相容性检验方法构建混合先验分布,解决了由于信息源之间形式和来源不同造成的不相容问题,建立了融合工业机器人整机多源可靠性信息的贝叶斯理论的可靠性分析方法。
郝文晓[4](2020)在《轮轴接触表面形状建模及其应力不均匀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轮轴作为轨道车辆的重要行走部件,采用过盈配合联接,其主要失效形式是局部疲劳失效。传统的弹性力学解析法和有限元法将轮轴接触问题看作二维接触力学问题来研究,而没有考虑机加工精度等级造成的表面圆柱度因素对其接触状态的影响,从而无法解释轮轴局部疲劳失效的力学机理。因此,本文旨在建立能够反映机加工特性的轮轴随机表面圆柱度轮廓模型,将二维问题转化为三维接触问题,通过模拟压装过程,完成接触应力不均匀性分析,为揭示轮轴局部疲劳损伤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由此提出轮轴设计校核的方法。本文首先定性地分析了压装力随机分布的成因;然后研究了轮轴接触面圆柱度轮廓建模方法并建立了三维接触有限元模型;最后分析了轮轴的圆柱度因素、过盈量对其接触应力的不均匀性、接触变形及接触压力的影响,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通过轮轴压装试验数据分析,压装力变化具有随机遍历性;并通过影响压装力的诸多因素分析,认为轮轴接触面的圆柱度因素是压装力随机分布的主要原因。2.基于圆柱度的轮廓三维建模研究。首先将圆柱度误差分离为径向误差和轴向误差;然后研究轮廓点的分布特性,借助软件生成符合轮廓点分布特性的随机数序列,利用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方法生成周向轮廓;最后采用对空间周向轮廓进行插值的方法生成轴向轮廓,完成了圆柱度轮廓三维建模研究。3.三维随机接触模型建立。基于圆柱度轮廓点云生成NURBS曲面片,并将其缝合建立轮轴三维实体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对轮轴装配体进行处理,建立了轮轴三维接触有限元模型。4.通过三维随机接触模型分析,表明了圆柱度因素是应力分布不均匀及压装力随机变化的主要原因,可为后续的轮轴疲劳失效力学机理研究及强度设计校核提供理论依据。
成文娇[5](2020)在《河北省政策性玉米保险费率分区厘定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河北省内广泛种植,河北省是我国玉米主产地之一。但是河北省却是一个兼具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海滨的省份,可划分为5个气候区,6个灾害区,地形多样、自然环境复杂的特点使玉米生产风险较大,同时风险也存在明显差异,这也凸显了玉米保险的重要性。玉米保险是管理玉米生产风险的重要工具之一,河北省自2007年至今大力发展政策性玉米保险。玉米保险在各政府部门积极支持与配合下快速发展,是全省种植险保费规模最大的险种,在提供风险保障、稳定农民收入和脱贫攻坚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得到社会各界普遍认可。但是,目前玉米保险还存在一些问题,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其中一个突出问题是,不论各地的风险水平如何,十几年来玉米保险在河北省一直执行统一费率,这导致部分地区费率水平与实际风险不符,不利于玉米保险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此,2019年10月公布的《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农业保险要根据实际风险差异化定价,建立费率调整机制。因此,本文拟对河北省政策性玉米保险根据风险水平定价的费率分区厘定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改变河北省玉米保险“一省一费率”的不合理现状提供可资参考的思路和建议。首先,本文分析了河北省玉米生产与玉米保险的发展现状、河北省玉米保险费率分区厘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以52个不同地形的县为样本进行玉米生产风险的差异分析与聚类分析,将河北省玉米产区分为三个不同地形风险区分别进行费率厘定;最后,对如何实现河北省玉米保险费率分区厘定提出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研究视角较新。国内学者关于河北省玉米保险费率分区厘定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少,河北省农业保险牵头管理部门财政厅对推行玉米保险费率分区的政策需求非常迫切。因此,本文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徐双蝶,张焰,苏运[6](2020)在《考虑不确定性变量模糊相关性的智能配电网概率潮流计算》文中研究说明智能配电网的发展伴随着大规模光伏发电、风电和电动汽车的并网。为处理上述新型电源和负荷的不确定性及相关性,提出一种考虑变量模糊相关性的配电网概率潮流计算方法,建立了不确定性变量概率模型,用三角模糊数表示输入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采用改进的三点估计法计算配电网模糊概率潮流。针对相关系数的模糊性,通过模糊化Nataf变换生成具有模糊相关性的样本,求得系统输出变量各阶模糊原点矩,并采用改进的Cornish-Fisher级数拟合得到状态变量的模糊概率分布及隶属度函数。以改进的IEEE33节点系统进行测试分析,说明文中方法的准确性、高效性和实用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变量模糊相关性对配电网运行状态波动的影响。
徐双蝶[7](2020)在《考虑多重不确定性及相关性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智能配电网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新能源的大力扶持,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等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等新型用电负荷快速增长。这些新型电源出力及负荷的变化因受到自然资源条件、用户行为模式、外部环境、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而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相关性,大规模接入配电网后,会产生大量不确定性及相关性因素,影响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若不加以考虑,则可能导致对配电网运行状态和可靠性的评估出现偏差。另一方面,分布式电源及配电线路等电气设备的故障会直接破坏系统供电平衡,对供电可靠性造成严重影响,而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参数和运行状态由于受到外部运行环境、设备损耗情况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与相关性。因此,有必要研究计及多重不确定性及相关性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本文综合考虑了配电网中存在的多重不确定性及相关性因素,对其进行分析和建模。针对随机变量相关系数的不确定性,构建变量的三角模糊相关系数矩阵;根据电气设备可靠性参数因受系统运行状态影响而产生的不确定性,提出配电线路故障概率-线路潮流条件相依模型;基于分布式电源故障的相关性,建立机组运行状态边缘离散Copula模型。这些模型将被应用于配电网可靠性评估中。潮流分析计算是配电网可靠性评估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不确定性变量间的模糊相关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三点估计法的配电网模糊概率潮流计算方法,该方法直接对模糊变量进行解析运算,通过模糊化Nataf变换生成具有模糊相关性的变量样本,求取输出变量各阶模糊原点矩,并采用改进的Cornish-Fisher级数拟合得到系统潮流变量的模糊概率分布及其隶属度函数的解析表达。传统的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难以处理电气设备运行状态等离散变量的相关性以及设备可靠性参数的不确定性。针对分布式电源故障相关性及线路故障概率随潮流实时变化的特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模拟法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该方法根据变量的全条件概率分布,通过分块Gibbs采样法对分布式电源和配电线路运行状态进行采样,并应用模糊概率潮流算法进行系统供电状态判定,进而求取系统可靠性指标。以两个IEEE标准测试系统和我国华东某地区实际配电系统为例,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对算例系统进行模糊概率潮流计算和可靠性评估,说明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在此基础上,分析说明本文所考虑的多重不确定性及相关性因素会对配电网运行及可靠性产生多尺度的影响。
孙帅超[8](2019)在《林分结构、竞争与生长动态预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森林生长与收获模型是科学合理地进行森林经营规划的基础。随着森林经营的目标由单一木材生产向多功能服务的转变,对异龄林和混交林的生长模拟也变得日益重要,但这在现实中却面临诸多问题。异龄林和混交林的林分条件相对复杂,全林模型并不适用,较为理想的工具是径阶和单木模型,但该类模型的构建对于建模数据和技术的要求较高,因而往往受到制约。例如直径分布模型的预测精度普遍较低,单木生长模型对于长期复测数据的需求,以及模型中不同预测变量(尤其是竞争指标)的选用等。基于上述问题,本论文采用森林生物统计建模方法,对森林生长模拟过程中的林分结构、竞争和直径生长等组分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的建模方法及指标进行了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秦岭松栎林为研究对象,分别按照林分密度、林分平均直径和林分优势高将松栎林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利用Weibull分布对其直径结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条件下的松栎林均呈现出反J形分布,小径阶处的林木株数最多,随着直径的增大林木株数逐渐减少。其中,林分密度和林分平均直径对松栎林的直径分布存在显着的影响,当林分密度较大或林分平均直径较小时,中小径阶的林木株数均明显增多,而代表立地质量的林分优势高对直径分布的影响并不如前两者明显。另外,研究中还根据不同优势树种的划分对松栎林内各主要树种的直径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各树种在作为优势树种时的林木株数和平均直径均明显大于其作为伴生树种的松栎林类型,其中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在其优势林中近似于正态分布,而华山松(Pinus armandii)和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在各自优势林中则为正偏的山状分布。(2)基于Weibull分布,为秦岭松栎林及各组成树种分别建立林分直径分布模型,并对不同的建模方法进行评价。模型构建中采用矩估计法和混合估计法分别对Weibull参数进行预测,并应用极大似然估计法(MLER)、累积分布函数法(CDFR)和修正的累积分布函数法(MCDFR)分别进行模型拟合。模型评价结果表明,矩估计法的表现优于混合估计法,而三种拟合方法中CDFR的综合表现最好。另外,对模型预测误差的分析表明,研究中开发的林分直径分布模型总体预测效果良好,平均预测误差随着直径增大而逐渐减小,这是由于大径阶的林木株数相对较少所造成的。应用该直径分布模型,能够实现利用有限的林分信息对松栎林各树种的林分直径分布的预测。(3)以火炬松(Pinus taed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单木存活率模型和直径生长模型,对6个与距离无关的单木竞争指标在不同模型组分中的预测效果进行评价。根据计算原理的不同,模型评价时将这6个竞争指标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家族”:大小比,包含直径比(DR)和断面积比(BR);相对地位指标,包含大于对象木的断面积之和(BAL)和累积分布函数(CDF);分割的密度指标,包含分割的林分密度指数(Partitioned SDI)和分割的相对密度(Partitioned RD)。研究结果表明,加入竞争指标能够显着地提高单木模型的预测效果,但不同的单木竞争指标适用于不同的预测目标。其中,包含直径比的存活率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而对于直径生长模型,两个相对地位指标的表现都很好,其中CDF的相对排名最高。(4)利用油松林的临时样地单期调查数据,结合木芯样本分析数据,实现了单木直径生长模型的构建。等效性检验的结果表明直径生长量的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没有显着差异,模型的总体预测效果良好。模型构建过程中分别考虑了林木大小、立地质量和林分及单木水平的竞争情况等因子作为预测变量,对模型中的变量分析表明,立地质量和竞争压力分别与直径生长量呈正相关和负相关,而林木直径大小则对直径生长量起到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这些都与林分内林木的基本生长规律相符合。另外,通过对比林分水平和单木水平的竞争条件,发现单木竞争指标(BAL)对直径生长的抑制作用要高于林分竞争指标(BA)。该研究中采用的直径生长建模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复测数据缺失所带来的阻碍,为森林生长建模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
杨添剀[9](2019)在《基于静态安全域的最优潮流》文中提出安全域(security region,SR)方法是在逐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新方法学。目前关于配电网SR的研究起步较晚,特别是保证交流潮流安全性的配电网静态安全域(steady-state security region,SSSR)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随着分布式发电在配电网中的渗透率不断提高,配电网运行状态日益复杂,传统的逐点地进行安全约束分析已难以适应智能电网在线运行优化的需要,因而有必要基于交流潮流模型对智能配电网SR的理论、方法和应用进行研究。为此本文开展了相应的工作,并取得了如下成果:1.本文将节点功率注入空间上保证配电网交流潮流安全性的SSSR定义为满足节点电压约束的静态电压安全域(steady-state voltage security region,SVSR)、满足线路电流约束的热稳定安全域(thermal security region,THSR)和设备(如分布式发电)定额确定的功率容许范围的交集。在此定义和合理的假设下,从数学上证明了,对于既定的网络拓扑和根节点电压,节点功率注入空间上由交流潮流方程所确定的配电网SSSR的边界在工程实际关心范围内可用超平面近似表示。同时,提出了SSSR边界超平面表达式的快速生成算法。2.将SSSR边界超平面表达式成功地应用于最优潮流问题中,具体包括:(1)基于SVSR提出一种两阶段配电网电压与无功控制策略。该策略根据由SVSR确定的加权灵敏度系数自动选择调压设备,并利用SVSR评估设备调压能力以及确定设备输出量,可快速完成电压无功控制,大幅度缩短电压越限时间。(2)在输、配电网协调优化中利用输、配电网SSSR边界实用超平面表达式描述约束条件,并以整体供电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分布式优化模型与算法,极大地减少了各子系统的优化所需时间和边界条件的迭代次数,可使整个优化过程的求解速度提高若干数量级。(3)将SSSR应用到计及节点功率注入不确定性的最优潮流中,构建出各机会约束条件的线性表示,并以节点功率注入调节量为变量,以网损期望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二次优化模型,致使机会约束优化问题的求解速度大幅提升。
张建波[10](2019)在《基于概率潮流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传统集中式发电的大电网供电模式带来的问题逐渐凸显。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能源利用方式,在应对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引起了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然而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接入电网也为配电网带来了较强的随机性、间歇性等不确定因素,给配电网系统的安全、经济、可靠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研究发现,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的影响程度主要与其安装的位置和容量大小有关。为此,在考虑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不确定因素的基础上,合理配置分布式电源对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至关重要。本文在拉丁超立方蒙特卡洛模拟的基础上引入了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传统拉丁超立方蒙特卡洛模拟在获取具有相关性的分布式电源随机样本之后,需求解潮流方程,为了降低算法计算负担,本文运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在函数逼近方面的优越表现代替传统潮流计算方程,直接利用生成的包含不确定因素的随机样本,避免了计算雅可比矩阵和偏导,极大地降低了概率潮流的计算时间。建立了包含年投资成本、购电成本和有功损耗成本的多目标优化函数模型。对于模型求解算法,本文在基于成功历史记录的参数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了小生境技术,根据基于欧几里得距离的小生境策略对原算法种群规模不能自适应调整的缺陷进行改进,保留了其交叉率和缩放因子自适应机制,增强种群多样性的同时加快算法收敛速度,避免早熟。此外,在实际应用中充分考虑了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的不确定因素,利用改进的拉丁超立方蒙特卡洛模拟对风电、光伏、负荷和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概率模型进行求解,将概率潮流计算嵌入改进的基于成功历史记录的参数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进行全局寻优求得最终优化配置方案。对于改进的拉丁超立方蒙特卡洛模拟算法在IEEE14和IEEE118节点系统中进行仿真验证;运用CEC2014和CEC2013测试函数对改进的基于成功历史记录的参数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的收敛特性进行分析;在IEEE33节点系统中利用本文所提算法对含电动汽车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方案进行求解,分析了本文所提算法和其对比算法的收敛特性以及优化后节点电压分布情况。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算法具有收敛精度高、计算时间短、能够高效的求解优化配置方案的优势,为包含电动汽车的分布式电源规划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二、数据处理的Beta分布拟合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据处理的Beta分布拟合法(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海水养殖保险研究 ——基于保险机构和政府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方法 |
1.4 研究的思路与内容 |
1.4.1 研究的思路 |
1.4.2 研究的内容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渔业资源管理及其政策研究 |
2.1.1 渔业资源衰退的原因 |
2.1.2 渔业资源管理的目标 |
2.1.3 渔业资源管理的政策 |
2.2 海水养殖保险的理论基础 |
2.2.1 生产风险评估理论 |
2.2.2 保险定价理论 |
2.2.3 政府补贴理论 |
2.2.4 指数型保险理论 |
2.3 海水养殖保险的实证研究 |
2.3.1 海水养殖生产风险评估 |
2.3.2 海水养殖保险市场的失灵 |
2.3.3 海水养殖保险政府补贴 |
2.3.4 指数型海水养殖保险 |
2.4 综合述评 |
3 中国海水养殖保险的事实描述、分析框架与理论假说 |
3.1 中国海水养殖保险的事实描述 |
3.1.1 中国海水养殖保险的历史背景 |
3.1.2 中国海水养殖保险的发展历程 |
3.1.3 中国海水养殖保险的基础内容 |
3.2 中国海水养殖保险的分析框架 |
3.2.1 基于保险机构和政府视角研究的原因 |
3.2.2 保险机构和政府视角的分析框架的提出 |
3.3 中国海水养殖保险的理论假说 |
3.3.1 保险机构承担工作的理论假说 |
3.3.2 政府承担工作的理论假说 |
4 中国海水养殖生产风险的评估与分析 |
4.1 海水养殖生产风险的测度方法 |
4.1.1 单产趋势 |
4.1.2 分布建模 |
4.1.3 概率求解 |
4.2 研究区域与数据 |
4.2.1 研究区域 |
4.2.2 数据 |
4.3 测度结果与解释 |
4.3.1 海水养殖总生产风险分析 |
4.3.2 四大种类的海水养殖生产风险分析 |
4.3.3 主要海水养殖品种的生产风险分析 |
4.3.4 评估结果的解释 |
4.4 评估结果对海水养殖保险开展思路的启示 |
4.4.1 是否应该开展海水养殖保险 |
4.4.2 应该开展什么类型的海水养殖保险 |
4.5 本章小结 |
5 中国海水养殖保险费率厘定研究 |
5.1 中国海水养殖保险费率厘定的基本情况 |
5.2 海水养殖保险费率厘定方法 |
5.2.1 经验费率法 |
5.2.2 对经验费率法的改进 |
5.3 研究区域与数据 |
5.4 不同方法费率厘定结果的比较 |
5.4.1 经验费率法的结果 |
5.4.2 分布拟合法的结果 |
5.4.3 费率结果的比较 |
5.5 费率的调整与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中国海水养殖保险政府补贴政策研究 |
6.1 中国海水养殖保险政府补贴的背景与问题 |
6.2 政府补贴的分析方法 |
6.2.1 保险机构定价 |
6.2.2 海水养殖户的参保决策 |
6.2.3 引入政府补贴 |
6.3 研究区域与数据 |
6.4 实证结果 |
6.4.1 保险定价结果 |
6.4.2 政府是否应该补贴 |
6.4.3 政府补贴比例的分析 |
6.4.4 政府补贴是否可持续 |
6.5 本章小结 |
7 政府天气指数型海水养殖保险政策的有效性评估 |
7.1 天气指数保险及其在海水养殖的实践 |
7.1.1 天气指数保险的缘起与特点 |
7.1.2 天气指数保险在海水养殖的实践 |
7.2 研究区域与数据 |
7.2.1 研究区域 |
7.2.2 数据 |
7.3 梭子蟹降水指数保险的设计 |
7.3.1 指数选择 |
7.3.2 赔付结构 |
7.3.3 保险定价 |
7.3.4 参数优化 |
7.4 梭子蟹降水指数保险有效性的评估方法 |
7.5 实证结果 |
7.5.1 赔付参数的选择与保险定价 |
7.5.2 海水养殖户视角的有效性评估 |
7.5.3 政府补贴视角的有效性评估 |
7.6 本章小结 |
8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8.1 主要结论 |
8.2 政策启示 |
8.3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2)考虑风电场储能容量配置的风电功率预测误差估计算法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混合高斯分布拟合法 |
2 特征值提取法 |
3 算例分析 |
3.1 混合高斯分布拟合法 |
3.2 特征值提取法 |
3.3 误差估计区间评价 |
3.4 MM-GMM优化预测误差区间估计算法 |
4 结 语 |
(3)基于信息融合的工业机器人整机可靠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工业机器人可靠性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工业机器人可靠性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工业机器人可靠性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本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可靠性信息融合技术基本理论 |
2.1 信息融合技术形成 |
2.2 贝叶斯理论 |
2.3 可靠性先验信息与可靠性指标 |
2.3.1 可靠性先验信息的获取 |
2.3.2 可靠性先验信息的检验 |
2.3.3 工业机器人的可靠性指标 |
2.4 先验分布的构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工业机器人整机的FMECA分析 |
3.1 FMECA分析简介 |
3.2 工业机器人整机结构与功能分析 |
3.2.1 本体机械系统 |
3.2.2 控制系统 |
3.2.3 驱动系统 |
3.3 工业机器人整机FMEA分析 |
3.3.1 故障模式与原因分析 |
3.3.2 故障影响及严酷度分析 |
3.3.3 故障检测与补偿措施 |
3.4 基于PWO指标因素的危害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环境因子的工业机器人整机寿命信息融合 |
4.1 环境因子 |
4.1.1 环境因子的基本假设 |
4.1.2 环境因子的定义 |
4.1.3 常见寿命分布的环境因子 |
4.2 基于专家评分法确定环境因子 |
4.2.1 专家评分规则 |
4.2.2 专家对工业机器人整机可靠性评分 |
4.3 基于环境因子与Bayes方法的可靠性分析 |
4.3.1 基于威布尔分布的可靠性试验数据处理 |
4.3.2 基于历史信息和环境因子构建先验分布 |
4.4 案例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工业机器人整机可靠性分析 |
5.1 工业机器人整机的性能可靠性信息 |
5.1.1 性能可靠性定义 |
5.1.2 Bootstrap方法的描述 |
5.1.3 性能可靠性的评定 |
5.2 基于D-S证据理论的专家信息的融合 |
5.3 工业机器人整机可靠性增长信息的融合 |
5.3.1 可靠性增长模型的基本假设 |
5.3.2 可靠性增长信息的融合 |
5.3.3 可靠性增长检验 |
5.4 多源可靠性信息的等效转换 |
5.5 工业机器人整机多源可靠性信息的融合 |
5.6 案例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取得的成果 |
(4)轮轴接触表面形状建模及其应力不均匀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轴类零件过盈配合研究现状 |
1.2.2 圆柱度建模的研究现状 |
1.3 主要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2 轮轴压装力试验分布特性分析 |
2.1 轮轴组装方式 |
2.2 压装试验与压装力分布分析 |
2.2.1 压装试验对象与试验平台 |
2.2.2 轮对尺寸参数测量 |
2.2.3 压装力分布特性分析 |
2.3 压装力影响因素分析 |
2.3.1 压装力受轮座直径的影响分析 |
2.3.2 压装力受过盈量的影响分析 |
2.3.3 压装力受圆柱度的影响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三维随机圆柱度轮廓建模研究 |
3.1 圆柱度误差分离 |
3.2 圆柱度周向轮廓的建模 |
3.2.1 周向轮廓插值点的研究 |
3.2.2 周向轮廓插值方法研究 |
3.2.3 周向轮廓插值曲线实例 |
3.3 圆柱度的轴向误差建模 |
3.3.1 轴向轮廓插值点的研究 |
3.3.2 轴向轮廓插值方法研究 |
3.4 圆柱度轮廓建模实例 |
3.5 本章总结 |
4 轮轴三维随机接触有限元模型研究 |
4.1 轮轴三维实体模型建立 |
4.1.1 逆向建模理论 |
4.1.2 车轴三维实体逆向建模 |
4.1.3 轮轴过盈装配建模 |
4.2 轮轴接触有限元模型研究 |
4.2.1 零部件材料创建 |
4.2.2 三维实体网格划分 |
4.2.3 接触对设置 |
4.2.4 过盈量与载荷设定 |
4.3 本章小结 |
5 轮轴接触应力不均匀性分析 |
5.1 圆柱度因素等效接触应力分析 |
5.1.1 轮轴整体等效接触应力不均匀性分析 |
5.1.2 车轴轮座表面等效接触应力不均匀性分析 |
5.1.3 车轴轮座端部等效接触应力不均匀性分析 |
5.2 圆柱度因素变形不均匀性分析 |
5.2.1 轮轴整体变形不均匀性分析 |
5.2.2 车轴轮座表面变形不均匀性分析 |
5.2.3 车轴轮座端部变形不均匀性分析 |
5.3 不同过盈量对轮轴端部等效接触应力影响 |
5.4 圆柱度因素接触压力分析 |
5.4.1 轮轴接触面压力不均匀性分析 |
5.4.2 压装力分布不均性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河北省政策性玉米保险费率分区厘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4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2 费率分区厘定的理论基础 |
2.1 风险分散理论 |
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 财政补贴效率理论 |
2.4 对价交换理论 |
2.5 单产分布推导法 |
3 河北省玉米生产与玉米保险发展现状 |
3.1 河北省玉米生产现状 |
3.1.1 河北省玉米生产总量 |
3.1.2 河北省玉米生产分布 |
3.2 河北省玉米保险发展现状 |
3.2.1 河北省玉米保险保费补贴政策 |
3.2.2 河北省玉米保险条款要点 |
3.2.3 河北省玉米保险经营情况 |
4 河北省玉米保险费率分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4.1 河北省玉米保险费率存在的问题 |
4.1.1 “一省一费率”不符合实际风险水平 |
4.1.2 费率厘定的科学性不足 |
4.2 河北省玉米保险费率分区厘定的必要性 |
4.2.1 河北省自然环境复杂 |
4.2.2 河北省玉米生产损失具有差异性 |
4.2.3 准确厘定费率是玉米保险提质的重要路径 |
4.2.4 准确厘定费率是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的需要 |
4.3 河北省玉米保险费率分区厘定的可行性 |
4.3.1 国家政策鼓励 |
4.3.2 政府部门积极谋划 |
4.3.3 保险经营机构比较期盼 |
4.3.4 具有经验及科技支撑 |
4.3.5 数据统计可得性增强 |
5 河北省不同地形玉米生产损失差异分析 |
5.1 数据来源 |
5.2 数据处理与指标选取 |
5.3 指标描述性统计及聚类分析结果 |
6 河北省玉米保险费率分区厘定的实证分析 |
6.1 费率分区厘定的思路 |
6.2 产量拟合 |
6.2.1 单产数据处理 |
6.2.2 平稳性检验 |
6.2.3 单产趋势预测 |
6.2.4 剔除趋势项 |
6.2.5 随机波动序列的统计分析 |
6.3 分布拟合及拟合结果 |
6.3.1 产量的分布拟合 |
6.3.2 构建单产分布模型 |
6.4 各地形区纯费率厘定结果 |
7 研究结论与发展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1.1 实际风险损失差异较大 |
7.1.2 玉米保险纯费率需分区厘定 |
7.2 实现费率分区厘定的建议 |
7.2.1 明确费率分区目标及原则 |
7.2.2 提升玉米生产风险识别能力 |
7.2.3 共同推进风险区划 |
7.2.4 加强费率宣传和在职培训 |
7.2.5 防止跨区投保 |
7.2.6 差异化的财政支持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7)考虑多重不确定性及相关性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配电网中的不确定性及相关性研究现状 |
1.2.2 配电网概率潮流研究现状 |
1.2.3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中的多重不确定性及相关性因素建模 |
2.1 引言 |
2.2 分布式电源出力不确定性建模 |
2.2.1 光伏发电出力模型 |
2.2.2 风力发电出力模型 |
2.3 负荷不确定性建模 |
2.3.1 常规用户负荷模型 |
2.3.2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模型 |
2.4 电气设备可靠性参数不确定性建模 |
2.5 分布式电源出力及负荷相关性建模 |
2.5.1 不确定性变量间相关性分析 |
2.5.2 不确定性变量模糊相关性模型 |
2.6 分布式电源故障相关性建模 |
2.6.1 分布式电源故障相关性分析 |
2.6.2 Copula理论简介 |
2.6.3 电源故障的边缘离散Copula模型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考虑变量模糊相关性的配电网概率潮流计算 |
3.1 引言 |
3.2 基于改进Nataf变换的模糊相关性样本生成方法 |
3.2.1 非正态变量与正态变量间的转换 |
3.2.2 模糊相关系数矩阵的转换 |
3.2.3 独立正态变量与模糊相关正态变量的转换 |
3.2.4 相关性样本生成流程 |
3.3 计及模糊相关性的配电网概率潮流三点估计法 |
3.3.1 三点估计法及其原理 |
3.3.2 改进的模糊概率潮流三点估计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计及设备故障不确定性与相关性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 |
4.1 引言 |
4.2 考虑设备可靠性参数不确定性的线路运行状态采样方法 |
4.2.1 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模拟法 |
4.2.2 改进的Gibbs采样法 |
4.3 分布式电源运行状态采样方法 |
4.4 基于改进MCMC法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 |
4.4.1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指标 |
4.4.2 系统供电状态判定方法 |
4.4.3 可靠性评估流程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算例分析 |
5.1 引言 |
5.2 IEEE-33 节点测试系统算例 |
5.2.1 算例系统说明 |
5.2.2 变量模糊相关性估计结果 |
5.2.3 模糊概率潮流计算结果及分析 |
5.2.4 相关系数模糊性对配电网运行的影响 |
5.3 IEEE-RBTS测试系统算例 |
5.3.1 算例系统说明 |
5.3.2 可靠性评估结果及分析 |
5.4 华东某地区10k V配电网算例 |
5.4.1 算例系统说明 |
5.4.2 可靠性评估结果及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8)林分结构、竞争与生长动态预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林分生长模型概述 |
1.2.2 林分直径分布模型 |
1.2.3 竞争指标研究 |
1.2.4 单木直径生长和存活率模型 |
1.3 科学问题和研究目标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数据和研究方法 |
2.1 模型设计与构建 |
2.1.1 林分直径Weibull分布模型 |
2.1.2 单木水平的竞争指标 |
2.1.3 单木直径生长和存活率模型 |
2.1.4 生物统计学回归技术 |
2.2 建模数据 |
2.2.1 建模数据需求 |
2.2.2 临时样地数据 |
2.2.3 固定样地数据 |
2.2.4 木芯样本处理与分析 |
2.3 模型评价与验证 |
2.3.1 模型评价指标 |
2.3.2 模型交叉验证 |
第三章 松栎林直径结构规律研究 |
3.1 数据统计 |
3.2 林分因子的划分 |
3.3 不同林分条件下的松栎林直径分布 |
3.3.1 林分密度 |
3.3.2 林分平均直径 |
3.3.3 林分优势高 |
3.4 松栎林各主要树种的直径分布 |
3.4.1 各松栎林类型中的不同树种 |
3.4.2 不同类型松栎林中的同一树种 |
3.5 小结 |
第四章 林分直径分布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
4.1 数据统计 |
4.2 通用预估模型 |
4.3 Weibull参数的预测 |
4.3.1 矩估计法 |
4.3.2 混合估计法 |
4.4 模型拟合 |
4.4.1 极大似然估计法(MLER) |
4.4.2 累积分布函数法(CDFR) |
4.4.3 修正的累积分布函数法(MCDFR) |
4.5 模型评价 |
4.5.1 评价指标 |
4.5.2 相对排名 |
4.6 结果与分析 |
4.6.1 各树种组的回归方程 |
4.6.2 矩估计法vs.混合估计法 |
4.6.3 三种拟合方法的评价 |
4.6.4 模型性能 |
4.6.5 案例分析 |
4.7 小结 |
第五章 不同单木竞争指标的评价 |
5.1 数据统计 |
5.2 存活率和直径生长模型 |
5.3 竞争指标 |
5.3.1 直径比(DR) |
5.3.2 断面积比(BR) |
5.3.3 大于对象木的断面积之和(BAL) |
5.3.4 累积分布函数(CDF) |
5.3.5 分割的林分密度指数(Partitioned SDI) |
5.3.6 分割的相对密度(Partitioned RD) |
5.4 竞争指标家族 |
5.5 模型评价 |
5.5.1 评价指标 |
5.5.2 相对排名 |
5.6 结果 |
5.7 讨论 |
5.7.1 简单相关系数 |
5.7.2 竞争指标家族 |
5.7.3 不同模型的最优竞争指标 |
5.7.4 潜在的间伐影响 |
5.8 小结 |
第六章 基于临时样地数据的单木直径生长模型 |
6.1 油松林分数据 |
6.2 直径生长模型 |
6.3 基于回归的等效性检验 |
6.4 结果与分析 |
6.4.1 参数估计 |
6.4.2 变量分析 |
6.4.3 模型检验结果 |
6.4.4 局限性和推广性 |
6.5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7.1 松栎林直径结构规律 |
7.2 林分直径分布模型开发 |
7.3 不同单木竞争指标的评价 |
7.4 基于单期调查数据的直径生长模型开发 |
7.5 主要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基于静态安全域的最优潮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智能电网发展战略 |
1.1.1 我国发电能源构成蓝图 |
1.1.2 “分布式发电+智能电网”发展战略 |
1.2 最优潮流问题 |
1.2.1 最优潮流的优化目标 |
1.2.2 最优潮流的约束条件 |
1.2.3 最优潮流的求解算法 |
1.3 分布式发电并网给最优潮流带来的挑战 |
1.3.1 电压与无功控制问题 |
1.3.2 输、配电网协调优化问题 |
1.3.3 计及节点功率注入不确定性的最优潮流 |
1.4 安全域方法学的研究意义 |
1.5 静态安全域的研究现状 |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引言 |
2.2 配电网静态安全域的定义 |
2.3 配电网静态安全域的性质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配电网静态安全域 |
3.1 引言 |
3.2 基于拟合法对SSSR的研究 |
3.3 配电网SSSR边界超平面表达式的推导 |
3.3.1 SVSR边界超平面表达式的推导 |
3.3.2 THSR边界超平面表达式的推导 |
3.4 基于边界超平面表达式得到的SSSR整体几何特征 |
3.5 SSSR边界超平面表达式的在线生成方法 |
3.6 算例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静态电压安全域的电压与无功控制 |
4.1 引言 |
4.2 基于SVSR的 VVC模型 |
4.3 基于SVSR的两阶段控制策略 |
4.3.1 基于SVSR的设备筛选 |
4.3.2 基于SVSR的线性优化模型 |
4.3.3 考虑变压器分接头的协调工作 |
4.4 算例分析 |
4.4.1 策略执行过程的比较 |
4.4.2 所需计算量的比较 |
4.4.3 节点电压越限时间的比较 |
4.4.4 VVC过程的可视化 |
4.4.5 不同权重因子对优化结果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静态安全域的输、配电网协调优化 |
5.1 引言 |
5.2 输、配电网在节点功率注入空间上的SSSR |
5.2.1 输电网SSSR边界的实用超平面表达式 |
5.2.2 配电网SSSR边界的实用超平面表达式 |
5.3 基于SSSR的分布式优化模型 |
5.3.1 输电网侧的优化模型 |
5.3.2 配电网侧的优化模型 |
5.4 基于SSSR的协调优化算法 |
5.5 算例分析 |
5.5.1 与集中式优化方法的比较 |
5.5.2 与已有分布式方法的比较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计及节点功率注入不确定性的最优潮流 |
6.1 引言 |
6.2 机会约束二次优化模型 |
6.2.1 OPF机会约束优化模型 |
6.2.2 机会约束条件的线性化处理 |
6.2.3 基于SSSR的二次优化模型 |
6.2.4 在线优化流程 |
6.3 算例分析 |
6.3.1 优化结果分析 |
6.3.2 与已有优化方法的比较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10)基于概率潮流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分布式电源 |
1.1.2 电动汽车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含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的配电网概率潮流计算研究现状 |
1.2.2 含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的配电网规划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概率模型 |
2.1 分布式电源概述与对配电网的影响 |
2.1.1 分布式电源定义 |
2.1.2 分布式电源分类 |
2.1.2 分布式电源并网对配电网的影响 |
2.2 电动汽车概述与对配电网的影响 |
2.2.1 电动汽车简介 |
2.2.2 电动汽车分类 |
2.2.3 电动汽车充电功率影响因素分析 |
2.2.4 电动汽车并网对配电网的影响 |
2.3 分布式电源与电动汽车的概率模型 |
2.3.1 风力发电出力的不确定性概率模型 |
2.3.2 光伏发电出力的不确定性概率模型 |
2.3.3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不确定性概率模型 |
2.4 负荷不确定性概率模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改进的拉丁超立方蒙特卡洛模拟的概率潮流计算 |
3.1 概率潮流计算概述 |
3.2 拉丁超立方蒙特卡洛模拟基本原理 |
3.2.1 拉丁超立方采样 |
3.2.2 Nataf变换基本原理 |
3.2.3 CLMCS计算流程 |
3.3 改进的拉丁超立方蒙特卡洛模拟 |
3.3.1 RBFNN基本原理 |
3.3.2 RBFNN训练算法的选取及权重的计算 |
3.3.3 CLMCS与 RBFNN结合处理概率潮流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分布式电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
4.1 多目标优化配置数学模型 |
4.1.1 优化目标函数 |
4.1.2 综合优化目标函数权重值的选择 |
4.1.3 约束条件 |
4.2 改进的基于成功历史记录的参数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SHADE) |
4.2.1 SHADE算法基本原理 |
4.2.2 自适应参数的选取 |
4.2.3 引入小生境策略自适应调整种群规模大小 |
4.2.4 改进的SHADE算法流程 |
4.3 SHADE-Niche与 CLMCS-RBFNN求解优化配置模型算法流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改进SHADE求解优化配置模型的仿真分析 |
5.1 CLMCS-RBFNN求解概率潮流仿真分析 |
5.1.1 仿真参数设置 |
5.1.2 仿真结果分析 |
5.2 改进的SHADE算法性能分析 |
5.2.1 仿真参数设置 |
5.2.2 测试函数的选取 |
5.2.3 仿真结果分析 |
5.3 优化配置模型求解仿真分析 |
5.3.1 算例分析 |
5.3.2 仿真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四、数据处理的Beta分布拟合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海水养殖保险研究 ——基于保险机构和政府的视角[D]. 强朦朦. 浙江大学, 2021(01)
- [2]考虑风电场储能容量配置的风电功率预测误差估计算法对比研究[J]. 蒋艾町,李小雨,夏雪,李嘉逸. 四川电力技术, 2021(02)
- [3]基于信息融合的工业机器人整机可靠性分析[D]. 程秀作.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4]轮轴接触表面形状建模及其应力不均匀性分析[D]. 郝文晓.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5]河北省政策性玉米保险费率分区厘定研究[D]. 成文娇. 河北经贸大学, 2020(07)
- [6]考虑不确定性变量模糊相关性的智能配电网概率潮流计算[J]. 徐双蝶,张焰,苏运. 电网技术, 2020(04)
- [7]考虑多重不确定性及相关性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D]. 徐双蝶.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8]林分结构、竞争与生长动态预测方法研究[D]. 孙帅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 [9]基于静态安全域的最优潮流[D]. 杨添剀. 天津大学, 2019(01)
- [10]基于概率潮流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的研究[D]. 张建波. 东北石油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