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阑尾炎切除术后伤口感染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林贤坤[1](2021)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对比》文中认为目的:对比分析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6月-2019年7月收治阑尾炎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可减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同时也可有效改善临床指标水平。
周奇[2](2021)在《外科腹腔感染中关键临床问题的循证评价》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腹腔感染(Intra-abdominal Infections,IAIs)是细菌侵入腹腔、腹膜后腔或腹腔脏器后对其造成损害而引起的一系列感染性疾病的统称。在腹腔感染病因部位方面,胆道部位引起的腹腔感染最为常见,约占32.6%;其次为胃肠道,约占24.1%,胰腺和肝脏引起的腹腔感染分别为19.1%和17.7%。而腹腔感染患者中,男性患者比例较多,是女性的2倍。复杂性腹腔感染是继呼吸道感染(67.4%)之后引起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脓毒症的第二大病因,其导致的全球病死率约为10%。为了解决腹腔感染诊疗过程中众多有争议性的临床问题,全球多个国家及学术组织制订了腹腔感染相关的诊治临床实践指南(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CPG),旨在提高全球腹腔感染诊疗规范。2018年,世界外科感染学会(World Surgery Infection Society,WSIS)启动了腹腔感染CPG的制订工作,并基于前期的专家咨询和两轮的临床问题调研,最终确定了本次WSIS腹腔感染CPG需要解决的29个关键的临床问题。本课题组将围绕其中6个关键临床问题,从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和临床研究三个层面进行循证评价,从而为WSIS指南的制订提供支持。方法:1):系统检索 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BM、CNKI、万方等数据库,纳入腹腔感染领域的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Meta分析(Systematic Review/Meta-Analysis,SR/MA)、临床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2)采用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GREE Ⅱ、AMSTAR-2、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等)、报告质量评价工具(RIGHT、PRISMA等)对上述腹腔感染领域纳入的临床实践指南、SR/MA进行评价,深入剖析影响腹腔感染CPG和SR/MA质量的因素。3)采用SR/MA的方法,对6个关键临床问题进行证据综合,系统总结腹腔感染领域中,术中腹腔冲洗术、经皮穿刺引流术、视频辅助腹膜后清创术、腹膜后脓肿引流术后引流管放置和结肠次全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1)对20篇腹腔感染CPGs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进行分析。AGREEⅡ指南方法学质量结果显示:所有指南得分≤60%,总的平均得分仅为33%。RIGHT报告质量评价结果显示:35个条目中,5个条目报告率不高于5%。总的平均报告率方面,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感染与重症医学学组和美国外科感染学会制订的指南报告质量最高,分别为83%和69%。2)对12篇腹腔感染领域的SR/MA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进行分析。AMSTAR-2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显示:仅1篇SR/MA为高质量,75%的SR/MAs质量均为“极低质量”,其中91.7%的SR/MAs未进行研究的注册与计划书的撰写,83.3%的SR/MAs未提供排除研究的清单以及排除理由。PRISMA-2020报告质量评价结果显示:42个条目中,共有8个条目(19%)的报告率低于10%,其中研究的注册与计划书的内容报告不高于8%。3)基于WSIS提出的6个关键临床问题制作了 5个SR/MAs。研究结果显示:腹腔感染患者中,与未冲洗相比,术中腹腔冲洗并不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RR=0.57,95%CI:0.32~1.04,I2=24.0%)和脓肿形成率(RR=0.89,95%CI:0.55~1.44,I2=37.4%);术中经皮穿刺引流相对于传统开腹引流而言,能降低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死亡率(RR=0.52,95%CI:0.37~0.72,I2=0.0%)、胰瘘发生率(RR=0.36,95%CI:0.19~0.70,I2=0.0%)和术后出血率(RR=0.30,95%CI:0.17~0.53,I2=0.0%);视频辅助腹膜后清创术(VARD)相对于传统常规清创术而言,虽不能降低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IPN)患者的死亡率(RR=0.71,95%CI:0.43~1.16,I2=13.2%),但能降低胰腺瘘(RR=0.59,95%CI:0.39~0.89,I2=0.0%)等并发症的发生。腹膜后脓肿引流术后,与不放置引流管相比,放置引流管是否获益,目前尚无研究证据进行回答。结肠次全切除术相对于局部切除术而言,不能降低艰难梭菌结肠炎患者的死亡率(OR=1.07,95%CI:0.22~5.32,I2=49.8%)。结论:1)腹腔感染领域CPG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普遍较低,其中不声明利益冲突、不报告资金资助和不采用证据分级系统是CPG质量偏低的主要因素。2)腹腔感染领域SR/MAs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普遍较低,未进行研究注册与计划书撰写、未提供排除研究的清单以及排除理由是SR/MAs质量低的主要因素。3)6个关键临床问题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中腹腔冲洗不能降低IAIs患者死亡率和脓肿形成率;微创技术(经皮穿刺引流术、视频辅助腹膜后清创术)可降低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腹膜后脓肿引流术后,放置引流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获益不清楚,更需更高质量的研究进行证实;次全切除术相对于局部切除术而言,不能降低艰难梭菌结肠炎患者的死亡率。
丁丽萍[3](2020)在《妊娠期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确定腹腔镜(laparoscopic,LA)手术和开腹(open approach,OA)手术应用在急性阑尾炎孕妇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发表的对比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妊娠期急性阑尾炎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研究,检索日期截至2019年04月1日。检索数据库包括各大大型综合数据库,如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等。两名作者分别进行文献筛选、文献质量评价以及提取数据,非随机对照研究采用MINORS(Methodological Index for Non-Randomized Studies,MINORS)量表进行质量评价,随机对照试验采用改良Jadad量表;最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2篇文献中共有6640名孕妇纳入Meta分析其中LA组2126例,OA组451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OA组相比,LA组具有更短的手术时间(MD=-2.33,95%CI:-3.09,-1.58,P<0.001)、住院时间(MD=-2.33,95%CI:-3.09,-1.58,P<0.001)以及术后排气时间(MD=-1.69,95%CI:-1.98,-1.41,P<0.001);更少的出血量(MD=-20.51,95%CI:-26.40,-14.63,P<0.001);更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26,95%CI=0.16,0.43,P<0.001);更低的早产率(OR=0.45,95%CI=0.33,0.63,P<0.001);更高的流产率(OR=1.81,95%CI=1.30,2.52,P<0.001),而两组患者在足月分娩的胎龄、妊娠不良事件(包括流产及早产)发生率、剖宫产率、胎儿的出生体重等结局指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果显示,LA组具有更短的手术时间及更少的出血量,更短的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更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的早产率,但具有更高的流产率。因此目前治疗妊娠期阑尾炎的最佳手术方法仍无定论,故还需要高质量、大样本量的研究来阐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流产率的关键影响以及随访产科结局和胎儿情况。
徐露佳[4](2020)在《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对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的疗效评估》文中提出研究背景:急性阑尾炎(Acute appendicitis,AA)为急诊外科常见的急腹症类型,手术切除常是首选治疗手段。然而随着对阑尾功能的进一步了解和探究,临床研究证实阑尾对人体肠道的免疫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近年来部分学者认为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的手术切除方式是不必要的。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Appendicitis Therapy,ERAT)具备保留阑尾生理功能、微创等优点逐渐被临床医生认可。研究目的:通过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对比,回顾性分析ERAT对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患者的诊疗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患者的病史材料,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将纳入病例分为腹腔镜组(接受LA治疗,LA组)和内镜组(接受ERAT治疗,即ERAT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术前指标、术中及术后恢复、住院时间、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该回顾性研究共收集病例143例,经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共纳入病例104例,其中LA组患者60名,ERAT组患者44名。1.术前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人口学资料、发病时间、入院体温、腹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炎症指标及合并症相比,P>0.05,无统计学差异。2.术中情况对比ERAT组手术时间(45.20±7.15min)小于LA组手术时间(61.25±8.27mi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均未出现手术操作引起并发症(如出血、穿孔等)。3.术后恢复对比3.1临床症状恢复情况两组患者术后腹痛程度(VAS评分)均较术前减轻,术后24小时较术后6小时腹痛评分更低,且术后6小时VAS评分<3分比例(ERAT组36.3%vs LA组16.74%),术后24小时VAS评分<3分比例(ERAT组56.8%vs LA组28.3%)ERAT组均大于LA组,ERAT组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所需时间(ERAT组1.27±0.90 d vs LA组1.72±1.09 d)较LA组短,ERAT组术后无需持续卧床(ERAT组0 d vs LA组1.50±0.65 d),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炎症指标恢复情况术后第1天ERAT组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ERAT组45.5%vs LA组26.7%)、中性粒细胞比值(ERAT组52.3%vs LA组28.3%)、C反应蛋白水平(ERAT组34.1%vs LA组15.0%)恢复正常比例均优于LA组,术后第3天ERAT组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ERAT组93.2%vs LA组78.3%)、中性粒细胞比值(ERAT组97.7%vs LA组81.7%)、C反应蛋白水平(ERAT组70.5%vs LA组43.3%)恢复正常比例均优于L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住院时间及费用对比ERAT组住院时间(ERAT组3.00±0.86d vs LA组3.57±0.83d)及住院费用(ERAT组9548.14±699.90元vs LA组10549.50±1025.79元)均少于L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术后并发症对比术后30天内并发症发生率ERAT组(ERAT组0%vs LA组1.49%)与LA组相比,P>0.05,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年内肠粘连发生率ERAT组(ERAT组0%vs LA组3.33%)较LA组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阑尾炎复发率ERAT组(ERAT组11.4%vs LA组0%)较LA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RAT对于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相比LA,ERAT术后患者恢复快、创伤小、住院时间短、花费少,值得临床推广。
郜鑫燕[5](2020)在《结肠冗长、体质指数与慢性阑尾炎病因的关系探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小儿慢性阑尾炎与结肠冗长及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关系,为结肠冗长及BMI是小儿慢性阑尾炎发病原因之一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外科2017年9月-2019年4月100例疑似慢性阑尾炎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下消化道造影X线片,记录患者结肠是否冗长以及阑尾有无充盈缺损。收集所有患儿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将所有病例按慢性阑尾炎患儿结肠正常、慢性阑尾炎患儿结肠冗长、非慢性阑尾炎患儿结肠正常、非慢性阑尾炎患儿结肠冗长分组;将所有病例按年龄、性别、BMI分组。根据体质指数计算公式:BMI=体重/身高2,计算所有对象的BMI。结果:1.根据结肠是否冗长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10.630,P=0.001,P<0.05),结肠冗长者慢性阑尾炎发病率更高。2.根据BMI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7.896,P=0.019,P<0.05),BMI越高慢性阑尾炎发病率越高,肥胖儿患慢性阑尾炎的风险更高。结论:1.结肠冗长症儿童较正常儿童更易患慢性阑尾炎;2.体质指数与慢性阑尾炎发病率呈正相关,肥胖儿童患慢性阑尾炎的风险更高。
付林洁[6](2020)在《术中腹腔冲洗在儿童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与急性非穿孔性阑尾炎相比,儿童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术后恢复慢、并发症较多;目前,对术中处理儿童急性穿孔性阑尾炎腹腔脓液的方法尚有争议。本研究拟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术中不同处理方法对儿童急性穿孔性阑尾炎腹腔脓液的疗效,以期促进阑尾炎切除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儿童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共计84例的临床资料,按纳入标准且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病例共计71例,将上述病例前瞻性随机分为3组:组1(聚维酮碘,povidone-iodine,PVI组)、组2(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组)和组3(对照组)。其中,组1共24例患儿,术中吸尽脓液后给予浓度为0.05%PVI溶液500ml分两次腹腔冲洗,冲洗后吸尽腹腔液体;组2共23例患儿,术中吸尽脓液后予等量等次NS腹腔冲洗;组3共24例患儿,术中仅吸尽腹腔脓液,不进行腹腔冲洗。收集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发病时间、WBC、CRP及NEUT%;术后抗生素使用情况;术后开始进食时间、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WBC、CRP、脓液培养结果;术后有无直肠刺激、术后并发症如腹腔脓肿、肠梗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因急性阑尾炎术后再次入院情况……等等。所有统计学分析均采用SPSS22软件进行,计数资料之间比较采用Fisher检验,两个组间服从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间不服从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或者多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当P<0.05时,则认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组患儿在性别比、年龄、发病时间、术前WBC、CRP及NEUT%、术后抗生素使用情况及腹腔脓液培养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与组2相比,组1患儿术后进食快(28.8±9.3 vs32.5±8.7h,P<0.0001);术后3天CRP下降明显(64.8±32.4 vs45.1±20.5mg/L,P<0.0001);住院时间短(8.96±1.97 vs 9.75±2.21d,P=0.002);住院费用少(21977±2330 vs 22152±2758¥,P<0.0001)。与组3相比,组1患儿术后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快(22.5±9.2 vs 29.7±9.3h,P<0.0001);术后进食快(28.8±9.3 vs 31.6±10.3h,P<0.0001);术后3天CRP下降明显(64.8±32.4 vs 41.3±18.6mg/L,P<0.0001);术后B超腹腔脓肿最长径小(1.20±0.82 vs 1.90±1.09cm,P=0.031);住院时间短(8.96±1.97 vs 9.67±2.23d,P=0.015);住院费用少(21977±2330 vs22799±4223¥,P<0.0001)。组2与组3相比,组2患儿术后体温恢复至正常较快(24.3±7.7 vs 29.7±9.3h,P<0.0001);住院费用较组3少(22152±2758 vs 22799±4223¥,P<0.0001)。其他指标3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与采用NS腹腔冲洗和术中仅吸尽腹腔脓液相比,LA术中采用0.05%PVI腹腔冲洗可使儿童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早、炎症指标下降快、术后B超腹腔脓肿轻、住院时间短、住院花费减少。采用0.05%PVI冲洗腹腔可作为LA术中处理儿童急性穿孔性阑尾炎腹腔脓液的方法之一。
周保东[7](2020)在《天津市二级医院单中心急腹症发病特点及治疗现状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急腹症(acute abdomen)是外科常见的一组腹部疾病的总称,指以急性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需要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的腹部疾病。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收治急腹症的发病特点和治疗现状,探讨二级医院外科急腹症的发病谱及治疗手段的提升空间,为未来二级医院治疗急腹症重点发展方向、科室设置、人才培养、急危重病人转介入三级专科医院前期救治提供帮助。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期间1452例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年龄与性别构成、发病原因、治疗方式、转归、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1急腹症的发病情况:收治患者年龄1789岁,17-29岁204例(14.0%),30-49岁486例(33.5%),50-69岁589例(40.6%),70-89岁173例(11.9%),平均年龄61.3岁。女性多于男性。2急腹症的发病类型:我院急腹症患者的发病类型依次为阑尾炎(418)、肠梗阻(408)、胆道疾病(185)、妇科急症(158)、急性胰腺炎(117)、合并肋骨骨折骨盆骨折(60)、消化道穿孔(50)、创伤性腹腔脏器破裂(29)、泌尿系结石(14)、其他(胃潴留、不能确诊的腹痛)(13)。3急腹症的治疗现状:纳入研究的1452例急腹症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的患者738例,总体手术比率50.8%。消化系统急腹症不同病种的手术率不同,消化道穿孔96.0%,阑尾炎89.2%,胆道疾病82.7%,肠梗阻9.1%,急性胰腺炎患者全部接受了非手术治疗,创伤性腹腔器官破裂患者全部接受手术治疗。转介入三级专科医院救治59例(0.4%)。4消化系统急腹症腹腔镜手术比率:胆道疾病腹腔镜手术比率94.8%;非胆道疾病腹腔镜手术比率31.4%。5在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切口长度等方面腹腔镜手术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消化系统急腹症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9.7%,其中传统开腹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4%(59/342),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3/298)。结论:由于二级医院因其医院的规模和局限性,及医保、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的发展、对疾病诊治的认识及接受程度及选择医院,有着独有的急腹症就诊谱,掌握二级医院急腹症发病谱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诊疗效率。手术治疗是阑尾炎、胆道疾病、消化道穿孔、创伤性腹腔器官破裂主要治疗手段,肠梗阻和急性胰腺炎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腹腔镜技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但我院腹腔镜技术的应用局限于胆囊疾病和阑尾炎,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张强[8](2020)在《丹皮汤加减联合抗生素治疗阑尾周围脓肿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探究丹皮汤加减联合抗生素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为丹皮汤加减联合抗生素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12月1日就诊于榆阳区中医院外科,选择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行保守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66例,随机分到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试验组以丹皮汤加减+抗生素治疗为治疗方式,对照组以抗生素治疗为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过程中,试验组1人因未按规定服药被剔除本研究,对照组1人在治疗过程中继发其他疾病更改治疗方案,1人未完成一个疗程,因此试验组最终包括32名患者,对照组最终包括31名患者。(1)基本特征比较:试验组入组男性为17例;对照组入组男性为16例;试验组年龄为(36.43±6.84)岁,对照组年龄为(35.54±6.51)岁;试验组患者从发病到就诊时间为(4.15±1.37)天,对照组为(4.61±1.72)天;试验组就诊时体温为(38.38±0.94)℃,对照组为(38.59±0.7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就诊时体温等均可比(P>0.05);(2)体温恢复时长比较:对照组体温恢复时间较试验组长(P=0.01);(3)脓肿最大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脓肿最大径可比(P>0.05),治疗一疗程后,两组患者脓肿最大径比较(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4)白细胞计数比较:治疗前,试验组白细胞数为(13.51±2.89)×109/L,对照组细胞计数为(13.62±2.99)×109/L,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比较,P>0.05;治疗3天后,试验组白细胞计数为(8.18±2.18)×109/L,对照组细胞计数为(10.00±1.23)×109/L,P<0.05,试验组白细胞数低于对照组。(5)CRP计数:治疗前,试验组CRP为(13.30±2.72)mg/L,对照组CRP为(12.41±2.09)mg/L,P>0.05,表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治疗3天后,试验组CRP为(4.78±1.80)mg/L,对照组CRP为(7.22±2.24)mg/L,两组患者治疗3天后CRP相比,P<0.05,试验组低于对照组。(6)疼痛评分比较:试验组治疗前疼痛评分为(7.12±1.07),对照组疼痛评分(6.90±1.22),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24小时后,试验组为(3.62±1.50),对照组为(5.29±1.21),P<0.05,疼痛评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治疗48小时后,试验组为(1.15±1.13),对照组为(2.45±1.26),P<0.05,试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7)住院时间比较:试验组住院时间为(10.34±2.08)天,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2.45±2.14)天,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8)中医证候疗效评价: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71.0%,P<0.0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结论:丹皮汤加减联合抗生素有助于阑尾周围脓肿发热病人体温的恢复,促进脓肿的消退,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促进患者白细胞及CRP的降低,间接说明丹皮汤加减联合抗生素能够减轻阑尾周围脓肿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同时能够缩短住院时间,说明丹皮汤加减联合抗生素能够较快改善患者症状。
刘鹏[9](2020)在《腹腔镜微创手术在阑尾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在阑尾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的肛门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伤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的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能缩短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和炎症因子的表达,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欣然[10](2018)在《阑尾切除术后切口长期不愈的原因探讨及防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析阑尾切除术后切口长期不愈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在2012年01月至2017年12月阑尾切除术后切口长期不愈的患者12例,按照不同的护理参与情况,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患者7例,对照组患者5例。对照组执行常规治疗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分析该情况出现的原因,根据发生的可能原因执行具体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阑尾切除术后切口长期不愈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先找出其发生原因。注意保护患者的切口处,防止其伤口感染。密切注意患者的伤口情况,根据患者的相应的情况给予实施防治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二、阑尾炎切除术后伤口感染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阑尾炎切除术后伤口感染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2)外科腹腔感染中关键临床问题的循证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腹腔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
1.1.2 腹腔感染临床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
1.1.3 腹腔感染临床实践指南的制订 |
1.1.4 循证评价的重要性 |
1.2 研究内容 |
1.2.1 临床实践指南层面 |
1.2.2 系统评价/Meta分析层面 |
1.2.3 临床研究层面(制作新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 |
1.3 研究方法 |
1.3.1 研究资料 |
1.3.2 主要的研究方法 |
1.3.3 技术流程图 |
第二章 全球腹腔感染指南循证评价 |
2.1 研究背景 |
2.2 研究目的 |
2.3 研究方法 |
2.3.1 文献检索 |
2.3.2 纳入排除标准 |
2.3.3 文献筛选 |
2.3.4 数据提取 |
2.3.5 指南质量评价 |
2.3.6 推荐意见分析 |
2.3.7 数据分析 |
2.4 研究结果 |
2.4.1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
2.4.2 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
2.4.3 报告质量评价结果 |
2.4.4 方法学质量评价和报告质量评价相关分析 |
2.4.5 指南推荐意见一致性分析和证据分析 |
2.5 讨论 |
2.6 结论 |
第三章 腹腔感染关键临床问题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
3.1 研究背景 |
3.2 研究目的 |
3.3 研究方法 |
3.3.1 文献检索 |
3.3.2 纳入排除标准 |
3.3.3 文献筛选 |
3.3.4 数据提取 |
3.3.5 质量评价 |
3.3.6 数据分析 |
3.4 研究结果 |
3.4.1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
3.4.2 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
3.4.3 报告质量评价结果 |
3.4.4 关键临床问题系统评价遴选策略初步构建 |
3.5 讨论 |
3.6 结论 |
第四章 腹腔感染关键临床问题的系统评价 |
4.1 研究背景 |
4.2 研究目的 |
4.3 研究方法 |
4.3.1 文献检索 |
4.3.2 纳入排除标准 |
4.3.3 文献筛选 |
4.3.4 数据提取 |
4.3.5 方法学质量评价 |
4.3.6 证据质量评价 |
4.3.7 数据分析 |
4.4 结果 |
4.4.1 KQ1与KQ2系统评价结果 |
4.4.2 KQ3系统评价结果 |
4.4.3 KQ4系统评价结果 |
4.4.4 KQ5系统评价结果 |
4.4.5 KQ6系统评价结果 |
4.5 讨论 |
4.6 结论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腹腔感染指南检索策略 |
附录Ⅱ 腹腔感染系统评价检索策略 |
附录Ⅲ KQ1/KQ2系统评价制作检索策略 |
附录Ⅳ KQ3系统评价制作检索策略 |
附录Ⅴ KQ4系统评价制作检索策略 |
附录Ⅵ KQ5系统评价制作检索策略 |
附录Ⅶ KQ6系统评价制作检索策略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妊娠期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腹腔镜手术治疗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4)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对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的疗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1.1 资料收集 |
1.1.2 病例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1.2 腹痛视觉模拟评分 |
1.3 手术方法 |
1.3.1 LA组 |
1.3.2 ERAT组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手术前数据对比 |
2.2 手术中数据对比 |
2.3 手术后数据对比 |
2.3.1 临床症状恢复情况 |
2.3.2 炎症指标恢复情况 |
2.3.3 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
2.4 术后并发症对比 |
3 讨论 |
4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5)结肠冗长、体质指数与慢性阑尾炎病因的关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6)术中腹腔冲洗在儿童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病例和方法 |
1 病例 |
1.1 样本量估算及病例来源 |
1.2 纳入标准(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
1.3 排除标准 |
1.4 出院标准 |
1.5 退出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1.7 安全性评价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术前准备及手术方法 |
2.2 分组方法 |
2.3 术后处理及随访 |
2.4 考察指标 |
2.5 统计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腹腔冲洗对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意义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天津市二级医院单中心急腹症发病特点及治疗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资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资料来源 |
1.1.2 纳入标准 |
1.1.3 一般特征 |
1.2 研究方法 |
1.2.1 观察指标 |
1.2.2 研究类型 |
二、结果 |
2.1 年龄和性别 |
2.2 发病原因 |
2.3 治疗方式的选择 |
2.4 手术方式 |
2.5 消化系统急腹症腹腔镜手术率 |
2.6 转归 |
2.7 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 |
2.7.1 阑尾炎选择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 |
2.7.2 胆道疾病选择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 |
2.8 术后并发症 |
三、讨论 |
3.1 急腹症的发病谱 |
3.2 急腹症的治疗方式分析 |
3.3 消化系统急腹症手术方式分析 |
3.4 不同手术方式对疾病转归的影响 |
3.5 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处理 |
3.6 胸腹联合伤的处理与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外科急腹症创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丹皮汤加减联合抗生素治疗阑尾周围脓肿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观察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选择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患者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药物来源 |
2.4 疗程 |
2.5 观测指标及计量方法 |
2.6 观测指标方法 |
2.7 安全性指标观察 |
2.8 不良反应安全评估 |
2.9 疗效评价 |
2.10 统计方法 |
2.11 技术路线图 |
3 结果 |
3.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
3.2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
3.3 比较两组患者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 |
3.4 两组患者就诊时体温比较 |
3.5 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
3.6 两组脓肿大小的比较 |
3.7 两组患者治疗3天前后血常规的比较 |
3.8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 天后CRP的比较 |
3.9 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
3.10 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
3.1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3.12 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1 急性阑尾炎的国外研究概述 |
2 现代医学对阑尾周围脓肿的认识 |
3 中医学对阑尾周围脓肿的认识 |
4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意义 |
5 丹皮汤的临床组方分析及单药现代研究 |
6 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6.1 中医药对阑尾周围脓肿主要实验室指标的影响 |
6.2 中医药对阑尾周围脓肿影像学指标的影响 |
6.3 中医药对阑尾周围脓肿患者主要症状、体征的影响 |
6.4 中医药对阑尾周围脓肿西医诊断指标及中医证候疗效的影响 |
结语 |
1 结论 |
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中西医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研究进展 |
1.阑尾周围脓肿简述 |
1.1 阑尾的解剖及阑尾周围脓肿的发病机制 |
1.2 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
2.阑尾周围脓肿的西医治疗 |
2.1 抗生素治疗 |
2.2 超声或CT引导下脓肿穿刺引流术 |
2.3 开腹阑尾切除术 |
2.4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
3.中医对阑尾脓肿的认识与治疗 |
3.1 中医对阑尾周围脓肿的认识 |
3.2 中医对阑尾周围脓肿的治疗 |
3.2.1 中药内服法 |
3.2.2 中药外敷法 |
3.2.3 中药灌肠法 |
3.2.4 针灸治疗法 |
4.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9)腹腔镜微创手术在阑尾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手术方法 |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
2.2 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的比较 |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 |
2.4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
3 讨论 |
(10)阑尾切除术后切口长期不愈的原因探讨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比较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研究结果 |
3 讨论 |
四、阑尾炎切除术后伤口感染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对比[J]. 林贤坤. 中国社区医师, 2021(26)
- [2]外科腹腔感染中关键临床问题的循证评价[D]. 周奇. 兰州大学, 2021(11)
- [3]妊娠期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D]. 丁丽萍.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4]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对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的疗效评估[D]. 徐露佳. 河南大学, 2020(02)
- [5]结肠冗长、体质指数与慢性阑尾炎病因的关系探讨[D]. 郜鑫燕.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0)
- [6]术中腹腔冲洗在儿童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作用[D]. 付林洁.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7]天津市二级医院单中心急腹症发病特点及治疗现状分析[D]. 周保东.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8]丹皮汤加减联合抗生素治疗阑尾周围脓肿临床疗效观察[D]. 张强.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0)
- [9]腹腔镜微创手术在阑尾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刘鹏. 中国当代医药, 2020(04)
- [10]阑尾切除术后切口长期不愈的原因探讨及防治[J]. 张欣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