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道文综试题的解法与启示(论文文献综述)
张相林,苟强,孙恒振,黄少鲁,胡思华[1](2021)在《2021年部分卷区高考试题道题深度分析展示》文中研究指明在2021年高考试题中,不同卷区都出现了一些可圈可点的试题。这些试题的出现体现了高考命题的新趋向,引发了一线教师的深入研究和交流思考,对这些试题的深度分析将能给课堂教学和试题命制带来一定的启示。为此,教学考试杂志社开展了2021年高考各卷区道题深度分析文章征集活动。本期杂志精选了部分试题的分析内容进行展示,同时欢迎更多有意探讨及研究命题的教师的加入。杂志社提供平台服务一线教学,愿与更多追求提升自我的教师一起成长!
薛娇[2](2021)在《高考思想政治主观性试题分析及对教学的建议 ——以2016-2020年(全国Ⅰ卷)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李学聪[3](2021)在《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解题困境及教学对策 ——以2020年山东历史高考卷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历史材料分析题是高考中不可缺少的题型,经过反复实践与研究,历史材料分析题在高考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分值占比也不断上升。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解答,离不开教师实施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对策。2020年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发行,提出了各学科选拔人才的统一宗旨:“一核四层四翼”。高考的考查内容包含了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个方面。在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的背景下,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考查内容,历史材料分析题在命题结构、类型题量等方面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学生需要提高自己的能力来应对这些变化。根据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学生在解答历史材料分析题时会遇到以下问题:在新高考的改革下,学生对题目的命题与结构、类型与题量比较陌生,具有作答的时间压力;在面对不同类型的题目时,学生难以找到解答这一类型题目的方式与方法;在组织题目答案上,学生会忽视知识的迁移,难以做到史论结合;在规范答题上,学生在审题过程中与答题过程中均有不规范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在以下方面实施教学对策。首先要为学生解读新高考发生的新变化,让学生了解新高考的命题结构与方向。其次要为学生总结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方法,夯实学生历史基础知识,建立系统的历史知识网络,注重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加强史料教学,总结史料解读方法,从而加强学生史料解读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最后也需要培养学生规范答题的习惯,注重审题过程与答题过程的规范性。历史材料分析题是高考中难度比较大的题型,解决学生在解答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的困境是高中历史教师重中之重的任务,这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对策,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更加能够提高学生解答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能力,符合高考评价体系的考查要求。
姚志鹏[4](2021)在《荷兰历史HAVO中央考试材料分析题(2015-19年)研究》文中提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日益频繁。在教育方面,我国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已经开始面向世界,借鉴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教育经验。荷兰,作为坐落于欧洲大陆西端的发达国家,经济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同样,荷兰的受教育程度、教育质量和水平在世界上也都是遥遥领先。荷兰也有“高考”,名为国家考试(Het Eindexamen),它的成绩主要由学校成绩(Het Schoolexamen)和中央考试成绩(Het Centraalexamen)两者相结合。在每年的五月份举行的中央考试中都会有历史考试。荷兰的历史中央考试主要有VWO和HAVO两种。材料分析题是考查学生历史认知能力的重要题型。对于高考试题的研究一直是历史教育界研究中的重点,而在高考试题中占有极高比例的材料分析题,更是因其综合性而受到广泛关注。荷兰历史HAVO中央考试的材料分析题极具特色。本文希望通过对荷兰2015至19年的历史HAVO中央考试材料分析题的研究,对材料分析题的命制和历史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杨瑞芳[5](2020)在《高中生获取和解读《经济生活》试题信息能力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考改革随之深入推进,高考评价体系日益完善。2019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立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构建包括“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在内的高考考查内容体系,这为科学构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了明确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笔者作为一名旗县中学教师,在优秀生源大量流向重点高中的情形之下,本校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能力水平都处于较低层次,其中关键能力,尤其是第一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欠缺,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成绩的提高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在10年的教学实践中,面对国家人才培养要求的变化以及所任教中学的实际情况,怎样在教学中实现知识、能力、素养、核心价值的有机统一,一直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大困惑。因此本文以学生掌握较为薄弱的《经济生活》为切入点,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准确把握高考的命题取向,全面而系统的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获取和解读经济试题信息能力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以期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发挥一定的引领作用。本文首先通过分析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与其它三种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从改革开放40年高考改革、近几年《经济生活》全国Ⅱ卷试题特点及变化趋势等不同角度来论述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重要性。本文认为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学习备考能力、促进学生成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做准备的需要。其次,本文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准学生获取和解读《经济生活》试题信息能力不足的原因,并从师生两个角度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培养策略。本文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备考偏差、课堂低效、题海战术等问题。而学生则存在基础不牢,体系不全、经验不足、习惯差、畏难心理等问题,对此笔者在第三部分有针对性的也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提出可行性的教与学的策略,如,教师要紧跟课标考纲为学生备考掌好舵,把握好方向、精选习题,进行专项训练、帮助学生总结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技能等。学生要夯实基础,健全知识体系、学以致用,加强实战训练、学会借助符号标记提高学习效率、克服畏难心理等等,从而为学生在多变的经济信息中精准提取关键、有用的信息提供建议。最后,通过从全国卷中精选相同数目和相当难度的试题,对学生进行测试,由此观察学生获取和解读《经济生活》信息能力水平培养前后的效果。笔者认为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培养、练习,本文中提出的培养策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以及笔者今后的教育教学都大有裨益。
郭培东[6](2020)在《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电学模块学困分析及瓶颈突破研究》文中提出19世纪中期始,人类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到如今“电气时代”已进入一个技术成熟阶段,“电气”技术的应用在人类生活中随处可见。而这些技术的基础,就是高中物理的电学模块。电学模块是高中物理两大主要模块之一,在高考中占了近一半分值,分量很重。在人教版教材中电学模块主要分布在选修3-1,选修3-2两本书,因此学生学习电学模块是在分科之后,也就是这部分学生相对而言是物理基础较扎实,理性思维较强的学生。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发现这部分学生在电学的掌握上甚至比高一的力学学习更不如人意。本研究尝试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对电学模块进行学困分析及瓶颈突破研究。在2017年教育部对课程目标再次进行了修订。在“课程方案”中明确了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学困全称“学习困难”,本研究的“学困”定义主要基于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并辅助于心理学、教育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本文的第一章内容是引言,主要有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方法,概念界定五个模块。在大量研读文献的基础上,向读者解释了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并给读者一个“学习困难”的清晰定义,有一定的概念。本文的第二章内容整体逻辑顺序是先调查后分析。在电学模块物理观念有95个考点,科学思维有100个考点,科学探究有26个考点,科学态度与责任有5个考点,针对“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三个核心素养笔者制定了一份电学模块的综合卷对年段198个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相关核心素养的已形成情况。并将得分在前30%的考生设为优生,后35%的考生设为学困生。针对“科学探究”这一核心素养,笔者制作了一份关于电学实验的调查问卷,根据调查数据进行学习困难分析。同时我对本校高中物理教师进行个别访谈,站在教师角度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综合问卷调查结果及教师访谈记录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结合教学经验及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尝试对学生进行“学困分析”,初步得出可以尝试从“物理中的数学方法”、“图像应用”、“实验探究”三个角度对学习困难进行瓶颈突破。最后第三章内容按照“物理中的数学方法”、“图像应用”、“实验探究”三个角度分别给出一个案例,基于核心素养在复习课中渗透“物理中的数学方法”、“图形结合”、“实验”的教学,尝试进行瓶颈突破,最后再制定一份与之前同等难度的检测卷,发现学生的整体平均分明显增加,并且优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分差差距也在减小,最终在此基础上得出有效的瓶颈突破方法。
冯保恒[7](2020)在《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的高中历史小论文写作能力提升途径探究》文中认为在今天新时代、新课标、新高考的新形势之下,历史高考着重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相关问题,做出历史解释和历史评判的能力。在目前的高考试题中,最能展示学生独立思考后的历史认知的题目便是小论文题。学界目前已有较多的关于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的探讨,但更多的是关注试题本身,少有关于历史开放性试题解析能力提升途径探究。本文分析了历年全国卷高考题中的小论文题以及部分2020年新高考省份的小论文试题,对其命题特点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同时在现有研究基础之上,对我校部分学生和教师做了问卷调查、试题测试和访谈,并以此为研究数据和依据,分析学生在作答开放性试题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在教学时存在的疑问,最后针对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以期有利于教学实践,提升教学质量。
汪颖[8](2020)在《新高考背景下主观题智能阅卷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高考改革对改进主观题智能阅卷方式的要求日益迫切,《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卷管理,完善成绩报告”目标。然而,主观题网上人工阅卷在阅卷过程和公平性等方面问题突出,无法满足新高考改革需求。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为主观题智能阅卷带来机遇,智能阅卷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常态化。智能阅卷技术以其高效率、高准确度和高可靠性的特点能够有效改善和解决网上人工阅卷存在的问题。但是,主观题智能阅卷在技术、流程、功能和安全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完善。本研究从主观题智能阅卷相关技术、高考网上阅卷的应用以及新高考背景下主观题智能阅卷应用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OM网上阅卷系统和QM智能阅卷系统做个案研究,对阅卷系统的开发人员、参与高考阅卷的教师等进行深入的访谈调查。从而分析得出网上人工评阅主观题还存在过程繁复、效率低,阅卷员主观性大、稳定性低,“人—机对抗”等问题,而智能阅卷在保障公平、提高效率以及特殊异常卷检测方面优势突出。然而,对主观题智能阅卷的进一步研究中,笔者发现计算机智能评阅主观题在技术、流程、功能以及安全上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具体内容如下:一是缺乏高效、准确检测和校正图像倾斜的方法;二是主观题区域分割方式“粗暴”,分割模板智能不足;三是文本识别精准度不足,识别模型训练流程复杂;四是词义不确定性放大误差,分层抽象不明显;五是多科目、多题型的精准评分尚未成型;六是综合性、复杂性情境处理模式存在争议;七是定标评分存在“宽严”规范性问题;八是智能评分模型单一,缺少复核机制;九是智能化算法逻辑难以“逾越”,数据存在不可追溯性;十是智能阅卷系统提供“安全屏障”,但“威胁”依旧存在。基于以上问题,笔者针对计算机智能评阅主观题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四点改进建议:一是去模板化智能分割主观题区域;二是基于检测—识别校正机制的文本识别模型;三是基于文本聚类分析的智能化样选机制;四是基于融合人工阅卷与机器阅卷的新型智能阅卷模式。同时,笔者对主观题智能阅卷在高考中的应用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一是提升智能化,实现复杂性和综合性情境的妥善处理;二是增强“拟人化”,促成阅卷主客体质检情感的联通;三是构建“双保险”打造人机双评的智能阅卷模式。本研究对智能阅卷相关案例和人员进行深入的挖掘和调查,在获取主观题智能阅卷的第一手资料的同时,结合具体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计算机智能评阅在主观题上的研究,也为新高考背景下主观题智能阅卷的完善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借鉴意义。
刘烈荣[9](2019)在《新课标背景下中考历史试卷命题的变化和教学应对策略研究 ——2012-2018年海南省中考试卷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标准对中学历史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1年新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整个初中教学阶段,中考是检测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的重要考试形式,同时也是评测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之下,近些年来中学历史试卷的命题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2012-2018年是海南省中考改革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海南省中学历史试题命题呈现出综合性、开放性、人文性等多种特点。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笔者从海南省中学历史试题改革背景及命题的依据出发,详细分析新课标背景下,分析海南省2012-2018年历史中考试卷的变化特点,总结分析了中考历史试卷命制特点的情况下,提出了新课标背景下中学历史试卷命题变化的应对策略,为相关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高清钰[10](2018)在《高中生文字史料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史料是揭示历史现象、评析历史人物的基础,更是我们获取历史真相不可或缺的证据。历史学注重证据意识,作为历史学的基本构成,任何历史研究、历史认识的形成都需要更多的占有史料。无论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还是从课程改革后高考历史试题的考查重点、以及课堂教学来看,都需要史料的补充。只有以史料为依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才能真正认识历史。文字史料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史料,也是教师课堂教学中最常运用的史料类型,了解文字史料的特点以及培养史料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有助于深化文字史料教学。随着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逐渐深入,高考命题中越来越关注学生对于文字史料的分析及阅读。纵观近年来各地高考中,文字史料类题目层出不穷,考查的内容和方式不断出现新的形式,对考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史料题在近年高考历史试卷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通过笔者在中学的实习经验来看,学生在拿到文字史料时往往不懂如何去阅读、分析,这种现象尤以文言文更为严重,导致简单的文言文史料复杂化,进而影响思维的发散,同时教师和学生往往忽视历史教材中史料的运用。近些年,对文字史料、材料解析题、高考试题的研究并不少见,但大都集中在对史料的分析上,强调的是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对于学生学法的指导。当学生拿到一段文字史料后,怎样去解读,形成自己的话语则没有进行具体的论述。鉴于此,笔者希望通过学生的“学”,对文字史料解读路径提出自己的见解,期待能对中学历史教学实践有所启发。全文通过以文字史料进行分析,立足于高中历史教学,通过介绍教材文字史料的价值与古文史料、欧化语言史料的阅读方法,以期对高中生历史文字史料阅读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一道文综试题的解法与启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道文综试题的解法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2021年部分卷区高考试题道题深度分析展示(论文提纲范文)
2021年文综全国乙卷第38题分析 |
一、试题展示 |
二、试题特点 |
三、解题思路 |
1.立足主体找准知识 |
2.解读材料分清层次 |
3.遵循逻辑组织答案 |
四、试题变式 |
2021年文综全国乙卷第12题分析 |
一、试题展示 |
二、试题解析 |
三、试题特点 |
(一)内容的创新 |
(二)形式的创新 |
四、试题变式 |
五、解答该题的“捷径”与备考启示 |
2021年浙江6月选考第38题分析 |
一、试题及答案展示 |
二、综合视角下试题的深度探析 |
三、试题变式 |
2021年文综全国甲卷第12题分析 |
一、试题展示 |
二、试题分析 |
三、试题变式 |
(3)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解题困境及教学对策 ——以2020年山东历史高考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创新点 |
一、历史材料分析题的概况 |
(一)材料分析题的产生与发展 |
(二)材料分析题的基本类型 |
二、材料分析题的考查内容——以2020年山东历史高考卷为例 |
(一)重视考查经过提炼的历史必备知识 |
(二)重点考查历史学习的关键能力 |
(三)着重体现历史学科素养的考察要求 |
(四)重点考查历史学科核心价值 |
三、高中生历史材料分析题解题困境的调查与分析 |
(一)高中生历史材料分析题解题困境调查 |
(二)困境产生的原因分析 |
四、解决历史材料分析题解题困境的教学对策 |
(一)解读高考新变化 |
(二)总结解题方法 |
(三)培养规范答题习惯 |
五、历史材料分析题解题案例 |
(一)知识迁移类的史料分析题 |
(二)开放性的历史小论文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高中生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材料分析题解题困境调查问卷(学生卷) |
致谢 |
(4)荷兰历史HAVO中央考试材料分析题(2015-19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
二 研究综述 |
三 研究主要内容 |
四 研究方法 |
五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荷兰学制和荷兰国家考试 |
第一节 荷兰学制 |
一 概况 |
二 主要特点 |
第二节 荷兰国家考试 |
一 发展起源 |
二 中央考试与学校考试 |
第二章 荷兰2015至19年历史HAVO中央考试概况 |
第一节 新历史HAVO中央考试的出现 |
第二节 考查范围 |
第三节 题型与分值 |
第四节 考查目标:历史思维与推理能力 |
一 对于时间的考查 |
二 对于历史解释的考查 |
三 对于鉴古知今的考查 |
第五节 荷兰历史HAVO考试材料分析题的主要类型 |
一 解释观点型 |
二 归纳型 |
三 探究型 |
第三章 历史HAVO中央考试材料分析题的主要特点 |
第一节 材料的特点 |
一 来源广泛 |
二 内容丰富 |
三 多以图文形式呈现 |
第二节 能力考查方面的特点 |
一 注重归纳再现的能力 |
二 强调知识迁移的能力 |
三 重视问题探究的能力 |
第四章 对于历史材料分析题命制及历史教学的启示 |
第一节 对于历史材料分析题命制的启示 |
一 重视一手史料 |
二 关注普通人视角 |
第二节 对于历史教学的启示 |
一 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 |
二 注重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
三 强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高中生获取和解读《经济生活》试题信息能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1.创新点 |
2.不足之处 |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概述 |
(一)概念的界定 |
1.核心概念的提出 |
2.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与其它三种能力要求之间的关系 |
3.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 |
(二)40年高考改革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提高 |
1.第一阶段:知识立意为主导 |
2.第二阶段:实施素质教育,侧重能力考查 |
3.第三阶段:多元综合评价,聚焦能力考查 |
(三)高中《经济生活》试题中信息类型和变化特点 |
1.《经济生活》试题中信息的分类 |
2.新课标全国Ⅱ卷中经济试题命题特点及变化趋势 |
(四)提升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重要性 |
二、高中生获取和解读《经济生活》试题信息能力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教师层面的分析 |
1.不够重视,备考出现偏差 |
2.资源利用不太充分,课堂效率有待提高 |
3.过度题海战术,事倍功半 |
(二)学生层面的分析 |
1.知识根基不牢固,知识体系不健全 |
2.经验不足,基本技能欠缺 |
3.图文转化能力不足 |
4.审题习惯差 |
5.学生畏难心理 |
三、培养高中生获取和解读《经济生活》试题信息能力的策略 |
(一)教师角度 |
1.紧跟课标、考纲,关注命题变化 |
2.立足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
3.细研高考真题,总结方法规律 |
4.精选试题,专项突破 |
(二)学生角度 |
1.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
2.学以致用,加强实战训练 |
3.勤学善思,提高图文转化能力 |
4.借助符号标记,提升学习效率 |
5.积极自我暗示,直面畏难心理 |
四、高中生获取和解读《经济生活》试题信息能力培养的效果分析 |
(一)能力培养前检测 |
(二)能力培养后检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高中生获取和解读《经济生活》试题信息能力教师访谈 |
附录2:高中生获取解读《经济生活》试题信息能力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3:能力培养前测试卷 |
附录4:能力培养后测试卷 |
致谢 |
(6)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电学模块学困分析及瓶颈突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概念界定 |
第2章 学困分析 |
2.1 检测卷调查 |
2.2 电学实验问卷调查 |
2.3 教师访谈 |
2.4 综合分析 |
第3章 瓶颈突破 |
3.1 突破角度 |
3.2 物理中的数学方法 |
3.3 图像应用 |
3.4 实验探究 |
第4章 结论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
(7)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的高中历史小论文写作能力提升途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2.关于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的基本认识 |
2.1 2011-2020年全国卷论述题整理分析 |
2.2 2020年新高考省份论述题整理分析 |
2.3 高考论述题(开放性试题)发展趋势分析 |
3.高中生历史论述题存在的问题问卷调查 |
3.1 问卷设计 |
3.2 调查结果 |
3.3 关于相关问题的具体分析 |
4.高中生历史小论文题写作能力提升途径 |
4.1 充分利用身边资源,提升学生历史阅读能力 |
4.2 注重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建立学生历史知识库 |
4.3 调整课堂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
4.4 关注热点问题和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 |
4.5 加强练习和指导,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
4.6 加强跨学科交流与整合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新高考背景下主观题智能阅卷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新高考改革对改进主观题阅卷方式的要求日益迫切 |
二、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为主观题智能阅卷带来机遇 |
三、智能阅卷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常态化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主观题智能阅卷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二、新高考背景下主观题智能阅卷相关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意义 |
一、丰富主观题智能阅卷的理论研究 |
二、促进智能阅卷系统的设计与改善 |
第二章 新高考背景下主观题人工阅卷的现实难点与智能阅卷的优点 |
第一节 主观题人工阅卷的现实难点 |
一、阅卷过程繁琐复杂、效率低 |
二、评卷主观性大、稳定性低 |
三、“人—机对抗”降低公平性 |
四、套作、宿构、作弊等问题难以发现 |
第二节 主观题智能阅卷的优点 |
一、高效阅卷、降低评卷组织成本 |
二、标准统一、保障阅卷公平公正 |
三、“机智”与“人智”的有效结合 |
四、智能质检、识别套作、宿构、作弊 |
第三章 新高考背景下主观题智能阅卷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主观题智能阅卷技术层面的难题 |
一、缺乏高效、准确检测和校正图像倾斜的方法 |
二、主观题区域分割方式“粗暴”,分割模板智能不足 |
三、文本识别精准度不足,识别模型训练流程复杂 |
四、词义不确定性放大误差,分层抽象不明显 |
第二节 主观题智能阅卷功能上的不足 |
一、多科目、多题型的精准评分尚未成型 |
二、复杂性、综合性情境的处理模式存在争议 |
第三节 主观题智能阅卷流程上的问题 |
一、定标评分存在“宽”“严”规范性问题 |
二、智能评分模型单一,缺少复核机制 |
第四节 主观题智能阅卷安全上的风险 |
一、智能化算法逻辑难以“逾越”,数据存在不可追溯性 |
二、智能阅卷系统提供“安全屏障”,但“威胁”依旧存在 |
第四章 对新高考背景下主观题智能阅卷的建议 |
第一节 对主观题智能阅卷若干问题的改进策略 |
一、去模板化智能分割主观题区域 |
二、基于检测—识别校正机制的文本识别模型 |
三、基于文本聚类分析的智能化样选机制 |
四、基于融合人工阅卷与机器阅卷的新型智能阅卷模式 |
第二节 对主观题智能阅卷发展的建议 |
一、提升智能化,实现复杂性和综合性情境的妥善处理 |
二、增强“拟人化”,促成阅卷主客体之间情感的联通 |
三、构建“双保险”,打造人机双评的智能阅卷模式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
附录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
附录三:《教育信息化2.0》 |
附录四:主观题智能评阅系统调研访谈提纲 |
附录五:QM智能阅卷系统研发及推广团队访谈记录节选 |
附录六:高考阅卷人员调研访谈提纲 |
附录七:高考阅卷人员调研访谈记录节选 |
致谢 |
附:本人读研期间科研成果及奖励情况 |
(9)新课标背景下中考历史试卷命题的变化和教学应对策略研究 ——2012-2018年海南省中考试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一、主要研究方法 |
二、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海南省中学历史试题命题依据 |
第一节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
第二节 初中历史教材 |
第三节 考试说明 |
第三章 近年来中考历史试卷命题的变化及其特点——基于海南省 2012-2018 年中考历史试卷的分析 |
第一节 2012-2018 年中考历史试卷题型变化 |
第二节 2012-2018 年中考试卷的分值分布的变化 |
第三节 2012-2018 年中考试卷内容的变化 |
一、各大板块所占比重的变化 |
二、试题内容的变化 |
第四节 2012-2018 年中考试卷对学生能力要求的变化 |
第五节 2012-2018 年中考试卷中考历史试题命制的变化特点 |
一、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的把握 |
二、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与时俱进 |
三、命题体现以人为本,具有较强的人文性 |
四、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注重考查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
五、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
六、融入海南地方史的考查,注重学生乡土情怀的培养 |
七、立足核心素养,引领中考方向 |
第四章 新课标背景下中学历史试卷命题变化的应对策略 |
第一节 转变教学理念,不断提升教师自身专业水平 |
第二节 以新课标为基准,深挖教材,提升教学效果 |
第三节 以兴趣为导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探索能力 |
第四节 注重知识结构的梳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
第五节 与时俱进,突出历史教学的人文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高中生文字史料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文字史料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
第一节 文字史料的特点 |
一、文字史料的类型 |
二、文字史料的特点 |
第二节 文字史料阅读能力 |
一、阅读方法 |
二、阅读理解能力 |
三、阅读信息的整理归纳能力 |
第三节 培养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
一、有利于历史教育目标的顺利实施 |
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
第二章 利用历史教材培养学生文字史料阅读能力 |
第一节 历史教材中文字史料 |
一、教材中的文字史料 |
二、课文内容与文字史料 |
第二节 对教材中文字史料阅读方法的示范 |
一、从关键词认识文字史料的含义 |
二、从出处了解文字史料的背景 |
三、从思考题理解文字史料的主要内容 |
第三章 利用历史作业培养文字史料阅读能力 |
第一节 不同类型文字史料阅读的指导 |
一、古文史料阅读的指导 |
二、欧化语言史料阅读的指导 |
第二节 文字史料试题的指导 |
一、文字史料试题的类型与功能 |
二、文字史料试题的解题方法指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一道文综试题的解法与启示(论文参考文献)
- [1]2021年部分卷区高考试题道题深度分析展示[J]. 张相林,苟强,孙恒振,黄少鲁,胡思华. 教学考试, 2021(43)
- [2]高考思想政治主观性试题分析及对教学的建议 ——以2016-2020年(全国Ⅰ卷)为例[D]. 薛娇.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3]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解题困境及教学对策 ——以2020年山东历史高考卷为例[D]. 李学聪.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4]荷兰历史HAVO中央考试材料分析题(2015-19年)研究[D]. 姚志鹏.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5]高中生获取和解读《经济生活》试题信息能力的研究[D]. 杨瑞芳.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3)
- [6]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电学模块学困分析及瓶颈突破研究[D]. 郭培东. 西南大学, 2020(05)
- [7]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的高中历史小论文写作能力提升途径探究[D]. 冯保恒. 西南大学, 2020(05)
- [8]新高考背景下主观题智能阅卷的问题研究[D]. 汪颖. 安徽师范大学, 2020(02)
- [9]新课标背景下中考历史试卷命题的变化和教学应对策略研究 ——2012-2018年海南省中考试卷为例[D]. 刘烈荣. 赣南师范大学, 2019(07)
- [10]高中生文字史料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 高清钰.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