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转换教学

英汉语言转换教学

一、英译汉中的语言转换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张素敏,闫东雪,刘雪婷[1](2021)在《“续译”在翻译技巧理解与运用中的作用》文中认为本文从对比语言学角度分析"续译"在翻译技巧理解与运用中的作用。139名中国英语外语学习者13周的多轮"续译"结果显示:1)学习者英汉互译翻译技巧理解与运用均提高显着;2)英译汉中的英语理解及汉译英中的英语运用均提高显着;3)英译汉翻译技巧理解与运用达到了对称发展,而汉译英翻译技巧理解与运用依然发展不对称。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思维模式的有意识转换是"续译"高效促译、促学的根源;学习者主导性语言作为译出语或译入语影响翻译技巧的理解与运用,但非主导性语言水平的提升可促进翻译技巧理解与运用对称发展。

凌聪聪[2](2021)在《基于小型法汉平行语料库的翻译显化研究 ——以《局外人》的三个译本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在大数据科技的推动下,基于语料库的显化研究已获得蓬勃发展。本文将以《局外人》及其郭宏安、柳鸣九和郑克鲁译本为语料,借助于自建的小型法汉平行语料库来分析语境条件下显化策略的得与失。同时,通过以《棋王·树王》为语料建设小型类比语料库,构成与郭译、柳译和郑译等翻译文本的对照关系,来探究翻译文本区别于非翻译文本的显化特征。本文共有四个章节,包括翻译中的显化研究、小型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数据的提取与分析和显化策略的得与失。第一章梳理翻译研究中显化的概念、显化的分类、显化的动因和显化的手段。第二章对单语和双语语料库的建设流程和注意事项进行说明。第三章基于语料库,从总体上对《局外人》及其三个译本和《棋王·树王》中的平均句长、高频词及其覆盖率、平均词长等显化指标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从语法和语篇层面考察语料中人称代词和逻辑连接词的数量、频次和转换类型,并分析数据结果背后可能存在的原因。第四章以《局外人》及其三个译本中人称代词和逻辑连接词显化的实例,讨论翻译过程中显化策略的得与失。我们对于翻译中的显化策略要辩证客观看待,掌握合理的“显化度”,既不能过度显化,也不能亦步亦趋对原文进行直译,要根据原文语境、语义和语句间的逻辑关系,适当采取显化策略。

沈庆新[3](2020)在《College Learning for the New Global Century(Part 1,2)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为教育类文本College Learning for the New Global Century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原文本是美国大学和学院协会发出的自由教育和美国承诺倡议。原文本意在改革新世纪美国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工作方式。原文本为学术类教育文本,文本语言严谨、准确。文章中多使用被动语态,文中句子较长且复杂。译者结合所选文本特点,在翻译实践报告中针对词义问题,结合文本语境,具体研究了词的语境意义翻译、逻辑隐喻意义翻译和词的增补与转换译法。报告从语序调整角度对定语从句、长句、难句的翻译进行分析。针对文本中较多的被动语态从主动和被动两个角度进行翻译研究。译者希望通过此翻译实践报告和分析,为教育类文本的翻译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有益的建议。

暴笑瑜[4](2020)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避免“的”字滥用的翻译方法 ——以A Companion to the History of the Book的汉译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翻译实践报告的翻译材料为A Companion to the History of the Book(《书籍史指南》)中的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该两章主要讲述希伯来文书籍、伊斯兰书籍的印刷史,涉及到手稿的发展、书籍的装饰等问题。笔者在翻译过程中,注意到译文里“的”字使用频率较高,容易出现“的”字滥用的现象。这是因为“的”字功能多、英汉语差异大,并且译文易受英汉词典和英语教材中单词翻译的影响。这一现象导致译文不符合汉语习惯,表达含糊不清、啰嗦繁杂,语句不通顺。所以,如何避免滥用“的”字这一问题引起了笔者的思考。本实践报告以笔者的翻译实践项目为例,援引认知语言学的距离象似性原则和突显原则,通过总结英译汉中“的”字滥用的现象及原因,借鉴汉语中“的”字的隐现规律,来探讨英译汉中避免“的”字滥用的翻译方法,力求提高翻译质量,为今后的英译汉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报告分为五章:第一章为任务概述,主要介绍任务背景及任务意义;第二章为任务过程,包括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及译后校对;第三章总结“的”字的隐现规律和英译汉中“的”字滥用的现象和原因;第四章为翻译方法的案例分析,是本报告的重点与核心,该章给出英译汉中避免“的”字滥用的具体翻译方法,主要包括去“的”法、重组句子结构法、词性转换法以及换词法;第五章为结语,总结笔者在翻译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指出本次翻译实践的不足之处。

王静怡[5](2020)在《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习得兼语句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文中指出本论文在对汉语兼语句及英语复合宾语句本体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语言对比分析以及偏误分析理论,分析了汉语兼语句及英语复合宾语句在句法结构、语用和语义等方面的异同,归纳了两者在语义和词性上的对应关系,并通过HSK作文语料库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英语为母语者在兼语句的习得过程中的偏误情况了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本论文包括六个部分:1.汉语兼语句研究综述:从兼语句的本体研究现状、兼语句的习得和教学研究现状、汉语兼语句与英语复合宾语句的比较研究三方面分析总结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为本论文研究的立论基础方向指导;2.英汉兼语类句式对比分析:对汉语兼语句和英语复合宾语句进行对比,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探索汉语兼语句的英译方式,为解释偏误原因提供理论依据;3.汉语兼语句习得情况分析:通过对北京语言大学HSK语料库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梳理英语为母语者习得汉语兼语句时出现的偏误情况;4.偏误的类型及原因:针对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习得汉语兼语句时出现的问题归纳了五种偏误类型,并根据偏误类型分析其原因;5.汉语兼语句教学对策:根据英语为母语者习得汉语兼语句的偏误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6.结语部分:对本论文的核心观点和创新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指出了本论文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需要完善之处。本论文是本体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综合研究,在针对英语为母语者习得汉语兼语句偏误情况研究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对英语为母语者习得汉语兼语句的偏误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研究,以期对英语为母语者习得汉语兼语句提供有益借鉴。

刘硕[6](2020)在《汉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的对比研究 ——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腹语师的女儿》及其译作为例》文中指出本文主要考察汉语把字句与其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和语义上的特点,揭示了语料库中每一类把字句与其英语对应句的句法结构,分析了每一类把字句与其英语对应句的语义特点,并建构了汉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的语义图式。绪论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意义、理论基础和选题方法,并对以往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也对本论文所使用的封闭语料库进行了描写;第一章探讨了汉语把字句的分类及分布,我们在本文所使用的封闭语料库中发现了更多类型的把字句,所以就在前人分类模式基础上又建立了新的把字句分类模式,并对每一类把字句在语料库中的分布规律进行了阐释,还运用语言类型学理论解释了英译汉作品比汉语原创作品更多地使用把字句的原因;第二章分析了汉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的异同点,并归纳出了每一类把字句英语对应句的句法结构,归纳后发现述补结构和其他形式把字句“N1+把+N2+VP”一般对应英语结果外显型致使句“N1+V+N2+RP”和结果内隐型致使句“N1+V+N2”;第三章以第一章和第二章的研究结论为基础,研究了汉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的语义特点,并总结出了每一类把字句与其英语对应句的事件图式类别,分别是移动图式、行为图式、转移图式、发生图式和体验图式,且移动图式所占比例最大,约占语料库总数的56%,同时,用事件图式理论解释了把字句与其他句法结构之间的转换条件。本论文的主要成果是:选取了两个不同类型的典型文本及其译作建立了汉英双向目的语和源语平行的语料库;又基于封闭语料库的穷尽性调查,对学界已有的把字句分类模式及其语篇分布的成果有所增补,所建构的新的把字句分类模式为汉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的结构对比提供了依据;细致地描写了汉语把字句各类结构在英语中的对应形式,从而建构了汉语把字句和英语对应句在结构上的对应模式;对把字句和其英语对应句进行了语义分析,并且以此为基础抽象概括出了不同类别的汉英对应模式的事件图式。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也可以继续对语料库中的英语致使句及其汉语对应句进行整理与统计,并与汉语把字句及其英语对应句进行反向对比,这也是本研究在未来可以继续拓展的方向。

杨卓欣[7](2019)在《佛学文本英译汉中破折号的翻译策略 ——以Why Buddhism Is True的翻译实践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是笔者基于40,000多字的佛学文本翻译所作的翻译实践报告。材料是取自于一篇佛学专着Why Buddhism Is True(《为什么佛学是真的》),它是进化心理学教授罗伯特·赖特(Robert Wright)的最新着作,于2017年8月出版。此书一经出版便受到《纽约时报》的鼎力推荐,被认为是一本年度硬书。其讲述的并非是佛学中的宗教性内容,而是释迦摩尼最早对于人类最为基础的洞见。作者在书中运用了大量的现当代进化心理学、脑科学的实验和知识为佛学中的基本洞见提供了科学印证和理论依据,从而推动了佛学的现代化、科学化。之所以选取这类文本进行翻译实践是因为笔者认为此类佛学文本翻译可以使我们对佛学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进而促进佛教文化的传播。此外,在精神生活的重重压力之下,它告诉人们如何去缓解内心的烦闷,带领读者踏上了一段心理学和冥想的旅程。本实践报告分析并总结了笔者在此次英汉翻译过程中出现的破折号翻译的问题,主要包括破折号的机械照搬、转换不当以及语义不衔。之后,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翻译对策,希望可以为笔者以及其他译者提供警示和借鉴。本报告共有五个章节。第一章为引言部分,分别阐述了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第二章为任务过程,笔者对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和译后校改三个阶段进行了简要陈说;第三章讨论介绍了破折号的在英汉双语中用法与功能,并提出双破折号现象;第四章是案例分析部分。首先笔者找出了此次翻译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破折号的处理问题,主要包括破折号的机械照搬、转换不当以及语义不衔。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前人对破折号的研究,笔者得出一些实用的翻译对策,如合理转换、适当删减、灵活转换和注重衔接;第五章是对翻译实践报告做出总结,简要概述了笔者在此次翻译实践中所学到的知识和得出的经验,以及日后需要做出的改进。

雷康艳[8](2019)在《佛学文本英译汉中长句的翻译策略 ——以Why Buddhism Is True汉译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报告是在Why Buddhism Is True(《为什么佛学是真的》)一书第五章到第八章的翻译实践基础上完成的。Why Buddhism Is True一书是普林斯顿大学进化心理学教授罗伯特·赖特(Robert Wright)所作,该书于2017年8月在美国出版。赖特本人还亲自参与了冥想训练,结合其冥想经历及大量实验,写成此书,引导读者从科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佛学。与传统佛学文本不同的是,此书把佛教中的“超自然”因素全都去掉,没有探讨六道轮回和因果报应,只研究讨论哲学和冥想修行的方法论,倡导一种世俗的、西方化的佛教模式。从进化心理学及科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佛学。书中的许多观点,见解深刻,值得我们学习与思考。该书中,作者赖特运用了许多长句来表达其思想。而英语长句因其字数繁多、结构复杂及信息量大,给译者在理解句子及忠实流畅转达原文信息方面带来不小的挑战。笔者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长句翻译难点进行了归类总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之后的翻译实践有所帮助。本报告共五个章节。第一章为引言部分,简单介绍了选题的缘由、意义及研究的内容。第二章,任务过程,从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及译后校审这三方面介绍了此次翻译实践。第三章阐述分析了英语长句汉译的理解表达困难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包含多个从句的复合句、修饰语长或多,以及插入语的位置灵活。第四章中,结合案例,详尽地分析第三章中提到的翻译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翻译策略。第五章,总结,通过这次的亲身实践,笔者总结整理了翻译实践中的一些感悟与收获。

高燕伟[9](2019)在《英译汉中的动词化策略 ——以《生命的意义》翻译实践为例》文中提出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有浅层的,有深层的。所谓浅层是指日常的或者一些礼节性的交往;所谓深层则是一些实质的交流,即内容的交流。其中,翻译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交流形式。英汉语言对比注重理论的归纳和总结,而翻译更注重实际的双语能力。语言对比是语际翻译的基础,要做好翻译,就要有比较丰富的对比语言学的实际知识。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因而叙述呈静态;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因而叙述呈动态。英语的静态优势和汉语的动态优势是两种语言的一大差异,因此,为了让译语更加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译者都不能忽略两种语言之间静态与动态的转换。英译汉时,为了让译文读起来充满动感,毫无拖沓冗余,笔者运用了动词化策略。即通过用动词替代其他词类来表达一般不是由动词表达的意义。因此,动词化主要涉及到词类的转换,笔者运用转译、增译、合译等翻译技巧来实现动词化处理,本文以《生命的意义:自然与精神的和谐》翻译实践为例,介绍了笔者关于动词化策略的运用。动词化策略不拘泥于语法的限制,让翻译实践更加灵活,提高了译文的可读性。但它仅仅是一种策略的选择,而非必须手段。译者要秉着尊重原文和作者的原则,以最大效度地传递原文精神为标准,适度运用动词化。

杨亚芳[10](2019)在《英译汉中副词的翻译 ——以The Last American Frontier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原文为弗雷德里克·洛根·帕克森(Frederic Logan Paxson)所着的The Last American Frontier(《美国最后边疆》)一书的最后四章,分别是“第一条铁路”(The First Of The Railways)、“印第安人新政”(The New Indian Policy)、“约瑟夫酋长和坐牛的最后一战”(The Last Stand Of Chief Joseph And Sitting Bull)、“人口输入”(Letting In The Population)。其中笔者总结出最为困难的部分是副词的翻译,因为其位置灵活,语义丰富,使用范围广。译者根据翻译中遇到的在副词方面的困难进行总结,并探讨了相应的翻译对策和解决方法。本实践报告主体部分共有四大部分,第一部分进行了任务描述,包括选题的缘由、任务意义及其内容。第二部分展示了任务过程,分别是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及译后校对。第三部分先简单介绍了一下笔者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通过研究副词的特点特性,根据其在句中出现的位置及汉译后位置的改变,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出适合副词的翻译策略,分别是顺译法、变换词序(后置状语前置,插入语前置)、词性转换(转换为名词,形容词)、还原法等。第四部分总结了笔者在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整理出一系列解决副词翻译问题的策略,以及得到的感悟。

二、英译汉中的语言转换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译汉中的语言转换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续译”在翻译技巧理解与运用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研究背景
3. 研究设计
    3.1 被试
    3.2 研究问题
    3.3 干预材料与实施过程
    3.4 测试材料及评分标准
    3.5 标注及统计分析
4. 结果分析
    4.1 学习者翻译技巧理解及运用干预前后对比
    4.2 学习者翻译技巧理解及运用英汉互译对比
    4.3 学习者翻译技巧理解与运用对称性发展对比
5. 讨论
    5.1“续译”促学学习者翻译技巧理解与运用
    5.2“续译”前后学习者英汉互译中的技巧理解及运用差异
    5.3“续译”前后学习者翻译技巧理解与运用之间的关系变化
6. 结语

(2)基于小型法汉平行语料库的翻译显化研究 ——以《局外人》的三个译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Résumé
绪论
    第一节 文献综述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翻译中的显化研究
    第一节 显化的概念
    第二节 显化的分类
    第三节 显化的动因
    第四节 显化的手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小型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
    第一节 语料的选择
    第二节 语料的采集和降噪
    第三节 语料的分词
    第四节 语料的平行对齐
    第五节 语料的检索与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据的提取与分析
    第一节 总体显化
    第二节 人称代词显化
    第三节 逻辑意义显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显化策略的得与失
    第一节 显化策略的“得”
    第二节 显化策略的“失”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3)College Learning for the New Global Century(Part 1,2)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任务描述
    第一节 原文题材与体裁分析
        一、原文题材分析
        二、原文体裁分析
    第二节 翻译目的与意义
        一、翻译的目的
        二、翻译的意义
第二章 译前准备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相关翻译研究文献综述
        二、相关翻译实践成就文献综述
    第二节 准备事项
        一、工具、参考文献的准备
        二、平行文本的选择与分析
    第三节 实施计划
        一、翻译计划
        二、写作计划
        三、应急预案
第三章 翻译执行情况
    第一节 翻译过程
        一、术语表制定
        二、翻译过程监控策略
        三、翻译过程执行概述
    第二节 译后事项
        一、译文审校
        (一)自我校对
        (二)他人校对
        二、译文评价
        (一)自我评价
        (二)同学互评
        (三)导师评价
第四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词的译法
        一、语境意译法
        二、逻辑隐喻意译法
        三、增译法
        (一)结构性增词法
        (二)语义性增词法
        四、转换法
        (一)名词转译动词
        (二)形容词转译动词
    第二节 定语的翻译
        一、移位法
        二、短语类定语成分位置分析法
    第三节 被动语态的翻译
        一、被字替换法
        二、被字省译法
第五章 实践总结及结论
    一、翻译结论
    二、翻译心得
        (一)译文的准确性和忠实性
        (二)译文的可读性
        (三)译文的逻辑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原文、译文
    附录2 :平行文本
    附录3 :术语表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论文

(4)认知语言学视角下避免“的”字滥用的翻译方法 ——以A Companion to the History of the Book的汉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任务概述
    1.1 任务背景
    1.2 任务意义
第二章 任务过程
    2.1 译前准备
    2.2 翻译过程
    2.3 译后校对
第三章 “的”字的使用
    3.1 “的”字的用法:隐现规律
        3.1.1 “的”字的用法
        3.1.2 “的”字的隐现规律
    3.2 英译汉中“的”字的滥用及原因
第四章 案例分析:翻译方法
    4.1 避免“的”字滥用的翻译方法的理论原则:认知语言学
    4.2 避免“的”字滥用的翻译方法
        4.2.1 前置修饰语
        4.2.1.1 形容词和分词
        4.2.1.2 物主代词
        4.2.2 后置修饰语
        4.2.2.1 介词短语
        4.2.2.2 定语从句
        4.2.2.3 非谓语动词
第五章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习得兼语句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语料来源
第一章 汉语兼语句的研究综述
    第一节 兼语句的本体研究现状
    第二节 兼语句的习得和教学研究现状
    第三节 汉语兼语句与英语复合宾语句比较研究现状
第二章 汉英兼语类句式对比分析
    第一节 汉语兼语句概述
        一、兼语句的定义
        二、兼语句的分类
        三、兼语句的语法特点
    第二节 英语复合宾语句概述
        一、复合宾语句的定义
        二、复合宾语句的分类
        三、复合宾语句的语法特点
    第三节 汉语兼语句与英语复合宾语句对比分析
        一、汉语兼语句与英语复合宾语句的相同部分
        二、汉语兼语句与英语复合宾语句的差异部分
        三、汉语兼语句与英语复合宾语句的异同点归纳
第三章 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使用兼语句的调查分析
    第一节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分析
        一、利用HSK动态语料库检索
        二、检索得出的错句情况
        三、错句中的偏误情况分析
    第二节 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
        一、问卷调查内容
        二、调查实施
        三、结果分析
    第三节 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使用兼语句的偏误情况
        一、动词错用
        二、语序错误
        三、成分赘余或残缺
第四章 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习得兼语句的偏误分析
    第一节 兼语句的偏误类型
        一、误加偏误
        二、误用偏误
        三、遗漏偏误
        四、错序偏误
        五、其他偏误
    第二节 兼语句的偏误原因
        一、母语负迁移
        二、目的语知识泛化
        三、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第五章 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习得兼语句的教学对策
    第一节 针对母语负迁移的教学对策
        一、强调英汉词汇及句法结构的转换
        二、强调英汉语序的转换
    第二节 针对目的语知识泛化的教学对策
        一、区别相似词汇和结构
        二、强化兼语句结构观念
    第三节 针对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影响的教学对策
        一、用提问方式加强兼语句操练
        二、教学过程注意循序渐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汉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的对比研究 ——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腹语师的女儿》及其译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理论基础
    四、研究方法
    五、语料来源
第一章 汉语把字句的结构类型及分布
    第一节 汉语把字句的结构类型
    第二节 汉语把字句的分布特点
第二章 汉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的句法结构
    第一节 述补结构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的句法结构
        一、结果补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
        (一)《哈》中结果补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
        (二)《腹》中结果补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
        二、情态补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
        (一)《哈》中情态补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
        (二)《腹》中情态补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
        三、趋向补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
        (一)《哈》中趋向补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
        (二)《腹》中趋向补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
        四、介词短语补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
        (一)《哈》中介词短语补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
        (二)《腹》中介词短语补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
        五、连谓结构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
    第二节 其他形式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的句法结构
        一、动词量化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
        二、熟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
        三、状中式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
        四、述宾式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
        五、动态助词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汉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的语义特点
    第一节 述补结构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的语义特点
        一、结果补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语义特点
        二、情态补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语义特点
        三、趋向补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语义特点
        四、介词短语补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语义特点
        五、连谓结构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语义特点
    第二节 其他形式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的语义特点
        一、动词量化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语义特点
        二、熟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语义特点
        三、状中式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语义特点
        四、动态助词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语义特点
        五、述宾式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语义特点
    第三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佛学文本英译汉中破折号的翻译策略 ——以Why Buddhism Is True的翻译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任务过程
    2.1 译前准备
    2.2 翻译过程
    2.3 译后校改
第三章 破折号的定义与用法
    3.1 中文破折号
    3.2 英文破折号
    3.3 双破折号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佛学文本中破折号翻译时出现的问题
        4.1.1 机械照搬
        4.1.2 转换不当
        4.1.3 语义不衔
    4.2 佛学文本中破折号的翻译对策
        4.2.1 合理保留
        4.2.2 适当删减
        4.2.3 灵活转换
        4.2.4 注重衔接
第五章 结语
附录:原文及译文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8)佛学文本英译汉中长句的翻译策略 ——以Why Buddhism Is True汉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任务过程
    2.1 译前准备
    2.2 翻译过程
    2.3 译后校改
第三章 英语长句汉译中的困难
    3.1 英语长句汉译的主要困难
        3.1.1 .复合句:含多个从句
        3.1.2 修饰语:长或多
        3.1.3 插入语:位置灵活
    3.2 影响英语长句汉译的主要因素:英汉句子结构不同
        3.2.1 “前重心”与“后重心”
        3.2.2 “形合”与“意合”
第四章 英语长句汉译策略
    4.1 复合句长句翻译方法
        4.1.1 断句
        4.1.2 重构
    4.2 含修饰语长句翻译方法
        4.2.1 包孕
        4.2.2 分译
    4.3 含插入语长句翻译方法
        4.3.1 变序
        4.3.2 分译
第五章 实践总结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9)英译汉中的动词化策略 ——以《生命的意义》翻译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翻译实践
    2.1 翻译任务简介
    2.2 翻译过程描述
第三章 理论依据
    3.1 动词化的概念
    3.2 动词化的理据
        3.2.1 英语的静态倾向
        3.2.2 汉语的动态倾向
第四章 动词化策略的应用
    4.1 名词的动词化
    4.2 介词的动词化
    4.3 形容词的动词化
    4.4 副词的动词化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10)英译汉中副词的翻译 ——以The Last American Frontier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任务描述
    1.1 选题缘由
    1.2 任务意义
    1.3 任务内容
第二章 任务过程
    2.1 译前准备
    2.2 翻译过程
    2.3 译后审校
第三章 案例分析
    3.1 翻译问题
    3.2 副词的定义
    3.3 副词的分类
    3.4 副词的特点
        3.4.1 替代性
        3.4.2 简洁性
        3.4.3 多义性
    3.5 解决方案
        3.5.1 顺译
        3.5.2 变换词序
        3.5.2.1 后置状语前置
        3.5.2.2 句中插入语前置
        3.5.3 词性转换
        3.5.3.1 转换成名词
        3.5.3.2 转换成形容词
        3.5.4 还原法
第四章 总结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四、英译汉中的语言转换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续译”在翻译技巧理解与运用中的作用[J]. 张素敏,闫东雪,刘雪婷. 现代外语, 2021(06)
  • [2]基于小型法汉平行语料库的翻译显化研究 ——以《局外人》的三个译本为例[D]. 凌聪聪.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3]College Learning for the New Global Century(Part 1,2)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沈庆新. 黑龙江大学, 2020(05)
  • [4]认知语言学视角下避免“的”字滥用的翻译方法 ——以A Companion to the History of the Book的汉译为例[D]. 暴笑瑜. 山西大学, 2020(01)
  • [5]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习得兼语句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 王静怡.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6]汉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的对比研究 ——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腹语师的女儿》及其译作为例[D]. 刘硕.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0(07)
  • [7]佛学文本英译汉中破折号的翻译策略 ——以Why Buddhism Is True的翻译实践为例[D]. 杨卓欣. 山西大学, 2019(02)
  • [8]佛学文本英译汉中长句的翻译策略 ——以Why Buddhism Is True汉译为例[D]. 雷康艳. 山西大学, 2019(02)
  • [9]英译汉中的动词化策略 ——以《生命的意义》翻译实践为例[D]. 高燕伟. 山西大学, 2019(02)
  • [10]英译汉中副词的翻译 ——以The Last American Frontier为例[D]. 杨亚芳. 山西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英汉语言转换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