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建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体制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健伟,洪刚,孟凡秋,梁景瑜,王雅祺,张红,陈博海,许宇博[1](2021)在《大型军工企业基于多元化目标管控的资金集中保障体系》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经营规模发展、军工资产整体上市,企业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现代企业制度管理要求不断提高。公司的资金管理工作从传统概念中的收款、付款、发工资等基本职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工作内涵极大延展,承担着企业结算中心、融资中心、资金投资中心等多项职能,同时资金管理体量逐年增加。2019年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提出"努力打造具有世界一流特种车辆制造集团"的目标,为对标一机集团发展战略目标,坚持体系化创新,搭建体系化资金管理平台,深化管理会计职能,成为我们需深入思考和实践的任务。
王雪[2](2021)在《GDT集团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效果的评价研究》文中指出
张弛[3](2021)在《财务集约化下的QY供电公司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资产,被视为企业生产经营的血液。电力公司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资金密集型企业,负担着地区电网运行投资的投入与产出,每年都面临着巨大的现金流动,充足稳定的货币资金是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2014年,在电力行业实行财务集约化管理以后,供电公司系统内实现资金统一结算、统一调度、统一运作,因公司资金管理范围扩大、管理权限更为集中,供电公司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体系,来保证资金的安全运转,提高供电公司的财务管理能力。本文从财务集约化理论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理论入手,以QY供电公司为研究目标,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利用笔者在该公司实习的机会进行实地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所需要的内部控制关键点数据,对QY供电公司的基本情况、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现状进行了描述。同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三级框架分析模型对公司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情况作出评价,发现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本文的研究价值主要是将财务集约化理论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理论相结合,采用实地调研法,在QY供电公司财务集约化背景下设计内控评价要素,对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进行系统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措施。这样不仅提高了企业货币资金的利用效率,为企业发展注入鲜活血液,同时也为同行业的电力企业内部控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李倩[4](2021)在《“零余额”管理模式下HN电力公司资金监控体系研究》文中认为资金监控作为资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在防范公司资金风险,提升公司资金运营协同效应上有所帮助,还在资金各项指标监控考评上发挥了巨大作用,维护了公司的整体利益。HN电力公司实行的是“零余额”资金集中管理,但其自身特殊地理特征导致资金集中管理难度大,并且环保政策的颁布,加大了电力公司资金风险的发生概率,电力政策改革又使得公司资金管理走向了新的发展阶段,所以现有的资金监控体系已不能满足公司“零余额”资金管理要求,需要及时对自身“零余额”管理模式下资金监控体系进行研究,来应对可能或已经出现的资金风险。本文首先探讨了“零余额”管理与资金监控的相关基本理论,力图为本文研究提供一个科学的理论框架。之后通过对HN电力公司“零余额”管理模式下资金各项指标监控效果的分析可知,公司对资金各项指标的监控效果不佳且存在一定的资金风险。其次在了解HN电力公司“零余额”管理模式下资金监控概况和优势的基础上,分析公司“零余额”管理模式下资金监控体系各监控环节现状,得到公司“零余额”管理模式下现有资金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成因进行分析。然后,综上存在的资金风险和体系问题,为使HN电力公司能够对资金各项指标的监控更加科学合理,公司需要从指标体系和体系评价模型两方面对“零余额”管理模式下资金监控体系进行构建。资金监控指标体系的构建通过熵权法和两两双侧相关性检验相结合计算指标权重、筛选指标,确定指标体系;结合改进后功效系数法,构建资金监控体系评价模型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最后,为“零余额”管理模式下现有资金监控体系引入所构建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的同时,根据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保障措施。总之,本文从立意到构思均力求给HN电力公司构建一个较为完善和科学的“零余额”管理模式下资金监控体系,从而提高公司资金风险防范能力,对未来我国公司自身资金管理模式下资金监控体系研究能够有所助益。
孙克雨[5](2021)在《结构洞理论视角下集团财务公司资金管理效率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大型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为了更好的管理企业资金,实现产融结合的发展模式,我国大部分企业集团都建立了隶属于自己集团公司的财务公司,将分散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并为企业提供相关的金融服务,从而降低企业成本,促进集团更快发展。集团财务公司最早是上个世纪初期在国外设立的,在国内真正意义上的集团财务公司设立于1987年,为集团财务公司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我国集团财务公司的起步较晚,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为此,本研究采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结合的方法,在对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将投入产出理论、产融结合理论和结构洞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理论,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DEA模型。以2018年中国财务公司协会公布的253家财务公司的财务数据为依据,从中选择30家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集团财务公司资金管理效率总体不高的问题。从而引入结构洞理论,从结构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我国集团财务公司资金管理效率较低的原因,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我国集团财务公司更好、更快的发展。集团财务公司作为非金融机构,将金融服务提供给企业内各成员公司,对集团内部资金进行合理规划,从而提高集团整体对资金管理的水平。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我国集团财务公司的资金管理效率水平较低,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结构洞作为网络分析的一个概念,推动了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将结构洞理论广泛的运用到各种研究中,包括人际关系分析、财务绩效研究、企业管理等方面,通过运用结构洞理论国内外学者在各领域的研究都起了积极作用。因此,本研究在结构洞理论视角下分析我国集团财务公司资金管理效率问题,在理论上丰富了资金管理和结构洞理论的研究,并对提高我国集团财务公司资金管理效率、加快集团财务公司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黄怡萍[6](2021)在《浙能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下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现今企业管理中,集团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集权和分权极为重要,合理的集权能够加强企业管理,科学的分权能够增添企业活力,如何把握分权和集权的程度成为关键。另一方面,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企业现有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从而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已经成为集团企业和市场形式的总体发展趋势。企业利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对内部资金进行统一调配,达到最为合理的资金配置,满足各下属子公司的资金需求,进而也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本文基于这一背景,选择国内能源类大型集团企业浙能集团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采用财务公司进行资金集中管理所达成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本文首先梳理了资金集中管理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研究理论,进而重点探究了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下的财务风险相关理论,国内外对于资金集中管理的风险评估研究相对成熟这也为本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财务风险评估的方法多样性为展开数理分析起到了支撑;其次,对浙能集团目前的整体发展情况和资金集中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其资金集中管理下的财务风险管理状况从资金结算、资金配置、资金投放、资金筹措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再次,采用资金集中管理单项财务风险识别和资金集中管理整体财务风险识别两种角度进行实际的数理分析对比,可以发现,目前浙能集团在资金集中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资金结算管理不够到位,在资金配置方面应收账款收回效果不佳,预算执行有效性有待提升,资金筹措过于单一的问题。最后,针对于上述一系列问题,本文从构建整体体系和环节体系两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同时形成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以期能够有效提升浙能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水平,增强浙能集团行业竞争力。通过研究浙能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制度,形成对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系统性认识,并有效解决浙能集团财务公司运行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使得其更好发挥这一模式,提升企业内部资金集中管理效果。同时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整个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中的指标进行量化分析是本文的创新点。
王欣[7](2021)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利益攸关方协同管理研究》文中认为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国内外在震惊雷神山医院和火神山医院的建设速度的同时,也引发了项目管理理论界的对其建设模式的大讨论,引起了建设项目各利益攸关方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供应链管理、目标协同和信息协同的重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利益攸关方协同管理的目的是解决“资源孤岛”、“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三大问题,在供应链协同的基础上实现目标和信息的协同。本文的研究思路是:第一章在分析我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现状的基础上,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针对国内外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普遍存在的设计施工脱节、工期延误、费用超支、协调滞缓等问题,提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利益攸关方协同管理的课题。第二章在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利益攸关方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将其分为服务型、资源型、社会型、管控型和集中管理机构,作为分析的基础。第三章引入供应链管理思想,在组织层、流程层和技术层“三层”模式下对供应链上的资源、利益、风险等要素进行协同分析;在供应链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基础上,针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特点,创新性地引入业务流和工作流,对其进行“五流”体系分析和协同分解。业务流、工作流、物流和资金流都是围绕着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目标的成功实施来组织的,而在保证目标实施过程中而发生的以上四流都会产生信息流,因此目标和信息是协同管理的主要内容。第四章从分析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利益目标和工期目标冲突的原因出发,构建并分析了集中管理机构与各利益攸关方的静态博弈模型,同时基于集中管理机构的契约设计权和信息引导权,根据经典雪堆理论和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了协同效应下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协同成本与协同参与度之间的博弈关系。第五章基于对激励奖励或惩罚力度与搭便车机会主义之间的信息协同意愿分析,构建信息协同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博弈均衡点稳定性及博弈的结果。针对研究的结论,分析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信息协同的内容,构建信息协同的体系,提出信息协同的保障措施。第六章通过调查问卷实证研究及数理统计分析验证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利益攸关方协同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各利益攸关方的协同博弈策略的相关性等。第七章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尚嘉佳[8](2021)在《SM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趋势下,在国家政策导向及市场的共同推动下,培育出了一批多以兼并、重组等方式而壮大的企业集团,这些企业集团包含了能源类、金融类、科技类、服务类、制造类等,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力量。那么这些企业集团在经营管理、发展的源动力上用尽哪些心思来推动企业的长久发展,许多大型企业集团就以财务核心的管理方向来聚焦资金管理,视为企业血液运转的发泵机。以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为出发点,探索适合企业特征和行业特点的管理方式,希望在资金管理水平上得到全面提升,资金资源配置得到优化。本文选取的是一家西北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能源类企业集团作为个例研究,学习相关文献和基础理论,对国内外学者专家研究资金集中管理的意义、问题、模式选择、优化研究等现状及相关理论进行了归纳总结。研究了SM集团公司目前资金集中管理管理模式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以此提出优化方案模式设计,以期对SM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站在战略管理的高度,从管理职能及架构、营运资金管理信息系统模块、投融资、最佳资金归集度、风险监控、信息系统集群等方面充分挖掘打造集团资金集中运作配置,整合内外部资源促进整个集团高效运转。最后对该模式进行因子分析法做出资金集中管理效果评价和相应结论,并提出保障措施。本文深入企业实际,解决SM集团在资金管理上所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SM集团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建立了一个将行业和金融相结合的综合财务资金集中管理体系,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综合财务业绩的增长率。
赵青[9](2021)在《财务共享模式下电网公司资金管理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我国企业规模持续壮大,不断在多个区域设立分子公司。分散的经营模式导致资金管理链条冗长,资金在管理上的难点问题不断涌现。在全球新兴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财务共享凭借其创新的管理模式对财务管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逐步得到了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与推广应用。财务共享模式下的资金管理能增强企业资金调控能力,压降资金运营成本,有助于资金资源的有效管控,是企业有序经营和持续发展的保障。电网公司由于经营资金类型繁多,分子公司数量多且分散设立在不同地区,给资金管理带来新的挑战。目前电力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电网公司仍然面临十分严峻的内外部形势和挑战,如何完善资金管理,加强安全风险控制成为电网公司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财务共享和资金管理理论的研究,实地调研电网公司资金管理的特点和现状。电网公司是资金密集企业。前期“三集五大”统一规划为公司财务共享管理模式建设奠定了基础,但是现行的“财务公司+资金池”的资金管理模式在资金精益管控、安全性和使用价值等方面并不适应电网公司的发展要求。通过对当前资金管理模式下的薄弱环节进行问题剖析,阐述了构建财务共享模式下资金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电网公司在财务共享模式下资金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和内容。通过以SD电网公司为例,从SD公司的发展战略出发,对其现有的资金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造。通过调整组织结构、重构业务流程、完善管理制度和改造信息系统,最终建立了SD电网公司财务共享模式下的资金管理体系。本文的创新点及结论:(1)从明确企业战略目标、调整组织结构、重构业务流程、完善管理架构和改造信息系统五个方面,构建了适合电网公司长远发展的财务共享模式下资金管理体系。(2)从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角度,阐述电网公司选择财务共享模式进行资金管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李宇衡[10](2021)在《甘肃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现金池管理模式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金池管理模式是一种以现金池为基础开展的企业现金管理模式,自2004年被美国通用公司引入中国后就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经过十几年的应用与发展,国内现金池管理模式已相对成熟。甘肃省内的众多大型企业均已经建立了现金池管理模式,用以提高现金管理效率,降低企业内部财务成本。公航旅集团由于成立时间较短,是甘肃省内少数几个暂时还未进行现金池管理模式构建的大型国企之一。本文以公航旅集团作为研究对象,充分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将公航旅集团经营与财务现状和现行现金管理模式现状做了分析,并与通过访谈法搜集的公航旅集团现行现金管理模式的运营现状问题相结合,证明公航旅集团现行现金管理模式与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发现公航旅集团存缺乏现金集中管理渠道、缺乏内源融资、缺乏结算风险控制渠道、信息化水平不足、集中型财务体制建设不完善等现实管理问题;明确了公航旅集团构建现金池管理模式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基于此,本文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公航旅集团构建现金池管理模式的整体方案,其中包括基本架构构建方案、信息系统构建方案、基本运行构建方案、主要业务构建方案以及风险管理方案。最后,本文还分析了公航旅集团构建现金池管理模式的预期效果,并提出若干保障机制建议,以确保公航旅集团现金池管理模式构建能够顺利地开展,促进公航旅集团现金管理效率提升,达到优化企业现金管理和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目的。总而言之,现金是企业的“血液”,现金的管理效率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合理高效的现金管理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节省财务费用,还能够使得企业切实有效地实现其战略目标。本文的研究,对公航旅集团改进现金管理模式具有现实参考意义,公航旅集团需要尽快开展现金池管理模式构建,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构建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体制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构建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体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大型军工企业基于多元化目标管控的资金集中保障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实施背景 |
(一)建设特色军工上市公司管理体系的需要 |
(二)贯彻落实公司战略发展目标的需要 |
(三)强化资金集中化管控水平,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需要 |
二、内涵和主要做法 |
(一)科学设计信息化管理架构,创新资金管理理念 |
1. 严谨谋划信息化实施方案,实现资金资源的统筹运作 |
2. 精挑细选实施单位,聚焦主业开展信息化建设 |
3. 周密设计实施路径,确保信息化顺利推进 |
(二)深化“资金池”运行管理,夯实资金集中管理基础 |
1. 紧密结合月度资金计划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持续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
2. 构建多层次资金集中管理体系,实现金融资源地集中管控 |
3. 借助业财共享,实施资金预算的执行评价 |
(三)梳理业务流程,完善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
(四)拓展延伸集团“票据池”,推广应用“军工票” |
(五)资金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构建 |
1. 搭建功能完善的信息平台,优化提升资金资源信息化管理水平 |
2.“银企直连”在资金集中管理的应用 |
3.“银企直连”系统在资金集中管理中的优越性 |
(六)信息共享与资金集中管理 |
1. 以“精确”为原则进行会计集中核算 |
2. 以“精细”为先导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 |
3. 共享服务模式在于资金管理的应用 |
三、实施效果 |
(一)资金运转效率的提升,利用资金暂时闲置期理财创造可观收益,提升企业盈利水平 |
(二)建立新型资金资源集中管理模式,提高内部资金利用率 |
1. 提高资金一体化运作能力,充分发挥资金资源聚合协同效应。 |
2. 构建了高效运作、整体协调的分公司资金资源管理体制及组织运行体制。 |
(三)建立以资金预算为抓手的信息管理系统,强化资金管控、有效防范风险 |
四、思考与展望 |
(一)基于多元模式的资金集中管理的启示 |
(二)资金管理新模式的展望 |
(3)财务集约化下的QY供电公司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财务集约化概念 |
2.1.1 财务集约化的内涵 |
2.1.2 财务集约化的特征 |
2.1.3 财务集约化的目标 |
2.2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理论基础及相关内容 |
2.2.1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概念 |
2.2.2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
2.2.3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目标 |
2.2.4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原则 |
2.2.5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方法 |
2.3 内部控制评价相关理论 |
2.3.1 内部控制评价的基本原则 |
2.3.2 传统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及其局限性 |
2.3.3 模糊综合评价法及其适用性 |
第三章 QY供电公司概况及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3.1 QY供电公司基本情况 |
3.1.1 QY供电公司简介 |
3.1.2 QY供电公司组织架构及权责分配 |
3.1.3 QY供电公司经营特征及资金管理特点 |
3.1.4 QY供电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的背景 |
3.2 QY供电公司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现状 |
3.2.1 QY供电公司财务集约化下的资金管理模式 |
3.2.2 QY供电公司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实施情况 |
3.2.3 QY供电公司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关键业务风险点 |
3.3 QY供电公司货币资金及相关会计要素变动分析 |
第四章 QY供电公司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评价及存在问题分析 |
4.1 构建QY供电公司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
4.1.1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
4.1.2 构建评价指标 |
4.2 构建评价矩阵并计算指标权重 |
4.2.1 权重确定过程 |
4.2.2 专家打分确定评价指标隶属度矩阵 |
4.3 计算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指标分值 |
4.4 QY供电公司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 |
4.5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4.5.1 控制环境方面 |
4.5.2 风险评估方面 |
4.5.3 控制活动方面 |
4.5.4 信息与沟通方面 |
4.5.5 内部监督方面 |
第五章 QY供电公司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优化建议 |
5.1 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
5.1.1 提升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文化氛围 |
5.1.2 优化资金集中管理的组织架构 |
5.1.3 完善薪酬分配和绩效考核机制 |
5.2 提升资金风险管理水平 |
5.2.1 完善资金风险监控 |
5.2.2 建立资金相关的四级风险分类框架 |
5.2.3 完善风险应对措施 |
5.3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活动 |
5.3.1 优化资金预算管理 |
5.3.2 实现资金收支集中管控 |
5.3.3 建立规范科学的资金分级授权体系 |
5.3.4 严格执行轮岗制度 |
5.4 强化企业信息沟通管理 |
5.4.1 提升信息的传递效率 |
5.4.2 业财融合加快推进多维精益化管理 |
5.5 提升内部控制监督水平 |
5.5.1 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 |
5.5.2 加强内部审计力度 |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4)“零余额”管理模式下HN电力公司资金监控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基本理论 |
2.1 “零余额”管理理论 |
2.1.1 “零余额”管理的概念及特征 |
2.1.2 “零余额”管理的实施条件 |
2.1.3 “零余额”管理模式 |
2.2 资金监控理论 |
2.2.1 资金监控的主客体 |
2.2.2 资金监控的内涵 |
2.2.3 资金监控的目标 |
第三章 HN电力公司“零余额”管理模式下资金监控体系现状分析 |
3.1 HN电力公司“零余额”管理模式下资金监控概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零余额”管理情况 |
3.1.3 “零余额”管理模式下资金监控组织结构和流程 |
3.1.4 “零余额”管理模式下资金监控优势 |
3.2 HN电力公司“零余额”管理模式下资金各项指标监控效果分析 |
3.2.1 资金运营能力指标监控效果 |
3.2.2 资金使用能力指标监控效果 |
3.2.3 资金投入能力指标监控效果 |
3.2.4 资金回笼能力指标监控效果 |
3.3 HN电力公司“零余额”管理模式下资金监控体系各监控环节现状 |
3.3.1 体系制度监控环节现状 |
3.3.2 银行账户监控环节现状 |
3.3.3 资金收支监控环节现状 |
3.3.4 资金预算监控环节现状 |
3.4 HN电力公司“零余额”管理模式下资金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3.4.1 公司“零余额”管理组织结构不明确 |
3.4.2 无法科学地对资金各项指标进行监控 |
3.4.3 缺乏有效的资金风险监控 |
3.4.4 资金收支和预算监控薄弱且效率低 |
3.4.5 存在的问题成因 |
第四章 “零余额”管理模式下HN电力公司资金监控体系构建 |
4.1 构建原则与思路 |
4.1.1 构建原则 |
4.1.2 构建思路 |
4.2 资金监控体系指标的初选 |
4.2.1 指标初选 |
4.2.2 指标权重方法的确定 |
4.2.3 指标权重确定的计算步骤 |
4.2.4 初选指标权重 |
4.3 资金监控体系构建 |
4.3.1 初选指标的筛选 |
4.3.2 确定资金监控指标体系 |
4.4 资金监控体系评价模型 |
4.4.1 确定资金监控体系指标权重 |
4.4.2 资金监控体系评价方法 |
4.4.3 资金监控体系评价标准值与评价等级 |
4.5 资金监控体系评价结果分析 |
4.5.1 资金监控体系评分 |
4.5.2 资金监控体系评价等级 |
4.5.3 资金监控体系评价结果分析 |
第五章 “零余额”管理模式下HN电力公司资金监控体系优化 |
5.1 优化原则及思路 |
5.1.1 优化原则 |
5.1.2 优化思路 |
5.2 HN电力公司“零余额”管理模式下资金监控体系优化途径 |
5.2.1 建立“零余额”管理组织结构 |
5.2.2 引入资金监控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 |
5.2.3 优化资金监控管理流程 |
5.2.4 优化资金监控体系各监控环节 |
5.2.5 增加有效的资金风险监控 |
5.3 HN电力公司“零余额”管理模式下资金监控体系保障措施 |
5.3.1 资金运转监控报告与追责 |
5.3.2 建立各监控环节风险管理库 |
5.3.3 提升员工“零余额”管理模式下资金风险防范意识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5)结构洞理论视角下集团财务公司资金管理效率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评述 |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目的 |
四、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五、研究内容及基本路径 |
注释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集团财务公司的相关概念界定 |
(一)集团财务公司的内涵 |
(二)集团财务公司的发展现状 |
二、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概念界定 |
(一)资金管理的内涵 |
(二)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内涵 |
三、理论基础 |
(一)投入产出理论 |
(二)产融结合理论 |
(三)结构洞理论 |
四、本章小结 |
注释 |
第三章 基于DEA模型资金管理效率评价 |
一、DEA模型概述 |
(一)DEA的基本内涵 |
(二)DEA基本模型 |
二、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
(一)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二)数据来源与选择 |
三、数据测算与结果分析 |
(一)数据测算 |
(二)结果分析 |
四、本章小结 |
注释 |
第四章 基于结构洞理论资金管理问题剖析 |
一、集团财务公司边界问题 |
(一)集团财务公司外部定位模糊 |
(二)集团财务公司内部定位偏差 |
二、集团财务公司中介性问题 |
(一)资金管理者能力较弱 |
(二)资金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 |
(三)资金管理系统信息化不足 |
三、集团财务公司凝聚性缺失问题 |
(一)资金来源单一 |
(二)金融合作单一 |
(三)投资方式单一 |
四、本章小结 |
注释 |
第五章 基于结构洞理论资金管理提升对策 |
一、准确定位集团财务的边界 |
(一)完善集团财务公司政策制度 |
(二)完善贷款及融资制度体系 |
(三)充分发挥金融职能 |
二、发挥集团财务公司中介作用 |
(一)引进并培养复合型人才 |
(二)优化资金管理模式 |
(三)升级管理信息系统 |
三、增强集团财务公司凝聚性 |
(一)拓宽融资渠道 |
(二)加强金融合作 |
四、本章小结 |
注释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浙能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下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资金集中管理研究 |
1.3.2 财务风险研究 |
1.3.3 资金集中管理财务公司模式研究 |
1.3.4 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框架 |
2 理论基础与规章制度 |
2.1 理论基础 |
2.1.1 资金集中管理 |
2.1.2 财务风险 |
2.1.3 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下的风险 |
2.2 相关制度 |
2.2.1 资金结算管理制度 |
2.2.2 资金配置管理制度 |
2.2.3 资金投放管理制度 |
2.2.4 资金筹措管理制度 |
2.3 相关规章 |
2.3.1 规章建设 |
2.3.2 规章要求 |
3 浙能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下财务风险控制现状分析 |
3.1 浙能集团基本情况 |
3.1.1 浙能集团简介 |
3.1.2 经营状况 |
3.1.3 组织架构 |
3.2 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下财务风险控制过程 |
3.2.1 资金集中管理的背景 |
3.2.2 资金集中管理的措施 |
3.2.3 资金集中管理下财务风险控制现状 |
3.3 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下财务风险控制结果 |
3.3.1 财务风险控制内部对比 |
3.3.2 财务风险控制外部对比 |
4 浙能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下财务风险分析 |
4.1 资金集中管理单项财务风险识别 |
4.1.1 资金结算风险识别 |
4.1.2 资金配置风险识别 |
4.1.3 资金投放风险识别 |
4.1.4 资金筹措风险识别 |
4.2 资金集中管理整体财务风险识别 |
4.2.1 资金集中管理整体财务风险识别方法选择 |
4.2.2 资金集中管理风险识别指标构建原则 |
4.2.3 资金集中管理财务风险识别指标选择 |
4.2.4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模型构建 |
4.2.5 资金集中管理财务风险评分表 |
4.3 资金集中管理财务风险分析 |
4.3.1 资金结算风险 |
4.3.2 资金配置风险 |
4.3.3 资金投放风险 |
4.3.4 资金筹措风险 |
5 浙能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下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构建 |
5.1 资金集中管理体系整体构建 |
5.1.1 提升财务管理公司机构工作职能 |
5.1.2 资金集中管理制度化搭建 |
5.1.3 资金集中管理流程梳理 |
5.2 资金集中管理体系环节构建 |
5.2.1 资金结算风险控制 |
5.2.2 资金配置风险控制 |
5.2.3 资金投放风险控制 |
5.2.4 资金筹措风险控制 |
6 浙能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下财务风险保障措施 |
6.1 培养资金集中管理意识 |
6.2 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
6.3 加强财务公司与各部门沟通 |
6.4 提升相关人员专业水平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利益攸关方协同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1.3 研究的目的 |
1.1.4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研究现状综述 |
1.2.2 建设项目协同管理研究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的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技术路线图 |
1.4.1 研究的创新点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相关理论 |
2.1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概念及特点 |
2.1.1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含义 |
2.1.2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特点 |
2.2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利益攸关方概念的界定 |
2.2.1 利益攸关方概念 |
2.2.2 利益攸关方识别 |
2.3 建设项目供应链相关理论 |
2.3.1 供应链相关概念 |
2.3.2 建设项目供应链相关概念 |
2.4 博弈论相关理论 |
2.4.1 博弈论基本概念 |
2.4.2 博弈理论的分类 |
2.5 协同相关概念 |
2.5.1 协同、协同学概念 |
2.5.2 协同管理概念 |
2.5.3 建设项目协同管理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供应链利益攸关方协同分析 |
3.1 供应链协同管理动因 |
3.2 供应链“三层”协同模式分析 |
3.2.1 组织层协同 |
3.2.2 流程层协同 |
3.2.3 技术层协同 |
3.3 供应链“五流”协同体系分析 |
3.3.1 供应链“五流”结构图 |
3.3.2 供应链“五流”协同分解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目标协同管理研究 |
4.1 目标冲突及原因 |
4.1.1 利益目标冲突及原因 |
4.1.2 工期目标冲突及原因 |
4.2 目标协同机制 |
4.3 目标博弈 |
4.3.1 博弈模型构建 |
4.3.2 静态博弈模型求解与分析 |
4.3.3 协同效应下动态博弈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信息协同管理研究 |
5.1 信息冲突及协同动因 |
5.2 基于演化博弈的信息协同意愿分析 |
5.2.1 信息协同意愿分析 |
5.2.2 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
5.2.3 博弈均衡点稳定性分析 |
5.3 信息协同架构 |
5.3.1 信息协同的内容 |
5.3.2 信息协同的体系 |
5.3.3 信息协同的保障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实证研究 |
6.1 实证研究模型 |
6.1.1 实证研究模型说明 |
6.1.2 调查问卷设计与数据编码 |
6.2 数据统计与分析 |
6.2.1 区间均值的置信区间 |
6.2.2 数理分析 |
6.3 变量相关性分析 |
6.3.1 变量数据信度与效度检验 |
6.3.2 变量相关性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致谢 |
附录一:调查问卷 |
附录二:调查问卷数据汇总 |
(8)SM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 |
2.1 资金集中管理的概述 |
2.1.1 资金集中管理的概念 |
2.1.2 资金集中管理的主要内容 |
2.2 集团资金管理理论基础 |
2.2.1 内部资本市场理论 |
2.2.2 集权与分权理论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4 产融结合理论 |
2.3 资金集中管理的传统模式 |
2.3.1 结算中心模式 |
2.3.2 内部银行模式 |
2.3.3 财务公司模式 |
2.4 资金集中管理的发展模式 |
2.4.1 “资金池”模式 |
2.4.2 “司库”模式 |
第三章 SM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现状与问题 |
3.1 SM集团公司概况 |
3.1.1 基本组织结构 |
3.1.2 经济运营情况 |
3.1.3 资金管理历程 |
3.2 SM集团公司现行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运行 |
3.2.1 资金集中管理制度与现行架构平台 |
3.2.2 资金集中管理业务模块运行现状 |
3.3 SM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模式现状调查及分析 |
3.4 SM集团公司现行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3.4.1 平台建设与运作存在局限性 |
3.4.2 部分资金未纳入集中管理 |
3.4.3 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
3.4.4 资金风险防控体系薄弱 |
3.4.5 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不全 |
3.5 SM集团公司实施资金管理新模式的必要性 |
3.5.1 满足SM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 |
3.5.2 拥有引入资金管理新模式的条件 |
第四章 SM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优化设计 |
4.1 新模式的构建框架 |
4.2 新模式推行的目标和原则 |
4.2.1 优化方案设计目标 |
4.2.2 基本原则 |
4.2.3 优化方案设计思路 |
4.3 新模式的特色及职能划分 |
4.3.1 新模式管理职能及架构优化 |
4.3.2 营运资金管理模块功能优化 |
4.3.3 “池化”工具及综合业务集群优化 |
4.3.4 完善过程风险监控机制 |
4.3.5 最佳资金归集度 |
4.4 新模式具体应用设计 |
4.4.1 资金计划管理 |
4.4.2 资金流动性管理 |
4.4.3 资金投资与融资管理 |
4.4.4 资金管理决策支持平台构建 |
第五章 推行新模式的效果评估与保障措施 |
5.1 效果评估 |
5.1.1 定量评估 |
5.1.2 定性评估 |
5.2 保障建议 |
5.2.1 提升资金筹划及外汇管理体系 |
5.2.2 完善资金集中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 |
5.2.3 培养相关复合型人才 |
5.2.4 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维护 |
5.2.5 构建沟通平台以实现资源协同 |
5.2.6 丰富资金管理制度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相关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9)财务共享模式下电网公司资金管理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1.2.1 财务共享文献研究综述 |
1.2.2 资金管理文献研究综述 |
1.2.3 财务共享模式下资金管理文献综述 |
1.2.4 总体评价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研究内容框架及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3 创新之处 |
第2章 财务共享及资金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
2.1 财务共享相关理论 |
2.1.1 财务共享的概念 |
2.1.2 财务共享的基础理论 |
2.1.3 财务共享对资金管理的影响 |
2.2 资金管理相关理论 |
2.2.1 资金管理的概念 |
2.2.2 资金管理的基础理论 |
2.2.3 资金管理的模式 |
2.3 财务共享模式下资金管理的概述 |
2.3.1 财务共享模式下资金管理的特征 |
2.3.2 财务共享模式下资金管理的内容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国内电网公司资金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国内电网公司概况 |
3.2 国内电网公司资金管理的特点 |
3.3 国内电网公司资金管理的现状 |
3.3.1 账户管理情况 |
3.3.2 资金结算情况 |
3.3.3 现金预算管理情况 |
3.3.4 融资管控情况 |
3.4 国内电网公司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
3.4.1 精益管控方面 |
3.4.2 信息化建设方面 |
3.4.3 管理和认识方面 |
3.5 国内电网公司资金管理问题分析 |
3.5.1 资金管理的业务流程不合理 |
3.5.2 电网公司的管理体系不健全 |
3.5.3 现金预算体系和监管机制不完善 |
3.5.4 财务风险管控能力比较薄弱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财务共享模式下电网公司资金管理体系构建 |
4.1 实施财务共享模式下资金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
4.1.1 提高资金管理水平的需要 |
4.1.2 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需要 |
4.1.3 顺应电网公司发展的需要 |
4.2 财务共享模式下资金管理体系的构建框架 |
4.2.1 资金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 |
4.2.2 资金管理体系的模式及主要功能 |
4.3 财务共享模式下资金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 |
4.3.1 明确战略目的 |
4.3.2 调整组织结构 |
4.3.3 重构业务流程 |
4.3.4 完善管理架构 |
4.3.5 改造信息系统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财务共享模式下资金管理体系在SD电网公司的应用 |
5.1 SD电网公司概况 |
5.2 SD电网公司资金管理概况 |
5.2.1 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演变 |
5.2.2 SD电网公司资金管理概况 |
5.2.3 现阶段资金管理面临的问题 |
5.3 财务共享模式下SD电网公司资金管理体系构建方案及应用 |
5.3.1 战略目的的确定 |
5.3.2 组织结构的调整 |
5.3.3 业务流程的重构 |
5.3.4 管理架构的完善 |
5.3.5 信息系统的改造 |
5.4 财务共享模式下资金管理体系的效益分析 |
5.4.1 管理效益分析 |
5.4.2 经济效益分析 |
5.5 案例总结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甘肃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现金池管理模式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的思路和技术路线图 |
1.2.1 研究思路 |
1.2.2 技术路线图 |
1.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现金池管理模式的相关理论 |
2.1 现金池管理模式的一般问题 |
2.1.1 现金池管理模式的概念 |
2.1.2 现金池管理模式的功能与风险 |
2.2 现金池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 |
2.2.1 集权分权理论 |
2.2.2 融资约束理论 |
2.2.3 啄序理论 |
2.2.4 内部资本市场理论 |
2.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2.3.1 国外文献综述 |
2.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三章 公航旅集团现金管理模式的现状和问题 |
3.1 公航旅集团经营与财务现状分析 |
3.1.1 公航旅集团经营现状 |
3.1.2 公航旅集团财务现状 |
3.1.3 小结 |
3.2 公航旅集团现行现金管理模式 |
3.2.1 现金管理的相关制度概述 |
3.2.2 现金管理模式的执行情况 |
3.2.3 现金管理模式的访谈调研 |
3.2.4 小节 |
3.3 公航旅集团现行现金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
3.3.1 缺乏现金集中管理渠道 |
3.3.2 缺乏内源融资 |
3.3.3 缺乏结算风险控制渠道 |
3.3.4 信息化水平不足 |
3.3.5 集中型财务管理体制建设不完全 |
第四章 公航旅集团现金池管理模式构建设计 |
4.1 现金池管理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
4.2 现金池管理模式的基本架构构建 |
4.2.1 集团结算主体与主账户建立 |
4.2.2 现金池子账户建立 |
4.2.3 账户类别与账户级别构建 |
4.2.4 银行账户分类 |
4.3 现金池管理模式的信息系统构建 |
4.3.1 现金池财务系统构建 |
4.3.2 银行现金管理产品的对接 |
4.4 现金池管理模式基本运行构建 |
4.4.1 现金池的额度管理 |
4.4.2 现金池的内部计息 |
4.4.3 现金池的结算 |
4.5 现金池管理模式的主要业务构建 |
4.5.1 预算管理业务构建 |
4.5.2 投资理财业务构建 |
4.5.3 会计核算的构建 |
4.6 现金池管理模式的风险管理 |
4.6.1 涉税风险管理 |
4.6.2 流动性风险管理 |
4.6.3 结算风险管理 |
第五章 构建现金池管理模式的预期效果及保障措施 |
5.1 构建现金池管理模式的预期效果 |
5.1.1 提高公航旅集团的现金管理集中度 |
5.1.2 提高公航旅集团现金配置能力补充周转现金 |
5.1.3 提高公航旅集团资产总体收益 |
5.2 现金池管理模式构建的保障措施 |
5.2.1 现金池管理模式构建的制度保障 |
5.2.2 现金池管理模式构建的人员保障 |
5.2.3 现金池管理模式构建的经费保障 |
5.2.4 现金池管理模式构建的技术保障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公航旅集团子公司结构图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构建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体制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型军工企业基于多元化目标管控的资金集中保障体系[J]. 李健伟,洪刚,孟凡秋,梁景瑜,王雅祺,张红,陈博海,许宇博. 创新世界周刊, 2021(12)
- [2]GDT集团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效果的评价研究[D]. 王雪. 太原理工大学, 2021
- [3]财务集约化下的QY供电公司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优化研究[D]. 张弛.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4]“零余额”管理模式下HN电力公司资金监控体系研究[D]. 李倩.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5]结构洞理论视角下集团财务公司资金管理效率问题研究[D]. 孙克雨.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6]浙能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下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 黄怡萍.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7]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利益攸关方协同管理研究[D]. 王欣. 青岛理工大学, 2021(02)
- [8]SM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优化研究[D]. 尚嘉佳.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9]财务共享模式下电网公司资金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 赵青.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10]甘肃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现金池管理模式构建研究[D]. 李宇衡. 兰州大学,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