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儒家德教思想与医学生医德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姜荔雯[1](2021)在《新时代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研究》文中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然发生改变,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质量已成为其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个基本单元。尽管健康话题涉及领域较大,但是医疗卫生领域是其核心事业。医务人员是医疗卫生事业的从业者,是医疗卫生领域的核心角色,也是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向前发展、适应新时代变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使得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一线实践者。在新时代,我国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主要围绕“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救治理念展开,摒弃“以治病为中心”的救治理念,充分体现出当下的医疗服务中加大了对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质量的珍视和关爱。发生在2020年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事件,充分折射出了新时代医务人员应当坚持生命至上的人道主义精神、夜以继日的严谨敬业精神、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等职业道德,经此一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再次得以升华,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也必将因此随之深化,以致力于培养更多符合时代发展、社会需要、服务全体人民的新时代医务工作者。本文依照医学职业道德及其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规范内容、目前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式这一逻辑框架,分为四部分开展论述。第一部分重点阐释和辨析医学职业道德及其教育的基本内涵,并且对医学职业道德及其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外异同进行了剖析和梳理。第二部分重点探讨医学职业道德规范,以求体现出医学与社会关系的日益加深,以及时代变化、社会发展对医德的影响。第三部分主要分析新时代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及其教育的发展现状。第四部分重点针对当前新时代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矛盾现象和各类挑战,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提出相应对策。对策包括:充实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创新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方法;拓宽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途径三大层面,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合力推进我国新时代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迈上新台阶。
唐奥[2](2020)在《我国医德研究的现状与主题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当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重要转型期,医德医风不正,医德修养的严重缺失,医患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使得医德问题已经发展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尤其重要的是近年来,有些医患矛盾的升级甚至最终成为刑事案件,使得医务人员医德缺失的问题已逐渐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学术文献是科研人员长期从事科研实践活动的成果结晶,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等特征,能直接准确地反映该领域的发展状况及研究热点。本研究旨在通过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针对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期刊数据库中关于医德研究领域的文献,从文献的外部特征和内部主题进行分析,多个角度整体上把握我国医德研究的现状和热点主题,系统梳理目前的研究态势,以期为医务工作者及医学院校相关人员提供更加切实的参考,为医疗机构如何缓解医患矛盾、医学院校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三个期刊数据库,以“医德”作为检索词进行主题检索,检索日期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出文献总计10896篇,在万方数据库检索出文献总计14233篇,在维普数据库中检索出文献总计8771篇,导出所有检索到的期刊论文的题录信息。在去除重复的期刊论文后,筛除与主题无关的会议报告、纪要、综述、人物专访、医院简介、杂志征文和声明指南等非学术文献后,总计得到相关文献10153篇。利用Python程序对筛选后的文献题录信息进行统计分析,采用Vosviewer共词聚类分析法,对医德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主题分析,通过关键词词频和聚类效果,探究医德研究的现状和热点主题。结论:本研究通过对10153篇医德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外部特征和内部主题的多维度的分析,揭示了我国医德研究的现状和热点主题,发现医德研究一直都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与政策和时代特征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教育类和管理类期刊对医德研究的关注度较高,且医德研究机构主要是医学院校和医院。医德的研究热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医学院校对医学生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的培养,从教育的角度提升医务人员的医德修养;另一方面则是从医院管理角度来针对医务人员进行医德医风的建设,从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医德研究的热点主题主要集中在医德理论、医德教育、医院医德医风建设、医德缺失的原因四个方面。
唐禄俊[3](2020)在《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研究》文中提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医药文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上至人们的精神世界,下至具体的药方器具。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是中医药文化的灵魂,对中医药人才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出发,对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展开了研究。“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研究”有以下几个要点: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内涵,古代中医的理想人格探索,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社会认知,中医医院的医院价值文化建设,践行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典范,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策略。第一章梳理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仁、和、精、诚”四字的内涵。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概括起来,“仁”的内涵是天道为仁、医为仁术、慈悯万物、医不嗜利,“和”是天人和合、人际和谐、身心和谐,调和疾病,“精”是医术之根,“诚”是医品之本。准确把握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意涵是践行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第一步。第二章讨论了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古代践行有密切关系的古代中医的理想人格。中医的理想人格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塑造的。古代医家的从医动机是多样的、复合的,可归纳为:口实之需、追名逐利、举业而医、传承家学、疗养君亲、保身逸志、格物致知、修德济世。古代中医的行医境界有三个等级,分别是理想之境、中上之境、不足之境。综合来看,古代中医的理想人格可谓“大医”“良医”“上医”,典型人物可推孙思邈。第三章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当代践行探讨。第一节以问卷调查研究的方式,了解公众对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认知情况。3732份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大众最认可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表述是“仁和精诚”,其次为“阴阳中和”和“医道自然”;大众最认可的三个中医药文化符号是依次是太极图、针灸铜人像、杏林;大众最喜欢三个中医药品牌符号依次为同仁堂、云南白药、九芝堂;公众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程度平均分是59.72分;虽然人们对中医药了解水平自我评分不高,但是对中医药的未来还是抱有很大希望,对中医药未来的信心评分的平均分是76.96分。第二节分析了践行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代表人物。“国医大师精神”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仁、和、精、诚”的最新诠释,此精神不仅是国医大师群体的个性精神,更是中医药行业的精神。以《人民日报》“走近国医大师”系列为基础,使用人格心理学研究以词汇学为基础的思想与方法,提出国医大师精神为涵盖了大家与我、人与我、我的三层次结构,最终提炼“国医大师精神”为仁爱承新、和善谦诚、严研静廉。中医药技术可有高下之别,精神却可人人秉持、代代承传。因此,弘扬“国医大师精神”对于中医药人塑造中医的完美人格,促进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内化于心,增加文化自信,改善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第三节是关于中医医院的医院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全国各级中医医疗机构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仁和精诚”的重要实践地。为了解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仁和精诚”在全国中医医院的践行现状,本文以网络调查的方式查询了 477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的门户网站,结果发现有54家医院将“仁、和、精、诚”四字直接作为院训或医院精神或医院价值观等,至少直接使用“仁、和、精、诚”一字的中医院比例达到了 82.22%。在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了几点思考:完善门户网站,突出医院精神文化;全方位把握“仁、和、精、诚”四个维度,精准定位;结合地域名医及其文化,打造区域特色。第四节是关于医院文化建设个案调查的思考。在中国传统视域中,“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符号。家庭不仅是全体家庭成员的情感所系,也是整个社会的最小细胞单位。现今中国,儒家“家”文化的实践地由传统家庭转向了组织文化,作用于组织的归属感、和谐人际关系等方面。以医院文化为例,儒家“家”文化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设新时代医院文化,打造中国特色的医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最后一章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策略讨论。此部分主要分析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践行的外部的政策和文化环境,提出了树立信仰,抑扬结合,众人拾柴,互利双赢、全媒体呈现的建议。总之,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融于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以人为承载,以时代为契机,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鹄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更多有志之士的加入。
廖仲萍[4](2019)在《职业道德教育视域下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仁爱精神培育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基于仁爱精神是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和核心要义这一基本常识和基本理念,从分析仁爱精神的基本内涵着手,对护理职业道德视域下仁爱精神的内涵以及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仁爱精神培育的内涵进行了梳理,并从护理职业道德、护理职业道德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方面阐述了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仁爱精神培育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将仁爱精神培育放在首位,并深入论述了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仁爱精神的培育在提高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护理服务质量,推进优质护理在全国范围内的践行,加速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的重要意义。同时,本文以江西省四所中等职业学校的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在校教师以及实习单位带教老师进行电话访谈、线上访谈或者面对面访谈的方式,从个人层面、家庭层面、学校层面以及社会层面分析影响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仁爱精神状况的因素,了解目前这四所卫生类中职学校对于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仁爱精神的培育的现状,进而从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自身、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仁爱精神培育的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了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仁爱精神培育的对策探究,最终,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掌握的信息,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仁爱精神培育相关的可探索性建议。建议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引导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自我锻炼,加强仁爱精神自我培育。二是注重家庭仁爱精神教育,加强家风对仁爱精神培育的影响;三是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优化学校仁爱精神培育;四是优化社会育人环境,助力仁爱精神培育。
高金[5](2018)在《医学生医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医生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更要注重高尚医德精神的传承。那么对于医学生的要求就不单是学业有成救死扶伤,更应该在医德教育和培养方面作出规范和要求。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了实现战略中所提到的优质高效,提升医学生医德教育水平,进一步促进优秀医务人才的养成,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不断健全,教育标准跟进国际医学教育的同时,提升和促进医学生医德教育势在必行。因此,树立良好的教育理念,找寻医德教育的最优路径,更实用的提升医德教育是当前高等医学院校尚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对陕西四所主要的医学类本专科院校中进行了抽样调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的指导下,运用医学伦理学、医德学概论、现代医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以当代医学生医德修养现状及医德教育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总结了当今医学生的医德现状,探寻出了医学生医德教育存在的原因并在对该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之后,对我国医科类高校的教育工作有了以下的建议:首先,学校教育方面应从教育目标、教育模式、教育环境、教育评价等方面努力建立一个有效的、全面的科学体系,同时注意教育方法的改进和对师资力量的投入;其次,学校应在注重发挥榜样的力量、注重加强传统医德知识的教育的同时,有意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让医德教育不是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医学生内心深处;最后还需通过家庭环境方面、现实社会方面和网络环境方面三位一体的共同努力,达到提升医学生道德修养,使其形成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优秀品质的教育目的,为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德医风建设贡献新的力量,促进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张丽红[6](2018)在《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思想政治教育是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的一项社会化活动,在西方大多数国家这项实践活动称作公民教育。进入阶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更为明确、内容更加规范,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因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统治阶级立场不同而有所差异,同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的主要任务不同、同一时期受众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因要反映这些现实而有不同。当代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可靠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个冲刺关键期,能否培养出政治立场坚定、思想进步、品德高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功能的发挥。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度、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是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界集中攻关的课题,而教育效度归根结底体现为“说服人”,“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因此,提升教育效度还要侧重在内容上下功夫。思想政治教育总的宏观内容要与时俱进,不同教育对象的微观内容也要做有针对性的调整。医学生是大学生中的重要群体之一,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是针对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教育内容应当具有与其他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区别的特色。但在实践中,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无论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教学内容中,还是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教育内容中,几乎没有针对医学生这个特定教育对象、反映医学教育特色的个性内容,其吸引力不足、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以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为研究课题,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理论的探索,是提升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度的根本途径之一。论文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根据文献研究总结的理论成果情况,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规律,采用历史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一般系统论方法,从基本概念界定着手,研究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历史发展状况,古今中外可供继承、借鉴的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分析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面临的挑战与建构机遇、建构的原则,以内容整合的静态构建、内容具体呈现的动态构建相辅相成完成内容建构。论文研究共分七个章节展开。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对与该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理论成果进行综述,说明关于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论文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初步概括论文研究情况。第2章,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界定了论文中使用的医学生、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念,阐述了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的理论依据,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理论、教育学德育内容理论、道德心理发展理论、一般系统论理论及其他相关理论借鉴(话语理论、认同论、传播学理论)等。为后续内容研究做前提铺垫。第3章,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发展历程。分初创时期、曲折时期、发展时期三个阶段,在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和宏观内容变迁中考察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发展变化,分析内容发展趋势,总结内容建构的经验。第4章,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借鉴。首先纵向梳理古代中外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分析可继承、可借鉴的资源,其次横向概述当代几个国家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分析可借鉴资源。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做资料准备。第5章,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面对的挑战和机遇。时代发展、医学人才培养、医患关系反思、医学生个人成长需要都对现有内容提出了挑战,同时历史方位转变、意识形态建设、医学教育改革、医患关系修正又为内容建构提供机遇和条件。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面临着现实紧迫性与有利的社会背景、条件。第6章,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建构体系。首先分析了内容建构的目标;其次论述了内容建构的原则;最后从基础性内容、医学人文性内容、医学生发展性内容、医患和谐性内容四个方面构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静态体系。这个内容体系还要在具体呈现的实践路径中获得动态建构,才能最终完成内容建构的任务。第7章,实现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的路径优化。通过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运行、落实推进“课程思政”精神及社会实践等其他场域作用,实现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具体的、动态建构。并从领导体制、队伍建设、财力保障、社会协作四个方面分析了如何保障内容建构的实现以及长远发展。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的研究以时代的发展为前提和依据,内容应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这是一个没有止境的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的分支,应当有更多的分受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研究,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好地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更准确的作用于教育对象,实现教育效度目标。
韩兴龙[7](2018)在《我国传统医德教育思想探析》文中研究指明我国传统医学道德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当代医德教育奠定了基础。现代医德教育面临着理论和实践的严峻挑战,重温传统医德教育,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医德教育理论,对于净化医学领域风气、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医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本章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概括国内和国外关于我国传统医德教育思想研究的现状,以及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我国传统医德教育思想渊源。传统医德教育思想受到儒家、道家以及佛家道德教育思想的影响。儒家道德教育思想体现在三个方面:“培养品德高尚的君子贤才”、“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内容”、“儒师的身教言传法”;道家道德教育思想体现在:“培养抱朴守真的自然人”、“无欲无求的义利观”、“行不言之教”;佛家道德教育思想体现在“普度众生的教育目标”、“止恶行善的慈悲情怀”、“顿悟反思的自我教育”。第三部分:我国传统医德教育思想的体系。我国传统医德教育思想的体系包括传统医德教育的内容,方法以及途径三个部分。传统医德教育内容包括以“医乃仁术”为核心内容,以“少私寡欲”为基本准则,以“医规戒律”行为规范;医德教育方法包括名医名家的榜样激励,师徒相授的言传身教,反躬自省的自我教育;医德教育途径包括发挥朝廷作用、家族规训、师徒传承、自我教育等。第四部分:我国传统医德教育思想的评价。传统医德教育思想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为现代医德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医务工作者完善道德修养。传统医德教育思想局限性体现在以下方面:具有过度强调道德自律,医德教育缺乏组织,拘泥封建道德礼教。第五部分:对当代医德教育的启示。继承和发扬传统医德教育思想,融入传统医德合理的教育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道德教育方法,完善医德教育途径。
杨飞[8](2017)在《孙思邈医德思想对当代医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文中提出孙思邈是唐代医学大家,其医学成就和医德思想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被人们尊称为“药王”。孙思邈终身致力于学术钻研和治病救人方面,并在医德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其所着《大医精诚》和《大医习业》,被后世尊为经典,历代研习。本文主要从孙思邈着作为切入点,展开论述孙思邈医德思想主要内容,并分析孙思邈医德思想对当代医学生的教育意义和人才培养的启示。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基本内容三个方面论述孙思邈医德思想研究的理论意义、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第二部分,主要通过研究孙思邈思想的形成因素分析其医德思想所包含的伦理观念,剖析孙思邈医德思想主要内容,明确孙思邈医德思想在现代医学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并根据现代社会发展需要萃取精华,为现代医学人才培养所用。第三部分,通过调查问卷,着重针对当今医德教育现状与孙思邈医德思想的普及程度进行调查,总结出当前医德教育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并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加以总结。第四部分,结合当前医学发展的特点和医德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深度发掘孙思邈医德思想的当代价值,从加强医德教育、重塑医患关系、培养自律意识、注重综合素质、健全教育体系、增强文化认同等方面阐述孙思邈医德思想对于医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李绮雪[9](2017)在《和谐医患关系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各种伤医事件频发,特别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其快速传播并在社会中迅速发酵。医患矛盾由纠纷发展到冲突,由“医闹”发展到“医暴”。一起起恶性事件的发生与传播,引起了全社会对于如何正确处理医患关系的反思。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不仅是适应现代医患关系模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客观实际,也是促进社会和医疗行业进步发展的现实要求,还是培养新时期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的时代要求。和谐的医患关系能够促进医疗卫生行业科学、健康、快速的发展,医患关系模式与医患关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医学生医德教育又是建立科学医患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本文从当前医患关系中的典型模式入手,将“医学生医德教育”放在“现代医患关系模式”下进行研究,详细阐述了和谐医患关系视域下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要意义。首先,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分别对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以及文章创新与不足进行阐述,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学术背景和理论依据。并从内部逻辑关系对医患关系、医患关系模式、医德、医学生医德教育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指出了当前医患关系的复杂性和医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要性及特殊性。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总结了当前医患关系的现状及原因,从政府、医院、患者三方面阐述了当前医患关系呈现出的一些新特征,同时指出了在整体和谐的医患关系中存在诚信缺失、“医托、医闹”现象频发、医院唯物化和利益化等三方面的问题,并从社会、媒体、医生、患者等四方面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由此深入分析了和谐医患关系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内因、外因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内因即医学生心理特征和医学专业特征对医学生医德认知的影响,外因即社会环境、实习医院和医学院校对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影响。最后,立足当今社会和医疗卫生行业实际,并结合自身作为中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学习经历,在当前医学生医德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把中国传统医德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与当前医学生医德教育融合并发挥其优势,提出了整合各方教育资源、完善临床实习阶段医德教育体系、提高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水平、加强医学生医德实践的主观能动性等一些列对策,以期增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李强[10](2016)在《中国传统文化课对提高医学生医德素养实效性研究——以山西省2所本科医学院校为例》文中认为为了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课的育德功能,改进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医德素养,笔者通过运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省太原市2所医学本科院校的1307名医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医学生对医德的理解不够深入,医德素养普遍偏低,对中国传统文化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对医学生的医德素质培养过程中仍存在很大不足。基于此类问题,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及高等医学教育、教学规律,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四个方面,针对提高医学生医德素养的实效性提出了相关建议。
二、儒家德教思想与医学生医德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儒家德教思想与医学生医德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 论文特色与创新点 |
第一章 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及其教育 |
第一节 道德与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 |
一 道德与职业道德 |
二 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概述 |
三 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的作用 |
第二节 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及其教育的发展历程 |
一 我国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及其教育的历史演变 |
二 国外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及其教育的历史演变 |
三 中外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及其教育之比较 |
第三节 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
一 有利于坚守医学崇高宗旨 |
二 有利于树立医学职业观念 |
三 有利于培养医学人文情操 |
四 有利于提升医学服务质量 |
第二章 新时代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
第一节 敬佑生命、心怀大爱 |
一 救死扶伤,生命至上 |
二 普同一等,尊重病患 |
第二节 精益求精、甘于奉献 |
一 至精至微,博极医源 |
二 淡泊名利,无私无畏 |
第三节 协同救治,全周期保障 |
一 通力合作,科学施治 |
二 预防为主,重视健康教育 |
第三章 新时代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的背景、现状与问题 |
第一节 当前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的背景 |
一 现代医学模式转变与“健康中国”战略等政策的提出 |
二 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 |
三 市场经济文化产生的负面效应 |
第二节 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及其教育现状 |
一 公立医院的医德状况 |
二 民营医院的医德状况 |
三 医德教育的总体状况 |
第三节 当前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问题 |
一 新时代健康战略促使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革新 |
二 医学科技理性抑制职业道德教育情怀 |
三 市场经济文化削弱职业道德教育效果 |
第四章 新时代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对策分析 |
第一节 充实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
一 紧扣人民健康,教育体现社会化方向 |
二 守正革故鼎新,汲取传统养分 |
三 强化人文情怀,坚持预防为主 |
第二节 创新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方法 |
一 注重个体修养,培养医德情感 |
二 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实际改造 |
三 建设专业队伍,关注思想动态 |
第三节 拓宽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途径 |
一 创设文化氛围,进行隐性教育熏陶 |
二 宣传榜样人物,引领业内新风范 |
三 强调知行合一,激发医德评价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 着作类 |
二 中外期刊论文类 |
三 硕博士论文类 |
四 报纸类 |
五 网络资料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我国医德研究的现状与主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内医德研究的现状 |
1.2.2 国外医德研究的现状 |
1.2.3 简要评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工具 |
1.5 数据来源与处理 |
1.6 论文框架 |
1.7 论文的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与技术基础 |
2.1 基本概念阐释 |
2.1.1 医德 |
2.1.2 医德教育 |
2.1.3 医务人员 |
2.1.4 医学伦理学 |
2.2 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 |
2.2.1 文献计量学理论 |
2.2.2 Python编程语言 |
2.2.3 可视化技术 |
3 医德研究的外部特征分析 |
3.1 医德研究的时序分析 |
3.2 来源期刊情况特征 |
3.3 机构分布特征 |
3.4 作者分布特征 |
4 医德研究的内部主题分析 |
4.1 高频关键词分析 |
4.2 关键词聚类分析 |
4.2.1 主题群1—医德的定义及理论发展历程 |
4.2.2 主题群2—医德教育及医学伦理学 |
4.2.3 主题群3—医院医德医风建设 |
4.2.4 主题群4—医德缺失的根本原因 |
4.3 关键词分年词频分析 |
5 结论与讨论 |
5.1 研究结论与讨论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5.2.1 研究不足 |
5.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内涵 |
1.1 医心“仁” |
1.1.1 天道为仁 |
1.1.2 医为仁术 |
1.1.3 慈悯万物 |
1.1.4 医不嗜利 |
1.2 医道“和” |
1.2.1 人天和合 |
1.2.2 人际和谐 |
1.2.3 形神合一 |
1.2.4 调和疾病 |
1.3 医术“精” |
1.4 医品“诚” |
2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古代践行 |
2.1 习医动机 |
2.1.1 口实之需 |
2.1.2 追名逐利 |
2.1.3 举余而医 |
2.1.4 传承家学 |
2.1.5 疗养君亲 |
2.1.6 保身逸志 |
2.1.7 格物致知 |
2.1.8 修德济世 |
2.2 行医境界 |
2.2.1 理想之境 |
2.2.2 中上之境 |
2.2.3 不足之境 |
2.3 “大医”理想人格 |
2.3.1 特色辨析 |
2.3.2 现代启示 |
3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当代践行 |
3.1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社会认知 |
3.1.1 对象与方法 |
3.1.2 结果分析 |
3.1.3 讨论 |
3.2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典范 |
3.2.1 “国医大师精神”的提出 |
3.2.2 “国医大师精神”的提炼 |
3.2.3“国医大师精神”评析 |
3.2.4 “国医大师精神”的当代价值 |
3.3 中医医院的医院价值文化建设调查 |
3.3.1 对象与方法 |
3.3.2 结果分析 |
3.3.3 讨论 |
3.3.4 问题与思考 |
3.4 儒家“家”文化视角下的医院文化建设反思 |
3.4.1 传统儒家“家”本观念 |
3.4.2 新儒家“家”文化 |
3.4.3 和谐医院文化建设 |
3.4.4 医院“家”文化建设实例 |
4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策略 |
4.1 环境分析 |
4.1.1 政策环境 |
4.1.2 文化环境 |
4.2 策略分析 |
4.2.1 树立信仰 |
4.2.2 抑扬结合 |
4.2.3 众人拾柴 |
4.2.4 互利双赢 |
4.2.5 全媒体呈现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4)职业道德教育视域下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仁爱精神培育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依据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概述 |
一、关于仁爱精神的内涵研究 |
二、关于仁爱精神的现实意义研究 |
三、关于仁爱精神的培育途径研究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调查法 |
三、观察法 |
四、归纳法 |
第五节 创新之处 |
一、研究背景较新 |
二、研究视角新颖 |
第二章 仁爱精神培育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
第一节 仁爱精神及相关概念界定 |
一、仁爱精神 |
二、中职护理专业职业道德 |
三、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仁爱精神培育 |
第二节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仁爱精神培育的重要性 |
一、仁爱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
二、仁爱精神是护理职业道德的灵魂品质 |
三、仁爱精神是护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
四、培育仁爱精神是加强中职护理职业道德教育的必由之路 |
第三节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仁爱精神培育的原则 |
一、导向性原则 |
二、正面教育原则 |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原则 |
四、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
五、知行统一原则 |
第三章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仁爱精神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问卷、访谈提纲的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问卷的编制 |
二、访谈提纲的编写 |
三、调查实施情况 |
第二节 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一、学生仁爱精神表现的影响因素分析 |
二、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仁爱精神表现不容乐观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四章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仁爱精神培育的对策探究 |
第一节 引导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自我锻炼,加强仁爱精神自我培育 |
第二节 注重家庭仁爱精神教育,加强家风对仁爱精神培育的影响 |
第三节 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优化学校仁爱精神培育 |
一、优化学校环境,建设仁爱校园 |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仁爱精神培育素质 |
三、优化仁爱精神培育内容,建立仁爱精神培育内容资源库 |
四、优化仁爱精神培育方法 |
五、优化仁爱精神培育形式,增强仁爱精神培育的吸引力 |
六、建立健全仁爱精神培育评价体系 |
第四节 优化社会育人环境,助力仁爱精神培育 |
一、坚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二、发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仁爱精神的契合点 |
三、规范全媒体时代媒体信息传播行为 |
附录一:护理专业学生仁爱精神调查问卷 |
附录二: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仁爱精神培育现状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5)医学生医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现状分析 |
1.2.2 国外学术界的研究现状分析 |
1.3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
1.4.1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
1.4.2 研究难点 |
2 医德教育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概述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道德、职业道德与医德 |
2.1.2 医德教育的含义与重要意义 |
2.2 医德教育的理论基础 |
2.2.1 马克思的道德观 |
2.2.2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2.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3 医学生医德教育现状调查及分析 |
3.1 问卷调查 |
3.1.1 调查对象 |
3.1.2 调查内容 |
3.1.3 调查方法 |
3.1.4 资料分析 |
3.2 调查问卷分析 |
3.2.1 医学生的医德修养状况 |
3.2.2 医学生的医德教育状况 |
4 医学生医德教育现状的原因分析 |
4.1 学校教育因素 |
4.1.1 医德教育方式方法单一 |
4.1.2 医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
4.1.3 医德教育系统尚不完善 |
4.2 学生自身因素 |
4.2.1 思想形态易受影响 |
4.2.2 医德认知尚且不足 |
4.2.3 存在个人本位思想 |
4.3 社会家庭因素 |
4.3.1 市场经济影响医德教育环境 |
4.3.2 虚拟网络挑战医德教育传统 |
4.3.3 家庭教育影响医德教育效果 |
5 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
5.1 学校方面加强医德教育的对策 |
5.1.1 重视医德教育的交流与实践 |
5.1.2 壮大医德教育的师资力量 |
5.1.3 建立医德教育的科学体系 |
5.2 学生自身方面加强医德教育的对策 |
5.2.1 积极发挥榜样力量 |
5.2.2 激发学生情感动机 |
5.2.3 加强传统医德教育 |
5.3 社会家庭方面加强医德教育的对策 |
5.3.1 注重社会配合与监督 |
5.3.2 净化网络环境 |
5.3.3 加强家校联系 |
结论和展望 |
附录一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的思路 |
1.3.2 研究的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1.4.1 论文的创新 |
1.4.2 论文的不足 |
第2章 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医学生 |
2.1.2 思想政治教育 |
2.1.3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2.2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作用 |
2.2.1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
2.2.2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
2.3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的理论依据 |
2.3.1 思政教育内容理论 |
2.3.2 教育学德育内容论 |
2.3.3 道德心理发展理论 |
2.3.4 一般系统论的理论 |
2.3.5 其它相关理论借鉴 |
第3章 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发展历程 |
3.1 初创阶段时教育内容的探索 |
3.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形成 |
3.1.2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的确立 |
3.2 曲折阶段时政治运动的替代 |
3.2.1 高校非正常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3.2.2 “左”的路线影响下的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3.3 发展阶段时科学规范的指向 |
3.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恢复与发展 |
3.3.2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发展 |
第4章 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借鉴 |
4.1 中外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历史继承与借鉴 |
4.1.1 中国传统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4.1.2 国外古代至近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4.2 国外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现代借鉴 |
4.2.1 美国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4.2.2 日本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4.2.3 新加坡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4.2.4 苏联(俄罗斯)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第5章 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面对的挑战与机遇 |
5.1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面对的挑战 |
5.1.1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内容的时代特色 |
5.1.2 医学人才培养需要内容的人文特色 |
5.1.3 医患关系反思需要内容的职业特色 |
5.1.4 学生个人成长需要内容的发展特色 |
5.2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面对的机遇 |
5.2.1 历史方位转变:实现新时代两个百年目标 |
5.2.2 意识形态建设: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
5.2.3 医学教育改革:突出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
5.2.4 医患关系修正:恢复医患关系的应然状态 |
第6章 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建构体系 |
6.1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的目标 |
6.1.1 打造全程育人的理论工具 |
6.1.2 形成特色鲜明的内容体系 |
6.1.3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度 |
6.2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的原则 |
6.2.1 马克主义理论引领原则 |
6.2.2 系统协调原则 |
6.2.3 层次递进原则。 |
6.2.4 医学人文性原则 |
6.3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的体系 |
6.3.1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内容 |
6.3.2 医学生个体发展相关性内容 |
6.3.3 与医学人文教育结合性内容 |
6.3.4 构建医患关系的和谐性内容 |
第7章 实现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的路径优化 |
7.1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
7.1.1 教学内容整合与呈现 |
7.1.2 选修内容选择与安排 |
7.1.3 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 |
7.2 重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运行 |
7.2.1 明确教育工作内容 |
7.2.2 提高师资整体水平 |
7.2.3 培育理论教育社团 |
7.3 推进“课程思政”基本精神的落实 |
7.3.1 开发非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资源 |
7.3.2 推进教师整体政治素质培养与提升 |
7.3.3 设计教书育人优质课程的教学环节 |
7.4 扩大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的场域 |
7.4.1 心理咨询服务 |
7.4.2 社会实践活动 |
7.4.3 校园文化建设 |
7.5 建立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的保障机制 |
7.5.1 协调内容建构的领导保障机制 |
7.5.2 支持内容建构的队伍保障机制 |
7.5.3 鼓励内容建构的财力保障机制 |
7.5.4 推动内容建构的协作保障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我国传统医德教育思想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
1.4.1 研究创新 |
1.4.2 研究不足 |
第2章 我国传统医德教育思想渊源 |
2.1 儒家道德教育思想 |
2.1.1 培养品德高尚的君子贤才 |
2.1.2 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内容 |
2.1.3 儒师的身教言传法 |
2.2 道家道德教育思想 |
2.2.1 培养抱朴守真的自然人 |
2.2.2 无欲无求的义利观 |
2.2.3 行不言之教 |
2.3 佛家道德教育思想 |
2.3.1 普度众生的教育目标 |
2.3.2 止恶行善的慈悲情怀 |
2.3.3 顿悟反思的自我教育 |
第3章 我国传统医德教育思想体系 |
3.1 我国传统医德教育基本内容 |
3.1.1 以医乃仁术为核心内容 |
3.1.2 以少私寡欲为基本准则 |
3.1.3 以医规戒律为行为规范 |
3.2 我国传统医德教育方法 |
3.2.1 名医名家的榜样激励 |
3.2.2 师徒相授的言传身教 |
3.2.3 反躬自省的自我教育 |
3.3 我国传统医德教育途径 |
3.3.1 朝廷作用 |
3.3.2 家族规训 |
3.3.3 师徒传承 |
3.3.4 自我教育 |
第4章 我国传统医德教育思想的评价 |
4.1 我国传统医德教育思想的贡献 |
4.1.1 为现代医德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
4.1.2 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
4.1.3 促进医务工作者完善道德修养 |
4.2 我国传统医德教育思想局限 |
4.2.1 过度强调道德自律 |
4.2.2 医德教育缺乏组织 |
4.2.3 拘泥封建道德礼教 |
第5章 对当代医德教育的启示 |
5.1 融入传统医德教育的合理内容 |
5.1.1 加强慈悲仁爱教育 |
5.1.2 重视正确义利观的教育 |
5.1.3 强化古代医德医戒的学习 |
5.2 采取灵活多样的道德教育方法 |
5.2.1 注重榜样示范作用 |
5.2.2 运用启发式道德教育方法 |
5.2.3 加强临床实践道德修炼 |
5.3 完善医德教育途径 |
5.3.1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
5.3.2 发挥临床医师作用 |
5.3.3 发挥自我教育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8)孙思邈医德思想对当代医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一)有助于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 |
(二)有利于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三)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
三、研究现状 |
(一)医德教育研究现状 |
(二)孙思邈医德思想研究综述 |
(三)研究现状述评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孙思邈医德思想分析 |
一、孙思邈生平和着作简介 |
二、孙思邈医德思想形成背景 |
三、孙思邈医德思想主要内容 |
四、孙思邈医德思想评价 |
第二章 当前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调查方法与数据来源 |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
(二)问卷设计 |
(三)数据统计与资料分析 |
二、调查数据分析 |
(一)近年来医德医风建设所取得的成绩 |
(二)当前医德医风建设和孙思邈医德思想的认知现状 |
三、当前医德医风建设和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对传统医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二)医学院校重专业技能轻医德培养 |
(三)医德教育体系缺乏连贯性和连续性 |
第三章 孙思邈医德思想的当代教育启示 |
一、信守“大医精诚”,构建德术并重医德教育观 |
二、秉持“普同一等”,建立平等型现代医患关系 |
三、遵循“为医之法”,树立自觉正己的自律意识 |
四、效法“大医之体”,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
五、立志“苍生大医”,搭建持续性医德教育体系 |
六、树立“鸿鹄之志”,弘扬孙思邈医德的当代价值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 |
附录 2 |
致谢 |
(9)和谐医患关系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四、文章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医患关系与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相关概述 |
一、医患关系的含义 |
二、医患关系的发展 |
(一)古代医患关系 |
(二)近代医患关系 |
(三)现代医患关系 |
三、医患关系模式的含义及特征 |
(一)主动-被动型 |
(二)指导-合作型 |
(三)共同参与型 |
四、医德与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含义 |
(一)医德的含义 |
(二)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含义 |
第二章 当前医患关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一、当前医患关系的现状 |
(一)当前医患关系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
(二)当前医患关系存在的问题 |
二、当前医患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功利主义盛行,医患双方行为出现偏差 |
(二)个别媒体报道失衡,加剧医患矛盾纠纷 |
(三)部分医生诊疗简单,人文关怀明显不足 |
(四)患者期望值过高,医学发展存在局限性 |
第三章 和谐医患关系视域下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
一、培养医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必然要求 |
二、实现医患关系良性沟通的关键环节 |
三、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
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客观需要 |
第四章 和谐医患关系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对策研究 |
一、和谐医患关系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一)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社会合力还没有完全形成 |
(二)实习医院的医德培养机制仍然滞后 |
(三)医学生医德教育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
(四)医学生个体因素影响医德教育效果 |
二、和谐医患关系视域下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对策 |
(一)整合各方教育资源,构建合力教育模式 |
(二)完善临床实习阶段医德教育体系,营造和谐实习环境 |
(三)建立医学院校医德教育长效机制,提升培养教育质量 |
(四)加强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激发医德实践内在动活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中国传统文化课对提高医学生医德素养实效性研究——以山西省2所本科医学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 医学生对医德教育的理解情况 |
1. 在调查中发现, 大多数医学生认为医德教育等同于思想道德修养教育, 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进行了医德教育。学生们对医德教育应该包括哪些内容了解的不全面。从调查结果中 (见表1) 可以看出31.3%的学生选择了“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这一项, 有30.6%的学生选择了“医学伦理教育”。选择这两项比例高的原因是目前大多学校都开设这两门的公共必修课程, 而且内容与医德教育的关联度比较高, 可见这两门课程对医学生的医德培养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但也反映出医学生对医德的认识过于单一。 |
2. 学生普遍认为医德教育开展的主要形式应当是课堂教学, 而对“临床实习”和“老师的言传身教”这两项选择的比例较低。值得注意的是, 学生们对学校运用网络自媒体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感觉更容易接受, 这说明在医德教育过程中过分重视课堂灌输, 缺乏社会实践和价值体验的教学形式, 同时也需要利用校园网络资源优势, 开发医德教育自媒体课程。 |
(二) 当前医学生的医德状况与中国传统文化课的实施现状 |
1. 在对医学生自身医德素养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时发现, 大多数医学生能够正视自身的不足, 认为有必要提高自身的医德素养。 |
2. 在高年级临床实习的医学生中, 医德素质较低的现象较为突出。 |
3.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课的需求与对课程的意义认识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 |
4. 中国传统文化课教学在提高医学生医德素养的实效性方面显得较为薄弱。 |
5. 中国传统文化课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
三对策建议 |
(一) 在理念上提高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 |
(二) 在内容上不断丰富中国传统文化课的德育内涵 |
(三) 在方法上充分运用校园网络平台, 利用自媒体实现互动教学,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
(四) 在实践上提高中国传统文化课的实效性 |
四、儒家德教思想与医学生医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 姜荔雯.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2]我国医德研究的现状与主题分析[D]. 唐奥.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1)
- [3]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研究[D]. 唐禄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职业道德教育视域下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仁爱精神培育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D]. 廖仲萍. 赣南师范大学, 2019(07)
- [5]医学生医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 高金. 西安工业大学, 2018(01)
- [6]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研究[D]. 张丽红. 吉林大学, 2018(12)
- [7]我国传统医德教育思想探析[D]. 韩兴龙. 吉林大学, 2018(01)
- [8]孙思邈医德思想对当代医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D]. 杨飞.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7(06)
- [9]和谐医患关系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研究[D]. 李绮雪.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7(06)
- [10]中国传统文化课对提高医学生医德素养实效性研究——以山西省2所本科医学院校为例[J]. 李强. 教育现代化, 20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