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码相机及其周边设备(二)(论文文献综述)
武晓青[1](2020)在《浅谈在文物信息采集中高清晰数字近景摄影技术的应用》文中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清晰数字近景摄影在文物图像信息采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文化遗产中,文物图像有着重要的内涵与价值,这也是采集文物图像信息的原因,通过这些图像和文物资料可以解决许多重要的课题。
许英特[2](2012)在《中国社会人文20年发展进程——从摄影技术转变的视角观察》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摄影器材不断的更新换代,摄影技术也随之改变。中国近20年的摄影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前十年的传统胶片摄影和后十年的数码摄影。这两个阶段是跟随摄影器材的变化而转变的,不同的摄影方式也折射出中国社会人文20年的快速发展进程。
郭宸宸,刘楠[3](2012)在《FOTO TOP 2012年度影像产品入围榜》文中认为FOTO TOP 2012评选结果,敬请关注本刊2013年1月号2012年,影像新品不断涌现,新技术、新概念更是层出不穷。在2012年最后这期的器材专题中,我们为读者带来了全年所有与影像相关的新品合辑,2013年1月刊中,我们会在这些产品中选出FOTO TOP 2012年度获奖产品。
李琪[4](2011)在《城市规划执法实时监控可量测系统》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违法建设呈现出隐蔽性强、发现后不易拆除的特点,迫切需要新手段和新措施。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为规划执法实时监控提供了有力支撑。本系统是G IS、视频监控、近景摄影测量等技术在规划执法领域的应用。系统是利用G IS技术整合基础地理信息、审批数据等信息,利用视频监控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搭建的实时监控平台。实现规划执法的手段先进、管理科学、实时监控、违法预警。实践证明,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应用创新了规划执法工作方式,提高了执法效率。
李琪[5](2010)在《城市规划执法实时监控可量测系统》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违法建设呈现出隐蔽性强、发现后不易拆除的特点,常规的现场巡查存在取证难、取证周期长和执法被动等现象,规划批后管理执法工作迫切需要新手段和新措施。随着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价格低廉的普通数码照相机进行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已经变得可行、实用,而高精度的相机标定技术也保证了近景摄影测量的量测精度。这些技术的发展为规划执法实时监控工作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本系统是GIS、视频监控、近景摄影测量等先进技术在规划执法领域的创新性应用,本系统是在利用GIS技术整合基础地理信息、审批数据等信息,利用视频监控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搭建实时监控平台,利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进行立体量测的基础上,建立起的远程实时监控管理系统和工作平台,实现规划执法的手段先进、管理科学、实时监控、违法预警。实践证明,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应用创新了规划执法工作方式,提高了执法效率。
吕炜[6](2007)在《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产业盈利性实证研究 ——中国印制电路板(PCB)产业投资机会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投资的本质特征是通过投入获得盈利。为了保障投资能够获取满意的回报,无论是证券投资、风险投资,还是产权投资和项目投资,都需要对投资对象所在产业的盈利性和投资机会进行研究和判断。并且对产业盈利性的研究和投资机会的判断是进行投资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很高的理论研究价值。但是,以往对产业盈利性及其演变规律和产业投资机会的研究,一般均立足于还原论的思维模式和确定性的均衡假设,依据这种思维模式和假设所进行的产业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往往会有很大的差距,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非常有限。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及经济学演化范式的观点和原理,以新的视角提出了一个独创的产业盈利性及投资机会评价模式,并依据这一模式对PCB产业的盈利性及投资机会进行了实证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归纳如下:思维模式的转变产业研究中运用的还原论思维模式来源于传统的经典物理学。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科学认为,现实世界的规律能够和应该从简单的原理和普遍的规律出发加以解释。随着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玻尔等人的量子力学为核心的现代物理学的诞生,使自然科学领域的思维模式开始发生转变,逐步从还原论转向整体论和系统论。开始注重从事物的整体和个体之间的联系去研究、发现事物的变化规律,并认识到一个系统“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之和”,许多系统“单个部分的性质与整体的性质存在极大的差异”。当自然科学领域的学者们不再以单纯的还原论和均衡论思维模式看待自然界事物时,在整体论和系统论的视角下,事物的复杂性就被呈现出来,复杂性科学及复杂性思维模式因此应运而生。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与经济学演化范式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和演化经济学就是在新的思维模式下产生的、新兴的复杂性科学和经济理论分支。CAS理论认为经济系统中的构成元素是具有适应性的主体,适应性的主体具有非线性、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动态性和非均衡性等复杂性特征。CAS理论针对CAS涌现现象的研究,建立了基于主体的多层次网络结构受限生成过程模型,提出了深入认识和分析CAS的较为系统的思路和方法。在经济学领域中,针对均衡范式存在的局限性,演化范式提出将经济系统视为一个演化着的复杂系统,认为经济活动过程是一个动态的、非均衡的演化过程,认识到理性的有限性和信息的不完全性,形成了基于有限理性和不完全信息的动态非均衡演化分析范式。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与经济学演化范式的产业盈利性及投资机会评价模式根据CAS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多层次网络结构受限生成过程模型,我们将产业系统视为一个适应性主体或基于主体特征的机制,产业的盈利性则被当作产业系统的一个状态变量。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以目标产业为核心的H型产业网络结构分析框架,将目标产业的盈利性放入到与目标产业直接连接的上下游产业所构成的H型产业网络中进行分析。在H型产业网络中,目标产业通过产量、产业集中度、技术创新和产业规制等要素与上下游产业相连接,目标产业的盈利性状态与H型产业网络中所有产业的产量、产业集中度、技术创新和产业规制等状态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同时,本文认为无论是产量和产业集中度,还是技术创新和产业规制,这些状态变量对目标产业盈利性的影响不取决于其绝对水平,而是取决于目标产业与上游产业之间及目标产业与下游产业之间的相对水平,即相互间的差异大小。本文提出通过将目标产业的产量、产业集中度、技术创新和产业规制状态分别与上下游产业的对应状态进行对比分析或差异比较,来评价和推断目标产业的盈利性状态。因此,本文将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与经济学演化范式的产业盈利性及投资机会评价模式归结为:“H型产业网络”+“4个盈利性相关状态变量(产量、产业集中度、技术创新和产业规制)”+“目标产业与上下游产业状态对比分析”,这一模式为更加科学、客观地分析和评价产业盈利性及产业投资机会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思路。对PCB产业盈利性及投资机会的分析与判断PCB作为“电子系统产品之母”,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使PCB产业成为电子元件产业中的主要支柱产业,且具有快速增长的朝阳产业特征。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PCB第一生产大国,PCB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和经济地位。研究和探索国内PCB产业的演化规律和特征,认识和把握PCB产业发展过程的投资机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根据本文提出的产业盈利性及投资机会评价模式,针对PCB产业及其主要上下游产业(包括覆铜板(CCL)、电脑、手机、数码相机、液晶面板、等离子面板、通信设备等产业),分别对PCB产业与其主要上下游产业之间的产量增长率、产业集中度、产业技术创新成果、产业规制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以下分析结果:■产量增长率:绝大部分下游产业的产量增长率远远高于PCB产业,差异均在2倍以上,而上游产业则略高于PCB产业。产量增长率对PCB产业的盈利性产生有利影响,是对PCB产业盈利性贡献最大的状态变量。■产业集中度:无论从国内PCB产业看,还是全球PCB产业看,PCB产业的集中度均大幅低于上下游产业。从产业集中度来看,PCB产业相对于上下游产业处于完全不利的状态之中,产业集中度是对PCB产业盈利性贡献最小的状态变量。■技术创新成果:从各产业前5大厂商获得的专利总量来看,PCB产业相对于上游产业具有微弱的技术创新优势,而相对于下游产业则存在非常明显劣势。从各个产业专利数量增长变动情况来看,PCB产业与下游产业整体平均增长水平比较接近,均基本保持稳定和较快增长,仅上游CCL产业增长缓慢甚至近10年呈负增长。因此,技术创新成果状态变量对PCB产业盈利性的贡献不大,在H型产业网络中,基本处于被动跟随状态。■产业规制:在社会规制方面,各个产业都需要应对来自环境保护方面的规制,没有大的差别。各个产业的规制状态差异主要体现在经济规制方面。其中,手机产业和通信设备(不包括手机)产业存在进入规制,液晶面板(LCD)与等离子面板(PDP)产业享受较多的产业优惠和扶持政策,其他产业(除LCD与PDP)的部分高端产品可享受产业优惠和扶持政策,覆铜板(CCL)产业的出口退税率被大幅调低,PCB产业、PC及数码相机产业则拥有相近且较为简单的经济规制环境。根据上述统计分析结果,可以进一步得出以下对PCB产业投资机会的认识和判断:■产量增长带来的规模扩张和盈利提升机遇:在PCB产业及其下游产业均保持良好增长势头的情况下,PCB产业与其下游产业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产量增长差异,而且是下游产业的产量增长远远快于PCB产业,这将有利于持续改善和提高PCB产业的盈利水平。■高端PCB细分领域的高成长与高回报机遇:未来PCB高端细分领域——HDI板和FPC板及其下游产业具有更好的成长性,并且由于HDI板和FPC板的工艺技术复杂、技术保障能力和机器设备投资要求较高,使这一产品领域具有相对较高的产业进入门槛。在相对较高的进入门槛保护下,有利于HDI板、FPC板厂商保持较高的盈利回报水平。■PCB产业集中度提升所带来机遇:PCB产业的低集中度,既为尚未进入PCB产业的厂商提供了低成本的进入机会,也为在位厂商通过产业重组和整合提升产业集中度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以动态的视角看待PCB产业的低集中度,有利于发现其蕴藏的并购重组机会。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理论研究,提出了独创的产业盈利性评价模式,并通过实证分析,获得了具有实用价值的分析成果。后续研究将主要在进一步完善产业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产业盈利性评价模型及机制转换函数模型的研究。
徐远峰[7](2006)在《符号消费意义建构的实证研究 ——以Z大学学生信息技术产品消费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信息技术产品的符号消费状况,以及大学生是如何看待大学校园信息技术产品符号消费现象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消费文化特性的分析,结合波德里亚等学者关于符号消费的理论以及“符号意义解读”的方法,来探讨信息技术产品是以怎样的符号形式展现给消费者,而消费者对这些符号意义又有哪些反应,换言之,信息技术产品如何影射象征意义以及大学生符号消费又呈现怎样的状况。本文首先指出信息技术产品符号化的四个主要的表达符号意义的途径,即品牌、广告、外观设计和流行时尚四个途径,然后通过意义转移模式从这四个方面去分析大学生的关于信息技术产品的符号消费状况,并从不同家庭生活地域、消费水平、性别和年级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符号消费意识的差异。此外,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符号消费呈现出个性消费和模仿消费、理性消费和非理性消费、储蓄消费和超前消费以及消费观念分化这些现象共同存在。最后从消费主义的角度讨论了大学生的符号消费的社会影响,认为大学生的符号消费在很大程度是反映了消费主义文化,最后对大学生符号消费进行了反思,指出非理性、盲目、攀比等消费现象是不合理的校园消费现象。
付丽[8](2005)在《基于DSC21的数码相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作为重庆市信息产业局科技攻关项目“数码相机整机及关键技术研究”的一部分,主要开展了基于TMS320DSC21(简称DSC21)的数码相机整机系统集成研究,重点进行了CF 卡文件系统开发和JPEG 编解码算法及其在DSC21 平台上的实现。基于DSC21数码相机硬件系统研究、软件程序设计是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之一。该数码相机系统以DSC21为主控芯片,DSC21是双核(DSP 5409+ARM7)结构,这种结构是当今数码相机的主流图像处理引擎架构,它容易扩展外设,可以和CF卡、SM卡等存储器无缝连接。在本文研究的系统中,集成了丰富的外设:存储器(SDRAM、Flash、CF卡),音频接口、红外接口(IrDA)、USB接口等。程序在CCS环境下调试,ARM主要完成系统级的初始化、系统配置、用户接口、用户命令的执行、连接功能以及整个系统的控制。DSP主要负责图像处理,DSC21中两个协处理器iMX和VLC加速了图像处理过程。在该数码相机平台上调通了图像采集的应用程序,实现了对OV2610 CMOS传感器的编程控制。本论文另一主要内容是CF 卡文件系统即FAT 文件系统的开发。其中FAT16是论文研究的重点。作者在基于DSC21 数码相机平台上实现了CF 卡文件系统的读写。文中详细阐述了FAT 文件系统结构以及读写文件实现的方法。在DSC21平台上实现了JPEG编解码,JPEG编码利用了DSC21中的协处理器VLC和iMX,VLC具有优化量化计算和霍夫曼(Huffman)编码功能,iMX作为专用的图像加速器,可以实现一维和二维数字滤波以及矩阵乘法等数学运算,使整个编码过程快速实现。解码过程是完全由软件编程实现的。为了验证JPEG编解码正确性,捕捉一帧图像后,在DSP中进行JPEG编码,编码后图像数据存放到SDRAM,并把图像数据写成JPEG文件,再把该文件从SDRAM转移到CF卡,并通过USB接口传送到PC机,在PC机中通过编码后的图像和原图像比较,验证了编码的正确。另外,作者还进行了基于单片机的USB开发,这部分研究是为了实现通过USB接口,PC 机读写CF 卡文件。USB 接口控制芯片采用Philips 公司的PDIUSBD12,它完全符合USB1.1 标准。PC 机通过USB 接口向单片机发送读写CF 卡命令,在USB 的中断服务程序中,单片机根据命令类型对CF 卡进行相应的操作,然后CF卡上的数据经单片机与PC 机进行通讯。这些工作积累都有助于在DSC21 平台上开发CF 卡文件系统。
苏吉文[9](2005)在《基于SOPC的一种数码相机的设计方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作为重庆市信息产业局科技攻关项目“数码相机整机及关键技术研究”的一部分,主要研究了数码相机的系统集成,实现一个具有图像采集、保存、处理以及相关功能的数码相机系统。论文首先介绍了整个数码相机系统的组成,概括介绍了各个部分的功能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并确立了以Altera 的SOPC 系统的一种——NIOS II 为核心,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进行算法处理的方案。接着的两部分是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即数码相机系统的硬件设计部分和软件设计部分。本系统中的硬件主要由主控制器DSP(TMS320VC5416)、协处理器FPGA(EP1C6Q240)以及相关器件和传感器组成。其软件分为几个部分:一是DSP软件程序,实现操作模式的控制和图象编码解码。二是NIOS II 部分软件,主要用于处理高速的数据采集和保存,以及SDRAM 控制器和一些接口功能。概括起来本文的主要工作有:对CCD 传感器、可编程芯片EP1C6 以及NIOS II、SDRAM 存储器以及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和消化,然后设计了整个系统的印刷电路板。对各个模块分别进行了调试和测试。对于前端传感器CCD,除了设计其PCB外,还完成了对其寄存器的编程控制。系统中采用了SDRAM 作为采集数据的缓存器,其控制器和数据采集、保存通过NIOS II 来实现。NIOS II 的数据和DSP 之间通过一片高速SRAM 作为交换区,以实现两者的协同处理。DSP 压缩NIOS II 采集的数据,然后由NIOS II 保存到CF 卡中,也可以通过USB 接口传送到PC。同时CCD 的数据也送入显示缓存,由FPGA 产生控制时序,在LCD 上进行循环显示。以NIOS II 为核心,DSP 为算法处理的方案架构,其系统扩展性强,灵活性高。由NIOS II 处理一些高速的接口和数据传输,DSP 主要进行系统管理和软件编码,二者各司其职,以最大的提高系统的性能。NIOS II 是一个嵌入的软核,非常有利于构建自己的专用嵌入式系统。而且越来越多的IP 和第三方的支持会更加提升NIOS II 系统的的通用性,使得我们用较短的时间,较低的成本开发出一个性价比较高的数码相机系统。本设计方案的硬件系统已通过了PCB 加工及功能调试验证。
王展,王道武[10](2005)在《高清晰数字近景摄影在文物图像信息采集中的应用》文中指出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了大量的遗迹和遗物,这些有形的物质诸如遗址、建筑群、名城、器物、典籍、艺术品作为历史文明的载体需要进行有效的保管保护,从而使中华民族发展的物证得以留传后世。而且,文物作为人类有形的文化遗存,它具有不可复制性和唯一性。文物作为客观存在的物质,本身包含着大量的信息。其中,文物自身特
二、数码相机及其周边设备(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码相机及其周边设备(二)(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在文物信息采集中高清晰数字近景摄影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清晰数字近景摄影中的几个概念 |
1.1 数字化 |
1.2 高清晰 |
1.3 近景摄影 |
2 高清晰数字近景摄影在文物图像信息采集中的应用 |
2.1 工作原理 |
2.2 常用器材 |
2.3 工作步骤 |
3 高清晰数字近景摄影的特点和意义 |
4 结束语 |
(2)中国社会人文20年发展进程——从摄影技术转变的视角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推陈出新的飞跃———摄影的发展概况 |
二、弹指一挥间的激荡———图片中的中国社会人文20年发展再现 |
1、图像的积累———胶片摄影对上世纪后十年中国社会人文思潮的影响 |
2、信息的爆炸———当代数码摄影环境下的中国社会人文映像 |
三、从未停止的脚步 |
(6)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产业盈利性实证研究 ——中国印制电路板(PCB)产业投资机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基本观点及创新点 |
1.5 论文结构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科学研究思维模式的转变 |
2.1.1 还原论 |
2.1.2 整体论 |
2.1.3 复杂性科学 |
2.2 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综述 |
2.2.1 适应性主体 |
2.2.2 受限生成过程 |
2.2.3 多层次网络结构 |
2.3 经济学的均衡范式与演变范式 |
2.3.1 经济学均衡范式的局限性 |
2.3.2 经济学的演化范式及其主要观点 |
2.3.3 产业组织理论及其演化思想 |
2.4 产业盈利性相关理论综述 |
2.4.1 产业及产业盈利性定义 |
2.4.2 产业盈利性相关理论与观点 |
第3章 产业盈利性及投资机会评价框架的构建 |
3.1 产业盈利性及投资机会评价的整体框架思路 |
3.2 产业供求关系 |
3.2.1 产业供求关系网络 |
3.2.2 供求关系与产业盈利水平 |
3.2.3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产业盈利水平实证分析 |
3.3 产业集中度 |
3.3.1 产业集中度与利润率的关系 |
3.3.2 国内产业集中度与利润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
3.3.3 产业间集中度差异对产业盈利水平的影响 |
3.4 产业进入壁垒 |
3.4.1 技术创新 |
3.4.2 产业规制 |
3.5 产业盈利性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制 |
3.5.1 产业盈利性影响因素间的整体关系 |
3.5.2 产业间各个盈利性影响因素的作用关系 |
3.5.3 产业内各个盈利性影响因素的作用关系 |
第4章 PCB产业的复杂适应系统特征研究 |
4.1 PCB产业及其地位 |
4.1.1 PCB产业的界定 |
4.1.2 PCB产业的地位 |
4.2 PCB产业的适应性特征 |
4.2.1 PCB产业重心转移 |
4.2.2 PCB产品结构调整 |
4.2.3 PCB厂商技术创新能力提升 |
4.3 PCB产业的自组织特征 |
4.3.1 美国及欧洲PCB产业的重组整合 |
4.3.2 全球PCB产业的多层次组织架构 |
4.3.3 PCB产业的集群效应 |
4.4 PCB产业的共同演化特征 |
4.4.1 PCB厂商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演化 |
4.4.2 厂商与客户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演化 |
4.4.3 厂商与供应商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演化 |
4.5 PCB产业的非线性特征 |
4.5.1 产业主体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
4.5.2 产业主体演化过程的非线性关系 |
4.6 PCB产业的路径依赖性特征 |
4.6.1 研发能力薄弱的演化路径 |
4.6.2 缺少民族品牌的路径分析 |
第5章 PCB产业盈利性分析评价方法及其指标体系 |
5.1 PCB产业盈利性分析评价方法 |
5.1.1 基于理论与基于数据方法的区别 |
5.1.2 基于理论与基于数据方法的联系 |
5.1.3 PCB产业盈利性分析评价方法选择 |
5.2 PCB产业供求关系网络分析 |
5.2.1 PCB产业的主要上游产业 |
5.2.2 PCB产业的主要下游产业 |
5.2.3 PCB产业供求关系网络 |
5.3 PCB产业盈利性分析评价指标体系 |
5.3.1 产量增长率指标 |
5.3.2 产业集中度指标 |
5.3.3 技术创新投入强度及技术成果指标 |
5.3.4 产业规制指标 |
5.3.5 毛利润率指标 |
第6章 PCB产业盈利性评价及投资机会实证分析 |
6.1 PCB及相关产业产量增长分析 |
6.1.1 PCB产业产量增长率分析 |
6.1.2 下游产业产量增长率分析 |
6.1.3 上游产业产量增长率分析 |
6.2 PCB及相关产业集中度分析 |
6.2.1 PCB产业集中度分析 |
6.2.2 上游产业集中度分析 |
6.2.3 下游产业集中度分析 |
6.3 PCB及相关产业技术创新成果分析 |
6.3.1 PCB产业技术创新成果分析 |
6.3.2 上游产业技术创新成果分析 |
6.3.3 下游产业技术创新成果分析 |
6.4 国内PCB及相关产业的产业规制状况分析 |
6.4.1 国内PCB及 CCL产业规制 |
6.4.2 国内PCB下游产业规制 |
6.5 PCB产业盈利性评价及投资机会分析 |
6.5.1 PCB及相关产业产量增长差异及敏感性分析 |
6.5.2 PCB及相关产业集中度比较分析 |
6.5.3 PCB及相关产业专利数量比较分析 |
6.5.4 PCB及相关产业的产业规制比较 |
6.5.5 PCB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
6.6 PCB产业盈利性评价数据的有效性分析 |
第7章 总结与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7.1 总结 |
7.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7.2.1 后续研究工作 |
7.2.2 关于产业盈利性评价模型与自组织数据挖掘方法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图表索引 |
(7)符号消费意义建构的实证研究 ——以Z大学学生信息技术产品消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导言 |
1.1 研究缘起 |
1.1.1 西方“消费社会”里符号消费盛行 |
1.1.2 我国消费领域也出现符号消费现象 |
1.1.3 大学生消费出现符号消费的新景象 |
1.1.4 大学生信息技术产品消费有符号消费迹象 |
1.2 文献回顾与理论视角 |
1.2.1 国外经典消费理论回顾 |
1.2.2 国内关于符号消费的研究综述 |
1.2.3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
1.3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以及研究假设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3.3 研究内容 |
1.3.4 研究假设 |
1.4 概念的界定和研究变量的设定 |
1.4.1 符号消费的概念界定 |
1.4.2 符号价值的概念界定 |
1.4.3 信息技术产品的概念界定 |
1.4.4 研究变量的设定 |
1.5 研究方法和资料获得说明 |
第二章 符号消费的意义建构 |
2.1 符号意义的转移模式 |
2.2 符号消费的意义建构 |
2.2.1 品牌 |
2.2.2 广告 |
2.2.3 外观设计 |
2.2.4 流行时尚 |
第三章 大学生信息技术产品符号消费基本状况 |
3.1 符号消费意识考察分析 |
3.1.1 关于品牌方面的符号消费 |
3.1.2 关于广告方面的符号消费 |
3.1.3 关于外观设计方面的符号消费 |
3.1.4 关于流行时尚方面的符号消费 |
3.2 符号消费方式基本状况 |
3.2.1 个性消费状况 |
3.2.2 理性消费状况 |
3.2.3 消费支付模式状况 |
第四章 符号消费倾向差异分析 |
4.1 不同家庭生活地域符号消费差异分析 |
4.1.1 符号消费意识差异分析 |
4.1.2 符号消费方式差异分析 |
4.2 不同消费水平符号消费差异分析 |
4.2.1 符号消费意识差异分析 |
4.2.2 符号消费方式差异分析 |
4.3 不同性别符号消费差异分析 |
4.3.1 符号消费意识差异分析 |
4.3.2 符号消费方式差异分析 |
4.4 不同年级符号消费差异分析 |
4.4.1 符号消费意识差异分析 |
4.4.2 符号消费方式差异分析 |
4.5 小结 |
第五章 研究发现与讨论 |
5.1 研究发现 |
5.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5.3 讨论 |
5.3.1 符号消费的社会文化意义 |
5.3.2 大学校园符号消费的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8)基于DSC21的数码相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比较 |
1.3 数码相机工作原理 |
1.4 图像传感器 |
1.5 数码相机的发展现状 |
1.6 嵌入式系统的介绍 |
1.7 OMAP 平台 |
1.8 本论文的工作 |
2 基于 DSC21 的数码相机系统硬件设计及实现 |
2.1 系统硬件结构 |
2.2 DSC21 功能模块 |
2.2.1 ARM 子系统 |
2.2.2 DSP 子系统 |
2.2.3 ARM 与DSP 接口 |
2.2.4 SDRAM 控制器 |
2.2.5 预览引擎 |
2.2.6 突发模式压缩(解压缩)模块 |
2.2.7 OSD 模块和图像加速器 |
2.2.8 JTAG 接口 |
2.2.9 I/O 模块 |
2.3 CCD/CMOS 模块 |
2.4 电源模块 |
2.5 Flash/SRAM 模块 |
2.6 CF 卡模块 |
2.7 SDRAM |
2.8 Audio 模块 |
2.9 RS232 与USB 模块 |
2.10 DSC21 系统板与外部液晶接口 |
2.11 硬件调试的几点体会 |
3 基于 DSC21 的数码相机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
3.1 软件开发流程 |
3.2 ARM 程序设计 |
3.2.1 程序流程 |
3.2.2 系统的初始化 |
3.3 DSP 程序设计 |
3.3.1 编程DSP 外设 |
3.3.2 DSP 的软件功能结构 |
3.4 ARM 与DSP 通讯程序设计 |
3.4.1 DSP 执行ARM 的命令 |
3.4.2 ARM 读写DSP 存储器 |
3.4.3 ARM 执行DSP 的命令 |
3.5 程序代码优化和混合编程 |
3.5.1 C 程序代码优化 |
3.5.2 汇编程序代码优化 |
3.5.3 C 和汇编混合编程 |
3.6 CCS 下软件调试的体会 |
3.7 结论 |
4 基于 CF 卡的文件读写程序设计 |
4.1 数码相机的存储介质 |
4.2 CF 卡结构与工作模式 |
4.3 文件 |
4.3.1 文件名 |
4.3.2 文件系统 |
4.4 CF 卡文件系统 |
4.4.1 FAT 文件系统引导信息 |
4.4.2 FAT 文件系统目录结构 |
4.4.3 FAT 表结构 |
4.4.4 CF 卡文件系统的读写 |
4.5 小结 |
5 PDIUSBD12 的 USB 开发 |
5.1 PDIUSBD12 芯片结构 |
5.2 USB 接口与PC 接口 |
5.3 USB 接口程序设计 |
6 DSC21 平台 JPEG 编解码 |
6.1 图像压缩的原理 |
6.2 JPEG 编解码原理 |
6.3 JPEG 算法步骤 |
6.3.1 DCT 和IDCT 算法 |
6.3.2 量化和反量化 |
6.3.3 Zigzag 扫描 |
6.3.4 JPEG 编码 |
6.4 在DSC21 数码相机平台上实现JPEG 编解码 |
6.4.1 JPEG 编码 |
6.4.2 JPEG 解码 |
6.5 结论 |
7 结论 |
7.1 主要工作 |
7.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论文发表情况 |
独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9)基于SOPC的一种数码相机的设计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
2 系统总体方案和原理 |
2.1 需求分析及模块方案 |
2.2 基于SOPC 的现代电子设计 |
2.2.1 SOC 技术与IP 核 |
2.2.2 SOPC 技术 |
2.2.3 Avalon 总线 |
2.2.4 NIOS II 与SOPC |
2.3 系统方案、原理及组成 |
2.4 本章小结 |
3 硬件系统 |
3.1 概述 |
3.2 主处理器部分 |
3.3 协处理器部分 |
3.3.1 协处理器部分设计框图 |
3.3.2 协处理器部分设计 |
3.4 存储器部分 |
3.4.1 SRAM 存储器 |
3.4.2 FLASH 存储器 |
3.4.3 SDRAM 存储器 |
3.5 传感器部分 |
3.5.1 图像传感器的选型 |
3.5.2 图像传感器部分硬件设计 |
3.6 图像显示部分 |
3.6.1 LCD 选型 |
3.6.2 LCD 部分硬件电路设计 |
3.7 数码相机电源部分 |
3.7.1 电源芯片简介 |
3.7.2 系统电源芯片选型 |
3.7.3 系统电源部分设计 |
3.8 系统接口部分设计 |
3.8.1 USB 串行接口设计 |
3.9 本章小节 |
4 软件系统 |
4.1 概述 |
4.2 相关软件环境介绍 |
4.2.1 DSP 的开发环境CCS2.0 |
4.2.2 VHDL 开发环境Quartus II |
4.2.3 SOPC 开发工具SOPC Builder |
4.2.4 NIOS II 集成开发环境 |
4.3 LCD 图像显示部分软件 |
4.3.1 LCD 图像显示流程图 |
4.3.2 LCD 控制程序 |
4.4 传感器部分软件 |
4.4.1 寄存器设置 |
4.4.2 图像采集 |
4.5 存储器部分软件 |
4.5.1 FLASH 存储器部分的软件 |
4.5.2 SDRAM 存储器部分的软件 |
4.6 USB 接口部分软件 |
4.7 JPEG 图像压缩 |
4.8 本章小结 |
5 系统调试和集成 |
5.1 概述 |
5.2 系统调试和集成 |
5.2.1 DSP 部分的系统软件 |
5.2.2 FPGA 内部VHDL 部分的系统软件 |
5.2.3 NIOS II 部分的系统软件 |
5.3 实验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6 工作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存在问题和系统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独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四、数码相机及其周边设备(二)(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在文物信息采集中高清晰数字近景摄影技术的应用[J]. 武晓青.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14)
- [2]中国社会人文20年发展进程——从摄影技术转变的视角观察[J]. 许英特. 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04)
- [3]FOTO TOP 2012年度影像产品入围榜[J]. 郭宸宸,刘楠. 数码摄影, 2012(12)
- [4]城市规划执法实时监控可量测系统[J]. 李琪. 城市勘测, 2011(02)
- [5]城市规划执法实时监控可量测系统[A]. 李琪. 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2010
- [6]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产业盈利性实证研究 ——中国印制电路板(PCB)产业投资机会研究[D]. 吕炜. 同济大学, 2007(02)
- [7]符号消费意义建构的实证研究 ——以Z大学学生信息技术产品消费为例[D]. 徐远峰. 中南大学, 2006(06)
- [8]基于DSC21的数码相机研究[D]. 付丽. 重庆大学, 2005(08)
- [9]基于SOPC的一种数码相机的设计方案[D]. 苏吉文. 重庆大学, 2005(08)
- [10]高清晰数字近景摄影在文物图像信息采集中的应用[J]. 王展,王道武. 文博, 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