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乙型肝炎研究进展

畜禽乙型肝炎研究进展

一、畜禽乙型肝炎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孙铭繁[1](2021)在《潮汕地区氮污染及饮食等综合因素与肝癌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肝癌(Liver Cancer,LC)是由各种诱因导致的肝脏原发性肿瘤,目前已成为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2018年新增患者84.1万例,死亡78.2万例)。肝癌也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2018年我国肝癌发病例数约39.3万例,死亡例数约36.9万例,占同年全国所有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例数的9.2%和12.9%,占同年世界所有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例数的46.7%和47.2%。国内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第5位,且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性别和地区差异显着,可能与暴露在某种特定环境或者和某些生活饮食习惯有关系。潮汕地区目前尚未见关于肝癌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产生活情况以及生活饮食习惯等综合病因因素的相关研究。为了解不同人群或地区的某些因素暴露状况与肝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拟根据潮汕地区肝癌流行情况,采用数据挖掘以及横断面研究,在肿瘤防治、环境、气象、工农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等国家数据库中获得可靠数据,并通过调查了解潮汕人群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利用趋势面分析以及多因素模型(包括线性和非线性模型),对潮汕地区肝癌的综合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探讨肝癌死亡率的地理分布与潮汕地区的环境、生活暴露因素之间的关系,验证潮汕地区的肝癌-环境病因假说。材料与方法在海丰县、陆丰市、揭阳市、汕头市区、汕头市澄海区、潮州市区、饶平县和南澳县共8个地区,方便抽取当地的1~2所市级/县级高级中学,通过整群抽样确定要调查的班级,将整个班级同学的家长纳入调查范围,调查其所在地区的人口学特点、生活和饮食习惯和其他相关内容。从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和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得到潮汕地区各县(市)的肝癌标化死亡率(Y)、各种环境氮污染数据、农业生产数据、气候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数据。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并构建多个分析模型(包括趋势面、因子构筑式逐步回归模型、因子对数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以分析不同类型的数据资料,从多个途径探讨影响潮汕地区居民肝癌死亡率的可能相关因素,并评估各种因素对潮汕地区居民肝癌死亡率的影响程度。本研究使用SPSS 25.0及SAS 9.4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潮汕各县(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居民生活饮食习惯潮汕地区8个县(市)间的社会经济状况(人口数、人口密度、国内生产总值、人均第一产值)、土地资源情况(人均耕地、旱地比、菜地比)、地理气候因素(年降雨量、年蒸发量、干燥度、平均海拔)、环境污染因素(猪氮负荷指数、耕地农药量、耕地氮肥量、耕地化肥量)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8个县(市)的猪氮负荷指数(kg/ha/年)分别为:海丰县37.758、陆丰市38.379、揭阳市76.139、汕头市区18.917、汕头市澄海区30.974、潮州市区57.148、饶平县113.213和南澳县234.318。潮汕地区8个县(市)的男性吸烟率(60.26%)和饮酒率(30.15%),远高于女性吸烟率(3.06%)和饮酒率(3.21%),南澳县男性居民人均累计估计吸烟量在各年龄段均较高,海丰县男性居民人均累计估计饮酒量在各年龄段均较高(P均<0.05)。膳食方面,南澳县居民咸菜摄入频率较高;陆丰县、海丰市和南澳县居民咸鱼摄入频率较高;澄海、潮州、饶平地区居民较经常摄入鱼露,(30~岁)和(45~岁)年龄组居民较经常摄入鱼露;陆丰县居民的蔬菜、水果、豆类食品的摄入频率均最高(蔬菜:269.70±54.46天/年,水果:213.73±66.09天/年,豆类食品:143.32±61.90天/年);海鲜摄入频率最高为南澳(21.31±7.29天/月);肉类摄入频率最高为潮州(24.63±6.35天/月);潮州市和陆丰县居民蛋类摄入频率较高;汕头市和潮州市居民奶类摄入频率较高(P均<0.05)。潮汕地区男性居民经常饮茶率(74.48%)高于女性饮茶率(60.99%),三个肝癌标化死亡率不同等级地区均以“饮用功夫茶”和饮茶“浓度适中”的比例为最高(P均<0.05)。2.潮汕地区肝癌相关因素分析8个县(市)的肝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海丰县16.36(1/10万)、陆丰市12.89(1/10万)、揭阳市16.32(1/10万)、汕头市区15.19(1/10万)、汕头市澄海区17.11(1/10万)、潮州市区14.42(1/10万)、饶平县19.40(1/10万)、南澳县36.90(1/10万)。潮汕地区肝癌标化死亡率与猪氮负荷指数的趋势面显示,在男性、女性以及整体人群中肝癌死亡率都呈现两种趋势:一是以粤东北部为起点,到粤东南部(南澳、饶平—陆丰、海丰)逐渐下降;二是沿海岸线,由粤东东部海岸到西部逐渐下降(男性:rs=0.938;女性:rs=0.931;整体人群:rs=0.955,P均<0.05)。在本研究构建的构筑式逐步回归模型以及因子对数回归模型中显示,均以猪氮负荷指数的标准回归系数最大,耕地污染因子(F1)次之,温度因子(F2)标准回归系数为负值,且标准回归系数绝对值较大。与潮汕地区居民肝癌死亡率相关的可能危险因素均与环境污染有关,主要是耕地污染因子(耕地农药量、耕地氮肥量和耕地化肥量)和猪氮负荷指数。与潮汕地区居民肝癌死亡率相关的可能保护因素主要是温度因子(地温、十厘米地温、平均气温)和植物性食物因子(蔬菜、水果)。BP神经网络模型(BPNN)对本研究的30个自变量进行筛选,最终筛选出12个因素,根据正态化重要性显示排前六位的因素是:年平均降水量、猪氮负荷指数、年平均气温、耕地氮肥量、耕地农药量、耕地化肥量。可见环境污染因素(特别是氮污染因素)以及地理气候因素在肝癌可能影响因素中的重要性。整个模型的预测精度为99.49%。结论在考虑众多因素的联合作用后,一定环境条件下猪粪氮污染与潮汕地区肝癌死亡率呈正相关,结果支持潮汕地区肝癌氮循环病因假说。

姜靖[2](2019)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膳食营养评价及肠道菌群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调查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评价其膳食营养素的摄入量与膳食多样化水平。同时检测肝功并分析肠道菌群,为今后观察CHB患者病情发展及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66名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计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问卷及24小时膳食调查表,采用24小时回顾法进行膳食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CHB患者的一般情况、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等,应用营养素摄入充足比(NAR)及膳食多样化评分(DDS)评价患者膳食摄入及膳食多样化水平。对39例CHB患者及11例健康人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肝功、血脂、甲胎蛋白(AFP)水平进行检测,提取其粪便基因组DNA,扩增其16S rDNA的V3-V4区,并应用Illumina HiSeq PE250平台进行测序,分析其肠道菌群结构,并与其血清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KAP问卷调查中,CHB患者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及格率分别为63.3%、86.1%、75.3%,营养态度合格率优于营养知识及行为合格率。2.CHB患者三大产能营养素供能比不合理,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合理,而蛋白质供能比偏低,脂肪供能比偏高。3.CHB患者部分维生素及矿物质(维生素B1、C、D、锌、铁、锰)摄入不足,膳食多样化(DDS)评分均值为(6.1±2.4)分,谷类、油脂类食物摄入量较高,鱼虾类、奶类及其制品、大豆类及坚果摄入量较低。4.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及碱性磷酸酶(ALP)乙肝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HBV携带组比较,P<0.05;总胆红素(TBIL)乙肝肝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甲胎蛋白(AFP)乙肝肝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HBV携带组比较,P<0.05;甘油三酯(TG)乙肝肝硬化组与乙肝患者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ALT、AST、GGT、ALP、TBIL、TG、AFP。5.总样本肠道菌群在门水平上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主,占总数目的89%;科水平上分别为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和毛螺旋菌科(Lachnospiraceae)等;属水平上以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为主。6.组间比较肠道菌群丰度在门、科、属水平上,健康人与CHB组富集细菌菌种有差异,属水平上,组间比较前十位细菌丰度有统计学意义的埃希氏菌属/志贺氏杆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在高病毒载量CHB患者中排序降至第六位。7.菌属水平与血清学生化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nhydrobacter、Oxalobacter、Cloacibacillus3个菌属与CHB患者ALP、AFP血清学指标具有显着相关性,而高病毒载量CHB患者9个菌属与血清学指标ALT、AST、AFP、GGT、TBIL、ALP、TG有显着相关性。结论:1.CHB患者存在不良饮食习惯,膳食结构不合理,三大营养素及维生素矿物质摄入不均衡。2.CHB患者与健康人之间肠道菌群结构及丰度存在一定差异。3.高病毒载量CHB患者的肝功能变化与肠道菌群结构及数量变化存在相关性。

杜红旭[3](2019)在《抗鸭Ⅰ型病毒性肝炎中药成分方“田地饮”组方的研制及其抗氧化损伤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型鸭甲肝病毒(Duck hepatitis A virus type 1,DHAV-1)引起的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一种主要危害3周龄以内雏鸭的急性、烈性传染病。由于现阶段兽医临床上除卵黄抗体以外没有针对该病的治疗药物,因此,雏鸭一旦发病将会很快死亡,给我国的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中药方剂在我国已经有上千年的使用历史,直到现在它仍一直为我国的人畜健康提供着重要保障。中兽医理论认为DVH的病机在于肝经邪热生风,证型为高热生风证,治宜清热凉血、养阴止痉。因此,本研究选用了田基黄、荔枝草、生地黄三味中药材作为组方药材;其中,田基黄,性凉、味甘、微苦,具有清热利湿、散瘀止痛、消肿解毒等功效;荔枝草,性凉、味苦辛,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等功效;生地黄,性凉、味甘苦,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等功效。三者配伍使用从而发挥清肝热、凉血止血、解痉止痛的功效。同时,为了研究方便和质量控制,选用3味中药材的主要活性成分(田基黄黄酮、荔枝草黄酮和生地多糖)组成黄酮-多糖成分方“田地饮”(Hypericum japonicum flavones-Radix Rehmanniae Recens polysaccharides-Salvia plebeia flavones,HRS)进行研究。通过比较单味成分和方剂的体内外抗DHAV-1活性的差异,确定了方剂组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接着,通过体内试验临床研究确认了 HRS对DVH治疗的有效性,并发现其治疗作用的发挥可能是基于其保肝活性和抗DHAV-1增殖活性。为了探究其抗DHAV-1增殖活性机制,研究了 HRS对DHAV-1在鸭胚肝细胞(duck embryonic hepatocytes,DEHs)上增殖各个环节的影响。同时以氧化损伤这一 DVH发病过程中重要的肝损伤机制为切入点,探究HRS的体内外抗氧化活性,随后基于Nrf2/ARE这一抗氧化调控信号通路,研究了 HRS的抗氧化损伤分子调控机制。具体分为以下七部分:试验Ⅰ:抗鸭Ⅰ型病毒性肝炎中药成分方“田地饮”组方的研制 为研制一种临床效果可靠的DVH治疗药物,通过中兽医理论对DVH的辨证,选用了田基黄黄酮(Hypericum japonicum flavones,HJF)、生地黄多糖(Radix Rehmanniae Recens polysaccharides,RRP)、荔枝草黄酮(Salvia plevbeia flavones,SPF)三味中药材活性成分作为组方成分,组成HRS组方。首先通过体外试验,采用MTT法检测了 HJF、RRRP、SPF和HRS在DEHs上的安全浓度以及其对DHAV-1感染的DEHs的保护效力。随后以人工攻毒的方法建立了雏鸭感染DHAV-1的DVH模型,各药物均以3 mg/只.d的剂量通过饮水给药方式对DVH患鸭予以治疗,连续5 d,对比了 3味中药活性成分及其组方对DHAV-1感染雏鸭的病程以及最终死亡率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更系统地评估HRS对DVH的临床治疗效果,再次通过建立人工感染DHAV-1雏鸭的DVH模型,并以3 mg/只.d的HRS剂量通过饮水给药方式对DVH患鸭予以治疗,连续5 d,观测雏鸭病死率、肝脏大体眼观病理变化、肝组织显微病理变化、肝功能生化评价指标以及血液中DHAV-1病毒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HJF、RRRP、SPF以及HRS在DEHs上的最大安全浓度分别为 12.5 μg/mL、1250 μg/mL、2000 μg/mL、2500 μg/mL;HJF、RRRP、SPF和HRS对DHAV-1感染的DEHs均有一定的保护效力,其最大肝细胞保护率分别为37.0%、9.9%、14.0%、64.3%。在体试验中,3味中药有效成分及其方剂均可以有效缩短DVH病程,HJF、RRRP、SPF以及HRS组的雏鸭死亡率分别为:57.1%、62.9%、60.0%、42.9%。表明通过配伍组合,中药黄酮-多糖成分方剂HRS在体外对肝细胞保护效力较单味组分显着提高;同时对鸭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也明显优于其单味组分药物。更系统性的体内试验,发现HRS治疗可以显着降低DVH患鸭的高死亡率,同时肝组织眼观病理损伤程度显着减轻,肝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和坏死面积减小,血浆ALT和LDH含量显着降低,血浆AST和ALB水平明显回调,患鸭血液中DHAV-1病毒基因的表达量显着降低。表明HRS对DVH的治疗效果确切,可能是基于其保肝活性和抗DHAV-1增殖活性。试验Ⅱ:HRS对DHAV-1在DEHs上增殖过程的影响 本试验旨在探究HRS对DHAV-1在DEHs上进行吸附、复制和释放的影响。通过先加毒后加药和先加药后加毒两种不同的加药方式,采用qRT-PCR法检测了 HRS对DHAV-1吸附DEHs的影响,同时采用qRT-PCR法检测了 HRS对DHAV-1在DEHs中的复制和释放的影响。结果:在吸附环节,当先加毒后加药时,HRS组DHAV-1基因表达量和VC组处于同一水平;当以先加药后加毒时,高浓度HRS组DHAV-1基因表达量显着低于VC组;在病毒复制环节,高中低各浓度的HRS组DHAV-1基因表达量均显着低于VC组;在病毒释放环节,HRS组DHAV-1基因表达量和VC组没有差异。表明:HRS抗DHAV-1感染DEHs的作用主要是靠其抑制病毒的复制环节实现的,而药物对病毒吸附的抑制作用只有在高浓度作用下并且以先加药后加毒的情况下才能发挥。试验Ⅲ:HRS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作用研究 本试验旨在探究HRS的自由基清除活性,以及对DHAV-1感染所致DEHs氧化损伤的影响。首先,通过自由基清除试验,检测了 HRS在体外清除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以及过氧化氢的能力,然后探究了HRS对DHAV-1感染的DEHs中抗氧化酶SOD、CAT和GPX的抗氧化酶活性以及MDA含量的影响;同时分别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法检测了 HRS对DHAV-1感染的DEHs中的ROS含量的影响。结果:HRS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清除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以及过氧化氢的能力;同时可显着提升由DHAV-1感染所引起的DEHs内的SOD、CAT和GPX的抗氧化酶活性的下降,并显着地降低细胞内的MDA和ROS水平。表明:HRS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可显着地改善由DHAV-1感染所引起的DEHs氧化损伤。试验Ⅳ:HRS抗DHAV-1感染雏鸭氧化损伤的作用研究 为探究HRS对DHAV-1感染所引起雏鸭氧化损伤的影响,首先对雏鸭以人工接种DHAV-1的方式建立了 DVH模型,采用饮水给药的方式对感染雏鸭予以HRS治疗,观察雏鸭血浆和肝组织中SOD、CAT和GPX活性以及MDA含量、肝组织ATP含量、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线粒体中SOD和GPX活性以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HRS显着地提高被感染雏鸭血浆和肝组织中SOD、CAT和GPX活性,显着地降低MDA含量;同时,显着地提高肝组织中的ATP含量以及肝组织线粒体内的SOD和GPX活性,显着降低肝组织线粒体中MDA含量,并缓解肝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表明:DHAV-1感染引起了机体、肝组织和线粒体严重的氧化损伤,扰乱了线粒体功能,破坏了线粒体内部结构;而HRS则可能通过其抗氧化活性,提高血浆、肝组织以及线粒体中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的产生,减轻机体、肝组织和线粒体中氧化应激,从而发挥保肝抗损伤作用。试验Ⅴ:桧木醇干预验证HRS抗DHAV-1感染雏鸭氧化损伤的作用研究 为进一步验证HRS对DVH的治疗作用的发挥依赖于其抗氧化活性,通过人工接毒的方式建立了雏鸭的DVH模型,用HRS对患病雏鸭进行治疗,同时肌肉注射80 mg/kg桧木醇的肌肉注射剂量作为体内促氧化对HRS的治疗过程进行干预。测定各组雏鸭肝组织中SOD、CAT、GPX活性和MDA含量,以及肝脏病变积分和死亡率。结果:桧木醇干预后,HRS治疗组雏鸭肝组织中的SOD、CAT、GPX活性均显着下降,MDA含量显着升高,同时,病变积分和死亡率均也出现了显着性升高。表明:促氧化干预剂桧木醇显着地降低了 HRS在DVH治疗过程中的抗氧化作用,从而显着地影响了其治疗效果。结论:HRS对DVH的治疗效果与其抗氧化作用直接相关。试验Ⅵ:基于Nrf2/ARE信号通路探究HRS抗DHAV-1感染所致氧化损伤的分子调控机制 为探究HRS抗DHAV-1感染引起氧化损伤的可能的分子调控机制,通过体外试验,运用qRT-PCR法检侧HRS对DHAV-1感染的DEHs中SOD-1、CAT、GPX-1和Nrf2基因的mRNA表达量的影响,同时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RS对DHAV-1感染DEHs中SOD-1、CAT、GPX-1、总Nrf2蛋白和核内Nrf2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并采用Nrf2特异性抑制剂ML385预处理DHAV-1感染的DEHs对Nrf2/ARE信号通路进行干预,运用qRT-PCR法检测ML385预处理后HRS对DHAV-1感染的DEHs中SOD-1、CAT、GPX-1和Nrf2基因的mRNA表达量的影响,同时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RS对DHAV-1感染DEHs中SOD-1、CAT、GPX-1、总Nrf2蛋白和核内Nrf2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DHAV-1感染显着地降低了 DEHs中SOD-1、CAT、GPX-1和Nrf2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同时被感染的DEHs经过HRS处理后,其细胞中的上述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得到显着上调;ML385干预可以显着地降低由HRS处理所引起的被感染DEHs中的SOD-1、CAT、GPX-1和Nrf2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上调作用。这些结果表明:HRS抗DHAV-1引起的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是通过Nrf2/ARE信号通路实现的。

赵月[4](2014)在《人源HBV人工感染沙鼠和C57BL/6小鼠的病理学研究》文中认为乙型肝炎(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以肝脏损伤为主要特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由于HBV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因而缺乏理想的细胞模型或动物模型,从而阻碍了HBV的研究。本研究采用人源HBV对沙鼠和C57BL/6小鼠进行感染试验,目的在于探讨人源HBV能否引起小鼠感染,并探讨小鼠作为研究HBV传播和致病机制的动物模型的可能性。本研究选取沙鼠和C57BL/6小鼠用作人源HBV阳性血清的人工感染试验动物,采用ELISA、PCR、Real-time PCR、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等方法对人源HBV感染后沙鼠和C57BL/6小鼠的血清、粪便和肝脏等组织进行HBV相关病原和抗体的检测,来探讨HBV在沙鼠和C57BL/6小鼠体内的感染情况,并通过沙鼠和C57BL/6小鼠体内细胞凋亡和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定位和表达,初步揭示HBV感染致肝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人源HBV感染沙鼠后1d,在肝脏和肾脏组织中可检测到HBV DNA;感染后2d和4w,只在肝脏中检测到HBV DNA。感染C57BL/6小鼠后1d,肝脏中可检测到HBV DNA。在血清、粪便、脑组织和唾液腺中,未能检测到HBV DNA。血清ELISA检测结果表明,在感染后1w内,HBsAg和HBeAg在小鼠血清中呈一过性出现;感染后1w,在沙鼠和C57BL/6小鼠的血清中均可检测到HBsAb和HBcAb,而且HBsAb能够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持续性在血清中被检测到。肝脏组织中HBV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沙鼠和C57小鼠感染人源HBV后肝脏中可检测到抗原阳性信号,且强度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增强。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在感染后7d沙鼠肝脏中HBV抗原PreS1蛋白有明显的表达。2、沙鼠和C57BL/6小鼠感染人源HBV后均出现明显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呈现典型的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为肝窦扩张、淤血,肝细胞胞浆疏松、颗粒变性,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和胆管增生等,病变程度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显严重。电镜观察发现,试验组小鼠肝细胞结构松散,内质网扩张,线粒体出现严重肿胀、空化。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疏松,线粒体肿胀、嵴消失,内质网囊泡化,可见髓鞘样小体,胞浆内可见病毒包涵体,胞核内可见病毒样粒子。3、肝脏组织中增殖与修复相关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HBV感染后,沙鼠和C57BL/6小鼠肝脏组织中PCNA和HSP70蛋白在体内表达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攻毒后蛋白表达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HBV感染后机体出现了相应的抗损伤机制来减少损害。4、细胞凋亡相关分子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感染后沙鼠和C57BL/6小鼠体内Bax、Bcl-2、 Caspase-3和Fas/FasL的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HBV感染后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途径被激活,细胞凋亡在HBV感染导致肝细胞损伤的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5、内质网应激(ERS)相关分子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感染后沙鼠和C57BL/6小鼠肝脏组织中GRP78、CHOP、JNK及Caspase-12的表达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也证实感染后肝脏ERS相关分子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有所升高。ERS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升高表明HBV感染后启动了内质网应激反应,促进了肝细胞的凋亡。6、对沙鼠肝脏线粒体DNA不同区域基因序列扩增,观察、分析比较了人源HBV感染8w后,沙鼠肝脏线粒体DNA水平的变化,发现人源HBV感染后在沙鼠肝脏线粒体DNA的D-loop、 CytB和CytC三个区域均出现了一个碱基位点的改变,这些改变可能与线粒体结构或功能的变化相关。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人源HBV感染可引起沙鼠和C57BL/6小鼠肝脏组织发生明显的病理损伤和炎症反应,采用PCR、血清ELISA和肝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感染鼠体内检到HBV DNA及其相关抗原的存在,HBV可在小鼠体内进行短期的复制表达,表明沙鼠和C57BL/6小鼠具有作为HBV感染动物模型的潜质。通过对HBV感染后沙鼠和C57BL/6小鼠肝脏的细胞损伤、细胞凋亡和内质网应激等相关因子表达量的变化初步观察研究发现,HBV感染后可通过激活线粒体途径和内质网应激途径促进肝细胞的凋亡,这可能是HBV感染引起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机制。

艾志琼[5](2011)在《猪源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文中认为目的:采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屠宰生猪乙型肝炎五项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进行检测,以确定病毒感染的存在,了解猪HBV的感染情况及感染模式,探讨猪作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采集屠宰生猪血5ml×2管,统一编号,共收集标本283份,一管离心分离血清,获得血清标本234份,另一管加抗凝剂抗凝,用传统酚氯仿法提取白细胞中DNA,获得DNA提取液156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血清中的HBV血清标志物(HBV maker,HBV-M,俗称“两对半”)进行检测,分别用S区和C区引物对血清和白细胞中HBV-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以检测HBV的感染情况。实验以人的“大三阳”血清作为阳性对照,使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结果:(1)234份血清标本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测得的血清标记物检测阳性结果按HBV血清标志物的常见组合可分为八种模式:组合模式1(HBsAg-HBeAg+和HBcAb+).组合模式2(HBsAg+、HBeAb+和HBcAb+)、组合模式3(HBsAg+、HBcAb+)、组合模式4(HBsAb+、HBeAb+和HBcAb+)、组合模式5(HBsAb+和HBcAb+)、组合模式6(HBsAb+)、组合模式7(HBeAb+和HBcAb-)组合模式8(HBcAb-)中所占百分比分别为0.43%(1/234)、0.85%(2/234)、2.99%(7/234)、0.43%(1/234)、26.07%(61/234)、2.99%(7/234)、15.38%(36/234)、34.19%(80/234)。血清标记物检测全阴性结果有39份,所占百分比为16.67%(39/234)。(2)血清HBV-DNA的PCR扩增结果:S区引物扩增阳性率3.4%(8/234),C区引物扩增阳性率20%(47/234)。(3)白细胞DNA提取液的HBV-DNA的PCR扩增结果:S区引物扩增阳性率10.9%(17/156),C区引物扩增,阳性率51.3%(80/156)。(4)白细胞中HBV-DNA的检出率高于血清HBV-DNA的检出率,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HBV-DNA的C区检出率高于S区检出率,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HBV在屠宰生猪中有较高的感染率,感染模式与人的感染模式类似(2)白细胞中HBV-DNA的检出率高于血清HBV-DNA的检出率(3) HBV-DNA的C区检测比S区检测更为敏感。

常晓依,兰喜,白银梅,柳纪省[6](2010)在《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目前己知的感染人的最小DNA病毒之一,由HBV所引起的乙型肝炎是一种流行久远、传播广泛、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全世界约有4亿多人携带HBV,平均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相关的肝癌。在中国,每年约有50万人死于HBV感染导致的晚期肝硬化和肝癌,文章从乙肝病毒的特征,基因组结构,变异与分型,复制和转录模式,发病机制,检测指标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傅妹伢[7](2010)在《大理市屠宰猪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采用血清学和组织病理学技术对220份大理市屠宰猪乙型肝炎病毒(swine hepatitis B virus, SHBV)感染情况进行检测,了解SHBV的感染情况、感染病毒的基因型,检测(?)SHBV感染后肝脏组织的免疫病理学变化,以及SHBV感染后在血清学和组织病理方面与人HBV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集大理市屠宰场屠宰猪血液和肝脏标本共220份,血液标本离心后分离出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法检测SHBV血清标志物(HBV marker, HBVM,俗称“两对半”),型特异性PCR检测屠宰猪HBV感染的基因型。肝脏标本经常规脱水固定后切片各两份(4μm×2),一份HE常规染色检测病变组织常规病理变化,一份采用PV-9000免疫组化试剂盒检测屠宰猪肝组织HBsAg/HBcAg感染情况。结果(1)220份屠宰猪血清标本HBVM检测结果:屠宰猪HBV检出率为59.1%(130/220);大三阳(HBsAg、HBeAg、HBcAb阳性)阳性率0.9%(2/220);其中HBsAg阳性23份,阳性率为10.5%(23/220);全阴性率为40.9%(90/220)。(2)型特异性PCR检测结果:选取HBVM阳性及免疫组化阳性反应标本(包括全部HBsAg阳性标本)67份进行PCR扩增反应。凝胶电泳后36份标本检测出特异性基因条带,其中显示在B基因型区34例,B+C基因区2例。其中肝脏HBsAg/HBcAg双阳性猪检出25份,HBsAg或HBcAg单阳性检出11份,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肝组织病理检测结果:HE染色检测肝脏组织病变表现为炎细胞浸润、空泡变性、肝细胞变性、坏死等:免疫组化在137份标本发现阳性反应,HBsAg主要为浆膜型,HBcAg主要为核型和核浆混合型。表现与人HBV临床病理各期类似。结论(1)猪HBV感染在大理市屠宰猪中有较高的检出率,感染基因型以B型为主,与大理地区人HBV感染主要基因型一致。(2)HBV相关HBsAg/HBcAg在屠宰猪肝组织中有广泛存在,且病理表现与各期临床肝炎相似,使猪做为人HBV研究的动物模型提供了可能。

姜中毅[8](2010)在《猪传染性肝炎病毒的基因克隆及分子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猪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liked Virus of swine,swHBV)和猪戊型肝炎病毒(Swine Hepatitis E Virus, sw HEV)是当今影响人和动物健康的两种重大人畜共患传染病,两病的广泛流行和蔓延已给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在现代化规模养猪场中,HBV与HEV往往混合感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了了解这两种病原在猪群中的感染状况及病原特征,本实验以HBV和HEV当地流行毒株为研究材料,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基因克隆、基因图谱绘制、分子结构特征分析、分子诊断及免疫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应用ELISA技术,对兰州及周边地区的屠宰场、养殖场和散养猪采集血样976份,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猪HBV进行检测。结果如下:(1)猪类乙肝的各项检测结果显示,猪群中类乙肝阳性率较高,其中大三阳和小三阳率总体占到1.5%,病毒发现复制(e抗原)的猪占5.9%;产生抗体(表面抗体)的猪达16%。(2)在甘肃的靖远和景泰地区猪类乙肝的阳性率比较高,分别达到25.7﹪和20.5﹪。(3)八月龄以上的猪与八月龄以下的猪相比,类乙肝阳性率偏高,分别为14.6﹪和4.5﹪。(4)泔水猪比集约化猪场猪乙类肝阳性率高,分别为23.2﹪和5.9﹪。2.分段克隆了swHBV的S、C、P基因片段,绘制基因图谱和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扩增的swHBV-S基因长251bp,与国内外参考毒株CHN-QH5、Tibet127等12个毒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0%~99.6% ,其中与CHN-QH38株遗传距离较近;扩增的swHBV-C基因长550bp,与国内外参考毒株SK300、NSS-2等12个毒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0%~99.8%,其中与CHN-L45株遗传距离关系较近;扩增的swHBV-P基因长1414bp,与国内外参考毒株G683-1、S245-A2等10个毒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4.8%~95.8%,其中与S245-A2株遗传距离较近;3.采集甘肃、青海部分地区养殖场的猪粪便和胆汁556头份,进行了猪戊型肝炎病毒(swHEV)的RT-PCR检测,粪便和胆汁中猪戊型肝炎阳性率高达4.2%和10.7%。4.设计7对巢氏PCR引物,利用RT-RCR技术,分段克隆了涵盖swCH146株基因组的cDNA片段,并对swHEV146株全基因特征进行了分析,绘制了swCH146株全基因图谱和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该毒株全基因组长7284bp,与HEVG-4(AJ272108.1)和swCH25(AY594199.1)两株病毒亲缘关系最近,同属于HEV基因IV型,其中与新疆swCH25株同源性最高,达到89.5%。对swCH146株各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进行分析显示,swCH146株包含3个阅读框(ORF1、ORF2、ORF3),swHEV146株ORF1与己报道的HEVⅠ型株(D11093 )、Ⅱ型mexican strain株( M74506.1)和Ⅲ型SWKOR-2株(FJ426404)的ORF1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7.5%、83.2%和91.0%,而与Ⅳ型KNIH-hHEV4株(FJ763142.1)的同源性高达97.2%;swHEV146株ORF2与以上I~III型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2.6%、92.4%和94.9%,与IV型KNIH-hHEV4株同源性为98.9%;swHEV146株ORF3与以上I~III型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7.5 %、90.0%和90.6%,与IV型KNIH-hHEV4株同源性为98.4%。5.构建了HEV swCH146株ORF2的重组腺病毒质粒,转染AD-293细胞,经荧光检测表明获得了AD-E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该项研究为swHEV重组腺病毒疫苗的研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朱宏,赵凯,段可,潘爱虎,贾军伟,孙建萍,李鹏,何婷,唐雪明[9](2009)在《转基因植物疫苗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了转基因植物疫苗的获取方法和一些重要人用和畜禽用转基因植物疫苗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转基因植物疫苗的免疫原性和现存问题。

李文贵,佘锐萍,韦海涛,赵景义,刘利强,李秀敏,王英华,王德成[10](2007)在《屠宰猪肝和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及戊型肝炎病毒的检测》文中研究说明应用1对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保守区的引物,采用PCR方法从屠宰猪肝、血清中检测到了HBV,序列分析表明,扩增片段与已发表的HBV S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8%100%。电镜负染色样品观察结果表明,在HBV表面抗原ELISA检测强阳性反应的血清样品中存在有形态、大小与人HBV Dane颗粒和小球状颗粒相似的病毒粒子。针对戊型肝炎病毒(HEV)ORF2/ORF3重叠区设计了简并引物,采用巢式RT-PCR对屠宰猪肝和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部分屠宰猪肝中存在HEV。

二、畜禽乙型肝炎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畜禽乙型肝炎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潮汕地区氮污染及饮食等综合因素与肝癌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目的
    2.2 调查对象
    2.3 样本量
    2.4 研究方法
    2.5 构建统计分析模型
    2.6 分析软件
    2.7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
    3.1 潮汕地区居民肝癌死亡率
    3.2 潮汕各地区环境、经济等情况以及居民生活饮食习惯
    3.3 潮汕地区居民肝癌死亡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潮汕地区肝癌死亡率和猪氮负荷指数的地理相关性
    4.2 潮汕地区肝癌死亡率的相关因素
    4.3 创新性与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肝癌的病因流行病学研究
    参考文献(综述)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知情同意书
附录三 伦理委员会批准函
附录四 论文发表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膳食营养评价及肠道菌群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膳食营养评价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家族史及查体情况
        2.3 KAP问卷调查
        2.4 膳食习惯
        2.5 三大产能营养素供能比分析
        2.6 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情况
        2.7 膳食多样化评价
    3 讨论
第二部分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肠道菌群分析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主要仪器与试剂
        1.4 研究方法
        1.5 统计学统计
    2 研究结果
        2.1 血清学指标检测
        2.2 研究对象肠道细菌分布情况
        2.3 健康人与乙肝患者菌群丰度比较
        2.4 健康人与高病毒载量乙肝患者菌群丰度比较
        2.5 肠道菌群与生化指标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
致谢

(3)抗鸭Ⅰ型病毒性肝炎中药成分方“田地饮”组方的研制及其抗氧化损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及缩略语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1型鸭甲肝病毒和鸭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1.1 1型鸭甲肝病毒的分类学研究
        1.2 DHAV-1的病原学研究
        1.3 流行病学研究
        1.4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研究
        1.5 DVH的诊断方法研究
        1.6 DVH的致病机理研究
        1.7 DVH的防治策略
    2 中兽医对DVH的辨证分析及中药治疗DVH的研究进展
    3 自拟“田地饮”方剂中单味药物提取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3.1 田基黄提取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3.2 生地黄提取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3.3 荔枝草提取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抗鸭Ⅰ型病毒性肝炎中药成分方“田地饮”组方的研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
        1.2 受试药物
        1.3 病毒
        1.4 试验动物
        1.5 主要仪器
        1.6 试验方法
        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各受试药物在DEHs上的最大安全浓度
        2.2 各受试药物对DHAV-1感染的DEHs活性的影响
        2.3 各受试药物对DHAV-1感染的DEHs的最大保护效力
        2.4 各受试药物对DHAV-1感染雏鸭病程的影响
        2.5 各受试药物对DHAV-1感染雏鸭死亡率的影响
        2.6 HRS治疗DVH效果验证的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HRS对DHAV-1在DEHs上增殖过程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受试药物
        1.2 主要试剂
        1.3 病毒
        1.4 主要仪器
        1.5 试验方法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HRS对DHAV-1吸附DEHs的影响
        2.2 HRS在体外对DHAV-1复制的影响
        2.3 HRS在体外对DHAV-1释放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HRS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作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及材料
        1.2 主要仪器
        1.3 DEHs的分离制备
        1.4 检测指标与方法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HRS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的测定结果
        2.2 HRS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结果
        2.3 HRS对H_2O_2清除率的测定结果
        2.4 HRS对DHAV-1感染的DEHs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5 HRS对DHAV-1感染的DEHs中MDA含量的影响
        2.6 HRS对DHAV-1感染的DEHs中ROS表达量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HRS抗DHAV-1感染雏鸭的氧化损伤的作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受试药物
        1.2 主要试剂
        1.3 病毒
        1.4 试验动物
        1.5 主要仪器
        1.6 试验方法
        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HRS对DHAV-1感染雏鸭血浆氧化应激评价指标的影响
        2.2 HRS对DHAV-1感染雏鸭肝组织氧化应激评价指标的影响
        2.3 HRS对DHAV-1感染雏鸭肝组织ATP含量的影响
        2.4 HRS对DHAV-1感染雏鸭肝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2.5 HRS对DHAV-1感染雏鸭肝组织线粒体氧化应激评价指标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桧木醇干预验证HRS抗DHAV-1感染雏鸭的氧化损伤的作用研究
    1 材料
        1.1 受试药物
        1.2 试验试剂
        1.3 病毒
        1.4 试验动物
        1.5 主要仪器
        1.6 试验方法
        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各组雏鸭肝组织中氧化应激评价指标的变化
        2.2 各组雏鸭肝脏病变计分统计结果
        2.3 各组雏鸭最终死亡率统计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基于Nrf2/ARE信号通路探究HRS抗DHAV-1感染所致氧化损伤的分子调控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受药物和主要试剂、材料
        1.2 主要仪器
        1.3 试验方法
        1.4 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HRS对DHAV-1感染的DEHs中SOD-1、CAT和GPX-1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2.2 HRS对DHAV-1感染的DEHs中SOD-1、CAT和GPX-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2.3 HRS对DHAV-1感染的DEHs中Nrf2基因mRNA、总Nrf2蛋白和核内Nrf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2.4 ML385预处理对HRS调节Nrf2基因的mRNA、总Nrf2和核内Nrf2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2.5 ML385预处理对HRS调节SOD-1、CAT和GPX-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2.6 ML385预处理对HRS调控SOD-1、CAT和GPX-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的学术论文
致谢

(4)人源HBV人工感染沙鼠和C57BL/6小鼠的病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乙型肝炎病毒与乙肝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1.1 乙型肝炎概述
        1.2 HBV的发现
        1.3 HBV分类
        1.4 HBV的形态特点
        1.5 HBV的复制周期
        1.6 HBV的发病机理
        1.7 HBV的基因型和分布
        1.8 HBV在动物中的流行
        1.9 HBV受体研究进展
    2 HBV感染模型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2.1 HBV感染的细胞模型
        2.2 HBV感染的动物模型
    3 HBV与细胞凋亡
    4 HBV与内质网应激(ERS)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人源HBV感染沙鼠和C57BL/6小鼠的病原学研究
    试验一 人源HBV感染沙鼠和C57BL/6小鼠的PCR和血清学检测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人源HBV阳性血清DNA含量测定结果
        3.2 沙鼠和C57BL/6小鼠血清、组织和粪便中HBV DNA的PCR检测
        3.3 感染鼠肝脏中HBV DNA含量Real-time PCR测定结果
        3.4 感染沙鼠和C57BL/6小鼠血清ELISA检测结果
        4 讨论与小结
    试验二 人源HBV感染沙鼠和C57BL/6小鼠后HBV相关抗原的检测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沙鼠和C57BL/6小鼠肝脏中HBV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3.2 Western blot检测肝脏中HBV抗原
        4 讨论与小结
    试验三 人源HBV体外与沙鼠和C57BL/6小鼠血液共培养试验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3 结果
        3.1 沙鼠和C57BL/6小鼠血液体外与HBV混合培养后DNA的PCR检测
        3.2 PCR扩增序列比对
        4 讨论和小结
第三章 人源HBV感染致沙鼠和C57BL/6小鼠肝脏损伤机制的研究
    试验一 人源HBV感染沙鼠和C57BL/6小鼠的病理学变化观察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HBV感染对肝脏脏器指数及血清AST、ALT的影响
        3.2 HBV感染沙鼠的病理学变化观察
        3.3 HBV感染C57BL/6小鼠的病理学变化观察
        4 讨论与小结
    试验二 HBV感染对沙鼠和C57BL/6小鼠肝脏组织PCNA及HSP70表达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3 结果
        3.1 HBV感染沙鼠和C57BL/6小鼠肝脏组织中PCNA的表达情况
        3.2 HBV感染沙鼠和C57BL/6小鼠肝脏组织中HSP70的表达情况
        4 讨论与小结
    试验三 HBV感染对沙鼠和C57BL/6小鼠肝脏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3 结果
        3.1 HBV感染沙鼠和C57BL/6小鼠肝脏组织中Bax和Bcl-2的表达情况
        3.2 HBV感染沙鼠和C57BL/6小鼠肝脏组织中Fas和FasL的表达情况
        3.3 HBV感染沙鼠和C57BL/6小鼠肝脏组织中Caspase 3的表达情况
        4 讨论与小结
    试验四 HBV感染对沙鼠和C57BL/6小鼠肝脏组织ERS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3 结果
        3.1 HBV感染沙鼠和C57BL/6小鼠肝脏中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的蛋白量变化
        3.2 Western blot检测HBV感染后肝脏中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蛋白量变化
        4 讨论与小结
    试验五 人源HBV感染沙鼠线粒体DNA基因变化的观察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3 结果
        3.1 沙鼠线粒体D-loop基因的扩增结果
        3.2 沙鼠线粒体CytC基因的扩增结果
        3.3 沙鼠线粒体CytB基因的扩增结果
        4 讨论与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点
参考文献
图版与说明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5)猪源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中文摘要
2 英文摘要
3 前言
4 材料与方法
5 结果
6 讨论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附录Ⅰ 黄芪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10 附录Ⅱ 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1 致谢

(6)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分类学研究
2 乙型肝炎病毒特征
    2.1 病毒颗粒的形态特征
    2.2 理化特征
3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结构
    3.1 S基因
    3.2 C基因
    3.3 X基因
    3.4 P基因
    3.5 病毒变异与分型
4 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与转录
    4.1 乙肝病毒的复制
    4.2 乙肝病毒的转录
5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
6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检测指标
    6.1 HBV DNA
    6.2 HBs Ag/抗-HBs
    6.3 HBc Ag/抗-HBc Ag
    6.4 HBe Ag/抗-HBe
    6.5 HBx Ag/抗-HBx
7 小结

(7)大理市屠宰猪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2
致谢

(8)猪传染性肝炎病毒的基因克隆及分子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写词英汉对照表
第一篇 猪传染性肝炎病毒研究文献综述
    第一章 猪类乙型肝炎病毒研究进展
        前言
        1 HBV 的形态结构特征
        2 HBV 分子生物学研究
        2.1 HBV 基因构成
        2.2 HBV 的基因型
        3 流行病学
        3.1 地域分布和流行
        3.2 传播途径
        4 临床症状
        5 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
        6 动物HBV 的报道
        6.1 猪
        6.2 奶牛
        6.3 禽类
        6.4 羊
        7 诊断策略
        7.1 乙肝病毒的血清免疫检测
        7.2 HBV 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8 预防与治疗
        8.1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研制现状
        8.2 活载体疫苗
        8.3 治疗
        9 展望
        9.1 研究意义
        9.2 前景
    第二章 猪戊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前言
        1 结构特征
        2 猪HEV 分子生物学研究
        2.1 猪HEV 基因构成
        2.2 猪HEV 的基因型
        3 流行病学
        3.1 地域分布和流行
        3.2 传播途径
        3.3 交叉感染
        4 临床症状
        5 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
        6 猪HEV 与人HEV 的关系
        6.1 与猪HEV 接触感染
        6.2 食用猪肉感染
        6.3 同源性
        7 国内外研究进展
        7.1 猪HEV 的检测
        7.2 猪HEV 疫苗的研制
        8 诊断及防制策略
        8.1 免疫电镜
        8.2 免疫荧光试验
        8.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8.4 免疫印迹法
        8.5 RT-PCR 法
        8.6 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法
        8.7 免疫荧光阻断法[166]
        8.8 核酸序列非依赖性基因放大法(SISPA ) [167]
        8.9 预防
        9 展望
        9.1 研究意义
        9.2 前景
第二篇 猪类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基因克隆与分析
    引言
    第三章 猪类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血清样本
        1.2 试剂与仪器
        1.3 检测方法与结果判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乙肝五项指标检测结果
        2.2 不同地区猪的类乙肝阳性率
        2.3 不同年龄段猪的类乙肝感染情况
        2.4 喂养方式对猪HBV 的影响
        3 讨论
    第四章 猪类乙型肝炎病毒S 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S 基因的PCR 扩增产物
        2.2 阳性质粒的鉴定
        2.3 S 基因序列分析
        3 讨论
    第五章 猪类乙型肝炎病毒C 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C 基因的PCR 扩增产物
        2.2 阳性质粒的鉴定
        2.3 C 基因序列分析
        3 讨论
    第六章 猪类乙型肝炎病毒P 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P 基因的PCR 扩增产物
        2.2 阳性质粒的鉴定
        2.3 P 基因序列分析
        3 讨论
        猪类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研究结论
第三篇 猪戊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的克隆及ORF2 表达载体的构建
    引言
    第七章 猪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PCR 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目的基因片段的PCR 扩增
        2.2 PCR 检测结果
        3 讨论
    第八章 猪戊型肝炎病毒全基因序列的扩增与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5'RACE 和3'RACE 产物
        2.2 HEV2、HEV3、HEV4、HEV5、HEV6 DNA 片段扩增产物
        2.3 HEV 基因组序列的比较分析
        3 讨论
    第九章 猪戊型肝炎病毒ORF2 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HEV ORF2 的扩增
        2.2 重组腺病毒穿梭载体的构建
        2.3 获得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质粒
        2.4 荧光显微镜检测报告基因EGFP 的表达
        2.5 重组腺病毒质粒转染293 细胞
        3 讨论
        猪戊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结构研究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9)转基因植物疫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转基因植物疫苗的获取
    1.1 免疫原基因的选择
    1.2 受体植物的选择
    1.3 表达体系的选择
2 转基因植物疫苗的高效表达研究
    2.1 启动子优化
    2.2 优化密码子
    2.3 使用信号肽
    2.4 利用叶绿体进行遗传转化
3 重要转基因植物疫苗的研究现状
    3.1 乙型肝炎疫苗
    3.2 霍乱毒素疫苗
    3.3 狂犬病疫苗
    3.4 轮状病毒疫苗
    3.5 口蹄疫病毒疫苗
    3.6 其他畜禽转基因植物疫苗
4 转基因植物疫苗的免疫原性研究
5 基因植物疫苗发展现存的问题

(10)屠宰猪肝和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及戊型肝炎病毒的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
    1.2 酶与试剂
    1.3 SHBV的PCR检测
        1.3.1 DNA提取
        1.3.2 PCR扩增
        1.3.3 PCR产物的克隆和测序
    1.4 免疫电镜负染色样品的制备
    1.5 HEV RNA的巢式PCR检测
2 结果
    2.1 SHBV检测
        2.1.1 PCR检测
        2.1.2 PCR产物的测序结果
        2.1.3 电镜观察
    2.2 HEV的RT-PCR扩增
3 讨论
    3.1 关于猪乙肝病毒
    3.2 关于戊肝病毒

四、畜禽乙型肝炎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潮汕地区氮污染及饮食等综合因素与肝癌的相关性研究[D]. 孙铭繁. 汕头大学, 2021(02)
  • [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膳食营养评价及肠道菌群分析[D]. 姜靖. 青岛大学, 2019(03)
  • [3]抗鸭Ⅰ型病毒性肝炎中药成分方“田地饮”组方的研制及其抗氧化损伤机制研究[D]. 杜红旭. 南京农业大学, 2019
  • [4]人源HBV人工感染沙鼠和C57BL/6小鼠的病理学研究[D]. 赵月. 中国农业大学, 2014(03)
  • [5]猪源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D]. 艾志琼. 大理学院, 2011(01)
  • [6]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J]. 常晓依,兰喜,白银梅,柳纪省. 中国农学通报, 2010(18)
  • [7]大理市屠宰猪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 傅妹伢. 大理学院, 2010(03)
  • [8]猪传染性肝炎病毒的基因克隆及分子特征研究[D]. 姜中毅. 甘肃农业大学, 2010(12)
  • [9]转基因植物疫苗研究进展[J]. 朱宏,赵凯,段可,潘爱虎,贾军伟,孙建萍,李鹏,何婷,唐雪明. 上海农业学报, 2009(01)
  • [10]屠宰猪肝和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及戊型肝炎病毒的检测[J]. 李文贵,佘锐萍,韦海涛,赵景义,刘利强,李秀敏,王英华,王德成. 中国兽医科学, 2007(11)

标签:;  ;  ;  ;  ;  

畜禽乙型肝炎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