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糖胃康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肽能神经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韩旭[1](2021)在《电针足三里、天枢调节糖尿病胃轻瘫大鼠的效应差异及相关肠神经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使用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注射建立(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大鼠模型,观察电针足三里、天枢对DGP大鼠的体重、摄食、血糖、血脂及胃动力调节作用的差异,并从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角度探究电针对DGP大鼠胃动力调节的部分神经机制。方法:选用健康SPF级Sprague Dawley(SD)雄性大鼠(180-200g),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正常组用普通饮食喂养,造模组使用高脂饮食喂养,2周后给造模组大鼠注射35mg/kg STZ诱导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糖尿病发展6周后把糖尿病大鼠分成模型组、足三里组和天枢组。足三里组和天枢组给与5周的电针干预。整个实验过程每周测量大鼠体重和非空腹血糖,干预结束后,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查葡萄糖耐受程度,采集血样检测糖化血清蛋白、胰岛素和脂质类水平,通过超声和酚红试验检测胃排空率,通过球囊测压法检测胃窦收缩情况。收集胃窦组织,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神经源性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乙酰胆碱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蛋白基因产物 9.5(protein gene product 9.5,PGP9.5)、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磷酸化 Akt(phospho-Akt,.p-Akt)的蛋白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nNOS和ChAT的mRNA水平,通过免疫荧光检测PGP9.5和S100(钙结合蛋白S100)的表达,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的含量。结果:1.相比正常大鼠,模型大鼠体重、摄食量、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非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增加;糖耐量降低;血清胰岛素降低;HOMA-IR上升;血脂(包括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半固体及液体胃排空率均降低,说明通过高脂饮食喂养联合STZ注射成功建立了伴随高血脂、胰岛素抵抗、胃轻瘫的T2DM大鼠模型。电针足三里或天枢显着降低了模型大鼠体重、摄食量、血糖和HOMA-IR,增加了糖耐量,其中对于血糖、糖耐量和胰岛素抵抗的调节天枢优于足三里;对于血脂的调节,电针足三里和天枢都能下调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的水平,上调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其中天枢对于甘油三酯的调节优于足三里,对于胃动力的调节,电针足三里或天枢都能增加胃固体和液体排空率,增加胃窦内压力、胃窦运动幅度,降低胃窦运动频率,其中对于胃排空率、胃窦内压力和胃窦运动幅度的调节足三里优于天枢。2.DGP大鼠胃窦nNOS和ChAT的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明显降低,电针足三里或天枢均能上调DGP大鼠胃窦nNOS的蛋白和mRNA水平,电针组足三里能上调DGP大鼠胃窦ChAT的蛋白和mRNA水平,天枢对于ChAT的调节无明显作用。模型大鼠ChAT/nNOS的蛋白水平比值变大,电针足三里或天枢均能减小ChAT/nNOS的比值。3.DGP大鼠胃窦的ELISA结果显示NGF和NT-3含量下降;免疫荧光显示PGP9.5和S100的表达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GP9.5、GFAP、GDNF及p-Akt的表达降低;电针足三里或天枢能提高它们的水平,其中足三里对于NGF、NT-3、PGP9.5和p-Akt的调节优于天枢。结论:1.电针足三里或天枢均可以通过调节体重、摄食、血糖、血脂、及胃动力等指标全面治疗DGP,天枢对血糖、胰岛素抵抗、血脂的改善优于足三里,足三里对于胃排空和胃窦动力的改善优于天枢。2.电针足三里或天枢均能纠正DGP引起的胃窦nNOS和ChAT的失衡,足三里可以上调ChAT的表达,而天枢无显着作用。3.电针足三里或天枢均可以减少肠神经元和肠胶质细胞(enteric glial cells,EGCs)的损伤,促进EGCs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及GDNF下游通路的激活,足三里对于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NGF和NT-3的分泌及GDNF下游通路的激活优于天枢。综上,电针足三里、天枢能多靶点全面治疗DGP,其神经机制可能包括纠正ENS中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失衡,促进胶质细胞分泌神经营养因子来促进肠神经元存活。从穴位效应量的差异分析,天枢可能侧重于改善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抵抗,足三里可能侧重于改善胃动力。
金旭[2](2021)在《健脾通络方联合多潘立酮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文通过观察应用健脾通络方对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客观分析本方的临床安全性,初步探讨其组方原理和立论依据,寻找本方配伍中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以期为中医辨治本病提供进一步的临床依据。方法本文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湖北省中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部的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经中医辨证分型为脾虚血瘀型的患者共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及治疗组31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基础糖尿病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采用导师自拟健脾通络方联合多潘立酮片,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片,治疗4周。分别观察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胃固体半排空时间(GET1/2)、中医症候积分、血糖以及相关安全性指标。疗程结束后,随访8周,观察复发情况。运用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实际完成病例数:治疗组有1例患者排出,对照组有1例患者脱出,因此实际完成病例总数为60例,治疗组、对照组均为30例。(2)临床疗效相比:治疗后,对照组1人基本痊愈,3人显效,12人有效,14人无效,总有效率为53.33%;治疗组5人基本痊愈,4人显效,16人有效,5人无效,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后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P<0.05),使用中药汤剂治疗组较单纯西药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更佳。(3)临床主要症状积分比较:(1)组内比较:对照组受试前后证候积分,经t检验,疲乏无力、大便不畅、胃脘部刺痛没有明显改善(P>0.05),其余症状的积分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所有的症状积分经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在胃脘胀满、恶心呕吐、早饱纳呆、嗳气反酸的症状积分,经t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其余症状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对比GET1/2:受试前两组患者的GET1/2经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受试后的GET1/2较受试前有明显缩短,经t检验(P<0.01);受试后两组GET1/2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着的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比对照组胃排空速率的增加更明显。(5)安全性比较:两组治疗6天后,对照组有1例出现上腹局部点状皮疹,安全等级为2级,可耐受,不影响继续用药;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整个受试过程中,两组受试者三大常规(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均正常。(6)复发情况比较:在8周随访过程中,试验组复发率是20.00%,对照组复发率是55.56%,两组相比较,治疗组复发情况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健脾通络方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脾虚血瘀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可以显着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2)健脾通络方联合西药多潘立酮片,能够明显缩短脾虚血瘀型DGP病人胃固体半排空时间,增强胃动力。(3)针对脾虚血瘀型DGP,应用健脾通络方联合多潘立酮片的疗法,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病情复发率明显少于仅单纯使用西药,值得未来进一步的临床探索。
刘祎[3](2019)在《鍉针点按法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血浆GHRL及外侧隔核GHSR-1a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以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alysis,DGP)大鼠为研究对象,从鍉针点按对实验大鼠胃肠道激素GHRL及外侧隔核GHSR-1a的影响入手,探讨鍉针点按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胃复安组及鍉针点按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 STZ)结合高脂高糖不规则喂养建立DGP大鼠模型。观察治疗后实验大鼠的一般情况积分,测量血糖、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采用RT-PCR检测外侧隔核GHSR-1a 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外侧隔核GHSR-1a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GHRL含量。结果:1.一般体征积分: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形体消瘦,皮毛泛黄疏松无光泽,大便颜色变淡、性状变稀或时干时稀,气味腥臭,精神不振等现象。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症状积分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胃复安组及鍉针点按组症状积分降低(P<0.05或P<0.01);胃复安组与鍉针点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血糖: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糖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胃复安组及鍉针点按组血糖降低(P<0.01);胃复安组与鍉针点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胃复安组及鍉针点按组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升高(P<0.05或P<0.01);胃复安组与鍉针点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GHRL、GHSR-1a蛋白表达及基因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GHRL、GHSR-1a基因表达、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胃复安组及鍉针点按组GHRL、GHSR-1a基因表达、蛋白表达升高(P<0.05或P<0.01);胃复安组与鍉针点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鍉针点按疗法可改善DGP大鼠一般体征、血糖及胃肠运动。2.鍉针点按疗法能促进血浆GHRL释放及外侧隔核GHSR-1a蛋白表达和基因表达,从而改善DGP大鼠胃肠运动,其可能与激活下丘脑弓状核—外侧隔核Ghrelin通路有关。
甘瑨[4](2016)在《基于文献的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用药规律研究》文中认为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以胃扩张、胃蠕动减弱和胃排空延迟为主要特点,常表现为胃脘胀满、早饱、恶心呕吐、反酸、厌食等症状,目前西医的治疗方法以改善症状为主,而西药的应用无疑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而中医虽无此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为“痞满”范畴,在治疗上以辨证论治为主,然而由于辨证方法的多样性,目前仍缺乏统一的辨证分型及遣方用药的标准,因此通过研究中医文献以探索前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今后中医治疗提供一定的思路及方法,显得尤为必要。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搜集到的符合纳入标准的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文献进行全面深入地整理和分析,总结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以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医学网数据库为检索工具和文献来源,检索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关于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获得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文献中所记载的方剂及其中药组成并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及频率分析找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高频药物及药类,运用聚类分析找出核心优势组合,进而探讨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的配伍。结果:符合标准的文献共有369篇,其中共应用方剂189种,中药164味,总频数2489次。其中使用频数在10次以上的中药45味,共计出现1404次,所占频率为56.4%;使用频数在40次以上的中药14味,共计出现839次,所占频率为33.7%,分别为:白术、茯苓、半夏、党参、甘草、陈皮、黄芪、枳实、枳壳、鸡内金、木香、厚朴、丹参、柴胡。用药类别方面,补气药应用最多,其次为理气药、化湿药、消食药和化痰药。通过聚类分析得出使用频率较高的10个药对,分别为:B1白术、茯苓,B2茯苓、半夏,B3白术、半夏,B4甘草、半夏,B5白术、陈皮,B6茯苓、陈皮,B7党参、白术,B8半夏、陈皮,B9白术、甘草,B10茯苓、甘草。以及药物关系密切的8个聚类方,分别为:D1竹茹、藿香、莱菔子、山楂,D2麦冬、石斛、山药、柴胡、郁金,D3神曲、莱菔子、山楂、川楝子,D4旋覆花、白扁豆、大黄、佛手、莲子,D5枳壳、甘草、麦芽、香附,D6生地黄、玄参、山茱萸、知母、黄柏,D7砂仁、陈皮、白术,D8佩兰、苍术、豆蔻、红花。结论:1、各医家治疗糖尿病胃轻瘫选方较为分散,多根据临床经验,辨证论治,故出现了很多自拟方或经验方,根据已有数据总结得出,各医家所选用的方剂以补益剂和理气剂为主。2、用药方面,主要药类有补气药、理气药、化湿药、消食药、化痰药。3、通过方药分析得出,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以健脾益气为本,兼以行气、利湿、化痰、消食、活血等,以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
林亚平,贺凤娥,彭艳,万全荃,沈菁[5](2015)在《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模型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DGP)模型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DGP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DGP模型组,电针穴位组,电针非穴组,胃复安对照组,每组12只。采用腹腔一次性注射2%链脲佐菌素(STZ)配合高糖高脂饲料不规则饮食制备DGP大鼠模型,连续8周;用One Touch血糖仪测血糖,尿糖试纸测尿糖,实验结束后观测大鼠胃排空率、肠移行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和胃窦组织促生长素(Ghrelin)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GP模型组大鼠血糖及尿糖值均明显升高(P<0.01),胃排空率、肠移行率、血清GH水平及胃窦Ghrelin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与DGP模型组比较,电针穴位组大鼠血糖及尿糖值均明显降低(P<0.05),胃排空率、肠移行率、血清GH水平及胃窦Ghrelin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结论电针能调节血糖水平,促进胃肠排空,改善DGP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电针上调血清GH水平和胃窦组织Ghrelin含量有关。
梅应兵[6](2015)在《甘爱萍脾胃病学术思想及诊治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经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源泉,对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进行研究已成为当前中医研究的热点之一。数据挖掘是近年来兴起的计算技术与方法,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可以揭示名医的组方及用药规律。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2.0版)具有名医医案整理、方剂组方用药规律分析、中药新药处方筛选和发现等强大功能。基于该软件可形成集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和数据服务于一体的中医传承科研平台,实现“数据的录入-管理-查询-分析”的完整的功能体系。甘爱萍教授为湖北省中医名师、武汉市中医名师,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中医药防治脾胃病及老年病方面经验丰富,尤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功能性胃肠病有独到的认识。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本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导致患者反复就医,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中医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基于此,开展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为手段,采取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相结合方法,对导师甘爱萍教授脾胃学术思想及诊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进行系统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系统总结甘爱萍教授脾胃学术思想及诊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挖掘甘爱萍教授的核心学术思想、独特的诊治方法及处方用药规律,以更好的进行中医传承与创新,发掘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脾胃病的特色与优势,提高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方法一:通过反复研读甘爱萍教授推荐的相关古典医籍《黄帝内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李东垣的《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温热论》等,提取古代医家有关脾胃学说的理论及观点;通过收集甘爱萍教授的师承老师魏喜保教授撰写的论文、科研课题及经验方;收集甘爱萍教授及其同门弟子撰写的跟师论文,跟师笔记,甘爱萍教授跟师处方,提炼魏喜保教授的主要脾胃学术思想及观点;通过收集甘爱萍教授发表或未发表的的论文、着作、科研课题、讲稿、指导的研究生、师带徒学生毕业论文、跟师笔记的批语等以归纳分析总结出甘爱萍教授的主要脾胃学术思想、学术观点、诊疗经验。方法二:通过收集甘爱萍教授撰写的有关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论文、指导的研究生、师带徒学生跟师论文、毕业论文,学生撰写的跟师论文、月记、医案、跟师笔记等,结合甘爱萍教授本人的指导和自己门诊跟师的体会,对甘爱萍教授关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病机的认识,四诊特色,辨证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方法三:收集来自湖北省中医院甘爱萍教授门诊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376例,填写患者的一般信息资料(姓名、性别、年龄)及症状、舌苔脉象、中医证型、处方用药,填写“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2011年版),将患者的以上所有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0版)的“临床采集系统’模块中。通过该软件中的“统计报表系统”模块中“医案统计”进行“病人信息统计”、“症状统计”、“证候统计”、“治则治法统计”、“药物频次统计”、“性味归经统计”、“药物用量统计”;通过“数据分析系统”模块中“医案分析”功能下的“证候分析”,进行“症状排序”、“症状规律”、“症状聚类”规律分析;通过“方证分析”进行“网络展示”、“关键药物”、“关键症状”的统计分析。结果第一部分:甘爱萍教授脾胃学术思想研究甘爱萍教授“以脾胃为中心的五脏一体观”学术思想的形成,一方面受到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魏喜保老中医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深受《黄帝内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李东垣的《脾胃论》及清代叶天士、朱丹溪等着名医家学术思想和观点的间接影响。其中,《黄帝内经》对脾胃生理、病理、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论述,为脾胃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分治”理论、“顾胃存津”学术思想、以及以泻心汤为代表的辛开苦降诸方奠定了脾胃学说的临床实践基础;李东垣提出的“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学术思想及脾胃元气论、脾胃升降论、阴火论等观点,则创立了脾胃学说,成为补土派的代表性医家;清代叶天士提出的“胃阴学说”、“久病入络”学说对慢性脾胃病、老年脾胃病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丰富和完善了脾胃学术的内容。魏喜保老中医作为甘爱萍教授的师承老师,“重视气机的升降”,“畅顺胃气、和降通达“,“权衡脏腑、调理肝脾”,“详审病机、兼宣肺气”,其提出的“调气为先”的学术思想对甘爱萍教授“脾胃为本、调气为先“观点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甘爱萍教授脾胃学术思想主要是“以脾胃为中心的五脏一体观”,其核心内容包括“脾胃为本、调气为先”、“和谐五脏,补泻并施”、“协调阴阳,防治结合”等。禀承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甘爱萍教授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慢性胃肠病单纯实证或虚证少,虚实夹杂证多,治疗上当和谐脏腑、补泻并施,不能偏颇。在调理气机上,甘爱萍教授在升脾气、降胃气的同时,不忘疏肝气、宣肺气。在诊疗经验上,甘爱萍教授强调四诊合参,尤重舌诊;重视饮食与情志。第二部分甘爱萍教授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经验研究1、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病机,甘爱萍教授认为:脾胃亏虚是根本、气机失调是关键(脾气、胃气、肝气、肺气失调)、饮食不节是起病之源、情志内伤是难治之因。2、在治疗经验上,甘爱萍教授认为调理气机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根本大法,益气养阴、清热化湿、调神解郁也是重要的治疗方法。调气之法有宣肺气(宣上)、补益脾胃健中气、降胃气、疏肝气之不同。3、在辨治经验上,甘爱萍教授常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分型论治、辨病用药、辨症用药相结合进行论治。在辨证上,甘爱萍教授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分为肝胃不和证、肝郁脾虚证、脾胃湿热证、寒热错杂证、脾胃虚寒证等,分别给予以欣胃汤、四君子汤合香砂枳术丸、连朴饮、半夏泻心汤、理中丸等治疗。4、在辨病用药上,甘爱萍教授根据合并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合并慢性胃炎,则根据脾胃湿热、脾虚气滞、肝火犯胃、胃阴亏虚等不同,选用黄芩、浙贝,白术、山药,郁金、砂仁,北沙参、生地等。如合并便秘,则根据证型不同选用经验方调肠汤或枳实导滞丸、丹栀逍遥散等口服,或经验方胃肠舒液灌肠。如合并腹泻,属于气虚者,则以参苓白术散进行加减;久病不愈,以补中益气汤加减;久泄伤阴,以益胃汤加减治疗;湿热盛者,以葛根芩连汤加减;肝郁脾虚者,以痛泻要方加减;脾肾阳虚者,以四神丸加减。如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甘爱萍教授多辨证为中焦湿热证,以清热解毒化湿为主,常用蒲公英、黄芩、黄连、鱼腥草、金银花、白花蛇舌草、丹皮、菊花等;如伴有焦虑、抑郁者,甘爱萍教授多按“六郁病”进行论治,以香砂六君子配合越鞠丸或逍遥散、丹栀逍遥散、柴胡疏肝散、酸枣仁汤等加减治疗。5、在辨症用药上,甘爱萍教授对胃脘疼痛者,选用延胡索、煅瓦楞子、白芍等;对胃脘隐痛,选用白芍、白术、山药、茯苓;对反酸者,选用瓜蒌、枳实、浙贝、竹茹、杏仁等;对便秘者,选用生白术、生黄芪、枳实、郁李仁、杏仁等;对心烦、失眠者,则选用合欢花、玫瑰花、柴胡、郁金、百合、夜交藤等;对大便次数增多者,选用炒白术、防风、蒲公英、五倍子、白芍;对粘液脓血便者,选用三七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鱼腥草、红藤、败酱草、黄芩、黄连等。第三部分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甘爱萍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药证(症)规律研究对甘爱萍教授诊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医案376例进行统计,结果如下:1、症状统计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出现频率最高的前10位症状依次为:胃脘痞满(116次)、口干(78次)、嗳气(57次)、不寐(55次)、口苦(52次)、反酸(51次)、腹胀(38次)、胃脘痛(32次)、烧心(31次)、乏力(31次)。2、疾病统计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医疾病范畴包括:“痞满”、“胃脘痛”、“郁病”、“嘈杂”、“反酸”、“便秘”、“梅核气”、“脏躁”、“泄泻”、“咳嗽”等。3、中医证候统计显示,甘爱萍教授辨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见证型为:脾气虚证(82次)、胃热证(81次)、肝郁气滞证(71次)、脾胃湿热证(69次)、肝郁脾虚证(56次)、气阴两虚证(24次)、脾胃虚寒证(19次)、肝胃不和证(16次)、阴虚内热证(13次)、胃阴虚证(8次)为主。4、治则治法统计显示,甘爱萍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治法为:益气健脾(82次)、清热和胃(81次)、清胃热(81次)、清热化湿(73次)、疏肝理气(71次)、补脾疏肝(60次)、和胃消痞(35次)、滋阴润燥(29次)、益气养阴(29次)、疏肝解郁(25次)。5、药物统计显示,甘爱萍教授治疗fd的主要药物为郁金(351)、茯苓(茯神、茯苓皮)(350次)、浙贝(343次)、白术(生白术、炒白术)(338次)、芍药(白芍、赤芍)(319次)、百合(290次)、砂仁(258次)、合欢花(皮)(254次)、玫瑰花(254次)、玉竹(248次)、佛手(244次)、白及(227次)、蒲公英(223次)。6、药物归类显示,甘爱萍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药物归类排在前20味的依次为:芸香科(696次)、百合科(684次)、姜科(622次)、菊科(408次)、兰科(401次)、毛茛科(386次)、蔷薇科(385次)、禾本科(310次)、豆科(304次)、多孔菌科(295次)。7、药物四气归类显示,甘爱萍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药物四气信息依次是:寒(1725次)、温(1716次)、凉(1457次)、平(1026次)、热(3次)。8、药物五味归类显示,甘爱萍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药物五味信息分别是:苦(3527次)、甘(3401次)、辛(1647次)、酸(882次)、涩(410次)、淡(347次)、咸(84次)。9、药物归经显示,甘爱萍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药物归经信息分别是:肺(3138次)、肝(719次)、脾(2393次)、胃(2334次)、心(1509次)、肾(1131次)、大肠(357次)、胆(243次)、小肠(107次)、膀胱(62次)、三焦(30次)、心包(19次)。10、药物组合规律显示:甘爱萍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药物组合,2组药物组合以郁金、浙贝;百合、砂仁;百合、郁金;百合、浙贝;郁金、茯苓为主。3组药物组合以百合、郁金、砂仁;百合、砂仁、浙贝;百合、郁金、浙贝;百合、佛手、砂仁;百合、佛手、郁金。4组药物组合以百合,郁金,砂仁,浙贝;百合,佛手,郁金,砂仁;百合,佛手,砂仁,香橼;百合,佛手,砂仁,浙贝;百合,玫瑰花,郁金,砂仁为主。郁金、砂仁、茯苓、白术、浙贝、百合、玫瑰花、佛手、香橼、瓜蒌等是核心用药。11、药物用量分析显示:甘爱萍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药物的主要代表性药物郁金、茯苓、浙贝、白术、芍药、百合、佛手、砂仁、合欢花、玫瑰花等的常用剂量分别为10g、15g、15g、15g、10g、15g、10g、10g、10g、10g。12、药味个数、药味比例分析:甘爱萍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味个数以1618味为主;以郁金、茯苓、白芍、浙贝、赤芍为例,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味比例分别为4.3%、6.2%、4.3%、6.1%、4.4%。结论1、“以脾胃为中心的五脏一体观”是甘爱萍教授的主要学术思想,“脾胃为本、调气为先”、“和谐五脏,补泻并施”、“协调阴阳,防治结合”是甘爱萍教授的主要学术观点。2、甘爱萍教授脾胃学术思想的形成一方面与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魏喜保教授密不可分,另一方面,深受中医经典着作《黄帝内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李杲《脾胃论》、叶天士《温病调辨》的影响。3、甘爱萍教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病机认识:脾胃亏虚是根本、气机失调是关键(脾气、胃气、肝气、肺气失调)、饮食不节是起病之源、情志内伤是难治之因。4、甘爱萍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则治法:调理气机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根本大法,益气养阴、清热化湿、调神解郁也是重要的治疗方法。调气之法有宣肺气(宣上)、补益脾胃健中气、降胃气、疏肝气。5、重视饮食与情志内伤致病,强调舌诊在辨证中的地位是甘爱萍教授的临诊经验。“益气健脾、养阴清热、疏肝理气”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常用之法,性甘平淡、药食同补是甘爱萍教授的用药特点。6、功能性消化不良以“胃脘痞满”为主要症状,常伴有口干、嗳气、反酸、腹胀、不寐、口苦、胃脘痛、烧心、大便不爽等症,中医多归属于“痞满”范畴。本病多虚实夹杂,虚以脾气虚,胃阴虚为主,实以胃热证、脾胃湿热证、肝郁证为主。清热和胃、益气健脾、疏肝解郁、清热化湿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基本治疗方法。治疗的主要药物以郁金、茯苓、浙贝、白术、芍药、百合、砂仁、合欢花、玫瑰花、玉竹等为主。用药平和、寒温并用、辛开苦降是甘爱萍教授的用药特点。功能性消化不良从“肺”、“肝”论治是其特点。
贺凤娥[7](2015)在《电针足三里等穴对DGP模型大鼠胃肠激素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电针足三里等穴对糖尿病胃轻瘫(DGP)模型大鼠一般状况、血糖及尿糖值、胃肠激素如胰岛素(INS)、生长激素(GH)、胆囊收缩素(CCK)、促生长素(Ghrelin)的分泌及胃窦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电针能否调控DGP模型大鼠的血糖值,改善胃排空状况;产生这一效应与胃肠激素的分泌有何关系;分析穴位与非穴位之间的效应差异,并比较穴位的特异性。方法:将48只成年健康的SD大鼠完全随机分成4组:A:正常对照组;B:DGP模型组;C:电针穴位组(模型+电针穴位组);D:电针非穴位组(模型+电针穴位对照点组),每组12只。采用左下腹腔内一次性注射2%链脲佐菌素(STZ)配合高糖高脂饲料不规则饮食制备DGP大鼠模型,用0neTouch血糖仪及血糖试纸测血糖1次,尿糖试纸测尿糖1次,大鼠一般状况评分1次,高糖高脂饲料不规则饮食8周,电针处理15天。实验结束后,采用酚红灌胃法测大鼠胃排空和肠移行率,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胰岛素(INS)水平、生长激素(GH)水平、胃窦组织胆囊收缩素(CCK)和促生长素(Ghrelin)含量,电镜观察胃窦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结果:1、成功建立DGP大鼠模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GP模型组大鼠血糖及尿糖值均显着升高(P<0.01),胃排空和肠移行率均显着降低(P<0.01);与DGP模型组比较,电针穴位组大鼠血糖及尿糖值均明显降低(P<0.01),胃排空和肠移行率均显着升高(P<0.01);与电针非穴组比较,电针穴位组大鼠血糖及尿糖值无明显降低(P>0.05),胃排空和肠移行率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2、各组大鼠胃肠激素的比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GP模型组大鼠血清INS、GH水平和胃窦组织Ghrelin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胃窦组织CCK含量显着升高(P<0.01);与DGP模型组比较,电针穴位组大鼠血清INS、GH水平和胃窦组织Ghrelin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胃窦组织CCK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电针非穴组比较,电针穴位组大鼠血清INS水平和胃窦组织Ghrelin含量无明显升高(P>0.05),血清GH含量明显升高(P<0.05),胃窦组织CCK含量明显降低(P<0.05)。3、电镜下各组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比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窦部Cajal间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明显;与DGP模型组比较,电针穴位组大鼠胃窦部Cajal间质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受损的超微结构得到修复。结论:1、成功复制DGP大鼠模型。2、电针足三里等穴可以降低DGP大鼠血糖及尿糖值,调控血糖水平,促进胃排空,改善胃肠运动功能症状。3、电针足三里等穴促进胃排空,调控血糖水平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电针上调血清INS水平、血清GH水平、胃窦组织Ghrelin含量,下调胃窦组织CCK含量,以及修复受损的胃窦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形态有关。4、电针穴位组促进胃排空,调整血糖水平,改善DGP的临床症状,其疗效优于电针非穴位组,说明穴位具有特异性。
肖万泽,付伟,陈俊,张萌,毕会民[8](2014)在《糖胃康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肽能神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糖胃康对糖尿病胃轻瘫(简写DGP)大鼠胃肽能神经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糖胃康大、小剂量组、胃复安组,分别给药灌胃4周后处死,取胃窦部组织测定并分析其肽能神经面积和光密度。结果: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大鼠比较,VIP、CGRP神经面积、光密度均有显着降低(P<0.01),糖胃康大、小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VIP、CGRP神经面积、光密度均有明显上升(P<0.01或P<0.05),而胃复安组VIP、CGRP神经面积、光密度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中药糖胃康可显着以改善DGP大鼠的胃肽能神经病变。
田佳星[9](2014)在《从胃肠道生物力学重构探讨糖胃安方对糖尿病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1研究背景及目的糖尿病胃肠病变(diabetes gastroparesis,DGP)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据统计,高达75%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胃肠病变,表现出明显的胃肠道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剧烈呕吐、腹泻,日久形体消瘦,血糖不易控制。现代医学治疗糖尿病胃肠病变主要是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使用胃肠动力促进剂等对症治疗以及支持疗法,由于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胃肠机械力及运动的研究进展相对滞后,现有治疗措施虽能部分改善临床症状,但引起胃肠病变的基本因素仍旧存在,停药后复发率极高,不能从根本上逆转胃肠道紊乱,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恶化,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成为当今临床突出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深入研究糖尿病胃肠病变的机制,并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已经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卫生问题。胃肠道生物力学重构在糖尿病胃肠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生物力学是生物医学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Boreli首先提出胃肠道是生物力学器官的观点,随着胃肠运动检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研究者开始尝试用力学理论解决胃肠动力问题,现已基本达成共识:在测量胃肠力或动力时应遵循生物力学原则。胃肠道生物力学特性包括残余应变和残余应力分布,以及组织蠕变和粘弹性等,这些特性取决于胃肠道组织结构特性,并可以通过不同的生物力学检测手段来测量。在糖尿病状态下,胃肠道粘膜、肌层和粘膜下层胶原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生,同时粘膜下层胶原交联和各层组织内糖基化终末蛋白沉积,导致胃肠道组织结构、构型发生改变,引起胃肠道形态学和生物力学特性发生重构,进一步通过某种途径影响胃肠动力的功能,导致糖尿病胃肠病变发生。由此,糖尿病胃肠道生物力学重构在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中起重要作用。糖胃安对糖尿病胃肠病变的保护作用:既往临床和基础研究显示糖胃安具有改善患者呕吐、腹泻等胃肠不适的作用,在临床治疗糖尿病胃肠病变取得一定疗效,本研究重点在于从恢复胃肠道生物力学作用途径上研究其可能的机制,增加临证依据,增强临床疗效。2方法购置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抽取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以1%STZ腹腔注射,三天后空腹血糖≥16.9mmol/L者为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根据其空腹血糖、体重均匀分为四组:模型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分别以蒸馏水、高、中、低剂量糖胃安方灌胃,每日一次。每周记录一次体重状况,每四周尾尖测空腹血糖,灌胃8周。末次给药后,各组大鼠隔夜禁食不禁水12小时,动物在麻醉状态下,取长5cm的空肠中段部分,用以胃肠道运动的定量评价、被动扩张实验和零应力状态分析。实验在器官浴槽里进行,浴槽里面含有充有95%氧气和5%二氧化碳气体的Krebs生理液(37℃)。进行充压扩张所致的胃肠道运动试验,胃肠道被动生物力学特性试验,零应力状态研究,并通过生物力学相关的电脑软件分析数据。3结果(1)研究结果发现,STZ造模8周后的糖尿病大鼠表现为血糖、糖化血清蛋白含量、肠壁厚度、肠壁横截面积、展开角均较正常组增加(P<0.05);治疗组对糖化血清蛋白含量、肠壁厚度、肠壁横截面积、展开角具有改善作用(P<0.05),并呈现剂量-效应关系。(2)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小肠AGE、RAGE表达显着加强(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具有改善糖尿病大鼠小肠AGE、RAGE表达作用(P<0.05)。(3)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在小肠分布与形态学和生物力学参数相关性。4结论糖胃安方能够改善STZ诱导糖尿病大鼠形态学及生物力学重构,降低肠壁的硬度,改善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在小肠各层组织的表达。通过线性回归分析,糖尿病患者胃肠道重构与小肠组织异常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的表达相关,糖胃安方可能通过改善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表达来恢复DM大鼠胃肠形态变化及生物力学重构,成为其调节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之一。
周喜芬[10](2013)在《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动力调控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胃轻瘫(DGP)实验大鼠在半夏泻心汤治疗前后的胃肠激素和cajal间质细胞的改变,初步阐明辛开苦降法对糖尿病胃轻瘫胃动力基本单位重建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20只大鼠作为实验对象,预留10只大鼠作为空白组,其余110只采用STZ造模法,造模成功后,选取78只造模成功的DM大鼠,将它们分为6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吗丁啉组、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高剂量、半夏泻心汤中剂量、半夏泻心汤低剂量组,于第2天开始灌胃,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并观察饮水量。于0、7天,称重、大鼠解剖速取胃窦全层组织,测量实验大鼠胃排空、肠推进率、VIP、SS、SPMOT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同时,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对胃窦部c-kit阳性的ICC进行计数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①糖尿病胃轻瘫大鼠模型对照组胃排空时间延长,肠推进率降低,SS、VIP含量表达增加,SP、MOT减少,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表明SS、VIP含量表达增加,SP、MOT减少是导致糖尿病胃轻瘫的重要机制。②低、中、高剂量半夏泻心汤均能促进胃动素分泌,但剂量增加,胃动素反而降低,二者呈反比关系,低剂量半夏泻心汤组与空白组比较(p>0.05),表明低剂量的半夏泻心汤更能使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动素水平恢复至健康水平。③糖尿病胃轻瘫大鼠模型对照组的肠推进率与吗丁啉组、半夏泻心汤低剂量组、半夏泻心汤高剂量组之间两两比较(p>0.05),无显着性差异。表明吗丁啉、半夏泻心汤低、高剂量组只能增强糖尿病胃轻瘫大鼠的胃动力,对肠推进率几乎无效。中剂量的半夏泻心汤能改善肠推进率,但与二甲双胍组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表明中剂量组疗效不如二甲双胍组。④糖尿病胃轻瘫大鼠模型对照组的VIP水平与半夏泻心汤低剂量组比较(p>0.05),无显着性差异,与吗丁啉组、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两两比较(p<0.05),但是这4组之间两两比较(p>0.05),无显着性差异。表明低剂量半夏泻心汤不能降低VIP水平,而中、高剂量的半夏泻心汤能达到吗丁啉和降糖药物二甲双胍的效果,即使VIP含量降低。⑤糖尿病胃轻瘫大鼠模型对照组SP物质与吗丁啉组比较(p>0.05),说明吗丁啉在改善SP物质方面无效,与低、中、高剂量半夏泻心汤组和二甲双胍组比较(p<0.01),有非常显着性差异,说明各种剂量的半夏泻心汤和二甲双胍对增加SP物质是有效的。二甲双胍组与半夏泻心汤低、中、高剂量组之间的两两比较(p>0.05),无显着性差异,提示二甲双胍组与低、中、高剂量的半夏泻心汤疗效相当。⑥高剂量半夏泻心汤降低SS的效果最好,与吗丁啉组组间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表明高剂量组的疗效优于吗丁啉组。高剂量半夏泻心汤组与二甲双胍组、中剂量半夏泻心汤组比较(p>0.05),无显着性差异,表明中、高剂量半夏泻心汤对SS水平的降低无差异。⑦c-kit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显示ICCs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质可见棕黄色颗粒。ICCs主要分布在消化道自主神经末梢与平滑肌细胞之间,呈纺锤状或星状,细胞核大,卵圆形,染色质分散,胞质少。糖尿病胃轻瘫模型组大鼠阳性ICC数量明显少于正常组大鼠。经半夏泻心汤治疗后大鼠胃窦部ICC的数量则明显增多。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大鼠,通过有效调节VIP、SS、SP、MOT水平,能同时有效改善胃排空和肠推进。同时,经半夏泻心汤治疗后大鼠胃窦部阳性ICC的数量则明显增多。
二、糖胃康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肽能神经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糖胃康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肽能神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电针足三里、天枢调节糖尿病胃轻瘫大鼠的效应差异及相关肠神经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DGP的中医学及现代医学认识 |
1.1 DGP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
1.2 DGP的发病机制 |
1.3 DGP的西医治疗 |
2. 针灸治疗DGP |
2.1 针灸治疗DGP的临床疗效及选穴规律 |
2.2 针灸治疗DGP的作用机制 |
3. DGP大鼠模型建立及评价的研究进展 |
3.1 DGP大鼠模型的建立 |
3.2 DGP大鼠模型的评价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电针足三里、天枢对DGP模型大鼠糖脂代谢和胃动力的调节作用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小结 |
实验二 电针足三里、天枢对DGP模型大鼠胃窦内nNOS和ChAT的影响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小结 |
实验三 电针足三里、天枢对DGP大鼠胃窦肠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影响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电针足三里、天枢能有效改善DGP大鼠体重、摄食、血糖、血脂 |
2. 电针足三里、天枢促进DGP大鼠胃排空及胃窦收缩 |
3. 电针足三里、天枢能纠正DGP大鼠胃窦中nNOS和ChAT的失衡 |
4. 电针足三里、天枢可能通过促进EGCs分泌神经营养因子来缓解肠神经元损伤 |
5. 电针足三里、天枢对DGP大鼠的治疗作用存在差异 |
第四部分 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健脾通络方联合多潘立酮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收集标准 |
1.1.1 西医诊断标准 |
1.1.2 中医诊断标准及证候评分标准 |
1.1.3 纳入标准 |
1.1.4 排除标准 |
1.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1.2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1.1 基础治疗 |
2.1.2 分组治疗 |
2.2 观察指标 |
2.2.1 疗效性观察指标 |
2.2.2 安全性指标 |
2.3 疗效评定标准 |
2.3.1 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
2.3.2 胃固体排空时间测定 |
2.4 安全性及远期疗效评定标准 |
2.5 统计学方法 |
2.6 操作流程图 |
3 结果 |
3.1 实际病例完成数 |
3.2 两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 |
3.3 两组治疗前后胃固体半排空时间比较 |
3.4 两组治疗后证候疗效比较 |
3.5 两组复发率比较 |
3.6 不良反应监测 |
4 讨论 |
4.1 疗效分析 |
4.1.1 临床症状缓解 |
4.1.2 胃排空改善 |
4.1.3 临床疗效与复发率 |
4.1.4 药物安全性 |
4.2 西医对糖尿病胃轻瘫的认识 |
4.2.1 糖尿病胃轻瘫(DGP)的发病机制 |
4.2.2 临床诊断 |
4.2.3 糖尿病胃轻瘫的现代治疗 |
4.3 中医对糖尿病胃轻瘫的认识 |
4.3.1 中医古籍对DGP的认识 |
4.3.2 现代医家对DGP的认识 |
4.3.3 辨证分型论治 |
4.4 健脾通络方治疗DGP的理论基础 |
4.4.1 组方分析 |
4.4.2 单味中药现代药理研究 |
4.5 健脾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机制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文献综述 糖尿病胃轻瘫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3)鍉针点按法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血浆GHRL及外侧隔核GHSR-1a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动物分组 |
2.2 DGP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
2.3 腧穴的选择与定位 |
2.4 干预方法 |
2.5 实验步骤 |
2.6 标本采集 |
2.7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3 统计方法 |
4 技术路线图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1 各组大鼠一般体征观察 |
2 各组大鼠血糖值的观察 |
3 各组大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的比较 |
4 各组大鼠血浆GHRL含量的比较 |
5 各组大鼠外侧隔核GHSR-1a蛋白相对表达及基因表达的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中医对DGP的认识 |
1.1 中医对DGP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 中医治疗DGP的研究进展 |
2 西医对DGP的认识 |
2.1 DGP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2.2 糖尿病胃轻瘫的诊断 |
2.3 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 |
2.4 胃肠激素GHRL及外侧隔核GHSR-1a与 DGP发病机制的关系 |
3 针灸推拿通过调节胃肠激素治疗DGP的研究进展 |
3.1 针刺疗法 |
3.2 艾灸疗法 |
3.3 推拿疗法 |
3.4 鍉针点按疗法 |
4 选穴依据 |
4.1 “经脉脏腑相关”的理论依据 |
4.2 足三里 |
4.3 梁门 |
4.4 三阴交 |
5 鍉针点按对糖尿病胃轻瘫模型大鼠治疗效应的分析 |
5.1 对DGP大鼠一般体征的影响 |
5.2 对DGP大鼠血糖和胃运动的影响 |
5.3 对DGP大鼠血浆GHRL及外侧隔核GHSR-1a的影响 |
6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
参考文献 |
(4)基于文献的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 |
(一) 糖尿病胃轻瘫西医研究进展 |
1. DGP的流行病学 |
2. DGP的发病机制 |
3. 辅助检查 |
4. DGP的诊断 |
5. DGP的西医治疗 |
6. 小结 |
(二) 糖尿病胃轻瘫中医研究进展 |
1. 古代文献的相关记载 |
2. 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病因病机 |
3. 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辨证分型 |
4. 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治疗 |
5. 糖尿病胃轻瘫的其他中医治疗方法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资料搜集 |
1.1 资料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文献检索方法 |
2.2 建立原始资料数据库 |
2.3 数据的统计及挖掘 |
3. 研究结果 |
3.1 药物频数统计结果 |
3.2 药类频数统计结果 |
3.3 药物聚类分析结果 |
4. 讨论 |
4.1 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证治规律探讨 |
4.2 数据挖掘技术在本研究中的应用体会 |
4.3 滋阴降胃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模型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 1 动物 |
1. 2 主要试剂 |
2 方法 |
2. 1 糖尿病胃轻瘫模型制作 |
2. 2 穴位及非穴对照点定位 |
2. 3 电针方法 |
2. 4 分组治疗 |
2. 5 标本采集 |
2. 6 指标检测 |
(1)一般情况 |
(2)胃排空 |
(3)肠移行率 |
(4)胃肠激素测定 |
2. 7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 1 一般情况 |
3. 2 治疗后各组大鼠血糖、尿糖值比较 |
3. 3 各组大鼠胃排空率和肠移行率比较 |
3. 4各组大鼠血清GH水平、胃窦组织Ghrelin含量的比较 |
3 讨论 |
(6)甘爱萍脾胃病学术思想及诊治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甘爱萍教授脾胃病学术思想研究 |
1 甘爱萍教授脾胃学术思想渊源研究 |
1.1《黄帝内经》奠定了脾胃病的理论基础 |
1.2 张仲景奠定了脾胃学说的临床基础 |
1.3 李东垣创立了内伤脾胃学说 |
1.4 叶天士确立了胃阴学说 |
1.5 魏喜保脾胃病“调气为先”思想 |
2 甘爱萍教授脾胃病学术思想内容及临床经验 |
2.1 脾胃为本、调气为先 |
2.2 和谐五脏,补泻并施 |
2.3 协调阴阳,防治结合 |
2.4 四诊合参,尤重舌诊 |
2.5 重视饮食与情志 |
2.6 附验案精选 |
第二部分 甘爱萍教授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经验研究 |
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机 |
1.1 脾胃亏虚是根本 |
1.2 气机失调是关键(脾气、胃气、肝气、肺气失调) |
1.3 饮食不节是起病之源 |
1.4 情志内伤是难治之因 |
2 治疗经验 |
2.1 调理气机 |
2.2 益气养阴 |
2.3 清热化湿 |
2.4 调神解郁 |
3 辨治经验 |
3.1 辨证分型论治 |
3.2 辨病用药 |
3.3 辨症用药 |
第三部分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甘爱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药症规律研究 |
前言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3.1 FD人群(性别、年龄)分布规律 |
3.2 FD症状分布规律 |
3.3 FD中医疾病分布规律 |
3.4 FD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
3.5 FD中医治则治法规律 |
3.6 FD用药规律 |
3.7 药物用量规律 |
3.8 组方规律 |
4 讨论 |
4.1 病因病机 |
4.2 治则治法 |
4.3 用药特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1: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 |
附录 2:名词解释 |
附录 3:甘爱萍教授介绍 |
附录 4:梅应兵简历 |
致谢 |
(7)电针足三里等穴对DGP模型大鼠胃肠激素及超微结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材料 |
1.3 主要试剂 |
1.4 主要设备 |
2. 方法 |
2.1 动物分组 |
2.2 DGP大鼠造模及评估方法 |
2.3 穴位及非穴对照点定位 |
2.4 电针方法 |
2.5 实验步骤 |
2.6 标本采集 |
2.7 检测指标 |
2.8 统计学处理 |
2.9 技术路线图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1. 大鼠一般状况 |
2. 电针对各组大鼠血糖值的影响 |
3. 电针对各组大鼠尿糖值的影响 |
4. 电针对各组大鼠胃排空、肠移行率的影响 |
5. 各组大鼠胃肠激素的检测结果 |
5.1 电针对各组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生长激素水平的影响 |
5.2 电针对各组大鼠胃窦组织CCK含量、Ghrelin含量的影响 |
6. 电针对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DGP的认识 |
1.1 病因病机及研究现状 |
1.2 治疗方法 |
2. 中医对DGP的认识 |
2.1 病因病机 |
2.2 治疗方法 |
3. 胃肠激素与DGP的关系 |
3.1 胰岛素与DGP |
3.2 生长激素与DGP |
3.3 胆囊收缩素与DGP |
3.4 促生长素与DGP |
4. 胃窦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与DGP的关系 |
5. 动物模型的选择与制备 |
5.1 动物模型的选择 |
5.2 动物模型的制备 |
6. 选穴依据 |
7. 电针足三里等穴对糖尿病胃轻瘫模型大鼠治疗效应的分析 |
7.1 对DGP大鼠一般症状和胃排空状况的影响 |
7.2 对DGP大鼠血清INS、GH水平的影响 |
7.3 对DGP大鼠胃窦组织CCK、Ghrelin含量的影响 |
7.4 对DGP大鼠胃窦平滑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
8. 穴位的特异性 |
9. 问题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课题及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9)从胃肠道生物力学重构探讨糖胃安方对糖尿病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中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研究概况 |
1 病因病机 |
2 辨证论治 |
3 实验研究 |
4 方药治疗 |
5 问题与展望 |
综述二、糖尿病胃肠病变消化道的形态变化与生物力学重构 |
1 糖尿病胃肠病变消化道功能异常 |
2 糖尿病胃肠病变消化道生物力学重构 |
3 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与胃肠道生物力学重构 |
综述三、糖尿病胃肠病变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
1 糖尿病胃肠病变动物模型建立 |
2 糖尿病胃肠病变动物模型评估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糖胃安方对糖尿病大鼠胃肠动力作用实验性研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图 |
(10)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动力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目录 |
引言 |
1 材料 |
1.1 化学试剂 |
1.2 治疗用药 |
1.3 实验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大鼠糖尿病胃轻瘫模型制作 |
2.2 观察项目及检测方法 |
2.3 统计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各组大鼠体重数据情况表 |
3.2 大鼠胃排空 |
3.3 肠推进 |
3.4 MOT水平数据结果 |
3.5 大鼠VIP水平数据结果 |
3.6 大鼠SS水平数据结果 |
3.7 大鼠SP水平数据结果 |
3.8 各组之间胃肠激素与胃肠排空均值比较结果 |
3.9 cajal间质细胞观察结果 |
4 讨论 |
4.1 中医对糖尿病胃轻瘫的认识 |
4.2 痞证与胃肠动力障碍的关系 |
4.3 辛开苦降法的源流与发展 |
4.4 半夏泻心汤现代药理学研究 |
4.5 以半夏泻心汤为代表的“辛开苦降法”对胃肠肽激素的调节机制探讨 |
4.6 探讨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窦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 of Cajal,ICC)的调节机制 |
4.7 实验中选用二甲双胍的说明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1:附图 |
附件2:文献综述 |
附件3: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表 |
四、糖胃康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肽能神经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电针足三里、天枢调节糖尿病胃轻瘫大鼠的效应差异及相关肠神经机制研究[D]. 韩旭.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健脾通络方联合多潘立酮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D]. 金旭.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鍉针点按法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血浆GHRL及外侧隔核GHSR-1a的影响[D]. 刘祎.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4]基于文献的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用药规律研究[D]. 甘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5]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模型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J]. 林亚平,贺凤娥,彭艳,万全荃,沈菁.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12)
- [6]甘爱萍脾胃病学术思想及诊治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经验研究[D]. 梅应兵.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5(08)
- [7]电针足三里等穴对DGP模型大鼠胃肠激素及超微结构的影响[D]. 贺凤娥.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5(07)
- [8]糖胃康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肽能神经的影响[A]. 肖万泽,付伟,陈俊,张萌,毕会民. 第十五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集, 2014
- [9]从胃肠道生物力学重构探讨糖胃安方对糖尿病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D]. 田佳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4)
- [10]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动力调控机制研究[D]. 周喜芬.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