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腔白色念珠菌基因型与扁平苔藓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潘英潇[1](2021)在《IL-22、IL-22R1、IL-27基因多态性与口腔扁平苔藓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中国青岛地区汉族人群IL-22、IL-22R1、IL-27基因多态性与口腔扁平苔藓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一病例对照研究,采用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108例中国青岛地区汉族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患者,其中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erosive oral lichen planus,eOLP)患者31例和非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nonerosive oral lichen planus,neOLP)患者77例,以及118例中国青岛地区健康汉族人群的IL-22 rs2227485,IL-22R1 rs3795299,IL-27 rs153109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相对风险度评估。结果:1、IL-22 rs2227485位点:(1)在eOLP组、neOLP组、OLP组及对照组中均检测出AG、AA、GG三种基因型,其中均以AG杂合子基因型最多见,等位基因频率均以G等位基因最多见。(2)四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均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2、IL-22R1 rs3795299位点:(1)在eOLP组、neOLP组、OLP组及对照组中均检测出CC、CG、GG三种基因型,其中eOLP组、neOLP组、OLP组均以CG基因型最为多见,其次是GG,而对照组则以GG基因型最常见,其次是CG。四组的等位基因的频率均以G等位基因最多见,C等位基因较罕见。(2)eOLP组、neOLP组和OLP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IL-22R1 rs3795299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eOLP组、neOLP组和OLP组的G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下降,C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上升。(3)相对危险度的关联分析提示携带CC+CG基因型的人群患eOLP的相对风险是携带GG基因型的2.957倍(X2=6.774,P=0.014<0.05,OR=2.957,95%CI=1.280-6.832),且携带C等位基因的人群患eOLP的风险为携带G等位基因的2.172倍(X2=6.831,P=0.011<0.05,OR=2.172,95%CI=1.205-3.916);携带CC+CG基因型的人群患neOLP的风险是携带GG基因型的1.999倍(X2=5.396,P=0.026<0.05,OR=1.999,95%CI=1.111-3.597);携带CC+CG基因型的人群患OLP的风险是携带GG基因型的2.232倍(X2=8.755,P=0.003<0.05,OR=2.232,95%CI=1.307-3.814),而且携带C等位基因的人群患OLP的风险为携带G等位基因的健康人群的1.688倍(X2=6.242,P=0.016<0.05,OR=1.688,95%CI=1.117-2.550)。3、IL-27 rs153109位点:(1)在eOLP组、neOLP组、OLP组及对照组中均检测出AG、AA、GG三种基因型,其中均以AG基因型最多见,等位基因频率均以A等位基因最多见。(2)四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中国青岛地区汉族人群IL-22 rs2227485,IL-22R1 rs3795299,IL-27 rs153109位点存在基因多态性,均可检测出三种基因型。2、IL-22R1 rs3795299位点的C等位基因可能是OLP的易感性基因,而G等位基因可能作为OLP的保护性基因存在。3、IL-22 rs2227485、IL-27 rs153109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OLP的发生发展无关。
王赛男[2](2020)在《复方倍他米松联合半导体激光对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念珠菌及IL-17、IL-38炎性因子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Erosive Oral Lichen Planus,EOLP)患者唾液标本评估IL-17、IL-38、念珠菌的水平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评估复方倍他米松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EOLP的短期临床疗效并且通过唾液样本评估其对IL-17、IL-38和念珠菌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EOLP患者(研究组)和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通过ELISA法检测唾液标本中IL-17和IL-38表达水平,同时用改良沙氏培养基和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检测念珠菌的检出率及念珠菌的种类,分析它们与EOLP之间的相关性。然后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在口腔内科就诊的90例EOLP初诊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30名患者,A组治疗方式为:1 mL复方倍他米松和1 mL利多卡因混合后注射于病损处黏膜下;B组治疗方式为:半导体激光局部点状“Z”形照射治疗;C组患者治疗方式为:A+B混合治疗。治疗后比较3组患者病损处的糜烂面积、疼痛程度的变化情况(VAS评分)、症状体征,以及治疗前后唾液中炎性因子IL-17、IL-38以及念珠菌检出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炎性因子IL-17、IL-38的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念珠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研究组念珠菌的种类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且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以感染白色念珠菌为主。三组患者治疗前糜烂面积、疼痛程度及症状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糜烂面积均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治疗后与A、B组糜烂面积比较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组比A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阶段组间比较,C组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观察期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B、C组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B、C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治疗后IL-17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与A、B组相比,IL-17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A、B、C三组IL-38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与A、B组相比,IL-38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OLP的发生与念珠菌感染及IL-17、IL-38的升高显着相关。联合治疗比单一治疗效果好,能快速减轻患者疼痛、促进糜烂面愈合,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联合治疗能促进IL-17降低,IL-38升高,减轻炎症反应,减轻念珠菌感染。
邓松松[3](2020)在《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菌群与TLRs/NF-κB p65信号通路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检测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患者口腔唾液菌群的多样性和群落差异及唾液和组织中Toll样受体/核因子-κB p65(Toll-like receptors/nuclear factor-κB p65,TLRs/NF-κB p65)信号通路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菌群和炎症因子相关性,研究两者在OLP病变过程中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实验组收集非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NEOLP组)和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EOLP组)各17例,对病变的严重程度进行REU评分,采集唾液和组织标本。同时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7例作为对照组(HC组)。收集的唾液一部分提取其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其16S rRNA V3-4区进行双端测序,对唾液菌群结构及多样性进行差异分析。收集的另一部分唾液用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IL-6、TNF-α表达量的测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检测组织中TLR2、TLR4以及NF-κB p65的表达水平。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测唾液菌群与TLR2、TLR4、NF-κB p65、IL-6、TNF-α之间以及REU与IL-6、TNF-α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通过菌群分析发现,与HC组相比,NEOLP组菌群的物种多样性显着降低(P<0.05);HC组与NEOLP组、EOLP组的群落结构均存在显着差异性(P<0.05),而NEOLP组和EOL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HC组的唾液菌群结构更为相似和保守;鉴别出NEOLP组和EOLP组表达异常的细菌(P<0.05),其中与HC组相比,NEOLP组中罗氏菌(Rothia)、链球菌(Streptococcus)相对丰度增高,德克斯氏菌(Derxia)、嗜血杆菌(Haemophilus)、假单胞菌(Pseudomonas)相对丰度降低;EOLP组中德克斯氏菌(Derxia)、嗜血杆菌(Haemophilus)、假单胞菌(Pseudomonas)相对丰度降低;与EOLP组相比,NEOLP组奇异菌(Atopobium)、茄杆菌(Sol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增高。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HC组相比,TLR2、TLR4、NF-κB p65在NEOLP组、EOLP组的组织中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而NEOLP组与EOL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结果显示,与HC组相比,IL-6、TNF-α在NEOLP组、EOLP组唾液中表达水平亦明显增高(P<0.05),而NEOLP组与EOL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NEOLP组中唾液菌群多样性与NF-κB p65表达水平呈明显负相关,链球菌(Streptococcus)的相对丰度与TLR2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EOLP组中的REU评分与IL-6呈明显正相关。结论:1、OLP患者唾液菌群多样性、菌群结构以及物种构成比改变,打破了原有的菌群平衡状态,出现菌群失衡现象。2、非糜烂型OLP患者菌群失衡,进一步激活TLR2/NF-κB p65信号通路,促进口腔病损部位炎症反应的发生,二者在OLP病损形成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3、IL-6可能在放大糜烂型OLP炎症反应,促进病变进展过程中起作用。
曾水芹[4](2020)在《几种感染因素与口腔扁平苔藓关系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是常见的口腔黏膜慢性炎性疾病,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长期存在的部分OLP可发生恶性转化,恶变为口腔癌,糜烂型OLP更易发生癌变。近年来,有研究认为微生物感染在其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本研究旨在对OLP患者病变组织的HPV感染情况、口腔中真菌微生物变化和血液内四种感染(梅毒、HIV、乙肝、丙肝)临床指标检出情况进行初步探讨,以分析这些因素与OLP之间的关系,预期成果或将有助于对OLP病因和机制的认识提供新思路。[方法](1)研究对象的收集:①OLP病变组织的收集:收集自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初次到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口腔科就诊的临床表现和病变组织检查符合OLP患者的病理标本,根据其临床特征分为糜烂型(A组,9例)和非糜烂型(B组,15例)。同期收集年龄和性别基本与OLP组患者相匹配,在口外门诊拔牙术中获得的患牙周围正常无角化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R组,20例);②唾液样本的收集:研究对象在取活检标本前,收集禁饮禁食2小时自然流出的全唾液5ml,液氮速冻保存备用;③血液样本的收集:收集同期至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临床诊断为OLP患者空腹外周静脉抗凝血5ml,送至检验科进行检测。(2)研究方法:①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A、B、R组样本中p16INK4a蛋白的表达表达情况,巢氏PCR技术检测A、B、R组样本中HPV DNA的存在情况;②对A、B、R组患者唾液样本进行高通量真菌测序,分析OLP患者口腔真菌微生物的变化;③由检验科按临床检验流程,分别进行OLP患者血液中梅毒、HIV、乙肝和丙肝四种临床感染指标的检测。(3)统计分析:①根据p16INK4a阳性染色比例对其进行分类,计算阳性率;巢氏PCR检测并测序验证,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最后结果进行卡方检验;②使用Qiime软件进行物种Alpha多样性及Beta多样性统计,使用SPSS19.0对OTU测序数、Alpha多样性指数及Beta多样性指数进行统计。两组服从正态分布的连续性变量进行比较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或以上进行比较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CA采用R软件作图,其余组间差异分析使用Graph-Prism 6软件作图;③统计患者血液中四种病原体感染指标的阳性率。所有统计结果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Envision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16INK4a蛋白结果:仅在1例糜烂型OLP病变组织中观察到细胞核和细胞质有明显的棕黄色着色,即p16INK4a阳性表达,其余组织均为阴性表达。经统计学分析,OLP组和R组、A组和B组之间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巢氏PCR技术检测HPV及测序结果:仅1例糜烂型OLP组织扩增后经凝胶电泳出现目的条带,对该条带进行胶回收测序,经基因库比对,证实其为HPV 16型。经统计学分析,OLP组和R组、A组和B组HPV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OLP患者唾液真菌测序结果:相比R组,OLP组口腔真菌微生物Shannon指数降低,Simpson指数升高;PCA显示OLP组和R组样本距离较为接近;真菌丰度在各水平均呈现差异,子囊门和pullulancs陶氏菌丰度明显升高;在科和属水平上,各真菌丰度均明显降低。A组和B组比较,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无统计学差异,在门、科、属和种水平均有不同丰度的主要真菌微生物,但均无显着差异。(4)血液样本感染指标检测结果:TP和HIV均未检出,1例OLP样本存在HBV感染,检出率为2.13%,1例样本HCV OLP阳性,检出率为2.13%。[结论](1)通过Envision免疫组化技术对组织p16INK4a蛋白表达情况和巢氏PCR技术对样本HPV DNA存在情况进行检测,发现OLP与HPV/p16INK4a无关。(2)通过高通量测序,发现OLP患者唾液样本真菌菌群多样性较健康人群低,但其真菌群谱组成相似,念珠菌数量较正常人群减少。糜烂型和非糜烂型OLP 口腔主要真菌微生物组成和数量无差异。(3)通过分析OLP患者血液四种感染指标,发现OLP中TP和HIV未检出,HCV和HBV感染检出率也较低。
汪苑苑,王嘉祺,关晓兵[5](2019)在《口腔扁平苔藓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口腔扁平苔藓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具有一定恶变率,促使学者们仍致力于探究其可能的发病因素,为治疗提供更多依据。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口腔扁平苔藓为T细胞介导的免疫性疾病,但部分学者认为口腔扁平苔藓可能与感染相关。为本文就口腔扁平苔藓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曹宏飞[6](2019)在《新疆博州地区三民族儿童口腔白色念珠菌分布及其与患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检测新疆博州地区三民族(维吾尔族、蒙古族、汉族)35岁儿童口腔菌斑中白色念珠菌的分布与低龄儿童龋病的相关性,并分析三民族间白色念珠菌基因多态性的差异,为新疆博州地区三民族35岁儿童龋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随机数字表法,对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35岁儿童进行横断面研究,样本人数共1089名,其中蒙古族136名、维吾尔族403名、汉族550名;男性568名、女性521名。将其按标准分为低龄儿童龋(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组786名,无龋(caries free,CF)组303名。分别采集有龋组龋坏牙体组织样本,无龋组龈上菌斑,运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分离培养、革兰染色、芽管实验、PCR及内转录间隔区测序进行鉴定,PCR-25SrDNA法进行基因分型。将不同基因型白色念珠菌与其检出率、民族、性别、龋失补牙数分级的关系运用Pearsonχ2检验和趋势χ2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样本的检测结果为,ECC组白色念珠菌检出率为[14.4%(113/786)],CF组为[7.6%(23/30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14,P=0.002);蒙古族、维吾尔族、汉族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分别为[11.8%(16/136)]、[17.9%(72/403)]、[8.7%(48/550)],三民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48,P<0.001)。(2)在男性儿童中,蒙古族、维吾尔族、汉族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分别为[10.0%(8/80)]、[21.7%(44/203)]、[8.4%(24/285)],三民族男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887,P<0.001)。(3)在女性儿童中蒙古族、维吾尔族、汉族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分别为[14.3%(8/56)]、[14.0%(28/200)]、[9.1%(24/265)],三民族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06,P=0.201)。(4)在ECC组中维吾尔族、汉族白色念珠菌检出率与龋失补牙数分级具有显着相关性(维吾尔族:趋势χ2=11.11,P=0.001;汉族:趋势χ2=8.15,P=0.004)。(5)在检出的136例白色念珠菌样本进行PCR-25SrDNA分型,共3型,以A型为主[55.1%(75/136)]。结论:新疆博州地区维吾尔族低龄儿童口腔内易定植白色念珠菌;男性维吾尔族儿童携带白色念珠菌者更易患龋;携带白色念珠菌为ECC的可能致病因素;白色念珠菌无特殊致龋基因型,携带白色念珠菌基因型与民族并无关联。
韩宁[7](2019)在《膜安口内凝胶辅助曲安奈德口腔软膏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对膜安口内凝胶辅助曲安奈德口腔软膏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与单独使用曲安奈德口腔软膏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短期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通过比较用药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变化、病损糜烂面愈合情况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探讨膜安口内凝胶在曲安奈德口腔软膏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18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科就诊的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病理检查诊断为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其中排除涉及排除标准的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将60例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由同一名医生对全部患者进行口腔检查,按照同一标准记录患者初诊自觉症状和口腔病损情况。向患者解释病情,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口腔卫生宣教,去除局部刺激因素等一般治疗。常规给予A、B两组患者:碳酸氢钠片含漱(常温纯净水配置成3%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10ml/次,3次/日;西帕依固龈液含漱5ml/次,3次/日;白芍总苷胶囊口服,0.6g/次,2次/日。在此基础上,局部用药:A组:曲安奈德口腔软膏局部涂擦3次/日。B组:曲安奈德口腔软膏+膜安口内凝胶局部涂抹3次/日。使用方法:曲安奈德口腔软膏仅应用在口腔黏膜扁平苔藓糜烂病损表面,用量以达到覆盖全部糜烂病损区域为佳,不可反复揉擦;膜安口内凝胶用量需覆盖全部曲安奈德软膏涂药区,病损面积广泛者,可采用漱口方式,使凝胶均匀覆盖整个口腔黏膜;用药后1h勿漱口、进食;糜烂面愈合后停止继续应用曲安奈德口腔软膏和膜安口内凝胶两种药物。患者用药后1周、2周、4周复诊时,由同一名医生按照同一标准记录患者主观疼痛程度、病损糜烂面积大小及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周、4周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用药后4周总有效率作为疗效评判指标,并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患者一般情况A组30例患者中1例失访。共纳入29例有效病例,平均年龄(51.48±11.28)岁,男性7例,女性22例;B组30例患者中,2例患者失访,1例患者1周复诊时缺访,1例患者手术切除糜烂增生病损后未再按医嘱用药,最终有效病例共26例,平均年龄(52.27±12.98)岁,男性3例,女性2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用药前,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P=0.313);用药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均减轻;用药后1周,两组之间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P=0.129),用药后2周、4周,B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A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损糜烂面积比较用药前,两组患者糜烂面积大小无明显差异(P=0.344);用药后两组患者糜烂面积均减小;用药后1周,两组之间糜烂面积大小无明显差异(P=0.399),用药后2周、4周,B组糜烂面积显着小于A组(P=0.027,P=0.009)。4.两组患者用药后4周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4周,A组29例患者:8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B组26例患者:16例显效,10例有效。用药后4周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24)。5.两组患者用药后4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4周,A组3例患者用药初期局部黏膜出现短暂烧灼痛、刺痛;2例患者涂药后出现口干、恶心;1例患者局部黏膜色素沉着,舌背丝状乳头增生,舌苔色黑,疑似真菌感染。B组患者中未出现上述不良反应。用药后4周,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高于B组(P=0.024)。结论:1.曲安奈德口腔软膏配合局部及全身用药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具有较好临床疗效。2.膜安口内凝胶辅助曲安奈德口腔软膏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可以提高临床疗效。3.膜安口内凝胶辅助曲安奈德口腔软膏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可以降低单独使用曲安奈德口腔软膏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赵雯雯,毕庆伟,李岩,鲍莉,王君芳,崔丽华[8](2016)在《口腔扁平苔藓患者黏膜脱落上皮中人β防御素-2和白色念珠菌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口腔黏膜脱落上皮中的人β防御素-2(HBD-2)及白色念珠菌的情况。方法运用RT-PCR和沙堡琼脂培养基细菌培养方法分析10例健康人、70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35例充血糜烂型、35例斑纹型)口腔黏膜脱落上皮细胞中HBD-2、白色念珠菌的情况。结果 10例健康对照组中HBD-2和白色念珠菌的实验结果均为阴性;70例病例组患者中,HBD-2在充血糜烂型组阳性表达率为45.71%(16/35),在斑纹型组阳性表达率为22.86%(8/35),HBD-2在充血糜烂组与在斑纹组中的表达结果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HBD-2在病例组与在健康对照组的表达结果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白色念珠菌在充血糜烂型组阳性检测率为37.14%(13/35),在斑纹型组阳性检测率为14.29%(5/35),白色念珠菌在充血糜烂组与在斑纹组中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色念珠菌在病例组中阳性检测率为25.71%(18/70),与在正常组中的阳性检测结果(0/1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HBD-2与白色念珠菌的相关关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口腔黏膜脱落上皮中HBD-2的表达情况和白色念珠菌的检测情况与扁平苔藓的病变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并随病情的加重所得结果均有增高表现。
卢恕来,刘家宁,闫元元,陈强,陈宜辉,汪湛,李家旭[9](2016)在《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白色念珠菌分离株的毒力与遗传特征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白色念珠菌分离株的毒力与遗传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口腔扁平苔藓(120株白色念珠菌)患者120例作为糜烂组,并选取同期43例健康者(43株)作为对照组。使用RAPD分析非糜烂型(36株)、糜烂型(84株)以及健康者白色念株菌基因型特征,了解其毒力特征。结果对照组主要为B型、D型,糜烂型组为A型、C型,非糜烂组为A型、D型。基因型A型、C型磷脂酶活性高于B型、C型。基因A型黏附力最高,其次为C型,均高于B型、D型。结论高毒力白色念珠菌分离株可能与口腔扁平苔藓发生发展有关。
林姬艳[10](2015)在《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及分离株SAP表达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分析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及分离株分泌性天冬氨酸蛋白酶(SAP)的表达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6月100例OLP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无口腔黏膜疾病者为对照组,采用含漱浓缩培养法收集白色念珠菌分离株,鉴定后与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KB)共同培养,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白色念珠菌检出情况、分离株形态学特点及与KB细胞共培养后不同时间段SAP表达阳性情况。结果观察组白色念珠菌阳性率为34.0%,高于对照组的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06,P<0.05),SAP1在共培养6、12、24 h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SAP3在共培养6、12、24 h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SAP5在共培养6、12 h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白色念珠菌检出率较健康人群高,与KB细胞共培养后在SAP1、3、5基因阳性表达较健康人群有显着增高,白色念珠菌(CA)的高毒力基因表达差异可能与CA和OLP有一定的相关性。
二、口腔白色念珠菌基因型与扁平苔藓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口腔白色念珠菌基因型与扁平苔藓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IL-22、IL-22R1、IL-27基因多态性与口腔扁平苔藓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主要试剂与耗材 |
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 实验过程 |
2.1 唾液样本采集 |
2.2 标本DNA提取 |
2.3 DNA浓度和纯度的测定 |
2.4 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 |
3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临床基础资料比较 |
2 DNA质量检测结果 |
3 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检验 |
4 三个位点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 |
4.1 IL-22 rs2227485位点 |
4.2 IL-22R1 rs3795299位点 |
4.3 IL-27 rs153109位点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口腔扁平苔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附录 (20 个病例) |
致谢 |
(2)复方倍他米松联合半导体激光对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念珠菌及IL-17、IL-38炎性因子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IL-17、IL-38炎症因子及念珠菌与该疾病相关性的研究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3 实验方法 |
4 数据处理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复方倍他米松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EOLP的临床疗效及对IL-17、IL-38相关炎症因子及念珠菌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3 实验方法 |
4 数据处理 |
结果 |
1 临床治疗效果 |
2 实验室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临床病例展示 |
临床病例展示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3)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菌群与TLRs/NF-κB p65信号通路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实验材料 |
1.1 主要试剂和耗材 |
1.2 实验仪器设备 |
2.研究方法 |
2.1 实验对象的选择 |
2.2 唾液和组织收集 |
2.3 16SrRNA高通量测序 |
2.4 HE染色 |
2.5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TLR2、TLR4、NF-κB p65) |
2.6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3.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唾液细菌分析 |
2.HE染色结果分析 |
3.TLR2、TLR4、NF-κB p65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
4.唾液中IL-6、TNF-α的表达水平 |
5.Pearson相关性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20例病例汇报 |
病例1:口腔扁平苔藓 |
病例2:口腔扁平苔藓 |
参考文献 |
病例3: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
参考文献 |
病例4: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
病例5:复发性口腔溃疡合并天疱疮 |
参考文献 |
病例6:慢性牙周炎 |
病例7:慢性牙周炎 |
病例8:慢性牙周炎 |
病例9: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 |
病例10: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 |
参考文献 |
病例11:慢性根尖周炎 |
病例12:慢性牙髓炎 |
病例13:慢性牙髓炎 |
病例14:慢性牙髓炎—上颌第二磨牙腭侧双根双根管 |
参考文献 |
病例15:阻生齿拔除一例 |
病例16:阻生齿拔除一例 |
参考文献 |
病例17:瓷贴面修复氟斑牙一例 |
病例18:前牙间隙-数字化美学修复 |
参考文献 |
病例19:双侧上颌乳磨牙外伤冠根折预成冠修复一例 |
病例20:年轻恒牙复杂冠根折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附录) |
致谢 |
(4)几种感染因素与口腔扁平苔藓关系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口腔扁平苔藓组织中p16INK4a和HPV检测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口腔真菌微生物组变化的初步探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血液中四种指标的检测分析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患者知情同意书 |
综述 微生物因索在口腔扁平苔藓发病中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口腔扁平苔藓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OLP与细菌感染 |
1. 与牙周致病菌相关研究 |
2. 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研究 |
OLP与病毒感染 |
1. 肝炎病毒 |
2. 疱疹病毒 |
3. 人乳头瘤病毒 |
OLP与真菌感染 |
(6)新疆博州地区三民族儿童口腔白色念珠菌分布及其与患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2 研究方法 |
2.1 技术路线 |
2.2 研究对象 |
2.3 纳入排除标准 |
2.4 口腔检查 |
2.5 白色念珠菌样本的收集 |
2.6 白色念珠菌样本的分离纯化 |
2.7 白色念珠菌样本的冻存与复苏 |
2.8 白色念珠菌的鉴定 |
2.9 白色念珠菌ITS区测序鉴定 |
3 白色念珠菌PCR-25Sr DNA基因分型 |
4 质量控制 |
5 统计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7)膜安口内凝胶辅助曲安奈德口腔软膏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典型病例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口腔扁平苔藓与牙菌斑的相关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口腔扁平苔藓患者黏膜脱落上皮中人β防御素-2和白色念珠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9)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白色念珠菌分离株的毒力与遗传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遗传特征 |
2 结果 |
2.1 遗传特征 |
2.2 不同基因型白色念珠菌磷脂酶活性对比 |
2.3 不同基因型白色念珠菌对颊细胞黏附力对比 |
3 讨论 |
(10)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及分离株SAP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四、口腔白色念珠菌基因型与扁平苔藓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IL-22、IL-22R1、IL-27基因多态性与口腔扁平苔藓的相关性研究[D]. 潘英潇. 青岛大学, 2021
- [2]复方倍他米松联合半导体激光对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念珠菌及IL-17、IL-38炎性因子影响的研究[D]. 王赛男. 青岛大学, 2020(01)
- [3]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菌群与TLRs/NF-κB p65信号通路的相关性研究[D]. 邓松松. 青岛大学, 2020(01)
- [4]几种感染因素与口腔扁平苔藓关系的初步研究[D]. 曾水芹.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5]口腔扁平苔藓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 汪苑苑,王嘉祺,关晓兵. 北京口腔医学, 2019(04)
- [6]新疆博州地区三民族儿童口腔白色念珠菌分布及其与患龋的相关性研究[D]. 曹宏飞.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1)
- [7]膜安口内凝胶辅助曲安奈德口腔软膏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观察[D]. 韩宁.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8]口腔扁平苔藓患者黏膜脱落上皮中人β防御素-2和白色念珠菌的研究[J]. 赵雯雯,毕庆伟,李岩,鲍莉,王君芳,崔丽华. 医学研究杂志, 2016(07)
- [9]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白色念珠菌分离株的毒力与遗传特征研究[J]. 卢恕来,刘家宁,闫元元,陈强,陈宜辉,汪湛,李家旭.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6(08)
- [10]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及分离株SAP表达的研究[J]. 林姬艳. 实用预防医学, 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