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彩色棉织物的生物酶软化

天然彩色棉织物的生物酶软化

一、天然彩色棉织物的生物酶柔软整理(论文文献综述)

陆超琪,刘耀乾,顾义师,钱海洪,冯雪凌,隋晓锋[1](2020)在《棉织物柔软后整理的研究新进展(二)》文中研究表明5.1含硅柔软剂整理有机硅油是一类含有大量硅氧键的柔软整理剂,其分子具有较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较大的柔顺性[29]。有机硅的软化机理和普通软化剂类似,即在纤维表面形成柔性膜,使得纤维间的摩擦降低。有机硅整理能赋予棉织物非常高的柔软度和良好的回弹性、透气性、折皱回复性、耐磨性和机械强

王佳[2](2018)在《天然棕色棉混纺产品抗菌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天然彩色棉是带有天然色泽的棉花品种。其产品色泽柔和,手感柔软,穿着舒适,且具有天然的抗菌、抗氧化、抗紫外线等性能,适合开发内衣、睡衣、婴幼儿服饰、床上用品等。研究报道,天然彩色棉的抗菌性能主要来源于纤维中的色素物质。但是这些物质的结构不是很稳定,在各种加工过程及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褪色、变色等现象,可能导致其抗菌性能发生改变。另外,由于天然彩色棉(包括棕色棉)的纤维品质较普通白棉低,其产品往往是混纺产品。明确棕色棉混纺产品的抗菌特性及其随加工和日常使用等因素变化的规律十分必要,可为天然棕色棉抗菌产品的开发和日常维护提供借鉴。本课题以天然棕色棉及其混纺产品为研究对象,对其抗菌性能、抗菌机理和混纺比、精练加工、水洗及日晒对抗菌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结论如下:(1)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和浊度测定法对棕色棉纤维的抗菌性能进行定量测试,发现棕色棉纤维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7.9%和79.5%,并且发现,经过碱处理和果胶酶处理后,抗菌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采用晕圈法和FITC/PI双色荧光法对棕色棉色素的抗菌活性进行定性表征,结果显示色素的浓度越高,其抑菌能力越强,说明棕色棉的抗菌性来源于纤维中的色素物质。利用扫描电镜图对细菌细胞表面的形态进行了观察,SEM图表明棕色棉色素可能与细菌的细胞膜结构发生结合,通过破坏细胞膜的转运能力,达到破坏细菌正常的生长和繁殖过程、最终杀死细菌的效果。(2)制备了一系列棕色棉/白棉混纺产品,并对混纺比与混纺产品抗菌性之间的关系及碱、果胶酶精练、水洗和日晒后棕色棉产品抗菌性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混纺样品的抗菌性能随棕色棉混纺比例的增加,呈现开始以线性上升,然后缓慢上升,最后趋于稳定的规律。含棕色棉70%左右的混纺样品的抗菌性能已接近纯棕色棉样品的抗菌性能(抗菌效率最佳),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1.2%和86.1%。精练后,棕色棉混纺样品的抗菌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尤其是棕色棉含量较低的混纺样品。水洗和日晒不利于棕色棉样品抗菌性的保持,但抑菌率下降不大:水洗15次,对两种细菌仍然具有68.1%和60.4%的抑菌率;加强日晒15 h,其抑菌率仍然有81.5%和70.9%。总体来说,棕色棉/白棉混纺产品具有优良且较稳定的抗菌性能。(3)按30/70、70/30混纺比制备棕色棉与不同纤维(白棉、羊毛、蚕丝、黏胶和涤纶)的混纺产品,对其洗涤前后的抗菌性能进行研究,并以各混纺样品抑菌率的方差和均值进行检验,发现在相同棕色棉纤维含量下,不同种类的棕色棉混纺产品的抗菌性相差不大,含70%棕色棉的各混纺样品的抗菌性均接近纯棕色棉样品。水洗处理对不同的棕色棉混纺产品均有不利影响。水洗后,棕色棉/白棉、棕色棉/羊毛、棕色棉/蚕丝、棕色棉/黏胶、棕色棉/涤纶混纺样品的抗菌性均随洗涤次数的增加而下降,且在相同洗涤次数下,各混纺样品的抑菌率基本一致。这表明,棕色棉与不同纤维混纺的产品的抗菌性能仅与产品中棕色棉的含量有关,其他纤维对其影响可忽略。

吴楠楠[3](2010)在《亚麻/竹纤维功能性面料的开发》文中指出随着全球环境意识的加强和“绿色工程”的兴起,天然纤维生产的绿色产品和生态服装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亚麻制品具有挺括、凉爽、吸湿性好、不沾皮肤和保健、抑菌、抗静电等多种卫生性能,长期使用对人体有益,被视为绿色保健用品。竹纤维产品柔滑软暖、凉爽舒适、抑菌抗菌、绿色环保,不会对人体皮肤造成任何过敏性不良反应,是真正的亲肤保健产品,应用领域宽广。本文充分利用亚麻,竹纤维的优良特性,将亚麻,竹纤维交织制成织物,并按照以下流程进行研究:亚麻/竹纤维交织织物织造与前处理→织物抗皱整理工艺研究→织物柔软整理工艺研究→织物抗菌性能测试。首先,用烧碱和生物酶分别对亚麻/竹纤维交织织物进行处理,实验证明,酶处理工艺已能基本达到传统碱处理的效果。淀粉酶退浆的优化工艺可以代替碱退浆工艺,采用酶处理不仅工艺温和,对纱线、织物损伤小,有效降低能耗和水耗、节约成本,而且解决了烧碱工艺复杂、污染严重的问题,使亚麻织物退浆更好地向着我国目前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其次,采用BTCA对亚麻/竹纤维交织织物进行抗皱整理。经分析发现,整理剂用量、催化剂用量、焙烘温度以及焙烘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对抗皱整理效果均有影响。为了确定BTCA的最佳整理工艺,我们进行了正交实验,以折皱回复角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综合各因素的考虑最终确定的亚麻、竹纤维交织织物BTCA抗皱整理的较佳工艺为:BTCA120g/L, NaH2PO250g/L,焙烘温度150℃,焙烘时间2min。在亚麻/竹纤维交织织物的柔软整理中,我们分别采用纤维素酶整理、氨基硅油整理和纤维素酶配合氨基硅油整理。通过测试整理后织物毛效和减量率及断裂强力保留率发现,纤维素酶对织物进行柔软整理,织物的毛效提高,但强力下降很大;采用氨基硅油和纤维素酶配合氨基硅油整理,织物的毛效下降,但强力下降不大,采用纤维素酶配合氨基硅油整理,织物的毛效及断裂强力介于两者之间。同时通过织物各服用性能的比较分析发现,总体上看来,采用纤维素酶配合氨基硅油整理后的织物服用性能较好。在实际应用时,使用柔软剂和生物酶处理两种柔软整理方法优势互补,提高了织物的附加值。此外,本文针对亚麻/竹纤维交织织物的抗菌性能进行对比性测试,亚麻/竹纤维交织织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为55.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为52.9%,具有明显的抗菌效果。研究分析表明亚麻/竹纤维交织面料的综合性能好,而且是天然材料,今后的使用范围将非常广阔,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赵雪,何瑾馨,展义臻[4](2009)在《纺织品生态后整理技术》文中认为从生态角度介绍和分析了近年来开发的生态纺织品整理技术。着重介绍了纺织品柔软整理技术、纺织品免烫整理技术、纺织品抗紫外线整理技术、纺织品抗静电整理技术、抗电磁辐射整理技术及其他一些新型的纺织品功能保健整理技术。

严雯,沈为,邵楠[5](2008)在《天然彩色棉针织物的柔软整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天然彩色棉针织物进行酶整理,以及酶和柔软剂的二次柔软整理,进一步改善彩色棉针织物的手感。研究证明,天然彩色棉与新型原料天丝或莫代尔混纺的针织物,经纤维素酶或酶和柔软剂的二次柔软整理均能有效地改善织物的手感,尤其是后者不仅手感改善,而且织物的强降、失重少,从而提高了耐穿性和附加值。

陈美娟[6](2007)在《纱线结构形态与彩棉针织物服用性能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纺织产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纺织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化学品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而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很大。因此,无需染色的天然彩色棉的开发利用已引起世界各主要产棉国的充分重视,有关彩棉纤维的研究和产品开发己成为当前纺织产业的热点之一。但是天然彩棉纤维的品质较白棉差,使得纺织加工后的产品服用性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目前我国主要采用传统环锭纺技术加工天然彩色棉,所加工的彩棉纱线毛羽和棉结多,制成的面料光洁度差、起球性严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彩棉新产品的开发。消费者普遍反映:彩棉针织服装的手感柔而不挺,保形性差。因此,改善彩棉针织面料的服用性能,尤其是高比例彩棉针织面料的服用性能,对于开发高档彩棉针织服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课题的主要内容由以下三部分组成。首先,对目前常用的环锭纺、转杯纺、喷气纺和喷气涡流纺四种纺纱加工技术作了较为全面的调研。在充分了解各类纺纱技术的发展概况、成纱机理、纱线结构及应用领域的情况下,意识到纺纱加工工艺和纱线结构形态是影响产品服用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从纱线结构形态入手,是改善彩棉针织物服用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接着,课题采用以上四种纺纱加工技术,分别纺制彩棉/白棉混纺的高比例(80/20)和低比例(15/85)纱,共16个品种。通过对各品种纱线的基本性能,包括力学性能、捻度、毛羽、条干不匀、摩擦性及膨松性等的测试和对比,发现虽然环锭纱的强伸性优于喷气纱、转杯纱和喷气涡流纱三种新型纱,但新型纱的毛羽普遍比环锭纱少,尤其是有害毛羽数(>3mm)明显减少,其中喷气涡流纱几乎为0;虽然环锭纱条干比新型纱好,但中高支喷气涡流纱的粗节与棉结比环锭纱少。在三类新型纱中,喷气涡流纱的条干和强伸性均优于喷气纱和转杯纱,且强力接近于环锭纱。因此,采用喷气涡流纺技术加工天然彩色棉纤维,以提高彩棉针织面料的服用性能成为本课题的重点。最后,课题在前阶段研究的基础上,对各类纱线织制的针织面料作了较为详细的性能测试和分析。此阶段的研究工作涉及到织物组织、设备选用,前处理工艺及织物性能测试与评价等多方面的内容。织物性能测试与分析包括织物的强伸性、耐磨性、抗起毛起球性、抗皱性、尺寸稳定性、表面光洁性、刚柔性、悬垂性、透气性以及透湿性等。通过织物性能对比,发现喷气涡流纱彩棉针织物较之其他织物具有表面光洁,绒毛少而短,抗弯刚度大,手感挺括等优点,同时还具有较好的耐磨性、抗起毛起球性、折皱回复性和透气透湿性。虽然喷气涡流纱的强力略低于环锭纱,但并不影响其加工和服用。论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采用新型的纺纱技术加工天然彩棉纱。在理论研究中,通过纱线结构的对比分析,研究了纱线结构形态与彩棉针织物服用性能的相关性;在测试分析中,通过纱线和织物的全面性能对比分析,最终得出了采用喷气涡流纺加工技术是提高高比例彩棉针织面料服用性能,尤其是表面光洁性、硬挺性和保形性的有效途径这一可信结论。论文的研究内容可为开发高档彩棉针织服装产品提供参考。

严雯[7](2007)在《彩色棉混纺针织产品的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彩色棉是具有天然色彩的特种棉花,其产品无需染色,是一种绿色环保的产品,因此对彩色棉及其产品的研究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本课题主要研究了纤维原料和柔软整理工艺对彩色棉混纺针织物手感风格及服用性能的影响,旨在开发出手感和服用性能均佳的彩色棉混纺针织产品。本课题选用了八种彩色棉混纺纱,对其拉伸、弯曲、捻度、毛羽、吸湿性能及条干均匀度进行了测试,为彩棉混纺针织物服用性能及风格的研究分析提供依据。测试结果表明:除与羊绒纤维混纺的彩色棉混纺纱的断裂强力较低,条干不匀率大,纱线品质较差外,其余七种彩色棉混纺纱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能达到精梳针织棉纱的品质要求。本课题对三种彩色棉混纺纬平针织物分别进行了纤维素酶整理、柔软剂整理,以及纤维素酶→柔软剂的二次柔软整理,通过比较织物部分服用性能以及织物色泽变化,选出最优的柔软整理工艺。实验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整理虽然可以使彩色棉织物获得良好的吸湿性和柔软手感,但以织物的重量及强力损失为代价,并且整理后的彩棉混纺针织物颜色变深且色泽黯淡;柔软剂比纤维素酶能更有效地降低织物的弯曲刚度且赋予织物更鲜艳的色泽,其中以平滑氨基硅油乳液的柔软效果最突出;二次柔软整理不仅可以减小纤维素酶整理对织物重量、强力、色泽变化的不良影响,而且能得到最佳的织物手感,为最佳的柔软整理工艺。本课题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将上述彩色棉混纺纱分别织成纬平针和双罗纹织物,共计11种。分别进行前处理→二次柔软整理→热定形整理,并对织物的各项服用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天丝、莫代尔等纤维的混入提高了纱线断裂强力,对织物顶破强力有积极作用,增强了织物的耐用性;彩色棉混纺针织物的透气性与透湿性密切相关,混入羊绒、天丝、牛奶等纤维后,织物的透气、透湿性与棕棉/白棉混纺织物相差不大;除了柔软整理能改善织物手感外,天丝、莫代尔、丽赛、牛奶、超细涤纶、羊绒等纤维的混入,也能显着降低彩色棉混纺针织物的弯曲刚度和悬垂系数,赋予织物柔软手感,同时织物的抗皱性也得到一定改善,织物不仅柔软且有身骨,外观形态良好。用马丁代尔起毛起球仪对彩色棉混纺针织物进行起毛起球实验后发现:天丝、牛奶、羊绒等纤维的混入,会使彩色棉混纺针织物的起毛起球性能变差;纱线毛羽数量多、捻度大、条干不匀率大,也会加剧织物的起毛起球现象;纤维素酶整理的抛光作用,能显着改善织物的起毛起球性能。在保证织物手感的前提下,本课题通过适当增大织物的密度,或者将彩色棉混纺纱与PTT长丝交织等方法,使彩色棉混纺针织物的起毛起球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采用KES检测系统测试各织物的拉伸、弯曲、剪切、压缩和表面性能,经计算得出11种彩棉混纺针织物的基本风格值;通过对不同柔软工艺整理后的彩色棉针织物进行灰关联分析,得到关联度排序,其结果与专家主观评定完全一致;进而利用灰关联分析法对上述织物综合风格优劣的评价表明,当彩色棉混纺纱中棕棉纤维的含量增加,或者天丝、莫代尔、牛奶等纤维的含量大于或等于50%时,对改善其针织物手感的效果明显。

王菊梅[8](2007)在《亚麻、彩棉多组分针织物前处理和后整理工艺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亚麻具有凉爽透气、防腐抑菌、色调柔和、防紫外线等优异性能,倍受消费者喜爱,是国际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纺织商品之一。天然彩色棉则由于其天然有色、产品不需染色加工,打破了传统纺织品生产必须通过染色才能由原棉白色变成色彩斑斓的纺织品的格局,杜绝了因使用染料染色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是世界上公认的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生态纺织品,成为纺织品中能冲破国外绿色贸易壁垒的领头产品。本文主要研究了亚麻、彩棉多组分针织物的前处理和柔软整理工艺。在前处理中,我们分别采用精练酶和纤维素酶对织物进行精练,并分析了预处理、酶用量、PH值、温度和时间对精练酶和纤维素酶精练的影响,得出精练酶精练各工艺较佳参数:酶用量1g/L-2g/L,PH值7-9,温度50℃-60℃,时间30min-60min;纤维素酶精练工艺的较佳参数:酶用量1%-2%(相对布重),PH值3-5,温度40℃-50℃,时间30min-60min。为了确定精练酶和纤维素酶的最佳精练工艺,我们在上述工艺参数范围内进行了正交实验,得出精练酶最佳精练工艺参数为:酶用量1.5 g/L,pH值8,温度60℃,时间45min,渗透剂2g/L,浴比1∶20;纤维素酶最佳精练工艺参数为:酶用量为1.5%,pH值为5,温度45℃,时间45min,渗透剂2g/L,浴比1∶20。随后,通过上述分析得出的精练酶和纤维素酶最佳精练效果与碱精练三者进行比较发现,精练酶精练效果比纤维素酶好,纤维素酶精练后织物的柔软性比精练酶好,精练酶和纤维素酶精练后织物的毛效都没碱精练好,但从总体上来看,精练酶的精练效果比碱精练的好,精练酶对亚麻、彩棉多组分针织物的精练效果较佳,而且符合亚麻、彩棉多组分针织物的天然环保性能。在亚麻、彩棉多组分针织物的柔软整理中,我们采用了纤维素酶整理、氨基硅油整理和纤维素酶配合氨基硅油整理三种整理方法。通过比较整理后织物毛效和顶破强力发现,纤维素酶整理后织物的毛效提高,但顶破强力下降很大;氨基硅油整理后,织物毛效下降,但顶破强力增加;而采用纤维素酶配合氨基硅油整理后,织物的毛效及顶破强力介于两者之间。然后,我们对织物的其他服用性能进行了测试及分析,最终得出以下结论:织物的柔软性、悬垂性及抗折皱回复性:纤维素酶配合氨基硅油整理>氨基硅油整理>纤维素酶整理;抗起毛起球性;纤维素酶配合氨基硅油整理>氨基硅油整理=纤维素酶整理;透气性:纤维素酶整理>纤维素酶配合氨基硅油整理>氨基硅油整理。最后,我们采用KES-F对三种整理方法整理后的织物进行了风格测试,同时对织物风格作了模糊综合评价。其结果表明,三种整理后的织物风格都较好,但从整体上来看,采用氨基硅油和纤维素酶配合氨基硅油整理后的织物风格比单独采用纤维素酶整理的要好。

陈莉[9](2006)在《棉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重点介绍了棉纤维改性技术及改性产品的开发现状,分析了棉改性技术的发展趋势,得出经过改性后可以实现棉纤维性能的优良化、功能的多样化、产品的生态化。

张会青,盛爱军[10](2006)在《精梳彩棉/莫代尔赛络纺色织布的染整工艺》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彩棉与莫代尔纤维混纺织物的染整加工,烧毛、酶退浆、丝光、固色、柔软、预缩的工艺条件。针对彩棉纤维部分重金属含量超标,在退浆、丝光工序两次使用螯合分散剂,以降低或去除重金属离子,经检测,处理后基本符合Oeko-Tex标准100的要求。

二、天然彩色棉织物的生物酶柔软整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然彩色棉织物的生物酶柔软整理(论文提纲范文)

(1)棉织物柔软后整理的研究新进展(二)(论文提纲范文)

5.1含硅柔软剂整理
5.2无硅柔软剂整理
5.3蛋白柔软剂整理
6结束语

(2)天然棕色棉混纺产品抗菌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天然彩色棉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1.2 天然彩色棉纤维的基本结构与组成
    1.3 天然彩色棉的功能性
        1.3.1 天然彩色棉的阻燃性能
        1.3.2 天然彩色棉的防紫外线性能
        1.3.3 天然彩色棉的抗氧化性能
        1.3.4 天然彩色棉的抗菌性能
        1.3.5 天然彩色棉的其他性能
    1.4 天然彩色棉产品的开发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6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天然棕色棉的抗菌性能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材料与主要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1.3 纤维预处理
        2.1.4 色素提取
        2.1.5 培养基及溶液的配制
        2.1.6 器皿的灭菌
        2.1.7 菌悬液的准备
        2.1.8 抗菌性能测试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2.1 棕色棉纤维的抗菌性
        2.2.2 棕色棉色素的抗菌性
        2.2.3 棕色棉色素的抗菌机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天然棕色棉/白棉混纺产品的抗菌性能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材料与主要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1.3 棕色棉混纺样品的制备
        3.1.4 样品颜色参数测定
        3.1.5 样品的精练处理
        3.1.6 样品的洗涤处理
        3.1.7 样品的日晒处理
        3.1.8 样品的表面形貌分析
        3.1.9 抗菌测试所需物品的准备
        3.1.10 样品的抗菌性能测试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棕色棉/白棉混纺样品的颜色
        3.2.2 混纺样品的抗菌性
        3.2.3 精练处理对混纺样品抗菌性的影响
        3.2.4 家用洗涤对混纺样品抗菌性的影响
        3.2.5 不同条件处理对纤维表面形貌的影响
        3.2.6 日晒对混纺样品抗菌性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天然棕色棉/其他纤维混纺产品的抗菌性能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材料与主要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1.3 棕色棉混纺样品的制备
        4.1.4 样品的洗涤处理
        4.1.5 抗菌测试所需物品的准备
        4.1.6 样品的抗菌性能测试
        4.1.7 样品抗菌性的方差与均值检验
        4.1.8 样品的表面形貌分析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1 各混纺样本的抗菌性能
        4.2.2 水洗处理对各混纺样本抗菌性的影响
        4.2.3 抑菌率的方差及均值分析
        4.2.4 水洗前后各混纺样品的表面形貌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亚麻/竹纤维功能性面料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前言
    1.1 引言
    1.2 亚麻产品生产及研究现状
    1.3 竹纤维产品生产及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意义及内容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用价值
        1.4.3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2章 亚麻/竹纤维交织织物的织造与前处理
    2.1 产品规格及工艺设计流程
        2.1.1 产品规格
        2.1.2 织造工艺流程
        2.1.3 织造技术分析
    2.2 织物的前处理工艺
        2.2.1 材料
        2.2.2 助剂
        2.2.3 实验仪器
        2.2.4 整理工艺流程及参数
        2.2.5 测试指标
        2.2.6 前处理效果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亚麻/竹纤维交织织物抗皱整理工艺研究
    3.1 纤维素纤维织物产生折皱的原因
    3.2 纤维素纤维织物的防皱机理
    3.3 多元羧酸的作用机理
        3.3.1 多元羧酸的作用机理
        3.3.2 BTCA免烫整理的原理
    3.4 实验器材及测试指标
        3.4.1 材料
        3.4.2 助剂
        3.4.3 实验仪器
        3.4.4 整理工艺流程
        3.4.5 测试指标
    3.5 抗皱整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3.5.1 整理剂用量对织物抗皱性能的影响
        3.5.2 催化剂用量对织物抗皱性能的影响
        3.5.3 焙烘温度对织物抗皱性能的影响
        3.5.4 焙烘时间对织物抗皱性能的影响
    3.6 抗皱整理工艺正交试验与结果
        3.6.1 实验准备
        3.6.2 实验方法及结果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亚麻/竹纤维交织织物柔软整理工艺研究
    4.1 织物柔软整理的方法
        4.1.1 机械加工法
        4.1.2 化学法
        4.1.3 生物酶加工法
    4.2 织物柔软整理实验
        4.2.1 材料
        4.2.2 助剂
        4.2.3 实验仪器
        4.2.4 整理工艺流程及参数
        4.2.5 测试指标
    4.3 柔软整理效果分析与探讨
    4.4 织物其它服用性能的分析比较
        4.4.1 织物结构的分析比较
        4.4.2 织物的刚柔性测试
        4.4.3 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测定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亚麻/竹纤维交织织物抗菌性能研究
    5.1 抗菌性测试方法概述
        5.1.1 抗菌性测试菌种的选择
        5.1.2 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分类
        5.1.3 抗菌性能评价方法的选择
    5.2 亚麻/竹纤维交织织物的抗菌性实验
        5.2.1 材料
        5.2.2 助剂
        5.2.3 实验仪器
        5.2.4 实验准备及步骤
        5.2.5 抗菌试验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6.1 全文小结
    6.2 论文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4)纺织品生态后整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纺织品柔软整理
    1.1 物理整理
    1.2 生物酶柔软整理
2 纺织品免烫整理
    2.1 无甲醛免烫整理
    2.2 超声波免烫整理应用
3 纺织品抗紫外线整理
    3.1 纺织品固有的紫外线防护功能
    3.2 抗紫外线的整理
4 纺织品功能保健整理
    4.1 抗菌卫生整理
        4.1.1 纺织品抗菌剂整理
        4.1.2 抗菌纤维的纺织品
    4.2 负离子远红外保健整理
        4.2.1 远红外纤维
        4.2.2 负离子纤维
    4.3 持久香味整理
    4.4 中药保健整理
        4.4.1 中草药织物的后整理方法
        4.4.2 助剂选择
    4.5 其他保健纺织品
        4.5.1 维生素上衣
        4.5.2生物光素材料
5 纺织品抗静电及电磁辐射整理
    5.1 纺织品抗静电整理
    5.2 纺织品抗电磁波整理
6 结 语

(6)纱线结构形态与彩棉针织物服用性能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天然彩色棉
    1.2 彩棉的研究现状
    1.3 彩棉存在的问题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第二章 纺纱技术及其纱线结构形态
    2.1 环锭纺纱
    2.2 转杯纺纱
    2.3 喷气纺纱
    2.4 喷气涡流纺纱
    2.5 四种纺纱表观结构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彩棉纱线性能研究
    3.1 彩棉混纺纱线设计
    3.2 纱线性能测试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彩棉织物试样制备
    4.1 针织物编织
    4.2 织物前处理
    4.3 织物物理参数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针织物服用性能测试与分析
    5.1 织物顶破性能测试与分析
    5.2 织物耐磨性测试与分析
    5.3 织物抗起毛起球性测试与分析
    5.4 织物抗皱性测试与分析
    5.5 织物缩水率测试与分析
    5.6 织物表面光洁性测试与分析
    5.7 织物弯曲性能测试与分析
    5.8 织物悬垂性测试与分析
    5.9 织物透气透湿性测试与分析
    5.10 喷气涡流纱的综合评价
    5.11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纱线纵向表观结构
附录2 织物表面光洁性
附录3 原始数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彩色棉混纺针织产品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天然彩色棉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1.3 天然彩色棉的结构和性能
    1.4 天然彩色棉产品的研究意义
    1.5 天然彩色棉产品的开发
    1.6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及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彩色棉混纺纱性能测试研究
    2.1 概述
    2.2 原料选择
    2.3 纱线力学性能测试
    2.4 纱线捻度测试
    2.5 纱线毛羽测试
    2.6 纱线吸湿性测试
    2.7 纱线条干均匀度测试
    2.8 纱线品质分析
    2.9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彩色棉混纺针织物柔软整理研究
    3.1 概述
    3.2 彩色棉混纺针织物的制备
    3.3 纤维素酶生态整理研究
    3.4 柔软剂柔软整理研究
    3.5 二次柔软整理研究
    3.6 不同柔软整理对彩色棉织物色泽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彩色棉混纺针织物制备
    4.1 概述
    4.2 彩色棉混纺针织物的编织
    4.3 彩色棉混纺针织物的整理
    4.4 彩色棉混纺针织物的光坯物理指标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彩色棉混纺针织物服用性能研究
    5.1 概述
    5.2 试样规格
    5.3 彩色棉混纺针织物服用性能的测试与分析
    5.4 彩色棉混纺针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研究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彩色棉混纺针织物风格研究
    6.1 概述
    6.2 织物手感的评价方法
    6.3 彩色棉混纺针织物手感的力学性能测试
    6.4 彩色棉混纺针织物基本风格评定
    6.5 彩色棉混纺针织物综合风格评定的数学方法
    6.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7.1 本课题主要结论
    7.2 展望
附录1 实验测试数据
附录2 彩色棉混纺针织物手感灰度关联分析 MATLAB程序
附录3 KES-F风格仪实验测试数据
本人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致谢

(8)亚麻、彩棉多组分针织物前处理和后整理工艺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引言
    1.2 亚麻产品的生产及研究现状
    1.3 天然彩棉产品的生产及研究现状
    1.4 生物酶处理在亚麻、彩棉产品开发上的应用
    1.5 本课题进行的目的和意义
    1.6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与预期目标
第二章 原料性能测试及试样编织
    2.1 原料性能
        2.1.1 亚麻纤维结构及性能
        2.1.2 彩棉纤维结构及性能
        2.1.3 棕棉、亚麻、白棉纤维品质比较
    2.2 纱线原料性能测试
        2.2.1 纱线捻度测试
        2.2.2 单根纱线拉伸断裂性能测试
    2.3 试样编织
第三章 亚麻、彩棉多组分针织物前处理工艺探讨
    3.1 前处理生物酶剂的选用及作用机理
        3.1.1 精练酶301L的精练机理
        3.1.2 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纤维的作用机理
    3.2 实验器材及测试方法
        3.2.1 实验器材
        3.2.2 测试方法
    3.3 酶精练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预处理对酶精练效果的影响
        3.3.2 酶用量对酶精练效果的影响
        3.3.3 PH值对酶精练效果的影响
        3.3.4 温度对酶精练效果的影响
        3.3.5 时间对酶精练效果的影响
    3.4 酶精练工艺的确定
        3.4.1 正交试验法
        3.4.2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3.5 酶精练与碱精练效果比较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亚麻、彩棉多组分针织物柔软整理工艺研究
    4.1 织物的柔软整理方法
        4.1.1 机械加工法
        4.1.2 化学法
        4.1.3 生物酶加工法
    4.2 织物柔软效果分析
        4.2.1 实验器材
        4.2.2 柔软整理工艺
        4.2.3 实验结果与探讨
        4.2.4 织物其它服用性能的分析比较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亚麻、彩棉多组分针织物风格测试及模糊综合评价
    5.1 织物风格测试
        5.1.1 风格的概念
        5.1.2 织物风格测试
    5.2 织物的模糊综合评价
        5.2.1 织物风格综合评价的因素
        5.2.2 多层次评价模型
        5.2.3 织物风格的综合评价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
致谢
证明

(9)棉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棉纤维改性技术
    1.1 复合技术改性
    1.2 等离子体改性
    1.3 化学改性
    1.4 生物技术改性
        1.4.1 基因工程改性
        1.4.2 生物酶改性[10~12]
    1.5 纳米技术改性
2 结 语

四、天然彩色棉织物的生物酶柔软整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棉织物柔软后整理的研究新进展(二)[J]. 陆超琪,刘耀乾,顾义师,钱海洪,冯雪凌,隋晓锋. 印染, 2020(03)
  • [2]天然棕色棉混纺产品抗菌性能的研究[D]. 王佳. 浙江理工大学, 2018(06)
  • [3]亚麻/竹纤维功能性面料的开发[D]. 吴楠楠. 安徽工程大学, 2010(06)
  • [4]纺织品生态后整理技术[J]. 赵雪,何瑾馨,展义臻. 现代纺织技术, 2009(01)
  • [5]天然彩色棉针织物的柔软整理研究[J]. 严雯,沈为,邵楠. 针织工业, 2008(01)
  • [6]纱线结构形态与彩棉针织物服用性能相关性研究[D]. 陈美娟. 东华大学, 2007(06)
  • [7]彩色棉混纺针织产品的性能研究[D]. 严雯. 东华大学, 2007(05)
  • [8]亚麻、彩棉多组分针织物前处理和后整理工艺与性能研究[D]. 王菊梅. 东华大学, 2007(05)
  • [9]棉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J]. 陈莉. 现代纺织技术, 2006(06)
  • [10]精梳彩棉/莫代尔赛络纺色织布的染整工艺[A]. 张会青,盛爱军. 山东纺织工程学会十一届第四次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 2006

标签:;  ;  ;  ;  ;  

天然彩色棉织物的生物酶软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