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例咯血患者胸部X线片、肺部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比分析

115例咯血患者胸部X线片、肺部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比分析

一、115例咯血患者胸部X线、肺部CT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1](2022)在《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文中指出近年来, 咳嗽的诊断、治疗与发病机制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为及时反映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组织了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反流外科、耳鼻咽喉科、儿科、中医科等多个学科的专家, 对中国《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重新进行了修订。对原有的证据等级、推荐强度进行了审核与更新, 新增、删除了部分推荐意见。指南的基本结构保持不变, 主要内容包括咳嗽的定义、流行病学与发病机制, 咳嗽的诊断、评估与检查, 急性、亚急性、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 咳嗽的经验性治疗与对症治疗等。

龙利[2](2021)在《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比较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和CB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准确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09月?2020年12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就诊,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115例研究对象,研究组34例,对照组81例。其中由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的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作为研究组,CB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统计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穿刺病变所在部位、穿刺病变类型及穿刺病灶直径的差异性,对两组研究对象各基线参数进行评估。然后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穿刺结果和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穿刺病变所在部位、穿刺病变类型及穿刺病灶直径等一般资料,经检验,P(29)0.05,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穿刺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3.83%,经检验,P(27)0.05,两组穿刺准确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肿块型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孤立结节型、多发结节型以及空洞型两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穿刺病变所在不同部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穿刺准确率,经检验,P(29)0.05,各穿刺部位两组穿刺准确率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3.53%和16.05%。经检验,P(29)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准确率较CB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具有显着的优势。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和CB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对于肺部肿块型病变可优选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而其它型可选CB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3](2021)在《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文中研究说明中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恶性肿瘤中的第1位。为进一步规范中国肺癌防治措施、提高肺癌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为各级临床医务人员提供专业的循证医学意见,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组织呼吸内科、肿瘤内科、胸外科、放疗科、影像科和病理科专家, 结合国际指南推荐意见和中国临床实践现状, 整合近年来肺癌病理、基因检测、免疫分子标志物检测和治疗手段等方面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 经过共识会议制定了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 旨在为各级临床医师、影像、检验、康复等专业人员提供肺癌筛查、诊断、病理、治疗和随访等方面的推荐意见。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4](2021)在《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恶性肿瘤中的第1位。为进一步规范中国肺癌防治措施、提高肺癌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为各级临床医务人员提供专业的循证医学意见,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组织呼吸内科、肿瘤内科、胸外科、放疗科、影像科和病理科专家, 结合国际指南推荐意见和中国临床实践现状, 整合近年来肺癌病理、基因检测、免疫分子标志物检测和治疗手段等方面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 制定了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 旨在为各级临床医师、影像、检验、康复等专业人员提供肺癌筛查、诊断、病理、治疗和随访等方面的推荐意见。

魏锋[5](2021)在《63例流感合并塑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总结儿童流感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病例的临床特征,分析流感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重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旨在为提高临床儿科医师早期诊治、提高抢救成功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流感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情况;分析流感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重症患儿早期发生肺不张的危险因素、入住重症监护室(ICU)的危险因素及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险因素。结果:1.63例患儿中,男52例,女11例。2.甲型流感42例,包括H1N1有9例(14%),H3N2有2例(3%),其他类型甲流31例(49%);乙型流感21例(34%)。3.学龄前期儿童发病率最高,3-6岁儿童有38例(60.3%)。4.全年各季节均有发病,春季发病率最高,1-3月有23例(36.5%)。5.15例患儿有基础性疾病,其中肾病综合征有6例。6.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咳嗽和气促,其中热峰超过40℃的超高热24例(38.1%)。7.肺部湿性啰音不是判断流感肺炎的必要依据,早期未闻及啰音的有16例(25.4%)。8.24例(38.1%)患儿胸部X线检查提示肺不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白细胞数升高是流感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发生肺不张的独立危险因素。9.入住ICU41例。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超高热(≥40℃)、三凹征为流感合并PB入住ICU的独立危险因素。10.呼吸机辅助通气32例。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超高热(≥40℃)、甲型流感病毒感染、三凹征和白细胞总数升高为流感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需要机械通气的独立危险因素。11.起病48小时内口服奥司他韦治疗仅28例(44.4%),所有患儿均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治疗,治疗后好转。12.3例患儿因流感相关脑病死亡,2例患儿继发感染出现坏死性肺炎,其余均预后良好。结论:1.流感仍然是常见的儿童公共卫生疾病,塑型性支气管炎是其危重并发症。2.男性及3-6岁儿童可能是儿童流感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的高发人群。3.对于有气促的流感患儿,即使胸部X线未提示肺不张,我们也需要警惕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可能。4.及早行气管镜灌洗是治疗该病最有效的唯一手段。

黄海东[6](2020)在《支气管腔内超声及相关技术诊断肺周围及气道管壁外实性病变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肺癌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早期筛查、检测是改善肺癌整体预后的关键。肺部实性病变是呼吸系统疾病常见影像学表现之一,随着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omputor Tomography,CT)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肺部病灶被发现,病灶的良恶性确诊仍然依据病理学诊断。传统的支气管镜技术可获得中央气道腔内病灶的病理诊断,但对于肺周围病灶及气道管壁外病灶诊断率较低。支气管腔内超声(endobroncheal ultrasonography,EBUS)和相关导引技术的发展,使得借助支气管镜技术从人体自然腔道微创获得肺周围病灶及气道管壁外病灶的病理诊断成为可能,本研究收集了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在长海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肺周围、气道管壁外病灶患者,根据病变部位肺内不同分布,分别采用气管腔内超声为基础的综合导引技术诊断肺周围实性病变、支气管腔内超声联合经典支气管针吸活检技术诊断肺段支气管管壁外实性病变和支气管镜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大气道管壁外实性病灶的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诊断方法,评价各种诊断方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第一部分支气管腔内超声为基础的综合导引技术诊断肺周围实性病变研究目的评价经支气管腔内超声为基础的多种导引技术在肺周围性实性病灶(Peripheral pulmonary lesion,PPL)诊断中的价值。研究方法对上海长海医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间,94例患者的94个实性肺周围性实性病灶,采用经支气管腔内超声为基础的5组不同组合的导引技术开展肺外周病变的诊断率进行分析。结果1.综合导引技术A组(单用超声小探头)诊断率为65.0%(13/20),B组(超声小探头+引导鞘管)为75.6%(34/45),C组(超声小探头+引导鞘管+透视)为81.8%(9/11),D组(虚拟支气管镜导航+超声小探头+引导鞘管+透视)为91.7%(11/12)。2.94例患者中活检病理组织诊断性率为56.4%(53/94),结合刷检、灌洗后的诊断率为74.5%(70/94)。3.提高活检病理诊断率的因素包括:采用带鞘管的超声小探头为基础的多项导引技术联用、非下叶病灶、病灶直径>2cm、超声小探头位于病灶内部和采用静脉麻醉复合利多卡因雾化吸入。4.所有患者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左上叶尖后段操作出现超声小探头插入端损坏。结论1.支气管腔内超声为基础的综合导引技术诊断肺周围实性病变安全、有效。2.活检联合刷检及灌洗有助于提升诊断率。第二部分支气管腔内超声联合经典支气管针吸活检技术诊断肺段支气管管管壁外实性病变研究目的探讨采用经典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conventional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C-TBNA)联合穿刺前支气管腔内超声径向探头法(Radial Endobronchial Ultrasound,RP-EBUS)诊断位于段支气管(第3到5级)管壁外肺实性病灶的准确性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海长海医院经胸部CT证实16例病人位于段支气管近端管外肺实性病灶16个,穿刺前先予超声径向探头探查,确认管外病灶位置后,采用经典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法穿刺病灶获取病理组织,对照外科手术后病理结果和操作中并发症开展数据分析。结果1.采用经典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联合穿刺前支气管腔内超声径向探头检查,16例组织送检病理结果证实14例病灶为恶性,其中肺腺癌8例,鳞癌4例,小细胞癌2例,2例未发现恶性病变。2.经典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联合支气管腔内超声径向探头检查的获取组织病理诊断准确率、敏感性、漏诊率分别为93.75%、87.5%、12.5%;3.2例穿刺后出血大于5ml的并发症,经支气管腔内处理即缓解。结论1.经典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联合穿刺前支气管腔内超声径向探头检查可用于位于段支气管近端管外病灶的诊断。2.该方法诊断率、敏感度高,无高危并发症发生,但需注意穿刺后出血的并发症。第三部分支气管镜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大气道管壁外实性病变研究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超声弹性成像技术(ultrasound elastography,UE)在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对47例2015年6月至2015年8月在上海长海医院经胸部CT扫描发现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共78枚肿大淋巴结,在超声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行弹性超声分型,根据颜色分布将淋巴结分为三型:Ⅰ型,非蓝色(绿色、黄色和红色)为主,Ⅱ型,部分蓝色,部分非蓝色(绿色、黄色和红色),Ⅲ型,蓝色为主;然后再行经支气管腔内超声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送检病理证实其良恶性。结果1.EBUS-TBNA后送检病理证实恶性淋巴结33枚,良性淋巴结45枚。2.78枚淋巴结超声弹性成像分型为:Ⅰ型淋巴结中,26/27(96.3%)良性,1/27(3.7%)为恶性,Ⅱ型淋巴结中,15/20(75.0%)为良性,5/20(25.0%)为恶性,Ⅲ型淋巴结中,4/31(12.9%)为良性,27/31(87.1%)为恶性。3.将Ⅰ型淋巴结定义为良性,Ⅲ型淋巴结定义为恶性,此类分法后超声弹性成像对肺门及纵隔恶性淋巴结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6.43%、86.67%、96.30%.结论1.经支气管镜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对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进行超声图像分型。2.经支气管镜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判断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的良恶性方面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张文超[7](2020)在《三种胸腔镜术式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迄今为止肺癌的治疗仍然是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式,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首选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已把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y,VATS)肺段切除术和肺楔形切除术同VATS肺叶切除术列为早期NSCLC的治疗队伍。但对于治疗早期NSCLC的最佳术式是选择肺叶切除术还是选择亚肺叶切除术(包含肺段切除术和肺楔形切除术)仍然存在争议,通过探讨不同的胸腔镜术式对早期NSCLC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从而制定出个体化和规范化的治疗方案。方法通过研究比较,分析唐山市工人医院胸外科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行胸腔镜下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早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NCCN指南进行手术,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行VATS肺叶切除术的早期NSCLC患者35例作为肺叶切除组,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VATS肺段切除术的31例早期NSCLC患者作为肺段切除组,再选择同期到我院进行VATS肺楔形切除术的36例早期NSCLC患者作为肺楔形切除组,比较分析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ml)、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液量(ml)、术后拔管时间(d)及患者术前1周、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的肺通气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irst secon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1)、FEV1/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VC/预计值百分比(FVC%)。结果三组患者均按原定计划完成手术治疗,手术顺利,术中无意外发生,术后恢复较好,无死亡病例。三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78.53±21.27 VS 121.13±22.67 VS 141.86±25.32,P=0.000)、术后引流量(573.76±266.38 VS 586.13±173.76 VS 733.29±273.24,P=0.013)和胸管留置时间(4.32±0.81 VS 4.65±0.76 VS 5.46±1.22,P=0.000)等方面肺楔形切除组和肺段切除组优于肺叶切除组,P<0.05,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在术后一周肺功能指标:FEV1(2.00±0.47 VS 1.86±0.26 VS 1.58±0.34,P=0.000)、FEV1%(77.12±14.51 VS 71.66±11.07 VS 66.61±15.85,P=0.010)、FVC(2.30±0.52 VS 2.23±0.30 VS 1.96±0.39,P=0.002)、FVC%(83.70±15.54 VS 80.52±12.73 VS 74.80±13.51,P=0.032)和术后一个月肺功能指标:FEV1(2.30±0.43 VS 2.20±0.30 VS 11.94±0.23,P=0.000)、FEV1%(91.03±11.69 VS 88.33±10.15 VS 80.91±11.13,P=0.001)、FVC(2.70±0.50 VS 2.51±0.32 VS 2.20±0.36,P=0.000)、FVC%(96.07±12.31 VS 93.93±8.65 VS 87.23±7.22,P=0.001)肺楔形切除组和肺段切除组均高于肺叶切除组,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 VATS肺叶切除术、VATS肺段切除术和VATS肺楔形切除术均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手术效果。2 VATS亚肺叶切除术(包括VATS肺段切除术和VATS肺楔形切除术)与VATS肺叶切除术相比,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引流量少和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时间短等优点,并很大程度的保留健康的肺组织,对肺功能的影响较小,术后肺功能显着优于VATS肺叶切除术,可以为早期NSCLC患者提供一种更为符合微创理念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图0幅;表6个;参150篇。

刘宇[8](2020)在《EBUS-TBNA检出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文中指出第一部分 EBUS-TBNA检出率的影响因素1 研究背景与目的目前,随着支气管内超声引导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国内外已有较多关于EBUS-TBNA在胸部疾病中应用价值的报道。但是,在EBUS-TBNA穿刺结果阳性率方面,各中心存在较大差异,着实有必要去研究EBUS-TBNA活检结果检出率的影响因素。本文旨在研究影响EBUS-TBNA活检结果检出率的相关因素,对临床应用EBUS-TBNA以及提高穿刺检出率提供强有力的证据。2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收集了 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EBUS-TBNA的9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胸外一科的114例在本科室行EBUS-TBNA的患者资料。收集得到的所有临床数据及结果全部使用SPSS 24进行分析。对影响EBUS-TBNA检出率的相关因素(年龄、性别、吸烟情况、穿刺淋巴结组数、每组淋巴结穿刺次数、穿刺淋巴结最大径)进行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χ2值、OR值、95%CI以及相应统计学方法下得到的P值。对穿刺淋巴结的位置采用卡方检验,计算χ2值和P值。认为P<0.0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结果3.1 EBUS-TBNA的活检结果及检出率收集得到的971例患者经EBUS-TBNA得到阳性诊断的有879例,总的检出率为90.5%(879/971)。其中诊断为原发性肺癌的患者最多,为677例,EBUS-TBNA对于原发性肺癌的检出率为69.7%(677/971);诊断为结节病的患者有117例,检出率为12.0%(117/971);诊断为肺结核的患者有42例,检出率为4.3%(42/971);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有18例,检出率为1.9%(18/971);诊断为转移性癌的患者有25例,检出率为2.6%(25/971)。3.2 影响EBUS-TBNA活检结果检出率的相关因素分析对收集得到的971例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后发现,吸烟情况(吸烟和不吸烟)、穿刺淋巴结组数(≥2组和<2组)及穿刺淋巴结最大径(≥1cm和<1cm)在EBUS-TBNA的检出率方面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04、0.005 及<0.001。3.3 影响EBUS-TBNA活检结果检出率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BUS-TBNA穿刺阳性的活检结果中,吸烟患者的检出率大于不吸烟患者(OR=14.841,95%CI:0.821-2.134,P=0.002);穿刺淋巴结组数≥2 组的患者检出率大于<2 组的患者(OR=4.519,95%CI:1.267-9.732,P=0.020);穿刺淋巴结最大径≥1cm的患者检出率大于<1cm的患者(OR=9.473,95%CI:4.372-17.583,P=0.005)。年龄(OR=1.127,95%CI:0.915-1.479,P=0.892)、性别(OR=1.362,95%CI:0.821-2.134,P=0.623)和每组淋巴结穿刺次数(OR=1.725,95%CI:1.115-2.739,P=0.279)对 EBUS-TBNA 的活检结果检出率影响无统计学意义。3.4 穿刺淋巴结的位置对EBUS-TBNA活检结果检出率的影响分析971例患者施行EBUS-TBNA穿刺的淋巴结位置包括2R、4R、4L、7、10R、10L、11R、11L、12R和12L。由于2R、12R和12L这三组病例数分别为5个、7个和3个,样本数较少,若纳入分析则统计结果偏差较大,故剔除这3个位置的数据后行统计学分析。共穿刺1576个淋巴结,穿刺结果阳性的淋巴结个数有794个,单个淋巴结的检出率为50.4%(794/1576)。不同位置的淋巴结对EBUS-TBNA活检结果检出率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值为0.120。4结论EBUS-TBNA对明确诊断纵隔淋巴结性质有较高的检出率,对胸部疾病的诊断及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发现,在众多影响EBUS-TBNA活检结果检出率的相关因素中,患者的吸烟情况、穿刺淋巴结组数以及穿刺淋巴结最大径可以影响EBUS-TBNA活检结果的检出率;对于吸烟的患者、穿刺淋巴结组数≥2组的患者、穿刺淋巴结最大径≥1cm的患者,EBUS-TBNA活检结果的检出率较高。而患者的年龄、性别、每组淋巴结穿刺次数以及穿刺淋巴结的不同位置对EBUS-TBNA活检结果的检出率无影响。为提高EBUS-TBNA活检结果的检出率,在穿刺过程中,应该尽可能选择多组淋巴结进行穿刺以及尽可能选择目标淋巴结的最大径进行穿刺,这样可以取得较高的检出率。第二部分 EBUS-TBNA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1 研究背景与目的目前,EBUS-TBNA在介入肺脏病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关注,探究EBUS-TBNA在肺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显得很有必要。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我科共为114例患者进行了 EBUS-TBNA检查。其中影像学检查高度怀疑为肺癌患者,拟行手术治疗或争取手术机会,但常规检查方法未能明确诊断者有87例,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而行EBUS-TBNA,现就本组资料,探究EBUS-TBNA在肺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2 材料与方法本组87例患者术前常规行胸部增强CT和(或)PET/CT以及常规支气管镜等检查,未能明确诊断。其中影像学怀疑肺癌伴纵隔淋巴结和(或)肺门淋巴结增大(短径≥1cm)68例,为进一步明确诊断以及分期,对淋巴结行穿刺活检。邻近大气道(如气管、主支气管及叶支气管等)肺实质内占位(短径≥1cm)19例,为明确诊断对肺内病变行穿刺活检。3 结果3.1 EBUS-TBNA的穿刺部位本组87例患者行EBUS-TBNA共穿刺206个位点。4L组淋巴结穿刺18个位点,4R组淋巴结穿刺71个位点,7组淋巴结穿刺69位点,10L组淋巴结穿刺9个位点,10R组淋巴结穿刺12个位点,肺实质内占位穿刺27个位点。3.2 EBUS-TBNA的穿刺结果其中影像学怀疑肺癌伴纵隔淋巴结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68例,经EBUS-TBNA行肿大淋巴结穿刺活检后确诊为原发性肺癌59例,9例行EBUS-TBNA未能明确诊断,经胸腔镜或开胸手术术中冰冻及术后常规病理确诊原发性肺癌3例、肺部炎性病变4例、结核病及结节病各1例。大气道旁肺实质内占位19例,经EBUS-TBNA检查后明确诊断原发性肺癌15例,肺部炎症及结核病各1例,经内科保守治疗并随诊6个月,病变部位明显吸收;左肺上叶及右肺中叶气管旁肺占位各1例,经胸腔镜手术证实为鳞癌。3.3 并发症及结果判定所有患者术中检查耐受良好,无相关并发症发生。EBUS-TBNA在本组肺癌患者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3.7%、100%、94.3%、100%和 61.5%。4 结论EBUS-TBNA是一种安全、准确、微创的检查手段,可以实时定位支气管腔外病灶和淋巴结,获取得到的组织标本不仅可用于常规病理学检查,还可以用于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对明确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及诊断肺门/纵隔肿大淋巴结和肺部占位的良恶性具有很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并且费用低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王梦雨[9](2020)在《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75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真菌广泛存在周围的自然界中,可作为吸入性变应原引起气道的超敏反应,其中包括真菌过敏性支气管炎,真菌致敏性重症哮喘(severe asthma with fungal sensitization,SAFS),变应性支气管肺真菌病(allergic brochopulmonary mycosis,ABPM)等。曲霉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由气道内烟曲霉致敏引起的变应性肺部疾病称为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llergic bro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ABPA常见于支气管哮喘和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患者。此病相对少见,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容易误诊或漏诊,若不能做到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该病易反复发作,最终引起肺部结构不可逆的损伤,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的本研究通过对ABPA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支气管镜检查、治疗及随访情况等分析,归纳总结ABPA的临床特点,加强临床医生对ABPA的了解及认识,进而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肺部结构不可逆的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确诊的ABPA患者,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入组75例患者,分析其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inE,IgE)、烟曲霉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等血清学指标,肺功能、胸部影像学等相关检查,总结其临床特征,出院后29例患者以口服糖皮质激素为基础治疗,46例以抗真菌药物联合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2个月后,通过对比其前后血清学指标及胸部影像学来评价临床疗效。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一般资料:75例ABPA患者,男47例,女28例,平均年龄(44.1±13.3)岁,其中在确诊ABPA之前诊断为支气管哮喘2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例,糖尿病7例,过敏性鼻炎11例,鼻窦炎2例;17例被误诊为支气管扩张,11例误诊为肺部感染,5例误诊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6例误诊为肺结核,1例误诊为肺癌。2.临床表现:咳嗽73例、咳痰71例、喘息56例、痰栓8例、发热8例、胸痛11例、咯血5例、呼吸困难4例;59例患者肺部可闻及干啰音,10例患者可闻及局限性湿啰音,8例患者可闻及干、湿性啰音。3.血清学检查及胸部HRCT表现:75例血清总IgE均升高,为(375.9~5000)IU/ml,中位数为 4714.00(2732.00,5000.00)IU/ml;69 例外周血 EOS 绝对值升高为(0.50~3.70)×109/L,中位数为 0.93(0.72,1.68)×109/L,69 例外周血EOS百分比升高平均为(14.75±7.93)%;75例患者行血清烟曲霉特异性IgE均升高,为(0.36~56.9)KU/L,中位数为 10.20(2.90,18.60)KU/L;57 例行烟曲霉皮肤点刺试验,均为阳性;胸部HRCT主要表现:多发斑片状、絮状渗出影59例,中心性支气管扩张55例,实变影27例,树芽征22例,条索状高密度影20例,黏液栓18例,纵膈淋巴结肿大14例,结节影12例,胸膜增厚8例。4.治疗:46例给予口服激素联合抗真菌药治疗,29例给予口服激素治疗,经2月治疗后,两组血清总IgE、外周血EOS绝对值、外周血EOS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而烟曲霉sIgE无明显下降(P>0.05);同时两组对比分析得出:口服激素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较单用激素相比,血清总IgE、外周血EOS绝对值、外周血EOS百分比下降明显、胸部影像学吸收有明显差异(P<0.05),药物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两组烟曲霉sIgE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1.ABPA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在疾病早期极易误诊和漏诊。2.在反复出现咳嗽、咳痰、喘息且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哮喘、肺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慢阻肺等可疑患者应尽早进行曲霉菌变应原皮试或曲霉特异性IgE的检测,以提高ABPA的诊断率,避免肺部结构的不可逆损伤。3.抗真菌药物联合口服激素较单用激素治疗更有效,可以减少复发,改善预后。

王拢拢[10](2020)在《支气管镜导航系统在周围型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提出目的1.明确本临床研究中心支气管镜导航系统在周围型肺病变的诊断价值,并探索影响支气管镜导航系统诊断率的因素。2.比较导航技术、EBUS、CT-PTNB在周围型肺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为不同类型的肺病变更合适的诊断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3.明确ENB引导的胸膜染色标记定位应用于肺小结节外科胸腔镜术前定位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并提供初步的研究经验。方法1.将周围型肺病变患者的胸部CT导入导航系统中,规划出到达病灶的最佳支气管路径,在气管镜检查过程中,按照导航路径行经支气管取样。2.将使用导航系统作为诊断工具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导航组),收集行EBUS引导的经支气管取样(EBUS组)和CT引导的经皮穿刺取样(CT-PTNB组)的周围型肺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种诊断工具对周围型肺病变的诊断率及安全性。3.电磁导航系统引导的术前定位在手术室实施,外带鞘管的定位导线在电磁导航系统实时引导下到达合适位置后,固定鞘管,撤出导线,经过鞘管注入0.2-1.0ml的染料,之后立即行胸腔镜下肺小结节切除术。结果1.共有65例周围型肺病变患者完成了导航系统引导的经支气管取样,共计66处病灶。病变平均大小为26.0mm。导航系统获得明确诊断34处病灶,诊断率为51.5%。单因素分析表明>25mm的病灶的诊断率显着高于≤25mm的病灶(66.7%vs 36.4%,p=0.014),多因素分析表明,病灶大小是导航系统诊断率的独立预测指标(0R:3.50;95%CI[1.27-9.64];p=0.015)。共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3例气胸,其中1例需行胸腔穿刺排气,1例肺出血)。2.导航组、EBUS组及CT-PTNB组共197例患者198处病灶,每组66处病灶。病变大小分别为26.0mm、24.1mm和23.2mm。对于≤25mm、位于双肺上叶及中、外肺野的病灶,CT-PTNB组诊断率显着高于导航组(p<0.05),而导航组与EBUS组无显着性差异。对于>25mm、位于右肺中叶/左肺舌段及双肺下叶、肺野内部的病灶,三组诊断率无显着性差异。导航组、EBUS组及CT-PTNB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1%、4.5%和12.1%,统计学无显着性差异(p=0.225)。3.共有31例患者35个肺结节实施了 ENB引导的术前染料标记定位,结节的中位最大径为10.0mm,中位胸膜下深度为10.3mm。VATS术中有30个肺结节可见胸膜染色,定位成功率为85.7%(30/35)。ENB中位定位时间为10分钟。未见与ENB定位程序相关的并发症。结论1.导航系统对周围型肺病变的诊断率达50%以上,病变大小显着影响诊断率,>25mm的病变诊断率显着高于≤25mm的病变。2.导航可应用于>25mm、位于右肺中叶/左肺舌段、双肺下叶及肺野内部的病变,与CT-PTNB相比,安全性更高。3.ENB引导的术前染料标记定位有助于肺小结节的微创切除,该技术是安全可行的。

二、115例咯血患者胸部X线、肺部CT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15例咯血患者胸部X线、肺部CT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影像引导方法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63例流感合并塑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研究框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相关测定方法
    2.4 统计方法
结果
    3.1 一般人口学特征
    3.2 临床表现
    3.3 实验室检查
    3.4 影像学检查
    3.5 肺功能检查方面
    3.6 治疗
    3.7 转归
    3.8 危险因素分析
讨论
小结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流感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的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硕士期间参与会议及获奖情况
致谢

(6)支气管腔内超声及相关技术诊断肺周围及气道管壁外实性病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支气管腔内超声为基础的综合导引技术诊断肺周围实性病变
    一、前言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二部分 径向支气管腔内超声联合经典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诊断段支气管管壁外孤立性肺实性病变
    一、前言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三部分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大气道管壁外实性病变
    一、前言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支气管腔内超声技术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7)三种胸腔镜术式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临床资料
        1.1.1 实验材料
        1.1.2 一般资料
        1.1.3 纳入标准
        1.1.4 排除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术前准备
        1.2.2 麻醉方法
        1.2.3 手术方法
        1.2.4 肺癌临床分期
        1.2.5 术后处理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1.5 结果
        1.5.1 术后一般情况
        1.5.2 三组患者围手术期手术观察指标
        1.5.3 三组患者围手术期肺功能观察指标
    1.6 讨论
    1.7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肺癌的研究进展
    2.1 肺癌的病因学
        2.1.1 吸烟(二手烟)
        2.1.2 肺部相关疾病
        2.1.3 肿瘤家族史
        2.1.4 空气污染
        2.1.5 职业暴露
        2.1.6 饮食习惯
        2.1.7 精神因素
    2.2 肺癌的病理分型
    2.3 肺癌的临床表现
        2.3.1 局部症状
        2.3.2 全身症状
        2.3.3 肺外症状
        2.3.4 外侵和转移症状
    2.4 肺癌的诊断
        2.4.1 影像学方法
        2.4.2 病理学方法
    2.5 肺癌的分期
    2.6 肺癌的治疗原则
        2.6.1 手术治疗
        2.6.2 放射治疗
        2.6.3 化学治疗
        2.6.4 介入治疗
        2.6.5 靶向治疗
        2.6.6 免疫治疗
    2.7 肺癌的预防
    2.8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8)EBUS-TBNA检出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部分 EBUS-TBNA检出率的影响因素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EBUS-TBNA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各种类型的气管镜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9)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75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文章及获奖情况
致谢

(10)支气管镜导航系统在周围型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支气管镜导航系统在周围型肺病变的诊断价值
    研究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章 导航技术、EBUS、CT-PTNB在周围型肺病变诊断应用中的比较性分析
    研究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章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NB)在肺小结节外科胸腔镜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学术成果

四、115例咯血患者胸部X线、肺部CT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J].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2(01)
  • [2]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研究[D]. 龙利.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3]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J].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肿瘤杂志, 2021(06)
  • [4]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J].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杂志, 2021(23)
  • [5]63例流感合并塑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分析[D]. 魏锋. 汕头大学, 2021(02)
  • [6]支气管腔内超声及相关技术诊断肺周围及气道管壁外实性病变的临床研究[D]. 黄海东.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5)
  • [7]三种胸腔镜术式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D]. 张文超.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8]EBUS-TBNA检出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D]. 刘宇. 郑州大学, 2020(02)
  • [9]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75例临床分析[D]. 王梦雨. 郑州大学, 2020(02)
  • [10]支气管镜导航系统在周围型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D]. 王拢拢.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115例咯血患者胸部X线片、肺部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比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