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非杀伤性武器”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化学“非杀伤性武器”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一、化学型“非致命性武器”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论文文献综述)

潘兆民,王家磊,马率[1](2021)在《非致命武器发展现状及趋势》文中提出本文介绍了非致命武器的概念以及在新概念武器中的重要地位,具体对当前各国以及我国非致命武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叙述,说明了"采用新技术发展新的作用原理""非致命武器小型化发展""发展非致命性武器的一体化技术""非致命武器弹种多元化"以及"终点作用效果多功能化"五个非致命武器的未来发展方向,最后对未来非致命武器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并说明了非致命性在未来武器发展中的重要性。

李高平,武栴丞,王婷,蔡庆,陈宏,李常昊[2](2020)在《非致命橡皮子弹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文中研究指明介绍非致命橡皮子弹的射击精准性和杀伤力研究进展,从结构设计和弹头材料优化提出橡皮子弹的改进方向。通过结构设计与弹头材料优化,橡皮子弹可以起到既限制目标行动又尽量降低对目标杀伤力的作用。指出新型柔性弹头材料能更有效地吸收子弹冲击能,是未来橡皮子弹的发展趋势。

杨东昌,马永忠[3](2020)在《非致命武器发展现状及趋势》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局部战争和恐怖事件的频频爆发,非致命武器已经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话题。本文结合非致命武器的定义,通过对非致命武器核心能力的分析,阐述近年来各类非致命武器的作用机理和国内外典型装备,展望了非致命武器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

甘春霖[4](2019)在《非致命化学武器研发与使用的伦理考量》文中提出非致命化学武器是一个极富时代特征的军事名词,它凸显了科技迭代与人类生存矛盾的伦理困惑,具有强烈的伦理意蕴。本文从军事、科技和伦理三个角度,阐述了非致命化学武器伦理的特定内涵,剖析了非致命化学武器研发和使用的伦理危机,对于非致命化学武器的特征、分类和历史发展脉络做了系统性整理和划分,界定了对科学家、政治家和武装人员所承担的伦理责任;从理论和现实角度,详细考量了非致命化学武器在研发和使用过程中对自然和生命所造成的伦理困惑并针对性的进行了批判;在展望未来非致命化学武器发展伦理建构上,提出了非致命化学武器伦理发展的理论与现实的应对途经,对非致命化学武器所承担的伦理负载进行“减负”。本文针对研究对象,在内容组成方面充分结合了科学技术哲学、军事伦理学、政治学等方面的基本观点,较为系统和全面的剖析了非致命化学武器所带来的伦理问题,并给出了较为实际的解决方案建议并进行了探讨。同时,也为武器伦理的未来构建提供了支持。

张红旭[5](2019)在《多级磁阻型电磁枪发射效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磁发射技术是一种利用电磁力发射有效载荷的的技术,它将电磁能转换成机械能,借助电磁力做功,推进载荷,其本质是一种特殊的直线电动机。相比于传统的火药发射,电磁发射的发射速度快、可控性好、发射效率高,同时射击无声响、无烟雾、无炮口火焰,具有良好的射击隐蔽性。本文选择磁阻型线圈发射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一个六级磁阻型电磁枪模型,通过仿真分析驱动线圈匝数、电容器电压、电容量和触发时机对多级电磁枪发射效率的影响,并将正交试验法和多级电磁枪参数的设计结合,以提高发射效率和发射速度为目的,对电磁枪的参数进行优化。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首先概述了电磁发射技术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构建多级磁阻型电磁枪模型,对其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建立等效电路模型和动力学方程,得到弹丸的受力方程。其次从理论上分析驱动线圈匝数、电容器电压、电容量和触发时机几个参数变化对电磁枪发射效率和发射速度的影响,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axwell进行仿真,得出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弹丸经过各级驱动线圈速度不断增加,上述参数都存在最佳值,使得发射效率或发射速度最大。最后将多级磁阻型电磁枪参数的设计与正交实验法相结合,减少仿真的任务量,综合分析各个参数的影响,结合正交实验法的结果得出最优参数,使得该电磁枪的具有更高的发射效率。并通过添加轭铁的方式,在结构上进行了优化,提高电磁枪的发射效率。

李翔[6](2018)在《水射流高速运动及其雾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化学型非致命武器为研究对象,设计了满足性能要求的高速水射流装置,通过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高速水射流的雾化机理,计算得到不同口径和不同速度条件下水射流雾化参数,通过发射理论建立了高速水射流运动数学模型,计算了不同药量下的水流出口速度,对高速水射流在喷嘴内流场中的流动特性和外流场中的雾化情况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并进行了水射流高速运动及其雾化试验,试验结果证明了本文研究的正确性。本文研究结果可直接用于化学型非致命武器装备的设计工作中。依据设计指标,对高速水射流喷射装置进行结构设计,通过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高速水射流的雾化机理,计算得到不同口径和不同速度条件下韦伯数和欧尼索数,通过对射流运动时基本结构展开探究,得到射流基本段长度l0和雾化段长度lw与直径d的关系;通过发射理论建立了高速水射流运动数学模型,计算了不同药量下的水流出口速度,对厚壁孔口喷嘴的压力与喷嘴出口速度的关系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运用ICEM建立喷嘴内、外流场的平面模型,并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不同喷嘴收缩角、不同喷嘴长度以及不同喷嘴入口压力下,高速水射流在喷嘴内流场中的流动特性和外流场中的雾化情况进行了数值仿真,通过对数值求解结果进行详尽分析,对高速水射流空中雾化直径与行程进行修正,提出了雾化判定依据。设计并进行水射流空中雾化实验。在实验中,通过对水射流射程和喷雾直径等数据的测量与分析,最终得到高速水射流在空中运动及雾化时,直径与行程的关系式,验证了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的正确性。

张婉姝[7](2018)在《基于液晶基体的激光致盲防护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激光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以及军事等领域,在给大家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潜在的危害,会对人员眼睛、光电传感器元件、光学系统和卫星等造成巨大伤害。因此,开发高效的激光防护材料及防护技术已成为各国科研人员的研究热点。激光防护材料主要分为线性防护和非线性防护两类。但是,现有的上述两类防护材料均存在诸多问题如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可见光透过率低(线性防护)和材料溶解度低、液态基体实用性差(非线性防护)等,严重阻碍了激光防护材料的实际应用。针对现有激光防护材料的缺点,本论文主要从防护材料合成、防护体系制备、防护效果提高三方面出发,致力于开发兼具防护效果优异、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新型激光防护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结构的液晶性二向性蒽醌染料。研究结果表明:改变分子共轭长度和侧向取代基种类可以实现对染料的光学性质从分子层级有效调控,制备的一系列蒽醌染料可实现200-500 nm范围宽波段光吸收;该系列染料均具有液晶性且液晶温度范围较宽。同时,该系列蒽醌染料具有优异的二向色性质。二向色比最高达13.26,在已报道的二向性蒽醌染料中处于领先地位。(2)将具有不同结构的蒽醌染料分别添加到胆甾相液晶当中,制备出新型的二向性蒽醌染料-胆甾相液晶复合型激光防护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体系是一种高效的激光防护方法,集高光密度、高可见光透过率、无角度依赖性、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防护波长可调等优点于一体;染料的二向色特性在解决胆甾相液晶角度依赖性问题中起到重要作用;该复合体系的防护效果具有可调控性,增加掺入染料浓度、样品液晶盒厚度和胆甾相液晶反射效率三个因素可提高光密度值。(3)设计合成了具有不同结构的液晶性富勒烯衍生物。研究结果表明:通过Bingel反应将液晶性分子长链化学接枝在富勒烯外笼是获得液晶性富勒烯衍生物的有效方法;制备的具有不同结构(偶氮苯和联苯结构)的富勒烯衍生物均具有液晶性且液晶温度范围较宽;偶氮苯富勒烯衍生物具有光响应特性。制备的富勒烯衍生物均具有优异的溶解度性质,在向列相液晶E7基体中,与未经修饰的C60相比,溶解度提高了约200倍。(4)将具有不同结构的液晶性富勒烯衍生物分别添加到液晶基体中,制备出高效的液晶性富勒烯-胆甾相液晶非线性/线性双机制激光防护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体系集光限幅响应优异、防护波段范围宽、透过率高、制备工艺简单、实用性高等优点于一体。两种富勒烯衍生物均表现为反饱和吸收和自散焦行为,与未经修饰的C60相比,三阶非线性极化率提高了 17倍;偶氮苯富勒烯衍生物的非线性光学特性具有光可调控性;该复合体系可同时屏蔽1040-1905 nm宽波段红外激光,光密度值约为2.0;样品形状多样、柔韧性好,具有良好的实用性。(5)制备了新型的Fe3O4纳米粒子-胆甾相液晶复合型激光防护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体系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激光防护材料,兼具红外波段宽波反射和在高频电场下温度可调控等优点。该复合体系具有电磁-热特性且效果具有可调控性,主要影响因素有掺杂的Fe3O4纳米粒子浓度,施加的电场参数(加电时长、电压大小和频率)等。因此,该复合体系不仅可以可以防护宽波段红外激光,而且可以将电磁能转化为热能,使复合样品的温度升高,达到除霜、除雾效果,保证了激光防护膜在冬季的采光效果和可视性。

郭子俊[8](2017)在《生物交叉技术对新军事变革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军事革命发展至今,单一的传统化学能武器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军事斗争需求,而原子能武器的巨大杀伤力、持续影响多年的辐射和伦理冲突,也使其不能随意被使用。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今天也遇到了一些瓶颈,不再是一帆风顺。在这样的背景下,与其他前沿科技交叉发展的生物技术就再一次崛起,吸引了人类对其发展的高度重视。本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与定性分析法等方法,探讨生物交叉技术的技术优势、技术瓶颈、战争潜能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进路。论文以现代生物技术发展为切入点,从武器装备变革、作战方式变革、军事思想变革几个方面对生物交叉技术的军事影响展开探究。相较于传统的武器,现代生物技术带来的武器装备也具有更强的性能和更丰富的特征。与传统的化学能武器相比,军用生物技术的打击范围更广,并且不再是单一的对肉体的打击,它的打击更加可控,也具有可恢复性,可以做到不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同时生物交叉技术在军事上的还有着其他效能,可以提高武器装备性能、战场检测能力、作战指挥能力等等。在我们可以预见的未来,战争也许有截然不同的式样,也许是昆虫机器人的彼此渗透,也许是脑—机接口机器人的正面对决,也许是经过强化的超级战士的针锋相对,甚至还可能是没有硝烟的基因和控脑争夺。随着生物技术与其他尖端技术的交叉、融合及发展,生物技术将逐步从实验室走出来走向实战化,在军事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并对将来的战争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对生物交叉技术的军事运用问题进行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通过对生物交叉技术的军事影响进行全面分析,本文提出了未来发展军事生物交叉技术的进路建议,为我国实现军事技术的“弯道超车”,走好中国特色精兵强军之路提供理论支撑,助力中国梦、强军梦的实现。

陈军武[9](2017)在《国际法视角下的海盗法律规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加之陆地资源的逐渐枯竭,各国对海洋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科技发展为人类开发与利用海洋提供了条件。在此背景下,海洋在世界各国,无论是沿海国还是内陆国的发展战略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21世纪的海洋并不平静。海盗、海上武装抢劫、海上恐怖活动和跨国有组织犯罪等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因素交织在一起,严重威胁着海洋秩序与海洋安全。海盗一直伴随着人类征服海洋的过程。尽管在某些历史阶段,海盗一度沉寂,但一直没有消亡,有时还呈现加剧的态势。20世纪80年代冷战结束,世界经济复苏,全球商业运输明显上升,国际航运业蓬勃发展,再加之一些沿海国家或者地区陷于内战和分裂,政局混乱,政府的海上安全力量薄弱,国民生活困苦,这些因素都为海盗活动的再度兴起提供了土壤。海盗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人类社会早期,并不为法律所禁止。国家和国际社会对海盗行为的规制与人类利用海洋水平的提高、人类对海洋认识的加深以及海洋研究理论的发展密切相关。16世纪以后,随着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起,为打破中世纪以来传统海洋大国的海上垄断地位,“公海自由”理论诞生。海盗活动直接对“公海自由”理论中的航行自由构成威胁,因此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对海盗的态度也从原来的容忍、默认、小规模打击,转为通过立法予以禁止并坚决予以打击,逐渐形成了“海盗为人类公敌,各国对海盗行为均有普遍管辖权”的国际习惯。20世纪以后,国际社会开始致力于制定、编纂规制海盗行为的成文法,其中哈佛大学法学院主持开展的海盗问题研究成果——《哈佛海盗行为研究草案》最为全面。草案中关于海盗行为要素的许多规定,成为日后相关国际条约内容的蓝本。目前,国际社会在制止与惩治海盗过程中普遍适用的国际条约是1958年的《公海公约》(HSC,Convention on the High Seas)和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HSC 和 UNCLOS在惩治海盗方面最突出的贡献是以国际成文法形式,定义了国际法意义上的海盗行为及对海盗行为的普遍管辖权。一些国家的国内刑事法律也有关于海盗罪的规定,这些规定有的与HSC和UNCLOS规定相同,有的关于海盗行为的规定,其外延要比HSC和UNCLOS更广泛。尽管UNCLOS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接受,但21世纪初以来,索马里和亚丁湾周边水域、南中国海水域海盗的猖獗活动,使国际社会对UNCLOS规定的海盗行为认定标准产生质疑,焦点是UNCLOS将海盗行为限定在出于“私人目的”和“发生在公海或者任何国家管辖范围之外的地点”,从而将出于政治目的而实施或者在国家主权管辖水域实施的海上非法暴力行为排除在国际法意义上的海盗行为之外。UNCLOS将海盗行为限定在出于“私人目的”的原因在于使UNCLOS能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因为国家基于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对“政治目的”有着不同理解,强调海盗行为的政治目的必然引起对“行为动机”是否正义的探讨,而国际社会在这一问题上几乎不可能取得较为一致的看法。UNCLOS第101条关于海盗行为的规定,明确要求海盗行为的实施地点是公海或者国家主权管辖范围之外,这样规定能较好地解决海上非法暴力行为的普遍管辖权与主权国家的属人管辖权、属地管辖权、船旗国管辖权的冲突。另一方面,将海盗行为的动机限定于出于私人目的,且将海盗行为的实施地点限定于公海或者国家主权管辖范围之外,并不等同于否认除UNCLOS规定的海盗行为之外的其他水域非法暴力行为的违法性。事实上,大多数国家的刑事法律都对发生在不同水域的非法暴力行为设定有相应的法律责任。当然,从打击海上非法暴力行为,维护海洋秩序与安全角度出发,UNCLOS关于海盗行为的规定存在一定瑕疵。因此,一些国际组织通过修改相关国际条约,如国际海事组织(IMO,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通过《制止危及海上航行安全非法行为公约》2005年议定书,一些国家通过制定区域性国际条约,如东南亚十几个国家签署的《打击海盗及武装抢劫船只的地区合作协定》(ReCAAP,Regional Cooperation Agreement on Combating Piracy and Armed Robbery against Ships in Asia),扩大 了海上非法暴力行为的范围。加强海上执法,强化监管措施,完善危机应对机制是目前国际社会惩治海盗所采取的主要措施。除UNCLOS规定的各国军舰、军用飞机或者为政府服务并经授权的其他船舶或者飞机在公海上对涉嫌海盗行为的船舶或者飞机可行使紧追权和登临权外,为解决索马里和亚丁湾周边水域海盗猖厥问题,2008年以来,联合国安理会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授权,通过了一系列治理索马里水域海盗问题的决议,其中授权各成员国和区域组织可以应索马里过渡联邦政府(索马里联邦政府)邀请或经其同意,进入索马里领土,按照国际法规则,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打击海盗是一个新举措。但联合国安理会同时强调这些决议的内容并不形成国际习惯法。此外,IMO和国际海事局(IMB,International Maritime Bureau)等专业性国际组织、国际航运界及美国等国家,结合海上反恐工作,推行管理对象风险分级评估和分类管理制度。同时,通过完善港口和船舶管理制度,加强监管的透明度,强化资料搜集、分析与发布,促进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应用,改善船舶技术装备,加强船员培训及完善危机应对等措施,推行全方位的海盗防范措施。一些船舶公司甚至开始为商船配备武器和武装安保人员,①以便在受到海盗袭击时行使自卫权。虽然IMO和美国海岸警卫队(USCG,United States Coast Guard)制定了关于“船舶安保”的计划或者指南,但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应国际条约或者国内法对船舶公司自行配备武装安保人员及武器的使用条件、程序、强度等进行规范,因此商船武装安保人员使用武器进行自卫可能带来诸多法律问题,商船配备武装安保人员还未成为目前国际航运界的普遍做法。海盗审判是目前制约海盗惩治、影响打击海盗效果的最主要因素。尽管国际习惯法与国际成文法均明确各国对国际法意义上的海盗行为享有普遍管辖权,国际社会对此也没有异议。但由于海盗活动猖獗地区的沿岸国多基于政局动荡、司法能力较弱等原因,没有能力或者不愿意行使管辖权;而拿获海盗的其他国家,考虑到审判成本巨大、判决执行存在实际困难等原因,不愿意或者无法有效行使管辖权,导致大部分被拿获的海盗在被解除武装后被放行,没有进入司法程序,严重影响了海盗打击效果。虽然有国际法院(ICJ,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国际刑事法院(ICC,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国际海洋法法庭(ITLOS,International Tribunal for the Law Of the Sea)等国际司法机构以及特设国际刑事法庭、国际和国内混合型法庭等国际司法实践存在,但绝大部分国际司法机构的管辖范围、当事方或者运作模式并不适合审理海盗案件。如果通过修改章程的方式,将海盗罪纳入ICC的管辖范围,不但程序复杂,还将耗费较长时间,不能解决目前海盗案件审理中存在的管辖权消极冲突的问题。因此,国际社会应当重点在审判及判决执行方面加强合作,帮助海盗活动猖獗地区的沿岸国切实提高司法能力,在沿岸国国内司法体系中审判海盗是解决海盗案件中存在的“抓而不审”的最理想也是最便宜的模式。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对我国具有巨大的政治、经济与军事利益。亚丁湾和索马里周边水域及南中国海水域的海盗活动,对我国海上航运构成巨大威胁,进而威胁到我国能源安全及对外贸易。因此,我国一方面应当加强同东南亚国家及国际社会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打击海盗活动。另一方面,要完善我国刑事法律,增设海盗罪;根据我国海洋执法活动需求,改革我国海上执法机构,加强海上执法力量建设,多策并举打击海盗,维护我国海上安全与海洋利益。

魏继锋,徐楚璇[10](2015)在《反人员非致命武器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文中研究指明针对人员目标,开展非致命武器技术现状及趋势分析;依照非致命武器的作用机理,细致研究化学、动能、电、声、光、定向能等7类技术的毁伤原理及类别形式,结合型号描述技术特点及作业能力;然后探讨了非致命武器普遍存在的安全性和环保性问题;最后,阐述了反人员非致命武器的发展趋势。

二、化学型“非致命性武器”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化学型“非致命性武器”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非致命武器发展现状及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非致命武器发展现状
3 非致命武器发展趋势
    3.1 采用新技术发展新的作用原理
    3.2 非致命武器向小型化方向发展
    3.3 发展非致命性武器的一体化技术
    3.4 非致命武器弹种多元化
    3.5 终点作用效果多功能化
4 结束语

(2)非致命橡皮子弹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橡皮子弹的射击精准性和杀伤力研究进展
    1.1 橡皮子弹的射击精准性
    1.2 橡皮子弹的杀伤力
2 橡皮子弹的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
    2.1 橡皮子弹的结构设计
    2.2 橡皮子弹头的材料设计
3 结语

(3)非致命武器发展现状及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非致命武器能力建设框架
2 非致命武器能力建设现状
    2.1 反人员能力发展现状
        2.1.1 化学型非致命武器
        2.1.2 动能型非致命武器
        2.1.3 电击失能型非致命武器
        2.1.4 声波型非致命武器
        2.1.5 强光型非致命武器
        2.1.6 定向能型非致命武器
        2.1.7 致幻型非致命武器
    2.2 反物质能力发展现状
        2.2.1 电网干扰弹
        2.2.2 电磁脉冲弹
        2.2.3 阻拦武器
        2.2.4 计算机病毒
        2.2.5 气象武器
3 未来发展方向
4 结语

(4)非致命化学武器研发与使用的伦理考量(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非致命化学武器概念界定及其发展历程
    2.1 非致命化学武器的界定
    2.2 非致命化学武器的分类
    2.3 非致命化学武器的特征
    2.4 非致命化学武器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非致命化学武器研发与使用的伦理背离与批判
    3.1 非致命化学武器的研发和使用与环境伦理的背离
        3.1.1 环境伦理在战争中的作用
        3.1.2 非致命化学武器的研发和使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2 非致命化学武器的研发和使用与人的生命关怀相背离
        3.2.1 人的生命关怀的内涵
        3.2.2 非致命化学武器的研发和使用对人类生命关怀的蔑视
    3.3 非致命化学武器的研发和使用的伦理批判
第四章 未来非致命化学武器发展面临的伦理困境及其应对
    4.1 武器与战争的最终目标
    4.2 非致命化学武器未来发展的伦理挑战
    4.3 非致命化学武器伦理规制忧思与生存
    4.4 各种社会群体应肩负起对非致命化学武器应有的责任
    4.5 通过高技术方式对非致命化学武器进行伦理“减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件

(5)多级磁阻型电磁枪发射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电磁发射背景及研究现状
        1.2.1 电磁发射的优点
    1.3 线圈发射及研究现状
        1.3.1 多级触发控制技术
        1.3.2 线圈炮的参数分析
        1.3.3 驱动线圈的设计
        1.3.4 电枢受力和加速特性
    1.4 电磁枪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工作
2 磁阻型电磁发射原理及仿真软件的介绍
    2.1 磁阻型电磁发射
        2.1.1 磁阻型电磁发射的装置
        2.1.2 磁阻型电磁发射的基本原理
    2.2 仿真软件简介
    2.4 本章小结
3 多级磁阻型电磁枪模型的搭建
    3.1 六级磁阻型电磁枪
        3.1.1 电磁枪模型
        3.1.2 电磁枪的升压模块
        3.1.3 电磁枪的触发系统
        3.1.4 电磁枪的放电模块
    3.2 仿真模型的搭建
        3.2.1 物理模型及受力分析
        3.2.2 各部件选择
        3.2.3 建立仿真模型
    3.3 本章小结
4 磁阻型电磁发射参数仿真分析
    4.1 磁阻型电磁枪发射效率
    4.2 驱动线圈匝数对发射性能的影响
        4.2.1 驱动线圈匝数对发射效率的仿真分析
    4.3 电容器参数对发射性能的影响
    4.4 触发位置对发射性能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多级磁阻型电磁枪参数的优化
    5.1 正交实验法
        5.1.1 正交实验法设计过程
    5.2 正交试验法优化多级磁阻型电磁枪参数
    5.3 多级设计
    5.4 参数优化
    5.5 发射体结构的优化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水射流高速运动及其雾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射流高速运动的研究
        1.2.2 水射流雾化的研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高速水射流喷射装置结构设计与基础理论
    2.1 高速水射流喷射装置结构设计
    2.2 水射流的基本概念与控制方程
        2.2.1 基本概念
        2.2.2 流体的基本方程
    2.3 射流理论概述
        2.3.1 射流的基本结构
        2.3.2 射流的基本参数
    2.4 雾化机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装置内高速水射流参数计算
    3.1 高速水射流喷射装置动力理论及其解法
        3.1.1 单一装药方程组
        3.1.2 单一装药方程组解法简析
    3.2 高速水射流运动模型修正
        3.2.1 装置内水射流加速运动模型
        3.2.2 空中水射流运动模型
    3.3 不同药量下装置内水射流动力计算
    3.4 喷嘴压力与喷嘴初速之间的关系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速水射流流动分析与雾化模拟
    4.1 计算流体力学的特性简述
        4.1.1 CFD特性介绍
        4.1.2 ICEM简介
    4.2 高速水射流在内流场的数值模拟
        4.2.1 内流场模型的建立
        4.2.2 不同喷嘴结构下内流场模拟结果及分析
    4.3 高速水射流空中雾化数值模拟
        4.3.1 外流场模型的建立与边界条件
        4.3.2 不同喷嘴结构下外流场模拟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射流雾化实验研究
    5.1 水射流雾化实验场地与器材
    5.2 水射流雾化实验步骤
    5.3 水射流雾化实验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液晶基体的激光致盲防护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写和符号清单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激光致盲武器简介
    2.2 激光防护技术
        2.2.1 激光防护材料
        2.2.2 激光防护技术指标
    2.3 液晶
        2.3.1 液晶概述
        2.3.2 液晶的分类
        2.3.3 液晶的物理参数
        2.3.4 液晶织构
        2.3.5 胆甾相液晶
    2.4 二向性染料及研究进展
        2.4.1 二向性染料定义
        2.4.2 二向性染料表征参数
        2.4.3 二向性染料的研究进展
    2.5 非线性光学材料及研究进展
        2.5.1 非线性光学简介
        2.5.2 非线性光学材料
        2.5.3 非线性光学材料研究进展
    2.6 课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3 二向性蒽醌染料-胆甾相液晶复合型激光防护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
        3.2.2 具有液晶性的二向性蒽醌型染料的制备
        3.2.3 样品制备
        3.2.4 测试方法
    3.3 实验结果及讨论
        3.3.1 蒽醌染料的光谱性质表征
        3.3.2 蒽醌染料的液晶性表征
        3.3.3 蒽醌染料的二向色性表征
        3.3.4 蒽醌染料-胆甾相液晶复合体系激光防护性能的研究
    3.4 本章结论
4 液晶性富勒烯衍生物-胆甾相液晶复合型激光防护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
        4.2.2 液晶性富勒烯衍生物的制备
        4.2.3 样品制备
        4.2.4 测试方法
    4.3 实验结果及讨论
        4.3.1 液晶性富勒烯衍生物及中间单体的光谱性质表征
        4.3.2 富勒烯衍生物及中间单体的液晶性表征
        4.3.3 液晶性富勒烯衍生物的溶解度表征
        4.3.5 液晶性富勒烯衍生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质表征
        4.3.6 液晶性富勒烯衍生物的光限幅特性表征
        4.3.7 样品透过率表征
        4.3.8 富勒烯衍生物—胆甾相液晶复合体系的制备及防护性能研究
    4.4 本章结论
5 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胆甾相液晶复合型激光防护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材料
        5.2.2 样品制备
        5.2.3 测试方法
    5.3 实验结果及讨论
        5.3.1 实验原理
        5.3.2 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表征
        5.3.3 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含量对宽波反射的影响
        5.3.4 电磁-热效应
    5.4 本章结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生物交叉技术对新军事变革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生物交叉技术的发展概貌及应用前景
    2.1 生物技术军事应用的历史沿革
        2.1.1 古代生物武器
        2.1.2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生物武器
        2.1.3 世界大战后生物武器的发展与阻碍
    2.2 生物交叉技术发展动态
        2.2.1 现代生物技术的社会需求
        2.2.2 脑科学与认知神经科学
        2.2.3 仿生材料与系统
        2.2.4 生物传感与生物计算
        2.2.5 生物合成与制造
    2.3 生物交叉技术的军事应用前景
        2.3.1 生物交叉技术的军用需求
        2.3.2 战场联合指挥作战系统
        2.3.3 新型军用材料
        2.3.4 非致命性武器
        2.3.5 人体增强技术
第三章 生物交叉技术助推武器装备创新
    3.1 生物交叉技术强化现有武器装备
        3.1.1 提高武器装备性能
        3.1.2 更新武器装备机制与材质
        3.1.3 改变武器操作方式
    3.2 生物交叉技术带来新的武器装备
        3.2.1 不以人为打击目标的生物武器
        3.2.2 脑—机接口武器
        3.2.3 基因武器
    3.3 生物交叉技术影响战场指挥系统
        3.3.1 提高情报分析能力
        3.3.2 增强指挥系统智能化
        3.3.3 提高指挥控制中心运算能力
第四章 生物交叉技术拓展作战空间与作战方式
    4.1 生物交叉技术影响国家安全空间
        4.1.1 生物领域成为国家安全重要部分
        4.1.2 生物交叉技术竞争成为军事竞争的重要领域
        4.1.3 生物交叉技术事关国家经济安全
    4.2 作战方式的演变和发展
        4.2.1 作战方式的含义
        4.2.2 作战方式的历史演变
        4.2.3 生物交叉技术促进作战方式的变革
    4.3 生物交叉技术影响作战方式
        4.3.1 作战行动更加精准
        4.3.2 作战手段更加灵活
        4.3.3 作战力量更加新型
第五章 生物交叉技术催生新军事理念
    5.1 生物毁伤理念
        5.1.1 冷兵器时代的单体毁伤
        5.1.2 火器和机械化时代的群体毁伤
        5.1.3 未来的人体功能毁伤
    5.2 生物攻防理念
        5.2.1 杀伤力的可控性
        5.2.2 致伤的超微性
        5.2.3 打击的可恢复性
    5.3 生物制胜理念
        5.3.1 强化自身
        5.3.2 瘫痪敌人
        5.3.3 威慑制敌
第六章 推进我国生物交叉技术发展的思考
    6.1 立足生物交叉技术基础前沿,夯实科技发展基础
    6.2 强化生物交叉技术战略导向,把握科技创新重点
    6.3 抢占生物交叉技术制高点,推动军事科技发展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9)国际法视角下的海盗法律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s)
导言
    一、海洋对人类的重大意义
    二、海盗的历史变迁
    三、研究现状及成果
    四、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一章 海盗罪的犯罪构成
    第一节 规制海盗的立法发展
        一、人类社会对海盗认识的演进
        (一) 早期对海盗的认识及打击
        (二) 海盗与私掠制度
        (三) 对海盗认识的转变及原因
        二、规制海盗行为的国际成文法的发展
        (一) 国际联盟时期的编纂工作
        (二) 联合国主导的编纂工作
        (三) 规制海盗行为的其他国际条约
        三、规制海盗行为的国内法
        (一) 国际法的接受
        (二)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衔接
        (三) 海盗罪的国内法规定
    第二节 海盗罪与其他国际犯罪
        一、国际犯罪与海盗罪
        (一) 国际犯罪的基本理论问题
        (二) 海盗罪的构成要件
        (三) 海盗罪与跨国犯罪、涉外犯罪
        二、海盗罪与海上恐怖主义犯罪
        (一) 恐怖主义犯罪定义
        (二) 海上恐怖活动现状
        (三) 海上恐怖主义犯罪与海盗罪的区别与联系
        三、海盗罪与危及大陆架固定平台安全罪
    第三节 关于海盗行为认定的争议问题
        一、海盗行为的认定
        (一) 国际法上的认定
        (二) 域内法上的认定
        二、关于海盗罪主体及主观方面的争议及评析
        (一) 自然人的主体地位问题
        (二) 团体(组织)的主体地位问题
        (三) 海盗行为目的的争议及评析
        三、海盗罪客观方面的争议及评析
        (一) 关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海盗行为模式的争议
        (二) 关于海盗行为必须针对另一艘船舶、飞机问题
        (三) 关于海盗行为发生地点的限定问题
第二章 海盗案件的管辖
    第一节 国家海上管辖权
        一、国家管辖权与国家海上管辖权
        (一) 国家管辖权性质
        (二) 国家管辖权类型
        (三) 国家管辖权的发展趋势
        (四) 国家海上管辖权的特点
        二、国家海上管辖权的历史发展
        (一) 海洋管辖理论与人类对海洋的控制能力
        (二) 海洋管辖理论与人类对海洋的认识
        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海上管辖权评析
    第二节 不同水域的海上刑事管辖权
        一、内水、领海与群岛水域的刑事管辖权
        (一) 内水刑事管辖权
        (二) 领海刑事管辖权
        (三) 群岛水域刑事管辖权
        二、毗连区与专属经济区的刑事管辖权
        (一) 毗连区刑事管辖权
        (二) 专属经济区刑事管辖权
        三、公海刑事管辖权
        四、船旗国管辖权
        (一) 船舶登记制度
        (二) 船旗国管辖的性质
        (三) 对海盗行为的管辖与船旗国管辖
    第三节 海盗罪与普遍管辖权
        一、普遍管辖权的历史发展
        (一) 普遍管辖权的理论发展
        (二) 普遍管辖权的立法发展
        (三) 普遍管辖权的实践发展
        二、普遍管辖权的特征
        (一) 普遍管辖权的适用对象
        (二) 普遍管辖权的适用条件
        三、普遍管辖权确立的必要性
        (一) 犯罪呈现全球化特征
        (二) 国际刑法实现方式存在缺陷
        (三) 海盗犯罪的独特性
        四、普遍管辖权与海盗案件管辖权冲突的解决
        (一) 刑事管辖权的积极冲突与消极冲突
        (二) 普遍管辖权冲突的解决途径
        (三) 海盗案件的普遍管辖权与其他管辖权冲突的解决方法
第三章 海盗的预防与打击
    第一节 登临权与紧追权的新发展
        一、登临权的国际法新发展
        (一)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登临权的规定
        (二) 其他国际条约中登临权的规定
        二、紧追权与船旗国专属管辖权
        三、紧追权的行使条件及争议问题评析
        (一) 紧追的开始、继续与终止
        (二) 追逐者限于与国家政府权力有特别联系的船舶和飞机
        (三) 紧追的理由是外国船舶违反了沿海国的法律规章
        (四) 沿海国当局有充分理由相信外国船舶违反了沿海国的法律规章
        (五) 在外国船舶视听范围内发出视觉或者听觉停驶信号
    第二节 国际社会预防与打击海盗新举措
        一、现代海盗的行为特点
        (一) 活动范围呈扩大化趋势
        (二) 装备日趋现代化
        (三) 行为方式发生根本改变
        二、专业国际组织预防海盗措施
        (一) 国际海事组织的预防措施
        (二) 国际海事局的预防措施
        (三) 改进与航运安全相关的其他制度
        三、国际航运业的预防措施
        (一) 为船舶配备先进的通讯设备及警报系统
        (二) 拟定并执行船舶安全计划
        (三) 商船行使武装自卫权及相关法律问题评析
        四、美国海运立法与打击海盗
        (一) 美国国会立法
        (二) 美国政府部门立法
    第三节 联合国安理会主导下的海军护航行动
        一、亚丁湾和索马里水域海盗活动特点
        二、海军护航的必要性与执行模式
        (一) 派遣海军护航的原因分析
        (二) 海军护航模式
        三、海军护航的相关法律问题评析
        (一) 海军护航的国际法依据
        (二) 海军护航的法律性质
        (三) 海军护航中的武力使用问题
第四章 海盗案件的审理
    第一节 海盗案件审判的现实问题
        一、国际立法有待完善
        二、审判成本巨大
        三、判决执行面临实际困难
        四、沿岸国缺乏审判能力
    第二节 海盗审判与常设国际司法机构
        一、国际法院与海盗案件审理
        二、国际刑事法院审理海盗案件的可行性分析
        (一) ICC管辖的案件
        (二) ICC管辖权的特点
        (三) 将海盗案件纳入ICC管辖范围的可行性分析
        三、国际海洋法法庭与海盗案件审理
        (一) ITLOS的管辖权
        (二) ITLOS的当事方
        (三) ITLOS对海盗案件行使管辖权的可行性分析
    第三节 海盗审判与国际刑事法庭
        一、特设国际刑事法庭与海盗案件审理
        二、混合型法庭与海盗案件审理
        三、在国内司法体系中审判海盗为最理想模式
第五章 中国应对海盗威胁的对策
    第一节 海盗对中国的影响
        一、海洋对中国具有重大利益
        (一) 海洋是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海洋具有巨大的经济利益
        (三) 海洋关系国家安全利益
        二、中国海洋文化的发展
        三、中国面临的海盗威胁
        (一) 海盗活动对我国海上运输构成重大威胁
        (二) 南中国海海盗活动特点
    第二节 参与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海盗
        一、加强国际与区域合作的必要性
        (一) 合作原则是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
        (二) 惩治海盗需要各国加强合作
        二、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共同抵御海盗的实践
        (一) 签署《南海各方行动宣言》
        (二) 签署《中国与东盟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及其谅解备忘录
        (三) 签署《打击海盗及武装抢劫船只的地区合作协定》
        (四) 参与反海盗国际会议
        三、我国海军在亚丁湾和索马里的护航行动
        (一) 我国海军参与护航的背景
        (二) 我国海军护航的法律依据
        (三) 我国海军护航行动简况
    第三节 完善国内立法与执法机制
        一、确立先进的海洋战略
        二、在我国刑事法律中增设海盗罪
        (一) 在我国刑事法律中增设海盗罪的必要性
        (二) 我国刑事法律中增设海盗罪的具体构想
        三、增强海上执法力量
        (一) 各国海上执法机构简介
        (二) 海军参与海上执法的法律问题
        (三) 改革我国海上执法机构
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

四、化学型“非致命性武器”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论文参考文献)

  • [1]非致命武器发展现状及趋势[J]. 潘兆民,王家磊,马率. 中国军转民, 2021(01)
  • [2]非致命橡皮子弹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李高平,武栴丞,王婷,蔡庆,陈宏,李常昊. 橡胶工业, 2020(09)
  • [3]非致命武器发展现状及趋势[J]. 杨东昌,马永忠. 中国设备工程, 2020(06)
  • [4]非致命化学武器研发与使用的伦理考量[D]. 甘春霖.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5]多级磁阻型电磁枪发射效率研究[D]. 张红旭.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 [6]水射流高速运动及其雾化研究[D]. 李翔.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7]基于液晶基体的激光致盲防护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张婉姝. 北京科技大学, 2018(03)
  • [8]生物交叉技术对新军事变革影响研究[D]. 郭子俊. 国防科技大学, 2017(02)
  • [9]国际法视角下的海盗法律规制研究[D]. 陈军武. 厦门大学, 2017(01)
  • [10]反人员非致命武器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J]. 魏继锋,徐楚璇. 四川兵工学报, 2015(03)

标签:;  ;  ;  

化学“非杀伤性武器”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