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房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管淑慧[1](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邓珂[2](2020)在《投融资网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在广西中小企业融资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广西中小企业投融资网供应链金融服务”产品模式是有广西中小企业投融资网为广西地区各产业供应链搭建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该模式旨在通过以供应链金融的思维逻辑,以广西中小企业投融资网为平台,结合广西市场经济环境特点,为广西中小企业创造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新渠道。供应链金融拥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因此有必要将其结合实际应用情况研究其可行性。本文通过研究供应链金融的内涵,在原先供应链金融的基础上重构了供应链的构成要素,并从信息不对称理论、金融渗透理论对供应链金融进行了经济学分析。通过对当前相关科技发展的分析,结合当前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提出了依托结合对供应链中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商流进行控制的“四流合一”管理逻辑,并整合当前各项先进技术功能的“广西中小企业投融资网供应链金融服务”产品模式。通过对“广西中小企业投融资网供应链金融服务”产品模式进行分析,研究该模式的运营逻辑、风险控制、相关技术支持以及相关业务流程安排。并根据产品模式提出具体围绕广西柳州市某建筑公司作为核心企业的应用场景,阐述了产品模式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具体应用。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3](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吕滨[4](2019)在《HG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钢铁行业是中国产业布局中的一个重要产业,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钢铁行业水平的高低,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指标。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技术在钢铁行业当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新的钢铁企业也在增加,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这个行业快速发展期间,这个行业的不利因素也越来越明显了,例如,劳工成本的增加,钢铁企业的增多,市场竞争越发严酷。因此,对于HG集团有限公司,必须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改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开展相关的市场竞争活动。HG集团有限公司应该改善自身的战略管理。在中国的企业发展当中,战略管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充分利用战略管理思维,用以判断发展趋势。因此,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HG集团有限公司必须改变自身的管理理念。这篇论文以HG集团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四个方面分析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依据“波特五力模型”从供应商、潜在进入者、现有竞争者、替代品与购买者这五个方面分析出行业内的竞争环境。根据HG集团有限公司的真实情况,依据SWOT分析法对企业进行分析,从而获得企业的SO战略。根据分析结果,HG集团有限公司需要通过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研发与组织文化等方面,来推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希望这个研究结果能够给HG集团有限公司乃至相似类型的企业提供战略管理方面的决策支持。
刘静[5](2019)在《空间人文学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工业基本空间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当前人文社会学科“空间转向”的学术背景影响下,以“空间”作为切入点重新思考历史与文化问题,成为介入许多研究问题的重要逻辑起点与研究策略。中国从1880年外国商人在华设立租界并创办工厂开始,近代工业拉开帷幕,此后历经近百年抗争、奋斗,逐渐改变了传统手工业时期的工业空间格局,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近代工业空间格局,同时也改变着国家以及区域的经济、城市等要素的空间结构。然而近代工业空间的现有研究基础却较为薄弱,传统研究多从地理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的视角观察,对象多集中在对一些行业及典型区域、案例城市或单体建筑的研究,缺乏涉及多种行业的、全国与区域等宏观尺度的关于近代工业空间的整体性认知,且研究方法多囿于传统文献解读,注重历史描述,缺乏新的可以整合多元数据,进行量化与空间分析,并形成可视化研究成果的跨学科理论与方法的运用。面对既有的研究不足,本文尝试引入空间人文学的视角与方法,针对宏观尺度的中国近代工业空间进行跨学科研究尝试。文中运用空间人文学的视角与方法,结合近代工业史研究中对近代工业空间的理解与表述诉求,融合大数据思维,以及GIS、地理学、城市规划、历史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关注“近代工业的宏观分布与区位选择”以及“近代工业影响下的区域经济与城市空间变迁”现象,并从这两条线索出发,选取全国至城市尺度的五个典型空间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尝试从多个角度切入,揭示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中的基本空间特征。在空间问题解读的同时也进行研究方法的探索,包括了总系统框架下空间人文学方法体系的运用,以及针对不同章节中所涉及的全国至城市尺度上不同的工业专题数据具体的采集、管理、分析与可视化方法的探索。首先,第一章介绍研究缘起,在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分析既往研究所面临的问题,进而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视角、研究资料以及研究展开的整体性框架。其次,第二章至第六章从“近代工业的宏观分布与区位选择”以及“近代工业影响下的区域经济与城市空间变迁”两条线索出发,选取五个典型空间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其中,“中国近代工业的宏观分布与区位选择”是在全国尺度上对近代工业的生产活动空间展开讨论,分三个章节进行阐述:第二章选取近代工业史、资料集等文献资料,创建全国尺度近代工业企业点数据集、铁路线数据集,在此基础上运用核密度估值、平均中心、方向分布、全局空间自相关及热点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展现近代完整时段的工业演化历程与整体分布模式,提取主要的工业集聚区,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第三章深入到工业产业特征层面,结合经济地理学的产业结构分析指数,选取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系列工业调查,创建全国尺度的工业产业特征点数据集,在此基础上运用可视化分析等方法,解读抗日战争以前中国工业发展的部门结构构成、生产与销售、工人劳动与收支、工会组织等主要产业特征指标的空间分布状况;第四章结合工业区位理论与时空间行为研究理论,利用奏稿集、近代史资料集、企业史等资料,创建全国尺度近代工业布局历程中不同阶段代表性人物的工业布局行为点数据集,在此基础上运用可视化分析并结合文献研究等方法,初步展现在西方外来冲击与中国内因共同作用下,近代工业布局区位选择的时空特征。“近代工业影响下的区域经济、城市空间变迁”是在全国尺度近代工业生产活动空间分析的基础上,在区域尺度层级上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且资料相对丰富的工业集聚区作为典型案例,对近代工业发展与经济、城市空间变迁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第五章选取传统手工业丰富,近代工业起步较早、较为发达,且工业经济数据相对齐全的鲁中、鲁东工业集聚区进行个案研究,利用地方志、实业志等资料,创建省级尺度的工业行业分布点数据集、商路线数据集与贸易联系线数据集,在此基础上,运用可视化分析并结合文献研究等方法,对比从传统手工业到近代工业发展历程中工业经济空间态势的演化;第六章选取近代工业发展迅速、城市工业空间结构典型,且城市工业资料较为丰富的旧直隶工业集聚区进行个案研究,利用人口史、地名志、工业志、规划志及城市历史地图集等资料,创建省级尺度的城市规模点数据集与市级尺度的工业企业点数据集、工业空间规划面数据集、城市历史地图栅格数据集,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叠加分析并结合文献研究等方法,分析近代工业影响下的城市空间结构变迁。最后,第七章从“全国尺度上近代工业的时空演化、整体分布模式、近代工业的产业特征、近代工业布局的区位选择与区域尺度层级上近代工业发展同经济、城市空间变迁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所展现出的基本特征”和“引入空间人文学方法,构建中国近代工业数据基础平台,形成近代工业化进程的一个数字空间图史,有效支撑了解释观点的形成,对传统文献研究方法进行了补充”两个方面归纳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指出研究本身的局限性及后续可能的研究方向。
张家浩[6](2018)在《我国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建构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我国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的建构研究;第二部分是基于该体系以全国、天津市和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为案例对体系三个层级的信息采集、信息管理系统和BIM信息模型的建构、以及对相关的分析应用进行实践性研究。本研究是在我国目前工业遗产研究背景下,所进行的探索性研究,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国家层面的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机构和体系的建立。第一部分,首先,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充分总结国内外前人的相关研究,并对我国工业遗产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基于这些现实问题,提出建立“我国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的必要性。然后,对该体系进行了建构研究,体系包括“国家层级”、“城市层级”和“遗产本体层级”。现阶段“国家层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统筹全国各部门、机构、地区和学者成果,解读我国工业遗产研究全貌;“城市层级”的目的是为了制定标准化的“普查表”和相应的“普查信息管理系统”,为未来我国工业遗产专项普查做好准备;“遗产本体层级”的目的是为了对工业遗产文物保护单位的全面信息采集与管理标准的建立,以及GIS、BIM技术在保护中的应用进行探索。第二部分,首先,依据“国家层级”对全国目前工业遗产的研究成果进行信息采集,收集了我国1537项工业遗产,为我国未来工业遗产普查提供第一手的基础资料;建立“全国工业遗产信息管理系统”,并对全国工业遗产的行政区、时空、行业、保护、再利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揭示我国工业遗产的整体面貌。然后,基于“城市层级”对天津市域范围工业遗产进行普查,并建立“天津工业遗产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基于GIS技术对天津市工业遗产的基本情况、再利用潜力以及工业遗产廊道的规划进行了研究。再后,基于“遗产本体层级”,对北洋水师大沽船坞进行全面的信息采集,建立了“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信息管理系统”,并基于GIS技术对大沽船坞的历史格局演变、价值评估等进行研究,并进行了保护规划的编制。最后,基于“遗产本体层级”,由于遗产领域BIM技术处于起步阶段,且数据处理复杂;因此笔者先对其工作流程进行研究,然后基于BIM技术对轮机车间、甲坞和设备的信息采集与信息模型建构进行案例研究;并基于Revit软件、Revit SDK和C++语言开发了“建筑遗产修缮管理软件”,将其应用于轮机车间修缮设计的残损信息管理中。
本刊讯[7](2016)在《中国质协发布2015年度质量技术奖励决定》文中研究说明本刊讯中国质协发布《关于2015年度质量技术奖励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第二总体设计部"航天型号通用质量特性保证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成果、青岛海尔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网络化360°用户交互体验模式(i-360TCE)的建立与实施"等6项成果、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石化装置在役管式加热炉安全性能及剩余寿命评估技术研究"等12项成果,分别授予质量技术奖一、二、三等奖;并授予山东滨州渤海活塞股
谭靖[8](2016)在《成都置信公司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进步,房地产业迅速发展。对房产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越来越突出,而传统利用人工管理信息,操作相关的数据的方式明显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同时也容易带来更多的错误性问题。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针对房地产信息电子化数据管理而展开,与此同时开发一款适合于成都置信房产信息管理的系统。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繁重的数据管理开发可以利用强大性能的开发平台,快速的网络运行环境、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对大规模房产信息的统一和集中管理,从而实现管理数据无纸化,快速化和精确化。本文研究的房产信息管理系统主要从设计的任务出发,包括创建系统的结构,由于在管理中数据库中的信息与数据结构密切相关,从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数据文件,并将相应的数据文件自动发送到相关设备上。为此建立一个适合的数据库,通过数据库构建系统中主要的数据表信息。同时为了更好的实现数据网络通信化,系统数据可以从数据库中抽取并使用网络的各类数据信息。此外,本研究从构建数据之间的访问机制出发,建立了关键数据之间的实体关系,从而实现对数据的管理。在系统功能模块方面,本文的研究着重从应用方面出发,结合具体的需要,系统模块功能的设计主要包括:数据管理、分配管理、维修管理、统计管理和系统管理。最后,为了检测系统的性能,本文对所研究的系统进行了相关的测试,通过初步的测试表明,开发的成都置信公司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可维护性以及后续的扩展性能,这些功能基本能满足日常的房产信息使用和管理,所研究的系统在进一步推进成都置信房产信息管理的系统化、集中化和先进化的同时,也提供一个可供使用的参考平台。
本刊讯[9](2015)在《中国质协发布2014年度质量技术奖励的决定》文中研究表明本刊讯中国质协日前发布《关于2014年度质量技术奖励的决定》(简称《决定》)。《决定》对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格力T9全面质量控制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等3项成果、中航工业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航
《广西强势企业发展研究》课题组,张敦,王德民,苏树远,罗全林[10](2007)在《广西主要行业强势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对策》文中认为不同行业在发展中有不同的特点,不同行业的企业在做强中具有不同的规律和经验。文章通过总结不同行业的企业如何做强的成功经验,对不同行业的企业发展具有更直接的借鉴作用。由于行业种类较多,主要选择广西几个支持产业进行调查和研究,并总结出各自不同的基本经验和对策。
二、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房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房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
3 结束语 |
(2)投融资网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在广西中小企业融资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投融资网供应链模式提出的环境背景 |
1.1.2 投融资网供应链模式提出的模式形成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与国际供应链金融现状 |
1.3.1 国际的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1.3.3 广西市场的状况 |
1.4 研究内容和思路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供应链及供应链金融的概念与理论支持 |
2.1 供应链与供应链金融的基本内容 |
2.1.1 供应链金融的基本定义 |
2.1.2 供应链流程的结构与特点 |
2.1.3 供应链金融的主体结构 |
2.1.4 供应链金融的“四流合一”概念 |
2.1.5 “四流合一”的应用技术背景 |
2.2 供应链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痛点的方式 |
2.2.1 中小企业融资痛点及解决切入点 |
2.2.2 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起促进作用的其他方面 |
2.3 供应链金融的经济学分析 |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2 金融渗透理论 |
2.4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控逻辑 |
第三章 广西中小企业投融资网供应链模式介绍 |
3.1 平台运营逻辑概念简介 |
3.1.1 投融资网供应链模式运营图 |
3.1.2 供应链业务开展步骤 |
3.2 平台运营逻辑概念 |
3.3 客户准入逻辑概念 |
3.4 金融机构准入逻辑概念 |
3.5 风险控制逻辑概念 |
3.5.1 风险控制机制 |
3.5.2 对应风险防控与化解 |
第四章 投融资网供应链模式功能及技术支持介绍 |
4.1 系统功能结构说明 |
4.1.1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
4.1.2 系统功能运用范围 |
4.2 系统技术支持与相互关系 |
4.2.1 系统技术支持 |
4.2.2 数据支持相互关系图 |
4.3 系统功能实现 |
4.3.1 账户管理功能 |
4.3.2 物流管理功能 |
4.3.3 商流关系管理功能 |
第五章 投融资网供应链模式系统运作流程解析 |
5.1 系统运作流程说明 |
5.2 流程一:数据库建立 |
5.2.1 原始数据采集要求 |
5.2.2 数据库清单 |
5.3 流程二:核心企业场景准入 |
5.4 流程三:链属企业提交数据&准入 |
5.4.1 数据验证 |
5.4.2 数据评分 |
5.4.3 链属企业准入原则 |
5.5 流程五:匹配产品 |
5.5.1 产品参数设置 |
5.5.2 金融机构匹配 |
第六章 投融资网供应链模式具体应用 |
6.1 应用场景 |
6.1.1 应用场景背景简介 |
6.1.2 应用场景交易方式 |
6.2 产品设置 |
6.2.1 链属企业准入及产品设计细则 |
6.2.2 产品设置原则及依据 |
6.3 投融资网供应链模式的优势与意义 |
6.3.1 原供应链痛点 |
6.3.2 痛点解决方案 |
6.4 投融资网供应链模式应用过程中的不足及解决方案 |
6.4.1 投融资网供应链模式运营过程中的不足 |
6.4.2 投融资网供应链模式不足的改进方式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3)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4)HG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企业战略综述 |
2.1.1 企业战略综述 |
2.1.2 企业发展战略 |
2.2 企业战略相关理论 |
2.2.1 PEST分析 |
2.2.2 波特“五力模型” |
2.2.3 内部环境分析 |
2.2.4 SWOT分析模型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章 HG集团有限公司宏观环境分析 |
3.1 HG集团有限公司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环境分析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3.1.3 社会环境分析 |
3.1.4 技术环境分析 |
3.2 HG集团有限公司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3.2.1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
3.2.2 潜在进入者分析 |
3.2.3 现有竞争者分析 |
3.2.4 替代品分析 |
3.2.5 购买者议价能力分析 |
第四章 HG集团有限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4.1 企业内部资源分析 |
4.1.1 人力资源 |
4.1.2 产品资源 |
4.1.3 品牌资源 |
4.1.4 组织结构 |
4.2 企业内部能力分析 |
4.2.1 技术能力 |
4.2.2 研发能力 |
4.2.3 营销能力 |
4.3 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
4.3.1 财务质量分析 |
4.3.2 财务比率分析 |
4.3.3 杜邦分析 |
第五章 HG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战略选择 |
5.1 HG集团有限公司SWOT分析 |
5.1.1 优势 |
5.1.2 劣势 |
5.1.3 机会 |
5.1.4 威胁 |
5.1.5 SWOT分析与结论 |
5.2 HG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战略 |
5.2.1 公司层战略 |
5.2.1.1 一体化战略 |
5.2.1.2 国际化战略 |
5.2.2 业务层战略 |
5.2.2.1 成本领先战略 |
5.2.2.2 快速反应战略 |
第六章 HG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实施与保障措施 |
6.1 优化财务管理 |
6.2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
6.3 改善运营管理 |
6.4 加大研发力度 |
6.5 进行产业链整合 |
6.6 改良营销服务 |
6.7 打造良好的组织文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空间人文学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工业基本空间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综述 |
1.2.1 中国近代工业史的研究进展 |
1.2.2 空间人文学的研究进展 |
1.2.3 近代工业空间常规路径下的研究不足以及空间人文学视角与方法的引入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对象界定 |
1.5 研究视角与方法解析 |
1.5.1 空间人文学的定义 |
1.5.2 空间人文学的空间研究范式 |
1.6 论文的内容与框架 |
1.7 研究资料与方法 |
1.7.1 研究资料与数据 |
1.7.2 研究方法 |
1.8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1840-1949年中国近代工业的时空演化与整体分布模式 |
2.1 .研究时段的选取 |
2.2 研究理论、数据与方法 |
2.2.1 地理学第一定律 |
2.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
2.2.3 分析方法 |
2.3 中国近代工业的时空演化与整体分布模式 |
2.3.1 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分期 |
2.3.2 中国近代工业的时空演变历程 |
2.3.3 中国近代工业的整体地理分布特征与模式 |
2.4 小结 |
第三章 中国近代工业产业特征的空间分布——对产品生产、销售、工人劳动、工会等要素的分析 |
3.1 研究时段的选取 |
3.2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
3.2.1 数据来源 |
3.2.2 数据处理 |
3.3 1930年代中国工业产业特征的空间分布 |
3.3.1 工业部门结构分析 |
3.3.2 工业产品生产与销售概况 |
3.3.3 工人劳动与收支概况 |
3.3.4 工会组织概况 |
3.4 小结 |
第四章 中国近代工业布局区位选择的时空分析——通过典型人物对近代国家工业布局演变的考察 |
4.1 研究理论 |
4.1.1 工业区位理论 |
4.1.2 时空间行为研究 |
4.2 中国近代工业布局的主要历程与区位决策群体 |
4.3 区位决策代表性人物的选取与工业布局行为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
4.3.1 代表性人物的选取 |
4.3.2 工业布局行为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
4.4 近代工业布局不同阶段的区位选择分析 |
4.4.1 政府为投资主体阶段的区位选择分析——以李鸿章为例 |
4.4.2 民间资本开始介入阶段的区位选择分析——以张謇为例 |
4.4.3 民间资本成为近代工业化重要力量阶段的区位选择分析——以荣氏兄弟为例 |
4.5 小结 |
第五章 近代工业转型与区域工业经济空间重构——鲁中、鲁东工业集聚区个案研究 |
5.1 研究区域与研究时段的选取 |
5.1.1 研究区域 |
5.1.2 研究时段的选取 |
5.2 山东工业经济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
5.3 从传统手工业到近代工业山东工业经济的发展特征与空间格局 |
5.3.1 清时期山东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特征与空间格局 |
5.3.2 民国时期山东工业经济的发展特征与空间格局 |
5.4 小结 |
第六章 近代工业发展与区域城市空间结构变迁——旧直隶工业集聚区个案研究 |
6.1 研究区域 |
6.2 近代工业发展与旧直隶城市群体空间结构变迁 |
6.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
6.2.2 清时期直隶城市群的空间格局 |
6.2.3 民国时期直隶城市群的空间格局 |
6.2.4 近代工业对直隶城市群体空间格局的影响 |
6.3 近代工业发展与城市外部、内部空间结构变迁——天津个案研究 |
6.3.1 数据来源与处理 |
6.3.2 天津近代各时期的工业发展及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
6.3.3 天津近代工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拓展 |
6.3.4 天津近代城市规划中的工业空间及其影响 |
6.4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中国近代工业数据基础平台构建的技术方案 |
一、建设目的与意义 |
二、参考的标准规范 |
三、技术架构 |
四、建设方案 |
(一)中国近代工业历史地理数据库建设 |
(二)中国近代工业信息管理系统开发 |
附录B 本文研究成果运用于中国近代工业遗产历史价值分析的初步尝试 |
一、全国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中工业遗产历史价值的初步分析 |
二、山东近代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的进一步解读 |
(一)山东近代工业化进程中各时期留存的工业遗产 |
(二)山东近代工业遗产的时间分布分析 |
(三)山东近代工业遗产的行业分布与产业链关系分析 |
(四)山东近代工业遗产的空间格局分析 |
(五)小结 |
附录C 中国近代重要工业厂、矿名录整理表 |
附录D 1930年代中国工业产业特征数据 |
D-1省级一级工业行业职工人数整理表 |
D-2市县级一级行业厂数、资本总数、工人人数、产品总值整理表 |
D-3主要城市工会数量及会员人数整理表 |
附录E 山东省工业贸易联系数据 |
E-1方志中出现的部分工业贸易联系数据整理 |
E-2《中国实业志·山东省》中出现的主要工业贸易联系数据整理 |
附录F 天津近代重要工业企业名录整理表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发表的论文 |
参与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6)我国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全国工业遗产的整体情况仍未可知 |
1.1.2 城市化高速发展与工业遗产保护的矛盾 |
1.1.3 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研究的缺失 |
1.2 研究对象 |
1.2.1 中国工业遗产 |
1.2.2 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 |
1.3 国内外既往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综述 |
1.3.2 国内综述 |
1.3.3 既往研究的经验与问题 |
1.4 研究问题及解决途径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意义 |
1.6 研究方法及框架 |
1.6.1 研究方法 |
1.6.2 研究框架 |
1.7 研究创新及未尽事宜 |
1.7.1 研究创新之处 |
1.7.2 研究未尽事宜 |
第二章 我国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建构研究 |
2.1 体系结构总述 |
2.1.1 体系建立依据 |
2.1.2 体系的总体结构 |
2.1.3 体系应用技术介绍 |
2.1.4 对我国未来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工作实施的讨论 |
2.2 国家层级标准研究 |
2.2.1 信息采集标准 |
2.2.2 信息管理系统标准 |
2.3 城市层级标准研究 |
2.3.1 信息采集标准 |
2.3.2 信息管理系统标准 |
2.4 遗产本体层级标准研究 |
2.4.1 信息采集标准 |
2.4.2 信息管理系统标准 |
2.4.3 信息模型标准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国家层级信息管理系统建构及应用研究--全国工业遗产为例 |
3.1 全国工业遗产信息采集的实施 |
3.1.1 信息采集标准 |
3.1.2 信息采集的实施及成果 |
3.2 “全国工业遗产信息管理系统”建构研究 |
3.2.1 全国工业遗产GIS数据库建构 |
3.2.2 全国工业遗产信息管理系统建构研究 |
3.3 基于GIS的我国工业遗产现状分析研究 |
3.3.1 全国工业遗产总体情况分析研究 |
3.3.2 我国行政区层面的工业遗产分布研究 |
3.3.3 基于我国工业发展史的时空分布研究 |
3.3.4 基于行业类型的空间分布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城市层级信息管理系统建构及应用研究--天津工业遗产普查为例 |
4.1 天津市工业遗产普查的实施 |
4.2 天津工业遗产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建构研究 |
4.2.1 天津工业遗产普查GIS数据库建构 |
4.2.2 天津工业遗产普查文件数据库建构 |
4.2.3 天津工业遗产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建构 |
4.3 基于GIS的天津工业遗产分析及廊道规划研究 |
4.3.1 天津工业遗产总体分析研究 |
4.3.2 天津工业遗产廊道规划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遗产本体层级信息管理系统建构及应用研究--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为例 |
5.1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信息采集的实施 |
5.1.1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简介 |
5.1.2 信息采集的实施 |
5.2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产本体信息管理系统建构研究 |
5.2.1 GIS数据库框架建构 |
5.2.2 文件数据库的建构 |
5.2.3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产本体信息管理系统的建构 |
5.3 GIS在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保护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
5.3.1 基于时态GIS的大沽船坞历史沿革探究 |
5.3.2 基于GIS技术的价值评估研究 |
5.3.3 GIS技术指导下的保护规划编制研究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遗产本体层级BIM信息模型建构及应用研究--轮机车间、甲坞及设备为例 |
6.1 工业遗产领域BIM技术工作流程研究 |
6.2 轮机车间、甲坞及设备的信息采集与处理 |
6.3 BIM信息模型建构研究 |
6.3.1 轮机车间BIM信息模型的建构研究 |
6.3.2 甲坞BIM信息模型的建构研究 |
6.3.3 BIM在工业设备遗产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
6.4 建筑遗产修缮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
6.4.1 Revit自带功能在工业遗产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与弊端 |
6.4.2 建筑遗产修缮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 |
6.4.3 轮机车间残损信息管理研究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未来展望 |
7.1 本研究内容总结 |
7.2 本研究未来发展方向展望 |
参考文献 |
本人学术成果 |
鸣谢 |
附录A 中国工业遗产名录(笔者编制,截至2018年6月1 日) |
附录B 国内外工业(文化)遗产普查表汇编 |
附录B-1《世界遗产名录》遗产申报材料 |
附录B-2 英国IRIS调查表 |
附录B-3 美国HABS调查表 |
附录B-4 美国HAER调查表 |
附录B-5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 |
附录B-6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消失文物登记表 |
附录B-7 北京工业遗产普查表 |
附录B-8 上海工业遗产普查表 |
附录B-9 天津工业遗产普查表 |
附录B-10 济南工业遗产普查表 |
附录B-11 南京工业遗产普查表 |
附录C 中国工业遗产普查表(笔者编制) |
附录C-1《中国工业遗产普查表(2018 年试行版)》 |
附录C-2 普查表填写规范 |
(1)封面 |
(2)基本信息 |
(3)生产工业流程 |
(4)重要建构筑物遗产 |
(5)重要设备遗产 |
(6)测绘图 |
(7)照片 |
(8)参考文献和其他信息 |
附录C-3 中国工业遗产编号索引 |
附录C-4 《中国工业遗产行业名称及代码表(2018 版)》 |
附录D 工业遗产本体层级信息采集表(笔者编制) |
附录D-1 《工业遗产历史环境调查表》 |
附录D-2 《工业建构筑物残损信息调查表》 |
附录D-3 《工业遗产设备信息调查表》 |
附录D-4 《三维激光扫描站位记录表》 |
附录D-5 《工业遗产本体层级文献资料登记表》 |
附录D-6 《生产工艺流程登记表》 |
附录E 工业遗产相关行业类型列表翻译及整理 |
附录E-1 英国IRIS工业遗产普查表附录I工业行业类型 |
附录E-2 1936 年中华民国《实业部月刊》工业分类[105] |
附录E-3 1982 年版《中国统计年鉴》中工业分类 |
附录E-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3-1984》 |
附录F 各层级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框架标准(笔者编制) |
附录F-1 国家层级GIS数据库框架 |
附录F-2 城市层级GIS数据库框架 |
附录F-3 遗产本体层级GIS数据库框架 |
附录F-4 遗产本体层级文件数据库框架 |
附录G 工业遗产BIM信息模型标准化族库(笔者编制) |
附录H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保护规划成果展示(笔者参与) |
附录J 轮机车间主要残存信息汇总(笔者编制) |
(8)成都置信公司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工作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及开发环境 |
2.1 J2EE体系 |
2.2 ASP.NET |
2.2.1 ASP.NET基本特性 |
2.2.2 ASP.NET的架构 |
2.3 MVC设计框架 |
2.4 XML技术 |
2.5 Eclipse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成都置信公司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3.1 引言 |
3.2 开发思路 |
3.3 技术路线 |
3.4 系统的功能要求 |
3.4.1 使用功能需求 |
3.4.2 管理功能需求 |
3.4.3 系统功能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成都置信公司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
4.1 引言 |
4.2 模块设计 |
4.2.1 登录与密码管理 |
4.2.2 数据管理 |
4.2.3 分配管理 |
4.2.4 维修管理 |
4.2.5 统计管理 |
4.2.6 系统管理 |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3.1 用户、机构及角色 |
4.3.2 管理员信息 |
4.3.3 信息业务及流程 |
4.3.4 数据表信息设计 |
4.4 系统E-R图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设计实现 |
5.1 登录与密码修改界面 |
5.2 数据管理 |
5.3 分配管理 |
5.4 维修管理 |
5.5 统计管理 |
5.6 系统管理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系统测试流程和环境 |
6.2 功能和性能测试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房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2]投融资网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在广西中小企业融资的应用研究[D]. 邓珂. 广西大学, 2020(07)
- [3]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4]HG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吕滨. 河北工业大学, 2019(06)
- [5]空间人文学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工业基本空间特征研究[D]. 刘静. 天津大学, 2019(06)
- [6]我国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建构研究[D]. 张家浩. 天津大学, 2018(06)
- [7]中国质协发布2015年度质量技术奖励决定[J]. 本刊讯. 中国质量, 2016(06)
- [8]成都置信公司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谭靖. 电子科技大学, 2016(02)
- [9]中国质协发布2014年度质量技术奖励的决定[J]. 本刊讯. 中国质量, 2015(04)
- [10]广西主要行业强势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对策[J]. 《广西强势企业发展研究》课题组,张敦,王德民,苏树远,罗全林. 市场论坛, 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