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使用数码相机的小技巧(论文文献综述)
杨璐[1](2020)在《围绕“拍摄”的设计 ——景观社会视角下手机图片的制造与阐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移动网络发展,智能手机成为图像生产与传播的重要载体及制作、发布平台,从拍摄到图像加工再到图像传播,围绕“拍摄”的概念进行引导成为诸多手机及App设计的重要关注点之一。本文以手机“拍摄”的设计概念为研究对象,以景观社会理论为研究视角,剖析手机图片的设计制造,并对其背后的文化价值进行阐释,具体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从传统摄影、数字技术、智能手机三个角度解读“拍摄”概念,指出手机媒介使拍摄脱离了时空局限性,成为日常社交行为;接着分析手机品牌商及相关App围绕“拍摄”概念进行的设计推广策略,主要有降低操作难度、提高文化附加值、拓展多元化图片形式等方式,促进全民参与创作;接着解读手机图片景观化的拍摄文化及价值,指出手机图片成为日常记事和信息交流手段,手机拍摄无形中促成虚实交融的视觉体验以及实体空间的“照片式”转化;最后指出手机拍摄设计下形成的“小众景观”,这类个体化图片在丰富景观社会的同时,也突破了传统媒体对景观的桎梏,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景观社会进行消解。综上所述,本文希望通过对智能手机“拍摄”的设计概念探讨,审视景观社会理论在图像信息传达方面的新动向,并从文化层面对当下生活中拍客热潮进行反思。
种昆[2](2020)在《专家先验知识驱动的图像来源鉴别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图像逐渐成为人们接收和传播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与此同时,各种功能丰富的图像编辑软件的出现使得人们开始对数字图像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表示担忧。在这种情况下,以识别数字图像来源相机为目的的数字图像来源鉴别技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大多数现有的方法仅关注于从相机单一伪像中提取特征,而忽略了遗留在图像中可能有助于提高检测准确率的其他伪像。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用于数字图像来源鉴别的通用框架,基于这个框架,提出了三种数字图像来源鉴别方法:(1)提出了两种使用融合特征的数字图像来源鉴别方法首先提出了基于集成分类器的数字图像来源鉴别方法。该方法融合了三种不同的特征,分别是从模式噪声上提取的特征,对于CFA插值算法参数的估计得到的特征以及从原始图像上提取的特征,这三种特征能够全面的捕获相机在图像上遗留的各种伪像。然后通过使用集成分类器来解决高维特征训练慢的问题。然后提出基于富模型的数字图像来源鉴别方法。该方法避免了通过对相机软件算法和其参数的估计来捕获相机软件相关伪像,通过在预处理部分组合多个子模型构建富模型来捕获相机遗留信息。实验结果证明,所提两种方法的性能均优于现有的基于特征的数字图像来源鉴别方法。(2)提出了一种结合领域专家先验的深度学习来源鉴别方法本文将卷积神经网络引入到所提通用框架中,用卷积神经网络完成所提框架中图像变换,特征提取和分类部分的任务,避免了复杂的图像变换算法的使用和特征的构建。在将图像送入卷积神经网络之前,我们先使用由去噪算法,去马赛克算法和预测算法组成的预处理模块对图像进行处理。预处理模块能够引入领域专家先验知识,捕获相机硬件和软件相关伪像,进而抑制了图像内容对数字图像来源鉴别的影响,有效避免了相机属性信息的损失。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结合领域专家先验的深度学习来源鉴别方法能有效识别数字图像的来源相机品牌,相机型号和相机个体,其整体性能优于两种使用融合特征的方法和直接使用卷积神经网络而不引入领域专家先验知识的方法。
雷云[3](2020)在《红外摄影入门指南》文中认为什么是红外线?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由英国科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尔(Friedrich Wilhelm Herschel)于1800年发现,又称为红外热辐射。他将太阳光用三棱镜分解开,在各种不同颜色的色带位置上放置了温度计,试图测量各种颜色的光的加热效应。结果发现,位于红光外侧的那支温度计升温最快。因此得到结论:太阳光谱中,红光的外侧必定存在看不见的光线,这就是红外线(可见为光,不可见为线)。
周辉[4](2018)在《建筑遗产调查记录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在《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对保护程序的说明中,调查记录是整个流程的基础环节,诸多重要国际宪章也都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阐释。另外,调查记录对于保护规划和保护工程也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建筑遗产保护领域又存在的诸如调查记录内容不完整、流程不规范、科学性低等问题,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不清楚保护什么、传承什么的问题出现,如若仓促开展保护工作,有违建筑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完整性、科学性原则。鉴于此,对建筑遗产调查记录的内容、方法、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以保障记录成果的科学规范就显得很有必要了。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文在第二章节首先对欧美国家建筑遗产调查记录的发展历程、执行管理机制、规范指南体系进行了归纳,并结合国内前辈学人在该领域所做各类实践、相关重要国际宪章对调查记录进行的多方位阐释以及相关国际组织在该领域所做尝试,对建筑遗产调查记录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然后,在第三章节着重对美国建筑遗产调查记录规范指南体系的建设及其相关组织“美国遗产记录计划(HDP)”作了介绍,作为一个建国时间不足两百多年的国家,美国现如今拥有数量庞大的建筑遗产记录档案,这其中标准化、科学化的规范指南文件体系的建设是功不可没的,而我国在创立建筑遗产记录档案方面又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对美国成功经验的学习和借鉴意义深远。在前文对建筑遗产调查记录以及规范指南体系建设两者的重要性具备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笔者在第四章尝根据建筑遗产调查记录时机的不同尝试对其类型进行了划分,将其归纳为“文物普查”中的建筑遗产的调查记录、保护规划与保护工程中建筑遗产的调查记录、日常监测中建筑遗产的调查记录等三大类,并针对每一类型的建筑遗产调查记录需要达到的深度进行了详细阐述。另外,还对各类型建筑遗产调查记录中涉及到的多种跨学科方法进行了归纳整理,具体包括古建筑测绘、文献调查、访谈调查、影像记录、层位学的应用、科学测年、残损病害的无(微)损检测等多种跨学科方法。除了传统的调查记录手段外,近年来在建筑遗产调查记录领域多种信息数字化采集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其与传统的调查记录手段结合,能够获取更加科学准确的建筑遗产信息,因此在第五章笔者结合具体实践案例对目前使用较多的三种数字化采集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建筑遗产调查记录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其在该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达到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数字化采集技术的目的,实现对建筑遗产调查记录方法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周游,申南驿,Vinnie100[5](2017)在《线上武林——拜师之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有人的地方,就有武林。现实生活的圈子中,武林从打打杀杀变成了技艺学习,也从线下飞到了线上。在线上教学这个武林中,哪路英豪能让你变成摄影高手?我们来为你指点迷津。壹线上学习之路从了解自我开始线上武林各有千秋叁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线上课程
戴一凡,刘欣,孙渺,张千里,庞彦卓,石靓若[6](2012)在《当摄影恋上手机》文中研究表明1839年,法国画家路易.达盖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照相机。从此,相机与摄影形影不离,一同走过了这一个多世纪的时光,在人类艺术长河中留下无数精彩的作品,为记录人类历史进程保留了珍贵的资料。
Von Nicole Ott,Loys Nachtmann[7](2007)在《常见硬件故障解决方案》文中研究表明电脑瘫痪了、打印机罢工了、数码相机无法正确识别新的存储卡了……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小技巧就完全能够解决问题。在本文中,CHIP将向你介绍一些解决这些故障的小窍门。
杨丽红[8](2007)在《高画质,轻松拍,完胜数码单反 高感光面部识别 10款DC全面检阅》文中研究指明数码单反普及热潮的确势不可挡,不过若是人云亦云般想去跟风,那便大错特错。面对大块头的 DSLR,消费级机种可不光剩下时尚外形和轻薄体积的优势。在高像素、光学防抖之后,消费级 DC 的有效高感光度也得到提升,某些入门级DSLR 最高只能设定为 ISO 1600,而在 FUJIFILM FinePix F31fd 这类新品上。ISO 3200已经不再是天方夜谭。消费级 DC 另一项全新的技术就是面部识别,纵然顶级的 DSLR 有数十个对焦点,也不如相机能自动判别拍摄人物的面部来得智能和易用吧。高感光度机种真的能把夜景拍得绚丽斑斓?面部识别机种真的能把人物拍得光彩传神?光看参数当然得不出结论,我们集合了最当红的消费级新机,全面检阅。以图为证,这次可以眼见为实了吧。
虫二[9](2006)在《我的十·一博客日记》文中提出自从五一长假结束后,我就一直盼着十一“黄金周”,早早就约好和几个好朋友一起出去玩。而且我还准备购买几件数码产品。最先准备买的就是MP4播放器,早就想买这东西,谁让我喜欢看电影呢,这下我不会再受制于地点、时间,可以想看就看了!像什么三星的YH-999,还有爱国者E858、纽曼等等。再来就是数码相机,我的目标是卡片机,就因为它们的小巧,想拍我就拍,像什么佳能的IXUS系列等等都是我的目标机型。对了,照片打印机也是必不可少的,听说爱普生的产品都不错,这东东也要重点看看。嗯,明天就开始淘换淘换。
刘化龙,赵靖华[10](2011)在《香包里的诱惑 轻便数码相机测试》文中研究表明一年之际在于春,而摄影器材领域也同样如此,每年春季各厂商都忙碌于新产品的发布,而这些新品大都是消费类市场的中流砥柱,本期文章中将会把春季发布的新品和在售具有竞争力产品分为:专业类、大变焦类、科技类、时尚便携类四个方面进行测试和描述,希望给购机的朋友带来一些帮助。
二、使用数码相机的小技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使用数码相机的小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1)围绕“拍摄”的设计 ——景观社会视角下手机图片的制造与阐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理论基础及相关文化概念 |
一、景观社会 |
二、融合文化 |
第五节 本课题研究现状 |
第一章 拍摄的概念演变 |
第一节 从传统摄影角度看拍摄 |
一、拍摄的产生与图像记录 |
二、拍摄的重要性 |
第二节 从数字技术角度看拍摄 |
一、拍摄方式的变更 |
二、图片意义的改变 |
第三节 从智能手机角度看拍摄 |
一、智能手机拍摄的发展 |
二、图片设计的分享化与趣味化 |
第二章 智能手机图片的拍摄构成及形式设计 |
第一节 一张手机照片的使用过程 |
第二节 手机品牌的拍摄概念与形象塑造 |
一、随时随地拍摄 |
二、拍摄功能扩展与附加值设计 |
三、自拍文化下形象设计与图像驱动 |
第三节 拍摄类App的设计构思 |
一、专业修图软件的简易化设计 |
二、图片表现形式的趣味性设计 |
三、拍摄类功能的融合化设计 |
第三章 智能手机图片的拍摄文化及其价值阐释 |
第一节 手机图片的多元化拍摄 |
一、从纪实到记事 |
二、信息形态的图像化获取与交流 |
三、构建自我生活的社交名片 |
第二节 景观社会的全民拍摄语境 |
一、拍客现象与艺术家手机拍摄 |
二、手机拍摄与仪式感 |
第三节 以拍摄者为圆心的生活景观设计 |
一、虚实交融的视觉体验 |
二、实体空间“照片式”转化 |
第四章 手机拍摄设计改变景观社会 |
第一节 对景观社会的构建 |
一、充实大众图像语言 |
二、搭建小众景观 |
第二节 对景观社会的消解 |
一、质疑景观真实性 |
二、打破传统媒体景观桎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2)专家先验知识驱动的图像来源鉴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数字图像主动取证 |
1.3 数字图像被动盲取证 |
1.3.1 数字图像篡改检测 |
1.3.2 数字图像来源鉴别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 |
2 数码相机成像与数字图像来源鉴别框架 |
2.1 数码相机的成像过程 |
2.1.1 透镜 |
2.1.2 传感器 |
2.1.3 CFA插值 |
2.1.4 白平衡 |
2.2 数字图像来源鉴别技术研究现状 |
2.2.1 基于硬件相关伪像的数字图像来源鉴别技术 |
2.2.2 基于软件相关伪像的数字图像来源鉴别技术 |
2.2.3 基于统计特性的数字图像来源鉴别技术 |
2.2.4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数字图像来源鉴别技术 |
2.3 数字图像来源鉴别通用框架 |
2.3.1 图像预处理 |
2.3.2 图像变换 |
2.3.3 特征提取 |
2.3.4 分类 |
2.4 本章小结 |
3 使用融合特征的数字图像来源鉴别方法 |
3.1 基于集成分类器的数字图像来源鉴别方法 |
3.1.1 算法原理及框架 |
3.1.2 特征提取 |
3.1.3 集成分类器 |
3.2 基于富模型的数字图像来源鉴别方法 |
3.2.1 算法原理及框架 |
3.2.2 图像预处理 |
3.2.3 残差图像计算 |
3.2.4 特征提取和降维 |
3.2.5 分类 |
3.3 实验与结果分析 |
3.3.1 实验设置 |
3.3.2 实验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结合领域专家先验的深度学习来源鉴别方法 |
4.1 算法原理与框架 |
4.2 预处理模块与网络模块 |
4.3 实验与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3)红外摄影入门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什么是红外线? |
为什么选择数码相机进行红外摄影? |
为何要改造数码相机进行红外摄影? |
红外滤镜的选择 |
拍摄小技巧 |
时间选择 |
镜头选择 |
曝光补偿 |
光圈选择 |
对焦校准 |
自定义白平衡 |
实战经验 |
红外摄影的后期处理 |
(4)建筑遗产调查记录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2.1 研究的对象 |
1.2.2 研究的范围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框架 |
2 国内外建筑遗产调查记录工作的发展历程与经验 |
2.1 国外建筑遗产调查记录工作的发展 |
2.1.1 英国建筑遗产调查记录概述 |
2.1.2 法国建筑遗产调查记录概述 |
2.1.3 意大利建筑遗产调查记录概述 |
2.1.4 日本建筑遗产调查记录概述 |
2.2 国内建筑遗产调查记录的发展 |
2.2.1 中国营造学社的古建筑调查活动 |
2.2.2 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开展的测绘活动 |
2.2.3 北京故宫中轴线建筑测绘 |
2.2.4 建国后科研机构和高等建筑院校开展的测绘活动 |
2.3 与调查记录相关的国际组织和重要国际宪章 |
2.3.1 ICCROM、CIPA的发展历程 |
2.3.2 重要国际宪章的演进 |
2.4 小结 |
3 建筑遗产调查记录的标准化——美国遗产记录计划(HDP)的成功经验 |
3.1 美国遗产记录计划(HDP)的发展历程 |
3.1.1 美国历史建筑调查计划(HABS)的概述 |
3.1.2 美国历史工程记录计划(HAER)的概述 |
3.1.3 美国历史景观调查计划(HALS)的概述 |
3.2 美国遗产记录计划(HDP)规范指南对调查记录的阐释 |
3.2.1 指导田野调查测绘的规范指南 |
3.2.2 指导影像记录的规范指南 |
3.2.3 指导历史报告撰写的规范指南 |
3.3 小结 |
4 建筑遗产调查记录的类型与方法 |
4.1 建筑遗产调查记录的类型 |
4.1.1 文物普查中建筑遗产的调查记录 |
4.1.2 保护规划与保护工程中建筑遗产的调查记录 |
4.1.3 日常监测中建筑遗产的调查记录 |
4.2 建筑遗产调查记录的方法 |
4.2.1 文献调查法 |
4.2.2 访谈调查法 |
4.2.3 影像记录的方法 |
4.2.4 古建筑测绘 |
4.2.5 残损病害的无(微)损检测 |
4.2.6 痕迹调查中的层位学方法 |
4.2.7 年代判定中的类型学方法、科学测年方法 |
4.3 小结 |
5 当代建筑遗产数字调查记录技术与适应性利用策略 |
5.1 建筑遗产数字调查记录技术的概述 |
5.1.1 无人机航拍及图像三维重建技术的概述 |
5.1.2 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概述 |
5.1.3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概述 |
5.2 建筑遗产调查和信息采集技术的适应性利用策略 |
5.2.1 无人机航拍及图像三维重建技术的适应性利用 |
5.2.2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适应性利用 |
5.2.3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适应性利用 |
5.3 小结 |
6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 美国遗产记录计划(HDP)相关技术规范文件翻译 |
四、使用数码相机的小技巧(论文参考文献)
- [1]围绕“拍摄”的设计 ——景观社会视角下手机图片的制造与阐释研究[D]. 杨璐.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2)
- [2]专家先验知识驱动的图像来源鉴别研究[D]. 种昆.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3]红外摄影入门指南[J]. 雷云. 中国摄影家, 2020(03)
- [4]建筑遗产调查记录方法研究[D]. 周辉. 重庆大学, 2018(04)
- [5]线上武林——拜师之路[J]. 周游,申南驿,Vinnie100. 摄影之友, 2017(06)
- [6]当摄影恋上手机[J]. 戴一凡,刘欣,孙渺,张千里,庞彦卓,石靓若. 中国摄影家, 2012(06)
- [7]常见硬件故障解决方案[J]. Von Nicole Ott,Loys Nachtmann. 新电脑, 2007(05)
- [8]高画质,轻松拍,完胜数码单反 高感光面部识别 10款DC全面检阅[J]. 杨丽红. 数码世界(B版), 2007(03)
- [9]我的十·一博客日记[J]. 虫二. 电脑爱好者, 2006(19)
- [10]香包里的诱惑 轻便数码相机测试[J]. 刘化龙,赵靖华. 中国摄影, 2011(05)